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1126A - 具有成型滤色器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成型滤色器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1126A
CN107111126A CN201580069992.6A CN201580069992A CN107111126A CN 107111126 A CN107111126 A CN 107111126A CN 201580069992 A CN201580069992 A CN 201580069992A CN 107111126 A CN107111126 A CN 107111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ur filter
fluid
regional transmission
display devic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99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1126B (zh
Inventor
彼特鲁斯·玛利亚·德格里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580,76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740000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580,7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90404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G02B26/00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based on electrowett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actuated by an electric field and being other tha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an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 G09G3/34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actuated by an electric field and being other tha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an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based on the deformation of a fluid drop, e.g. electrowet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2RGB geometrica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邻接支撑板的表面的第一流体;第二流体;用于输出具有预定色调的光的滤色器;配置来透射具有由所述滤色器过滤的至少一个波长的光的透射区域;和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电极。在第一配置中,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表面的第一范围并且重叠所述滤色器的第一范围和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一范围。在第二配置中,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表面的第二范围并且重叠所述滤色器的第二范围和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二范围。

Description

具有成型滤色器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电润湿显示设备中,可通过设计具有例如适当色调和饱和度参数的像素滤色器来控制由设备所显示的图像的色域。然而,此类图像所具有的亮度可能比所希望的亮度低。
希望提高由电润湿显示设备所提供的显示效果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示例性电润湿显示元件;
图2A至图2D是示出示例性显示元件的不同流体配置的平面视图;
图3、图4和图5是示出电润湿显示元件的滤色器的不同实例的平面视图;
图6、图7、图8和图9是多个电润湿显示元件的不同实例的平面视图;
图10示出包括电润湿显示设备的示例性装置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电润湿设备的实例的一部分的图解剖视图。在此实例中,设备是包括多个电润湿元件的电润湿显示设备1,所述多个电润湿元件是图片元件2(另外被称为显示元件),所述图片元件2中的一个在图中示出。在实例中,多个电润湿元件可限定用于提供显示效果的像素,多个电润湿元件中的每个电润湿元件为用于提供子像素显示效果的子像素。图片元件的侧向尺寸在图中由两条虚线3、4指示。图片元件包括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支撑板可以是每个图片元件的单独部分,但是支撑板可被多个图片元件共同地共享。支撑板可包括玻璃或聚合物衬底7a、7b,并且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在一些实例中,支撑板包括的层和/或结构比所示出的多,所述层和/或结构例如用于控制显示元件的电路。出于简洁未示出此类特征。
在有待描述的实例中,电润湿元件包括滤色器CF,所述滤色器CF用于从输入光(例如入射在滤色器上的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滤色器CF输出具有预定色调的光。预定色调例如是选择用于滤色器输出的特定色彩。换句话讲,离开滤色器的光具有预定色调。在实例中,滤色器是不可切换的滤色器;换句话讲,滤色器具有固定形状,且因此具有不可切换的滤色器的空间配置是不可改变的,例如是不可切换的。因此,不可切换的滤色器可以是非流体滤色器。这可与例如以下描述的第一流体相对比,所述第一流体可包含染料或颜料,因此充当可在不同第一流体配置之间切换的滤色器。如以下所解释的,除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之外,滤色器还促成由电润湿元件所提供的显示效果。在图1的实例中,存在滤色器层,换句话讲包括滤色器的层,并且在此实例中位于第二支撑板7b的表面上,所述表面是第二支撑板的最接近以下描述的空间的表面。应了解在另外的实例中,滤色器层可位于电润湿元件中的不同位置,例如位于第二支撑板的最远离空间的表面上,或者作为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条件是滤色器层被定位成使得穿过元件以提供显示效果的光穿过滤色器层。另选地,在其他实例中,滤色器层位于第一支撑板上;其中显示元件以反射方式操作,滤色器层位于反射器(诸如反射电极)与由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个邻接的表面之间。
在实例中,滤色器层具有由可充当滤色器的材料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和不与至少一个第一区域重叠且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由可充当透射区域的材料形成。第一区域包括滤色器CF。滤色器吸收光的例如处于可见光谱中的至少一个波长,因此过滤穿过滤色器的光。滤色器可由具有滤色属性的材料形成。第二区域是透射区域T,所述第二区域例如可透射光的由滤色器吸收的至少一个波长并且例如可透射入射在第二区域上的基本上所有光,例如光的处于可见光谱中的基本上所有波长。换句话讲,透射区域T被配置来在基本上不输出由滤色器所输出的预定色调的情况下使光透过透射区域。本文使用的术语基本上意味着由第二区域所透射的光量存在一定的公差度。透射区域因此可能不会透射所有光,但可透射足够的光,使得不会妨碍电润湿元件的性能。例如,第二区域可透射入射在第二区域上的90%、95%或更多的光。第二区域可例如透射比第一区域大三倍或更多的光。第二区域可例如由合适的材料形成或者可以是滤色器层中的开口(换句话讲孔洞或孔或空间),光可穿过所述开口。用于形成滤色器的材料的实例包括抗蚀材料,诸如JSR OPTMER TM CR系列。这些材料是颜料分散的光致抗蚀剂。当第二区域由一种材料形成时,用于形成第二区域的示例性材料选自JSR OPTMER SS系列。这些材料是热可固化材料,所述热可固化材料可用作滤色器区域的保护外覆层,但还可用来形成第二区域。这些材料主要由丙烯酸类聚合物构成。熟练人员将易于理解如何形成具有图案化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这种滤色器层。
稍后将描述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另外的细节。
显示设备具有观看侧8和后侧9,在所述观看侧8上可观看到由显示设备所形成的图像或显示。在图中,第一支撑板5的表面(所述表面在此实例中是衬底7a的表面)限定后侧9;第二支撑板6的表面(所述表面在此实例中是衬底7b的表面)限定观看侧8;可替代地,在其他实例中,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可限定观看侧。显示设备可以是反射类型、透射类型或半透反射类型。显示设备可以是有源矩阵驱动式显示设备。多个显示元件可以是单色的。对于彩色显示设备,显示元件可分成多个组,每一组具有不同的色彩;或者,单个显示元件可能够显示不同的色彩。
