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7473A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47473A
CN107147473A CN201710288525.3A CN201710288525A CN107147473A CN 107147473 A CN107147473 A CN 107147473A CN 201710288525 A CN201710288525 A CN 201710288525A CN 107147473 A CN107147473 A CN 107147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crc code
equipment
original
m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85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47473B (zh
Inventor
张伟
张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85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47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47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7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47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7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所述原始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原始循环冗余校验CRC码;确定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控制信令的错误检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第五代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的研究已着手开始,5G是一种多技术融合的通信,通过技术的更迭和创新来满足广泛的数据、连接业务的需求。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的第71次会议中,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成立了关于5G新空口的研究项目(Study Item,SI)。如从增强型无线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等方面进行新空口接入技术的研究。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在某一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内只支持传输一种类型的数据块,即要么传输新传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要么传输重传的TB。发送端通过对TB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码,使得接收端通过校验CRC判断TB是否正确接收,如图1所示。而在5G技术中,为了同时支持高吞吐率、低时延的eMBB业务和高可靠性、低时延的URLLC业务,5G新空口(New Radio,NR)接入技术支持同一个TTI内同时传输新传的传输块和重传的数据。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对于下行,通过接收基站下发的控制信令,终端获得下行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即只有重传数据、只有新传数据、或者既有重传数据又有新传数据;然后进行相应的下行接收信号处理。该过程中终端可能会错误地检测基站下发的控制信令,或者错误地检测到基站没有下发的控制信令,从而错误地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进而带来系统性能的损失。
类似地,对于上行,通过接收基站下发的控制信令,终端获得上行传输时间间隔内的数据指示,并发送符合该数据指示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该过程中终端有可能错误地检测基站下发的控制信令,或者错误地检测到基站没有下发的、虚假的控制信令,进而错误地进行上行数据的发射,导致对其他用户的干扰,或者导致接收机侧的上行错误接收。
因此,有必要对下行数据信道和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用于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发送端所发送的信息序列,避免由于控制信令的错误检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所述原始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原始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确定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
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
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在所述原始CRC码为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进行级联后所对应的CRC码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在所述原始CRC码包括第一原始CRC码和第二原始CRC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原始CRC码为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对应的CRC码,所述第二原始CRC码为所述新传的TB对应的CRC码;
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一目标CRC码和/或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二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与所述第二目标CRC码属于所述目标CRC码。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一目标CRC码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原始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原始CRC、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原始CRC、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目标CRC、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原始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一目标CRC和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目标CRC码、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掩码的长度等于所述原始CRC码的长度,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包括:
将所述目标掩码以及所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生成所述目标CRC码。
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目标循环冗余校验CRC码,所述目标CRC码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目标信息序列中所包含的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后所生成的;
确定目标掩码,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CRC码对应的掩码;
在所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正确接收所述目标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目标掩码包括:
确定所述原始CRC码,依据预设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所述预设掩码至少为一个;
比对所述第一CRC码与所述目标CRC码,从所述第一CRC码中获取与所述目标CRC码一致的第二CRC码,确定所述第二CRC码对应的掩码为所述目标掩码。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掩码的长度等于所述原始CRC码的长度,所述依据预设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包括:
将所述预设掩码以及所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得到所述第一CRC码。
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作为第一设备使用,所述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所述原始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原始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确定加掩单元,用于确定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和/或新传的传输块TB;
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加掩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掩码;
加掩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在所述原始CRC码为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进行级联后所对应的CRC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在所述原始CRC码包括第一原始CRC码和第二原始CRC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原始CRC码为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对应的CRC码,所述第二原始CRC码为所述新传的TB对应的CRC码;
所述加掩子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一目标CRC码和/或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二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与所述第二目标CRC码属于所述目标CRC码。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一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原始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原始CRC、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原始CRC、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目标CRC、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原始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一目标CRC和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目标CRC码、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掩码的长度等于所述原始CRC码的长度;
