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2584A - 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02584A CN107102584A CN201710270888.4A CN201710270888A CN107102584A CN 107102584 A CN107102584 A CN 107102584A CN 201710270888 A CN201710270888 A CN 201710270888A CN 107102584 A CN107102584 A CN 1071025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electric capacity
- resistance
- connection
- c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2855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0751 Hypersensitiv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8—Safety, monitor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5—Investigating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solid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W—METEOROLOGY
- G01W1/00—Meteorolog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75—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optical mea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5—Investigating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solids
- G01N2021/8578—Gaseous flow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5—Investigating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solids
- G01N2021/8592—Grain or other flowing solid sample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024—Safety, surveillan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colog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本发明通过邻近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自组网,实现邻近节点之间的快速通讯,再次准确的获取移动污染源的信息,监测节点的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监测节点所在环境中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的浓度信息,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超标排放车辆的信息,时间及监测节点所在实时气象状况由气象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同时将数据和节点响应指令通过GPRS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出去,供其它设备接收和使用。通过控制器的A/D功能将锂电池输入电压转化为数字信号,来监测锂电池的电压。本发明装置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等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染源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在线测量、机动车超标排放快速识别技术的监测节点。
技术背景
移动污染源是指非固定位置、移动的污染源,如在移动中排放废气的机动车、移动式工程机械、飞机等。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VOCs)造成了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雾霾,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尤其大城市有些其汽车保有量甚至是超过百万辆的,城市中机动车超细颗粒物和VOCs对大气的贡献率约为55.5%。由于移动污染源增速快、保有量大、流动范围广,排放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持续时间长,所排放的污染物权重日益增大,减排地位日益凸显。因此,研发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在线测量和机动车超标排放快速识别技术及系统是监控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的排放量,降低PM2.5和O3浓度、减少雾霾天气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改善区域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通信网络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在线测量、机动车超标排放快速识别监测系统,具有监测范围大,配置灵活,功耗低,对自然环境破坏小,成本低廉的特点,可实现对气体环境的多点远程多参数实时在线监测,对气体环境变化的监控和环境保护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气体环境监测现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外部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GPRS模块、控制器模块及为锂电池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包括TPS7A4501 12V稳压芯片、LM2576 5V稳压芯片和LM11173.3V稳压芯片组成的电压转换电路为核心及外接的12V锂电池和为其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
5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LM2576、电源接口J1、第二磁珠F2、第十四电容C14、第一电感L1、第八二极管D8、第十八电容C18、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
电源接口J1的1引脚与锂电池的12V接口正极连接,电源接口J1的2引脚和3引脚接地,电源接口J1的1脚和第二磁珠F2的一端连接,第二磁珠F2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1脚连接并作为12V电源输出端,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3脚和5脚接地,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4脚与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和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并作为DC15V输出端,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第六电源芯片U6的2脚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由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提供的DC5V的电压。
12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TPS7A4501、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第十二电阻R12、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三电解电容C13。
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2脚和DC12V输出端、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正极和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1脚连接,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3脚和地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5脚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解电容C13的正极与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4脚连接并作为DC12V的电压输出端,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和地连接。
3.3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LM1117、第一磁珠F1、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第二双向二极管TV2和第十六电容C16。
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的正极、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3脚与DC5V输出端连接,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的负极和地连接,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1脚和地连接,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2脚与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4脚、第一磁珠F1的一端连接,第一磁珠F1的另一端与第二双向二极管TV2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连接并作为DC3.3V输出端,第二双向二极管TV2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由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提供的DC3.3V的电压。
以LM1117-3.3V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为外部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控制器模块提供3.3V电压。以LM2576-5V为核心的5V电压转换电路为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GPRS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提供5V的电压。以TPS7A4501-12V为核心的12V电压转换电路为气象信息采集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提供12V的电压。外部锂电池通过J1接口与该节点连接,为节点提供12V的直流电源,太阳能电池板通过DC-005(2.1mm)插头直接插入锂电池的DC-005(2.1mm)插座,作用是为锂电池充电。
外部存储模块由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为核心组成。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1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55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56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4脚和地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53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54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7脚悬空,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8脚、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DC3.3V,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外部数据的外部存储电路。
