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1038A -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1038A
CN107131038A CN201710566897.8A CN201710566897A CN107131038A CN 107131038 A CN107131038 A CN 107131038A CN 201710566897 A CN201710566897 A CN 201710566897A CN 107131038 A CN107131038 A CN 107131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radiator
pipelines
collecting tube
radiating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68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洪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5668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31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31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1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240/00Combinat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or of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not covered by indexing codes F01N2230/00 or F01N2250/00, one of the devices being
    • F01N2240/02Combinat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or of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not covered by indexing codes F01N2230/00 or F01N2250/00, one of the devices being a heat exchang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尤其应用在旅居房车及商务车上,属于旅居房车技术领域,为了克服上述产品的不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和B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尤其应用在旅居房车及商务车上,属于旅居房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行业尤其是特种车辆的房车行业,在车辆中为生活用水加热的方式通常是:电热式、燃气式,还有车辆自带的发电机也可以为用水加热,以及太阳能电池组等加热装置,鉴于车辆内部空间和能源供给均十分有限,如能够方便的获取额外的能源供给车辆使用,无疑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车辆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
现有技术,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房车热水器和房车淋浴系统”(CN203902440 U)专利,该专利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A:专利文件不能判定所述排气管是原车部件还是热水器的部件,如果是原车部件则独权所述的必要技术特征的生产实现比较困难,工艺很不合理并且很不经济;B:根据从权5判定,“多个水管段环绕所述排气管分布……”意味着一定数量的水管段位于排气管下方,增加了水管段被路面碎石击中或路面杂物撞击损坏的可能,并且水管段之间的连接关系没有公开;C:专利文件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数量较少,公开不完全,因此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通过具体实施例简单直观、无需创造、毋庸置疑的理解、掌握、实施该专利,仍需技术人员对所述的技术特征进行二次创造性组合评估、实验论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产品的不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和B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设置于车辆清水箱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管为整根形式外周跟随排气管外壁蜿蜒固定设置,所述集热管两端还设有两个热流集束元件,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该接口分别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该接口分别管道连通,所述集热管、A管道、B管道、散热器外部包覆保温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至少设置一根通气管,所述传热介质加注口下部设有介质存储仓罐。
进一步的:所述A管道上设有一台循环泵,或者:所述A管道和B管道上各设有一台循环泵,所述散热器为S形状的管道,该管道构成散热平面,所述集热管或A管道或B管道上设有电磁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平面相邻位置,垂直设有第二散热平面,散热平面与第二散热平面连通,散热平面和第二散热平面与A管道、B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平面相邻位置,还垂直设有第三散热平面,散热平面、第二散热平面、第三散热平面互相连通,第二散热平面和第三散热平面与A管道、B管道连通。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和B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为暖风散热器,该散热器上设有暖风风扇。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和B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管为整根形式外周跟随排气管外壁蜿蜒固定设置,所述集热管两端还设有两个热流集束元件,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该接口分别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该接口分别管道连通,所述集热管、A管道、B管道、散热器外部包覆保温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至少设置一根通气管,所述传热介质加注口下部设有介质存储仓罐。
