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1930B -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21930B
CN107121930B CN201710386034.2A CN201710386034A CN107121930B CN 107121930 B CN107121930 B CN 107121930B CN 201710386034 A CN201710386034 A CN 201710386034A CN 107121930 B CN107121930 B CN 107121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moving platform
motion
formula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60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21930A (zh
Inventor
张帅帅
樊铭渠
唐兴鹏
刘明
朱志强
李贻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3860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219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21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1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21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19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对动平台进行静力分析,在动平台的实际位置和期望位置之间,增加虚拟的弹簧刚度‑阻尼模型,构建动平台的六维受力模型;对平台模型进行必要的简化,推导平台驱动杆件驱动力同作用在动平台质心点上的虚拟力的映射关系;根据运动需求,规划基于五次曲线的动平台运动轨迹;利用建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虚拟力模型、虚拟力映射关系以及动平台的期望运动轨迹即可求出所需虚拟力的大小,并进而计算得到各个驱动杆件的输出推力,进而驱动六自由度并联平台按照规划的运动轨迹完成期望的运动。该方法有效地保证平台运动的稳定性,运动误差较小,运动稳定性较高。

Description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基于虚拟模型的力控制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使六自由度并联平台通过力控制方式按规划完成期望运动,且能够有效地保证其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属于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并联机构与串联形式构成的机构相比,具有许多无与伦比的优势:首先,并联机构的动平台和静平台之间通过驱动杆件模块相连接,其工作平台由多个杆件支撑,结构刚度大,负重能力强;第二,串联形式的机构在末端位置的控制误差是各个关节误差的累积,末端误差较大,而并联机构末端位置没有各个驱动杆件误差的累积,精度较高;第三,串联机构关节的动力系统通常置于关节位置,而并联机构更容易将其动力系统置于机构静平台基座上,这样可以降低各个驱动杆件的惯性,提高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并联机构与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串联机构相比,在特点上具有互补关系,有效扩大了机器人的使用范围。
并联平台采用刚性的运动副传递运动和力,由于平台机械结构的误差,驱动杆件运动的摩擦以及铰链的间隙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机构构型同理想状态存在差距。并联平台通过位置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时,存在以下的不足:首先,由于平台机构构型误差,位置控制也相应的存在误差,甚至会损害并联平台的机构;第二,采用位置控制的并联平台无法获得良好的柔顺性能。因而必须实现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力控制以克服位置控制的不足。
然而,现有的并联平台力控制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动力学模型提出的。由于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动力学建立方法较为复杂,因而,这些算法均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另外,现有的对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轨迹的规划方法大多是基于三次样条曲线进行的,无法同时满足对并联平台运动过程中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现有力控制方法的不足与运动轨迹规划方法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使用该方法,在不需要建立精确动力学模型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动力学控制,且能够通过阻尼和刚度参数有效地调节平台的柔顺特性。另外,给出了基于五次曲线的运动轨迹规划方法,能够使并联平台在满足运动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整个运动过程的连续性。
本发明的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是基于平台的虚拟模型给出的。结合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结构与运动特点,对动平台进行静力分析,在动平台的实际位置和期望位置之间,增加虚拟的弹簧刚度-阻尼模型,构建动平台的六维受力模型;对平台模型进行必要的简化,推导平台驱动杆件驱动力同作用在动平台质心点上的虚拟力的映射关系;根据运动需求,规划基于五次曲线的动平台运动轨迹;利用建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虚拟力模型、虚拟力映射关系以及动平台的期望运动轨迹即可求出所需虚拟力的大小,并进而计算得到各个驱动杆件的输出推力,进而驱动六自由度并联平台按照规划的运动轨迹完成期望的运动。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动平台进行静力分析,并将动平台受到的驱动杆推力在其质心处进行分解;
(2)在动平台的实际位置和期望位置之间,增加虚拟的弹簧刚度-阻尼模型,建立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虚拟弹簧刚度-阻尼模型;
(3)忽略动平台所受重力,只考虑动平台受外力的影响,由此求出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4)在忽略动平台重力和驱动杆件重力并且只考虑动平台所受的静力的情况下,明确动平台虚拟力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
