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2718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2718A
CN107172718A CN201710203665.6A CN201710203665A CN107172718A CN 107172718 A CN107172718 A CN 107172718A CN 201710203665 A CN201710203665 A CN 201710203665A CN 107172718 A CN107172718 A CN 107172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arameter
match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36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2718B (zh
Inventor
周振生
屈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036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2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2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2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2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2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可称为简单配对方式,这种方式无鉴权过程,用户可直接点击表征确认的按键便可实现两个电子设备的蓝牙配对完成。第二种方式可称为数字比较法,这种方式的鉴权过程会在两个电子设备上各显示一串数字,用户对两端显示的数字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实现蓝牙配对。
上述第一种方式的易用性较好,但不能防备中间攻击,安全性较差;而第二种方式虽在安全性上有提升,但需要用户多次接入操作,配对过程用时较长,易用性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读取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使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第二地址和第二加密参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匹配请求,以及生成第二参数;
将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一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一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二匹配参数一致后完成匹配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三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基于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以及生成第一参数;
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三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四匹配参数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以及生成第一参数;
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匹配参数;
当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四匹配参数匹配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一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用于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进行匹配验证;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用于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使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第二地址和第二加密参数;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匹配请求;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二参数;将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一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二匹配参数一致后完成匹配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电子设备;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通讯接口和第二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建立的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基于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标识信息,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三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四匹配参数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获得的第四匹配参数是否一致;当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四匹配参数匹配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一方面,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另一方面,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三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验证的中间设备,通过第三电子设备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传输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有效的避免了中间攻击,保证了匹配验证过程的安全性;且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匹配验证过程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步骤102: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步骤103: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从而建立基于预设通讯方式的通讯连接;所述预设通讯方式具体可以是蓝牙通讯方式,在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均以蓝牙通讯方式的蓝牙匹配验证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通讯方式不限于是蓝牙通讯方式,其他在通讯连接建立之前需要进行匹配验证的通讯方式也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过程的中间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均具有预设通讯模组,所述预设通讯模组例如蓝牙模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任意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等。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数据连接,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读取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使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第一地址以及生成第一加密参数,将所述第一地址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生成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具体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第一加密参数具体可通过随机数表示,该随机数为一次有效的随机数,且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之前所述随机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生成,可以理解为,在第三电子设备每次获得第一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加密参数均不同,当第三电子设备长时间未获得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加密参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从而提升了匹配过程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获得的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并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具体可通过承载有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像标识,例如二维码或条形码等等;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表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以供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包含的第一识别信息,从而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的第一地址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起匹配验证流程,从而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的方式获得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也可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二标识信息进行读取,获得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含的第二识别信息。这种实施方式使第二识别信息的获得无需通过通讯传输,而是首先采用信息读取(例如二维码扫描)的方式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再通过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保了匹配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第二地址和第二加密参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匹配请求,以及生成第二参数;将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一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一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二匹配参数一致后完成匹配验证。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识别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中包括的第二地址和第二加密参数;所述第二地址具体可以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第二加密参数具体可通过随机数表示,该随机数为一次有效的随机数,且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之前所述随机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可以理解为,在第三电子设备每次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二加密参数均不同;当第三电子设备长时间未获得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二加密参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从而提升了匹配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地址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起匹配验证流程。具体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地址发起匹配请求,在发起匹配请求之前或者发起匹配请求时,生成第二参数,将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参数为匹配时产生的随机数,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作为加密秘钥对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一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供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由于所述第二加密参数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获得,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对匹配时产生的第二参数按照所述第二加密参数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第二匹配参数,从而基于获得的第一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二匹配参数进行匹配验证,在匹配一致后完整匹配验证过程,也即表征蓝牙配对成功。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三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验证的中间设备,通过第三电子设备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传输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有效的避免了中间攻击,保证了匹配验证过程的安全性;且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匹配验证过程的易用性。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步骤202: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三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从而建立例如蓝牙连接的中间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均具有例如蓝牙模组的预设通讯模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任意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等。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基于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具体可通过承载有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像标识,例如二维码或条形码等等;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表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包含的第一识别信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可运行特定应用,在所述特定应用激活后可调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图像采集模组,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包含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图像数据,进一步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包含的第一识别信息。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以及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三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四匹配参数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具体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第一加密参数具体可通过随机数表示,该随机数为一次有效的随机数,且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之前所述随机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生成,可以理解为,在第三电子设备每次获得第一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加密参数均不同,当第三电子设备长时间未获得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加密参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从而提升了匹配过程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起匹配验证流程。