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3005B - 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3005B
CN107173005B CN201710390433.6A CN201710390433A CN107173005B CN 107173005 B CN107173005 B CN 107173005B CN 201710390433 A CN201710390433 A CN 201710390433A CN 107173005 B CN107173005 B CN 107173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soil
fertilizer
casing
punch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04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3005A (zh
Inventor
唐德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ze Run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rovince I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rovince I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rovince I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04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3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3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3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3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30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5/00Fertiliser distributors
    • A01C15/02Fertiliser distributors for hand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5/00Making or covering furrows or holes for sowing, planting or manuring
    • A01C5/02Hand tools for making holes for sowing, planting or man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园艺或蔬菜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埋鞭育苗;步骤二,选地整地;步骤三,起苗移栽;步骤四,种植挖坑;步骤五,管理;步骤六,采笋。采用本方案不仅能够减少烂根的情况出现,利于竹苗的后续生长;而且在施肥的时候能够减少人们与肥料的接触。

Description

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艺或蔬菜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方竹的竹杆呈方形,竹节上有刺状突起;方竹笋期为9~10月,到第二年的3~4月方散叶成竹。而方竹笋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主要是因为,方竹笋中蛋白质含量12%,脂肪0.4%,粗纤维8%,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钙、铁、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B2、C等。食之则有助于人体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达到减肥、美容和防治肠胃及心血管疾病之特效。
现有方竹的种植步骤如下:一、育苗:播种育苗。每亩播种10~15千克,可产苗30000~40000株。关键在于在幼苗期必须对幼苗遮荫,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二、整地:整地以穴状整地为主,整地规格为60×60×50厘米,塘打完后要把表层土壤回进塘内,回土要达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条件的可结合回土,在塘内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厩肥。三、起苗栽种:竹苗根系由于木质化程度高,起苗后放置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响成活率,因此不易长途运输,为了保证成活率,从起苗到栽植完毕,一般不要超过72小时,在48小时内栽植完毕,成活率比较高,最好是随起随栽。四、管理:造林前期,如果是造在农耕地上,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土壤中的有机肥少,土壤板结度大,所以主要施有机肥——厩肥为主,同时结合除草松土,在竹苗周围种植绿肥。五、采笋:方竹的出笋时间随海拔的高低不同,高海拔的山区先出笋。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采笋和留足母笋。采笋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一般笔尖长到离地面10厘米左右时采为佳。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竹苗在苗木移栽中,根部容易被损坏,入土后很容易出现烂根的情况,不利于竹苗的生长;2、竹苗移栽的时候,没有施肥,不利于竹苗的后续生长;而且在施肥的时候人们常常与肥料接触,肥料容易粘在身上,不卫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方竹笋的种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烂根的情况出现,利于竹苗的后续生长;而且在施肥的时候能够减少人们与肥料的接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埋鞭育苗:选择1~2年的新竹取竹鞭埋入土壤中培育之后形成竹苗;