进一步的:所述A管道上设有一台循环泵,或者:所述A管道和B管道上各设有一台循环泵,所述散热器为S形状的管道,该管道构成散热平面,所述集热管或A管道或B管道上设有电磁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车辆排气管余热获取额外的能源供给车辆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车辆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所述集热管设置于排气管上方或侧面外壁位置被碎石击中或路面杂物磕碰损坏的可能性大幅减小,同时集热管跟随排气管蜿蜒布置,与现有技术比大幅减少了集热管的数量,简化了生产工艺可靠性也随之提高,热流集束元件的设置简化了集热管的连接关系,所述集热装置可以给车辆清水箱加热也可以给汽车暖风系统的散热片提供热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集热装置正视图1
图2是:集热装置透视图1
图3是:集热装置正视图2
图4是:集热装置透视图2
图5是:热流集束元件透视图1
图6是:热流集束元件透视图2
图7是:集热装置正视图3
图8是:散热平面透视图
图9是:集热装置正视图4
图10是:集热装置透视图4
图11是:散热平面和第二散热平面透视图
图12是:散热平面和第二散热平面和第三散热平面透视图
图13是:集热装置正视图5
图14是:集热装置透视图5
图中,1:排气管,2:集热管,3:散热器,4:A管道,5:B管道,6:传热介质加注口,6.1:存储仓罐,7:热流集束元件,8:接口,9:接口,10:通气管,11:循环泵,12:散热平面,13:电磁阀门,14:第二散热平面,15:第三散热平面,100:清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实施方式仅能对本发明做部分例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优选方式一:
如图1、图2所示: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以下简称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2,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3,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4和B管道5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6;
如上所述,集热管布置在排气管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是为了避免被路面碎石击中或路面杂物撞击而损坏,本优选方式采用一根集热管当然也可以设置多根,所述集热管包括但不仅限于使用卡箍(未画出)固定设置在排气管上,集热管相对方向(对侧)设有一个散热器,在集热管与散热器之间设有所述A管道和B管道并且与之连通,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环路,封闭环路内加注了传热介质,所述散热器与车辆清水箱(未画出)的外壁接触,由于集热管吸收了排气管散发的热量而加热其内部的传热介质(介质通常为水,导热油也是可以的),因为传热介质受热膨胀而形成自然对流现象,逐渐将水箱内的水加热而可以用于茶饮、洗菜、洗漱、冲凉等用途,还可采取人工干预:在A管道或B管道上设置循环泵(未画出)则热量传递更为迅速,这里:如将散热器安装于车辆暖风口(未画出)则可以给车辆供暖,所述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所述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应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为了添加传热介质因此必须设置一个传热介质加注口。
优选方式二: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以下简称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2,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3,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4和B管道5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6;
如上所述,集热管布置在排气管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是为了避免被路面碎石击中或路面杂物撞击而损坏,本优选方式采用三根集热管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所述集热管包括但不仅限于使用卡箍(未画出)固定设置在排气管上,集热管相对方向(对侧)设有一个散热器,在集热管与散热器之间设有所述A管道和B管道并且与之连通,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环路,封闭环路内加注了传热介质,由于集热管吸收了排气管散发的热量而加热其内部的传热介质(介质通常为水,导热油也是可以的),因为传热介质受热膨胀而形成自然对流现象,逐渐将水箱内的水加热而可以用于茶饮、洗菜、洗漱、冲凉等用途,还可采取人工干预:在A管道或B管道上设置循环泵(未画出)则热量传递更为迅速,这里:如将散热器安装于车辆暖风口(未画出)则可以给车辆供暖,所述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为了添加传热介质因此必须设置一个传热介质加注口;
所述散热器设置于车辆清水箱100外壁;散热器位于该水箱底部贴合设置逐渐将水箱内的水加热,这是集热装置的其中之一的用途,另一种用途是可以为车辆的暖风系统提供热源;
所述集热管为整根形式外周跟随排气管外壁蜿蜒固定设置;所述集热管两端还设有两个热流集束元件7,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8,该接口分别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9,该接口分别管道连通;所述集热管、A管道、B管道、散热器外部包覆保温材料;如上所述,集热管整根形式蜿蜒固定设置,是利用管材本身的塑性性能(例如:金属铜管,其他耐高温非金属软管,以及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管材也是可以的)在蜿蜒(弯管)后,做成整根集热管,实际是延长了集热管的长度减少了集热管的段数,因此大大简化了工艺,增加了可靠性,该集热管为L型蜿蜒固定设置;如上所述,集热管两端的热流集束元件作用是把多个流经集热管的传热介质汇集到一个进口或出口,传热介质在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之间的封闭环路内循环流动,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本优选方式为三个接口,该接口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该接口分别与A管道、B管道连通,如果要求成倍的加热效果,可以增加接口8的数量,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很多零部件的数量,所述集热管连通,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所述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应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优选方式三:
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以下简称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2,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3,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4和B管道5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6;
如上所述,集热管布置在排气管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是为了避免被路面碎石击中或路面杂物撞击而损坏,本优选方式采用三根集热管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所述集热管包括但不仅限于使用卡箍(未画出)固定设置在排气管上,集热管相对方向(对侧)设有一个散热器,在集热管与散热器之间设有所述A管道和B管道并且与之连通,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环路,封闭环路内加注了传热介质,由于集热管吸收了排气管散发的热量而加热其内部的传热介质(介质通常为水,导热油也是可以的),因为传热介质受热膨胀而形成自然对流现象,逐渐将水箱内的水加热而可以用于茶饮、洗菜、洗漱、冲凉等用途,这里:如将散热器安装于车辆暖风口(未画出)则可以给车辆供暖,所述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为了添加传热介质因此必须设置一个传热介质加注口;
所述散热器设置于车辆清水箱100外壁;散热器位于该水箱底部贴合设置逐渐将水箱内的水加热,这是集热装置的其中之一的用途,另一种用途是可以为车辆的暖风系统提供热源;
所述集热管为整根形式外周跟随排气管外壁蜿蜒固定设置;所述集热管两端还设有两个热流集束元件7,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8,该接口分别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9,该接口分别管道连通;所述集热管、A管道、B管道、散热器外部包覆保温材料;如上所述,集热管整根形式蜿蜒固定设置,是利用管材本身的塑性性能(例如:金属铜管,其他耐高温非金属软管,以及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管材也是可以的)在蜿蜒(弯管)后,做成整根集热管,实际是延长了集热管的长度减少了集热管的段数,因此大大简化了工艺,增加了可靠性,该集热管为L型蜿蜒固定设置;如上所述,集热管两端的热流集束元件作用是把多个流经集热管的传热介质汇集到一个进口或出口,传热介质在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之间的封闭环路内循环流动,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本优选方式为三个接口,该接口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该接口分别与A管道、B管道连通,如果要求成倍的加热效果,可以增加接口8的数量,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很多零部件的数量,所述集热管连通,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所述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应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所述散热器至少设置一根通气管10,所述传热介质加注口下部设有介质存储仓罐6.1;在加注传热介质时,传热介质要占据管道内的空间,必然就有空气排出,因此独立设置一个通气管是为了方便加注传热介质;设置介质存储仓罐是因为传热介质不是在完全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工作期间有不同程度的消耗(例如:蒸发消耗),存储仓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补充该消耗,保证集热装置稳定工作;
所述A管道上设有一台循环泵11,或者:所述A管道和B管道上各设有一台循环泵,所述散热器为S形状的管道,该管道构成散热平面12,所述集热管或A管道或B管道上设有电磁阀门13;如上所述:循环泵作用是加速封闭环路内的传热介质的循环让热量传递更为迅速,如上所述:设置两台循环泵是因为:封闭环路内不能保证完全没有空气,一台循环泵的情况下空气随着传热介质循环至此不能保证循环泵始终在正常工作,因此设置两台循环泵并由一套控制电路驱动,当一台循环泵工作区间进入空气,在另一台循环泵的驱使下可以保证传热介质始终流动,当然,在封闭环路内设置至少两组泵叶并由一台电机驱动,能够达到两台循环泵的效果,如上所述:散热器制造成S形散热平面为现有技术通常是机械弯管和半圆弯头组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散热器还可以使用耐高温胶粘剂(耐温200℃以上)将弯头直接粘连到直管上,组成S形散热平面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工艺技术简单成本较低,如上所述:设置电磁阀门是为了排放传热介质,传热介质为水,在车辆长期停驶或者及其严寒条件下可以方便的排放。
优选方式四:
如图5、图6、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以下简称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2,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3,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4和B管道5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6;
如上所述,集热管布置在排气管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是为了避免被路面碎石击中或路面杂物撞击而损坏,本优选方式采用三根集热管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所述集热管包括但不仅限于使用卡箍(未画出)固定设置在排气管上,集热管相对方向(对侧)设有一个散热器,在集热管与散热器之间设有所述A管道和B管道并且与之连通,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环路,封闭环路内加注了传热介质,由于集热管吸收了排气管散发的热量而加热其内部的传热介质(介质通常为水,导热油也是可以的),因为传热介质受热膨胀而形成自然对流现象,逐渐将水箱内的水加热而可以用于茶饮、洗菜、洗漱、冲凉等用途,这里:如将散热器安装于车辆暖风口(未画出)则可以给车辆供暖,所述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为了添加传热介质因此必须设置一个传热介质加注口;
