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1972B -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1972B
CN107171972B CN201710470927.5A CN201710470927A CN107171972B CN 107171972 B CN107171972 B CN 107171972B CN 201710470927 A CN201710470927 A CN 201710470927A CN 107171972 B CN107171972 B CN 107171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message
equipment
transmitt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09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1972A (zh
Inventor
张凯
吴海军
陈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709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1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1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1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1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1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第一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第一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支持多种链路的网络设备应用越来越多广泛,例如,同时支持数据用户专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网络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的链路的网络设备。其中,将不同的业务固定承载在不同的链路上,为目前支持多种链路的网络设备应用最为广泛的实现方式。例如,将网络电视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承载在DSL网络的链路上,将语音业务承载在LTE网络的链路上。
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将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都固定承载某些业务,而用户使用的业务是不固定的,例如,在时间段A用户使用的网络电视业务比较多,而语音业务很少,这样用于承载网络电视业务的链路的负荷就很大,而用于承载语音业务的链路的负荷就很少,从而使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
所述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隧道为跨越虚拟链路的隧道,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封装至该第一隧道所跨越的虚拟链路上,并将封装在所述虚拟链路上的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结合上述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链路;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不同接口建立的链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第一建立单元、第二建立单元、分析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所述第二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
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中需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隧道为跨越虚拟链路的隧道,所述发送单元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封装至该第一隧道所跨越的虚拟链路上,并将封装在所述虚拟链路上的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链路;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不同接口建立的链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并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以及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以及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报文,并对该报文进行解封装,以得到所述目标报文。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第一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第一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即,根据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传输报文的第一隧道,从而合理的分配传输路径,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101、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102、第一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
103、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104、第一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例如,汇聚服务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报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下挂设备发送的上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设备,例如:汇聚服务器,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报文可以是网络侧发送的下行报文。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第一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第一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即,根据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传输报文的第一隧道,从而合理的分配传输路径,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
201、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可选的,上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可以包括:
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链路和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 LTE)链路。当然DSL和LTE链路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例子,本发明实施例对链路的数量、层次、形态和路径都不作限定。
可选的,上述第一隧道可以是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e Encapsulation,GRE)隧道。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点对点隧道,例如,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Network,VPN)隧道等。
202、第一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
可选的,上述跨越是指第二隧道承载在上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上,且第二隧道的源点的报文可以通过第二隧道跨越的任一第一隧道传输至第二隧道的终点。
可选的,上述链路中建立第一隧道,本发明实施例对在一个链路上建立一个第一隧道之后,是否还可以建立其它隧道不作限定。
可选的,上述第二隧道可以是跨越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虚拟隧道,例如:第二层隧道协议(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L2TP)的VPN隧道。上述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可以是指将上述目标报文进行L2TP封装。
203、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可选的,上述分析可以是分析每个链路的所承载的负载状态,还可以是分析每个链路传输负载的效率等负载状态,等与报文传输相关网络参数和设备状态。
204、第一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的,当上述第一隧道为GRE隧道时,上述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即指对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进行GRE封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目标报文转换成公网IP地址的目标报文。
可选的,上述将目标报文转换成公网IP地址的目标报文,即将目标报文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例如将目标报文进行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其中,上述公网IP地址可以是从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服务器上获取的公网IP地址,也可是从PPPoE服务器上获取的公网IP地址。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即上述目标报文为上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隧道为跨越虚拟链路的隧道,步骤204中的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设备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封装至该第一隧道所跨越的虚拟链路上,并将封装在所述虚拟链路上的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这样可以实现对目标报文进行三层封装,其中,上述虚拟链路可以包括:
点对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链路或者以太网上的PPP(point 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多个链路。即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链路在第一设备上都是一个独立的接口,例如,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 DSL和LTE链路,那么第一设备上就包括DSL接口,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DSL链路,第一设备还包括LTE链路,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LTE链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链路在第二设备可以同一个接口,即第二设备的一个接口分别与第一设备的多个接口建立多个链路。例如,上述链路为DSL链路和LTE链路时,步骤201中的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上建立第一隧道可以是,第一设备中的DSL接口和LTE接口分别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隧道。其中,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即上述目标报文为上行报文。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同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不同接口建立的多个链路。即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链路在第一设备上都是同一个接口,例如,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DSL和LTE链路,那么第一设备上就可以只有一个接口,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DSL链路和建立LTE链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链路在第二设备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接口,即第二设备的多个接口分别与第一设备的一个接口建立多个链路。例如,上述链路为DSL链路和LTE链路时,步骤201可以是第一设备中的接口与第二设备的DSL接口和LTE接口建立第一隧道。其中,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即上述目标报文为下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将封装在第一隧道上的目标报文发送至第二设备后,第二设备对获取的封装包进行与第一隧道对应的解封装以获取到与第二隧道对应的包含目标报文的封装包,第二设备再对其进行报文重组,再剥离重组后的封装包与第二隧道对应的封装,以提取出目标报文。其中,上述与第一隧道对应的解封装和步骤204的封装是一一对应的,例如,上述第一隧道为GRE隧道时,该解封装就是解GRE封装;上述剥离重组后的封装包与第二隧道对应的封装和步骤204的封装是一一对应的,例如,上述第二隧道为L2TP 隧道时,该剥离就是剥离L2TP的封装。
当第二设备为服务器时,第二设备就可以将获取的目标报文发送至目标报文对应的目标地址。
当第二设备为家庭网关设备时,第二设备提取出目标报文后,第二设备还可以对目标报文进行NAT,即将目标报文的公网IP地址转换为第二设备的下挂设备的IP地址,并将转换后的目标报文发送第二设备的下挂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面实施例的基础,介绍多种可选的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的实施方式。
下面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至二实现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建立单元31、第二建立单元32、分析单元33和发送单元34,其中:
第一建立单元31,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第二建立单元32,用于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
分析单元33,用于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发送单元34,用于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例如,汇聚服务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目标报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下挂设备发送的上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设备,例如:汇聚服务器,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目标报文可以是网络侧发送的下行报文。
上述技术方案中,数据传输设备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每个链路中建立第一隧道;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跨越所述每个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数据传输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即,根据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传输报文的第一隧道,从而合理的分配传输路径,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建立单元41、第二建立单元42、分析单元43、和发送单元44,其中:
第一建立单元41,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第二建立单元42,用于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
分析单元43,用于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发送单元44,用于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的,上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可以包括:
DSL链路和LTE链路。当然DSL和LTE链路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例子,本发明实施例对链路的数量、层次、形态和路径都不作限定。
可选的,上述第一隧道可以是GRE隧道。当然还可以是其它隧道,例如,VPN隧道等。
可选的,上述第二隧道可以是跨越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每个链路的虚拟隧道,例如:第二层隧道协议(Layer 2Tunneling Protocol,L2TP)的VPN隧道。上述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可以是指将上述目标报文进行L2TP封装。
可选的,上述分析可以是分析每个链路的所承载的负载状态,还可以是分析每个链路传输负载的效率等负载状态,等与报文传输相关网络参数和设备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包括:
转换单元(附图中未画出),用于将目标报文转换成公网IP地址的目标报文。
可选的,上述将目标报文转换成公网IP地址的目标报文,即将目标报文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例如将目标报文进行NAT。
其中,上述公网IP地址可以是从DHCP服务器上获取的公网IP地址或者是从PPP服务器上获取的公网IP地址。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即上述目标报文为上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隧道为跨越虚拟链路的隧道,发送单元44还可以用于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封装至该第一隧道所跨越的虚拟链路上,并将封装在所述虚拟链路上的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这样可以实现对目标报文进行三层封装,其中,上述第一虚拟链路可以包括:
PPP链路或者PPPoE链路。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
数据传输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多个链路。即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链路在数据传输设备上都是一个独立的接口,例如,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DSL和LTE链路,那么数据传输设备上就包括DSL接口,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DSL链路,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LTE链路,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LTE链路。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链路在第二设备可以同一个接口,即第二设备的一个接口分别与数据传输设备的多个接口建立多个链路。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即上述目标报文为上行报文。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
数据传输设备通过同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不同接口建立的多个链路。即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链路在数据传输设备上都是同一个接口,例如,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DSL和LTE链路,那么数据传输设备上就可以只有一个接口,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DSL链路和建立LTE链路。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链路在第二设备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接口,即第二设备的多个接口分别与数据传输设备的一个接口建立多个链路。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即上述目标报文为下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传输设备将封装在第一隧道上的目标报文发送至第二设备后,第二设备对获取的封装包进行与第一隧道对应的解封装以获取到与第二隧道对应的包含目标报文的封装包,第二设备再对其进行报文重组,再剥离重组后的封装包与第二隧道对应的封装,以提取出目标报文。
当第二设备为服务器时,第二设备就可以将获取的目标报文发送至目标报文对应的目标地址。
当第二设备为家庭网关设备时,第二设备提取出目标报文后,第二设备还可以对目标报文进行NAT,即将目标报文的公网IP地址转换为第二设备的下挂设备的IP地址,并将转换后的目标报文发送第二设备的下挂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面实施例的基础,介绍多种可选的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的实施方式。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设备51和第二设备52,其中:
第一设备51,用于在第一设备51与第二设备52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并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以及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以及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第二设备52;
