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6616A -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 Google Patents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6616A
CN107096616A CN201710534541.6A CN201710534541A CN107096616A CN 107096616 A CN107096616 A CN 107096616A CN 201710534541 A CN201710534541 A CN 201710534541A CN 107096616 A CN107096616 A CN 107096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mill
pitches
shaft
plast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45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兰
刘极峰
方锡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5345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96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96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6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7/00Disintegrating by tumbling mills, i.e. mills having a container charged with the material to be disintegrated with or without special disintegrating members such as pebbles or balls
    • B02C17/14Mills in which the charge to be ground is turned over by movements of the container other than by rotating, e.g. by swinging, vibrating, ti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7/00Disintegrating by tumbling mills, i.e. mills having a container charged with the material to be disintegrated with or without special disintegrating members such as pebbles or balls
    • B02C17/18Details
    • B02C17/24Driv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包括主振系统和隔振系统,主振系统包括由变频器控制的设置在电机支架上的电动机,激振器轴与电动机外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激振器轴设置在机座上,激振器轴的机座固结与上筒和下筒之间,组成上质体,上下磨筒设置在上质体之上,激振器装在上质体上下磨筒的连接板之间,成为整个磨机的激振源。本发明具有超微颗粒细化、解团聚、粉体产品分布带窄化、能耗低、粉磨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以及有效蓄能、节能、稳定运转、显著降低噪声等特点。

Description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物料超细粉体振动制备的粉磨设备,是一种具有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介质为混合密度配比的双筒振动磨,属于振动利用与粉体工程的交叉科学技术。
背景技术
振动磨是利用振动原理来完成物料超细粉磨作业的振动机械设备,现有超细粉体制备技术中,振动磨与其他制备方法如有气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气流粉碎法、滚筒磨法等相比,具有物料机械活性大、提纯方便、成本低、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势,现有振动磨支撑弹簧一般采用线型等节距螺旋弹簧;其介质普遍采用等密度介质,如耐磨钢、氧化锆等单一密度介质;机体多为单质体结构。
振动磨的单质体结构,表明由筒体和激振器组成的振动质体与底座之间,是通过螺旋压缩弹簧相连。近年来,间或有振动磨的研究报道,但由于振动磨涉及主设计,其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故实际应用者寡。根据使用场合不同振动磨又可分为单、双、三筒等结构,双筒振动磨多用于物料需要连续作业的场合。
在实际工程中,振动系统质量、激振力、阻尼力等参数大都是变化者的,如振动磨系统本身的介质、被磨物料形成的磨介流,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抛起、落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的质量变化的过程,阻尼在其中也会发生非线性变化,振动电机偏块形成的偏心激振力是随转角的变化而变化的非线性,振动磨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即是一个具有确定激励和不确定响应的强非线性振动系统。