支撑板之间的每个显示元件的空间10(所述空间10另外可被认为是腔室)填充有两种流体,所述两种流体在此实例中为液体。在图1的实例中,空间10填充有第一流体11和第二流体12,所述第一流体11和第二流体12在不存在施加电压时每个形成层。
第二流体是导电的或极性的,并且可以是水或盐溶液,诸如氯化钾的水溶液。第二流体可以是透明的,但替代地可以是有色的、白色的、吸收性的或反射性的。“导电的”例如意味着第二流体能够导电;例如,由于通过第二流体的离子流,电流可流动通过第二流体。在实例中,“极性的”意味着第二流体包括具有含净偶极子的分子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例如液体载体);即,由于电子分布,分子跨分子结构具有完整的偶极矩,其中分子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负电荷并且分子的至少一个不同部分具有正电荷。此类偶极矩包括永久偶极子。极性例如是由于分子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原子-原子键而导致,其中例如一个原子为杂原子诸如氧或氮。例如,这种极性原子-原子键是氧(O)原子与氢(H)原子之间的键,即–O-H键,所述键在一些实例中可能是由于存在至少一个羟基(-OH)基团所致。此类键的存在可致使第二流体内的不同分子之间的氢键合。
第一流体是不导电的,并且例如可以是烷烃如癸烷或十六烷或者可以是油(诸如硅油)。
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不能混溶。因此,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基本上不与彼此混合,并且在一些实例中不会以任何程度与彼此混合。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基本不混溶性是由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属性,例如它们的化学组成所致;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往往会保持彼此分离,因此往往不会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均匀混合物。由于此不混溶性,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彼此至少部分地在图1中标记为55(此时未施加电压)和标记为57(此时施加了电压)的界面处汇合(例如接触),所述界面在第一流体体积与第二流体体积之间限定边界;所述界面或边界可被称为弯液面。由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基本上彼此不混合,在一些实例中设想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但是由于大部分第一流体体积不与大部分第二流体体积混合,所以据信所述混合可忽略不计。
第一流体吸收光谱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流体可透射光谱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滤色器。出于此目的,可通过添加颜料颗粒或染料来为第一流体上色。或者,第一流体可以是黑色的,例如吸收或反射光谱的基本上所有部分。反射性第一流体可反射整个可见光谱,从而使得层呈现白色;或可反射光谱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层具有颜色。在有待以下描述的实例中,第一流体是黑色的,且因此吸收光谱的例如处于可见光谱中的基本上所有部分。术语“基本上吸收”包括一定程度的变型,因此第一流体可不吸收所有波长,但吸收给定光谱(诸如可见光谱)内的大多数波长,以便执行元件中的第一流体的功能。第一流体因此被配置来吸收入射在第一流体上的基本上所有光。例如,第一流体可吸收处于可见光谱内且入射在第一流体上的90%或更多的光。
支撑板5包括绝缘层13。所述绝缘层可以是透明的或反射性的。绝缘层13可在图片元件的壁之间延伸。为了避免第二流体12与布置在绝缘层下方的电极之间的短路,绝缘层的层可在多个图片元件2的上方不间断地延伸,如图中所示。绝缘层具有面向图片元件2的空间10的表面14。在此实例中,表面14是疏水的。绝缘层的厚度可小于2微米并且可小于1微米。
绝缘层可以是疏水层;或者,绝缘层可包括疏水层15和具有预定的介电属性的阻挡层16,如图所示,疏水层15面向空间10。疏水层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可由AF1600形成。阻挡层16可具有在垂直于衬底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在50纳米与500纳米之间的厚度,并且可由无机材料如氧化硅或硅制成。
表面14的疏水性致使第一流体11优先附着到绝缘层13,因为相对于绝缘层13的表面,第一流体比第二流体12具有更高的可润湿性。可润湿性涉及流体对固体表面的相对亲合力。可润湿性可通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角来测量。接触角由流体与固体之间在流体-固体边界处的表面张力的差确定。例如,高的表面张力差可指示疏水属性。
每个显示元件2包括作为支撑板5的一部分的电极17。电极与支撑板的提供显示区域的表面相关联(例如重叠)。在示出的实例中,每个显示元件中存在一个这种电极17。电极17通过绝缘层13与流体分离;相邻图片元件的电极被不传导层分离。对于具有反射操作而不是透射操作的显示元件,在一些实例中,电极是反射性的。
在一些实例中,可在绝缘层13与电极17之间布置另外的层。电极17可以是任何希望的形状或形式。图片元件的电极17通过信号线18被供应有电压信号,在图中示意地指示。第二信号线19连接到与传导的第二流体12接触的电极。当所有元件通过第二流体流体地互连并且共用第二流体、不因壁而间断时,这个电极可以是所有元件共有的。图片元件2可由在信号线18与19之间施加的电压V控制。衬底7上的电极17耦接到显示控制装置。在具有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图片元件的显示设备中,可将电极耦接到衬底7上的控制线的矩阵。
在此实例中的第一流体11由至少一个壁(在此实例中,沿着图片元件的剖面的壁20)限制至一个图片元件。图片元件的剖面可具有任何形状;当图片元件以矩阵形式布置时,剖面通常为方形或矩形,但在其他实例中设想了不同的剖面形状。在此类实例中设想了图片元件的剖面形状组合以下所描述的滤色器的选定形状可用来控制由图片元件所提供的显示效果的属性(诸如亮度和饱和度)。
虽然壁被示出为从绝缘层13突出的结构,但是替代地所述壁可以是排斥第一流体的支撑板的表面层,诸如亲水层或疏水性较低的层。壁可从第一支撑板延伸到第二支撑板,但替代地,如图1所示,可部分地从第一支撑板向第二支撑板延伸。由虚线3和4指示的图片元件的尺寸由壁20的中心限定。由虚线21和22指示的图片元件的壁之间的表面14的区域被称作显示区域23,在所述显示区域23的上方发生显示效果并且所述显示区域23邻接第一流体。显示效果取决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与由显示区域限定的表面邻接的区域大小,这依赖于上述施加电压V的量值。施加电压V的量值因此确定电润湿元件内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并且用来控制流体配置。当将电润湿元件从一个流体配置切换到不同的流体配置时,第二流体邻接显示区域表面的区域大小可增大或减小,同时第一流体邻接显示区域表面的区域大小分别减小或增大。因此,对于多个流体配置,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邻接显示区域表面的区域大小对于多个配置的不同可不同。
图2示出第一支撑板的疏水层的平面视图中的矩形图片元件的矩阵。由虚线25指示对应于图1中的虚线3和4的图2中的中心图片元件的尺寸。线26指示壁的内部边界;线还是显示区域23的边缘(例如周边)。应注意图1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在本文所描述的实例中,在平行于表面平面(例如显示区域)的平面中,滤色器CF的范围比显示区域小(例如少)。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平行于平面的平面”包括平面例如基本上平行于平面的可能性,从而例如解释制造公差。滤色器重叠(例如位于上方或覆盖)支撑板的表面的一部分。第一流体邻接表面,其中表面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范围大小取决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表面对应于先前所描述的显示区域。滤色器的范围是例如滤色器与显示区域重叠(例如位于上方)并且光可穿过以提供显示效果的范围(例如区域)。在本文所描述的实例中,由于滤色器具有的范围比显示区域小,光穿过或已经穿过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可能不会穿过滤色器。如以下将变得更清晰的,这意味着例如可提供更明亮的有色显示效果或白色显示效果。
类似地,在平行于显示区域的平面的平面中测量的透射区域的范围小于显示区域。透射区域重叠支撑板的表面的与由滤色器所重叠的部分不同的部分。
当没有施加电压,例如当电润湿元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流体11在壁20之间形成层,如图1所示。施加电压将使第一流体缩回(例如由于第一流体被表面14排斥所致),例如抵靠壁如图1的虚线形状57所示,所述虚线形状57示出第一流体的基本上完全缩回的配置。第一流体的基本上完全缩回的配置是例如以下情况:其中施加电压是控制系统被配置来输出的最大施加电压。换句话讲,基本上完全缩回的配置是显示元件的极端打开状态,例如对应于最明亮的显示效果。基本上完全缩回的状态可能不是最大缩回第一流体配置;例如,可施加较大电压来进一步缩回第一流体,但控制系统并未被配置来提供所述施加电压。
