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2646A - 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62646A CN107162646A CN201710489135.2A CN201710489135A CN107162646A CN 107162646 A CN107162646 A CN 107162646A CN 201710489135 A CN201710489135 A CN 201710489135A CN 107162646 A CN107162646 A CN 1071626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tank body
- input
- comminutor
- mix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05F11/08—Organic fertilisers containing added bacterial cultures, mycelia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包括:培养罐、混合机、造粒机、筛分机、水槽,其特征在于:混合机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到培养罐的出料口,混合机的输出端通过传送带连接到造粒机的输入端,造粒机的输出端连接到筛分机的输入端,所述培养罐的外壁设有夹层水套,水槽用于为夹层水套提供冷却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由多种设备构成流水线,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微生物复合肥料亦可称为复合微生物菌肥。
背景技术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化肥作为作物(农作物的简称)的粮食,是农业生产中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必不可少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但是,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在日益增加,如: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超标,进而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其中:土壤缺乏有机质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目前,我国农业耕地约80%的面积缺氮,50%的面积缺磷,30%的面积缺钾,有些土壤中有机质不足1%。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食品品质产生了独特的要求,渴望得到味道好、营养丰富的食品,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成为一种时尚。配合这一消费市场趋势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有机食品的有机农业悄然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相应的,有机肥的研究和发展也迅猛发展。
目前,国内有机肥企业大致可分四种模式:
一是精制有机肥料,以提供有机质和少量养分为主,不含有特定效应的微生物;
二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由有机和无机肥料混合或化合制成,既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机质,又含有较高的养分,不含有特定效应的微生物;
三是生物有机肥料,产品除了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含有特定效应的微生物(有改善肥料或土壤中养分释放能力的功能性微生物);
四是微生物复合肥料,将有机、无机、微生物合为一体,含有有机质、无机养分、有特定效应的微生物。
目前,在上述四种生产模式中,第二种、第四种占主导地位。
有机肥内含的多种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变得疏松、绵软,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水、气、热更加协调,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展,为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进而加强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促使有机物分解转化,产生许多营养物质和刺激性物质,反过来又刺激了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物生长,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有机肥原料资源易得且变废为宝,对环境和生态较大影响的农牧业废弃物,工业发酵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均是上等原料。以秸秆为例,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据统计,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资源量分别为8.4亿吨和7亿吨;秸秆综合利用量约5亿吨,利用率达到70.6%。其中:作为饲料使用,使用量约2.18亿吨,占31.9%;作为肥料使用,使用量约1.07亿吨,占15.6%,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应该看到,随着煤、电、气进入家庭,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普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0年,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发布《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0》,将“有机肥类”列为高新技术产品,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研究提出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在指南中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等十大产业中的137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其中,列出了现代农业18项,“新型高效生物肥料”为其一,并提出了14项急需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秸秆、人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处理转变成活性有机肥,使之无害化、资源化,解决了环境污染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增加了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是一举多得之事。
微生物肥料(尤指前述第三种和第四种,简称生物肥),是根据土壤微生态学和作物营养学原理以及现代“有机农业”基本概念研制而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新型肥料,在我国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但其生产、推广缓慢,一直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利用率仅占化肥使用量的1%,而且具有防病治虫功能的微生物肥料(菌肥)还在研究的初级阶段。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生物肥进行了大量研究与生产,其生物肥已占肥料总用量近30%左右。
与普通有机肥相比,微生物肥料(亦可称为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除了在腐熟过程中要加入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分解的生物菌剂,以实现定向腐熟、除臭等目的外,在产品中还需加入有特定效应的微生物(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以提升产品的作用效果。目前,我国从管理上对微生物肥料实施比有机肥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微生物肥料的健康发展。
微生物肥料在短短的几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2年在农业部获得产品登记证的生产企业达120多家,年产量200万t以上,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正在成为农资产品市场的一个新亮点。
现在国内外已有多种品牌的微生物复合肥料(微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如:绿斯维生物复合肥、天宝牌有机生物肥、丰奇牌生物有机肥、百禾福生物活性有机肥、道渊微生物有机复合肥等。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利用有效微生物群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生产微生物肥料,在改良土壤环境,防病壮苗,促进、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目前,工业上有机肥的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主要应用的生产工艺有两种:
一是平面条垛式堆肥工艺;优点是投资小、工艺相对简单;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腐熟不彻底、二次污染严重,堆沤温度60℃不到,杀灭病虫卵杂草籽效果较差;生产周期长。
二是槽式好氧发酵工艺;优点是腐熟较彻底、产品质量较高、生产周期15~60天;缺点是设备投入大、翻堆机翻抛养分损失大;堆放温度最高60℃,杀灭病虫卵杂草籽不彻底;开放,有污染,堆放场地大。