所述加掩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掩码以及所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生成所述目标CRC码。
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作为第二设备使用,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目标循环冗余校验CRC码,所述目标CRC码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目标信息序列中所包含的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后所生成的;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掩码,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CRC码对应的掩码;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正确接收所述目标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原始CRC码;
加掩子单元,用于依据预设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所述预设掩码至少为一个;
比对获取子单元,用于比对所述第一CRC码与所述目标CRC码,从所述第一CRC码中获取与所述目标CRC码一致的第二CRC码;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CRC码对应的掩码为所述目标掩码。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掩码的长度等于所述原始CRC码的长度;
所述加掩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预设掩码以及所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得到所述第一CRC码。
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以可通信方式连接的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和/或发送数据和/或信令,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项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设备通过利用目标掩码对原始CRC进行加掩后,得到目标信息序列,从而将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在确定目标掩码后,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从而若所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则第二设备就可以确定其正确接收了所述目标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控制信令的错误检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LTE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格式;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掩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加掩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加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发送端所发送的信息序列,避免由于控制信令的错误检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2A,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201和第二设备202,该第一设备201与该第二设备202可以进行通信,该第一设备201可以为蜂窝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eNodeB,eNB);当该通信系统为基于5G的通信系统时,该第一设备201可以为适用于新空口的基站(gNB);在基于其他技术的通信系统中,该网络侧设备201可能存在其他名称,此处不再一一举例。可选的,该第一设备201也可以为蜂窝网络中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如iWatch等)、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设备201作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第二设备202可以用户设备;该第一设备201作为用户设备时,该第二设备202可以作为网络侧设备。
如图2B,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2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20包括基站2011以及用户设备2022,可以理解的是,该基站2011可以作为图2A中的第一设备,也可以作为第二设备,若该基站2011为第一设备,则该用户设备2022为第二设备;而若该基站2011为第二设备,则该用户设备2022为第一设备。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第一设备确定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上述原始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原始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具体地,上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可以理解的是,该编码块CB是通过对一个传输块TB进行分段后获得的,一个传输块进行分段后可得到一个或者多个编码块。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技术的通信系统中,该目标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302、上述第一设备确定目标掩码,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上述目标掩码为与上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
具体地,上述确定目标掩码,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
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述目标掩码,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上述目标信息序列。
更具体地,上述目标掩码的长度等于上述原始CRC码的长度,上述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包括:
将上述目标掩码以及上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生成上述目标CRC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中预存了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并且第二设备中也预存了该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第一设备确定了目标数据后,就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也就是说,第一设备确定该目标数据后,就可以确定该目标掩码,从而利用该目标掩码对该原始CRC码进行加掩。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掩码的长度等于原始CRC码的长度,利用目标掩码对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可以将目标掩码以及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如可以进行模二加法运算,如下所示:
B(3,n)=mod{[B(1,n)+B(2,n)],2}
其中,B(1,n)、B(2,n)、B(3,n)分别表示原始CRC码的第n比特、目标掩码的第n比特、目标CRC的第n比特,N是大于0的整数,1≤n≤N;可以理解的是,mod{a,2}表示对a进行模二操作。
举例来说,在原始CRC码的长度为24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图,可以理解的是,图4所示的对应关系仅为一种举例,本发明实施例对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不作限定。另外,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重传的信息块与掩码的对应关系,举例来说,重传的TB、重传的编码块CB以及重传的编码块组CBG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掩码,从而准确分别重传的信息块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预存中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中,不同的掩码之间的欧式距离最大。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的方法,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目标数据包括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的情况下,原始CRC码可以为对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进行级联后所对应的CRC码,如图5A所示,从而利用目标掩码对该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该重传的信息块和该新传的TB的级联顺序不作限定,举例来说,该重传的信息块为010,新传的TB为110,则该级联顺序可以为010110,也可以为11001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的方法,若上述目标数据包括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和上述新传的TB,在上述原始CRC码包括第一原始CRC码和第二原始CRC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原始CRC码为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对应的CRC码,上述第二原始CRC码为上述新传的TB对应的CRC码;
上述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
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一目标CRC码和/或对上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二目标CRC码后,得到上述目标信息序列,上述第一目标CRC码与上述第二目标CRC码属于上述目标CRC码。
可以理解的是,该原始CRC码可以包括第一原始CRC码和第二原始CRC码,该第一原始CRC码为该重传的信息块对应的CRC码,该第二原始CRC码为该新传的TB对应的CRC码,可以理解的是,对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如图5B所示,可以只对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一目标CRC码,也可以只对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二目标CRC码,也可以分别对第一原始CRC码和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分别生成第一目标CRC码和第二目标CRC码,其中,该第一目标CRC码和该第二目标CRC码属于目标CRC码。
实施本实施例,通过确定目标掩码,从而依据目标掩码对原始CRC码进行加掩操作,可以有效地区分目标数据所包含的数据内容,增加第二设备接收数据的准确性。