现有振动机械普遍采用的等节距螺旋弹簧的载荷特性曲线为线性线,为等刚度螺旋弹簧,没有考虑系统非线性的实际工况,如振动输送机、振动筛机、振动磨机等,由于运动状态下系统载荷时刻都在变化,故使用等刚度螺旋弹簧,虽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然存在噪声大、耗能高、效率低、维修频次高、设备寿命低等问题。
普通螺旋弹簧为线性特性线弹簧,其载荷与变形呈线性关系;变节距螺旋弹簧则为非线性特性线弹簧,其载荷与变形呈非线性关系,具有特殊的性能,它们所有的载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材料截面上的应力是沿材料的长度而变化的。因此,材料的尺寸要根据最大应力确定;弹簧的高度或长度要根据受载后所要求的变形确定。
普通线性弹簧无法实现变刚度,则无法实现与上述复杂振动系统的振动耦合或协调振动,因而效率低,能耗大、噪声大。如何使得振动系统刚度及弹性力的变化,与系统中其它变化着的作用力去实现振动耦合,以达到节能高效之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发明的变节距弹簧的引入,正是这种研究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在探讨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由于等节距、常刚度螺旋金属弹簧易设计、易制造、经济性好,故长期以来得到普遍应用。综上所述,同时克服上述问题的具有节能高效的新型磨机至今尚未被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节距不并圈弹簧、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具有技术特征,主振弹簧为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为橡胶帆布复合弹簧,主-均为变刚度;为提高筒内磨介球在相对运动中的冲击、挤压、剪切、碰撞的能量,实施混合密度介质配比优化设置,与现有广泛使用的普通双筒振动磨机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效率高、噪声小等特点,旨在有效解决现有振动磨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噪声大、效率低等技术瓶颈问题。
本发明的新型双筒振动磨采取以下技术实现:
本发明是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包括主振系统和隔振系统,主振系统包括由变频器控制的设置在电机支架上的电动机,激振器轴与电动机外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激振器轴设置在机座上,激振器轴的机座固结与上筒和下筒之间,组成上质体,上下磨筒设置在上质体之上,激振器装在上质体上下磨筒的连接板之间,成为整个磨机的激振源。
本发明的双筒与结构主要包括上下磨筒、上质体以及电动机、激振器、主振弹簧、减振弹簧、底板等零部件;其中上下磨筒固结于上质体之上;上质体与底座之间依靠主振弹簧及弹簧短导柱相联接;激振器装在上质体上下磨筒的连接板之间,成为整个磨机的激振源。工作时,若上质体的振幅和加速度较大,可提高磨筒内介质对物料的冲击破碎能力。
主振系统中激振器转轴与电动机外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其机座固结于上下筒体之间,组成上质体,且通过主振弹簧与底座相连;底座通过其上的固定底板与地基相连。通电后,由变频器控制振动电机,以改变激振力,激振器带着磨筒作近似圆形的振动,使得磨筒内磨介产生运动,这样,筒内以及粘附在磨介和筒壁上的粉体由于磨介之间以及磨介与物料的撞击、剪切、搓摩来达到粉磨的目的。所述振动磨通过主振弹簧,产生振动效果。由于底座的固定底板与地基相连,可以防止振动磨机的水平移动。
所述主振弹簧组由数个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组成,每个弹簧均由一根钢丝卷绕构而成,所述的钢丝根据设计数据卷绕成变节距螺旋结构,钢丝卷绕成变节距螺旋结构,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至少有4圈以上的有效螺旋,且有效螺旋的中径为变中径螺旋,中径从中间向两端一般呈对称递减分布。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振弹簧在振动磨中沿与振动电机主轴垂直方向放数排、沿与振动电机主轴平行方向放置数行,构成弹簧均布状态。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磨筒介质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配比。
所述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线是渐增型非线性线,且是连续或分段连续的,这有利于防止其共振和颤振的发生;由于中径的变化,在相同钢丝直径不同节距的情况下,相邻两钢丝并圈时的压缩量,变节距弹簧较普通弹簧的大。根据本弹簧的结构特点,考虑不并圈的条件,可实现磨机系统主振弹簧的不并圈,使弹簧并圈产生的噪声归零。
