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4875B -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44875B CN107144875B CN201710260118.1A CN201710260118A CN107144875B CN 107144875 B CN107144875 B CN 107144875B CN 201710260118 A CN201710260118 A CN 201710260118A CN 107144875 B CN107144875 B CN 1071448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extreme
- point
- seismic
- wave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845 search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数据;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数据;从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以得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其中,第一波形数据按照时间顺序编号;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从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其中,第二波极值点按照时间顺序编号;根据第一波形数据、第二极值点,对第二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动校正数据。由于该方案通过数据极值分析和波形保存,得到了动校正数据,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不能有效处理数据拉伸畸变的技术问题,达到改善校正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垂直地震技术的发展,垂直地震数据(VSP,Vertiacl Seismic Profiling)在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应的,对垂直地震数据进行有效的校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对于垂直地震数据的校正方法通常都是参照对于地面地震数据的校正方法。即,针对地震数据的地震速度和各向异性展开校正。例如,“转换波三参数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分偏移距动校正技术”、“多偏移距VSP的动校正与归位叠加法”、“VSP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但是,垂直地震数据不同于地面地震数据。对于地面地震数据的处理,由于大量不同偏移距的数据是叠加在一起的,导致大幅度地降低动校拉伸的影响,因此具体校正时只需要关注地震速度和各向异性这两个重要的参数即可。而对于垂直地震数据的处理,处理时不能将不同偏移距数据进行叠加,导致由偏移距变化而产生的动校拉伸变化问题会被放大。即,导致产生数据拉伸畸变。进而严重影响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后续的施工。因此,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无法处理数据拉生畸变、校正结果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处理数据拉生畸变、校正结果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包括:
获取地震数据;
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以得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按照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波极值点按照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动校正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包括:
通过以下方法中的一种,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单变量和多变量极值搜索算法、滑模极值搜索算法、斜率搜索算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包括:
按照以下方式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
确定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
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大于等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峰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小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谷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速度模型,将所述第一数据的单程时数据转换为双程时数据,将转化后的第一数据作为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包括:
按照预设方法,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
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方法,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动校正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各个第二极值点对应位置的数据替换为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为编号与所述第二极值点的编号相同的第一波形数据;
将替换后的第二数据确定为所述动校正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得到动校正数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进行垂直地震剖面成像,和/或,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确定油气属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地震数据为垂直地震数据。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震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第一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以得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按照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第二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波极值点按照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动校正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极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是否大于等于零;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大于等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峰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小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谷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各个第二极值点对应位置的数据替换为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为编号与所述第二极值点的编号相同的第一波形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将替换后的第二数据确定为所述动校正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实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进行垂直地震剖面成像,和/或,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进行油气属性分析。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利用数据极值分析和波形保存,对垂直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处理,以得到动校正数据。解决了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方法中存在的不能有效处理数据拉伸畸变的技术问题,达到改善校正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地震数据校正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未进行校正处理的垂直地震数据的示意图;
图4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通过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校正处理后的垂直地震数据的示意图;
图5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进行比较匹配的过程示意图;
图6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进行校正处理后的垂直地震数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往往只是基于地震速度和各向异性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不能有效地处理数据拉伸畸变。而对于垂直地震数据(VSP),由于通过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处理时,不能将不同偏移距数据进行叠加,导致由偏移距变化而产生的动校拉伸变化问题会被放大,数据拉伸畸变会愈加严重。进而会影响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后续的施工。即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无法有效处理数据拉伸畸变,处理结果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考虑可以结合数据极值分析和波形保存的方法,设计针对数据拉伸畸变的校正方法,以对垂直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处理。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存在的无法有效地处理数据拉伸畸变,处理结果准确性差技术问题,达到改善处理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请参阅图1的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的处理流程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地震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地震数据具体可以是垂直地震数据(VSP,VertiaclSeismic Profiling)。上述垂直地震数据可以是指垂直地震剖面。具体可以是在地表设置地震源激发地震波,在井内安置检波器接收地震波,即可以在垂直方向观测人工场,然后对所观测的资料进行较真、叠加、滤波等处理,最后得到垂直地震剖面。根据垂直地震数据,可以确定地下地层结构同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进而可以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和速度模型,为地震子波分析提供支持。
