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80722B - 发光键盘 - Google Patents

发光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80722B
CN107180722B CN201710513727.3A CN201710513727A CN107180722B CN 107180722 B CN107180722 B CN 107180722B CN 201710513727 A CN201710513727 A CN 201710513727A CN 107180722 B CN107180722 B CN 107180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mask layer
emit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137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80722A (zh
Inventor
戴宏宇
黄恒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137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80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80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0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80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0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36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键盘,可减少光源的光线经过遮罩层及/或反射层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传导到遮罩层的透光区,而避免遮罩层透光区的局部区域产生明显光亮,以让遮罩层透光区的各位置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明暗区别,藉以提升发光键盘整体的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发光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发光键盘,详而言之,关于一种可避免透光区产生局部光亮的发光键盘。
背景技术
现有发光键盘的设计如图1所示,图1为中国台湾第105218074号专利申请案公开的习知发光键盘的构件分解图,其中,发光键盘3会具有光源31、导光板32与按键帽301,其中,按键帽301具有透光区域3011,所述透光区域3011接收来自光源31且经导光板32传导的光线而产生光亮,光源3设置于电路板33上。而如图2所示,图2为中国台湾第105218074号专利申请案公开的习知发光键盘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发光键盘2的光源232对导光板22的侧边提供光线,藉由导光板22作为光导引媒介,引导光源232的光线朝发光键盘按键20的方向行进,进而使得发光键盘的按键20发光。
针对现有的发光键盘,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的发光键盘3具有光源31、导光板32、遮罩层33、反射层34与透光键帽35,其中,遮罩层33于透光键帽35的下方设置有透光区331,光源31可对导光板32提供光线,且反射层34可将光源31发出的光线反射到导光板32,而藉由导光板32将光源31的光线均匀传导到透光区331,以使透光区331产生光亮,而让透光区331上方的透光键帽35发光。
然,受到目前产业装配技术的限制,图3所示的遮罩层33与导光板32之间存在有间隙G1,以及反射层34与导光板32之间存在有间隙G2,如此,光源31的部分光线会避开导光板32,而分别经由间隙G1与间隙G2汇聚到透光区331的局部位置,使得透光区331的局部产生明显光亮(即图3中符号D1与D2所指区域),而让透光区331的透光亮度不均匀,进而使透光键帽35的发光在不同的区域会有明暗的区别,使得发光键盘整体的发光效果不如预期。
是以,如何避免发光键盘透光区产生局部光亮,以提升发光键盘整体的发光效果,遂为现在业界亟欲挑战克服的技术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键盘,该发光键盘包括: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发光面用于发出第一光线;遮罩层,该遮罩层具有遮罩层邻近光源部、透光区设置部与第一下凹结构,其中,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邻近该第一发光面,且位于该透光区设置部与该第一发光面之间的位置,该第一下凹结构位于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以及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遮罩层的下方,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与出光面,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与该导光板之间存在第一邻光空间,其中,该第一光线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中传导,并经由该出光面出光,而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该第一下凹结构延伸进入该第一邻光空间并具有第一平坦底面与该导光板面接触,使该第一平坦底面与该导光板的间隙实质为零,而阻止该第一光线经由该导光板的上方空间直接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
本发明还一种发光键盘,该发光键盘包括: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发光面发出一第一光线,该第一光线可在第一照射范围内行进;遮罩层,该遮罩层具有一遮罩层邻近光源部、透光区设置部与第一遮罩层折边,其中,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邻近该第一发光面且位于该透光区设置部与该第一发光面之间的位置,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具有第一遮罩层弯折线,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用以弯折而形成该第一遮罩层折边,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朝实质平行该第一发光面的方向延伸,且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延伸长度;以及,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遮罩层的下方,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与出光面,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与该导光板之间存在第一邻光空间,其中,该第一光线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中传导,并经由该出光面出光,而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该第一遮罩层折边延伸进入该第一邻光空间,该第一遮罩层折边反射该第一光线而阻止该第一光线经由该第一邻光空间直接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发光面的顶端高于该第一邻光空间,使该第一光线的照射范围涵盖该第一邻光空间。