时钟模块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内部时钟电路为核心组成。第二晶振Y2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9脚、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8脚、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时间信息的时钟模块。
无线通讯模块由DRF1605H Zigbee模块为核心组成。DRF1605H Zigbee模块工作于2.4G频率,无线协议为Zigbee2007,传输距离理论在可视、开阔地为1600m,接受灵敏度-110dBm。
第四排母U4A的9脚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A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第四排母U4B的1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4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17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7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1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6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22脚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的另一端与第七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七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B的23脚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B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由此构成提供邻近节点无线通讯的无线模块。
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接口为核心组成。由于采用复旦大学研发的全波段全光纤移动污染源检测传感器,集成于监测节点实现安全、超灵敏、便携式移动污染源的超细颗粒物和VOCs(PM0.1、VOCs、CO、NOx、THC+NMHC的浓度)的在线测量,故该模块只需要提供一个UART接口给全波段全光纤移动污染源检测传感器传输移动污染源的信息给监测节点即可。第二排母P2的1脚和DC12V连接,第二排母P2的2脚和DC5V连接,第二排母P2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二排母P2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79脚连接,第二排母P2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78脚连接,第二排母P2的6脚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在线测量、机动车超标排放快速识别的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
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接口为核心组成。由于采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摄像头可以获取到车辆的信息,故该模块只需要提供一个UART接口给摄像头传输车辆的信息给监测节点即可。第三排母P3的1脚和DC12V连接,第三排母P3的2脚和DC5V连接,第三排母P3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三排母P3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69脚连接,第三排母P3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68脚连接,第三排母P3的6脚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和摄像头进行数据传输的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
气象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构成的RS485串行协议通讯接口为核心组成。由于采用武汉中科能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自动气象站可以获取到实时的气象信息,故该模块只需要提供一个支持RS485串行协议通讯接口给自动气象站传输实时的气象信息给监测节点即可。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1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83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1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0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0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5脚与第一排母P1的5脚连接并接地,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6脚与第一排母P1的4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7脚与第一排母P1的3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8脚与第一排母P1的2脚连接并接DC3.3V;第一排母P1的1脚与DC12V连接;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和自动气象站进行数据传输的气象信息采集模块。
GPRS模块由USR-GPRS232-7S模块为核心组成,通过串口与控制器进行通行,并且提供将监测到的信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的服务。第一GPRS模块G1的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48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7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47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0脚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51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1脚、第一GPRS模块G1的12脚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45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6脚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DC5V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将监测到的信息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GPRS模块。
按键部分电路用于硬件调试,包括第一按键K1、第二按键K2。第一按键K1的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按键K1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29脚连接,第一按键K2的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按键K2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0脚连接。由此构成按键电路。
LED指示灯电路用于硬件调试,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DC3.3V,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DC3.3V,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1脚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接DC3.3V,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2脚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接DC3.3V,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3脚连接。由此构成LED指示灯电路。
电源监测电路用于监测锂电池电量,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电容C5和第一双向二极管TV1。
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DC12V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TV1的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4脚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TV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电源监测电路。
SWD程序下载电路用于给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下载程序,由于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带有SWD程序下载口,故只要有第四排母P4的1脚和地连接,第四排母P4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76脚连接,第四排母P4的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72脚连接,第四排母P4的4脚和DC3.3V连接。由此构成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为核心组成最小系统的下载电路。
控制器模块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为核心组成最小系统,其中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四排母P4、第一纽扣电池BT1和第一晶振Y1。
