CN107181071B - 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81071B
CN107181071B CN201710344421.XA CN201710344421A CN107181071B CN 107181071 B CN107181071 B CN 107181071B CN 201710344421 A CN201710344421 A CN 201710344421A CN 107181071 B CN107181071 B CN 107181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discharge
resistance
conductive contact
discharge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44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81071A (zh
Inventor
郑志豪
陆晓雅
李茂�
卞佳音
刘东林
刘万忠
卢润戈
刘群
陈文教
邓茂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444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81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81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1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81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1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4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conductive parts having primarily a non-electric function, e.g. frame, casing, rail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该放电装置包括绝缘杆、设于所述绝缘杆的一端的导电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上的放电电阻、与所述放电电阻滑动配合的导电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放电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导电底座的阻值,所述放电电阻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绝缘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导电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侧且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的抵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与所述抵部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接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放电电阻滑动至所述抵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本发明能够快速切换放电方式,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背景技术
放电棒主要用于室外各项高电压试验中,用于将试品上积累的电荷释放,确保人身安全。采用放电棒一般需要实行两次放电,传统的放电棒的作业过程主要如下:在放电棒某一位置插入接地线-一次放电-拔出接地线-在放电棒另一位置插入接地线-二次放电。该放电过程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久,增加了作业时间;需要试验员频繁插拔接地线,不够人性化,增加了人员触电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其能够快速切换放电方式,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放电装置,包括绝缘杆、设于所述绝缘杆的一端的导电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上的放电电阻、与所述放电电阻滑动配合的导电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放电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导电底座的阻值,所述放电电阻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绝缘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导电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侧且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的抵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与所述抵部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接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放电电阻滑动至所述抵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放电装置,导电触头与放电电阻之间滑动连接,在放电操作之前时,导电触头可滑动至放电电阻的顶端,导电触头与导电底座之间间隔设置,此时将绝缘杆举起使得导电触头轻触被测试设备,被测试设备首先经过导电触头、放电电阻、导电底座、接地线构成放电通道,完成一次放电,通过阻值较大的放电电阻可以将被测试设备上积累的电荷慢慢释放;之后再进一步向上顶起绝缘杆时,放电电阻向上滑动使得导电底座和导电触头接触,此时由于导电底座的阻值更小,电导率高,被测试设备则从导电触头开始直接经过导电底座后再经接地线实现二次放电,通过阻值较小的导电底座可以将被测试设备上残留的电荷逐渐释放干净。本发明实施例操作简便,仅需要将绝缘杆举起使得导电触头与被测试设备接触之后再进一步向上顶起绝缘杆即可实现放电方式的快速切换,无需重复拆装接地线即可完成两次放电要求,有效地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触头凹设有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放电电阻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侧壁与所述放电电阻接触。在一次放电时期,通过滑槽的侧壁传导电荷至放电电阻上,并且滑槽的侧壁周向环绕于放电电阻外,使得导电触头与放电电阻之间充分接触,从而使得电荷传导更加充分、迅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滑槽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电触头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的底部和所述放电电阻相抵。在一次放电时期,弹性元件的支撑可以保证导电触头不会自行滑落至与导电底座接触;在二次放电时期,在外力的推动下放电电阻可向上滑动压缩弹性元件使得导电底座与导电触头接触;同时在测试结束后,导电触头可在弹簧的反弹驱动下自行复位。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制作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导电材质。在一次放电时期,不仅可通过滑槽的侧壁将电荷传导至放电电阻,滑槽的底部也可通过弹性元件将电荷传导至放电电阻上,从而进一步加快电荷的传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触头和所述放电电阻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弹性导电触头和放电电阻之间固定连接,进而保证整个放电装置结构紧凑,易于携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杆至少包括两个子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之间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绝缘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长度,进而满足不同高度的被测试设备的放电需求,同时也使得绝缘杆可以拆卸放置,便于存放和携带。此外,相邻两个子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子杆之间连接牢靠,保证绝缘杆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杆至少包括两个子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之间伸缩式连接,从而使得绝缘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长度,进而满足不同高度的被测试设备的放电需求,同时也使得绝缘杆可以拆卸放置,便于存放和携带。此外,相邻两个子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子杆之间连接牢靠,保证绝缘杆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线与所述导电底座固定连接,防止接地线脱落,增加放电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底座与所述绝缘杆之间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导电触头可以在竖直面内转动,进而调整角度,去接触不同方位的被测试设备。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放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绝缘杆举起,导电触头接触被测试设备,此时的导电触头位于放电电阻的顶端且与所述导电底座间隔设置;