根据所施加电压的量值,第一流体的可控制形状用来将图片元件操作为光阀,从而在显示区域23的上方提供显示效果。例如,切换流体来增加第二流体与显示区域表面的邻接可增加由元件提供的显示效果的亮度。
以下将描述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具体实例。在这些实例和进一步设想的实例中,根据所施加电压的量值,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可在至少第一配置与第二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配置中,第一流体邻接支撑板的表面的第一范围并且第一流体重叠滤色器的第一范围和透射区域的第一范围。在第二配置中,第一流体邻接支撑板的表面的第二范围并且第一流体重叠滤色器的第二范围和透射区域的第二范围。第一范围每个与第二范围不同。以此方式,对于表面的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范围的给定变化,滤色器的由第一流体所重叠的范围的变化可成比例地小于透射区域的由第一流体所重叠的范围的变化。因此,在这种实例中,亮度变化可比给定色调的饱和度变化更显著。这将在以下进一步详细结解释,但是如应了解的,这意味着通过改变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给定色调的饱和度和显示元件的亮度可例如被同时改变。饱和度变化与亮度变化的比例可能不同,饱和度和亮度的精确变化取决于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具体构造,包括形状和尺寸。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的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构造因此给予更多设计自由来控制显示元件内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因此,由于透射区域并入在显示元件内,所以与已知系统相比,可提供具有较大亮度的显示效果。另外,亮度和饱和度水平对于不同的流体配置可不同,从而允许对显示元件可提供的具体显示效果进行更多控制。这给予设计者更多设计自由来调谐显示元件(并且实际上形成像素的多个显示元件)提供所需显示效果,从而使得显示设备可在所希望的色彩空间(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sRGB或AdobeRGB色彩空间)内显示显示效果。
此外,具有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这种显示元件可减少相邻显示元件之间的有色光串扰。当已经进入一个显示元件的光随后成一定角度被反射以便经由不同显示元件离开显示设备时,可能发生这种串扰。这时,所述光可穿过两个不同的滤色器。由于至少一个显示元件中存在透射区域,所以进入或离开显示元件的光可穿过这种透射区域而不是滤色器,因此透射区域的存在减少光穿过两个不同的滤色器的机会。因此,由显示设备所提供的图像的视角可能增大。
现在将描述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具体实例。
应注意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可能并未如图中所示的那样形成,而可事实上以未示出的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形成。例如,以下所描述的并且邻接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的边缘可能不是笔直的,而是相反在形式上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另外,在切换流体配置期间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移动可能是不规则的,而不是完美地沿着运动轴线。这例如是由于如技术人员所应了解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性质所致。
在实例中,在平行于支撑板的表面平面的平面中,滤色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尺寸(例如宽度)在远离滤色器的边缘侧S(参见图2A)的方向上减小。此方向例如是远离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根据电压量值,界面(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所述界面处至少部分地彼此接触)可从所述边缘侧缩回。在一些实例中,方向基本上平行于界面在表面上方运动的轴线。界面可例如作为直线邻接表面,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和表面沿着所述直线彼此接触,所述直线对应于界面的边缘。直线例如基本上平行于滤色器的边缘侧。在一些实例中,直线基本上垂直于运动轴线,尽管应注意可能存在如以上所解释的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本文中关于基本上平行于运动轴线的方向和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运动轴线的直线所使用的术语基本上是指以下事实:界面的直线和界面的运动根据所施加电压并不是完美的。例如,直线并非完全笔直的,并且其在表面上方移动时形状和取向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直线可被看作跨界面的边缘截取的均匀(例如平均)直线。类似地,在改变流体配置时运动轴线可能并非一直都是完美笔直的。运动方向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因此,运动轴线可被看作均匀(例如平均)直线,在切换流体配置时界面沿着所述直线移动。
现在将使用图2A-2D解释实例。示出基本上垂直于直线24的界面的运动轴线AM。根据所施加电压的变化,直线可在沿着此轴线的任一方向上前进。
例如如图2A所示,在沿着运动轴线AM的更接近滤色器(例如重叠显示区域的侧面)的边缘侧S的不同位置,滤色器的第一宽度W1大于第二宽度W2。因此,宽度在远离滤色器的侧面S的方向上减小。
在实例中,包括滤色器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和包括透射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共同具有重叠整个显示区域的范围。在此类实例中,滤色器和透射区域可在例如边界处彼此邻接。滤色器和透射区域在平行于表面区域平面的平面中彼此相邻。
在图1和图2A至图2D的实例中,边界被标记为B。在此实例中,存在滤色器层的包括滤色器的一个第一区域FR。还存在滤色器层的包括透射区域的一个第二区域SR。第一区域FR和第二区域SR每个沿着边界B邻接并且另外具有由显示元件25的侧向尺寸所限定的范围。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此实例中被示出为图2A中的具有特定几何属性的区域,如不久将进一步详细解释。应了解在不同实例中,滤色器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具有不同的几何属性(例如形状上和/或尺寸上),但仍可呈现出现在所描述的特性。
在实例中,在平行于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表面平面的平面中,滤色器包括具有一定尺寸(例如宽度)的第一部分,其中尺寸量值在远离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滤色器还包括具有一定尺寸(例如宽度)的第二部分,其中尺寸量值在远离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基本上均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宽度彼此平行。参考图2A的实例,滤色器的第一部分被指示为P1并且滤色器的第二部分被指示为P2。第一部分的宽度取决于沿着轴线AM的位置但可例如是第二宽度W2。第二部分的宽度被指示为W3,并且显然第二部分的宽度沿着轴线AM基本上维持均一(例如基本上恒定),同时允许在设备的可接受制造公差和操作公差内的任何变型。
在实例中,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的最大宽度处邻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宽度基本上等于第一部分的最大宽度。在图2A的实例中,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汇合处和第二部分邻接,如由标记为P1和P2的括号所指示。由于第二部分的宽度W3基本上等于第一部分的最大宽度,可提供从第二部分到第一部分的宽度减小的平滑过渡。
在实例中,在平行于支撑板的表面平面的平面中,滤色器的一部分具有滤色器的最小宽度。此最小宽度基本上重叠表面的邻接支撑板的壁的任一侧或者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和表面沿着其彼此接触的直线(例如三相线路),所述直线对应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其中第一流体基本上被完全缩回。在图2A的实例中,滤色器的最小宽度被指示为点P。在此实例中,点P基本上重叠对应于基本上完全缩回的第一流体的直线。这意味着第一流体可缩回到基本上不重叠(例如位于上方)滤色器的位置(例如由所述滤色器所覆盖),这可增大对应于该流体配置的显示效果的亮度(由于透射区域未由第一流体所重叠的范围较大所致)。基本上指示在实例中存在可接受操作限值内的一定程度的公差。
