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3920A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43920A CN107143920A CN201710393792.7A CN201710393792A CN107143920A CN 107143920 A CN107143920 A CN 107143920A CN 201710393792 A CN201710393792 A CN 201710393792A CN 107143920 A CN107143920 A CN 1071439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 purification assembly
- air
- purification
- shaped 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199 lung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0 me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oxygen io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其顶部开设有进风口的罩壳和罩设在罩壳前侧的前面板,机壳上还开设有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机壳内;第一净化组件,连接于第一驱动装置,并配置成由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在前面板的内侧至进风口的内侧之间移动,并且第一净化组件在移动至进风口的内侧时,至少部分遮蔽进风口,以对进入室内机的气流进行净化;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机壳内;第二净化组件,连接于第二驱动装置,并配置由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在机壳内部前侧上下移动,并且第二净化组件在下移至出风口的内侧时,至少部分遮蔽出风口,以对机壳内的流向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净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简称空调器)是用于向封闭的空间或区域直接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电器,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一般用于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进行调节。随着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由于人们对空气洁净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出现了一些在空调器内设置净化装置的方案,其对进入空调器的部分空气进行净化,然而这些带有净化功能的空调器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仅能对部分空气进行净化,净化效果较差;另外,由于净化装置长时间工作,即使空气处于非常清洁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工作,使得净化装置使用寿命降低,并且还容易带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扩展空调室内机的功能和提升空调室内机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具有其顶部开设有进风口的罩壳和罩设在所述罩壳前侧的前面板,所述机壳上还开设有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
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第一净化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并配置成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至所述进风口的内侧之间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净化组件在移动至所述进风口的内侧时,至少部分遮蔽所述进风口,以对进入所述室内机的气流进行净化;
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第二净化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并配置由所述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在所述机壳内部前侧上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二净化组件在下移至所述出风口的内侧时,至少部分遮蔽所述出风口,以对所述机壳内的流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净化。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导轨组件,设置在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
第一电机,配置成可受控输出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
第一齿轮,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第一弧形齿条,配置成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下移动;其中
所述第一净化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以由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驱动沿所述导轨组件运动。
可选地,所述导轨组件包括:
基座,设置在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
侧盖,扣合在所述基座远离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一面,所述侧盖与所述基座构成容纳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空间;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弧形齿条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
连杆,布置在所述基座和所述侧盖构成的空间中,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转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驱动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并且
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净化组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净化组件由所述连杆带动可转动且可滑动地与所述导轨组件配合,以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
可选地,所述基座朝向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一侧形成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由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的驱动沿所述弧形槽滑动;
所述侧盖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形成有曲形导轨,所述第一净化组件由所述连杆的带动沿所述曲形导轨运动。
可选地,所述曲形导轨由第一弧形段和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弧度不同的第二弧形段相接而成,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边框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弧形段向前下方延伸至所述前面板的内侧;并且
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外侧,以使得所述净化组件的运动路径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外侧,从而可节省所述室内机的内部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壳上,并配置成可受控输出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