被测试设备上的电荷依次经由导电触头、放电电阻、导电底座和接地线实现一次放电;
将绝缘杆继续向上顶起,放电电阻向上滑动使得导电底座与导电触头相抵;
被测试设备上的电荷依次经由导电触头、导电底座和接地线实现二次放电。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放电方法操作简便,仅需要将绝缘杆举起使得导电触头与被测试设备接触之后再进一步向上顶起绝缘杆即可实现放电方式的快速切换,无需重复拆装接地线即可完成两次放电要求,有效地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放电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放电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绝缘杆,110、子杆,200、导电底座,210、抵部,300、放电电阻,400、导电触头,410、滑槽,500、接地线,600、弹性元件,70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否则本文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放电装置,包括绝缘杆100、设于所述绝缘杆100的一端的导电底座200(金属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200上的放电电阻300、与所述放电电阻300滑动配合的导电触头400(金属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200连接的接地线500。所述放电电阻300的阻值大于所述导电底座200的阻值。所述导电触头400和所述放电电阻300的相对滑动方向与所述绝缘杆100的轴向一致。所述导电底座200设有用于位于所述放电电阻300的外侧的抵部210,所述抵部210与所述导电触头400相对。如图1所示,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400与所述抵部210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300接触;如图2所示,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放电电阻300向上滑动至所述抵部210与所述导电触头400相抵。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放电装置,导电触头400与放电电阻300之间滑动连接,在放电操作之前时,导电触头400可滑动至放电电阻300的顶端,导电触头400与导电底座200之间间隔设置,此时将绝缘杆100举起使得导电触头400轻触被测试设备,被测试设备首先经过导电触头400、放电电阻300、导电底座200、接地线500构成放电通道,完成一次放电,通过阻值较大的放电电阻300可以将被测试设备上积累的电荷慢慢释放;之后再进一步向上顶起绝缘杆100时,放电电阻300向上滑动使得导电底座200和导电触头400接触,此时由于导电底座200的阻值更小,电导率高,被测试设备则从导电触头400开始直接经过导电底座200后再经接地线500实现二次放电,通过阻值较小的导电底座200可以将被测试设备上残留的电荷逐渐释放干净。本发明实施例操作简便,仅需要将绝缘杆100举起使得导电触头400与被测试设备接触之后再进一步向上顶起绝缘杆100即可实现放电方式的快速切换,无需重复拆装接地线500即可完成两次放电要求,有效地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触头400的顶部呈锥状,用以实现尖端放电效应。所述导电触头400的底部凹设有与所述放电电阻300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滑槽410,所述放电电阻300套设于所述滑槽410内,所述滑槽410的深度大于所述放电电阻300的长度,从而使得放电电阻300向上移动时确保导电触头400能够与抵部210接触。并且所述滑槽410的侧壁与所述放电电阻300接触。在一次放电时期,通过滑槽410的侧壁与放电电阻300之间传导电荷,并且滑槽410的侧壁周向环绕于放电电阻300外,使得导电触头400与放电电阻300之间充分接触,从而使得电荷传导更加充分、迅速。本发明实施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导电触头400仅与放电电阻300的一侧滑动配合,即导电触头400与放电电阻300之间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设于所述滑槽410内的弹性元件600,所述弹性元件600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电触头400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弹性元件6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410的底部和所述放电电阻300相抵。在一次放电时期,弹性元件600的支撑可以保证导电触头400不会自行滑落至与导电底座200接触;在二次放电时期,在外力的推动下放电电阻300可向上滑动压缩弹性元件600使得导电底座200与导电触头400接触;同时在测试结束后,导电触头400可在弹簧的反弹驱动下自行复位。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制作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6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触头400和所述放电电阻30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弹性导电触头400和放电电阻300之间固定连接,进而保证整个放电装置结构紧凑,易于携带。
可选地,所述弹性元件600为导电材质,在一次放电时期,不仅可通过滑槽410的侧壁将电荷传导至放电电阻300,滑槽410的底部也可通过弹性元件600将电荷传导至放电电阻300上,从而进一步加快电荷的传导。所述弹性元件600可选为弹簧,具有较好的弹性张力,容易获取,使得加工制作简单。本发明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弹性塑料件等替换上述的弹簧。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导电材质的弹性元件600时,滑槽410的侧壁可与放电电阻300之间不紧密配合,即不通过滑槽410的侧壁传导电荷,仅通过滑槽410的底部传导即可。此外,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省去上述的弹性元件600,将导电触头400与放电电阻300之间紧密配合即可,以防导电触头400自行滑落,并在导电触头400与放电电阻300之间设置滑动行程限位结构,防止导电触头400从放电电阻300上脱落。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杆100至少包括两个子杆110,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110之间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绝缘杆10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长度,进而满足不同高度的被测试设备的放电需求,同时也使得绝缘杆100可以拆卸放置,便于存放和携带。此外,相邻两个子杆11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子杆110之间连接牢靠,保证绝缘杆100的稳定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110之间伸缩式连接,从而使得绝缘杆10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长度,进而满足不同高度的被测试设备的放电需求,同时也使得绝缘杆100可以收缩,便于存放和携带。此外,相邻两个子杆110之间采用伸缩式连接的方式,使得绝缘杆100长度切换简便,易于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线500与所述导电底座200固定连接,如焊接等,防止接地线500脱落,增加放电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线500设有插接头(附图未示出),所述导电底座200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插接配合的插接孔(附图未示出),使得接地线500安装简便,同时也便于不同长度的接地线500更换。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导电底座200与所述绝缘杆100之间通过转轴700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导电触头400可以在竖直面内转动,进而调整角度,去接触不同方位的被测试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放电装置的放电方法,该放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绝缘杆100举起,导电触头400接触被测试设备,此时的导电触头400位于放电电阻300的顶端且与所述导电底座200间隔设置;