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下凹结构具有倒梯形截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照射范围于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的投影长度。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该反射层具有反射层邻近光源部与第一上凸结构,其中,该反射层邻近光源部设于邻近该第一发光面的位置,该反射层邻近光源部与该导光板之间存在第二邻光空间,该第一上凸结构位于该反射层邻近光源部,而延伸进入该第二邻光空间并具有第三平坦底面,该第三平坦底面与该导光板面接触,使该第三平坦底面与该导光板的间隙实质为零,而阻止该第一光线经由该导光板的下方空间直接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发光面的底端低于该第二邻光空间,使该第一光线的照射范围涵盖该第二邻光空间。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上凸结构具有梯形截面。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发光键盘,该发光键盘包括:按键模组,该按键模组具有多个透光键帽;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按键模组的下方,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与上表面;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发光面发出第一光线,该第一光线可在第一照射范围内行进,并可穿过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导光板的内部行进;以及遮罩层,该遮罩层于该导光板的上方延伸,该遮罩层具有透光区设置部与第一下凹结构,该透光区设置部位于该多个透光键帽的下方,该透光区设置部具有多个透光区,每个该透光区分别对应设置于该多个透光键帽其中之一的下方,该第一下凹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处,该第一下凹结构具有第一平坦底面与第一环状侧壁,该第一环状侧壁环绕该第一平坦底面,该第一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上表面,该第一环状侧壁具有面对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遮罩层折边,该第一遮罩层折边面对该第一发光面且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该第一遮罩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延伸长度。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粘胶,该第一粘胶设置于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一粘胶分别粘结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一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遮罩层折边延伸于该第一光源的第一发光面和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两面之间的上方位置,该第一光源的第一发光面的顶端高度大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的顶端高度,且该第一遮罩层折边具有遮罩层倾斜反射面,该遮罩层倾斜反射面反射该第一光线而驱使该第一光线进入该导光板中。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平坦底面具有长方形轮廓与第一直线中轴,该第一直线中轴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光源,该导光板还具有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光源具有第二发光面,该第二发光面发出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可在第二照射范围内行进,并可穿过该第二入光面而进入该导光板的内部行进;该遮罩层还具有第二下凹结构,该第二下凹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处,该第二下凹结构具有第二平坦底面与第二环状侧壁,该第二环状侧壁环绕该第二平坦底面,该第二环状侧壁具有面对该第二发光面的第二遮罩层折边,该第二遮罩层折边实质平行于该第二发光面,该第二遮罩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发光面的延伸长度;其中,该第二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该第一下凹结构设置于第一位置,该第二下凹结构设置于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不同于该第二位置,使该第一遮罩层折边与该第二遮罩层折边不相交。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粘胶,该第一粘胶设置于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一粘胶分别粘结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一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粘胶,该第二粘胶设置于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二发光面的第二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二粘胶分别粘结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二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该第一粘胶与该第二粘胶相邻。