第二齿轮,配置成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第二弧形齿条,配置成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带动下沿其自身延伸方向移动;其中
所述第二净化组件配置成与所述第二齿条连接,以随所述第二齿条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的齿位于其凹侧;
所述第二弧形齿条具有自其背离所述第二齿轮的凸侧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其上开设有通孔的连接件,以用于与所述第二净化组件连接;且
所述多个连接件间隔地位于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的下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净化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移动至使位于其下端的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非净化位置时,所述第二净化组件的下侧边缘不低于所述出风口上沿,以使所述出风口完全打开;以及
当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移动至使位于其上端的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净化位置时,所述第二净化组件的上侧边缘不低于所述出风口上沿,其下侧边缘不高于所述出风口下沿,以使所述出风口被所述第二净化组件完全遮蔽。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净化组件,第一净化组件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可以移动至进风口的内侧以完全遮蔽进风口,从而对进入室内机的气流进行净化,提升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另外,在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无需利用净化组件净化空气时,第一净化组件还可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从进风口的内侧移动至前面板的内侧,实现了空调室内机功能的扩展和使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在机壳内部设置了可移动至出风口内侧的第二净化组件,因此可以在空气质量需要改善的时候,使净化模块移动至出风口的内侧以完全遮蔽出风口,从而对将要流出空调室内机的气流进行净化,提升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净化组件和第二净化组件可同时或单独处于工作模式,以同时或分别对空气进行净化,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多种不同的使用需求。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净化组件移动至进风口内侧、第二净化组件移动至出风口内侧时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净化组件移动至前面板内侧、第二净化组件移动至出风口内侧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净化组件移动至进风口内侧、第二净化组件移动至前面板内侧时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净化组件移动至前面板内侧、第二净化组件移动至前面板内侧时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净化组件处于非净化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净化组件处于净化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净化组件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第二净化组件和第二驱动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净化组件150移动至进风口121内侧、第二净化组件250移动至出风口123内侧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净化组件150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第二净化组件250移动至出风口123内侧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净化组件150移动至进风口121内侧、第二净化组件250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净化组件150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第二净化组件250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剖视图。
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一般性地可以包括机体骨架110、罩壳120、前面板130、第一驱动装置140、第一净化组件150、第二驱动装置240和第二净化组件250等。机体骨架110上布置有室内换热器160,罩壳120罩在室内换热器160上,罩壳120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121,其下部设置由出风口123,罩壳120固定在机体骨架110上,罩壳120的前部设置有前面板130,前面板130可拆卸地安装在罩壳120上。骨架110、罩壳120和前面板130可共同形成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
罩壳12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40,第一净化组件150与第一驱动装置140连接,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的驱动可以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
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下可以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由远离进风口121的位置移动至完全遮蔽进风口121的位置,从而可对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进行净化。第一净化组件150在非净化模式下可以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出进风口121,以将进风口121显露,气流不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直接进入室内机100中,第一净化组件150不会产生风阻,降低空调的能耗。
当空气质量为中或较差时,第一净化组件150可以在第一驱动装置140的驱动下调整为净化模式,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由远离进风口121的位置移动至完全遮蔽进风口121的位置,第一净化组件150与空气充分接触,对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进行充分净化,提升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当空气质量为良或优时,第一净化组件150可以在第一驱动装置140的驱动下调整为非净化模式,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出进风口121,将进风口121显露,气流不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直接进入室内机100,第一净化组件150不会对进入进风口121的气流产生阻力,使得空调器更加节能环保。
第一净化组件150可设置于室内机100的滤尘网的内侧,第一净化组件150在由前面板130的内侧的位置移动至进风口121的内侧时,第一净化组件150位于滤尘网的下部,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首先经过滤尘网进行粗过滤,再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进行精细过滤,得到充分净化,之后再进入室内机100中,经与换热器换热后,再经过出风口进入室内环境中。