在实例中,在平行于支撑板的表面平面的平面中测量的透射区域的尺寸(例如宽度)具有的量值在远离透射区域的边缘侧ST的方向上减小,所述边缘侧ST例如重叠显示区域的侧面并且所述边缘侧ST可例如位于滤色器的边缘侧S的显示元件的滤色器层的相对侧上。因此,例如透射区域的宽度量值在基本上平行于界面在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表面上方的运动轴线的方向上减小。例如,透射区域的宽度在远离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所述界面根据电压量值可朝向所述边缘侧缩回。
在一些实例中,透视区域包括具有量值在远离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的宽度(如标记W4、W5所示出)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具有在远离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基本上均一的宽度W6的第二部分,透视区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宽度彼此平行。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最大宽度处彼此邻接。在图2A的实例中,透射区域包括两个第一部分(指示为P3)和第二部分P4。在第一部分P3的每个(并且针对第一部分P3的一个指示)内,在沿着运动轴线AM的不同位置,透射区域的第四宽度W4大于第五宽度W5,所述第四宽度W4比第五宽度W5更接近透射区域的边缘侧。因此,透射区域的宽度量值在第一部分P3内远离透射区域的边缘侧ST减小。第二部分P4的宽度指示为W6,并且显然透射区域的第二部分的宽度P4沿着轴线AM维持基本上均一。基本上均一具有与先前对滤色器所描述的类似的含义。
在实例中,在平行于由例如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表面平面的平面中,在可接受制造公差内,滤色器具有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滤色器的边缘侧的对称轴基本上对称的形状,界面根据所施加电压的量值可从所述边缘侧缩回,并且所述对称轴在一些实例中平行于界面在表面上方的运动轴线。在图2A的实例中,对称轴由虚线AS示出。由于滤色器具有对称形状,并且在另外的实例中透射区域同样沿着所述对阵轴对称,在一些实例中,流体的配置变化是使得界面在沿着运动轴线的方向上移动;这给予显示元件的显示效果平衡的(例如均匀的)饱和度和/或亮度变化。应了解,在其他实例中,当需要不同显示效果变化时,可使用滤色器的非对称形状。在实例中,并且在平行于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表面平面的平面中,滤色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以下中的一个:V形轮廓、U形轮廓或钟形轮廓。因此,在这些实例中的每一个中,滤色器的宽度例如沿着界面的运动轴线变窄(例如渐缩)。图2A至图2D的实例示出V形轮廓成型的滤色器。图4示出具有U形轮廓的替代实例,其中边界B3位于滤色器CF与透射区域T之间。图5示出具有钟形轮廓的替代实例,其中边界B4位于滤色器CF与透射区域T之间。如所示出的这些形状中的每一个展示沿着对称轴AS对称。滤色器的一部分具有光滑且渐进的宽度变化有助于在改变流体配置时减少可见伪影。
在实例中,U形具有含彼此间隔的两条平行线的轮廓,所述两条平行线沿着接合两条平行线的曲线汇合,其实例在图4中示出。V形具有例如含彼此不平行且会聚来在顶点处汇合的两条笔直线的轮廓;换句话讲,例如两条笔直线相对于彼此有角度地位移一定角度而形成顶点,所述角度例如小于180度并且例如小于或等于90度。钟形轮廓具有对应于钟的剖面轮廓的形式;例如,钟形轮廓在一些实例中可被认为具有对应于以相对浅的分散率、接着具有相对陡峭的分散率、再接着具有相对浅的分散率从点彼此分散的两条曲线的形状。
在实例中,在基本上平行于(例如平行于)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表面平面的平面中,滤色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透射区域的第一部分与透射区域的不同的第一部分之间。这可例如在图2A中看出,其示出滤色器的位于透射区域T的两个第一部分P3之间的第一部分P1。滤色器的位于透射区域的部分之间的一部分的类似布局适用于图4和图5的实例。并且,类似于滤色器的对称形状,滤色器的位于透射区域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此位置可帮助给予由显示元件所提供的显示效果的平衡且均匀的饱和度和/或亮度变化。设想了在替代实例中透射区域可位于滤色器的不同部分之间。
现在将参考图2A至图2D解释由图1的显示元件所提供的显示效果变化。
在图2A至图2D中的每一个中,第一流体的位置并且因此支撑板的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表面(例如显示区域)的范围示出有对角影线。
在图2A中,施加电压的量值是使得第一流体邻接支撑板的表面的一部分,以便与透射区域的第二部分P4重叠,如直线24所示。因此,在此流体配置中,第一流体不与滤色器中的任一个重叠。在此实例中,第一流体因此处于如稍早描述的基本上完全缩回配置。因为透射区域的最大区域未由第一流体所重叠(这意味着更多光可穿过滤色器层到达观看侧),所以显示元件的显示效果因此具有可使用显示元件获得的最高亮度。当具有此额外亮度时,由滤色器所输出的显示效果的色调饱和度可被感知为较弱。
图2B示出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不同配置,其中界面与表面邻接的直线24在进一步沿着运动轴线AM的不同位置。在此配置中,第一流体与图2A的配置相比邻接支撑板的表面的不同范围。另外,第一流体与图2A的流体配置相比重叠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不同范围。确切地,除了重叠透射区域的第二部分P4之外,第一流体现在与滤色器的第一部分P1的一部分重叠。因此,如图2B中配置的显示元件的显示效果与图2A相比不太亮(例如不太明亮)并且还可具有较大色调饱和度(由于亮度减少)。
图2C示出另外的流体配置,其中第一流体重叠透射区域的所有部分和滤色器的第一部分的所有部分。因此,显示效果与图2A和图2B的显示效果相比较暗(例如不太亮)。然而,由于亮度减少,图2C的显示效果的饱和度比图2A或图2B的显示效果的饱和度大。图2C的配置可被认为是最亮的全饱和度显示效果。
图2D示出另外的流体配置,其中第一流体重叠透射区域的所有部分和滤色器的所有部分。这可被认为是断开状态,当第一流体为例如黑色流体,用于基本上吸收大多数可见光,将提供暗(例如黑色)显示效果。
应理解当在诸如参考图2A至图2D所示的那些的实例中,由于滤色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尺寸(例如宽度)量值在远离滤色器的边缘侧S的方向上减小以及由于透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尺寸(例如宽度)量值在所述方向上增大,流体配置变化可改变显示效果的亮度和饱和度属性两者。例如,根据邻接线24的运动方向,当饱和度减小时,亮度可增大,或者反之亦然。在实例中,方向基本上平行于界面在表面上方运动的轴线,如先前所描述。这种亮度和饱和度的同时变化是有用的,因为它给予更多设计自由来设计用于电润湿显示设备的子像素。通过选定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总区域以及滤色器和透射区域中的每一个的形状,用于输出具有不同色调的光的每个子像素可确切地被设计成电润湿显示设备所需的色域。这种情况的另外的实例稍后将变得明显。
图3示出替代实例,其中滤色器的最小宽度(标记为P)被定位成使得重叠例如显示区域的表面的边缘,而不是重叠与基本上完全缩回的第一流体邻接的直线24。在这种实例中,与图2A所示出的实例相比,显示效果可具有较大饱和度和减少的亮度。然而,根据滤色器层针对所需色域的需求,滤色器层的这种设计在电润湿显示设备的一些实例中可能是适当的。
现在将关于多个显示元件2描述实例,所述多个显示元件2每个为子像素并且类似于以上使用图1和图2A至图2D所描述的那些。图6中示出一个实例,其示出每个具有滤色器的不同预定色调的三个显示元件2。
这三个子像素被示出成排彼此相邻以形成显示设备的像素。例如,一个显示元件可具有用于输出具有红(R)色调的光的滤色器,一个显示元件可具有用于输出具有绿(G)色调的光的滤色器,并且另一个显示元件可具有用于输出具有蓝(B)色调的光的滤色器。因此,尽管设想了其他实例,但在此实例中,像素是RGB像素。
在此实例中,每个子像素的显示区域的大小相同并且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设计(包括大小和形状)对于每个子像素相同。因此,滤色器的第一部分P1的大小和滤色器的第二部分P2的大小对于每个子像素相同并且因此彼此对齐。这由虚线27示出。在这种实例中,在没有来自穿过透射区域的光的任何亮度贡献的情况下获得完全饱和的色彩显示效果,其中第一流体与每个子像素的表面邻接相同范围。
在其他实例中,滤色器的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的大小并且因此还有透射区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大小对于不同子像素不同。图7示出所述情况。在图7中,三个子像素如图6所示,除了滤色器的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的大小对于每个子像素不同。直线28a、28b、28c分别示出针对每个子像素的滤色器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接合。由于滤色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因此同样透射区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不同的大小,所以每个子像素为表面的给定范围(例如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由第一流体邻接)贡献显示元件的显示效果的不同亮度和饱和度特性。因此,每个子像素可确切地针对适当色调(例如,R、G或B)设计来提供所需显示效果范围,以促成像素可提供的显示效果的所希望的色域。这给予设计者更多设计自由来在改变流体配置时改变邻接直线24的位置获得所需色域和显示效果变化。
