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3875A - 卡连接器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23875A
CN107123875A CN201710484829.7A CN201710484829A CN107123875A CN 107123875 A CN107123875 A CN 107123875A CN 201710484829 A CN201710484829 A CN 201710484829A CN 107123875 A CN107123875 A CN 107123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zone
card
terminal
sim card
ka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848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秀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848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238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23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38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连接器,所述卡连接器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个接触区对应与一个卡电连接,所述多个接触区沿卡托推入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接触区内设有多个端子,每个所述端子设有用于与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所述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及终端。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使得需推进至卡连接器最里端的卡在推进时,卡面上的接触端子不会被卡连接器上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卡连接器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一体化的设计比可拆卸的设计给手机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极大方便了各个部件间的安排,使整机厚度得到非常好的控制而变得更加轻而薄,同时一体化设计的手机在外观上完整度更高、更美观。
随着智能手机逐渐向整机不可拆卸的方向发展,为了方便用户更换SIM卡或T-Flash卡等,在手机上使用PIN-PUSH卡托的设计日渐增多,其中,卡托用于放置SIM卡或T-Flash卡,通过将卡托推入位于手机中的卡连接器,使卡片上的接触端子与卡连接器上对应的端子电接触,实现信号传输,当需要更换卡片时,通过一顶针(PIN针)将卡托顶出即可取出卡片。
此外,为方便用户使用,现有的手机既可以采用Micro-Sim卡,也可以采用Nano-Sim卡,同时手机内还设有T-Flash卡,因而目前的卡连接器已朝着多合一的方向发展。图1为现有的一种三合一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卡连接器上设有分别用于与三种卡片电连接的三个接触区11、12、13,每个接触区中设有对应的端子111、121、131,且不同接触区之间的部分端子通常会排成一条线布板,从而使端子上的卡接触部112、122、132位于同一直线上,这使得在使用PIN-PUSH卡托时,最里面的一张卡的接触端子在卡托推进或弹出时会被多个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严重影响到卡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及终端,可避免卡面上的接触端子被卡连接器上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卡连接器,所述卡连接器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个接触区对应与一个卡电连接,所述多个接触区沿卡托推入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接触区内设有多个端子,每个所述端子设有用于与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所述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接触区包括存储卡接触区与至少一SIM卡接触区,所述存储卡接触区与所述至少一SIM卡接触区沿所述卡托推入方向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各SIM卡接触区内的端子分成两组且相向对称设置,各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分别与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平行,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端子成一排设置且卡接触部的连线与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垂直,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所有端子的卡接触部均与所述至少一SIM卡接触区内各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接触区包括第一SIM卡接触区与第二SIM卡接触区,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位于所述第二SIM卡接触区与所述存储卡接触区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内的两组端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SIM卡接触区内的两组端子之间的距离,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所有端子的卡接触部均位于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的两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之间。
进一步地,各SIM卡接触区内每组端子的端子个数为3个,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端子个数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框架,所述多个接触区内的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框架上并与一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框架的两侧设有沿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延伸的卡托安装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托及如上所述的卡连接器,所述卡托通过所述卡连接器上的卡托安装槽可移除地插入到所述卡连接器中,所述卡托包括多个与所述卡连接器上的接触区一一对应的卡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卡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通过微调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位置,使得需推进至卡连接器最里端的卡在推进或退出时,卡面上的接触端子不会被卡连接器上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三合一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是提供一种卡连接器,该卡连接器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个接触区对应与一个卡电连接,多个接触区沿卡托推入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接触区内设有多个端子,每个端子设有用于与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从而使得需推进至卡连接器最里端的卡在推进时,卡面上的接触端子不会被卡连接器上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理解,将卡托插入卡连接器中的方向称为卡托插入方向,将卡连接器在卡托插入方向上位于上游的一端称为前端,将卡连接器在卡托插入方向上位于下游的一端称为后端。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卡连接器包括存储卡接触区21、第一SIM卡接触区22、第二SIM卡接触区23,存储卡接触区21、第一SIM卡接触区22、第二SIM卡接触区23沿卡托推入方向(图中箭头方向)依次排列,也即第一SIM卡接触区22位于第二SIM卡接触区23与存储卡接触区21之间,存储卡接触区21靠近卡连接器的前端。