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该反射层具有第一上凸结构,该第一上凸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处,该第一上凸结构具有第三平坦底面与第三环状侧壁,该第三环状侧壁环绕该第三平坦底面,该第三环状侧壁具有第一反射层折边,该第一反射层折边面对该第一发光面且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反射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延伸长度,其中,该第一平坦底面与该第三平坦底面于该导光板的投影区域重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键盘,该发光键盘包括:按键模组;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按键模组的下方,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与下表面;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发光面发出第一光线,该第一光线可在第一照射范围内行进,并可穿过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导光板的内部行进;以及,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该反射层具有第一上凸结构,该第一上凸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处,该第一上凸结构具有第三平坦底面与第三环状侧壁,该第三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该第三环状侧壁环绕该第三平坦底面,该第三环状侧壁具有第一反射层折边,该第一反射层折边面对该第一发光面且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反射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延伸长度。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粘胶,该第三粘胶设置于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三粘胶分别粘结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三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反射层折边延伸于该第一光源的第一发光面和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两面之间的下方位置,该第一光源的该第一发光面的底端高度低于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底端高度,且该第一反射层折边具有反射层倾斜反射面,该反射层倾斜反射面反射该第一光线而驱使该第一光线进入该导光板中。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三平坦底面具有矩形轮廓具有长方形轮廓与第三直线中轴,该第三直线中轴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光源,该导光板更具有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光源具有第二发光面,该第二发光面发出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可在第二照射范围内行进,并可穿过该第二入光面而进入该导光板的内部行进;该反射层更具有第二上凸结构,该第二上凸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处,该第二上凸结构具有第四平坦底面与第四环状侧壁,该第四环状侧壁环绕该第四平坦底面,该第四环状侧壁具有第二反射层折边,该第二反射层折边面对该第二发光面且实质平行于该第二发光面,该第二反射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发光面的延伸长度;其中,该第四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该第一上凸结构设置于第三位置,该第二上凸结构设置于第四位置,该第三位置不同于该第四位置,使该第一反射层折边与该第二反射层折边不相交。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粘胶,该第三粘胶设置于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三粘胶分别粘结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三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四粘胶,该第四粘胶设置于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二发光面的第二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四粘胶分别粘结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四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该第三粘胶与该第四粘胶相邻。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光键盘,可避免光源的光线行进至遮罩层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还可避免光源的光线行进至反射层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使得光源的光线在减少避开导光板的情况下,经由导光板均匀传导到遮罩层的透光区,而避免遮罩层透光区的局部区域产生明显光亮,以让遮罩层透光区的各位置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明暗区别,藉以提升发光键盘整体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国台湾第105218074号专利申请案公开的习知发光键盘的构件分解图。
图2为中国台湾第105218074号专利申请案公开的习知发光键盘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习知发光键盘产生局部光亮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光键盘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光键盘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发光键盘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发光键盘部分组合构件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沿着AA线段截切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沿着BB线段截切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本发明发光键盘部分组合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将搭配图式,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尤其是,于图式中各个元件的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仅具示范性用途,并非代表本发明实施的实际状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键盘,可使光源的光线在减少避开导光板的情况下,经由导光板均匀传导到遮罩层的透光区,而避免遮罩层透光区产生局部光亮,以让遮罩层透光区的各部位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明暗区别,藉以提升发光键盘整体的发光效果。
针对本发明发光键盘的实施特征说明,请参照图4至图10。
第一实施例
