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4147B -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44147B
CN107144147B CN201710516425.1A CN201710516425A CN107144147B CN 107144147 B CN107144147 B CN 107144147B CN 201710516425 A CN201710516425 A CN 201710516425A CN 107144147 B CN107144147 B CN 1071441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lciner
cooling
condenser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164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44147A (zh
Inventor
江文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Original Assignee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filed Critical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Priority to CN2017105164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44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44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4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44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4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004Systems for reclaiming waste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02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by exploitation of the heat content of hot heat carriers
    • F22B1/1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by exploitation of the heat content of hot heat carriers the heat carrier being a hot gas, e.g. waste gas such as exhaust ga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1/00Feed-water supply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 F22D11/02Arrangements of feed-water pumps
    • F22D11/06Arrangements of feed-water pumps for returning condensate to boi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004Systems for reclaiming waste heat
    • F27D2017/006Systems for reclaiming waste heat using a boi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煅烧炉、余热锅炉、煅烧炉水套、水套进水母管、水套出水母管、余热锅炉蒸汽母管、余热锅炉给水母管、凝汽器和汽轮机,各煅烧炉的烟气出口与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连通,各余热锅炉排出的蒸汽驱动汽轮机做功;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进入凝汽器凝结成水,然后通过凝结水泵分别为各余热锅炉提供给水,热网回水管道与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连通,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与水套进水母管连通,水套进水母管与各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进口连通;各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出口与水套出水母管连通,水套出水母管与热网供水管道连通。该系统既回收了余热还保证了煅烧炉高温烟气、汽轮机凝汽器、煅烧炉水套的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炭素材料是电解铝生产工艺的主要原料之一,炭素材料制品的生产是制约铝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铝工业近几年来发展进入快速通道,铝用炭素随之发展,炭素材料制品产能已从几年前的百万吨级增加到现在的千万吨级,而且还在以一定增速发展。
罐式煅烧炉是炭素生产工艺中的主要设备之一,能够锻烧不同挥发份含量的石油焦,具有锻烧料质量稳定、炭质烧损率低、锻后焦的堆积密度高、操作简单、维护工作量小、连续生产周期长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炭素厂中。
在采用煅烧炉对原料进行煅烧时,石油焦挥发分燃烧产生的热量除可供锻烧石油焦所需之外,还有大量的富余热量随烟气排出,烟气温度甚至高达900℃。根据热平衡计算,原料锻烧吸热只占煅烧炉热支出的33.5%,而被煅烧烟气所带走的热量占整个煅烧炉热支出的47.9%。然而,由于煅烧炉烟气有个明显特征,即烟气温度高,但是烟气量小,这就导致炭素厂对于煅烧炉高温烟气的余热回收不太积极,甚至有许多炭素厂采用鼓风冷却的方式,即通过大功率鼓风机将低温空气混入高温烟气,进行强制降温然后排入大气,造成宝贵的烟气余热资源白白浪费,而且大功率鼓风机的新增耗电量也带来了炭素生产成本的提升。
此外,罐式煅烧炉在出料端设置有冷却水套,用于对高温煅后焦(可达1000℃以上)进行冷却,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水与煅烧炉的煅后焦间接换热,吸热后的冷却水送至冷却塔散热,然后重新返回水套,作为冷却水套进水,如此循环。水套的冷却水出水蕴含有大量的热量,数量非常可观,但是其最大的劣势在于温度过低,只有50℃左右,属于低温余热,品位极低,所以其利用非常困难,炭素厂一般不会考虑对该部分热源进行回收利用。