存储卡接触区21用于与一存储卡(图未示)实现电连接,存储卡可以为T-Flash卡或SD卡,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存储卡接触区21内设有多个端子211,每个端子211设有用于与存储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212,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卡接触区21内的端子211成一排设置且卡接触部212的连线与卡托推入方向垂直,也就是说,存储卡接触区21内的所有端子211呈直线排列且所有端子211的卡接触部212位于同一直线上,而该直线与卡托推入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卡接触区21内的端子个数为8个。
第一SIM卡接触区22用于与第一SIM卡(图未示)实现电连接,第一SIM卡可以为Micro-SIM卡或Nano-SIM卡,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一SIM卡接触区22内设有多个端子221,每个端子221设有用于与第一SIM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22内的端子221分成两组且相向对称设置,各组端子221的卡接触部222的连线分别与卡托推入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22内每组端子的端子个数为3个,因而第一SIM卡接触区22内一共设有6个端子。
第二SIM卡接触区23用于与第二SIM卡(图未示)实现电连接,第二SIM卡可以为Micro-SIM卡或Nano-SIM卡,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设有多个端子231,每个端子231设有用于与第二SIM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23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的端子231分成两组且相向对称设置,各组端子231的卡接触部232的连线分别与卡托推入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每组端子的端子个数为3个,因而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一共设有6个端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22内两组端子22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两组端子231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当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为尺寸相同的SIM卡时,第一SIM卡接触区22与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的端子排布方式相同,当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为尺寸不同的SIM卡时,则第一SIM卡接触区22与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的端子排布方式也不同,因此,第一SIM卡接触区22与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的端子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并不以图示为限。
进一步地,位于存储卡接触区21、第一SIM卡接触区22、第二SIM卡接触区23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具体地,存储卡接触区21内的所有端子211的卡接触部212均与第一SIM卡接触区22内的各组端子221、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的各组端子231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相互错开,也即,存储卡接触区21内的所有端子211的卡接触部212均不位于第一SIM卡接触区22内的各组端子221、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的各组端子231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上。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卡接触区21内所有端子211的卡接触部212均位于第一SIM卡接触区22的两组端子221的卡接触部222的连线的延长线之间,同时,第一SIM卡接触区22与第二SIM卡接触区23之间错开一微小距离,使第一SIM卡接触区22与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位于同一侧的两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之间相互平行而不重合。优选的,使存储卡接触区21内最外端的端子211的卡接触部212位于第一SIM卡接触区22与第二SIM卡接触区23同一侧的两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之间,从而可尽量减小卡连接器的宽度。
本实施例通过对存储卡接触区21、第一SIM卡接触区22、第二SIM卡接触区23的端子的位置进行微调,使不同接触区内的卡接触部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如此,第二SIM卡接触区23的两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请参图2中的虚线A-A)上没有其它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在第一SIM卡接触区22的两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请参图2中的虚线B-B)上也没有其它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使得在卡托推进或退出时,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上的接触端子均不会被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摩擦到,从而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卡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框架24,存储卡接触区21、第一SIM卡接触区22、第二SIM卡接触区23内的端子对应安装在绝缘框架24上的不同区域并与一电路板(图未示)电连接,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地,绝缘框架24的两侧设有沿卡托推入方向延伸的卡托安装槽25,卡托通过卡托安装槽25推入卡连接器中,进而带动位于卡托上的卡与相应的接触区电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
进一步地,绝缘框架24还包括卡托顶出机构26,通过卡托顶出机构26可使卡托从卡连接器中沿卡托安装槽25自动弹出。具体地,卡托顶出机构26包括推杆261及转动杆262,推杆261可滑动地设置在卡连接器的一侧,推杆261与转动杆26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转动杆262的中部与绝缘框架24可转动连接,转动杆262的另一端与卡托接触,通过沿卡托推入方向推动推杆261,可使推杆261带动转动杆262将卡托沿与卡托推入方向的反方向顶出。
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通过微调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位置,使得需推进至卡连接器最里端的卡在推进或退出时,卡面上的接触端子不会被卡连接器上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卡连接器包括存储卡接触区31与第一SIM卡接触区32,存储卡接触区31、第一SIM卡接触区32沿卡托推入方向(图中箭头方向)依次排列,也即存储卡接触区31靠近卡连接器的前端,而第一SIM卡接触区32靠近卡连接器的后端。
存储卡接触区31用于与一存储卡(图未示)实现电连接,存储卡可以为T-Flash卡或SD卡,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存储卡接触区31内设有多个端子311,每个端子311设有用于与存储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312,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卡接触区31内的端子311成一排设置且卡接触部312的连线与卡托推入方向垂直,也就是说,存储卡接触区31内的所有端子311呈直线排列且所有端子311的卡接触部312位于同一直线上,而该直线与卡托推入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卡接触区31内的端子个数为8个。
第一SIM卡接触区32用于与第一SIM卡(图未示)实现电连接,第一SIM卡可以为Micro-SIM卡或Nano-SIM卡,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一SIM卡接触区32内设有多个端子321,每个端子321设有用于与第一SIM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3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32内的端子321分成两组且相向对称设置,各组端子321的卡接触部322的连线分别与卡托推入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32内每组端子的端子个数为3个,因而第一SIM卡接触区32内一共设有6个端子。