所述散热器设置于车辆清水箱100外壁;散热器位于该水箱底部贴合设置逐渐将水箱内的水加热,这是集热装置的其中之一的用途,另一种用途是可以为车辆的暖风系统提供热源;
所述集热管为整根形式外周跟随排气管外壁蜿蜒固定设置;所述集热管两端还设有两个热流集束元件7,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8,该接口分别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9,该接口分别管道连通;所述集热管、A管道、B管道、散热器外部包覆保温材料;如上所述,集热管整根形式蜿蜒固定设置,是利用管材本身的塑性性能(例如:金属铜管,其他耐高温非金属软管,以及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管材也是可以的)在蜿蜒(弯管)后,做成整根集热管,实际是延长了集热管的长度减少了集热管的段数,因此大大简化了工艺,增加了可靠性,该集热管为L型蜿蜒固定设置;如上所述,集热管两端的热流集束元件作用是把多个流经集热管的传热介质汇集到一个进口或出口,传热介质在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之间的封闭环路内循环流动,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本优选方式为三个接口,该接口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该接口分别与A管道、B管道连通,如果要求成倍的加热效果,可以增加接口8的数量,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很多零部件的数量,所述集热管连通,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所述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应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所述散热器至少设置一根通气管10,所述传热介质加注口下部设有介质存储仓罐6.1;在加注传热介质时,传热介质要占据管道内的空间,必然就有空气排出,因此独立设置一个通气管是为了方便加注传热介质;设置介质存储仓罐是因为传热介质不是在完全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工作期间有不同程度的消耗(例如:蒸发消耗),存储仓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补充该消耗,保证集热装置稳定工作;
所述A管道上设有一台循环泵11,或者:所述A管道和B管道上各设有一台循环泵,所述散热器为S形状的管道,该管道构成散热平面12,所述集热管或A管道或B管道上设有电磁阀门13;如上所述:循环泵作用是加速封闭环路内的传热介质的循环让热量传递更为迅速,如上所述:设置两台循环泵是因为:封闭环路内不能保证完全没有空气,一台循环泵的情况下空气随着传热介质循环至此不能保证循环泵始终在正常工作,因此设置两台循环泵并由一套控制电路驱动,当一台循环泵工作区间进入空气,在另一台循环泵的驱使下可以保证传热介质始终流动,当然,在封闭环路内设置至少两组泵叶并由一台电机驱动,能够达到两台循环泵的效果,如上所述:散热器制造成S形散热平面为现有技术通常是机械弯管和半圆弯头组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散热器还可以使用耐高温胶粘剂(耐温200℃以上)将弯头直接粘连到直管上,组成S形散热平面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工艺技术简单成本较低,如上所述:设置电磁阀门是为了排放传热介质,传热介质为水,在车辆长期停驶或者及其严寒条件下可以方便的排放;
所述散热平面相邻位置,垂直设有第二散热平面14,散热平面与第二散热平面连通,散热平面和第二散热平面与A管道、B管道连通;如上所述:增加第二散热平面是为了增加清水箱的受热面积,与具体数量以及散热平面所处空间位置没有直接关系,所述连通是:结构简单的单一路径的循环方式;
所述散热平面相邻位置,还垂直设有第三散热平面15,散热平面、第二散热平面、第三散热平面互相连通,第二散热平面和第三散热平面与A管道、B管道连通;如上所述:增加第三散热平面是为了增加清水箱的受热面积,与具体数量以及散热平面所处空间位置没有直接关系,所述连通是:结构简单的单一路径的循环方式。
优选方式五:
如图1、图2所示: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以下简称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2,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3,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4和B管道5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6;
如上所述,集热管布置在排气管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是为了避免被路面碎石击中或路面杂物撞击而损坏,本优选方式采用一根集热管当然也可以设置多根,所述集热管包括但不仅限于使用卡箍(未画出)固定设置在排气管上,集热管相对方向(对侧)设有一个散热器,在集热管与散热器之间设有所述A管道和B管道并且与之连通,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环路,封闭环路内加注了传热介质,由于集热管吸收了排气管散发的热量而加热其内部的传热介质(介质通常为水,导热油也是可以的),因为传热介质受热膨胀而形成自然对流现象,因此散热器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可以为车辆提供热源,还可采取人工干预:在A管道或B管道上设置循环泵(未画出)则热量传递更为迅速,这里:散热器安装于车辆暖风口(未画出)可以给车辆供暖,所述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所述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应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为了添加传热介质因此必须设置一个传热介质加注口;
所述散热器为暖风散热器,该散热器上设有暖风风扇(未画出);该暖风散热器可以设置多个,安装于车辆不同部位为车辆供暖,暖风散热器通常设置有暖风风扇以及暖风管路系统等,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优选方式六:
如图5、图6、图8、图13、图14所示: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以下简称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2,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3,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4和B管道5连通,所述管道上连通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6;