因此,在诸如图6和图7的那些的实例中,显然显示元件中的一个的滤色器的总区域可大于显示元件中的另一个的滤色器的总区域。因此,显示元件中的一个的透射区域的总区域因此也可小于显示元件中的另一个的透射区域的总区域。
为了调谐子像素构造以为给定色调提供所希望的显示效果范围,设计者可控制以下设计参数中的一个或任一个:滤色器的形状、滤色器的滤色材料的浓度、滤色器的厚度或滤色器的区域。这些参数中的每一个的具体选择可能不同并且针对每个显示元件单独选定,以便获得像素并且因此电润湿显示设备的预定和所希望的色域(当每个像素被相同配置时)。作为用于控制色域的设计参数的另外的实例,显示元件中的一个的滤色器的至少一部分在平行于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表面的平面中的宽度可在远离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其减小速率比显示元件中的一个不同显示元件的滤色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的减小速率大。这可在图7中看出,例如具有滤色器的位于滤色器的第一部分与透射区域的第一部分之间的不同的有角度边缘。
图8示出像素的实例,在此实例中具有四个显示元件2。每个这种显示元件可例如类似于图1所描述的显示元件,但针对另外的实例设想了其他显示元件构造。例如,第一显示元件具有邻接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对应于显示区域)的第一流体、用于输出具有预定色调的光的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一滤色器重叠支撑板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和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第一表面的区域大小的电极(类似于图1的电极17),用于控制穿过第一滤色器的光量。第一滤色器例如用于输出具有红色调的光。除了这种第一显示元件之外,还可存在具有与第一显示元件类似的结构但分别具有第二滤色器、第三滤色器和第四滤色器的第二显示元件、第三显示元件和第四显示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标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是指各自第一显示元件、第二显示元件、第三显示元件和第四显示元件的特征。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第三滤色器和第四滤色器例如分别用于输出具有红色调、绿色调、蓝色调和黄色调的光。第一显示元件、第二显示元件、第三显示元件或第四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此类元件中的任一个)(例如第一显示元件、第二显示元件、第三显示元件、第四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第一透射区域、第二透射区域、第三透射区域或第四透射区域,所述第一透射区域、第二透射区域、第三透射区域或第四透射区域重叠支撑板的各自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的不同部分并且被配置来使光透过各自的透射区域,而基本上不输出各自的色调。一个显示元件因此可具有透射区域,而剩余显示元件具有覆盖由第一流体所邻接的表面的整个部分(例如基本上所有部分)(在可接受制造和/或操作公差内)的滤色器。或者,在其他实例中,多于一个显示元件(例如如图8所示的像素的所有显示元件)包括透射区域。
在图8的此实例中,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第三滤色器和第四滤色器被配置来输出分别具有红(R)色调、绿(G)色调、蓝(B)色调和黄(Y)色调的光。在图8中,滤色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大小和形状被示出针对每个子像素是相同的,尽管设想了在另外的实例中它们可不同以便于调谐每个子像素的色域贡献。
已发现在具有R、G和B色调的三个子像素的像素中显示效果的亮度可能较低。已知添加可透射可见光以贡献未被滤色的光的子像素来增强显示效果的亮度(例如亮度)。此配置在本领域中被已知为RGBW像素,其中W意味着白色,因为W子像素促成显示效果。然而,添加单独的W子像素尽管会增强一些显示效果的亮度(包括像素的白色显示效果),但可能不利地影响某些显示效果。例如,黄色显示效果的全饱和度可遭受变得较暗。因此替代地可能使用具有R、G、B、B和Y的五个子像素的像素。Y子像素是具有用于输出具有黄色调(Y)以增强黄色亮度的光的滤色器的另外的显示元件。使用两个蓝(B)子像素。鉴于添加了黄色子像素,具有一个蓝色子像素并且以最大亮度驱动的已知像素的白点将朝着黄色改变。由于添加了第二蓝色子像素,以最大亮度驱动的像素的白点将维持不变,因为黄光和蓝光结合而形成白色。两个蓝色子像素可被结合成一个子像素区域,所述一个子像素区域具有的亮度为蓝色子像素的两倍。这种像素可被称为RG2BY像素(2指示蓝色子像素的双倍亮度)。另外,如果设备接收代表例如具有sRGB色域的图像的图像数据,那么需要处理输入RGB数据以生成用于根据RG2BY像素体系结构渲染图像的信号数据。
已经意识到存在替代方案。可能在四个子像素体系结构内提供具有RGBWY功能的像素。这可使用例如图8所示的像素体系结构来实现。透射区域贡献像素的白色(例如W)部分并且因此不需要单独的W子像素或单独的蓝色B子像素(RG2BY像素的情况同样如此)。因此,可在四个子像素体系结构中提供RGBWY功能。换句话讲,W子像素并入在RGBY子像素体系结构内。实际上,根据邻接线24的位置增大/减小饱和度和/或亮度的能力给予对显示效果的大量控制和设计灵活性,所述显示效果可被提供为对色域具有W和Y贡献。加上,可显示较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需要较少处理来将sRGB图像数据输入例如转换成用于控制图8的子像素的所需信号。
已发现,这种RGBY体系结构给出合适的结果,并且滤色器和透射区域参数可被适当调谐,使得可显示出满足sRGB色域要求的图像。
在此类RGBY实例诸如图8的实例中,添加黄色子像素可要求适当地调谐其它滤色器和透射区域的参数。例如,添加黄色滤色器可要求增大蓝色子像素的亮度(例如通过调节蓝色滤色器的滤色器的范围(例如区域)或所述滤色器中的滤色材料的浓度或者增大透射区域的区域以便添加白光)。这是因为黄光和蓝光一起形成白光,因此添加黄色调滤色器可将白点改变为对显示效果的最大亮度(例如亮度)贡献,同时所有子像素被驱动成最大亮度显示效果,除非蓝色调贡献的亮度被增强。在一些实例中,蓝色子像素的滤色器层被配置来提供最大亮度显示效果,所述最大亮度显示效果具有的亮度大约为当被驱动来提供最大亮度显示效果时黄色子像素的亮度的两倍(例如处于可接受制造和/或操作公差内)。例如,蓝色子像素的透射区域的区域大小可大约为黄色子像素的透射区域的区域大小的两倍(例如处于可接受制造和/或操作公差内);此类实例因此可被认为在RGBY像素体系结构中提供RG2BWY子像素功能。
据观察,由于具有饱和绿色调的光对白色亮度具有较大贡献(例如70%),所以其要求比其他色调更大的亮度来具有给定亮度。鉴于此,具有用于输出绿色调的滤色器的显示元件可不具有透射区域并且因此滤色器层可仅包括用于输出具有绿色调的光的滤色器。换句话讲,第二滤色器、在此情况下为G滤色器重叠第二表面的基本上所有部分。为了进一步增大饱和绿色调的亮度,Y子像素29的一部分可例如设置有绿色滤色器。这在调谐具有sRGB色彩空间的显示器的色彩空间时实现更好的整体匹配。这在图9中示出,其示出四个显示元件2并且以下给出另外的细节。
如果希望进一步增大特定色彩的饱和度,那么设想了向例如滤色器层中的显示元件添加另外的滤色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被配置用于输出具有与显示元件的滤色器不同预定色调的光。现在参考图9中示出的最右的显示元件来描述实例。在所述实例中,滤色器用于输出具有黄色调的光并且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用于输出具有绿色调的光。此实例因此用于进一步增大像素中的绿色调的亮度,以对抗像素的亮度。所述另外的滤色器在图9中标记为29并且在平行于表面平面的平面中具有在与黄色滤色器的宽度相同方向上减小的宽度。因此,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的宽度减小的方向上,另一个滤色器的宽度减小。因此,由于滤色器邻接所述另外的滤色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在远离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因此,在此实例中,对于不太需要显示效果的黄色调贡献的显示效果,第一流体邻接黄色显示元件的更多表面,因此更多地与黄色滤色器重叠,但剩余更多更蓝滤色器不被第一流体重叠(例如覆盖)。由于用于绿色显示元件的第一流体同样例如基本上完全缩回,饱和蓝色调的较大亮度可提供用于显示效果。
在实例中,设想了透射区域被配置来使光透过透射区域,而基本上不吸收可见光谱中的光。基本上不吸收例如意味着90%或更多入射光被透射区域透射。因此,由于背光源输出白光,白光穿过透射区域并且促成更亮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例中,设想了透射区域被配置用于输出具有与滤色器不同预定色调的光。因此,在此类实例中,透射区域可充当用于输出具有特定色调的光的滤色器。然而,在这些实例中,透射区域将比当透射区域透射光而基本上不吸收可见光谱中的光时对显示效果的亮度作出较少的贡献。
以上实例将被理解为说明性的实例。设想了另外的实例。
图10示意性地示出示例性系统(例如装置30)的系统图,所述示例性系统包括诸如以上所描述的实例中的任一个的电润湿显示设备,例如上述包括电润湿显示元件2的电润湿显示设备1。装置例如是便携式(例如移动)设备,诸如电子阅读器设备(诸如所谓的电子阅读器)、平板计算设备、膝上型计算设备、移动通信设备、手表或卫星导航设备;所述装置可替代地可以是用于安装在需要显示屏的任何机器或设备(例如消费电器)中的显示屏。