气流在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之前,先经过滤尘网过滤其中的灰尘、颗粒等杂质,可以避免气流中的灰尘、颗粒等杂质进入第一净化组件150而影响净化组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第一净化组件150在长时间使用后堆积灰尘而需要频繁清洗或更换。
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下可以由第一驱动装置140的驱动由前面板130内侧移动至进风口121内侧,并且,第一净化组件150在移动至进风口121内侧时,完全遮蔽进风口121,从而可对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进行净化。
第一净化组件150在非净化模式下可以由第一驱动装置140的驱动从进风口121内侧完全遮蔽进风口121的位置向前下方移动至前面板130的内侧,显露出进风口121,气流不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直接进入室内机100,第一净化组件150不会产生风阻,降低空调器的能耗。
罩壳120的顶部可以形成进风格栅122,以此来限定出进风口121,进风口121的内侧,可以是进风格栅122的内侧,第一净化组件150移动至完全遮蔽进风口121的位置,可以是进风格栅122的内侧与进风口121对应的位置,从而可完全遮蔽进风口121,由此可以对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进行充分净化。
前面板130内侧的位置可以是前面板130与换热器160之间的空间。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由进风口121内侧向前面板130的内侧移动时,第一净化组件150可以完全移动至前面板130的内侧,将进风口121完全显露,也可以部分移动至前面板130的内侧,部分覆盖在进风口121的一部分,将进风口121部分显露。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实际运行中,第一净化组件150由进风口121的内侧向前面板130内侧移动的位置可以根据当前空气质量和用户需求进行调节。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净化组件150处于非净化模式时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净化组件150处于净化模式时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剖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驱动装置140和第一净化组件150的示意性分解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驱动装置140的示意性分解图。
第一驱动装置140可以包括导轨组件、第一电机141、第一齿轮142、第一弧形齿条142和连杆146。导轨组件可以设置在罩壳120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
第一净化组件150还可以通过连杆146与第一弧形齿条142连接。具体地,连杆146的第一端与第一弧形齿条142转动连接,第一电机141驱动第一齿轮142转动,第一齿轮142带动第一弧形齿条142滑动,第一弧形齿条142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杆146转动并滑动。并且,连杆146的第二端与第一净化组件150转动连接,第一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6带动可转动且可滑动地与导轨组件配合。由此使得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
导轨组件可以包括基座144和侧盖145,基座144设置在罩壳120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例如基座144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罩壳120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侧盖145扣合在基座144远离横向侧端的一面,侧盖145与基座144构成容纳第一齿轮142和第一弧形齿条142的空间,第一电机141的输出轴穿过基座144与第一齿轮142连接,第一电机141通过第一齿轮142驱动第一弧形齿条142滑动。
连杆146布置在基座144和侧盖145构成的容纳空间中,连杆146的第一端与第一弧形齿条142转动连接,连杆146的第二端与第一净化组件转动连接,连杆146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可转动并可滑动地与导轨组件配合,由此使得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
连杆146的第二端可设置有定位滑柱146-1,定位滑柱穿过侧盖145与第一净化组件150转动连接,曲形导轨145-7在其延伸方向上形成有镂空区,定位滑柱146-1穿过镂空区与第一净化组件150转动连接,连杆146随第一弧形齿条142运动的过程中,定位滑柱146-1在镂空区中滑动,同时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沿曲形导轨145-7运动。
如图5所示,第一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6的驱动由进风口121内侧的位置运动至前面板内侧的位置,显露出进风口121,第一净化组件150处于非净化模式,气流不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的净化直接进入室内机100。
如图6所示,第一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6的驱动由前面板内侧的位置运动至进风口121内侧的位置,并完全遮蔽进风口121,第一净化组件150处于净化模式,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需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充分净化后进入室内机100。
如图8所示,基座144朝向第一弧形齿条142的一侧还可以形成有弧形槽144-4,第一弧形齿条142靠近基座144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滚轮143-3,第二滚轮143-3可以容纳在弧形槽144-4中并与弧形槽144-4滑动相接。由此可以使得第一弧形齿条142沿弧形槽144-4稳定滑动,提高第一驱动装置140运行的稳定性。
侧盖145远离基座144的一侧可以形成有曲形导轨145-7,第一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6的带动可转动且可滑动地与曲形导轨145-7配合,以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
第一电机141通过第一齿轮142驱动第一弧形齿条142沿弧形槽144-4滑动,第一弧形齿条142在滑动过程中,连杆146随第一弧形齿条142滑动,并与第一弧形齿条142之间产生转动的相对运动,第一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6带动并配合曲形导轨145-7的路径沿曲形导轨145-7运动,由此实现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
曲形导轨145-7可以包括第一弧形段145-7-1和与第一弧形段145-7-1相接的第二弧形段145-7-2,第一弧形段145-7-1与第二弧形段145-7-2的弧度不同,也即是指第一弧形段145-7-1与第二弧形段145-7-2的弯曲程度不同,由此形成了与第一净化组件150运动路径一致的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第一弧形段145-7-1可位于罩壳120横向侧端的边框与进风口121对应的位置,第二弧形段145-7-2向前下方延伸至前面板130的内侧。弧形槽144-4也可延伸至前面板130的内侧,第二弧形段145-7-2可位于弧形槽144-4的外侧,也即是说,与弧形槽144-4所在的位置相比,第二弧形段145-7-2更靠近前面板130。
第一电机141驱动第一齿轮142转动,第一齿轮142驱动第一弧形齿条142在弧形槽144-4中滑动,第一弧形齿条142在滑动过程中,连杆146随第一弧形齿条142滑动,并与第一弧形齿条142之间产生转动的相对运动,第一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6带动沿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可以在前面板130的内侧的位置与进风口121的内侧的位置之间运动,由此实现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的转换,并且第一净化组件150的运动路径位于弧形槽144-4的外侧。