可见,如果能构建一套煅烧炉余热利用系统,能够对炭素厂的煅烧炉烟气、水套冷却水等余热资源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将高温、小流量的烟气余热和低温、大流量的水套冷却水余热进行高效回收,必然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设计一套基于余热利用的罐式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在余热回收的同时考虑到罐式煅烧炉循环冷却,最终构建一套完整的余热利用和工艺生产不受影响的罐式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煅烧炉、余热锅炉、煅烧炉水套、水套进水母管、水套出水母管、余热锅炉蒸汽母管、余热锅炉给水母管、汽轮机和凝汽器,各煅烧炉的烟气出口与一个或多个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连通,各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均与所述余热锅炉蒸汽母管连通,所述余热锅炉蒸汽母管与所述汽轮机的蒸汽进口连通,所述余热锅炉蒸汽母管中的蒸汽驱动所述汽轮机旋转做功;所述汽轮机的排汽口与所述凝汽器的进汽口连通,所述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给水母管连通,所述余热锅炉给水母管与各余热锅炉的给水进口连通,分别为各余热锅炉提供给水,其中,所述煅烧炉水套位于每个煅烧炉的出料端,热网回水管道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连通,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所述水套进水母管连通,所述水套进水母管与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进口连通;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水套出水母管连通,所述水套出水母管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热网供水管道连通。
优选地,还具有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集水池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并且,所述冷却塔的集水池的出水管道通过第五连通管与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管道连通,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七连通管与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集水池的出水管道还通过第六连通管与水套进水母管连通,所述水套出水母管通过第四连通管与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
优选地,在第一至第七连通管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切换阀,其中,在采暖季,打开第一至第三连通管上的切换阀,关闭第四至第七连通管上的切换阀,从而形成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串联循环冷却回路;在非采暖季,关闭第一至第三连通管上的切换阀,打开第四至第七连通管上的切换阀,开启循环水泵,从而形成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并联循环冷却回路。
优选地,所述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凝结水泵和除氧给水系统,所述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凝结水泵、除氧给水系统、余热锅炉给水母管沿凝结水流向顺次连通。
优选地,所述汽轮机设置有抽汽口,所述抽汽口与所述除氧给水系统的加热蒸汽进口连通,为所述除氧给水系统提供加热汽源。
优选地,煅烧炉烟气在余热锅炉中放热降温后的排放温度控制在150~200℃。
优选地,采暖季时,凝汽器的进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45~50℃,煅烧炉水套的进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55~60℃,煅烧炉水套的出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65~70℃。
优选地,余热锅炉的给水水质采用除盐水。
优选地,采暖季时,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水质采用软化水;
非采暖季时,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水质采用普通工业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方法,利用以上所述的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各煅烧炉排出的烟气进入一个或多个余热锅炉换热,各余热锅炉通过汽水系统进行冷却,各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共同驱动汽轮机旋转做功,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进入凝汽器冷凝,凝汽器的凝结水作为给水返回各余热锅炉,以吸收烟气显热,从而在进行余热利用的同时完成了对煅烧炉烟气的循环冷却,以满足下游烟气净化处理设施的温度要求;在采暖季,热网回水作为冷却水依次通入凝汽器、各煅烧炉水套,经过换热处理的冷却水作为热网供水进入热网供水管道,从而在进行余热利用的同时完成了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串联循环冷却;在非采暖季,开启循环水泵,冷却塔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冷却水对煅烧炉水套进行冷却后回到冷却塔,另一路冷却水对凝汽器进行冷却后再回到冷却塔,从而完成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并联循环冷却。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下面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罐式煅烧炉1.1、罐式煅烧炉1.2、煅烧炉水套2.1、煅烧炉水套2.2、余热锅炉3.1、余热锅炉3.2、汽轮机4、凝汽器5、凝结水泵6、除氧给水系统7、冷却塔8、循环水泵9、余热锅炉蒸汽母管200、余热锅炉给水母管100、水套进水母管300、水套出水母管400、第一连通管10、第二连通管20、第三连通管30、第四连通管40、第五连通管50、第六连通管60、第七连通管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煅烧炉,以及一个或多个余热锅炉,用于回收煅烧炉的高温烟气中的余热。在每个煅烧炉的出料端设置有煅烧炉水套,用于对高温煅后焦进行冷却。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机做功,而经过汽轮机的蒸汽又进入凝汽器冷凝为水,作为余热锅炉的给水。