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和DC3.3V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地连接,为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提供DC3.3V电源。第一纽扣电池BT1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6脚连接,第一纽扣电池BT1另一端和地连接,为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提供临时的DC3.3V电源保持控制模块的正常运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13脚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12脚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和DC3.3V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三按键K3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14脚连接,第三按键K3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构成最小系统的复位电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7脚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22脚、11脚、28脚、100脚、75脚、50脚、21脚接DC3.3V;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19脚、10脚、27脚、99脚、74脚、49脚、20脚、94脚接地;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其余引脚架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装置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等功能,能快速的检测出气体环境中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的浓度,利用DRF1605HZigbee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邻近监测节点之间相互通信,利用GPRS模块将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的浓度信息、监测到的超标排放车辆的信息、节点设备所在环境气象信息及时间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从服务器上观测系统所监测到的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手段,体现出互联网技术为环境保护带来的贡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DC12V、DC5V、DC3.3V电压转换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部存储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时钟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气象信息采集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的GPRS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按键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LED指示灯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电源监测电路原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SWD程序下载电路原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控制器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各个模块做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监测节点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外部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GPRS模块、控制器模块及为锂电池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部分。
如图2所示,电源管理模块包括TPS7A4501 12V稳压芯片、LM2576 5V稳压芯片和LM1117 3.3V稳压芯片组成的电压转换电路为核心及外接的12V锂电池和为其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
5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LM2576、电源接口J1、第二磁珠F2、第十四电容C14、第一电感L1、第八二极管D8、第十八电容C18、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
电源接口J1的1引脚与锂电池的12V接口正极连接,电源接口J1的2引脚和3引脚接地,电源接口J1的1脚和第二磁珠F2的一端连接,第二磁珠F2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1脚连接并作为12V电源输出端,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3脚和5脚接地,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4脚与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和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并作为DC15V输出端,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第六电源芯片U6的2脚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由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提供的DC5V的电压。
12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TPS7A4501、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第十二电阻R12、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三电解电容C13。
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2脚和DC12V输出端、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正极和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1脚连接,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3脚和地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5脚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解电容C13的正极与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4脚连接并作为DC12V的电压输出端,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和地连接。
3.3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LM1117、第一磁珠F1、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第二双向二极管TV2和第十六电容C16。
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的正极、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3脚与DC5V输出端连接,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的负极和地连接,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1脚和地连接,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2脚与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4脚、第一磁珠F1的一端连接,第一磁珠F1的另一端与第二双向二极管TV2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连接并作为DC3.3V输出端,第二双向二极管TV2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由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提供的DC3.3V的电压。
以LM1117-3.3V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为外部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控制器模块提供3.3V电压。以LM2576-5V为核心的5V电压转换电路为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GPRS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提供5V的电压。以TPS7A4501-12V为核心的12V电压转换电路为气象信息采集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提供12V的电压。外部锂电池通过J1接口与该节点连接,为节点提供12V的直流电源,太阳能电池板通过DC-005(2.1mm)插头直接插入锂电池的DC-005(2.1mm)插座,作用是为锂电池充电。
如图3所示,外部存储模块由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为核心组成。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1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55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56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4脚和地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53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54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7脚悬空,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8脚、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DC3.3V,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外部数据的外部存储电路。
如图4所示,时钟模块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内部时钟电路为核心组成。第二晶振Y2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9脚、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脚、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时间信息的时钟模块。
如图5所示,无线通讯模块由DRF1605H Zigbee模块为核心组成。DRF1605H Zigbee模块工作于2.4G频率,无线协议为Zigbee2007,传输距离理论在可视、开阔地为1600m,接受灵敏度-110dBm。
第四排母U4A的9脚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A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第四排母U4B的1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4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17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7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1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6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22脚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的另一端与第七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七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B的23脚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B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由此构成提供邻近节点无线通讯的无线模块。