本发明的连杆146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配合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的运动所占的空间更小,可以节省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空间。
当由第一弧形齿条142直接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移动时,其所需的移动导轨为呈弧形的弧形导轨。为便于清楚、直观地了解利用第一弧形齿条142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并采用弧形导轨为第一净化组件150提供滑动轨道的方案与第一弧形齿条142通过连杆146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配合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的运动的方案的不同点,图7中示出了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和呈弧形的弧形导轨的路径,如图7所示,A为由第一弧形段145-7-1和与第一弧形段145-7-1弧度不同的第二弧形段145-7-2相接而成的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的路径,B为呈弧形的弧形导轨的路径,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位于呈弧形的弧形导轨的外侧。
相应地,如果第一净化组件150直接由第一弧形齿条142带动沿呈弧形的弧形导轨运动,第一净化组件150的运动轨迹位于外侧,如果第一净化组件150通过连杆146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的运动轨迹应位于内侧。因此,第一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6带动沿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的运动所需空间更小,可以让出室内机100的更多内部空间,无需增大室内机100的体积,在布置第一驱动装置140和第一净化组件150的同时,也可为换热器160、风机170及其他部件的布置提供足够的空间。
第一净化组件150可以与第一驱动装置140可拆卸连接,方便第一净化组件150的清洗和更换。
第一净化组件150可以包括托架和置于托架上的净化模块151。净化模块151的形状和大下可以根据室内机100的内部空间和进风口121的大小进行确定,例如,净化模块151可以呈弧形。
净化模块151可以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静电吸附模块、等离子净化模块、负离子发生模块和陶瓷活性炭装置等,静电吸附模块、等离子净化模块、负离子发生模块和陶瓷活性炭装置均可以呈弧形状。
静电吸附模块可以吸附带电的PM2.5颗粒物,高效过滤环境中PM2.5颗粒物,等离子净化模块可以对专有非对等离子进行捕捉,高效杀灭细菌、病毒,并分解成微量H2O、CO2进入空气,负离子发生模块可以向空气中释放负离子,形成氧负离子,高效除尘灭菌,净化空气,同时活跃空气分子,改善人体肺部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托架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部152,在第一弧形齿条142直接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沿呈弧形导轨滑动的方案中,两个连接部152直接与对应的第一弧形齿条142连接;在第一弧形齿条142通过连杆146带动第一净化组件150沿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运动的方案中,两个连接部152与对应的连杆146转动连接。净化模块151设置在连接部152上并位于两个连接部152之间。
净化模块151可以为一个,净化模块151的两侧分别卡合在对应的连接部152的卡槽中,两个第一电机141分别驱动对应的第一齿轮142和第一弧形齿条142同步移动,第一弧形齿条142可以带动两个连接部152及净化模块151沿弧形的弧形导轨滑动,使得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在第一净化组件150转换为净化模式时,净化模块151的整个面完全遮蔽进风口121,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需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的净化再进入室内机100;在第一净化组件150转换为非净化模式下,净化模块151移出净化口121,气流不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的净化直接进入室内机100。
两个第一电机141分别驱动第一齿轮142和第一弧形齿条142同步移动,第一弧形齿条142可以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杆146滑动并转动,连杆146再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净化组件150沿不规则形状的曲形导轨145-7运动,使得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在第一净化组件150转换为净化模式时,净化模块151的整个面完全遮蔽进风口121,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需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的净化再进入室内机100;在第一净化组件150转换为非净化模式下,净化模块151移出净化口121,气流不经过第一净化组件150的净化直接进入室内机100。
净化模块151可以为两个,连接部152之间可以设置一横杆153,横杆15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52连接,横杆153的中部位置可以设置有结合部154,以连接两个净化模块151,并且两个净化模块151位于结合部154位置处的侧边相互抵靠。
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在远离进风口121的位置与进风口121的内侧之间移动,在不开启净化功能时,第一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带动移出进风口121,处于非净化位置;在开启净化功能后,第一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带动,移动至完全遮蔽进风口121,处于净化位置,对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进行净化。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第二净化组件和第二驱动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参见图10和图11,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二净化组件250和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装置240。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装置240设置在机壳内。第二净化组件250可连接于第二驱动装置240,并配置成受第二驱动装置240的驱动,在机壳内部前侧上下移动。特别地,第二净化组件250可受控下移至出风口123的内侧,并完全遮蔽出风口123,以对机壳内的流向出风口123的气流进行净化。
当用户希望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地改善时,室内机100的第二净化组件250可受第二驱动装置240的驱动向下移动至正对出风口123的位置,并在机壳内侧将出风口123完全覆盖。由此,可以使得机壳内的流向出风口123的气流得到净化,也即是使将要自出风口123流出机壳的全部空气均需先流经第二净化组件250进行净化,从而使得室内环境空气的质量能够逐步优化直至满足用户需求。
当空气质量为良或优时,第二净化组件250可在第二驱动装置240的驱动下由出风口123内侧上移至机壳前表面的内侧。也即是,此时的第二净化组件250可隐藏在前面板130的后侧,从而将出风口123显露,由此可以降低出风口123处风阻,使得空调器更加节能环保。