303、上述第一设备将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确定目标信息序列后,将可以将该目标信息序列所包含的目标数据以及目标CRC码发送给第二设备,从而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目标信息序列,确定目标掩码后,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目标掩码所指示的数据,从而若该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则第二设备就可以确定其正确接收了该目标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控制信令的错误检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基于图5A所示的加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目标信息序列的方法,若上述目标数据包括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和上述新传的TB,在上述原始CRC码为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和上述新传的TB进行级联后所对应的CRC码的情况下,上述将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上述新传的TB以及上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上述新传的TB、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上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本实施例中,若重传的信息块的紧急程度高于新传的TB,则可以先发送重传的信息块,再发送新传的TB以及目标CRC码。若新传的TB的紧急程度高于重传的信息块,则可以先发送新传的TB,再发送重传的信息块以及目标CRC码。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发送顺序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基于图5B所示的加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目标信息序列的方法,在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上述第一目标CRC码的情况下,上述将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上述第一目标CRC码、上述新传的TB以及上述第二原始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上述新传的TB、上述第二原始CRC、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上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具体的发送顺序不作限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上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上述将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上述第一原始CRC、上述新传的TB以及上述第二目标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上述新传的TB、上述第二目标CRC、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上述第一原始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具体的发送顺序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上述第一目标CRC和对上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上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上述将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上述第一目标CRC码、上述新传的TB以及上述第二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上述新传的TB、上述第二目标CRC码、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上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本实施例中,若重传的信息块的紧急程度高于新传的TB,则可以先发送重传的信息块以及第一目标CRC码,再发送新传的TB以及第二目标CRC码。若新传的TB的紧急程度高于重传的信息块,则可以先发送新传的TB以及第二目标CRC码,再发送重传的信息块以及第一目标CRC码。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发送顺序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序列,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目标循环冗余校验CRC码,上述目标CRC码为上述第一设备对上述目标信息序列中所包含的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后所生成的。
具体地,上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CRC码可以为一个,即目标CRC码为对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进行级联后所对应的CRC码,如图5A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CRC码也可以为重传的信息块所对应的CRC码,或者为新传的TB所对应的CRC码。该目标CRC码也可以为两个,也就是说,该目标CRC码可以包括第一目标CRC码与第二目标CRC码,即第一目标CRC码为重传的信息块对应的CRC码,第二目标CRC码为新传的TB对应的CRC码,如图5B所示。
602、确定目标掩码,上述目标掩码为与上述目标CRC码对应的掩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中预存了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与第一设备中预存的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相同。
具体地,上述确定目标掩码包括:
确定上述原始CRC码,依据预设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上述预设掩码至少为一个;
比对上述第一CRC码与上述目标CRC码,从上述第一CRC码中获取与上述目标CRC码一致的第二CRC码,确定上述第二CRC码对应的掩码为上述目标掩码。
更具体地,上述预设掩码的长度等于上述原始CRC码的长度,上述依据预设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包括:
将上述预设掩码以及上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得到上述第一CRC码。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依据约定的计算CRC码的方法确定该原始CRC码,其中,约定的计算CRC码的方法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一个约定方法,至于具体的计算方法,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该预设掩码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中预存的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中的掩码,该模二运算的具体运算规则也与第一设备中的运算规则一致,以图4为例,在第二设备确定原始CRC码后,依据图4中的掩码对该原始CRC码分别进行加掩,更具体的,将图4中的掩码以及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如模二加法运算,得到第一CRC码。从而从该第一CRC码中获取与目标CRC码一致的第二CRC码,进而将与该第二CRC码对应的掩码作为目标掩码,也就是说,将该目标掩码以及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进行模二运算如模二加法运算后,得到了第二CRC码,该第二CRC码与目标CRC码一致。
实施本实施例,第二设备中通过存储约定的计算CRC码的方法以及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得到目标CRC码所对应的该目标掩码。
603、在上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上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正确接收上述目标数据。
举例来说,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为重传的信息块,该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为重传的信息块,则可以确定该第二设备正确接收了目标数据;而若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为新传的TB,则可以确定该第二设备没有正确接收该目标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了第二设备由于错误接收控制信令,而导致的接收错误数据的问题。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目标信息序列,确定目标掩码后,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目标掩码所指示的数据,从而若该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则第二设备就可以确定其正确接收了该目标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控制信令的错误检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01、第一设备确定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上述原始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原始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702、第一设备确定目标掩码,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上述目标掩码为与上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设备确定目标掩码的实现方式与图3所示的方法相同,这里不作赘述。
703、第一设备将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述目标信息序列,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上述目标数据以及目标CRC码,上述目标CRC码为上述第一设备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后所生成的;
704、第二设备确定上述目标掩码;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设备确定目标掩码的实现方式与图6所示的方法相同,这里不作赘述。
705、第二设备在上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上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正确接收上述目标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该设备作为第一设备使用,如图8所示,该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801,用于确定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上述原始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原始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确定加掩单元802,用于确定目标掩码,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上述目标掩码为与上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