由于构成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的螺旋结构的节距变化,使本发明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所需的变刚度特点,即本发明弹簧构成的系统刚度具有随载荷增减而增减的变刚度特点,以达到使系统有效蓄能、节能、稳定运转、显著降低噪声之目的。
所述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组式振动磨,弹簧在振动磨中沿与电机主轴垂直方向放多排,沿与电机主轴平行方向放置若干行,构成弹簧均布状态,以便振动磨更好的工作。
迄今为止振动系统的弹簧设计,几乎没有考虑过不并圈的因素,既由于传统设计的局限性,又存在影响不并圈相关技术参数多且计算繁杂,因而系统不仅噪声大,且能耗高、效率低。根据本弹簧的结构特点,本发明研究从工作机理上分析和研究不并圈的条件,可实现磨机系统工作过程中主振弹簧的不并圈,使弹簧并圈产生的噪声归零。
振动磨是利用振动磨筒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使得筒内的球或棒等介质产生惯性力来完成冲击和粉碎物料的,磨筒振动的加速度一般可达6g-12g,因此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粉磨粒度集中、流程简化、操作简单、维修方便、衬板介质更换容易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冶金、建材、矿山、耐火、化工、玻璃、陶瓷、石墨等行业制粉。
现有振动磨技术使用的介质,尺寸大小可根据不同物料,可通过实验或数值仿真进行比对,来确定最佳级配,然其密度选取基本上为单一密度介质,一般采用锻造钢、耐磨钢、耐磨铸铁,高铬钢,中铬钢、氧化锆等等,其形状可为球形或圆棒形,但欲再增加磨筒及介质冲击物料时的加速度,单一密度介质几乎无能为力,而适当的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介质配比,如钨钢、耐磨钢,在粉磨过程的抛起、碰撞过程中,由于其材料密度相差约2倍,则导致筒内磨介的牵连、相对速度及牵连、相对加速度等运动量值剧增,必然导致其冲击碰撞能量的大幅提高,成为提高粉磨效率的必要条件。
混合密度介质技术要点的实现,可达到在粉磨作业中产生冲击、剪切、挤压等多种力的组合力作用的实际工程效果,对于克服振动机械的某些工作阻障,解决振动机械特别是振动磨的某些关键技术或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解决振动磨中超微颗粒不细化、易团聚、粉体产品分布带较宽以及能耗大、粉磨效率低、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而实现物料的超细或超微粉碎、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具有显著的工程效果、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高密度介质使用引起磨机激振功率稍有提升的经济成本,与本发明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对于追求高品质粉体的目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振动磨机具有的变节距弹簧,其刚度能够随磨机系统最大载荷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可具有蓄能、节能之效,且主振弹簧在最大载荷下的不并圈,使得系统噪声显著降低而动态稳定性大大增加,整机效率明显提升;在混合密度介质配比优化设置的情况下,与现有磨机系统相比,从介质密度这一角度考核,提高系统效率高、降低能耗等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本发明的效果是积极、明显和独特的,其具有超微颗粒细化、解团聚、粉体产品分布带窄化、能耗低、粉磨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以及有效蓄能、节能、稳定运转、显著降低噪声等特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在有效解决现有振动磨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能耗大、效率低等技术瓶颈问题上,将实现跨越的一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振动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座,2-下质体,3-主振弹簧组,4-连接管,5-法兰,6-上筒,7-连接板,8-偏块罩,9-中水管,10-入水接头,11-激振器轴,12-入料口,13-橡胶接管,14-吊环,15-联轴器,16-隔音罩,17-电动机,18-电机支架,19-下筒,20-出料口,21-右偏块,22-左偏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主振弹簧简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修正前后两弹簧非线性弹簧载荷与变形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主振弹簧刚度与载荷拟合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物料由入料口12连续加入,在振动过程中经过上筒6、下筒19及各筒筛网筛分,成品由出料口20连续排出。工作过程中,上下筒的磨介装填系数均为0.65,磨介为耐磨钢球、钨钢球,磨介直径视被磨物料粒度而设,一般可为3~30mm,其磨碎效率较高。振动磨机的振动频率在750~3000次/min,其振幅为2~30mm。振动频率与振强、振幅的大小,都对磨介的粉碎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上下筒体的外壁制有环形通水层,冷却水经水泵至入水接头10进入上筒体,经中水管9流入下筒体,再经出水口流入储水池,实现水循环。循环过程中,水会将磨介产生传导至上下筒体的热及时带走,实现冷却,以保障物料的粉磨质量。