本发明的室内机100由于在机壳内部设置了可移动的第二净化组件250,因此可以在空气质量需要改善的时候,使第二净化组件250移动至出风口123的内侧以完全遮蔽出风口123,从而对将要流出室内机100的气流进行净化,提升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净化组件250配置成随第二驱动装置240在前面板130与罩壳120之间上下移动。也即是,第二净化组件250的厚度可配置成略小于前面板130和罩壳120前侧表面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避免为第二净化组件250增加额外的容纳或安装结构,使得室内机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240可包括第二电机241、第二齿轮242和第二弧形齿条243。第二电机241可固定在罩壳120的横向侧端,并配置成可受控输出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第二齿轮242可配置成与第二电机24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以在第二电机241的驱动下旋转。第二弧形齿条243可配置成与第二齿轮242啮合,以在第二齿轮242的带动下沿其自身延伸方向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净化组件250可配置与第二弧形齿条243连接,以随第二弧形齿条243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240可以优选地为两个,两个第二驱动装置240沿横向相对设置在机壳内部。具体地,可以分别位于形成机壳的左右侧表面的左右端盖的内侧。
进一步地,第二净化组件250的横向两端可分别与两个第二驱动装置240的第二弧形齿条243连接,由此使得第二净化组件250在出风口123处的移动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罩壳120可具有多个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可配置成自进风口101的下方沿一弧形曲线延伸至出风口123上方。支撑框架和骨架110共同限定出用于设置风机170和换热器160的内部空间。两个第二驱动装置240可并分别设置在位于罩壳120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撑框架上。两个第二驱动装置240可镜像地对称设置在两个支撑框架上。此时,两个第二驱动装置240的两个第二电机241需要同时输出相反方向的驱动力,从而使得两个第二驱动装置240的两个弧形第二齿轮242能够同步地朝向同一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驱动装置24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限位部(图中未示出),限位部可设置在齿条的外侧表面上。进一步地,机壳上可设置与限位部相对应的限位槽。例如可以为,在罩壳120的某一个或几个支撑框架的与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限位槽,且限位槽配置成具有与限位部随齿条移动所产生的运动路径一致的延伸方向,从而可通过限位部与限位槽的配合关系约束齿条的移动方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选取其他适当的机构对齿条的自由度进行约束,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弧形齿条243的齿位于其凹侧。第二弧形齿条243具有自其背离第二齿轮242的凸侧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其上开设有通孔的连接件,以用于与第二净化组件250连接。进一步地,多个连接件配置成间隔地位于第二弧形齿条243的下部。
也即是,第二弧形齿条243的凹侧与第二齿轮242啮合并围绕其转动/移动。第二弧形齿条243可配置成具有较平缓的、与空调室内机前面板130的弯曲度相类似的弧度。相应地,第二弧形齿条243可配置成具有与第二弧形齿条243仿形的弧形形状,由此,当第二净化组件250随第二弧形齿条243转动/移动时可以更加贴合机壳的前表面,从而避免对换热器160或风机170的安装空间产生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净化组件250的横向端面上相应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孔,多个连接孔分别与多个连接件的通孔一一对应,并通过多个连接销连接,以使第二净化组件250连接在第二弧形齿条243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净化组件250的端面上也可相应向外延伸出多个连接柱,并与多个连接件的通孔一一对应配合。由于第二净化组件250与第二弧形齿条243的多个连接点间隔设置,且二者的移动方向均大致为竖直向上及向下。由此,通过简单的横向设置的连接件即可使第二净化组件250稳固地连接在第二弧形齿条243上,且其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翻转等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净化组件250配置成,当第二弧形齿条243移动至使位于其下端的齿与第二齿轮242啮合的位置时,第二净化组件250的下侧边缘不低于出风口123上沿,以使出风口123完全打开。相应地,当第二弧形齿条243移动至使位于其上端的齿与第二齿轮242啮合的位置时,第二净化组件250的上侧边缘不低于出风口123上沿,其下侧边缘不高于出风口123下沿,以使出风口123被第二净化组件250完全遮蔽。
具体地,第二净化组件250的长度大致可以为第二弧形齿条243的1/2,且其安装位置设置在第二弧形齿条243的下半部分上。由此,使得第二净化组件250和第二弧形齿条243的下端边缘可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当出风口123被完全打开时,出风口123上沿也可落入该平面内。从而将驱动装置所需的移动行程降到最小,也即是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第二弧形齿条243的长度,降低整体的制造成本,节约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第一净化组件150和第二净化组件250分别具有单独的驱动机构,并互相独立地受其相对应的驱动机构驱动,也即是,第一净化组件和第二净化组件的工作状态可以任意组合,例如第一净化组件和第二净化组件可以同时分别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同时处于净化模式。当然,也可以为当其中一个净化组件处于净化模式时,另一个为非净化模式。
由于第一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和非净化模式时,室内机风机产生气流的风阻明显不同,在开启净化功能后,气流经过过滤,必然导致经过换热器160的换热效果衰减,容易出现高负荷问题,可以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相应控制,使空调器在净化时减少对空调器的正常制冷或者制热功能的影响。
例如在开启净化功能后,可以设定室内机100的换热器管温的目标管温,并实时检测室内机100的换热器管温,根据检测管温与目标管温的温差对空调器的制冷系统进行反馈控制。本发明的室内机所适用的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上述制冷/制热系统可包括室内机中的换热器、室外机的压缩机以及其他必要结构,制冷/制热系统可适用于以下具体控制方式。
在空调器制冷运行时,如果在净化后换热器管温低于目标管温不超过第一温差阈值(例如3度)时,可以根据差值对室内机100的风机进行反馈控制,换热器管温温度越低,室内机100的风机转速越快。如果室内机100风机转速的提升不能保证换热器管温维持在与目标管温温差在第一温差阈值以内时,则增加压缩制冷循环的节流装置的开度,如果仍不能保证换热器管温维持在与目标管温温差在第二温差阈值以内时,则对压缩机进行降频,从而防止室内机100换热器温度过低而出现高负荷。
在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行时,如果在净化后换热器管温高于目标管温不超过第一温差阈值(例如3度)时,可以根据差值对室内机100的风机进行反馈控制,换热器管温温度越高,室内机100的风机转速越快。如果室内机100风机转速的提升不能保证换热器管温维持在与目标管温温差在第一温差阈值以内时,则增加压缩制冷循环的节流装置的开度,如果仍不能保证换热器管温维持在与目标管温温差在第二温差阈值以内时,则对压缩机进行降频,从而防止室内机100换热器温度过高而出现高负荷。
上述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可以根据室内机100换热器的规格和使用要求进行配置,例如将第一温差阈值设置正负3摄氏度,将第二温差阈值设置为正负5摄氏度。
另外,当第一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驱动在前面板130的内侧与进风口121的内侧之间移动时,第一净化组件150与室内换热器160表面的垂直距离相对较近。由此,当第一净化组件150移动至遮挡某一部分室内换热器160时,会在该局部区域产生相对较大的风阻,影响该局部区域的换热效率。从而使得室内换热器160产生局部温差,容易发生凝露或冻结等问题,使其换热能力减弱。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室内换热器160的示意性结构图。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160具有多个换热区域和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161,且配置成根据第一净化组件150的位置调节电子膨胀阀161的开度以控制进入多个换热区域的冷媒量。