发送单元803,用于将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具体实现方法与图3所描述的方法相同,这里不作赘述。
实施本实施例,第一设备在确定目标信息序列后,将可以将该目标信息序列所包含的目标数据以及目标CRC码发送给第二设备,从而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目标信息序列,确定目标掩码后,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目标掩码所指示的数据,从而若该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则第二设备就可以确定其正确接收了该目标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控制信令的错误检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上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上述确定加掩单元802包括:
确定子单元8021,用于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述目标掩码;
加掩子单元8022,用于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上述目标信息序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若上述目标数据包括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和上述新传的TB,在上述原始CRC码为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和上述新传的TB进行级联后所对应的CRC码的情况下;
上述发送单元803,具体用于将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上述新传的TB以及上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或者,
上述发送单元803,具体用于将上述新传的TB、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上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若上述目标数据包括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和上述新传的TB,在上述原始CRC码包括第一原始CRC码和第二原始CRC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原始CRC码为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对应的CRC码,上述第二原始CRC码为上述新传的TB对应的CRC码;
上述加掩子单元8022,具体用于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一目标CRC码和/或对上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二目标CRC码后,得到上述目标信息序列,上述第一目标CRC码与上述第二目标CRC码属于上述目标CRC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上述第一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上述发送单元803,具体用于将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上述第一目标CRC码、上述新传的TB以及上述第二原始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或者,
上述发送单元803,具体用于将上述新传的TB、上述第二原始CRC、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上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上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上述第一原始CRC、上述新传的TB以及上述第二目标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或者,
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上述新传的TB、上述第二目标CRC、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上述第一原始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利用上述目标掩码对上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上述第一目标CRC和对上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上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上述第一目标CRC码、上述新传的TB以及上述第二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或者,
上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上述新传的TB、上述第二目标CRC码、上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上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上述第二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上述目标掩码的长度等于上述原始CRC码的长度;
上述加掩子单元8022,具体用于将上述目标掩码以及上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生成上述目标CRC码。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作为第二设备使用,如图10所示,该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序列,上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目标循环冗余校验CRC码,上述目标CRC码为上述第一设备对上述目标信息序列中所包含的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后所生成的;
第一确定单元1002,用于确定目标掩码,上述目标掩码为与上述目标CRC码对应的掩码;
第二确定单元1003,用于在上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上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正确接收上述目标数据。
具体实现方法与图6所描述的方法相同,这里不作赘述。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目标信息序列,确定目标掩码后,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目标掩码所指示的数据,从而若该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则第二设备就可以确定其正确接收了该目标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控制信令的错误检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上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上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11所示,上述第一确定单元1002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10021,用于确定上述原始CRC码;
加掩子单元10022,用于依据预设掩码对上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上述预设掩码至少为一个;
比对获取子单元10023,用于比对上述第一CRC码与上述目标CRC码,从上述第一CRC码中获取与上述目标CRC码一致的第二CRC码;
第二确定子单元10024,用于确定上述第二CRC码对应的掩码为上述目标掩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上述预设掩码的长度等于上述原始CRC码的长度;
上述加掩子单元10022,具体用于将上述预设掩码以及上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得到上述第一CRC码。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也可以为第二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以可通信方式连接的收发器1203,上述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收发器1203通过总线1204相互连接。
收发器1203可以包含接收器和发射器,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数据和/或信令的功能,发射器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数据和/或信令的功能。
存储器12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202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收发器12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和信令。
处理器12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12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除发送/接收步骤之外的功能。
该设备作为第一设备使用的情况下,处理器1201用于读取上述存储器1202中存储的相关指令及数据配合收发器1203以及存储器1202实现前述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其中,收发器1203可以在处理器1201的控制下,实现图7中发送单元803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发射器实现;其他功能由处理器1201实现。
该设备作为第二设备使用的情况下,处理器1201用于读取上述存储器1202中存储的相关指令及数据配合收发器1203以及存储器1202实现前述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其中,收发器1203可以在处理器1201的控制下,实现图10中接收单元1001的相关功能;可以由接收器实现;其他功能由处理器1201实现。