(5)根据对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动平台的运动需求,基于五次曲线,对动平台的运动轨迹进行规划;
(6)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使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动平台按照规划的运动轨迹完成相关运动。
所述步骤(3)中求出的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式:
其中,Fx,Fy,Fz,τα,τβ和τγ分别为作用在并联平台动平台质心处的虚拟力和力矩;Kpx,Kpy,Kpz,Kpa,K和K分别为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刚度系数,Kdx,Kdy,Kdz,K,K和K分别为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阻尼系数;dx,dy,dz,dα,dβ和dγ分别为动平台6个方向的期望运动位姿,x,y,z,α,β和γ分别为动平台实际位姿;分别为动平台6个方向期望运动速度,为动平台6个方向实际运动速度。
上式中,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刚度系数Kpx,Kpy,Kpz,K,K和K以及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阻尼系数Kdx,Kdy,Kdz,K,K和K根据期望的并联平台力柔顺特性确定。
所述步骤(4)中,动平台虚拟力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为驱动杆件的推力与作用在动平台上的虚拟力满足以下方程:
其中,f1,f2,...,f6分别为驱动杆件1,2,…,6的推力,记并联平台的雅克比为J,力雅克比JT为并联平台雅克比的转置。
所述步骤(5)基于五次曲线对动平台的运动轨迹进行规划的具体过程为:
设并联平台需要规划的姿态角为θ,姿态角θ为关于时间t的函数,基于五次曲线规划的轨迹方程,如下第一式:
θ(t)=a0+a1t+a2t2+a3t3+a4t4+a5t5
其中,a0,a1,a2,a3,a4和a5分别为该五次多项式的系数;
对第一式的轨迹方程,分别求对时间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得到姿态角θ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方程,如下第二式和第三式所示:
轨迹规划起始时刻为0时刻,记为t0,此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为θ(t0),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轨迹规划过程结束的时刻为tf,此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为θ(tf),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将轨迹规划过程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代入式第一式、第二式和第三式,得到以下第四式的关系。
其中,五次曲线轨迹规划多项式的系数α0,a1,a2,a3,a4和a5为未知量,通过求解第四式中方程组得到,其结果如下第五式所示:
将第五式得到的系数代入第一式中,得到姿态角θ的运动轨迹。
所述步骤(6)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的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根据并联平台的运动需求,由基于五次曲线的并联平台运动轨迹规划生成动平台期望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作用在动平台上的虚拟力;最后,通过动平台虚拟力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将动平台虚拟力转化为驱动杆件的推力。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效果:
(1)面向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结构特点以及运动需求,建立了虚拟弹簧刚度-阻尼模型,为简化并联平台的动力学控制及平台柔顺性能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基于对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合理简化,明确了动平台虚拟力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
(3)给出了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基于虚拟模型的力控制方法,实现了并联平台的动力学控制;
(4)提出的利用基于五次曲线的轨迹规划方法,使用该方法生成的运动轨迹可以避免并联平台动平台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任何的位置、速度或者加速度突变,有效地保证平台运动的稳定性;
(5)使用本发明给出的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力控制方法,在保证平台运动精度的同时,可通过改变刚度和阻尼参数改变平台的力柔顺特性,从而提高了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性能,有助于拓宽其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六自由度并联平台模型图。
图2是并联平台中动平台的静态受力图。
图3是并联平台的动力学控制虚拟模型。
图4是并联平台基于虚拟模型的力控制框图。
图5是基于虚拟模型力控制与五次曲线规划的姿态角响应曲线图。
图6是基于虚拟模型力控制与五次曲线规划的五次规划姿态角误差曲线图。
图7是虚拟模型控制五次曲线规划仿真实验过程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以图1所示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为例,对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作详细描述。
1.并联平台的虚拟模型
首先,结合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结构特点以及动平台的运动特性,在并联平台动平台运动过程中,对动平台进行静力分析,动平台分别受到来自6个驱动杆的推力以及自身质心处竖直向下的重力。在坐标系{O1}中,将动平台受到的驱动杆推力在其质心处进行分解,得到其静态受力图,如图2所示。
其次,在动平台的实际位置和期望位置之间,增加虚拟的弹簧刚度-阻尼模型,建立并联平台的动力学控制虚拟模型,如图3所示。
使用该模型进行控制时,相当于在动平台的当前位置和期望位置之间安装具有刚度和阻尼的弹簧模型,通过弹簧模型的拉拽作用,动平台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运动。
忽略动平台所受重力,只考虑图2中平台所受外力的影响,由此求出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式(1)所示。