如图4所示,发光键盘1包括:第一光源111、第二光源112、遮罩层12、导光板13、反射层14与按键模组15。按键模组15具有透光键帽151,本实施例中以按键模组15包括两个透光键帽151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导光板13设置于按键模组15的下方,导光板13具有第一入光面1311、第二入光面1312、出光面132、上表面133与下表面134,其中,如图4所示,出光面132位于导光板13的上表面133上。第一光源111具有用于发出第一光线R1的第一发光面1111,第二光源112具有用于发出第二光线R2的第二发光面1121,其中,第一光线R1可穿过第一入光面1311而进入导光板13的内部行进,第二光线R2可穿过第二入光面1312而进入导光板13的内部行进。遮罩层12具有遮罩层邻近光源部121、透光区设置部122、第一下凹结构123与第二下凹结构124,且遮罩层12设置于导光板13的上方且延伸。透光区设置部122对应位于按键模组15的下方,透光区设置部122具有多个透光区1221,每个透光区1221分别对应设置于多个透光键帽151(本实施例中以两个透光键帽151为例说明)其中之一的下方,而第一光线R1、第二光线R2分别对左右侧多个透光区1221提供光亮。本实施例中,第一光线R1对位于左侧的透光区1221提供光亮,第二光线R2对右侧的透光区1221提供光亮,即,第一光线R1的出射方向与第二光线R2的出射方向相反,亦即,第一发光面1111与第二发光面1121的设置方向相反。
请一并参阅图4、图7与图9,第一光源111所发出的第一光线R1可在第一照射范围I1内行进(应补充说明的是:若选择LED作为第一光源111,则第一照射范围I1为所选择LED的水平出光角度范围),而经由第一入光面1311进入导光板13中传导,并经由出光面132出光,而照亮左侧的透光区设置部122,第二光源112所发出的第二光线R2可在第二照射范围I2内行进(应补充说明的是:若选择LED作为第二光源122,则第一照射范围I1为所选择LED的水平出光角度范围),而经由第二入光面1312进入导光板13中传导,并经由出光面132出光,而照亮右侧的透光区设置部122。
如图4所示的发光键盘1中,左侧的遮罩层邻近光源部121邻近第一发光面1111,且位于左侧的透光区设置部122与第一发光面1111之间;右侧的遮罩层邻近光源部121邻近第二发光面1121,且位于右侧的透光区设置部122与第二发光面1121之间。再者,遮罩层邻近光源部121与导光板13之间存在第一邻光空间S1,且遮罩层邻近光源部121具有第一遮罩层弯折线1211与第二遮罩层弯折线1212,第一遮罩层弯折线1211朝实质平行第一发光面1111的方向延伸,第二遮罩层弯折线1212朝实质平行第二发光面1121的方向延伸,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遮罩层弯折线1211的延伸长度ML11大于第一发光面1111的延伸长度ML13,第二遮罩层弯折线1212的延伸长度ML21大于第二发光面1121的延伸长度ML23。再者,第一遮罩层弯折线1211的延伸长度ML11大于第一照射范围I1于第一遮罩层弯折线1211的投影长度ML12,第二遮罩层弯折线1212的延伸长度ML21大于第二照射范围I2于第二遮罩层弯折线1212的投影长度ML22。
请一并参阅图4、图7与图9,第一光源111的第一发光面1111的顶端高度大于导光板13的第一入光面1311的顶端高度,且第二光源112的第二发光面1121的顶端高度大于导光板13的第二入光面1312的顶端高度,使得第一发光面111(或第二发光面1121)的顶端高于第一邻光空间S1,而让第一光线R1(或第二光线R2)的第一照射范围I1(或第二照射范围I2)涵盖第一邻光空间S1。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面111的顶端高于左侧的第一邻光空间S1,及第二发光面1121的顶端高于右侧的第一邻光空间S1,而让第一光线R1的第一照射范围I1涵盖左侧的第一邻光空间S1,及第二光线R2的第二照射范围I2涵盖右侧的第一邻光空间S1。
第一下凹结构123位于遮罩层邻近光源部121,且设置于邻近导光板13的第一入光面1311处的第一位置。第二下凹结构124设置于邻近导光板13的第二入光面1312处的第二位置(不同于第一位置)。第一、第二下凹结构123、124的截面可为倒梯形,而可分别延伸进入第一邻光空间S1。于本发明中,第一下凹结构123具有第一平坦底面1232与第一环状侧壁1233(如图7所示),第二下凹结构124具有第二平坦底面1242与第二环状侧壁1243(如图7所示),其中,第一、第二平坦底面1232、1242分别抵接于导光板13的上表面133,而分别与导光板13面接触,使第一、第二平坦底面1232、1242与导光板13的间隙实质为零,而阻止第一、第二光线R1、R2分别经由导光板13的上方空间,未进入导光板13内部而直接照射透光区设置部122,而可避免透光区设置部122的透光区1221靠近光源处过度明亮,即避免透光区1221于远离和靠近光源处产生明显的明暗区别。
再者,如图7与图8所示,发光键盘1更包括有第一粘胶16与第二粘胶17,第一、第二粘胶16、17设置于遮罩层12与导光板13之间。第一粘胶16位于(a)第一发光面1111的第一照射范围I1以外,且(b)邻近第一平坦底面1232两相对端点的区域,而分别粘结遮罩层12与导光板13;如此第一粘胶16使第一平坦底面1232两相对端点附近的遮罩层12与导光板13无法分离,进而使第一平坦底面1232抵接于导光板13的上表面133。第二粘胶17与第一粘胶16相邻,并位于(a)第二发光面1121的第二照射范围I2以外,且(b)邻近第二平坦底面1242两相对端点的区域,而分别粘结遮罩层12与导光板13;如此第二粘胶17使第二平坦底面1242两相对端点附近的遮罩层12与导光板13无法分离,进而使第二平坦底面1242抵接于导光板13的上表面133。
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平坦底面1232、1242具有长方形轮廓,且分别具有第一直线中轴12321与第二直线中轴12421,其中,第一直线中轴12321实质平行于第一发光面1111,第二直线中轴12421实质平行于第二发光面1121。
第一环状侧壁1233环绕第一平坦底面1232,并具有面对第一发光面1111的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第一遮罩层弯折线1211用以弯折而形成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而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实质平行于第一发光面1111,并延伸进入第一邻光空间S1。本实施例中,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延伸于第一光源111的第一发光面1111和导光板13的第一入光面1311两面之间的上方位置。如图7所示,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的延伸长度ML11大于第一发光面1111的延伸长度ML13,且大于第一照射范围I1于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的投影长度ML12,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反射第一光线R1而阻止第一光线R1避开导光板13,经由第一邻光空间S1直接照射透光区设置部122。再者,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具有遮罩层倾斜反射面123311,可反射第一光线R1而驱使第一光线R1进入导光板13中。