如上所述,集热管布置在排气管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是为了避免被路面碎石击中或路面杂物撞击而损坏,本优选方式采用一根集热管当然也可以设置多根,所述集热管包括但不仅限于使用卡箍(未画出)固定设置在排气管上,集热管相对方向(对侧)设有一个散热器,在集热管与散热器之间设有所述A管道和B管道并且与之连通,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环路,封闭环路内加注了传热介质,由于集热管吸收了排气管散发的热量而加热其内部的传热介质(介质通常为水,导热油也是可以的),因为传热介质受热膨胀而形成自然对流现象,因此散热器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可以为车辆提供热源,还可采取人工干预:在A管道或B管道上设置循环泵(未画出)则热量传递更为迅速,这里:散热器安装于车辆暖风口(未画出)可以给车辆供暖,所述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所述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应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为了添加传热介质因此必须设置一个传热介质加注口;
所述集热管为整根形式外周跟随排气管外壁蜿蜒固定设置;所述集热管两端还设有两个热流集束元件7,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8,该接口分别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9,该接口分别管道连通;所述集热管、A管道、B管道、散热器外部包覆保温材料;如上所述,集热管整根形式蜿蜒固定设置,是利用管材本身的塑性性能(例如:金属铜管,其他耐高温非金属软管,以及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管材也是可以的)在蜿蜒(弯管)后,做成整根集热管,实际是延长了集热管的长度减少了集热管的段数,因此大大简化了工艺,增加了可靠性,该集热管为L型蜿蜒固定设置;如上所述,集热管两端的热流集束元件作用是把多个流经集热管的传热介质汇集到一个进口或出口,传热介质在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之间的封闭环路内循环流动,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本优选方式为三个接口,该接口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该接口分别与A管道、B管道连通,如果要求成倍的加热效果,可以增加接口8的数量,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很多零部件的数量,所述集热管连通,连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的方式;所述集热管、A管道、散热器、B管道应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所述散热器至少设置一根通气管10,所述传热介质加注口下部设有介质存储仓罐6.1;在加注传热介质时,传热介质要占据管道内的空间,必然就有空气排出,因此独立设置一个通气管是为了方便加注传热介质;设置介质存储仓罐是因为传热介质不是在完全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工作期间有不同程度的消耗(例如:蒸发消耗),存储仓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补充该消耗,保证集热装置稳定工作;
所述A管道上设有一台循环泵11,或者:所述A管道和B管道上各设有一台循环泵,所述散热器为S形状的管道,该管道构成散热平面12,所述集热管或A管道或B管道上设有电磁阀门13;如上所述:循环泵作用是加速封闭环路内的传热介质的循环让热量传递更为迅速,如上所述:设置两台循环泵是因为:封闭环路内不能保证完全没有空气,一台循环泵的情况下空气随着传热介质循环至此不能保证循环泵始终在正常工作,因此设置两台循环泵并由一套控制电路驱动,当一台循环泵工作区间进入空气,在另一台循环泵的驱使下可以保证传热介质始终流动,当然,在封闭环路内设置至少两组泵叶并由一台电机驱动,能够达到两台循环泵的效果,如上所述:散热器制造成S形散热平面为现有技术通常是机械弯管和半圆弯头组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散热器还可以使用耐高温胶粘剂(耐温200℃以上)将弯头直接粘连到直管上,组成S形散热平面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工艺技术简单成本较低,如上所述:设置电磁阀门是为了排放传热介质,传热介质为水,在车辆长期停驶或者及其严寒条件下可以方便的排放;
所述散热器为暖风散热器,该散热器上设有暖风风扇(未画出);该暖风散热器可以设置多个,安装于车辆不同部位为车辆供暖,暖风散热器通常设置有暖风风扇以及暖风管路系统等,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Claims (9)

1.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包括车辆排气管(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外壁或上方及侧面外壁设置至少一根或一根以上集热管(2),所述集热管的相对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散热器(3),所述集热管与散热器由A管道(4)和B管道(5)连通,所述管道上设有传热介质加注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设置于车辆清水箱(100)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热管为整根形式外周跟随排气管外壁蜿蜒固定设置,
所述集热管两端还设有两个热流集束元件(7),所述热流集束元件为内部空腔,空腔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8),该接口分别与集热管两端连通,接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接口(9),该接口分别管道连通,
所述集热管、A管道、B管道、散热器外部包覆保温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至少设置一根通气管(10),所述传热介质加注口下部设有介质存储仓罐(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A管道上设有一台循环泵(11),
或者:
所述A管道和B管道上各设有一台循环泵,
所述散热器为S形状的管道,该管道构成散热平面(12),所述集热管或A管道或B管道上设有电磁阀门(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平面相邻位置,垂直设有第二散热平面(14),
散热平面与第二散热平面连通,
散热平面和第二散热平面与A管道、B管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平面相邻位置,还垂直设有第三散热平面(15),
散热平面、第二散热平面、第三散热平面互相连通,