如图6所示,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接口为核心组成。由于采用复旦大学研发的全波段全光纤移动污染源检测传感器,集成于监测节点实现安全、超灵敏、便携式移动污染源的超细颗粒物和VOCs(PM0.1、VOCs、CO、NOx、THC+NMHC的浓度)的在线测量,故该模块只需要提供一个UART接口给全波段全光纤移动污染源检测传感器传输移动污染源的信息给监测节点即可。第二排母P2的1脚和DC12V连接,第二排母P2的2脚和DC5V连接,第二排母P2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二排母P2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79脚连接,第二排母P2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8脚连接,第二排母P2的6脚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在线测量、机动车超标排放快速识别的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
如图7所示,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接口为核心组成。由于采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摄像头可以获取到车辆的信息,故该模块只需要提供一个UART接口给摄像头传输车辆的信息给监测节点即可。第三排母P3的1脚和DC12V连接,第三排母P3的2脚和DC5V连接,第三排母P3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三排母P3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69脚连接,第三排母P3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68脚连接,第三排母P3的6脚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和摄像头进行数据传输的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
如图8所示,气象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构成的RS485串行协议通讯接口为核心组成。由于采用武汉中科能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自动气象站可以获取到实时的气象信息,故该模块只需要提供一个支持RS485串行协议通讯接口给自动气象站传输实时的气象信息给监测节点即可。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1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3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71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70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80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5脚与第一排母P1的5脚连接并接地,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6脚与第一排母P1的4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7脚与第一排母P1的3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 SP3481的8脚与第一排母P1的2脚连接并接DC3.3V;第一排母P1的1脚与DC12V连接;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和自动气象站进行数据传输的气象信息采集模块。
如图9所示,GPRS模块由USR-GPRS232-7S模块为核心组成,通过串口与控制器进行通行,并且提供将监测到的信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的服务。第一GPRS模块G1的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48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7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47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0脚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51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1脚、第一GPRS模块G1的12脚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45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6脚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DC5V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将监测到的信息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GPRS模块。
如图10所示,按键部分电路用于硬件调试,包括第一按键K1、第二按键K2。第一按键K1的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按键K1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29脚连接,第一按键K2的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按键K2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30脚连接。由此构成按键电路。
如图11所示,LED指示灯电路用于硬件调试,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DC3.3V,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DC3.3V,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1脚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接DC3.3V,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2脚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接DC3.3V,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3脚连接。由此构成LED指示灯电路。
如图12所示,电源监测电路用于监测锂电池电量,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电容C5和第一双向二极管TV1。
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DC12V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TV1的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4脚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TV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电源监测电路。
如图13所示,SWD程序下载电路用于给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下载程序,由于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带有SWD程序下载口,故只要有第四排母P4的1脚和地连接,第四排母P4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6脚连接,第四排母P4的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2脚连接,第四排母P4的4脚和DC3.3V连接。由此构成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为核心组成最小系统的下载电路。
如图14所示,控制器模块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为核心组成最小系统,其中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四排母P4、第一纽扣电池BT1和第一晶振Y1。
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和DC3.3V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地连接,为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提供DC3.3V电源。第一纽扣电池BT1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6脚连接,第一纽扣电池BT1另一端和地连接,为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提供临时的DC3.3V电源保持控制模块的正常运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13脚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12脚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和DC3.3V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三按键K3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14脚连接,第三按键K3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构成最小系统的复位电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37脚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22脚、11脚、28脚、100脚、75脚、50脚、21脚接DC3.3V;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19脚、10脚、27脚、99脚、74脚、49脚、20脚、94脚接地;第一控制器芯片U1 STM32F103RCT6的其余引脚架空。
该电路的主要原理是系统初始化后通过邻近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自组网,实现邻近节点之间的快速通讯,再次准确的获取移动污染源的信息,监测节点的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监测节点所在环境中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的浓度信息,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超标排放车辆的信息,时间及监测节点所在实时气象状况由气象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同时将数据和节点响应指令通过GPRS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出去,供其它设备接收和使用。通过控制器的A/D功能将锂电池输入电压转化为数字信号,来监测锂电池的电压。该装置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等功能,能快速的检测出气体环境中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的浓度。由此监测节点组成的监测系统,响应迅速、传输可靠,能够十分准确的监测移动污染源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Claims (1)
1.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外部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GPRS模块、控制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电源管理模块包括TPS7A4501 12V稳压芯片、LM2576 5V稳压芯片和LM11173.3V稳压芯片组成的电压转换电路为核心及外接的12V锂电池和为其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