被测试设备上的电荷依次经由导电触头400、放电电阻300、导电底座200和接地线500实现一次放电;
将绝缘杆100继续向上顶起,放电电阻300向上滑动使得导电底座200与导电触头400相抵;
被测试设备上的电荷依次经由导电触头400、导电底座200和接地线500实现二次放电。
本发明上述放电方法操作简便,仅需要将绝缘杆100举起使得导电触头400与被测试设备接触之后再进一步向上顶起绝缘杆100即可实现放电方式的快速切换,无需重复拆装接地线500即可完成两次放电要求,有效地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放电效率,同时其操作简便,增加了放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杆、设于所述绝缘杆的一端的导电底座、设于所述导电底座上的放电电阻、与所述放电电阻滑动配合的导电触头和与所述导电底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放电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导电底座的阻值,所述放电电阻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绝缘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导电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侧且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的抵部;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导电触头与所述抵部之间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放电电阻接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放电电阻滑动至所述抵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头凹设有与所述放电电阻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放电电阻套设于所述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滑槽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电触头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的底部和所述放电电阻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导电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触头和所述放电电阻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杆至少包括两个子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之间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杆至少包括两个子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之间伸缩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与所述导电底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底座与所述绝缘杆之间可转动连接。
10.一种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绝缘杆的端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导电底座、放电电阻和与所述放电电阻滑动连接的导电触头,该放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绝缘杆举起,导电触头接触被测试设备,此时的导电触头位于放电电阻的顶端且与所述导电底座间隔设置;
被测试设备上的电荷依次经由导电触头、放电电阻、导电底座和接地线实现一次放电;
将绝缘杆继续向上顶起,放电电阻向上滑动使得导电底座与导电触头相抵;
被测试设备上的电荷依次经由导电触头、导电底座和接地线实现二次放电。
CN201710344421.XA 2017-05-16 2017-05-16 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Active CN107181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4421.XA CN107181071B (zh) 2017-05-16 2017-05-16 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4421.XA CN107181071B (zh) 2017-05-16 2017-05-16 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1071A CN107181071A (zh) 2017-09-19
CN107181071B true CN107181071B (zh) 2019-08-16

Family

ID=59832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4421.XA Active CN107181071B (zh) 2017-05-16 2017-05-16 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81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151B (zh) * 2021-10-25 2024-04-1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便携式新型10kV放电棒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73828U (zh) * 2011-12-22 2012-08-08 石家庄供电公司 一种电容器用放电棒
CN104538757A (zh) * 2015-01-12 2015-04-22 国网福建南安市供电有限公司 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73828U (zh) * 2011-12-22 2012-08-08 石家庄供电公司 一种电容器用放电棒
CN104538757A (zh) * 2015-01-12 2015-04-22 国网福建南安市供电有限公司 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1071A (zh)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5649B (zh) 特大功率远控放电装置
CN103675487A (zh) 空调器电气安全测试的生产线
CN107181071B (zh) 放电装置及放电方法
CN201819928U (zh) 避雷器试验固定支架
CN103176000A (zh) 伸缩式高空试验接线器
CN204269812U (zh) 一种电能表校验台
CN204011164U (zh) 一种用于卸下隔离开关压簧的辅助工具
CN105116197A (zh) 750kV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快速接线装置
CN220231823U (zh) 一种避雷器的试验装置
CN203572842U (zh) 一种变电站用避雷器实验架
CN103389395A (zh) 避雷器试验架
CN104485536A (zh) 一种参数测试头
CN103163461A (zh) 电池短路试验装置
CN205488635U (zh) 配电台区用高压短路接地棒
CN207300121U (zh) 一种招弧角带电测量绝缘杆
CN206697614U (zh) 放电装置
CN207067326U (zh) 一种带电动千斤顶的多只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
CN205826735U (zh) 一种可伸缩调节便携的电笔
CN104237709A (zh) 一种变电站避雷器检测故障诊断系统及其方法
CN210072045U (zh) 一种微型个人直流高压模拟装置
CN204166065U (zh) 一种变电站避雷器检测故障诊断系统
CN203850074U (zh) 防雷绝缘子保护器
CN207426183U (zh) 电容器放电工具
CN106443298B (zh) 一种便携式10kV氧化锌避雷器试验装置
CN204832259U (zh) 一种便携式防误操作型电气测试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4

Address after: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