其中,Fx,Fy,Fz,τα,τβ和τγ分别为作用在并联平台动平台质心处的虚拟力和力矩;Kpx,Kpy,Kpz,K,K和K分别为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刚度系数,Kdx,Kdy,Kdz,K,K和K分别为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阻尼系数;dx,dy,dz,dα,dβ和dγ分别为动平台6个方向的期望运动位姿,x,y,z,α,β和γ分别为动平台实际位姿;分别为动平台6个方向期望运动速度,为动平台6个方向实际运动速度。
式(1)中,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刚度系数Kpx,Kpy,Kpz,K,K和K以及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阻尼系数Kdx,Kdy,Kdz,K,K和K根据期望的并联平台力柔顺特性确定。
2.动平台虚拟力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
对并联平台进行基于虚拟模型的控制时,需要将作用在动平台质心处的虚拟力与驱动杆件的驱动力之间建立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的建立是基于对平台模型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简化:
(1)忽略动平台重力和驱动杆件重力的影响,通过增大虚拟模型方法中的刚度和阻尼参数,减少忽略重力对控制的影响。
(2)当并联平台处于完全静态条件下时,平台不会受到哥式力和离心力的影响。当并联平台的运动速度较低时,离心力和哥式力对其运动产生的影响较小,此时只考虑动平台所受的静力。
记并联平台的雅克比为J,力雅克比JT为并联平台雅克比的转置。驱动杆件的推力同作用在动平台上的虚拟力的映射关系满足以下方程(2)。
其中,f1,f2,...,f6分别为驱动杆件1,2,…,6的推力。
3.基于五次曲线的并联平台运动轨迹规划
并联平台运动控制采用固定末端位置,控制末端姿态的方式,平台末端操作空间的轨迹规划主要针对坐标系{O0}中动平台的RPY角(横滚角α、俯仰角β和偏转角γ,)进行。
设并联平台需要规划的姿态角为θ,姿态角θ为关于时间t的函数,基于五次曲线规划的轨迹方程如下式(3)所示。
θ(t)=a0+a1t+a2t2+a3t3+a4t4+a5t5 (3)
其中,a0,a1,a2,a3,a4和a5分别为该五次多项式的系数。
对式(3)的轨迹方程,分别求对时间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可以得到姿态角θ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方程,如式(4)和(5)所示。
轨迹规划起始时刻为0时刻,记为t0,此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为θ(t0),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轨迹规划过程结束的时刻为tf,此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为θ(tf),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将轨迹规划过程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代入式(3)、(4)和(5)可以得到式(6)的关系。
其中,五次曲线轨迹规划多项式的系数a0,a1,a2,a3,a4和a5为未知量,通过求解式(6)中方程组可以得到,其结果如式(7)所示。
将式(7)得到的系数代入式(3)中,得到姿态角θ的运动轨迹。该运动轨迹是利用基于五次曲线的轨迹规划方法得到的,使用该运动轨迹可以避免平台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置、速度或者加速度的突变,保证平台运动的稳定性。
4.基于虚拟模型的并联平台力控制框图
根据前三部分中的分析,建立并联平台基于虚拟模型控制器的框图,如图4所示。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根据并联平台的运动需求,由基于五次曲线的并联平台运动轨迹规划生成动平台期望的运动轨迹;
然后,根据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作用在动平台上的虚拟力;
最后,通过动平台虚拟力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将动平台虚拟力转化为驱动杆件的推力。
由图4可知,该方法具有反馈控制回路,形成了闭环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该控制方法的输入量为动平台期望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轨迹规划的方式获得;反馈量为并联平台驱动杆件长度,通过其的运动学正解求出动平台的位姿。
表1给出了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运动需求示例。并联平台姿态角α、β和γ在五次曲线轨迹规划过程中的初始时刻的位置、终止时刻的位置以及轨迹规划过程的时间。并联平台轨迹规划过程中初始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以及终止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其值均设为0。
表1并联平台五次曲线规划过程中的参数
根据前面第三部分中给出的基于五次曲线的并联平台运动轨迹规划的方法,可以得到满足运动需求的动平台运动轨迹的数学表达式,如式(8)至式(9)所示。
根据式(8)-式(9)给出的并联平台动平台运动轨迹在坐标系{O1}中的方程,利用本发明给出的基于虚拟模型的并联平台力控制方法,利用如图1所示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得到并联平台姿态的位置曲线如图5所示,姿态角误差曲线如图6所示,仿真实验过程截图如图7所示。
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给出的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时,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运动误差较小,运动稳定性较高。

Claims (4)

1.一种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对动平台进行静力分析,并将动平台受到的驱动杆推力在其质心处进行分解;
(2)在动平台的实际位置和期望位置之间,增加虚拟的弹簧刚度-阻尼模型,建立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
(3)忽略动平台所受重力,只考虑动平台受外力的影响,由此求出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4)在忽略动平台重力和驱动杆件重力并且只考虑动平台所受的静力的情况下,明确动平台虚拟力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
(5)根据对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动平台的运动需求,基于五次曲线,对动平台的运动轨迹进行规划;
(6)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使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动平台按照规划的运动轨迹完成相关运动;