图1中电动机17通过联轴器15将动力传递给机座1上激振器轴11,激振器是利用激振器轴上的偏块旋转时所产生的振动驱动上质体5工作的。磨筒内装有介质和粉料,振动使磨筒内的钢球等磨介对物料产生碰撞、冲击、剪切、挤压和搓磨,达到对物料进行粉碎和细磨的目的。通过调节主副偏块的夹角、改变磨介的级配选择、实施变频控制等措施,可达到控制产品粒度和生产率的目的。
激振器中由于左右偏块部分的结构关于中心平面完全对称,因此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要对左偏块部分陈述,右偏块部分与之实施方式相同;由于对称性,运动时左右偏块部分易实现同步,偶有短时不同步的情况,由于激振器轴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故产生的轴向力偶矩完全在系统承受范围内。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激振力、振幅、振频、振动强度等参数变化范围大,通过变频器可对其大小、作用时间进行有效控制。
振动磨机工作运转时,磨介的撞击、研磨作用将物料磨细,这个过程主要由于筒体内磨介与磨料的反复冲击致使颗粒产生裂纹,在粉体发生变形时,新的表面就以这些裂纹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卸载后,在分子力的作用下,它们又重新“愈合”,当个别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缺陷最大的地方发生突变时,固体就会产生宏观的破坏。而振动磨内磨介对磨料的冲击作用,使这些显微裂缝来不及“愈合”就受到连续不断的冲击,迅速扩大微细裂缝,裂纹的不断扩展以至粉碎,故以此振动、碰撞、冲击来进行固体材料的细磨是有效的。
由于振动磨机结构尺寸较大、工作连续,且存在随机最大载荷的影响,故产生的噪声较大,若不采取适当的隔振措施,必将很大的动载荷传给基础,使地基和建筑物产生有害的振动,不仅产生噪音污染环境,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机器损坏而停产,且长期连续的运行,不仅本机寿命大大缩短,还会对周边设备和建筑物产生影响。
因此,本发明设计为振动磨机,主振系统采用适宜的振动频率,以满足系统工作所需的振动状态;弹簧不并圈使系统产生的噪声大大减小;同时采用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隔音罩16将整个工作机罩住,可达到进一步有效降噪,同时起到提高粉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的目的。
本发明选用两种不同密度的介质配比,即钨钢、耐磨钢,在粉磨过程的抛起、碰撞过程中,由于其材料密度相差约2倍,则导致筒内磨介的牵连、相对速度及牵连、相对加速度等运动量值剧增,由于冲击碰撞能量的大幅提高,则产生了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碎细度、降低噪声的多种效果。
如图2所示,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由一根钢丝卷绕构成,所述的钢丝卷按设计绕成变节距螺旋结构,变节距弹簧的设计可视系统质量、激振力等参数变化进行改善。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至少有4圈以上的有效螺旋,且有效螺旋的有效节距为等节距的螺旋,螺旋中径从中间到两端对称递减。
该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线是渐增型非线性线,且是连续或分段连续的,这有利于防止其共振和颤振的发生;节距的大小可为各个圈之间取不同的节距,也可为几圈为一组取成几种不同的节距;节距可由小到大单向排列,也可按两端小中间大双向排列。
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的节距相同,螺旋中径从中间到两端对称递减。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起支承骨架作用,具有很好的非线性特性和阻尼性,工作时特别是在系统载荷增加、突变或过载而发生并圈时能起到提高承载能力、增加系统刚度及消音、降噪、减振的作用。
实施例中设主振弹簧的非线性特性线方程为:
F=af2+bf+c (1)
式中F、f:系统在任一瞬时载荷及相应变形,a、b、c为待定系数。
根据系统受载情况,设主振弹簧的个数为n,由系统确定的静载质体质量,可得系统静载时单个弹簧所受载荷为
系统运动时,单个弹簧所受最大动载荷为
Fmax=1.4(kjFj+kdFg)N (2)
上式要考虑到两点:
a.最小载荷情况即为静载荷情况,此时单个弹簧受力为Fj
b.各弹簧动静载荷及其不均匀作用引起的附加载荷,取各弹簧受载不均匀系数为1.4,动静载荷考虑振动磨最小刚度圈弹簧的不并圈的试验测试情况,选取kj=2~5的最大静载荷,加上振动电机激振引起最大惯性力的kd=1.5~3,作为最大动载荷。