系统图示出装置30的基本硬件体系结构的实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连接到例如以下系统并且因此与以下系统处于数据通信: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32、通信子系统34、用户输入子系统36、电力子系统38和系统存储装置40。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连接到显示设备1并且因此与所述显示设备1处于数据通信。至少一个处理器31例如是通用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设备、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任何合适的组合。处理器还可被实施成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他此类配置。处理器可经由一个或多个总线耦接以从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例如系统存储装置40中的那些)读取信息或者将信息写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另外地或者可替代地包含存储器,诸如处理器寄存器。
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32例如包括电润湿显示元件驱动器部件,用于向电润湿显示元件中的任一个施加电压来寻址不同的此类显示元件。在实例中,电润湿显示元件根据有源矩阵配置进行配置,并且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被配置来经由电路控制显示设备1的开关元件(诸如薄膜晶体管(TFT))以控制电润湿显示元件。电路可包括信号线和控制线,诸如上述那些。
通信子系统34例如针对装置被配置来经由数据网络(例如计算机网络,诸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电信网络、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或某种其他类型的网络)例如与计算设备通信。通信子系统34还可例如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蓝牙或红外连接或用于将装置连接到诸如以上所描述的那些中的任一个的数据网络的数据网络接口。如稍后所描述的内容数据可经由通信子系统传送到装置。
用户输入子系统36可包括例如用于从装置的用户接收输入的输入设备。示例性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键盘、滚珠、按钮、键、开关、指向设备、鼠标、操纵杆、远程控件、红外检测器、语音识别系统、条形码读取器、扫描器、摄影机(可能地与视频处理软件耦接以例如检测手势姿势或面部姿势)、运动检测器、麦克风(可能地耦接到音频处理软件以例如检测语音命令)或者能够将信息从用户传送到设备的其他设备。输入设备还可采取与显示设备相关联的触摸屏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通过触摸对显示设备上的提示做出响应。用户可通过输入设备诸如键盘或触摸屏键入文本信息。
装置还可包括用户输出子系统(未示出),包括例如用于向装置的用户提供输出的输出设备。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打印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头戴耳机、耳机、闹钟)或触觉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可以是用于连接到所述其它输出设备中的一个(诸如耳机)的连接器端口。
电力子系统38例如包括用于传送和控制由装置所耗费的电力的电路44。电力可经由电路由主电源提供或从电池42提供。电路可进一步用于从主电源对电池充电。
系统存储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46和非易失性存储器48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包括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可例如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非易失性(NV)存储器可例如是固态驱动器(SSD)(诸如闪存)或只读存储器(ROM)。可使用另外的存储技术,例如磁介质、光学介质或磁带介质、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蓝光光碟或其他数据存储介质。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可移除的或不可移除的。
存储器中的任一个可存储用于控制装置(例如装置的部件或子系统)的数据。此类数据可例如呈计算机可读和/或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形式。因此,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配置来利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由电润湿显示设备所提供的显示效果。
在图10的实例中,易失性存储器46存储例如显示设备数据49,所述显示设备数据49指示有待由显示设备1提供的显示效果。处理器31可基于显示设备数据将数据传输到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32,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32继而将信号输出到显示设备以向显示设备施加电压,从显示设备提供显示效果。非易失性存储器48存储例如程序数据50和/或内容数据52。程序数据例如是表示例如呈计算机软件形式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数据,所述数据用于装置运行装置的应用或程序模块或者装置的部件或子系统来执行某些功能或任务,和/或用于控制装置的部件或子系统。例如,应用或程序模块数据包括例程、程序、对象、部件、数据结构或类似中的任一个。内容数据是例如表示例如用于用户的内容的数据;此类内容可表示介质的任何形式,例如文本、至少一个图像或其部分、至少一个视频或其部分、至少一个声音或音乐或者其部分。表示图像或其部分的数据是例如代表有待由电润湿显示设备的至少一个电润湿元件提供的显示效果。内容数据可包括表示内容库的数据,所述内容库例如书本、期刊、报纸、电影、视频、音乐或播客中的任一个的库,所述内容库中的每一个可由表示例如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的数据集合来表示。这种数据集合可包括一种类型的内容数据,但是可替代地包括不同类型的内容数据的混合,例如电影可由包括至少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数据表示。
在实例中,指示有待由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可经由例如通信子系统接收,和/或可从系统存储装置接收诸如内容数据。如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此类图像数据可呈RGB格式。因此,当显示设备包括根据以上使用例如图8或图9所描述的RGBY体系结构的像素时,有必要将RGB图像数据转换成适当信号以控制像素的R、G、B和Y显示元件中的每个。用于RGB至RGBY数据转换的算法在本领域中已知。此类算法可存储在例如程序数据50中。现在给出这种算法的实例。在此类实例中,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接收指示用于像素以显示的显示效果的输入数据。输入数据包括:指示显示效果的红色调分量的亮度的红色通道数据;指示显示效果的绿色调分量的亮度的绿色通道数据;和指示显示效果的蓝色调分量的亮度的蓝色通道数据值。接着根据红色调分量的亮度、绿色调分量的亮度和蓝色调分量的亮度计算显示效果的黄色调分量。继而生成输出数据,所述输出数据指示用于像素以显示的显示效果。输出数据包括:指示用于显示显示效果的红色调分量的第一显示元件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红色通道数据;指示用于显示显示效果的绿色调分量的第二显示元件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绿色通道数据;指示用于显示显示效果的蓝色调分量的第三显示元件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蓝色通道数据;和指示用于显示显示效果的黄色调分量的第四显示元件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黄色通道数据。
在实例中,根据具有红色通道数据、绿色通道数据和蓝色通道数据(例如RGB图像数据)的输入数据,示例性算法(以下进一步完整陈述)例如基于来自RGB图像数据的红色调分量(R)的亮度值和绿色调分量(G)的亮度值的最小值来计算指示显示效果的黄色调分量(Y’)的输出黄色通道数据(如以下由Y’=min(R,G)指代)。接着从红色调分量和绿色调分量的亮度值中的每一个减去黄色调分量(例如亮度值)以生成指示显示效果的红色调分量(R’)的亮度的输出红色通道数据和指示绿色调分量(G’)的亮度的输出绿色通道数据,如以下由R’=R-Y’和以下的G’=G-Y’指代。在此实例中,输入数据的蓝色通道数据的蓝色调分量(B)的亮度对于指示蓝色调分量(B’)的亮度的输出蓝色通道数据不改变,尽管在其他实例中可包括处理来修改蓝色调分量的亮度。现在陈述示例性算法:
Y'=min(R,G)
R’=R-Y'
G'=G-Y'
B’=B.