第二设备52,用于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报文,并对该报文进行解封装,以得到所述目标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51还可以用于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例如,汇聚服务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报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下挂设备发送的上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设备,例如:汇聚服务器,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报文可以是网络侧发送的下行报文。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第一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第一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即,根据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传输报文的第一隧道,从而合理的分配传输路径,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存储器61和发射器62 ,以及与存储器61和发射器62连接的处理器63,且存储器61存储一组程度代码,处理器63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执行如下操作:
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
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通过发射器62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例如,汇聚服务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报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下挂设备发送的上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设备,例如:汇聚服务器,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报文可以是网络侧发送的下行报文。
上述技术方案中,数据传输设备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数据传输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数据传输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即,根据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传输报文的第一隧道,从而合理的分配传输路径,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存储器71和发射器72,以及与存储器71和发射器72连接的处理器73,且存储器71存储一组程度代码,处理器73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执行如下操作:
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
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通过发射器72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的,上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可以包括:
DSL链路和LTE链路。当然DSL和LTE链路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例子,本发明实施例对链路的数量、层次、形态和路径都不作限定。
可选的,上述第一隧道可以是GRE隧道。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点对点隧道,例如,VPN隧道等。
可选的,上述第二隧道可以是跨越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每个链路的虚拟隧道,例如:L2TP的VPN隧道。上述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可以是指将上述目标报文进行L2TP封装。
可选的,上述分析可以是分析每个链路的所承载的负载状态,还可以是分析每个链路传输负载的效率等负载状态,等与报文传输相关网络参数和设备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73在执行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每个链路中建立第一隧道的操作之前,还可以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将目标报文转换成公网IP地址的目标报文。
可选的,上述将目标报文转换成公网IP地址的目标报文,即将目标报文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例如将目标报文进行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其中,上述公网IP地址可以是从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服务器上获取的公网IP地址,也可是从PPPoE服务器上获取的公网IP地址。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家庭网关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即上述目标报文为上行报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隧道为跨越虚拟链路的隧道,处理器73执行的通过发射器72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可以包括:
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封装至该第一隧道所跨越的虚拟链路上,并通过发射器72将封装在所述虚拟链路上的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这样可以实现对目标报文进行三层封装,其中,上述虚拟链路可以包括:
点对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链路或者以太网上的PPP(point 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链路。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
数据传输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多个链路。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链路包括:
数据传输设备通过同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不同接口建立的多个链路。
当第二设备为服务器时,第二设备就可以将获取的目标报文发送至目标报文对应的目标地址。
当第二设备为家庭网关设备时,第二设备提取出目标报文后,第二设备还可以对目标报文进行NAT,即将目标报文的公网IP地址转换为第二设备的下挂设备的IP地址,并将转换后的目标报文发送第二设备的下挂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面实施例的基础,介绍多种可选的提高数据传输设备所支持的链路的利用率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将目标报文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所述第二隧道是跨越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虚拟隧道;
所述第一设备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所述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道为跨越虚拟链路的隧道,所述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封装至该第一隧道所跨越的虚拟链路上,并将封装在所述虚拟链路上的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链路;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不同接口建立的链路。
4.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单元、第一建立单元、第二建立单元、分析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将目标报文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
所述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
所述第二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所述第二隧道是跨越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虚拟隧道;
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所述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道为跨越虚拟链路的隧道,所述发送单元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封装至该第一隧道所跨越的虚拟链路上,并将封装在所述虚拟链路上的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链路;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同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不同接口建立的链路。
7.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将目标报文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在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分别建立第一隧道,并建立跨越所述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第二隧道,所述第二隧道是跨越多个不同类型的链路中建立的第一隧道的虚拟隧道,以及分析所述第二隧道所跨越的每个第一隧道的负载状态,选择出用于传输所述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以及将所述目标报文封装至所述第二隧道上,将封装在所述第二隧道上的报文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上,并将封装在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的报文通过该第一隧道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用于传输目标报文的第一隧道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报文,并对该报文进行解封装,以得到所述目标报文。
CN201710470927.5A 2013-02-28 2013-02-28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7171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0927.5A CN107171972B (zh) 2013-02-28 2013-02-28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0927.5A CN107171972B (zh) 2013-02-28 2013-02-28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201310066030.8A CN104022968B (zh) 2013-02-28 2013-02-28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6030.8A Division CN104022968B (zh) 2013-02-28 2013-02-28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1972A CN107171972A (zh) 2017-09-15
CN107171972B true CN107171972B (zh) 2020-10-09

Family