5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LM2576、电源接口J1、第二磁珠F2、第十四电容C14、第一电感L1、第八二极管D8、第十八电容C18、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
电源接口J1的1引脚与锂电池的12V接口正极连接,电源接口J1的2引脚和3引脚接地,电源接口J1的1脚和第二磁珠F2的一端连接,第二磁珠F2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1脚连接并作为12V电源输出端,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3脚和5脚接地,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的4脚与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和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并作为DC15V输出端,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第六电源芯片U6的2脚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由第六电源芯片U6LM2576提供的DC5V的电压;
12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TPS7A4501、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第十二电阻R12、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三电解电容C13;
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2脚和DC12V输出端、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十五电解电容C15的正极和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1脚连接,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3脚和地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5脚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解电容C13的正极与第五电源芯片U5TPS7A4501的4脚连接并作为DC12V的电压输出端,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和地连接;
3.3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LM1117、第一磁珠F1、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第二双向二极管TV2和第十六电容C16;
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的正极、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3脚与DC5V输出端连接,第十七电解电容C17的负极和地连接,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1脚和地连接,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2脚与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的4脚、第一磁珠F1的一端连接,第一磁珠F1的另一端与第二双向二极管TV2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连接并作为DC3.3V输出端,第二双向二极管TV2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由第七电源芯片U7LM1117提供的DC3.3V的电压;
以LM1117-3.3V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为外部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控制器模块提供3.3V电压;以LM2576-5V为核心的5V电压转换电路为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GPRS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提供5V的电压;以TPS7A4501-12V为核心的12V电压转换电路为气象信息采集模块、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提供12V的电压;外部锂电池通过J1接口与该节点连接,为节点提供12V的直流电源,太阳能电池板通过DC-005(2.1mm)插头直接插入锂电池的DC-005(2.1mm)插座,作用是为锂电池充电;
外部存储模块由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为核心组成;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1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55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56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4脚和地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53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54脚连接,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7脚悬空,第三存储芯片U3FM25VN10的8脚、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DC3.3V,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外部数据的外部存储电路;
时钟模块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内部时钟电路为核心组成;第二晶振Y2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9脚、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脚、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时间信息的时钟模块;
无线通讯模块由DRF1605H Zigbee模块为核心组成;第四排母U4A的9脚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A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第四排母U4B的1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4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17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7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1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6脚连接,第四排母U4B的22脚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的另一端与第七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七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B的23脚和地连接,第四排母U4B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由此构成提供邻近节点无线通讯的无线模块;
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接口为核心组成;第二排母P2的1脚和DC12V连接,第二排母P2的2脚和DC5V连接,第二排母P2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二排母P2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9脚连接,第二排母P2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8脚连接,第二排母P2的6脚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移动污染源超细颗粒物和VOCs在线测量、机动车超标排放快速识别的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
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接口为核心组成;第三排母P3的1脚和DC12V连接,第三排母P3的2脚和DC5V连接,第三排母P3的3脚和DC3.3V连接,第三排母P3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69脚连接,第三排母P3的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68脚连接,第三排母P3的6脚和地连接;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和摄像头进行数据传输的摄像头车辆信息采集模块;
气象信息采集模块以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UART串口构成的RS485串行协议通讯接口为核心组成;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1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3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1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0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4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80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5脚与第一排母P1的5脚连接并接地,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6脚与第一排母P1的4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7脚与第一排母P1的3脚连接,第二RS485芯片U2SP3481的8脚与第一排母P1的2脚连接并接DC3.3V;第一排母P1的1脚与DC12V连接;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和自动气象站进行数据传输的气象信息采集模块;
GPRS模块由USR-GPRS232-7S模块为核心组成;第一GPRS模块G1的6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48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7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47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0脚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51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1脚、第一GPRS模块G1的12脚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5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45脚连接,第一GPRS模块G1的16脚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DC5V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GPRS模块G1其余的脚全部悬空;由此构成提供节点将监测到的信息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GPRS模块;