据此可得非线性特性线的三点坐标,进而确定常数a、b、c,得到非线性特性线弹簧载荷变形方程。根据振动磨机工程现场情况及设计经验,取切变模量G,可得许用切应力[τ],选取弹簧中径D、簧丝直径d,查弹簧设计手册,根据旋绕比取曲度系数K,则计算可得弹簧各圈刚度P′、各圈并圈前后弹簧刚度Fi"、Fi,各圈并圈时的载荷Fi、节距ti等计算结果。把计算过程进行MATLAB编程运行,通过改变弹簧中径D和簧丝直径d,可获得不同的弹簧自然长度H、弹簧质量及位移,确保弹簧在最大载荷作用下不并圈,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由上述可知,因节距由两端向中间为双向递增排列,因此第2、6圈已满足最大工作载荷下的不并圈要求,为保障具有一定安全余量和变节距要求,第3,4,5三圈的间距取值比2、6圈大些,弹簧的各圈变形fi与各圈的间距具有如下关系:
将以上数据代入已确定待定系数的式(1),可得修正后的弹簧载荷变形特性方程,由此可做出修正前后的两弹簧非线性硬特性线弹簧载荷与变形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可看出,修正后的曲线具有更好的变刚度特性。其中,曲线1为修正后曲线,曲线2为修正前曲线。
由图4分析可知,在一般载荷下系统变形随系统载荷增大而增加;当载荷突变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总是达不到最大动载荷,故弹簧不会并圈,此时系统变形随载荷增大而几乎无变化,呈现明显的硬特性非线性特征,这对增加振幅稳定性是有益的。
将各圈并圈前的刚度随载荷变化的规律绘成如图4所示曲线,从图中可看出:单个弹簧载荷从最小载荷到最大载荷的范围内刚度载荷曲线近似为一直线,即此时系统刚度与载荷基本呈线性关系。
据此,可进一步说明硬特性非线性系统振幅的稳定性。由弹簧的自振频率
分析可知,在变质量系统中,刚度与载荷为线性变化时,则ω仍为一常数,因该系统是在近共振状况下工作,而在近共振区附近其振幅Aa=F/rω,由(4)式知ω基本为常数,r为系统的阻尼系数,变化也不大,若此时激振力F基本为常数,则Aa为常数,故近共振状态下振幅基本为常数,这就说明此时系统振幅稳定,工作状态平稳。
由样机研制的试验可知,在系统出现的高振动强度作用下,不等节距螺旋弹簧的节距变化按由小到大递增单向排列时,并圈数较多而噪声较大,且对二级偏块系统引起载荷的阶跃变化反应不稳定;节距变化按两端小中间大双向递增排列,没有并圈数而并圈噪声为零,且对二级偏块系统引起载荷的阶跃变化反应较为稳定;考虑到高振动强度的影响及系统振动的稳定性,故本设计采用后者。
非线性变节距弹簧使系统刚度随载荷变化而变化,不但具有节能高效之特点,同时能使系统振幅基本稳定。因此将传统振动磨中作为主振弹簧的普通螺旋压缩弹簧改为适宜的非线性变节距螺旋压缩弹簧,可达到稳定系统振幅、实现系统高效节能之目的。

Claims (3)

1.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包括主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振系统包括由变频器控制的设置在电机支架(18)上的电动机(17),激振器轴(11)与电动机(17)外轴通过联轴器(15)相连接,所述激振器轴(11)设置在机座(1)上,所述激振器轴(11)的机座固结与上筒(6)和下筒(19)之间,组成上质体,上下磨筒设置在上质体之上,激振器装在上质体上下磨筒的连接板(7)之间,成为整个磨机的激振源,
所述主振弹簧组由数个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组成,每个弹簧均由一根钢丝卷绕构而成,钢丝卷绕成变节距螺旋结构,变节距不并圈螺旋弹簧至少有4圈以上的有效螺旋,且有效螺旋的中径为变中径螺旋,中径从中间向两端一般呈对称递减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振弹簧在振动磨中沿与振动电机主轴垂直方向放数排、沿与振动电机主轴平行方向放置数行,构成弹簧均布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介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介质配比。
CN201710534541.6A 2017-07-03 2017-07-03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Pending CN107096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4541.6A CN107096616A (zh) 2017-07-03 2017-07-03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4541.6A CN107096616A (zh) 2017-07-03 2017-07-03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6616A true CN107096616A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3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4541.6A Pending CN107096616A (zh) 2017-07-03 2017-07-03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9661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5909A1 (fr) * 1993-06-01 1994-12-09 Vard Vibration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broyage par vibration.