步骤二,选地整地: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将土地中的块状土敲碎,对土地进行整平,然后撒上3~5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整平;
步骤三,起苗移栽:将步骤一中的竹苗起苗后浆根;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2~4质量份草木灰和1~2质量份吲哚丁酸;
步骤四,种植挖坑:采用种植机在步骤二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挖坑深度在30~50cm,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0~16cm;然后将步骤三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种植机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肥料仓和位于机壳内的冲孔部;肥料仓与机壳连接;机壳的下部设有滚轮和供冲孔部伸出的伸出口,机壳的上部设有入肥通道;肥料仓包括外筒和用于盛装肥料的内筒,内筒和外筒转动连接,外筒的上部设有与入肥通道对应的进料口,外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内筒上设有可与出料口或进料口对应的连通孔;内筒上还设有齿轮;外筒上设有为中空结构的导向杆,导向杆与出料口连通;冲孔部也为中空结构,冲孔部的下端设有施肥孔,冲孔部的外壁上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导向杆插入冲孔部内并与冲孔部滑动连接,且导向杆与冲孔部连通;导向杆上设有可堵住施肥孔的封堵塞;机壳上设有用于供冲孔部上下移动的控制按钮;
步骤五,管理:竹苗种下后,来年春季和秋季各追肥一次,肥料采用厩肥;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步骤六,采笋:出笋后,笋尖到离地面9~12cm时,即可采摘。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
1、选地整地的时候,在土地上覆盖3~5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整平,主要是为了便于水渗透;浇水或降雨时,即保持了竹子附件水土的湿润,还能够防止水积累在竹苗的根部。
2、起苗后浆根,能使竹苗根系保持湿润,同时采用15~20份泥浆、2~4份草木灰和1~2份吲哚丁酸作为浆根的浓液,改浓液能够促进竹苗根系早生。另外,草木灰除含钾、钙等大量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保证竹苗的质量,还能够可控制伤流,防止伤口感染腐烂,促进愈合;能够减少烂根的情况出现,利于竹苗的后续生长。
3、步骤四中种植挖坑的时候采用种植机进行挖坑,不仅简单,而且能够实现挖坑完毕后立即向坑内撒入肥料,不仅能够促进竹苗的生长,而且能够防止人们直接与肥料接触,保持卫生。
当内筒上的连通孔与外筒上的进料口对应的时候,向内筒内放入肥料;然后推动控制按钮,此时冲孔部沿着导向杆向下移动,冲孔部的底部穿出伸出口,同时由于导向杆的位置一直不变,而冲孔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封堵塞会进入到冲孔部上的施肥孔中,进而将施肥孔堵住,此时冲孔部的底部会开始在地面上进行挖坑(此处的意思即为打孔)。而且由于封堵塞的设置,土壤不会从施肥孔中进入到冲孔部内,也不会堵住施肥孔。另外,冲孔部向下运动的同时,会带动齿条向下运动,进而使得齿轮带动内筒转动,当内筒上的连通孔与外筒上的出料口对应的时候,内筒内的肥料会落入到导向杆内,进而进入到冲孔部的内部,在肥料向下落的时候,由于封堵塞也在逐渐进入到施肥孔,所以肥料在冲孔部挖坑的过程中并不会从施肥孔落出。挖坑完毕后,松开控制按钮,此时冲孔部向上移动恢复原位,同时,封堵塞离开施肥孔,冲孔部内的肥料从施肥孔中漏出,进而进入到坑内。
内筒转动的时候还能够使得内筒内的肥料运动,使得肥料能够混合均匀,而且使得肥料因内筒转动后停止的瞬间有一个下落的冲击力,肥料冲击到内筒的内壁上,进而使得肥料撞击散开,减少肥料结块。
4、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将土地中的块状土敲碎,对土地进行整平,然后撒上3~5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整平;挖坑的深度在35~40cm,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0~16cm;河沙上的土壤覆盖的厚度与挖坑的深度相结合,保证了竹苗的根部与河沙之间的距离,即保持了竹子附件水土的湿润,还能够防止水积累在竹苗的根部。
5、竹苗种下后,来年春季和秋季追肥两次,肥料采用厩肥;同时结合除草松土;保证竹苗快速生长。
6、出笋后,笋尖到离地面9~12cm时,开始采摘,不仅保证了采摘的竹笋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留有充足的母笋。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1,步骤一中取的竹鞭是带竹杆的竹鞭;且竹杆上留1~2节活枝。
发明人在试验中发现,按照上述方法取竹鞭能够增加竹苗的存活率。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2,步骤一中的土壤为土质疏松的黄壤土,且土壤容重为1.0~1.3g/cm3