具体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地址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在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或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时,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参数为连接建立请求时产生的随机数,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作为加密秘钥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三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供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由于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获得,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对连接建立请求时产生的第一参数按照所述第一加密参数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第四匹配参数,从而基于获得的第三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四匹配参数进行匹配验证,在匹配一致后,建立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以及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匹配参数;当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四匹配参数匹配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具体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第一加密参数具体可通过随机数表示,该随机数为一次有效的随机数,且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之前所述随机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生成,可以理解为,在第三电子设备每次获得第一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加密参数均不同,当第三电子设备长时间未获得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加密参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从而提升了匹配过程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起匹配验证流程。具体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地址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在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或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时,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参数为连接建立请求时产生的随机数,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作为加密秘钥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相应的,由于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获得,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对连接建立请求时产生的第一参数按照所述第一加密参数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第四匹配参数,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四匹配参数发送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过程。基于此,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匹配自身产生的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匹配参数,在匹配一致后,建立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包括: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所包含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具体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具体可通过承载有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像标识,例如二维码或条形码等等;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表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以供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包含的第二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获得自身的第二地址以及生成第二加密参数,将所述第二地址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生成第二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地址具体可以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第二加密参数具体可通过随机数表示,该随机数为一次有效的随机数,且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之前所述随机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生成,可以理解为,在第三电子设备每次获得第二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二加密参数均不同,当第三电子设备长时间未获得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时,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中包含的第二加密参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从而提升了匹配过程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三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验证的中间设备,通过第三电子设备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传输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有效的避免了中间攻击,保证了匹配验证过程的安全性;且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匹配验证过程的易用性。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信息处理放大,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读取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这里,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第一地址以及生成第一加密参数,将所述第一地址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生成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地址具体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第一加密参数具体可通过随机数表示,该随机数为一次有效的随机数,且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之前所述随机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生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获得的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并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具体可通过承载有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像标识,例如二维码或条形码等等;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表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以供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包含的第一识别信息。
步骤302: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包含的第一识别信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可运行特定应用,在所述特定应用激活后可调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图像采集模组,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包含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图像数据,进一步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中包含的第一识别信息。
步骤303: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这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中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起匹配验证流程。具体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地址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在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或发起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时,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参数为连接建立请求时产生的随机数,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作为加密秘钥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三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进行匹配验证,由于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获得,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对连接建立请求时产生的第一参数按照所述第一加密参数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第四匹配参数,从而基于获得的第三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四匹配参数进行匹配验证,在匹配一致后,建立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或者,由于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获得,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对连接建立请求时产生的第一参数按照所述第一加密参数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第四匹配参数,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四匹配参数发送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匹配自身产生的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匹配参数,在匹配一致后,建立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数据连接。
步骤304: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这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具体可通过承载有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像标识,例如二维码或条形码等等;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表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以供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包含的第二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获得自身的第二地址以及生成第二加密参数,将所述第二地址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生成第二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地址具体可以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第二加密参数具体可通过随机数表示,该随机数为一次有效的随机数,且在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之前所述随机数在预设周期内更新生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步骤305: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地址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起匹配验证流程。具体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地址发起匹配请求,在发起匹配请求之前或者发起匹配请求时,生成第二参数,将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参数为匹配时产生的随机数,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作为加密秘钥对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一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供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由于所述第二加密参数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获得,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对匹配时产生的第二参数按照所述第二加密参数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第二匹配参数,从而基于获得的第一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二匹配参数进行匹配验证,在匹配一致后完整匹配验证过程,也即表征蓝牙配对成功。
图4a和图4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示意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本应用中,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环11、第二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13、第三电子设备为手机12为例,当智能手环11待与电脑13建立蓝牙连接时,智能手环11输出显示包含有第一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手机12激活特定应用(例如特定的配对应用),并启动摄像头采集包含有二维码的图像数据,识别所述图像数据获得所述二维码中包含的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智能手环11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另一方面,电脑13输出显示包含有第二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手机12采集包含有对应于电脑13的二维码的图像数据,识别所述图像数据获得所述二维码中包含的第二识别信息,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至智能手环11;智能手环11根据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发起与电脑13的匹配验证,在验证通过后直接建立与电脑13的蓝牙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标识信息读取的方式获得用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用于进行匹配验证的第二标识信息,避免了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过程中的中间攻击,保证了匹配验证的安全性。另外,通过作为中间设备的第三电子设备对标识信息的读取,读取一次即可完成匹配验证过程,无需经过用户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过程,提升了易用性。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待与多个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的场景,即通过第三电子设备分别对多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进行读取并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使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获得的第二标识信息自动与所述多个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并且对于电脑等设备待进行蓝牙匹配验证时,由于电脑中并未提供有二维码扫描功能,或者利用电脑的摄像头采集包含有二维码的图像数据进而对图像数据中的二维码的识别结果不佳,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利用电脑等设备直接对二维码进行识别从而导致识别结果失败、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讯接口41和第一控制器42;其中,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41,用于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42进行匹配验证;