进一步地,位于存储卡接触区31、第一SIM卡接触区32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具体地,存储卡接触区31内的所有端子311的卡接触部312均与第一SIM卡接触区32内的各组端子321的卡接触部322的连线的延长线相互错开,也就是说,存储卡接触区31内的所有端子311的卡接触部312均不位于第一SIM卡接触区32内的各组端子321的卡接触部322的连线的延长线上。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卡接触区31内所有端子311的卡接触部312均位于第一SIM卡接触区32的两组端子321的卡接触部322的连线的延长线之间。
本实施例通过对存储卡接触区31、第一SIM卡接触区32的端子的位置进行微调,使不同接触区内的卡接触部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如此,第一SIM卡接触区32的两组端子321的卡接触部322的连线的延长线上没有其它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使得在卡托推进或退出时,第一SIM卡上的接触端子均不会被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摩擦到,从而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卡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框架34,存储卡接触区31、第一SIM卡接触区32内的端子对应安装在绝缘框架34上的不同区域并与一电路板(图未示)电连接,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地,绝缘框架34的两侧设有沿卡托推入方向延伸的卡托安装槽35,卡托通过卡托安装槽35推入卡连接器中,进而带动位于卡托上卡与相应的接触区电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
进一步地,绝缘框架34还包括卡托顶出机构36,通过卡托顶出机构36可使卡托从卡连接器中沿卡托安装槽35自动弹出。具体地,卡托顶出机构36包括推杆361及转动杆362,推杆361可滑动地设置在卡连接器的一侧,推杆361与转动杆36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转动杆362的中部与绝缘框架34可转动连接,转动杆362的另一端与卡托接触,通过沿卡托推入方向推动推杆361,可使推杆361带动转动杆362将卡托沿与卡托推入方向的反方向顶出。
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通过微调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位置,使得需推进至卡连接器最里端的卡在推进或退出时,卡面上的接触端子不会被卡连接器上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第三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卡连接器包括第一SIM卡接触区41与第二SIM卡接触区42,第一SIM卡接触区41、第二SIM卡接触区42沿卡托推入方向(图中箭头方向)依次排列,也即第一SIM卡接触区41靠近卡连接器的前端,而第二SIM卡接触区42靠近卡连接器的后端。
第一SIM卡接触区41用于与第一SIM卡(图未示)实现电连接,第一SIM卡可以为Micro-SIM卡或Nano-SIM卡,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一SIM卡接触区41内设有多个端子411,每个端子411设有用于与第一SIM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4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41内的端子411分成两组且相向对称设置,各组端子411的卡接触部412的连线分别与卡托推入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41内每组端子的端子个数为3个,因而第一SIM卡接触区41内一共设有6个端子。
第二SIM卡接触区42用于与第二SIM卡(图未示)实现电连接,第二SIM卡可以为Micro-SIM卡或Nano-SIM卡,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设有多个端子421,每个端子421设有用于与第二SIM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4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的端子421分成两组且相向对称设置,各组端子421的卡接触部422的连线分别与卡托推入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每组端子的端子个数为3个,因而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一共设有6个端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41内两组端子41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两组端子421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当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为尺寸相同的SIM卡时,第一SIM卡接触区41与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的端子排布方式相同,当第一SIM卡与第二SIM卡为尺寸不同的SIM卡时,则第一SIM卡接触区41与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的端子排布方式也不同,因此,第一SIM卡接触区41与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的端子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并不以图示为限。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SIM卡接触区41、第二SIM卡接触区42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具体地,第一SIM卡接触区41内的各组端子411与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的各组端子421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相互错开,也即延长线之间相互平行而不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IM卡接触区41与第二SIM卡接触区42之间错开一微小距离,该距离只需使第一SIM卡接触区41与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位于同一侧的两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之间相互平行而不重合即可。
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SIM卡接触区41、第二SIM卡接触区42的端子的位置进行微调,使不同接触区内的卡接触部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如此,使位于卡连接器后端的第二SIM卡接触区42的两组端子421的卡接触部422的连线的延长线上没有其它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使得在卡托推进或退出时,第二SIM卡上的接触端子均不会被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摩擦到,从而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卡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框架44,第一SIM卡接触区41、第二SIM卡接触区42内的端子对应安装在绝缘框架44上的不同区域并与一电路板(图未示)电连接,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地,绝缘框架44的两侧设有沿卡托推入方向延伸的卡托安装槽45,卡托通过卡托安装槽45推入卡连接器中,进而带动位于卡托上卡与相应的接触区电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
进一步地,绝缘框架44还包括卡托顶出机构46,通过卡托顶出机构46可使卡托从卡连接器中沿卡托安装槽45自动弹出。具体地,卡托顶出机构46包括推杆461及转动杆462,推杆461可滑动地设置在卡连接器的一侧,推杆461与转动杆46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转动杆462的中部与绝缘框架44可转动连接,转动杆462的另一端与卡托接触,通过沿卡托推入方向推动推杆461,可使推杆461带动转动杆462将卡托沿与卡托推入方向的反方向顶出。