如图4所示,第二环状侧壁1243环绕第二平坦底面1242,并具有面对第二发光面1121的第二遮罩层折边12431,第二遮罩层弯折线1212用以弯折而形成第二遮罩层折边12431,而第二遮罩层折边12431实质平行于第二发光面1121,并延伸进入第一邻光空间S1。如图7所示,第二遮罩层折边12431的延伸长度ML21大于第二发光面1121的延伸长度ML23,且大于第二照射范围I2于第二遮罩层折边12431的投影长度ML22,第二遮罩层折边12431反射第二光线R2而阻止第二光线R2经由第一邻光空间S1直接照射透光区设置部122。再者,第二遮罩层折边12431具有遮罩层倾斜反射面124311,可反射第二光线R2而驱使第二光线R2进入导光板13中。
另应说明的是,由于第一下凹结构123与第二下凹结构124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因而,如图7所示,第一遮罩层折边12331与第二遮罩层折边12431不相交,第一环状侧壁1233与第二环状侧壁1243不相交,以分别对第一、第二光线R1、R2提供反射。
如图4和图10所示,反射层14具有反射层邻近光源部141、第一上凸结构142与第二上凸结构143,且反射层14设置于导光板13的下方且延伸。如图4所示的发光键盘1中,左侧的反射层邻近光源部141邻近第一发光面1111,且与导光板13之间存在第二邻光空间S2,且左侧的反射层邻近光源部141具有第一反射层弯折线1411。如图4所示的发光键盘1中,右侧的反射层邻近光源部141邻近第二发光面1121,且与导光板13之间存在第二邻光空间S2,且右侧的反射层邻近光源部141具有第二反射层弯折线1412。第一反射层弯折线1411朝实质平行第一发光面1111的方向延伸,第二反射层弯折线1412朝实质平行第二发光面1121的方向延伸,于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弯折线1411的延伸长度RL11大于第一发光面1111的延伸长度RL13,第二反射层弯折线1412的延伸长度RL21大于第二发光面1121的延伸长度RL23。再者,第一反射层弯折线1411的延伸长度RL11大于第一照射范围I1于第一反射层弯折线1411的投影长度RL12,第二反射层弯折线1412的延伸长度RL21大于第二照射范围I2于第二反射层弯折线1412的投影长度RL22。
请一并参阅图4、图7与图9,第一光源111的第一发光面1111的底端高度低于导光板13的第一入光面1311的底端高度,第二光源112的第二发光面1121的底端高度低于导光板13的第二入光面1312的底端高度,使得第一发光面1111(或第二发光面1121)的底端低于第二邻光空间S2,使第一光线R1(或第二光线R2)的第一照射范围I1(或第二照射范围I2)涵盖第二邻光空间S2。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面111的底端低于左侧的第二邻光空间S2,及第二发光面1121的底端低于右侧的第二邻光空间S2,而让第一光线R1的第一照射范围I1涵盖左侧的第二邻光空间S2,及第二光线R2的第二照射范围I2涵盖右侧的第二邻光空间S2。其中,第一发光面1111的底端与第一发光面111的顶端相对,第二发光面1121的底端与第二发光面1121的顶端相对,第一入光面1311的底端与第一入光面1311的顶端相对,第二入光面1312的底端与第二入光面1312的顶端相对。
如图4所示的发光键盘1中,第一上凸结构142位于左侧的反射层邻近光源部141,且设置于邻近导光板13的第一入光面1311处的第三位置。第二上凸结构143位于右侧的反射层邻近光源部141,且设置于邻近导光板13的第二入光面1312处的第四位置(第四位置不同于第三位置)。第一、第二上凸结构142、143的截面可为梯形,而可分别延伸进入左右侧第二邻光空间S2,即,第一上凸结构142延伸进入左侧的第二邻光空间S2,第二凸起结构143延伸进入右侧的第二邻光空间S2。于本发明中,第一上凸结构142具有第三平坦底面1422与第三环状侧壁1423(如图10中所示),第二上凸结构143具有第四平坦底面1432与第四环状侧壁1433(如图10中所示),其中,第三、第四平坦底面1422、1432分别抵接于导光板13的下表面134,而分别与导光板13面接触,使第三、第四平坦底面1422、1432与导光板13的间隙实质为零,而阻止第一、第二光线R1、R2分别经由导光板13的下方空间或第二邻光空间S2,未进入导光板13内部而直接照射导光板13下表面,而可避免透光区1221于靠近光源处过度明亮,即避免透光区1221于远离和靠近光源处产生明显的明暗区别。
第三环状侧壁1423环绕第三平坦底面1422,并具有面对第一发光面1111的第一反射层折边14231,第一反射层弯折线1411用以弯折而形成第一反射层折边14231,而第一反射层折边14231实质平行于第一发光面1111,并延伸进入第二邻光空间S2。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折边14231延伸于第一光源111的第一发光面1111和导光板13的第一入光面1311两面之间的下方位置。如图10所示,第一反射层折边14231的延伸长度RL11大于第一发光面1111的延伸长度RL13,第一反射层折边14231反射第一光线R1而阻止第一光线R1避开导光板13,经由导光板13的下方空间或第二邻光空间S2直接照射导光板13下表面。再者,第一反射层折边14231具有反射层倾斜反射面142311,反射层倾斜反射面142311反射第一光线R1而驱使第一光线R1进入导光板13中。
第四环状侧壁1433环绕第四平坦底面1432,并具有面对第二发光面1121的第二反射层折边14331,第二反射层弯折线1412用以弯折而形成第二反射层折边14331,而第二反射层折边14331实质平行于第二发光面1121,并延伸进入第二邻光空间S2。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层折边14331延伸于第二光源112的第一发光面1121和导光板13的第二入光面1312两面之间的下方位置。如图10所示,第二反射层折边14331的延伸长度RL22大于第二发光面1121的延伸长度RL23,第二反射层折边14331反射第二光线R2,而阻止第二光线R2避开导光板13,经由导光板13的下方空间或第二邻光空间S2直接照射透光区设置部122。再者,第二反射层折边14331具有反射层倾斜反射面143311,反射层倾斜反射面143311反射第二光线R2而驱使第二光线R2进入导光板13的第二入光面1321。
另应说明的是,第一平坦底面1232与第三平坦底面1422于导光板13的投影区域为互相重叠,阻止第一光线R1经过导光板13的上方空间,直接照射透光区设置部122的局部区域,以及阻止第二光线R2经过导光板13下方空间,直接照射导光板13的下表面,而避免遮罩层12透光区1221产生局部较高光亮,而第二平坦底面1242与第四平坦底面1432于导光板13的投影区域也相互重叠,阻止第二光线R2经过导光板13的上方空间,直接照射透光区设置部122的局部区域,及阻止第二光线R2经过导光板13的下方空间,直接照射导光板13下表面,而避免遮罩层12透光区1221产生局部较高光亮。再者,由于第一、第二上凸结构142、143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因而,如图10所示,第一、第二反射层折边14231、14331不相交,第三环状侧壁1423和第四环状侧壁1433不相交,使得第三环状侧壁1423的第一反射层折边14231和第四环状侧壁1433的第二反射层折边14331可分别对第一、第二光线R1、R2提供反射。
再者,如图8与图10所示,发光键盘1还包括有第三粘胶18及第四粘胶19,第三粘胶18及第四粘胶19分别设置于反射层14与导光板13之间。第三粘胶18位于(a)第一发光面1111的第一照射范围I1以外,且(b)邻近第三平坦底面1422两相对端点的区域,而分别粘结反射层14与导光板13;如此第三粘胶18使第三平坦底面1422两相对端点附近的反射层14与导光板13无法分离,进而使第三平坦底面1422抵接于导光板13的下表面134。第四粘胶19与第三粘胶18相邻,并位于(a)第二发光面1121的第二照射范围I2以外,且(b)邻近第四平坦底面1432两相对端点的区域,而分别粘结反射层14与导光板13;如此第四粘胶19使第四平坦底面1432两相对端点附近的反射层14与导光板13无法分离,进而使第四平坦底面1432抵接于导光板13的下表面134。