所述第一控制器42,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41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显示模组43;如图6所示,
所述第一控制器42,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43,用于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使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41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第二地址和第二加密参数;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41,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匹配请求;
所述第一控制器42,用于生成第二参数;将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41,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一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二匹配参数一致后完成匹配验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控制器42,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通讯接口41,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模组43,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或显示器实现。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电子设备。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通讯接口51和第二控制器52;其中,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52,用于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建立的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器52,用于基于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标识信息,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二控制器52,用于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三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四匹配参数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二控制器52,用于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控制器52,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二通讯接口51获得的第四匹配参数是否一致;当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四匹配参数匹配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器52,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二标识信息,读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所包含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控制器52,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CPU、DSP、MCU或FPGA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二通讯接口51,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读取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使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第二地址和第二加密参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匹配请求,以及生成第二参数;
将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一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一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二匹配参数一致后完成匹配验证。
4.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三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基于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以及生成第一参数;
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发送所述第三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四匹配参数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以及生成第一参数;
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匹配参数;
当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四匹配参数匹配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8.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一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用于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进行匹配验证;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接口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显示模组;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用于输出显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使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第二地址和第二加密参数;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匹配请求;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二参数;将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匹配参数;
所述第一通讯接口,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一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二匹配参数一致后完成匹配验证。
1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通讯接口和第二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建立的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匹配验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基于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标识信息,读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三匹配参数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匹配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自身生成的第四匹配参数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一加密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发起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参数;将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加密参数按照预设加密规则进行加密获得第三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二通讯接口获得的第四匹配参数是否一致;当所述第三匹配参数和所述第四匹配参数匹配一致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
CN201710203665.6A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7172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3665.6A CN107172718B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3665.6A CN107172718B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2718A true CN107172718A (zh) 2017-09-15
CN107172718B CN107172718B (zh) 2020-08-25

Family

ID=5984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3665.6A Active CN107172718B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727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3283A (zh) * 2020-11-20 2021-02-26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耳机的自助导游系统及方法
WO2023071993A1 (zh) * 2021-11-01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配对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7710A (zh) * 2013-12-02 2014-02-26 北京东方泰华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快速连接方法及装置
WO2014066854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Imetrikus, Inc. Management,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with sensors
CN103873682A (zh) * 2014-02-19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791566A (zh) * 2016-02-29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933897A (zh) * 2016-03-31 2016-09-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在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6854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Imetrikus, Inc. Management,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with sensors
CN103607710A (zh) * 2013-12-02 2014-02-26 北京东方泰华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快速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3873682A (zh) * 2014-02-19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791566A (zh) * 2016-02-29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933897A (zh) * 2016-03-31 2016-09-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在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3283A (zh) * 2020-11-20 2021-02-26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耳机的自助导游系统及方法
WO2023071993A1 (zh) * 2021-11-01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配对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2718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9307B (zh) 密码输入方法、智能密钥设备以及客户端装置
CN103607710A (zh) 一种无线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快速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0502887A (zh) 电子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04994098B (zh) 文件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和传输系统
CN106385277A (zh) 加密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6027250A (zh) 一种身份证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848057A (zh) 一种远程安全访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80420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0681734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749799A (zh) 家电设备的配网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447983A (zh) 认证一次性虚拟秘密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8270561A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密钥索引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366229A (zh)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717271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660814A (zh) 一种通讯信息显示方法及终端
JP2008124810A (ja) 情報表示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714277B (zh) 电子设备及其应用实例管理方法
CN105515773B (zh) 便携式设备、用户设备和数据交互方法
CN102231667B (zh) 串口设备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33379B (zh) 身份证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82451A (zh) 数据劫持判断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CN107145342A (zh) 应用的渠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JP6432417B2 (ja) 認証装置、被認証装置、認証方法、被認証方法、認証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被認証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5871793A (zh) 一种资源共享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81182B (zh) 转换装置和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