下面结合图1来详细说明该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煅烧炉1.1、煅烧炉1.2,对应每个煅烧炉都设置有余热锅炉、煅烧炉水套,即煅烧炉1.1设置有余热锅炉3.1,煅烧炉水套2.1,煅烧炉1.2设置有余热锅炉3.2,煅烧炉水套2.2。
煅烧炉1.1、煅烧炉1.2的烟气出口分别与对应的余热锅炉3.1、余热锅炉3.2的烟气进口连通,余热锅炉3.1、余热锅炉3.2的蒸汽出口均与所述余热锅炉蒸汽母管200连通,所述余热锅炉蒸汽母管200与汽轮机4的蒸汽进口连通,余热锅炉蒸汽母管200中的蒸汽驱动汽轮机4旋转做功。而汽轮机4的排汽口与凝汽器5的进汽口连通,凝汽器5的凝结水出口与余热锅炉给水母管100连通,余热锅炉给水母管100分支出多个管路分别与余热锅炉3.1和余热锅炉3.2的给水进口连通,分别为各余热锅炉提供给水。
本发明中,对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的余热进行回收,用于给外部热网供热,具体地说,热网回水管道通过第二连通管20与所述凝汽器5的冷却水进口连通,所述凝汽器5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三连通管30与所述水套进水母管300连通,所述水套进水母管300与煅烧炉水套2.1和煅烧炉水套2.2的冷却水进口连通。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水套出水母管400连通,所述水套出水母管400通过第一连通管10与热网供水管道连通。
图1中是以两个煅烧炉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煅烧炉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并且,余热锅炉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余热锅炉的数量可以不和煅烧炉的数量对应,每个煅烧炉的烟气出口可以和任意一个或多个余热锅炉连通,所有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均与汽轮机连通。
本实施例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在对罐式煅烧炉余热进行回收的同时还保证了煅烧炉高温烟气、汽轮机凝汽器、煅烧炉水套的冷却,首先采用余热锅炉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转化为蒸汽资源,同时考虑到炭素厂一般均配置多台煅烧炉且单台煅烧炉烟气量和对应产汽量较小的特点,将余热锅炉汽水系统设计为母管制,蒸汽汇集后通过汽轮机进行集中利用,然后对汽轮机凝汽器循环水余热和煅烧炉水套余热进行集成回收,将外部热网的回水用于凝汽器的冷却,凝汽器出口循环冷却水继续用于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出口冷却水汇集后集中向外部热网供应热水,在实现对凝汽器排汽余热和煅烧炉水套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的同时完成了对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冷却。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系统还具有冷却塔8,在冷却塔8的底部具有集水池,集水池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水泵9,并且,所述冷却塔8的集水池的出水管道通过第五连通管50与凝汽器5的冷却水进口管道连通,所述凝汽器5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七连通管70与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塔8的集水池的出水管道通过第六连通管60与水套进水母管300连通,所述水套出水母管400通过第四连通管40与所述冷却塔8的进水口连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一至第七连通管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切换阀。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采暖季,打开第一至第三连通管上的切换阀,关闭第四至第七连通管上的切换阀,外部热网的回水作为凝汽器5的冷却水源,先进入凝汽器5的冷却水进口,对凝汽器5进行冷却;在凝汽器5中经过一次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第一连通管10进入水套进水母管300,然后分为多个支路分别进入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进口,对煅烧炉水套进行冷却;在煅烧炉水套中经过二次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水套出水母管400向外部热网供应热水,在外部热网经过换热后又作为回水回到凝汽器冷却水进口,从而实现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串联循环冷却。
在非采暖季,关闭第一至第三连通管上的切换阀,打开第四至第七连通管上的切换阀,开启循环水泵9,则冷却塔8的集水池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9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冷却水经第六连通管60进入水套进水母管300,然后分为多个支路分别进入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进口,对煅烧炉水套进行冷却,冷却水套后又汇集到水套出水母管400,然后再通过第四连通管40回到冷却塔8;另一路冷却水则经第五连通管50进入凝汽器5,对凝汽器进行冷却,凝汽器的出口冷却水经第七连通管70再回到冷却塔8,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来的出口冷却水在冷却塔8中换热降温后进入集水池,然后又通过出水管道分别送往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从而实现凝汽器5和煅烧炉水套的并联循环冷却。