所述步骤(3)中求出的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式:
其中,Fx,Fy,Fz,τα,τβ和τγ分别为作用在并联平台动平台质心处的虚拟力和力矩;Kpx,Kpy,Kpz,K,K和K分别为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刚度系数,Kdx,Kdy,Kdz,K,K和K分别为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阻尼系数;dx,dy,dz,dα,dβ和dγ分别为动平台6个方向的期望运动位姿,x,y,z,α,β和γ分别为动平台实际位姿;分别为动平台6个方向期望运动速度,为动平台6个方向实际运动速度;
所述步骤(5)基于五次曲线对动平台的运动轨迹进行规划的具体过程为:
设并联平台需要规划的姿态角为θ,姿态角θ为关于时间t的函数,基于五次曲线规划的轨迹方程,如下第一式:
θ(t)=a0+a1t+a2t2+a3t3+a4t4+a5t5
其中,a0,a1,a2,a3,a4和a5分别为该五次多项式的系数;
对第一式的轨迹方程,分别求对时间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得到姿态角θ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方程,如下第二式和第三式所示:
轨迹规划起始时刻为0时刻,记为t0,此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为θ(t0),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轨迹规划过程结束的时刻为tf,此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为θ(tf),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将轨迹规划过程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姿态角θ的位置,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代入式第一式、第二式和第三式,得到以下第四式的关系:
其中,五次曲线轨迹规划多项式的系数a0,a1,a2,a3,a4和a5为未知量,通过求解第四式中方程组得到,其结果如下第五式所示:
将第五式得到的系数代入第一式中,得到姿态角θ的运动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是,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刚度系数Kpx,Kpy,Kpz,K,K和K以及6个方向虚拟模型的阻尼系数Kdx,Kdy,Kdz,K,K和K根据期望的并联平台力柔顺特性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动平台虚拟力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为驱动杆件的推力与作用在动平台上的虚拟力满足以下方程:
其中,f1,f2,...,f6分别为驱动杆件1,2,…,6的推力,记并联平台的雅克比为J,力雅克比JT为并联平台雅克比的转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的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根据并联平台的运动需求,由基于五次曲线的并联平台运动轨迹规划生成动平台期望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动平台弹簧刚度-阻尼虚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作用在动平台上的虚拟力;最后,通过动平台虚拟力和驱动杆件驱动力的映射关系,将动平台虚拟力转化为驱动杆件的推力。
CN201710386034.2A 2017-05-26 2017-05-26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21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6034.2A CN107121930B (zh) 2017-05-26 2017-05-26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6034.2A CN107121930B (zh) 2017-05-26 2017-05-26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21930A CN107121930A (zh) 2017-09-01
CN107121930B true CN107121930B (zh) 2019-11-29

Family

ID=59729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603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21930B (zh) 2017-05-26 2017-05-26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21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5764B (zh) * 2018-03-23 2021-01-12 吉林大学 Stewart平台的主动柔顺控制策略
CN109669482A (zh) * 2018-11-15 2019-04-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云台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97193B (zh) * 2020-11-26 2021-12-10 南京全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电动缸推力估计方法与系统
CN113842217B (zh) * 2021-09-03 2022-07-01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运动区域的限定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04391A (ko) * 2014-03-05 2015-09-15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회전3자유도 및 병진3자유도 기반의 보행 재활 훈련 장치
CN105138000A (zh) * 2015-08-06 2015-12-09 大连大学 最优化基座位姿扰动的七自由度空间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
CN105243912A (zh) * 2015-10-30 2016-01-13 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运动模拟的气液驱动六自由度并联运动平台系统
CN105546022A (zh) * 2016-02-22 2016-05-04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被动式舰载设备抗冲击平台