步骤102: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符合要求的数据,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具体实施时,上述的预处理可以包括:数据整理、静校正、初至拾取、各向异性计算、速度计算、反褶积、波场分离。上述预处理流程包含了垂直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环节。通过上述预处理后,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即保幅、保频的动校正前的垂直地震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预处理时改变地震数据的振幅和频率相对关系,进而影响后续的校正处理。具体进行预处理时,要回避数据叠加处理、多道时频域滤波处理、自动增益处理、道间均衡处理等处理流程。
步骤103: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从第一数据中提取得到多个第一极值点。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方法中的一种,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单变量和多变量极值搜索算法、滑模极值搜索算法、斜率搜索算法。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使用上述列举的提取极值点方法以外的合适方法获得多个第一极值点。具体的,例如,还可以利用求导算法,从第一数据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在第一数据中确定多个样点,对相邻的样点求导,根据样点的导数值确定第一极值点。其中,导数值越小相对越接近极值点,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导数值的方法从上述第一数据中搜索确定第一极值点位置和该极值点的数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后续的比较处理,上述多个第一极值点按照极值点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号。
步骤104: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以得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按照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取第一波形数据,可以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从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中获取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获取分别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中的各个第一波形数据:
S1:确定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
S2: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大于等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峰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S3: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小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谷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第一波形数据与一个第一极值点对应。为了便于后续处理,上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可以按照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号。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波峰数据具体可以是波峰顶点位置一点的数据,也可以是包括波峰顶点的一段波峰曲线的数据。相应的,上述的波谷数据具体可以波谷底端一点位置的数据,也可以是包括波谷底端一点的一段波谷曲线的数据。
步骤105: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实施时会出现的数据拉伸畸变,可以先获取带有数据拉伸畸变的地震数据。即可以先通过针对地震速度和各向异性的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具体实施时,可以先根据时深关系建立地震速度模型;再通过地震速度模型,将所述第一数据的单程时数据转换为双程时数据;将转化后的第一数据作为所述第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地震速度模型除了可以根据时深关系建立获得外,也可以根据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数据通过其他方式建立。对于如何建立地震速度模型,本申请不作限定。
步骤106: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波极值点按照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取得到多个第二极值点,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与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相同的方法,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即,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具体可以是按照预设方法,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相应的,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具体可以按照相同的所述预设方法,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具体的,例如,步骤103中通过滑模极值搜索算法提取得到多个第一极值点,在提取第二极值点时,也需要通过相同的滑模极值搜索算法提取得到多个第二极值点。而不能使用除滑模极值搜索算法以外的其他方法提取第二极值点。其中,上述多个第二极值点按照第二极值点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如此,可以避免由于提取第一极值点的方法和提取第二极值点的方法不同,导致得到的多个第一极值点的个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的个数)和多个第二极值点的个数不同,无法根据编号进行比较匹配,以致影响后续的分析比较,进而造成误差。
步骤107: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替换,以得到替换后动校正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处理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处理时无法解决的数据拉伸畸变,获得符合要求的校正后的地震数据。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确定动校正数据:
S1: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各个第二极值点对应位置的数据替换为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为编号与所述第二极值点的编号相同的第一波形数据;
S2:将替换后的第二数据确定为所述动校正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数据可以是一个矩阵。具体实施时,可以先将第二数据这个矩阵中与多个第二极值点对应位置上的数据置为零。将置零后的第二数据作为初始数据。再用与第二极值点编号相同的第一波形数据替换第二数据中数值为零的对应位置处的数据。如此,可以解决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无法解决的拉伸畸变,得到校正后的地震数据作为动校正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第一波形数据的编号与第二极值点的编号进行比较,确认编号是否相同。如果比较相同,可以认为匹配成功。具体的,例如,多个第一波形数据中的一个第一波形数据的编号为3,多个第二极值点中的一个第二极值点的编号也为3。如此,可以认为该第一波形数据与该第二极值点比较结果是匹配成功。进而可以用该编号为3的第一波形数据(波谷数据或波峰数据)替换第二数据(或初始数据)中与编号为3的第二极值点对应的位置处的数据(或零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得到动校正数据后,可以利用动校正数据进行垂直地震剖面成像。继而可以利用成像结果作为地层切片,用以分析地层发育和构成,指导后续的钻井勘探。也可以根据动校正数据,分析研究油气属性,例如,可以分析油气发育,含油性等特征。继而可以根据分析研究结果指导后续施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通过结合数据极值分析和波形保存,针对垂直地震数据的数据拉伸畸变进行校正处理,解决了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存在的无法有效处理数据拉伸畸变,处理结果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改善处理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地震数据校正方法相似,因此地震数据校正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地震数据校正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请参阅图2的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地震数据校正装置的组成结构图,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地震数据校正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01、第一处理模块202、第一提取模块203、第二获取模块204、第二处理模块205、第二提取模块206、确定模块207,下面对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获取模块201,具体可以用于获取地震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202,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第一提取模块203,具体可以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