在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中,需要大量培养生物菌种,将培养基接种菌苗以后,经过搅拌,并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氧气,菌种不断繁殖,达到预定的密度含量,然后再与适量的填充物混合形成商品肥。现有的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包含多种不同功能的装置,各装置之间相互独立,无法构成完整的生产线,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持续大批量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由多种设备构成流水线,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的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包括:培养罐、混合机、造粒机、筛分机、水槽,其特征在于:
混合机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到培养罐的出料口,
混合机的输出端通过传送带连接到造粒机的输入端,
造粒机的输出端连接到筛分机的输入端,
所述培养罐的外壁设有夹层水套,水槽用于为夹层水套提供冷却水。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罐包括:
罐体,在罐体上端设有加料口和接种口,下端设有出料口,加料口处设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伸入罐体中并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上设有齿型消沫器和搅拌桨,
在罐体的外壁设有夹层水套,夹层水套的上端设有冷却水出口,夹层水套的下端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和水槽的输出端连接,且该段管道上设有水泵,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和水槽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在罐体中设有空气管,空气管的上端穿过罐体的外壁延伸到罐体外部,空气管的下端位于搅拌轴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多种设备构成流水线,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种设备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培养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包括:培养罐、混合机、造粒机、筛分机、水槽12,
混合机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到培养罐的出料口,
混合机的输出端通过传送带连接到造粒机的输入端,
造粒机的输出端连接到筛分机的输入端,
所述培养罐包括:
罐体1,在罐体上端设有加料口2和接种口3,下端设有出料口4,加料口处设有电机5,电机的转轴6伸入罐体中并与搅拌轴7固定连接,搅拌轴上设有齿型消沫器(图中未示出)和搅拌桨8,
在罐体的外壁设有夹层水套9,夹层水套的上端设有冷却水出口10,夹层水套的下端设有冷却水入口11,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和水槽12的输出端连接,且该段管道上设有水泵(图中未示出),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和水槽12的输入端连接,
在罐体中设有空气管(图中未示出),空气管的上端穿过罐体的外壁延伸到罐体外部,空气管的下端位于搅拌轴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多种设备构成流水线,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3)
1.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包括:培养罐、混合机、造粒机、筛分机、水槽,其特征在于:
混合机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到培养罐的出料口,
混合机的输出端通过传送带连接到造粒机的输入端,
造粒机的输出端连接到筛分机的输入端,
所述培养罐的外壁设有夹层水套,水槽用于为夹层水套提供冷却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罐包括:
罐体,在罐体上端设有加料口和接种口,下端设有出料口,加料口处设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伸入罐体中并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上设有齿型消沫器和搅拌桨,
在罐体的外壁设有夹层水套,夹层水套的上端设有冷却水出口,夹层水套的下端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和水槽的输出端连接,且该段管道上设有水泵,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和水槽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罐体中设有空气管,空气管的上端穿过罐体的外壁延伸到罐体外部,空气管的下端位于搅拌轴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89135.2A CN107162646A (zh) | 2017-06-24 | 2017-06-24 | 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89135.2A CN107162646A (zh) | 2017-06-24 | 2017-06-24 | 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62646A true CN107162646A (zh) | 2017-09-15 |
Family
ID=59819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89135.2A Pending CN107162646A (zh) | 2017-06-24 | 2017-06-24 | 微生物复合肥料生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62646A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25730B1 (ko) * | 2006-08-31 | 2007-06-08 | 윤민호 | 서방성 캡슐화 미생물 비료,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
CN202450005U (zh) * | 2012-02-03 | 2012-09-26 | 王怀欣 | 复合微生物菌肥生产装置 |
-
2017
- 2017-06-24 CN CN201710489135.2A patent/CN10716264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25730B1 (ko) * | 2006-08-31 | 2007-06-08 | 윤민호 | 서방성 캡슐화 미생물 비료,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
CN202450005U (zh) * | 2012-02-03 | 2012-09-26 | 王怀欣 | 复合微生物菌肥生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29573B (zh) | 一种农业废弃物制作的多功效酵素肥 | |
CN104003779B (zh) | 一种水稻有机复合肥料 | |
CN102696458A (zh) | 一种食用菌栽培料、生产方法及食用菌栽培工艺 | |
CN107162664A (zh) | 秸秆发酵的方法 | |
CN102898189A (zh) | 一种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功能型生物有机基肥的方法 | |
CN103232271B (zh) | 茶树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5565970A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86621A (zh) |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沼气发酵技术 | |
CN102942395A (zh) | 一种利用促腐堆肥复合发酵菌剂进行好氧高温静态堆肥的制备方法 | |
CN103936471A (zh) | 一种以牛羊粪和麦麸为原料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22541A (zh) | 利用鸡粪和糠醛渣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793244A (zh) | 一种有机液肥的制备方法 | |
CN103992151B (zh) | 含猪粪、蚕沙、稻壳的生物肥料组合物 | |
CN104447054A (zh) | 生物有机茶叶专用肥 | |
CN106883080A (zh) | 一种车间工业化处理禽畜废弃物生产微生物肥料的方法 | |
CN106966803A (zh) | 一种叶菜类蔬菜专用肥的制作方法 | |
CN106699474A (zh) | 一种新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78752A (zh) | 一种矿物质有机肥 | |
CN108911806A (zh) | 一种畜禽粪便发酵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64404A (zh) | 一种利用酒精废醪液制备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41245A (zh) | 一种玫瑰专用肥料 | |
CN102503596B (zh) | 一种蓝藻藻泥温堆转化有机肥的方法 | |
CN107056513A (zh) | 微生物菌剂生产方法 | |
CN103896651A (zh) |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发酵方法 | |
CN104829332A (zh) | 一种桑树栽培专用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