电子膨胀阀161可以为多个。电子膨胀阀161的具体数量可以和换热区域的数量相同,以使每个换热区域均具有一个与之相对的电子膨胀阀161,从而可以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电子膨胀阀161直接调节控制进入其内的冷媒输入量,从而适应各换热区域的由于风阻不同而产生差异的换热效率,进而使得室内换热器160各个区域的换热效果大致相同。
多个换热区域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位于进风口121下方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位于进风口121前沿的前侧下方的第二换热区域(即前面板内侧对应的区域);
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动至进风口121的内侧时,第一净化组件150遮蔽进风口,此时第一净化组件150所处的位置即为第一位置,进风口121进风路径的下游即为第一换热区域。
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动至前面板130的内侧时,将进风口121显露。此时,第一净化组件150的位置即为第二位置。前面板130的内侧对应的区域即为第二换热区域。
室内换热器160可具有用于引导冷媒流入的总管路162以及用于分别向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输送冷媒的第一分流管路163和第二分流管路164。电子膨胀阀161可设置于第一分流管路163或第二分流管路164的输入端,以调节进入第一分流管路163和/或第二分流管路164的冷媒量。
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动至进风口121的内侧时,净化组件完全遮蔽进风口121的位置,以对进入室内机100的空气进风净化。此时,位于第一净化组件150内侧,进风口121下方的第一换热区域受第一净化组件150的风阻的影响较为明显。由此,需要限制流入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和/或增加流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
当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稍好,用户不要求室内机100的净化组件启动净化模式时,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由完全遮蔽进风口121的位置向前面板130内侧的位置移动,不与环境空气大面积接触的位置,以减少或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此时,位于第一净化组件150后侧、大致垂直于进风口121所在平面的第二换热区域受第一净化组件150的风阻的影响较为明显。由此,需要限制流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和/或增加流入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
也即是,根据第一净化组件150的不同移动位置,室内换热器160可相应地划分出不同的换热区域。进一步地,当第一净化组件150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室内机100可立即通过直接调节各个换热区域的冷媒输入量,从而迅速地使换热器160整体的换热效果得到均衡,避免换热器160出现局部温差过大的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16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电子膨胀阀161可设置在第二分流管路164的输入端,并配置成当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动至遮蔽进风口121的位置时,电子膨胀阀161增大其开度至第一开度。也即是,当第一净化组件150位于进风口121的内侧并遮蔽进风口121时,其风阻使得流经第一换热区域的气流减少,进而使第一换热区域内的冷媒换热量减小。此时,电子膨胀阀161可将其开度增大,以使流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增多,流入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减少。由此,使得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压力及换热效率与流经其的风量相适应,使得其二者的换热效果得到均衡。
相应地,当第一净化组件150由第一驱动装置140移动至前面板130的内侧的位置时,电子膨胀阀161减小其开度至小于第一开度的第二开度。也即是,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净化组件150的风阻使得流经第二换热区域的气流减少,进而使第二换热区域内的冷媒换热量减小。此时,电子膨胀阀161可将其开度减小,以使流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减少,流入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增多。由此,使得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效果得到均衡。
具体地,由于位于进风口121下方的第一换热区域相较于位于罩壳内部前侧的第二换热区域更易于接触到较多的环境空气,换热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可将电子膨胀阀161直接设置在为第二换热区域输送冷媒的第二分流管路164的输入端,从而可预先限制进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输入量,以预防或适当限制换热器160可能产生的换热效果不均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换热器160的换热区域的个数也可以为大于两个的其他数值。相应地,第一净化组件150的移动位置也可进一步细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净化组件150的多个移动位置可分别对应多组各换热区域的理想冷媒输入量。也即是,针对换热器160可能出现的多种换热效率不均的情况,分别设置相应的冷媒输入量分流比例,以使对换热器160的各分支管路中冷媒输入量的调节更加准确迅速。
本实施例通过将电子膨胀阀161设置在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分流管路164的输入端,使得当第一净化组件150的位置改变时,仅需电子膨胀阀161改变一相对较小的开度差值即可使得两个换热区域的换热压力得到均衡,从而提高了电子膨胀阀161的调节速度,且使得电子膨胀阀161的调节幅度更平缓稳定,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室内机的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度可以为70~80%之间的任意开度值。例如可以为70%、72%、74%、76%、78%或80%等。第二开度可以为15~50%之间的任意开度值,例如可以为15%、20%、25%、30%、35%、40%、45%或50%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60具有三段式的壳体,壳体包括水平设置在进风口121下方的第一换热段165、自第一换热段165的前端向前侧下方延伸的第二换热段166以及自第二换热段166的下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三换热段167。第一分流管路163和第二分流管路164均配置成自第二换热段166接入罩壳。
也即是,第一分流管路163和第二分流管路164的输入端可沿同一延伸方向接入位于换热器160中段位置的第二换热段166。由此使得冷媒输入管路机构紧凑,所占空间小。进一步地,第一分流管路163和第二分流管路164的位于第二换热段166内部的管路分别沿相反方向延伸,从而可以避免两个换热区域各自的分流管路中的冷媒相互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段165和至少部分第二换热段166形成第一换热区域。第三换热段167和至少部分第二换热段166形成第二换热区域。第一分流管路163在第二换热段166内弯曲向上延伸至第一换热段165,以覆盖全部第一换热区域。第二分流管路164在第二换热段166内弯曲向下延伸至第三换热段167,以覆盖全部第二换热区域。