第二获取模块204,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以得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按照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第二处理模块205,具体可以用于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第二提取模块206,具体可以用于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波极值点按照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确定模块207,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动校正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取符合要求的多个第一波形数据,上述第二获取模块204具体可以包括:
极值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确定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
判断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是否大于等于零;
获取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大于等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峰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小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谷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垂直地震数据处理时出现的拉伸畸变,上述确定模块207具体可以包括:
替换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各个第二极值点对应位置的数据替换为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为编号与所述第二极值点的编号相同的第一波形数据;
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将替换后的第二数据确定为所述动校正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利用校正后的垂直地震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或施工,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实施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进行垂直地震剖面成像,和/或,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确定油气属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通过针对数据拉伸畸变,利用数据极值分析和波形保存对地震数据进行对应的校正处理,解决了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存在的无法有效处理数据拉伸畸变,处理结果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改善处理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利用相同的极值点提取方法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和多个第二极值点,以避免由于采用不同的极值点提取方法造成极值数量不同,导致后续的比较产生误差,达到提高了校正处理准确度的技术效果。具体实施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执行。
步骤1):准备动校正前的垂直地震数据。
经上述步骤准备后得到的垂直地震数据可以参阅图3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未进行校正处理的垂直地震数据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横坐标为CDP(common depth point,共深度点)道号,纵坐标为时间(单位ms)。
具体实施时,该步骤可以包括:数据预处理、静校正、初至拾取、各向异性计算、速度计算、反褶积、波场分离。上述过程包括了垂直地震数据(VSP)处理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依照上述流程进行数据整理准备,可以得到保幅、保频的动校正前的垂直地震数据(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1)的过程中需要回避数据叠加处理、多道时频域滤波处理、自动增益处理、道间均衡处理等流程。因为这些处理流程可能会改变数据的振幅和频率相对关系,不利于本方法实施,影响后续处理。
步骤2):提取数据极值(第一极值点)。
根据要求,利用以下多种方法中的一种提取数据极值(即从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其中,多种方法可以包括:单变量和多变量极值搜索算法、滑模极值搜索算法、斜率搜索算法等。具体实施时,例如:可以利用求导算法可实现多个极值点的搜索。从而提取数据极值。具体是对相邻样点求导,导数越小越接近距极值点,因此可通过比较导数的方法搜索得到极值点位置和大小。
步骤3):对叠前极值进行编号。
将步骤2)获得的多个极值按照时间顺序,用自然数进行编号。
步骤4):提取波形信息。(即提取第一波形数据)
依照步骤2)中得到的数据极值位置提取对应的波形数据,并匹配步骤3)中相应的自然数编号进行编号。
在本步骤中,所述波形提取过程具体可以是指:当极值机为正时,提取该位置的波峰数据;当极值为负时提取该位置的波谷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波形数据样点数可以不作不限定,根据该位置的地震数据的波长确定具体的样点数。
步骤5):进行动校正处理(以得到第二数据)。
通过步骤5)得到的数据(第二数据)可以参阅图4的一个场景示例中通过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校正处理后的垂直地震数据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横坐标为CDP道号,纵坐标为时间(单位ms)。
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数据,采用常规地震处理方法(现有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进行动校正处理。具体实施时,可以是利用速度模型中的地震速度模型,将单程时数据转换为双程时数据(即可以得到第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常规地震处理方法具体也可以依靠现有地震处理软件实现。步骤6):提取动校正后极值(第二极值点),并进行编号。
对于步骤5)所得到的动校正处理后数据,可以采用与步骤2)和步骤3)相同的极值搜索与编号方法,得到动校正后的极值编号(第二极值点的极值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所述相同的极值搜索方法(提取极值点的方法),是指步骤2)和本步骤必须采用完全相同的数学算法,而不能采用相异极值搜索方法。否则可能出现计算得到极值数量不同,导致后续不能精确匹配,进而无法完成后续步骤。步骤7):确定新的动校正数据。
将步骤5)中所得到的动校正数据全部设置为0,得到大小完全相同的零值矩阵作为初始数据。并将步骤4)中所得到的波形与步骤6)中所得到的极值编号进行匹配,在相应编号位置放入对应波形数据,得到新的动校正数据。具体可以参阅图5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进行比较匹配的过程示意图。其中,从上往下:图中的第一个波形示意为动校正前VSP地震数据(校正前的垂直地震数据),A1所示为数据极值点的位置;第二个波形示意为动校正后VSP地震数据,A2所示为数据极值点的位置;第三个波形示意为匹配后VSP地震数据,A3所示为数据极值点位置,虚线为匹配前波形,实线为匹配后波形;图中的横坐标为时间(单位ms);纵坐标为振幅。
如此可以得到没有数据拉伸畸变的动校正数据(校正后的垂直地震数据)。具体可以参阅图6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进行校正处理后的垂直地震数据示意图。其中,图中的横坐标为CDP道号,纵坐标为时间(单位ms)。
通过上述的场景示例,验证了利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确实可以解决无法有效处理数据拉伸畸变,校正处理结果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方法或装置,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Claims (10)
1.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地震数据;
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以得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按照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波极值点按照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动校正数据;
其中,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动校正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各个第二极值点对应位置的数据替换为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为编号与所述第二极值点的编号相同的第一波形数据;
将替换后的第二数据确定为所述动校正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单变量和多变量极值搜索算法、滑模极值搜索算法、斜率搜索算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包括:
按照以下方式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
确定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
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大于等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峰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小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谷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速度模型,将所述第一数据的单程时数据转换为双程时数据,将转化后的第一数据作为所述第二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包括:
按照预设方法,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