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反射层14可省略设置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上凸结构142的第三平坦底面1422与第二上凸结构143的第四平坦底面1432,以配合发光键盘的装配技术与制造程序。
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遮罩层12可省略设置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下凹结构123的第一平坦底面1232与第二下凹结构124的第二平坦底面1242,以适应发光键盘的装配技术与制造程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光键盘,可选择于遮罩层中形成下凹结构,藉由下凹结构的遮罩层折边,以避免光源的光线行进至遮罩层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还可选择于反射层中形成上凸结构,藉由上凸结构的反射层折边以避免光源的光线行进至反射层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如此,以令光源的光线在减少避开导光板的情况下,经由导光板均匀传导到遮罩层的透光区,而避免遮罩层透光区产生局部光亮,以让遮罩层透光区的各部位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明暗区别,藉以提升发光键盘整体的发光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术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Claims (20)

1.一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发光键盘包括:
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发光面用于在第一照射范围内发出第一光线;
遮罩层,该遮罩层具有遮罩层邻近光源部、透光区设置部、第一下凹结构与第一遮罩层折边,其中,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邻近该第一发光面,且位于该透光区设置部与该第一发光面之间的位置,该第一下凹结构位于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以及
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遮罩层的下方,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与出光面,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与该导光板之间存在第一邻光空间,其中,该第一光线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中传导,并经由该出光面出光,而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该第一下凹结构在该第一照射范围的内部区域,自该遮罩层邻光源部向下凹陷, 且延伸进入该第一邻光空间并具有第一平坦底面与该导光板面接触,使该第一平坦底面与该导光板的间隙实质为零,且该第一下凹结构与侧边形成该第一遮罩层折边,而藉由该第一遮罩层折边阻止该第一光线经由该导光板的上方空间直接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且使该第一平坦底面和该导光板的间隙小于该透光区设置部和该导光板的间隙;以及
第一粘胶,该第一粘胶设置于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之间, 且位于该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一粘胶分别粘接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一平坦底面抵接该导光板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面的顶端高于该第一邻光空间,使该第一光线的照射范围涵盖该第一邻光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下凹结构具有倒梯形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遮罩层邻近光源部具有第一遮罩层弯折线,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用以弯折该遮罩层的本体而形成该第一遮罩层折边,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朝平行该第一发光面的方向延伸,且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延伸长度,另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照射范围于该第一遮罩层弯折线的投影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该反射层具有反射层邻近光源部与第一上凸结构,其中,该反射层邻近光源部设于邻近该第一发光面的位置,该反射层邻近光源部与该导光板之间存在第二邻光空间,该第一上凸结构位于该反射层邻近光源部,而延伸进入该第二邻光空间并具有第三平坦底面,该第三平坦底面与该导光板面接触,使该第三平坦底面与该导光板的间隙实质为零,而阻止该第一光线经由该导光板的下方空间直接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底端低于该第二邻光空间,使该第一光线的照射范围涵盖该第二邻光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凸结构具有梯形截面。
8.一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发光键盘包括:
按键模组,该按键模组具有多个透光键帽;
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按键模组的下方,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与上表面;
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发光面发出第一光线,该第一光线可在第一照射范围内行进,并可穿过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导光板的内部行进;以及
遮罩层,该遮罩层于该导光板的上方延伸,该遮罩层具有透光区设置部与第一下凹结构,该透光区设置部位于该多个透光键帽的下方,该透光区设置部具有多个透光区,每个该透光区分别对应设置于该多个透光键帽其中之一的下方,该第一下凹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处,该第一下凹结构在该第一照射范围的内部区域向下凹陷, 且具有第一平坦底面与第一环状侧壁,该第一环状侧壁环绕该第一平坦底面,该第一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上表面,该第一环状侧壁具有面对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遮罩层折边,该第一遮罩层折边面对该第一发光面且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该第一遮罩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延伸长度,其中藉由该第一遮罩层折边,能阻止该第一光线经由该导光板的上方空间直接照射该透光区设置部,且使该第一平坦底面和该导光板的间隙小于该透光区设置部和该导光板的间隙;以及