按键部分电路包括第一按键K1、第二按键K2;第一按键K1的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按键K1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29脚连接,第一按键K2的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按键K2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30脚连接;由此构成按键电路;
LED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DC3.3V,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DC3.3V,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31脚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接DC3.3V,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32脚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接DC3.3V,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33脚连接;由此构成LED指示灯电路;
电源监测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电容C5和第一双向二极管TV1;
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DC12V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TV1的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34脚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TV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由此构成电源监测电路;
SWD程序下载电路;第四排母P4的1脚和地连接,第四排母P4的2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6脚连接,第四排母P4的3脚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72脚连接,第四排母P4的4脚和DC3.3V连接;由此构成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为核心组成最小系统的下载电路;
控制器模块由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为核心组成最小系统,其中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四排母P4、第一纽扣电池BT1和第一晶振Y1;
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和DC3.3V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地连接,为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提供DC3.3V电源;第一纽扣电池BT1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6脚连接,第一纽扣电池BT1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13脚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12脚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和DC3.3V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三按键K3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14脚连接,第三按键K3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构成最小系统的复位电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37脚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地连接;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22脚、11脚、28脚、100脚、75脚、50脚、21脚接DC3.3V;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19脚、10脚、27脚、99脚、74脚、49脚、20脚、94脚接地;第一控制器芯片U1STM32F103RCT6的其余引脚架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70888.4A CN107102584A (zh) | 2017-04-24 | 2017-04-24 | 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70888.4A CN107102584A (zh) | 2017-04-24 | 2017-04-24 | 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02584A true CN107102584A (zh) | 2017-08-29 |
Family
ID=59656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70888.4A Pending CN107102584A (zh) | 2017-04-24 | 2017-04-24 | 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0258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7617A (zh) * | 2018-05-17 | 2018-10-09 |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质量显示系统 |
CN110411925A (zh) * | 2019-07-26 | 2019-11-05 | 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超细颗粒物测量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64154B1 (en) * | 2000-11-28 | 2003-05-13 | Steelcas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Monitoring system |
CN103150878A (zh) * | 2012-12-25 | 2013-06-12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水下观测网络控制电路 |
CN103760864A (zh) * | 2014-01-21 | 2014-04-30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恶臭类气体和VOCs监测节点 |
CN205280576U (zh) * | 2015-11-02 | 2016-06-01 | 河南星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船排放烟度遥感监测系统 |
-
2017
- 2017-04-24 CN CN201710270888.4A patent/CN10710258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64154B1 (en) * | 2000-11-28 | 2003-05-13 | Steelcas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Monitoring system |
CN103150878A (zh) * | 2012-12-25 | 2013-06-12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水下观测网络控制电路 |
CN103760864A (zh) * | 2014-01-21 | 2014-04-30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恶臭类气体和VOCs监测节点 |
CN205280576U (zh) * | 2015-11-02 | 2016-06-01 | 河南星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船排放烟度遥感监测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7617A (zh) * | 2018-05-17 | 2018-10-09 |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质量显示系统 |
CN110411925A (zh) * | 2019-07-26 | 2019-11-05 | 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超细颗粒物测量系统及方法 |
CN110411925B (zh) * | 2019-07-26 | 2022-02-08 | 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超细颗粒物测量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97576U (zh) | 基于wifi通信的家庭环境质量监测装置 | |
CN102262144A (zh) | 一种远程环境监测系统 | |
CN204407983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保护装置 | |
CN205809192U (zh) | 一种基于能量回馈电子负载仪的大功率充电机测试平台 | |
CN206002136U (zh) | 一种道路环境综合监测车 | |
CN107102584A (zh) | 一种超细颗粒物和VOCs现场监测节点 | |
CN204831366U (zh) | 机载吊舱式空气环境监测装置 | |
CN106972828A (zh) | 光伏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 | |
CN102200455A (zh) | 可用于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的传感器节点 | |
CN204924455U (zh) | 基于wia-pa通讯的光伏供电温度变送器 | |
CN206807400U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点的监测装置 | |
CN205912019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测装置 | |
CN206258692U (zh) | 一种基于无线网的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 |
CN210129763U (zh) | 一种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装置 | |
CN202133422U (zh) | 一种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的传感器节点 | |
CN105654665B (zh) | 一种变电站现场安全智能警示装置 | |
CN206258136U (zh) | 一种多功能传感器 | |
CN206583480U (zh) | 一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型仪器 | |
CN103761850A (zh) | 基于LabVIEW的环境测控及图像采集系统 | |
CN205265284U (zh) | 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及用该装置制成的计量仪表 | |
Sun et al. | An improved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
CN209298971U (zh) | 一种低功耗太阳能及锂电池供电系统 | |
CN203384860U (zh) | 基于ZigBee手持式离网风光互补路灯巡检系统 | |
CN106959136A (zh) | 一种用于户外的节能型天然气测量设备 | |
CN201773096U (zh) | 一种远程环境监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