JP2008032057A (ja) * 2006-07-26 2008-02-14 Showa Corp 圧縮コイルばね
CN201187545Y (zh) * 2008-03-21 2009-01-2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变刚度螺旋弹簧
CN101773865A (zh) * 2010-03-08 2010-07-14 南京工程学院 多级偏块单筒振动磨
CN101804379A (zh) * 2010-03-08 2010-08-18 南京工程学院 多级偏块双筒振动磨
CN201802792U (zh) * 2010-08-26 2011-04-20 芜湖天佑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悬架用变刚度螺旋弹簧
JP2013146658A (ja) * 2012-01-17 2013-08-01 Akita Prefectural Univ 木質系バイオマス微粉砕装置、および含水率を調整した後に、微粉砕と同時に含水率を20%以下にする木質系バイオマス微粉砕方法
CN104492558A (zh) * 2014-12-10 2015-04-08 南京工程学院 薄膜式液压激振双筒振动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5909A1 (fr) * 1993-06-01 1994-12-09 Vard Vibration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broyage par vibration.
JP2008032057A (ja) * 2006-07-26 2008-02-14 Showa Corp 圧縮コイルばね
CN201187545Y (zh) * 2008-03-21 2009-01-2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变刚度螺旋弹簧
CN101773865A (zh) * 2010-03-08 2010-07-14 南京工程学院 多级偏块单筒振动磨
CN101804379A (zh) * 2010-03-08 2010-08-18 南京工程学院 多级偏块双筒振动磨
CN201802792U (zh) * 2010-08-26 2011-04-20 芜湖天佑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悬架用变刚度螺旋弹簧
JP2013146658A (ja) * 2012-01-17 2013-08-01 Akita Prefectural Univ 木質系バイオマス微粉砕装置、および含水率を調整した後に、微粉砕と同時に含水率を20%以下にする木質系バイオマス微粉砕方法
CN104492558A (zh) * 2014-12-10 2015-04-08 南京工程学院 薄膜式液压激振双筒振动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田中达夫等: "采用介质的超微粉碎机的最佳介质粒径的确定", 《中国建材科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4379B (zh) 多级偏块双筒振动磨
CN207430378U (zh) 一种环保型钛铁矿碎料装置
CN103721800A (zh) 一种立式螺旋搅拌磨的螺旋搅拌器
CN101773865B (zh) 多级偏块单筒振动磨
CN107096613A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双质体振动磨
CN103657774B (zh) 惯性球磨机
CN206996734U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双筒双质体振动磨
CN207533315U (zh) 一种具有铁矿石筛选功能的矿石粉碎机
CN206996733U (zh) 中凸不并圈弹簧双筒双质体振动磨
CN205518016U (zh) 高频振动超细微粉粉料粉磨机
CN201613165U (zh) 多级偏块单筒振动磨
CN107096616A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CN207446383U (zh) 中凸不并圈弹簧侧置式双质体振动磨
CN107096615A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侧置式振动磨
CN206996735U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侧置式双质体振动磨
CN207119429U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双质体单筒振动磨
CN107138237A (zh) 中凸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质体振动磨
CN107138239A (zh) 中凸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双质体振动磨
CN107175154A (zh) 中凸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筒振动磨
CN107159401A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侧置式双质体振动磨
CN207056694U (zh) 混合密度介质球双质体单筒振动磨
CN107138238A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振动磨
CN207025477U (zh) 混合密度介质球双质体振动磨
CN206996784U (zh) 中凸不并圈弹簧双质体单筒振动磨
CN107413462A (zh) 变节距不并圈弹簧与混合密度介质双质体振动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