第一粘胶,该第一粘胶设置于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一粘胶分别粘接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一平坦底面抵接该导光板的上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罩层折边延伸于该第一光源的第一发光面和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两面之间的上方位置,该第一光源的第一发光面的顶端高度大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的顶端高度,且该第一遮罩层折边具有遮罩层倾斜反射面,该遮罩层倾斜反射面反射该第一光线而驱使该第一光线进入该导光板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坦底面具有长方形轮廓与第一直线中轴,该第一直线中轴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源,该导光板还具有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光源具有第二发光面,该第二发光面发出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可在第二照射范围内行进,并可穿过该第二入光面而进入该导光板的内部行进;该遮罩层还具有第二下凹结构,该第二下凹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处,该第二下凹结构具有第二平坦底面与第二环状侧壁,该第二环状侧壁环绕该第二平坦底面,该第二环状侧壁具有面对该第二发光面的第二遮罩层折边,该第二遮罩层折边实质平行于该第二发光面,该第二遮罩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发光面的延伸长度;其中,该第二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该第一下凹结构设置于第一位置,该第二下凹结构设置于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不同于该第二位置,使该第一遮罩层折边与该第二遮罩层折边不相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粘胶,该第一粘胶设置于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一粘胶分别粘结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一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粘胶,该第二粘胶设置于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二发光面的第二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二粘胶分别粘结该遮罩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二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该第一粘胶与该第二粘胶相邻。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该反射层具有第一上凸结构,该第一上凸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处,该第一上凸结构具有第三平坦底面与第三环状侧壁,该第三环状侧壁环绕该第三平坦底面,该第三环状侧壁具有第一反射层折边,该第一反射层折边面对该第一发光面且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反射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延伸长度,其中,该第一平坦底面与该第三平坦底面于该导光板的投影区域重叠。
15.一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发光键盘包括:
按键模组;
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按键模组的下方,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与下表面;
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发光面用于在第一照射范围内发出第一光线,该第一光线可在第一照射范围内行进,并可穿过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导光板的内部行进;以及
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该反射层具有第一上凸结构,该第一上凸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处,该第一上凸结构在该第一照射范围的内部区域向上凸起而具有第三平坦底面与第三环状侧壁,该第三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该第三环状侧壁环绕该第三平坦底面,该第三环状侧壁具有第一反射层折边,该第一反射层折边面对该第一发光面且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该第一反射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发光面的延伸长度;以及
第三粘胶,该第三粘胶设置于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三粘胶分别粘结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三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层折边延伸于该第一光源的第一发光面和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两面之间的下方位置,该第一光源的该第一发光面的底端高度低于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底端高度,且该第一反射层折边具有反射层倾斜反射面,该反射层倾斜反射面反射该第一光线而驱使该第一光线进入该导光板中。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平坦底面具有矩形轮廓具有长方形轮廓与第三直线中轴,该第三直线中轴实质平行于该第一发光面。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源,该导光板更具有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光源具有第二发光面,该第二发光面发出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可在第二照射范围内行进,并可穿过该第二入光面而进入该导光板的内部行进;该反射层更具有第二上凸结构,该第二上凸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处,该第二上凸结构具有第四平坦底面与第四环状侧壁,该第四环状侧壁环绕该第四平坦底面,该第四环状侧壁具有第二反射层折边,该第二反射层折边面对该第二发光面且实质平行于该第二发光面,该第二反射层折边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发光面的延伸长度;其中,该第四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该第一上凸结构设置于第三位置,该第二上凸结构设置于第四位置,该第三位置不同于该第四位置,使该第一反射层折边与该第二反射层折边不相交。