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凝结水泵6和除氧给水系统7,所述凝汽器5的凝结水出口与凝结水泵6、除氧给水系统7、余热锅炉给水母管100沿凝结水流向顺次连通,所述凝汽器5的出口凝结水经过所述凝结水泵6加压后进入除氧给水系统7进行处理,然后送至所述余热锅炉给水母管100。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4设置有抽汽口(未示出),所述抽汽口与所述除氧给水系统7的加热蒸汽进口连通,为所述除氧给水系统提供加热汽源。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煅烧炉排出的烟气在余热锅炉中放热降温后的排放温度控制在150~200℃,余热锅炉将煅烧炉排出的烟气冷却至150~200℃,以满足下游除尘和烟气脱硫对烟气的温度要求。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采暖季时,凝汽器的进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45~50℃,煅烧炉水套的进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55~60℃,煅烧炉水套的出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65~70℃。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余热锅炉的给水水质采用除盐水。
采用以上所述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进行余热回收的方法是,各煅烧炉排出的烟气进入一个或多个余热锅炉换热,各余热锅炉通过汽水系统进行冷却,各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共同驱动汽轮机旋转做功,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进入凝汽器冷凝,凝汽器的凝结水作为给水返回各余热锅炉,以吸收烟气显热,从而在进行余热利用的同时完成了对煅烧炉烟气的循环冷却,以满足下游烟气净化处理设施的温度要求。
以上仅是对煅烧炉的烟气余热利用进行了说明。在每个煅烧炉的出料端还设置有对高温煅后焦进行冷却煅烧炉水套,并且,凝汽器的冷却水经过换热后也会产生余热,该系统还充分利用了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余热,前面已经描述了煅烧炉水套、凝汽器、余热锅炉、冷却塔、热网的连接关系,在此不再重复叙述,下面详细说明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的余热利用的方法。
在采暖季,利用外部热网的回水作为凝汽器5的冷却水源,热网回水进入凝汽器5,对凝汽器5进行冷却,在凝汽器5中经过一次换热后的冷却水进入水套进水母管300,然后分为多个支路分别进入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进口,对煅烧炉水套进行冷却;在煅烧炉水套中经过二次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水套出水母管400向外部热网供应热水,在外部热网经过换热后又作为回水回到凝汽器冷却水进口,从而形成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串联循环冷却回路。
在非采暖季,冷却塔8的集水池的冷却水分为两路,一路冷却水进入水套进水母管300,然后分为多个支路分别进入各台煅烧炉水套,对煅烧炉水套进行冷却,冷却煅烧炉水套后又汇集到水套出水母管400,然后再回到冷却塔8;另一路冷却水则进入凝汽器5,对凝汽器进行冷却,凝汽器的出口冷却水再回到冷却塔8,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来的出口冷却水在冷却塔8中换热降温后进入集水池,然后又通过出水管道分别送往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从而形成凝汽器5和煅烧炉水套的并联循环冷却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以上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是以罐式煅烧炉为例,但该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却不限于罐式煅烧炉。
本发明的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对煅烧炉余热进行回收的同时还保证了煅烧炉高温烟气、汽轮机凝汽器、煅烧炉水套的冷却,首先采用余热锅炉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转化为蒸汽资源,同时考虑到炭素厂一般均配置多台煅烧炉且单台煅烧炉烟气量和对应产汽量较小的特点,将余热锅炉汽水系统设计为母管制,蒸汽汇集后通过汽轮机进行集中利用;然后对汽轮机凝汽器循环水余热和煅烧炉水套余热进行集成回收,将外部热网的回水用于凝汽器的冷却,凝汽器出口循环冷却水继续用于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出口冷却水汇集后集中向外部热网供应热水,在实现对凝汽器排汽余热和煅烧炉水套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的同时完成了对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冷却过程。
2)本发明对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冷却系统采用了优化设计,在采暖季,合理利用采暖季的特点,将回收的余热用于热网供水,将热网回水用于冷却凝汽器和水套。汽轮机凝汽器的冷却水与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换热系统采用串联方式,冷却水先进入凝汽器冷却系统进行一次换热,然后进入水套冷却系统二次换热,这是充分考虑两个换热系统热源特征后的优化设计,其与并联连接方式相比,系统所需的冷却水总量大幅减小,而与先进入水套冷却系统再进入凝汽器冷却系统的串联方式相比,显然本发明可以明显改善凝汽器的冷却效果,提高凝汽器真空,从而大大提高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在非采暖季,汽轮机凝汽器的冷却水与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换热系统采用共用冷却塔的形式,这与常规分别设置冷却塔的模式相比,工程造价和占地大为缩减,此外,在系统设计方面,本发明将煅烧炉水套和汽轮机凝汽器设计成并联冷却方式,冷却塔来的冷却水分为两路分别进入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进行冷却,经过换热升温后一同返回冷却塔,这种方式可保证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均在接近设计工况下运行,确保煅烧炉的稳定生产和凝汽器的可靠真空。