也即是,第二换热段166的上半部分属于第一换热区域,第二换热段166的下半部分属于第二换热区域。由此,当第一净化组件15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其对换热器160产生的主要影响基本上都位于第一分流管路163和第二分流管路164的输入端所在的第二换热段166上。从而使得第一净化组件150的风阻对于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效果的影响较为相似。由此,将第一分流管路163和第二分流管路164的输入端均设置在换热器160的中段位置,既可减小电子膨胀阀161开度的调节幅度,又可减少其调节次数,使得换热器160的运行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以分别检测第一换热区域的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表面温度。进一步地,电子膨胀阀161可配置成当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一预设的温度差值时,电子膨胀阀161增大或减小一预设的开度值。
也即是,电子膨胀阀161的开度首先可根据第一净化组件150的移动位置进行即时的调节(增大至第一开度或减小至第二开度)。而后,在换热器160运行的过程当中,电子膨胀阀161还可根据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的调整,从而使得换热器160各区域的换热效果持续维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保证了用户的使用效果。
具体地,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的温度差值可以根据换热器160的性能、室内机的净化模式等进一步地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温度差值可以为0.5~2℃之间的任意温度值。例如可以为0.5℃、0.7℃、0.9℃、1℃、1.5℃、2℃等。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该温度差值可以优选为1℃,以保证换热器160的各区域表面温度不会相差过大,且可避免电子膨胀阀161开度的调节过于频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温度差值的情况下,电子膨胀阀161配置成:当第一表面温度小于第二表面温度时,电子膨胀阀161增大开度值。当第一表面温度大于第二表面温度时,电子膨胀阀161减小开度值。具体地,预设的开度调节值可以为1~10%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1%、2%、3%、4%、5%、6%、7%、8%、9%或10%等。
也即是,当电子膨胀阀161的开度根据第一净化组件150的移动位置进行了初次调节之后,在换热器160的工作过程中,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效果可能会受空调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小的差异,从而导致换热器表面温度不均衡。此时,根据换热器160各换热区域的表面温度差值,较小幅度地调整电子膨胀阀161的开度,可以实现对换热器160内冷媒输入量进行实时调控,迅速消除换热器160上的局部温差。特别地,这种微调还可以为优化第一开度、第二开度等初次调节时所需的预设开度值提供数据支持,极有助于空调室内机的功能完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具有其顶部开设有进风口的罩壳和罩设在所述罩壳前侧的前面板,所述机壳上还开设有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
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第一净化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并配置成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至所述进风口的内侧之间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净化组件在移动至所述进风口的内侧时,至少部分遮蔽所述进风口,以对进入所述室内机的气流进行净化;
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第二净化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并配置由所述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在所述机壳内部前侧上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二净化组件在下移至所述出风口的内侧时,至少部分遮蔽所述出风口,以对所述机壳内的流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导轨组件,设置在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
第一电机,配置成可受控输出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
第一齿轮,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第一弧形齿条,配置成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下移动;其中
所述第一净化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以由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驱动沿所述导轨组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导轨组件包括:
基座,设置在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
侧盖,扣合在所述基座远离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一面,所述侧盖与所述基座构成容纳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空间;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弧形齿条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
连杆,布置在所述基座和所述侧盖构成的空间中,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转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驱动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并且
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净化组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净化组件由所述连杆带动可转动且可滑动地与所述导轨组件配合,以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基座朝向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一侧形成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由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的驱动沿所述弧形槽滑动;
所述侧盖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形成有曲形导轨,所述第一净化组件由所述连杆的带动沿所述曲形导轨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曲形导轨由第一弧形段和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弧度不同的第二弧形段相接而成,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边框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弧形段向前下方延伸至所述前面板的内侧;并且
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外侧,以使得所述净化组件的运动路径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外侧,从而可节省所述室内机的内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壳上,并配置成可受控输出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