土壤越疏松多孔,容重越小,土壤越紧实,容重越大;发明人在试验中发现,容重保持在1.0~1.3g/cm3的土壤更适合本方案中的竹苗生长,土质过于疏松,土壤空隙过多,使得竹苗的肥料流失过快,不利于竹苗的生长;而土质过于紧实,水容易浸透慢,容易使得竹苗吸水和肥料吸收较慢,下雨或浇水时,还容易使得竹苗长期浸泡在水中。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3,控制按钮包括按压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机壳上设有供按压杆伸出的按压孔;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外筒铰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按压杆伸入机壳内的一端铰接;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冲孔部铰接,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按压杆伸入机壳内的一端铰接;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之间设有弹簧。
上述结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在推动控制按钮的时候,冲孔部向下移动,松开控制按钮的时候,冲孔部向上移动恢复原位。使用时,推动按压杆,由于第一伸缩杆铰接在外筒处,而外筒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按压杆的推动下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逐渐变成一条直线,在此过程中冲孔部会被第二伸缩杆推着向下移动。当松开按压杆的时候,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之间的弹簧会拉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恢复原位,进而是的冲孔部向上运动恢复原位。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4,采用2~4质量份稀土代替步骤三中的1~2质量份的吲哚丁酸。
采用上述浓液混合的浓液对竹苗进行浆根,也能够促进竹苗根系的生长,竹苗起根过程中被刮坏时,上述浓液能够控制伤流,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了竹苗烂根的情况出现。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5,步骤四中内筒内的肥料为草木灰或厩肥。
种植挖坑的时候就将草木灰或厩肥放入坑内,不仅能够使得移栽的竹苗的根部附件土壤肥沃松散。
对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三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6,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一端穿入到外筒的侧壁内,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机壳的外壁;且转轴穿出机壳的一端设有手柄;齿轮位于转轴上。
上述结构使得内筒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外筒上;手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便于人为的控制内筒的转动,特别是在向内筒内加入肥料的时候,我们可以人为的转动手柄进而使得内筒上的连通孔与外筒上的进料口对应。
对优选方案六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7,冲孔部的下端为三角锥形。便于在土壤上进行挖坑(打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竹笋的种植方法的步骤四中种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机壳1、滚轮11、入肥通道12、肥料仓2、外筒21、进料口211、出料口212、导向杆213、封堵塞214、内筒22、连通孔221、齿轮222、冲孔部3、施肥孔31、齿条32、连接杆4、按压杆5、第一伸缩杆51、第二伸缩杆52、弹簧53、转轴6、手柄6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描述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相关数据在表1中体现,未示出的其他文字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
一种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埋鞭育苗:选择1~2年的新竹取带竹杆的竹鞭,且竹杆上留1~2节活枝;将竹鞭埋入土壤中培育之后形成竹苗;土壤为土质疏松的黄壤土,且土壤容重为1.0~1.3g/cm3
步骤二,选地整地: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将土地中的块状土敲碎,对土地进行整平,然后撒上3~5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整平;
步骤三,起苗移栽:将步骤一中的竹苗起苗后浆根;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2~4质量份草木灰和1~2质量份吲哚丁酸(或者2~4质量份稀土)。
步骤四,种植挖坑:采用种植机在步骤二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挖坑深度在30~50cm,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0~16cm;然后将步骤三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种植机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内的肥料仓2和位于机壳1内的冲孔部3;肥料仓2与机壳1通过连接杆4连接;机壳1的下部设有滚轮11和供冲孔部3伸出的伸出口,机壳1的上部设有入肥通道12;冲孔部3的上部为圆柱形,冲孔部3的下端为三角锥形。
肥料仓2包括外筒21和用于盛装草木灰或厩肥的内筒22,内筒22和外筒21转动连接(即内筒22可紧贴在外筒21的内壁上转动);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设有转轴6,转轴6的左端穿入到外筒21的左侧壁内,转轴6的右端穿出外筒21的右侧壁和机壳1的外壁;且转轴6右端固定连接有T形的手柄61;内筒2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齿轮222,且齿轮222的中心位于转轴6上。