3)水质方面,本专利将煅烧炉高温烟气的冷却介质(余热锅炉给水)的水质设计为除盐水,这样可以避免余热锅炉受热面以及汽轮机叶片的结垢和积盐问题,以保护其安全运行;将采暖期的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冷却水水质设计为软化水,这样可以避免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由于冷却水温高于设计值带来的换热管结垢问题,保护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的安全运行;而在非采暖期,由于通过冷却塔并联运行,煅烧炉水套和凝汽器均通过冷却塔来的低温冷却水冷却,可避免结垢问题,所以将循环冷却水水质设计为普通工业水,这样由于循环冷却过程汽水损失造成的相应补水也可以采用普通工业水,且因为总的水量非常大,导致补水量也较大,采用普通工业水与软化水相比可大大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煅烧炉、余热锅炉、煅烧炉水套、水套进水母管、水套出水母管、余热锅炉蒸汽母管、余热锅炉给水母管、汽轮机和凝汽器,其特征在于,
各煅烧炉的烟气出口与一个或多个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连通,各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均与所述余热锅炉蒸汽母管连通,所述余热锅炉蒸汽母管与所述汽轮机的蒸汽进口连通,所述余热锅炉蒸汽母管中的蒸汽驱动所述汽轮机旋转做功;
所述汽轮机的排汽口与所述凝汽器的进汽口连通,所述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给水母管连通,所述余热锅炉给水母管与各余热锅炉的给水进口连通,分别为各余热锅炉提供给水,
其中,所述煅烧炉水套位于每个煅烧炉的出料端,热网回水管道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连通,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所述水套进水母管连通,所述水套进水母管与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进口连通;
各台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水套出水母管连通,所述水套出水母管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热网供水管道连通,还具有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集水池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并且,
所述冷却塔的集水池的出水管道通过第五连通管与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管道连通,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七连通管与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冷却塔的集水池的出水管道还通过第六连通管与水套进水母管连通,所述水套出水母管通过第四连通管与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在第一至第七连通管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切换阀,其中,在采暖季,打开第一至第三连通管上的切换阀,关闭第四至第七连通管上的切换阀,从而形成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串联循环冷却回路;
在非采暖季,关闭第一至第三连通管上的切换阀,打开第四至第七连通管上的切换阀,开启循环水泵,从而形成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并联循环冷却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凝结水泵和除氧给水系统,所述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凝结水泵、除氧给水系统、余热锅炉给水母管沿凝结水流向顺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轮机设置有抽汽口,所述抽汽口与所述除氧给水系统的加热蒸汽进口连通,为所述除氧给水系统提供加热汽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煅烧炉烟气在余热锅炉中放热降温后的排放温度控制在150~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采暖季时,凝汽器的进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45~50℃,煅烧炉水套的进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55~60℃,煅烧炉水套的出口冷却水温度控制在65~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余热锅炉的给水水质采用除盐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采暖季时,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水质采用软化水;
非采暖季时,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冷却水水质采用普通工业水。
8.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煅烧炉排出的烟气进入一个或多个余热锅炉换热,各余热锅炉通过汽水系统进行冷却,各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共同驱动汽轮机旋转做功,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进入凝汽器冷凝,凝汽器的凝结水作为给水返回各余热锅炉,以吸收烟气显热,从而在进行余热利用的同时完成了对煅烧炉烟气的循环冷却,以满足下游烟气净化处理设施的温度要求;
在采暖季,热网回水作为冷却水依次通入凝汽器、各煅烧炉水套,经过换热处理的冷却水作为热网供水进入热网供水管道,从而在进行余热利用的同时完成了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串联循环冷却;