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方法,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动校正数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进行垂直地震剖面成像,和/或,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进行油气属性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数据为垂直地震数据。
8.一种地震数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震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第一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一极值点;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极值点所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以得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按照所述多个第一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地震速度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动校正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第二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多个第二极值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波极值点按照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的时间顺序编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波形数据、所述多个第二极值点,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动校正数据;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各个第二极值点对应位置的数据替换为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一波形数据为编号与所述第二极值点的编号相同的第一波形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将替换后的第二数据确定为所述动校正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极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是否大于等于零;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大于等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峰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在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极值小于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波谷数据作为所述当前第一极值点的第一波形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实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进行垂直地震剖面成像,和/或,根据所述动校正数据进行油气属性分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60118.1A CN107144875B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60118.1A CN107144875B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44875A CN107144875A (zh) | 2017-09-08 |
CN107144875B true CN107144875B (zh) | 2019-03-15 |
Family
ID=5977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60118.1A Active CN107144875B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44875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4998A (zh) * | 2014-05-09 | 2014-07-30 | 成都晶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avo特征的剩余振幅补偿方法 |
CN104483704A (zh) * | 2014-11-17 | 2015-04-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avo异常类型约束的剩余相位校正方法 |
CN106019376A (zh) * | 2016-05-09 | 2016-10-1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频率驱动空变q值模型构建的地震波补偿方法 |
CN106501859A (zh) * | 2016-12-28 | 2017-03-15 | 北京诺克斯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叠前道集的移动积分同相轴拉平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71512B2 (en) * | 2013-10-29 | 2017-06-06 |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 Inversion-based reflector dip estimation |
US20160061974A1 (en) * | 2014-09-02 | 2016-03-03 | Reeshidev Bansal | Full-Wavefield Inversion Using Mirror Source-Receiver Geometry |
-
2017
- 2017-04-20 CN CN201710260118.1A patent/CN1071448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4998A (zh) * | 2014-05-09 | 2014-07-30 | 成都晶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avo特征的剩余振幅补偿方法 |
CN104483704A (zh) * | 2014-11-17 | 2015-04-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avo异常类型约束的剩余相位校正方法 |
CN106019376A (zh) * | 2016-05-09 | 2016-10-1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频率驱动空变q值模型构建的地震波补偿方法 |
CN106501859A (zh) * | 2016-12-28 | 2017-03-15 | 北京诺克斯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叠前道集的移动积分同相轴拉平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无拉伸动校正技术在近海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孟庆生 等;《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1231;第22卷(第6期);第1889-189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44875A (zh) | 2017-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ucciarelli et al. | The stability of the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 of triggered noise and earthquake recordings | |
CN102565855B (zh) | 油田压裂地面微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 |
CN107728210B (zh) | 多仪器采集数据中缺失道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03488971B (zh) | 生物礁储层的几何形态识别方法 | |
CN105528656A (zh) | 一种确定油田产量递减率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375785A (zh) | 裂缝带位置校正方法及装置 | |
CN106772680A (zh) | 基于二维叠后地震资料微观裂缝表征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05445793B (zh) | 一种确定坏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144875B (zh) |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和装置 | |
CN103821499B (zh) | 用于油井动液面深度检测的声音信号处理方法 | |
CN105277981B (zh) | 基于波场延拓补偿的非一致性时移地震面元匹配方法 | |
CN112649887B (zh) | 基于钻井资料定量划分层序地层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700012B (zh) | 一种海上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分频互均衡处理方法 | |
CN103334740A (zh) |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泄油前缘的方法 | |
CN106842318A (zh) | 微观溶蚀孔隙地球物理二维表征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08490490B (zh) | 裂缝带表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6501851A (zh) | 一种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装置 | |
CN112904412A (zh) | 一种矿山微震信号p波初至时刻提取方法及系统 | |
Rodgers et al. | Peakmatch: A Java program for multiplet analysis of large seismic datasets | |
Li et al. | Fracture extraction from FMI based on multiscal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 |
CN113138412B (zh) | 深层页岩气孔隙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4749627B (zh) | 基于相似性的微地震信号凸显方法 | |
CN104570100B (zh) | 多子波克希霍夫地震数据偏移方法 | |
CN113866827A (zh) | 一种解释性速度建模地震成像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 | |
CN114021922A (zh) | 一种油井产能主控因素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