外筒21的上部设有与入肥通道12对应的进料口211,外筒2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212,内筒22上设有可与出料口212或进料口211对应的连通孔221;内筒22上还设有齿轮222;外筒21上设有为中空结构的导向杆213,导向杆213与出料口212连通;冲孔部3也为中空结构,冲孔部3的下端设有施肥孔31,冲孔部3的外壁上设有与齿轮222啮合的齿条32;导向杆213插入冲孔部3内并与冲孔部3滑动连接,且导向杆213与冲孔部3连通;导向杆213上设有可堵住施肥孔31的封堵塞214;机壳1上设有用于供冲孔部3上下移动的控制按钮。
控制按钮包括按压杆5、第一伸缩杆51和第二伸缩杆52;机壳1上设有供按压杆5伸出的按压孔;第一伸缩杆51的一端与外筒21铰接,第一伸缩杆51的另一端与按压杆5伸入机壳1内的一端铰接;第二伸缩杆52的一端与冲孔部3铰接,第二伸缩杆52的另一端与按压杆5伸入机壳1内的一端铰接;第一伸缩杆51和第二伸缩杆52之间设有弹簧53。第一伸缩杆51和第二伸缩杆52在正常状态下,其夹角为30~90°。
步骤五,管理:竹苗种下后,来年春季和秋季追肥两次,肥料采用厩肥;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步骤六,采笋:出笋后,笋尖到离地面9~12cm时,即可采摘。
现取竹鞭120棵,分别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4的方法分为4批种植出竹苗;再将每一批竹苗对应移栽到需要的位置,相关情况见表1和表2。同时取竹鞭510棵,按照对比例1~对比例17的方法分为17批种植出竹苗,再将每一批竹苗对应栽到需要位置,相关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分别检测实施例1至对比例17中得到的竹苗等的烂根情况、生长情况相关数据如下:
表2
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实施例3为最佳实施例,经实施例3的方式种植得到的方竹笋的竹苗生长特别好,后期竹子生长浓密,且未出现烂根的情况。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一中土壤容重小于1.0g/cm3时,表示土壤越疏松多孔;导致土壤空隙过多,使得竹苗的肥料流失过快,不利于竹苗的生长;所以,半年后统一观察,竹苗生长情况较为一般。由于移栽的竹苗生长一般,导致了移栽后竹苗在同一时间内采摘的竹笋的产量较低。
实施例3与对比例2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一中土壤容重大于1.3g/cm3时,表示土壤越紧实;因为土质紧实,所以水浸透慢,容易使得竹苗吸水和肥料吸收较慢,下雨或浇水时,还容易使得竹苗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造成竹苗烂根的情况,所以半年后统一观察,竹苗的生长情况差,也导致了后期移栽的竹苗少,进而影响了后期竹笋的量和竹林的茂密度。
实施例1与对比例3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一中取带竹杆的竹鞭时,竹杆留活枝相比于竹杆上不留活枝,竹苗的存活率更高,而且竹苗的生长会更好。主要是因为,种植的时候,将活枝留在土壤外面,可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成活率。
实施例3与对比例4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一中取带竹杆的竹鞭时,竹杆留活枝过多,会影响竹苗的生长。主要是因为,种植的时候,将活枝留在土壤外面,活枝多了表示其水分流失较快,因此影响竹苗的生长。由于之前的竹苗的生长不好,导致了移栽的竹苗相较于同时间其他的移栽的竹苗的生长较慢。
实施例1与对比例5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二中河沙厚度小于3cm,铺设厚度不够,会导致有烂根的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水积在竹根部,渗透较慢。由于前期竹苗烂根死亡,导致了后期竹笋的采摘量;同时也导致了后期竹子生长稀疏。
实施例3与对比例6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二中河沙铺厚度大于5cm,铺设过厚,导致水分流失较快,而且土质过于疏松,影响竹子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导致了竹苗移栽后,竹笋的产量一般;移栽2年后竹子较为稀疏。
实施例1与对比例7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二中河沙上覆盖的土壤厚度为30cm,而挖坑的深度也为30cm,刚好使得坑底位于河沙处,此时移栽的竹苗根部直接与河沙接触,虽然能够防止移栽后的竹苗烂根,但是养分在河沙处流失较快,会影响移栽后的竹苗对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竹笋的采摘量和2年后竹子的生长茂密度。
实施例1与对比例8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二中河沙上覆盖的土壤厚度为70cm,而挖坑的深度为49cm,使得坑底与河沙的距离为21cm,会使得移栽后的竹苗的根部的水流失的速度较慢,也容易造成烂根的情况,造成了后期竹笋采摘量和2年和竹子的生长情况。
实施例1与对比例9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三中泥浆的质量份数会影响竹苗浆根的情况,泥浆的质量份数少于15份时,会影响浓液的附着力,进而导致浆根不好,竹苗的根部的滋润度不够,导致竹苗容易烂根。
实施例1与对比例11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三中的浆根浓液中不加草木灰会直接影响竹苗的烂根情况,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可以促进竹苗根系的生长,防止其烂根。