处理器1201以及收发器1203的具体功能及其详细说明,请参阅方法实施例以及对应的设备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13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可以理解的是,该手机可以作为图3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设备,也可以作为图6和图10所示的第二设备。参考图13,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310、存储器1320、输入单元1330、显示单元1340、传感器1350、音频电路13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370、处理器1380、以及电源13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3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13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3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可以理解的是,通常,RF电路13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3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13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3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3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3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13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330可包括触控面板13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332。触控面板13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330上或在触控面板1330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330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380,并能接收处理器13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330。除了触控面板1330,输入单元13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3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3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3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340可包括显示面板13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3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330可覆盖显示面板1341,当触控面板1330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3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3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3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3中,触控面板1330与显示面板13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330与显示面板13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3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3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3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360、扬声器1361,传声器13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3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361,由扬声器13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13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3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1380处理后,经RF电路13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3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13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3示出了WiFi模块13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13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3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3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3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3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3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3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3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可以作为图3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设备,也可以作为图6和图10所示的第二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若该基站作为第一设备,则图13所示的手机则可以作为第二设备;若该基站作为第二设备,则图13所示的手机则可以作为第一设备。该基站14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14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441的存储介质14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该存储介质1430中还可以存储前述实施例中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存储确定原始CRC码的计算方法等。其中,存储介质14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4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基站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14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430通信,在基站1400上执行存储介质14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基站14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4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4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458等等。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通过通用集成电路,例如CPU,或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设备中的单元或子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Claims (26)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所述原始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原始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确定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
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
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在所述原始CRC码为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进行级联后所对应的CRC码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在所述原始CRC码包括第一原始CRC码和第二原始CRC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原始CRC码为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对应的CRC码,所述第二原始CRC码为所述新传的TB对应的CRC码;
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一目标CRC码和/或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二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与所述第二目标CRC码属于所述目标CRC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一目标CRC码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原始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原始CRC、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原始CRC、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目标CRC、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原始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一目标CRC和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目标CRC码、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掩码的长度等于所述原始CRC码的长度,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包括:
将所述目标掩码以及所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生成所述目标CRC码。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目标循环冗余校验CRC码,所述目标CRC码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目标信息序列中所包含的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后所生成的;
确定目标掩码,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CRC码对应的掩码;
在所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正确接收所述目标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掩码包括:
确定所述原始CRC码,依据预设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所述预设掩码至少为一个;
比对所述第一CRC码与所述目标CRC码,从所述第一CRC码中获取与所述目标CRC码一致的第二CRC码,确定所述第二CRC码对应的掩码为所述目标掩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掩码的长度等于所述原始CRC码的长度,所述依据预设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包括:
将所述预设掩码以及所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得到所述第一CRC码。
14.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作为第一设备使用,所述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所述原始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原始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确定加掩单元,用于确定目标掩码,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掩码;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加掩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数据与掩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掩码;