在第二实例中,可通过分配不能由黄色表示的色彩使用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以下算法来进一步开发显示设备的亮度分辨率:
Rn’=Rn+0.5*(Rn+1-Y’n+1)
Gn0=Gn+0.5*(Gn+1-Y’n+1)
Bn’=Bn+0.5*Bn+1
Y’n+1=min(Rn+1,Gn+1)
R’n+2=Rn+2+0.5*(Rn+1-Y’n+1)
G’n+2=Gn+2+0.5*(Gn+1-Y’n+1)
B’n+2=Bn+1+0.5*Bn+1
当这种算法已经运行时,指示有待显示的显示效果的输出数据现在呈适当的RGBY格式。此数据可结合显示设备控制子系统用来将适当信号应用到显示元件的显示元件,以便提供所需显示效果。
另外,根据以下编号条款设想了实例。
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关于任何一个实例的任何特征可单独使用,或与所描述的其他特征结合使用,并且也可与任何其他实例或任何其他实例的任何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结合使用。此外,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使用上文未描述的等效物和修改。
条款
1.一种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
具有表面的支撑板;
邻接所述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滤色器,所述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滤色器输出具有预定色调的光,所述滤色器重叠所述表面的第一部分;
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透射区域,所述透射区域重叠所述表面的第二部分并且被配置来使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波长的光透射通过所述透射区域;以及
与所述支撑板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根据所述电压的量值,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所述配置可在以下配置之间切换:
第一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表面的第一范围,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重叠所述滤色器的第一范围和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一范围;以及
第二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表面的第二范围,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重叠所述滤色器的第二范围和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二范围。
2.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层,所述层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由可充当所述滤色器的材料形成;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不重叠和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由可充当所述透射区域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4.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所述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远离所述边缘侧缩回。
5.根据条款4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流体和所述界面沿着邻接所述表面的直线彼此接触,其中所述边缘侧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直线。
6.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具有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对称轴基本上对称的形状,所述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可远离所述边缘侧缩回。
7.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至少部分具有以下中的一种:V形轮廓、U形轮廓或钟形轮廓。
8.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包括:
具有尺寸的第一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以及
具有尺寸的第二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所述边缘侧的所述方向上基本上均一,所述滤色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尺寸和所述滤色器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基本上彼此平行。
9.根据条款8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尺寸的所述量值为最大处邻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的所述量值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尺寸的最大量值。
10.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具有所述滤色器的最小尺寸量值的一部分基本上重叠以下中的一个:
所述表面的邻接所述支撑板的壁的侧面,或者
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流体和所述表面彼此接触所沿着的直线,所述直线对应于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基本上完全缩回。
11.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透射区域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12.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透射区域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所述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可朝向所述边缘侧缩回。
13.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透射区域包括:
具有尺寸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以及
具有尺寸的第二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透射区域的所述侧面的所述方向上基本上均一,所述透射区域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基本上彼此平行。
14.根据条款13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透射区域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最大尺寸量值处邻接所述透射区域的所述第二部分。
15.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并且所述透射区域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所述方向上增大。
16.根据条款15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所述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滤色器的所述边缘侧。
17.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另外的滤色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被配置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输出具有与所述预定色调不同的预定色调的光。
18.根据条款17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另外的滤色器邻接所述滤色器,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19.根据条款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预定色域选定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滤色器的形状、所述滤色器的滤色材料的浓度、所述滤色器的厚度或所述滤色器的区域。
20.一种装置,其包括:
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
支撑板;
第一显示元件,其包括:
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
邻接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一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一滤色器输出具有预定色调的光,所述第一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
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一透射区域重叠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部分并且被配置来使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波长的光透射光通过所述第一透射区域;以及
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关联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根据所述电压的量值,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所述配置可在以下配置之间切换:
第一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范围,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重叠所述第一滤色器的第一范围和所述第一透射区域的第一范围,以及
第二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范围,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重叠所述第一滤色器的第二范围和所述第一透射区域的第二范围,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
21.根据条款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色调是红色调,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显示元件,其包括:
所述支撑板的第二表面;
邻接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二滤色器输出具有绿色调的光,所述第二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关联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第三显示元件,其包括:
所述支撑板的第三表面;
邻接所述第三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三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三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三滤色器输出具有蓝色调的光,所述第三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三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关联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第四显示元件,其包括:
所述支撑板的第四表面;
邻接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四滤色器,所述第四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四滤色器输出具有黄色调的光,所述第四滤色器重叠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关联的第四电极,所述第四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四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或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分别包括第二透射区域、第三透射区域或第四透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透射区域、第三透射区域或第四透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重叠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第二部分并且被配置来使具有由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所过滤的所述至少一个波长的光透过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以及
其中,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或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预定色域单独选定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形状、滤色材料的浓度、厚度或区域。
22.根据条款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二表面的基本上所有部分,包括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部分。
23.根据条款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四显示元件包括另外的滤色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输出具有绿色调的光。
24.根据条款2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三显示元件的所述透射区域的区域大小大约是所述第四显示元件的所述透射区域的区域大小的两倍。
25.根据条款21所述的装置,其包括:
像素,所述像素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和所述第四显示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接收指示用于所述像素以显示的显示效果的输入数据,所述输入数据包括:
指示所述显示效果的红色调分量的亮度的红色通道数据;
指示所述显示效果的绿色调分量的亮度的绿色通道数据;以及
指示所述显示效果的蓝色调分量的亮度的蓝色通道数据值;
根据所述红色调分量的所述亮度、所述绿色调分量的所述亮度和所述蓝色调分量的所述亮度计算所述显示效果的黄色调分量;以及
生成指示用于所述像素以显示的所述显示效果的输出数据,所述输出数据包括:
指示用于显示所述显示效果的红色调分量的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红色通道数据;
指示用于显示所述显示效果的绿色调分量的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绿色通道数据;
指示用于显示所述显示效果的蓝色调分量的所述第三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蓝色通道数据;以及
指示用于显示所述显示效果的黄色调分量的所述第四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黄色通道数据。
26.一种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
支撑板;
第一显示元件,其包括:
邻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一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一滤色器输出具有红色调的光,所述第一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第二显示元件,其包括:
邻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二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二滤色器输出具有绿色调的光,所述第二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第三显示元件,其包括:
邻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三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三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三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三滤色器输出具有蓝色调的光,所述第三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三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以及
第四显示元件,其包括:
邻接所述支撑板的第四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四滤色器,所述第四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四滤色器输出具有黄色调的光,所述第四滤色器重叠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四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或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透射区域、第二透射区域、第三透射区域或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透射区域、第二透射区域、第三透射区域或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重叠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第二部分并且被配置来使具有由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所过滤的所述至少一个波长的光透过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
27.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和所述第四显示元件分别包括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和所述第四透射区域。
28.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三显示元件包括所述第三透射区域并且所述第四显示元件包括所述第四透射区域,
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三透射区域的区域大小大于所述第四透射区域的区域大小。
29.根据条款28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透射区域的所述区域大小大约为所述第四透射区域的所述区域大小的两倍。
30.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二表面的基本上所有部分,包括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部分。
31.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或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分别包括另外的滤色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被配置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输出具有与所述红色调、所述绿色调、所述蓝色调或所述黄色调中的各自至少一个不同的预定色调的光。
32.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四显示元件包括另外的滤色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输出具有绿色调的光。
33.根据条款32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另外的滤色器邻接所述第四滤色器,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四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第四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34.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35.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和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各自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各自第二流体的所述各自第一流体,
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所述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可远离所述边缘侧缩回。
36.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和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各自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各自第二流体的所述各自第一流体,
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的边缘侧的对称轴基本上对称的形状,所述各自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可远离所述边缘侧缩回。
37.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具有尺寸的第一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以及