实施例4与对比例13相比可以看出,由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因此,在浆根的时候加入稀土,明显的能够看出竹苗的生长较好,保证了后期竹笋的采摘量和栽种2年后竹子的生长情况。
实施例1与对比例16相比可以看出,在笋尖离地面高度小于9cm的时候就进行采摘,得到的竹笋产量较低。
实施例3与对比例17相比可以看出,在笋尖离地面高度大于12cm的时候才进行采摘,基部老化,即影响竹笋品质,同时也多消耗竹鞭的养分,影响竹笋的生长,从总体上影响竹笋的产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埋鞭育苗:选择1~2年的新竹取竹鞭埋入土壤中培育之后形成竹苗;
步骤二,选地整地: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将土地中的块状土敲碎,对土地进行整平,然后撒上3~5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整平;
步骤三,起苗移栽:将步骤一中的竹苗起苗后浆根;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2~4质量份草木灰和1~2质量份吲哚丁酸;
步骤四,种植挖坑:采用种植机在步骤二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挖坑深度在30~50cm,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0~16cm;然后将步骤三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所述种植机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肥料仓和位于机壳内的冲孔部;所述肥料仓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机壳的下部设有滚轮和供所述冲孔部伸出的伸出口,机壳的上部设有入肥通道;所述肥料仓包括外筒和用于盛装肥料的内筒,所述内筒和外筒转动连接,所述外筒的上部设有与入肥通道对应的进料口,外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内筒上设有可与所述出料口或进料口对应的连通孔;所述内筒上还设有齿轮;所述外筒上设有为中空结构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冲孔部也为中空结构,冲孔部的下端设有施肥孔,冲孔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导向杆插入所述冲孔部内并与所述冲孔部滑动连接,且导向杆与冲孔部连通;导向杆上设有可堵住所述施肥孔的封堵塞;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冲孔部上下移动的控制按钮;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入到外筒的侧壁内,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机壳的外壁;且转轴穿出机壳的一端设有手柄;所述齿轮位于所述转轴上;冲孔部的下端为三角锥形;
步骤五,管理:竹苗种下后,来年春季和秋季各追肥一次,肥料采用厩肥;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步骤六,采笋:出笋后,笋尖到离地面9~12cm时,即可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取的竹鞭是带竹杆的竹鞭;且竹杆上留1~2节活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土壤为土质疏松的黄壤土,且土壤容重为1.0~1.3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钮包括按压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机壳上设有供所述按压杆伸出的按压孔;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外筒铰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杆伸入机壳内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冲孔部铰接,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杆伸入机壳内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之间设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2~4质量份稀土代替步骤三中的1~2质量份的吲哚丁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内筒内的肥料为草木灰或厩肥。
CN201710390433.6A 2017-05-27 2017-05-27 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73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0433.6A CN107173005B (zh) 2017-05-27 2017-05-27 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0433.6A CN107173005B (zh) 2017-05-27 2017-05-27 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3005A CN107173005A (zh) 2017-09-19
CN107173005B true CN107173005B (zh) 2019-09-17

Family