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粘胶,该第三粘胶设置于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一发光面的第一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三粘胶分别粘结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三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粘胶,该第四粘胶设置于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之间,且位于该第二发光面的第二照射范围以外区域,该第四粘胶分别粘结该反射层与该导光板,使该第四平坦底面抵接于该导光板的该下表面,该第三粘胶与该第四粘胶相邻。
CN201710513727.3A 2017-06-29 2017-06-29 发光键盘 Active CN107180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3727.3A CN107180722B (zh) 2017-06-29 2017-06-29 发光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3727.3A CN107180722B (zh) 2017-06-29 2017-06-29 发光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0722A CN107180722A (zh) 2017-09-19
CN107180722B true CN107180722B (zh) 2019-05-03

Family

ID=59845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13727.3A Active CN107180722B (zh) 2017-06-29 2017-06-29 发光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807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7162B (zh) * 2018-07-23 2019-12-0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TWI749736B (zh) * 2020-07-31 2021-12-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區發光之鍵盤及其發光模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5156A (zh) * 2005-03-04 2006-09-20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用盖板
CN103365498A (zh) * 2012-04-01 2013-10-2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含有该面板的触摸屏及该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6384689A (zh) * 2016-10-28 2017-02-0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1685B2 (ja) * 2000-09-20 2004-09-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線状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CN104576145B (zh) * 2013-10-28 2017-06-2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装置
TWI592970B (zh) * 2015-05-19 2017-07-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背光模組及背光模組的組立方法
CN104882319B (zh) * 2015-05-27 2016-08-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组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5156A (zh) * 2005-03-04 2006-09-20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用盖板
CN103365498A (zh) * 2012-04-01 2013-10-2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含有该面板的触摸屏及该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6384689A (zh) * 2016-10-28 2017-02-0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0722A (zh)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8731B (zh) Led燈具
CN107180722B (zh) 发光键盘
US10322669B2 (en) Mirror with integral light pipe illumination
CN105042444B (zh) 黑板led灯
CN104937329B (zh) 车辆用灯具结构
CN105841067A (zh) 多功能前雾灯
CN107869699A (zh) 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
CN109064935A (zh) 一种简洁发光标识
US9862306B2 (en) Vehicle decorative lighting device and vehicle lamp
CN107606585A (zh) 一种新型折射式投射透镜
CN104696731B (zh) 一种球泡灯
CN203671494U (zh) 一种提高光效的防眩光灯具
JP6296328B2 (ja) 照明器具
CN203615138U (zh) 一种球泡灯
US20180356050A1 (en) Multizone Mixing Cup
JP6238767B2 (ja) 照明装置
JP2016162479A (ja) 間接照明装置
JP2017033777A (ja) 導光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灯具
JP6689570B2 (ja) 間接照明装置
CN208670915U (zh) 一种多层光学结构的透镜
CN203068202U (zh) 一种照明灯具
JP2010143346A (ja) 室内照明装置
CN104566049A (zh) 一种折射式无影手术灯
JP2016024861A (ja) 採光システム
JP6585683B2 (ja) 電気スタン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