加掩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在所述原始CRC码为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进行级联后所对应的CRC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和所述新传的TB,在所述原始CRC码包括第一原始CRC码和第二原始CRC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原始CRC码为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对应的CRC码,所述第二原始CRC码为所述新传的TB对应的CRC码;
所述加掩子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一目标CRC码和/或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第二目标CRC码后,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与所述第二目标CRC码属于所述目标CRC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一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原始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原始CRC、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原始CRC、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目标CRC、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原始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目标掩码对所述第一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一目标CRC和对所述第二原始CRC码进行加掩生成所述第二目标CRC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重传的信息块、所述第一目标CRC码、所述新传的TB以及所述第二目标CRC码,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新传的TB、所述第二目标CRC码、所述重传的信息块以及所述第一目标CRC,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掩码的长度等于所述原始CRC码的长度;
所述加掩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掩码以及所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生成所述目标CRC码。
23.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作为第二设备使用,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序列,所述目标信息序列包括目标数据和目标循环冗余校验CRC码,所述目标CRC码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目标信息序列中所包含的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后所生成的;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掩码,所述目标掩码为与所述目标CRC码对应的掩码;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掩码所对应的数据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的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数据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正确接收所述目标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重传的信息块;
或者,新传的传输块TB;
或者,重传的信息块和新传的TB;
所述重传的信息块包括重传的T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CB,或者,重传的编码块组CBG。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原始CRC码;
加掩子单元,用于依据预设掩码对所述原始CRC码进行加掩得到第一CRC码,所述预设掩码至少为一个;
比对获取子单元,用于比对所述第一CRC码与所述目标CRC码,从所述第一CRC码中获取与所述目标CRC码一致的第二CRC码;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CRC码对应的掩码为所述目标掩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掩码的长度等于所述原始CRC码的长度;
所述加掩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预设掩码以及所述原始CRC码的对应比特分别进行模二运算,得到所述第一CRC码。
CN201710288525.3A 2017-04-27 2017-04-27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7147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8525.3A CN107147473B (zh) 2017-04-27 2017-04-27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8525.3A CN107147473B (zh) 2017-04-27 2017-04-27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7473A true CN107147473A (zh) 2017-09-08
CN107147473B CN107147473B (zh) 2021-01-15

Family

ID=59774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8525.3A Active CN107147473B (zh) 2017-04-27 2017-04-27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4747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7369A1 (en) * 2001-05-14 2005-09-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icit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CN102325003A (zh) * 2011-07-14 2012-01-1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错误检测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957494A (zh) * 2011-08-18 2013-03-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校验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3051413A (zh) * 2011-10-17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38885A (zh) * 2011-12-02 2013-06-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7369A1 (en) * 2001-05-14 2005-09-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icit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CN102325003A (zh) * 2011-07-14 2012-01-1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错误检测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957494A (zh) * 2011-08-18 2013-03-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校验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3051413A (zh) * 2011-10-17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38885A (zh) * 2011-12-02 2013-06-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7473B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2801B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716694B (zh) 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168175B (zh) 即时通讯中的消息群发方法及终端
CN107396386A (zh) 信道检测方法及信道检测设备
CN106604314B (zh) WiFi漫游的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634785B (zh) WiFi系统、路由器和移动终端
CN111277358A (zh) 序列生成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6991034A (zh) 一种监控卡顿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106330211B (zh) Lte频段选择方法及设备
CN107896388A (zh) 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网元及发送网元
CN108988909A (zh) 音频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54043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以及目标终端
CN105933204A (zh)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同步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12643A (zh) 信道检测方法及信道检测设备
CN105164967A (zh) 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800867A (zh) 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反馈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150476A (zh) 反馈信息的输出方法、通知信息的输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793010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7977261A (zh) 限制进程的方法、设备、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253676A (zh)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8880762A (zh) 混合自动重传反馈的控制方法、基站及装置
CN109802753A (zh) Csi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09502A (zh) 混合自动重传的反馈信息生成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33205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550484A (zh) 一种直通呼叫通信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