ID=59835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043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73005B (zh) 2017-05-27 2017-05-27 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730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9508A (zh) * 2020-03-04 2020-05-15 江西竹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拔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9115A (zh) * 2018-06-11 2018-11-06 四川蜀之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罗汉竹笋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09197073B (zh) * 2018-11-05 2021-09-03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齐齐哈尔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农业机械用施肥装置
CN109588202B (zh) * 2019-01-29 2021-04-06 刘毳 高产速生杉树的造林方法及其造林器具
CN112438101B (zh) * 2020-12-04 2021-09-21 长春光华学院 一种用于蔬菜种植的施肥装置
CN115088442B (zh) * 2021-09-01 2023-09-15 安徽业统粮油有限公司 水稻种植用自动化施肥装置及施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0152Y (zh) * 1998-04-24 1999-07-28 李先付 手持式种肥点播机
EP1841307A2 (en) * 2005-01-14 2007-10-10 OMS Investments, Inc. Improved collapsible spreader
CN201191985Y (zh) * 2008-03-28 2009-02-11 杨富平 果树施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0152Y (zh) * 1998-04-24 1999-07-28 李先付 手持式种肥点播机
EP1841307A2 (en) * 2005-01-14 2007-10-10 OMS Investments, Inc. Improved collapsible spreader
CN201191985Y (zh) * 2008-03-28 2009-02-11 杨富平 果树施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竹笋种植条件和方法;朱超;《致富热》;20150625;正文第2-5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9508A (zh) * 2020-03-04 2020-05-15 江西竹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拔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3005A (zh)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3005B (zh) 方竹笋的种植方法
CN103444406A (zh) 葛根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4541908A (zh) 一种油茶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5028110A (zh) 一种大樱桃控根矮化高密植栽培方法
CN104756730B (zh) 一种富硒油茶树套种的方法
CN104620928A (zh) 一种盐碱地果树的栽培方法
CN105309261A (zh) 一种高矮化砧苹果苗的生产方法
CN108174737B (zh) 一种油茶栽培修剪方法
CN109105193A (zh) 一种香芋高产栽培技术
CN106888900A (zh) 一种油茶成林丰产的栽培方法
CN110506465A (zh) 一种沙漠化土地改良成稻田的方法
CN109526506A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套种十大功劳的栽培管理方法
CN104541917A (zh) 一种山坡林地改良高产套种油茶树的方法
CN108738446A (zh) 一种提高脐橙果实质量的土壤改良方法
CN103988648A (zh) 一种半夏的种植方法
CN106718584A (zh) 一种油茶的种苗培育技术
CN105325228A (zh) 一种红豆杉的种植方法
CN104686162B (zh) 一种用于富硒果蔬高产套种的技术
CN104686171B (zh) 一种山坡林地改良栽培高产油茶树的方法
CN104041292A (zh) 一种苦瓜种植方法
CN104584966B (zh) 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
CN104541914B (zh) 一种茶叶防虫害的种植方法
CN107155582B (zh) 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CN104756689B (zh) 一种富硒枇杷和蔬菜的高产联合种植方法
CN104737762B (zh) 一种用于药材的高产套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4

Address after: Shaozhuang Zhen An Zhuang Cun, Cao County,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ze Run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63207 Guizhou city of Zunyi Province Huang Lian Xiang Xiang Ping Cun, Tongzi County horse group land pass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DEJUN AGRICULTURAL LOCAL PRODUCT DEVELOP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