第二散热平面和第三散热平面与A管道、B管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为暖风散热器,该散热器上设有暖风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1和3和4和5所述的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为暖风散热器,该散热器上设有暖风风扇。
CN201710566897.8A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Pending CN107131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6897.8A CN107131038A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6897.8A CN107131038A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1038A true CN107131038A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3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6897.8A Pending CN107131038A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310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8732A (zh) * 2018-06-13 2018-08-24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供电系统
WO2020076231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Scania Cv Ab Heating arrangement
CN111660764A (zh) * 2020-07-09 2020-09-15 宋安 一种房车供电供暖加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3457Y (zh) * 1998-12-18 2000-04-12 石家庄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铝电解电动阳极拔棒机头自动调位装置
CN103363817A (zh) * 2013-07-17 2013-10-23 王艺璇 一种房车用热水器
CN103485867A (zh) * 2013-08-29 2014-01-01 李建营 一种汽车尾气热能储存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01027A (zh) * 2016-01-04 2016-04-20 江苏大学 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供暖的装置
CN205523827U (zh) * 2016-03-21 2016-08-31 姚中华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再利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3457Y (zh) * 1998-12-18 2000-04-12 石家庄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铝电解电动阳极拔棒机头自动调位装置
CN103363817A (zh) * 2013-07-17 2013-10-23 王艺璇 一种房车用热水器
CN103485867A (zh) * 2013-08-29 2014-01-01 李建营 一种汽车尾气热能储存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01027A (zh) * 2016-01-04 2016-04-20 江苏大学 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供暖的装置
CN205523827U (zh) * 2016-03-21 2016-08-31 姚中华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再利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8732A (zh) * 2018-06-13 2018-08-24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供电系统
CN108448732B (zh) * 2018-06-13 2024-04-26 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供电系统
WO2020076231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Scania Cv Ab Heating arrangement
CN111660764A (zh) * 2020-07-09 2020-09-15 宋安 一种房车供电供暖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17913U (zh) 相变蓄热式热水器
CN205717919U (zh) 相变蓄热式热水器
CN107131038A (zh) 一种车辆排气管集热装置
CN1834570A (zh) 热管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结构
CN205717928U (zh) 换热器及相变蓄热式热水器
CN107401942A (zh) 蓄热装置、电控箱及空调
CN210088971U (zh) 改良型快速加热内胆及应用该内胆的加热器
CN207778784U (zh) 热水器
CN209524563U (zh) 一种快速加热内胆及应用该内胆的电热器
CN201628392U (zh) 水箱及热泵热水器
CN20442119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5843060U (zh) 换热器及相变蓄热式热水器
CN205957488U (zh) 水箱换热结构及热水器
CN104457348A (zh) 一种模块化复合式热交换装置
CN203848524U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利用装置
CN207132761U (zh) 蓄热装置、电控箱及空调
CN103185406B (zh) 电辅助加热间接式热水系统中应用的蓄热水箱
CN202126002U (zh) 一种新型真空超导电暖器
CN205843457U (zh) 一种冷热水储罐的相变蓄能结构
CN109357276A (zh) 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热转换器
CN110186106A (zh) 改良型快速加热内胆及应用该内胆的加热器
CN104374217A (zh) 一种暖气热交换装置
CN201575632U (zh) 一种承压热水器水箱
CN213020308U (zh) 一种相变储能电加热式热交换装置
CN201697511U (zh) 太阳能取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