具有尺寸的第二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所述边缘侧的所述方向上基本上均一,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尺寸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彼此平行。
38.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39.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和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各自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各自第二流体的所述各自第一流体,
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尺寸量值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所述各自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可远离所述各自边缘侧缩回。
40.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具有尺寸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以及
具有尺寸的第二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所述边缘侧的所述方向上基本上均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彼此平行。
41.根据条款26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以及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所述方向上增大。
42.一种装置,其包括:
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
支撑板;
第一显示元件,其包括:
邻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一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一滤色器输出具有红色调的光,所述第一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第二显示元件,其包括:
邻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二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二滤色器输出具有绿色调的光,所述第二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第三显示元件,其包括:
邻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三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三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三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三滤色器输出具有蓝色调的光至透过所述第三滤色器的光,所述第三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三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以及
第四显示元件,其包括:
邻接所述支撑板的第四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邻接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第四滤色器,所述第四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第四滤色器输出具有黄色调的光,所述第四滤色器重叠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四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或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透射区域、第二透射区域、第三透射区域或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第三透射区域或第四透射区域中的各自至少一个重叠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或所述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各自不同部分并且被配置来使具有由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所过滤的所述至少一个波长的光透光过所述第一透射区域、所述第二透射区域、所述第三透射区域或所述第四透射区域中的所述各自至少一个;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
43.根据条款42所述的装置,其中,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或所述第四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预定色域单独选定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各自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三滤色器或所述第四滤色器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滤色材料的浓度、厚度或区域。
44.根据条款4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滤色器重叠所述第二表面的基本上所有部分,包括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部分。
45.根据条款4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四显示元件包括另外的滤色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输出具有绿色调的光。
46.根据条款42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三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第三显示元件的所述透射区域的区域大小大约是所述第四显示元件的所述透射区域的区域大小的两倍。
47.根据条款42所述的装置,其包括:
像素,所述像素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三显示元件和所述第四显示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来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接收指示用于所述像素以显示的显示效果的输入数据,所述输入数据包括:
指示所述显示效果的红色调分量的亮度的红色通道数据;
指示所述显示效果的绿色调分量的亮度的绿色通道数据;以及
指示所述显示效果的蓝色调分量的亮度的蓝色通道数据值;
根据所述红色调分量的所述亮度、所述绿色调分量的所述亮度和所述蓝色调分量的所述亮度计算所述显示效果的黄色调分量;以及
生成指示用于所述像素以显示的所述显示效果的输出数据,所述输出数据包括:
指示用于显示所述显示效果的红色调分量的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红色通道数据;
指示用于显示所述显示效果的绿色调分量的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绿色通道数据;
指示用于显示所述显示效果的蓝色调分量的所述第三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蓝色通道数据;以及
指示用于显示所述显示效果的黄色调分量的所述第四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的输出黄色通道数据。

Claims (15)

1.一种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
具有表面的支撑板;
邻接所述表面的第一流体;
与所述第一流体不能混溶的第二流体;
滤色器,所述滤色器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滤色器输出具有预定色调的光,所述滤色器重叠所述表面的第一部分;
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透射区域,所述透射区域重叠所述表面的第二部分并且被配置来使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波长的光透射通过所述透射区域;以及
与所述支撑板相关联的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
根据所述电压的量值,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所述配置可在以下配置之间切换:
第一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表面的第一范围,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重叠所述滤色器的第一范围和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一范围;以及
第二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邻接所述表面的第二范围,以及
所述第一流体重叠所述滤色器的第二范围和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二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层,所述层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由可充当所述滤色器的材料形成;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不重叠和邻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由可充当所述透射区域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所述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可远离所述边缘侧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具有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对称轴基本上对称的形状,所述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可远离所述边缘侧缩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至少部分具有以下中的一种:V形轮廓、U形轮廓或钟形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包括:
具有尺寸的第一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以及
具有尺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所述边缘侧的所述方向上基本上均一,所述滤色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尺寸和所述滤色器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基本上彼此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具有所述滤色器的最小尺寸量值的一部分基本上重叠以下中的一个:
所述表面的邻接所述支撑板的壁的侧面,或者
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流体和所述表面彼此接触所沿着的直线,所述直线对应于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配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基本上完全缩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透射区域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所述第一流体在界面处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第二流体,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透射区域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所述界面根据所述电压的所述量值可朝向所述边缘侧缩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透射区域包括:
具有尺寸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透射区域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以及
具有尺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的量值在远离所述透射区域的所述侧面的所述方向上基本上均一,所述透射区域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尺寸基本上彼此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并且所述透射区域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所述方向上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包括另外的滤色器,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被配置用于从输入光过滤至少一个波长以从所述另外的滤色器输出具有与所述预定色调不同的预定色调的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另外的滤色器邻接所述滤色器,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表面的平面的平面中,所述另外的滤色器的至少部分的尺寸量值在远离所述滤色器的边缘侧的方向上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电润湿显示设备的预定色域选定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滤色器的形状、所述滤色器的滤色材料的浓度、所述滤色器的厚度或所述滤色器的区域。
CN201580069992.6A 2014-12-23 2015-12-22 具有成型滤色器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Active CN107111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80,761 US9740000B2 (en) 2014-12-23 2014-12-23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haped colour filter
US14/580,761 2014-12-23
US14/580,791 2014-12-23
US14/580,791 US9904048B2 (en) 2014-12-23 2014-12-23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haped colour filter
PCT/EP2015/080966 WO2016102559A1 (en) 2014-12-23 2015-12-22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haped colour fil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126A true CN107111126A (zh) 2017-08-29
CN107111126B CN107111126B (zh) 2021-02-02

Family

ID=55129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9992.6A Active CN107111126B (zh) 2014-12-23 2015-12-22 具有成型滤色器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37952B1 (zh)
JP (1) JP6426301B2 (zh)
CN (1) CN107111126B (zh)
WO (1) WO201610255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7985A1 (en) * 2000-02-17 2001-08-30 Takayuki Tsuboi Optical element
CN100388048C (zh) * 2003-02-26 2008-05-1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稳态电润湿盒的无源矩阵显示器
US20130155480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Electrowe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242367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Hyeon-Gu CHO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72790B2 (en) * 2004-07-09 2011-01-18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Display capable electrowetting light valve
CN101881849B (zh) * 2009-05-07 2012-11-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
WO2012026161A1 (ja) * 2010-08-27 2012-03-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KR20120043422A (ko) * 2010-10-26 2012-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기습윤 표시 장치
KR101913428B1 (ko) * 2012-02-23 2019-01-14 리쿠아비스타 비.브이. 전기 습윤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7985A1 (en) * 2000-02-17 2001-08-30 Takayuki Tsuboi Optical element
CN100388048C (zh) * 2003-02-26 2008-05-1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稳态电润湿盒的无源矩阵显示器
US20130155480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Electrowe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242367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Hyeon-Gu CHO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7952A1 (en) 2017-11-01
JP2018508833A (ja) 2018-03-29
WO2016102559A1 (en) 2016-06-30
JP6426301B2 (ja) 2018-11-21
CN107111126B (zh) 2021-02-02
EP3237952B1 (en) 202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4590B1 (ko) 표시 장치
US9904048B2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haped colour filter
KR20120091442A (ko) 전환 가능한 투과형/반사형 일렉트로웨팅 디스플레이,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EP1678554B1 (en) A fast full col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with improved driving
WO2015105733A1 (en) High dynamic rang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217670A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US9798133B2 (en) Electrowetting element with white filter
US2017027844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system
TWI472799B (zh) 顯示面板
US20180315380A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pane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934184B2 (en) Color filter and color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9746663B2 (en) Electrowetting pixel with two electrowetting elements
US9740000B2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haped colour filter
US10444490B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color filtering spacers
CN107111126A (zh) 具有成型滤色器的电润湿显示设备
TWI556201B (zh) 畫素組以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EP3201675B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radiation filter
Heikenfeld A new bi-primary color system for doubling the reflectance and colorfulness of e-paper
Rawert et al. 15.2: Bistable D3 Electrowetting Display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Kwak et al. Generating vivid colors on red-green-blue-white electonic-paper display
CN101512425A (zh) 彩色反射显示装置
US9330612B2 (en) Electrofluidic display pixels
TW201447368A (zh) 畫素結構
Hoehla et al. 12.3: Development of Electro‐Osmotic Color E‐paper
EP3317710B1 (en) Electrowetting pixel with two electrowetting el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