CN106239534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华南理工大学 有杆气缸驱动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平台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625586A (zh) * 2016-11-30 2017-05-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直线运动单元驱动的并联机构装置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04391A (ko) * 2014-03-05 2015-09-15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회전3자유도 및 병진3자유도 기반의 보행 재활 훈련 장치
CN105138000A (zh) * 2015-08-06 2015-12-09 大连大学 最优化基座位姿扰动的七自由度空间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
CN105243912A (zh) * 2015-10-30 2016-01-13 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运动模拟的气液驱动六自由度并联运动平台系统
CN105546022A (zh) * 2016-02-22 2016-05-04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被动式舰载设备抗冲击平台
CN106239534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华南理工大学 有杆气缸驱动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平台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625586A (zh) * 2016-11-30 2017-05-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直线运动单元驱动的并联机构装置及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Of A Stewart Platform;Mustafa Sinasi Ayas,et al;《16th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20140924;720-724页 *
含间隙RU-RPR解耦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混沌现象辨识;侯雨雷,等;《机械设计》;20160229;第33卷(第2期);24-29页 *
气动肌肉- 气缸并联平台结构设计及位姿控制;陶国良,等;《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0531;第49卷(第5期);821-8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21930A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1930B (zh) 基于虚拟模型的六自由度并联平台运动控制方法
CN108241339B (zh) 仿人机械臂的运动求解和构型控制方法
Li et al. Kinematics and inverse dynamics analysis for a general 3-PRS spatial parallel mechanism
CN103472724B (zh) 一种用于多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实时控制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10202574A (zh) 基于环境刚度估计的机器人自适应混合阻抗/导纳控制方法
Yang et al. Motion trajectory-based transportation control for 3-D boom cranes: Analysis, design, and experiments
CN110497411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协同运动控制方法
CN106777475B (zh) 一种有限空间约束的注塑机械臂动力学协同仿真方法
CN110842913B (zh) 一种单关节机械臂的自适应滑模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CN101362511A (zh) 基于四个定位器的飞机部件位姿调整协同控制方法
CN106346480B (zh) 一种基于ug和matlab的多自由度注塑机械臂建模方法
Liu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3-R RS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flexible links
CN109815637A (zh) 一种计算全柔机械臂动力学响应的仿真方法
CN101362513A (zh) 基于三个定位器的飞机部件位姿调整协同控制方法
He et al. Immune optimization based multi-objective six-DOF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industrial robot manipulators
CN109648564A (zh) 一种基于递阶结构mpc的多自由度柔性关节机械臂系统的控制方法
Kumar et al. Input-output feedback lineariz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a 4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
Liping et al. Kinematics and inverse dynamics analysis for a novel 3-PUU parallel mechanism
Ren et al.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for a 3-DOF planar parallel manipulator using the convex synchronized control method
Tamir et al. Passivity based control of stewart platform for trajectory tracking
CN108693776A (zh) 一种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器人的鲁棒控制方法
Filipovic et al. Expansion of source equation of elastic line
CN109062039A (zh) 一种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器人的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
CN110774286B (zh) 一种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的五自由度机械手的控制方法
Lai Improving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in robotics force control using nonlinear damp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