第二齿轮,配置成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第二弧形齿条,配置成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带动下沿其自身延伸方向移动;其中
所述第二净化组件配置成与所述第二齿条连接,以随所述第二齿条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的齿位于其凹侧;
所述第二弧形齿条具有自其背离所述第二齿轮的凸侧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其上开设有通孔的连接件,以用于与所述第二净化组件连接;且
所述多个连接件间隔地位于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第二净化组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移动至使位于其下端的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非净化位置时,所述第二净化组件的下侧边缘不低于所述出风口上沿,以使所述出风口完全打开;以及
当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移动至使位于其上端的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净化位置时,所述第二净化组件的上侧边缘不低于所述出风口上沿,其下侧边缘不高于所述出风口下沿,以使所述出风口被所述第二净化组件完全遮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3792.7A CN107143920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3792.7A CN107143920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43920A true CN107143920A (zh) | 2017-09-08 |
CN107143920B CN107143920B (zh) | 2020-04-24 |
Family
ID=59779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93792.7A Active CN107143920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4392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80989A (zh) * | 2018-05-02 | 2018-12-11 | 郑州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壁挂式空调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90047572A (ko) * | 2007-11-08 | 2009-05-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JP2009216277A (ja) * | 2008-03-10 | 2009-09-2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 |
CN102607155A (zh) * | 2012-03-19 | 2012-07-25 | 海尔集团公司 | 空调器滤网支架及空调器 |
CN102654295A (zh) * | 2012-05-15 | 2012-09-05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采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CN204730340U (zh) * | 2015-07-07 | 2015-10-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06461240A (zh) * | 2014-06-10 | 2017-02-22 | 惠而浦公司 | 利用选择性过滤来净化空气的空调器 |
-
2017
- 2017-05-27 CN CN201710393792.7A patent/CN1071439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90047572A (ko) * | 2007-11-08 | 2009-05-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JP2009216277A (ja) * | 2008-03-10 | 2009-09-2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 |
CN102607155A (zh) * | 2012-03-19 | 2012-07-25 | 海尔集团公司 | 空调器滤网支架及空调器 |
CN102654295A (zh) * | 2012-05-15 | 2012-09-05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采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CN106461240A (zh) * | 2014-06-10 | 2017-02-22 | 惠而浦公司 | 利用选择性过滤来净化空气的空调器 |
CN204730340U (zh) * | 2015-07-07 | 2015-10-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80989A (zh) * | 2018-05-02 | 2018-12-11 | 郑州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壁挂式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43920B (zh) | 2020-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39743B (zh) |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461240A (zh) | 利用选择性过滤来净化空气的空调器 | |
CN107420977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036171A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9623000U (zh) | 一种智能追踪可升降旋转式厨房环境机室内机 | |
CN107514676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388352A (zh) |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388359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062419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143920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166522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420982A (zh) | 带有净化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19663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388357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514678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604255U (zh) | 一种具有热回收功效的新风除湿机及其系统 | |
CN107152720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388541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166524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420978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514677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717839U (zh) | 一种吊顶式新风空调机 | |
CN100513897C (zh) | 窗式换气系统 | |
CN107166520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166525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9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