ID=514275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0927.5A Active CN107171972B (zh) 2013-02-28 2013-02-28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201310066030.8A Active CN104022968B (zh) 2013-02-28 2013-02-28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6030.8A Active CN104022968B (zh) 2013-02-28 2013-02-28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31631B2 (zh)
EP (2) EP2858415B1 (zh)
CN (2) CN107171972B (zh)
WO (1) WO20141313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3211A (zh) * 2015-03-23 2015-06-03 肖骏 一种对虚拟网络隧道加速的方法及系统
CN110838977B (zh) * 2019-11-13 2020-11-27 北京连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spf协议的多路并发传输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408A (zh) * 2007-02-01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点对点报文的方法以及传输汇聚节点
WO2008004713A1 (en) * 2006-07-07 2008-01-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unneling loop detection
CN102394803A (zh) * 2011-10-28 2012-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pn业务的规划部署方法和系统
CN102404221A (zh) * 2011-11-27 2012-04-04 深圳市掌控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聚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420745A (zh) * 2011-11-04 2012-04-1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g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94785A (zh) * 2011-01-14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安全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9700B2 (en) * 2002-11-20 2009-02-10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Virtual access router
US8260922B1 (en) * 2005-09-16 2012-09-04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 for using OER with an ECT solution for multi-homed sites
US8270413B2 (en) * 2005-11-28 2012-09-1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learning of VPNS from combination of unidirectional tunnels in MPLS/VPN networks
US7765306B2 (en) * 2006-01-30 2010-07-27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 for enabl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between edge devic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8272046B2 (en) * 2007-11-13 2012-09-18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mobility over a multi-path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WO2010020151A1 (zh) * 2008-08-18 2010-02-25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867486B2 (en) 2009-04-17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employing IP flow mobility
JP2012129648A (ja) * 2010-12-13 2012-07-05 Fujitsu Ltd サーバ装置、管理装置、転送先アドレス設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仮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8873398B2 (en) * 2011-05-23 2014-10-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lementing EPC in a cloud computer with openflow data plane
US8762501B2 (en) * 2011-08-29 2014-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lementing a 3G packet core in a cloud computer with openflow data and control planes
CN102594646B (zh) * 2011-12-31 2015-11-25 华为数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因特网协议安全隧道切换方法、装置及传输系统
US8837300B2 (en) * 2012-06-05 2014-09-16 Cisco Technology, Inc. Managing trace requests over tunneled link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4713A1 (en) * 2006-07-07 2008-01-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unneling loop detection
CN101022408A (zh) * 2007-02-01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点对点报文的方法以及传输汇聚节点
CN102594785A (zh) * 2011-01-14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安全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2394803A (zh) * 2011-10-28 2012-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pn业务的规划部署方法和系统
CN102420745A (zh) * 2011-11-04 2012-04-1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g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04221A (zh) * 2011-11-27 2012-04-04 深圳市掌控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聚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8415A1 (en) 2015-04-08
EP3294006B1 (en) 2020-08-26
CN107171972A (zh) 2017-09-15
CN104022968B (zh) 2017-06-27
WO2014131330A1 (zh) 2014-09-04
EP3294006A1 (en) 2018-03-14
EP2858415B1 (en) 2017-08-16
EP2858415A4 (en) 2015-07-29
US9531631B2 (en) 2016-12-27
US20150117212A1 (en) 2015-04-30
CN104022968A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92667A1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533478A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gateway for transmitting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packets in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network
US921953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482502A2 (en) Message hand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677345B (zh) 一种用户报文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0043201A1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961563B2 (en)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WO2015003391A1 (zh) Gre隧道实现方法、接入设备和汇聚网关
US20210044456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gre tunnel, access point and gateway
CN107196834B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8712338B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306755B (zh) 一种建立管理通道的方法及系统
JP2017532875A (ja) データ交換方法、ベースバンド処理ユニット、無線リモートユニット及びリレーユニット
CN107171972B (zh)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JP5658279B2 (ja) 時間分割多重データ伝送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0050880B2 (en) Multi-link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3795627A (zh) 三层本地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9302504B (zh) Ptn中控制信令通道的建立方法、ptn网元及存储介质
CN102368786B (zh) 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08901044B (zh) 多级中继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835126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8901043B (zh) 多级中继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396171A (zh) 报文传输方法、报文传输通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5665827A (zh) 一种级联ap之间隔离传输无线数据的方法与设备
CN117478593A (zh) 一种cpe间直接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9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