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使得需推进至卡连接器最里端的卡在推进时,卡面上的接触端子不会被卡连接器上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包括卡托及如上所述的卡连接器,卡托通过卡连接器上的卡托安装槽可移除地插入到卡连接器中,卡托包括多个与连接器上的接触区一一对应的卡槽,通过设置在卡连接器上的卡托顶出机构可将卡托沿卡托安装槽顶出以便于更换卡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卡连接器组件。其中,终端可以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顶盒、车载终端等可能使用到SIM卡、T-Flash卡、网卡、SD卡、CF(Compact Flash)卡、SM(Smart Media)卡、MMC卡(MultiMedia Card)等卡片中的多个卡片的电子设备,从而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卡连接器或卡连接器组件以提高相应卡片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连接器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个接触区对应与一个卡电连接,所述多个接触区沿卡托推入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接触区内设有多个端子,每个所述端子设有用于与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所述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触区包括存储卡接触区与至少一SIM卡接触区,所述存储卡接触区与所述至少一SIM卡接触区沿所述卡托推入方向依次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SIM卡接触区内的端子分成两组且相向对称设置,各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分别与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平行,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端子成一排设置且卡接触部的连线与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垂直,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所有端子的卡接触部均与所述至少一SIM卡接触区内各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相互错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触区包括第一SIM卡接触区与第二SIM卡接触区,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位于所述第二SIM卡接触区与所述存储卡接触区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内的两组端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SIM卡接触区内的两组端子之间的距离,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所有端子的卡接触部均位于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的两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之间。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SIM卡接触区内每组端子的端子个数为3个,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端子个数为8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框架,所述多个接触区内的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框架上并与一电路板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架的两侧设有沿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延伸的卡托安装槽。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
CN201710484829.7A 2017-06-23 2017-06-23 卡连接器及终端 Pending CN1071238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4829.7A CN107123875A (zh) 2017-06-23 2017-06-23 卡连接器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4829.7A CN107123875A (zh) 2017-06-23 2017-06-23 卡连接器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23875A true CN107123875A (zh) 2017-09-01

Family

ID=59719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84829.7A Pending CN107123875A (zh) 2017-06-23 2017-06-23 卡连接器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2387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0206U (en) * 2007-02-05 2007-10-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05069924U (zh) * 2015-07-23 2016-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N205178066U (zh) * 2015-12-07 2016-04-20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选二卡座
CN105552604A (zh) * 2014-10-31 2016-05-0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06992347U (zh) * 2017-06-23 2018-02-09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0206U (en) * 2007-02-05 2007-10-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5552604A (zh) * 2014-10-31 2016-05-0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05069924U (zh) * 2015-07-23 2016-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N205178066U (zh) * 2015-12-07 2016-04-20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选二卡座
CN206992347U (zh) * 2017-06-23 2018-02-09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6265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1630785B (zh) 电连接器
CN101421742B (zh) 具有多形制存储卡读取器的移动无线终端
US20170214178A1 (en)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CN109904647A (zh) 用于避免组合卡连接器槽中冲突的存储器卡引脚布局
US20120265950A1 (en) Storage Card Socket,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the Storage Card
CN206992347U (zh) 卡连接器及终端
CN103904449A (zh) 电子设备及其存储卡连接模组
CN107123875A (zh) 卡连接器及终端
CN208126381U (zh) 一种连接端口、连接端口的控制电路及终端设备
CN102479215B (zh) 文件自动导出的方法及电子阅读装置
US9300340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patible with multiple smart cards
CN106505346B (zh) Usb连接器插座及usb连接器
CN101350474B (zh) 具有可变磁极导引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及连接器组
CN104253328A (zh) 双卡连接器及应用该双卡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US20160112558A1 (en) Terminal Docking Device
CN206432427U (zh) Usb连接器插座、移动装置及usb连接器
CN112164943B (zh) 通信设备
CN104102935A (zh) 一种协助移动主机实现交互特征信息的方法和辅助装置
US20180219335A1 (en) Card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404723B1 (en) Card connector
EP2840658B1 (en)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 compatible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CN2588578Y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20230401404A1 (en) Card connector
CN201369423Y (zh) 卡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