在非采暖季,开启循环水泵,冷却塔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冷却水对煅烧炉水套进行冷却后回到冷却塔,另一路冷却水对凝汽器进行冷却后再回到冷却塔,从而完成凝汽器和煅烧炉水套的并联循环冷却。
CN201710516425.1A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7144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6425.1A CN107144147B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6425.1A CN107144147B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4147A CN107144147A (zh) 2017-09-08
CN107144147B true CN107144147B (zh) 2023-11-24

Family

ID=59785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16425.1A Active CN107144147B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4414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3978U (zh) * 2009-08-13 2010-04-28 济南海川炭素有限公司 炭素煅烧炉余热发电系统
CN201672815U (zh) * 2010-04-21 2010-12-15 济南海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煅烧炉水套水加热余热发电凝结水的装置
CN202501759U (zh) * 2012-03-21 2012-10-24 济南海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炭素煅烧炉余热供暖系统
CN206876001U (zh) * 2017-06-29 2018-01-12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3978U (zh) * 2009-08-13 2010-04-28 济南海川炭素有限公司 炭素煅烧炉余热发电系统
CN201672815U (zh) * 2010-04-21 2010-12-15 济南海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煅烧炉水套水加热余热发电凝结水的装置
CN202501759U (zh) * 2012-03-21 2012-10-24 济南海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炭素煅烧炉余热供暖系统
CN206876001U (zh) * 2017-06-29 2018-01-12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4147A (zh) 2017-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4146B (zh) 基于母管制的罐式煅烧炉余热利用系统
CN103981306B (zh) 炼铁高炉熔渣水淬粒化过程的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及装置
CN103351034B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的耦合装置
CN101231004A (zh) 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
CN103014203B (zh) 高温熔融炉渣水淬法余热回收装置
CN102925165A (zh) 用于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7166978B (zh)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7166979B (zh) 炭素厂煅烧炉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02587884A (zh) 一种用于地下气化煤气冷凝液的利用工艺
CN109163571B (zh) 基于母管制的罐式煅烧炉余热发电系统
CN107144147B (zh)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8518719A (zh) 一种采用双凝汽器的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
CN210831947U (zh) 余热发电凝结水综合回收系统
CN205014337U (zh) 用于提高余热发电系统换热效率的给水装置
CN204851350U (zh) 一种利用电厂乏汽余热的生水加热系统
CN107166479A (zh) 核电站余热回收系统
CN103982931A (zh) 双区高背压变工况可调供热、纯凝两用凝汽换热节能装置
CN208254250U (zh) 一种焦炉余热联合回收系统
CN206876003U (zh) 炭素厂煅烧炉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08979773B (zh) 基于母管制的罐式煅烧炉余热高效发电系统
CN207635319U (zh) 一种热电厂低品位余热再利用装置
CN206876001U (zh)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
CN206876000U (zh)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煅烧炉循环冷却系统
CN202221246U (zh) 炉渣热量回收系统
CN205208512U (zh) 一种石灰窑纯低温余热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3

Address after: 210019 18 East Street, Fuchunjiang,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TIAN NANJING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CC

Applicant after: HUATIA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CC

Address before: 210019 18 East Street, Fuchunjiang,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ATIAN NANJING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C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