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4233A - 摄像装置、控制方法、存储了该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控制方法、存储了该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4233A
CN107094233A CN201710080463.7A CN201710080463A CN107094233A CN 107094233 A CN107094233 A CN 107094233A CN 201710080463 A CN201710080463 A CN 201710080463A CN 107094233 A CN107094233 A CN 107094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exposure
lens
live view
beg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04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地哲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94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4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03SSIS architectures incorporating pixels for producing signals other than image signals
    • H04N25/704Pix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cusing, e.g. phase difference pixel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摄像装置、控制方法、存储了该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摄像装置具有:摄影镜头;摄像元件,其接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后的光束而生成摄像信号;光圈,其限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并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的光束;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光圈;以及控制部,其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并且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各正式曝光之间使显示部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对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中的各正式曝光之间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中由所述驱动部进行的用于所述正式曝光的所述光圈的驱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控制方法、存储了该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了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2-29648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昭58-220709号公报中提出了对自动对焦(AF)动作中的对焦镜头的驱动速度进行变更的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能够缩短针对低对比度或低亮度被摄体的AF的时间。由此,能够缩短释放延时。
发明内容
近年来,提出了在静态图像连拍动作中也能够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像装置。但是,近年来,由于连拍张数的提高等,仅通过缩短AF的时间,可能无法确保充分的实时取景的显示时间。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延长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期间内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时间的摄像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第1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影镜头;摄像元件,其接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后的光束而生成摄像信号;光圈,其限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并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的光束;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光圈;以及控制部,其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并且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各正式曝光之间使显示部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中的各正式曝光之间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中,根据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对由所述驱动部进行的所述正式曝光用的所述光圈的驱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第2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具有:摄影镜头;摄像元件,其接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后的光束而生成摄像信号;光圈,其限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并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的光束;以及显示部,其根据所述摄像信号进行显示,所述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通过所述摄像元件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并且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各正式曝光之间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实时取景图像;以及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中的各正式曝光之间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中,根据所述光圈的移动速度对所述正式曝光用的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第3方式的摄像装置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 medium)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代码,所述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具有:摄影镜头;摄像元件,其接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后的光束而生成摄像信号;光圈,其限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并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的光束;以及显示部,其根据所述摄像信号进行显示,所述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通过所述摄像元件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并且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各正式曝光之间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中的各正式曝光之间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中,根据所述光圈的移动速度对所述正式曝光用的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照相机系统的一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2A是示出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2B是示出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中的时序图。
图4是用于说明运动体预测运算的图。
图5是比较示出图3的例子中的可高速驱动的光圈和不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像消失率的图。
图6是示出对焦镜头的驱动速度和对焦镜头的同步频率的对应的例子的图。
图7是对焦镜头和光圈的驱动速度足够快时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中的时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对焦镜头和光圈的驱动速度足够快时的运动体预测运算的图。
图9是对焦镜头的驱动速度较快、光圈的驱动速度较慢时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中的时序图。
图10是后半读出模式时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中的时序图。
图11A是示出具有能够切换驱动速度的光圈的照相机系统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1B是示出具有能够切换驱动速度的光圈的照相机系统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步骤S22-S26的处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照相机系统的一例的结构的框图。这里,在图1中,带箭头的实线表示数据流,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控制信号流。
图1所示的照相机系统1具有更换式镜头100和照相机机身200。更换式镜头100构成为相对于照相机机身200进行拆装。在更换式镜头100装配在照相机机身200上时,更换式镜头100和照相机机身200以通信自如的方式连接。另外,照相机系统1也可以不是镜头更换式的照相机系统。例如,照相机系统1可以是镜头一体型的照相机系统。
作为镜头单元的更换式镜头100具有摄影镜头102、驱动部104、镜头CPU106、镜头侧存储部108。
摄影镜头102是用于使被摄体光束在照相机机身200的摄像元件208上成像的光学系统。摄影镜头102具有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对焦镜头1021构成为通过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对摄影镜头102的焦点位置进行调节。光圈1022配置在对焦镜头1021的光轴上,构成为其口径可变。光圈1022限制穿过对焦镜头1021并入射到摄像元件208的被摄体光束。驱动部104根据来自镜头CPU106的控制信号对对焦镜头1021、光圈1022进行驱动。这里,摄影镜头102也可以构成为变焦镜头。该情况下,驱动部104还进行变焦驱动。
镜头CPU106构成为经由作为镜头通信部的接口(I/F)110而与照相机机身200的CPU216通信自如。该镜头CPU106具有作为对焦控制部的功能,根据CPU216的控制进行驱动部104的控制。并且,镜头CPU106还经由接口110将光圈1022的光圈值(F值)和存储在镜头侧存储部108中的镜头信息这样的信息发送到CPU216。
镜头侧存储部108存储与更换式镜头100有关的镜头信息。镜头信息例如包括摄影镜头102的焦距的信息和像差的信息。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镜头信息包括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的信息。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的信息是表示是否是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信息。这里的可高速驱动的光圈是指,与规定时间相比,能够提前完成规定开口量为止的驱动的光圈。例如通过1比特的标志来管理这种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的信息。例如在不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情况下,该标志成为“0”,在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情况才,该标志成为“1”。
照相机机身200具有机械快门202、驱动部204、操作部206、摄像元件208、摄像控制电路210、模拟处理部212、模拟数字转换部(ADC)214、CPU216、图像处理部218、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20、焦点检测电路222、显示部224、总线226、DRAM228、机身侧存储部230、记录介质232。
机械快门202构成为开闭自如,对来自被摄体的被摄体光束入射到摄像元件208的入射时间(摄像元件208的曝光时间)进行调节。作为机械快门202,例如采用焦面快门等。驱动部204根据来自CPU216的控制信号对机械快门202进行驱动。
操作部206包括电源按钮、释放按钮、动态图像按钮、再现按钮、菜单按钮这样的各种操作按钮和触摸面板等各种操作部件。该操作部206检测各种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到CPU216。
摄像元件208配置在摄影镜头102的光轴上的机械快门202的后方且通过摄影镜头102使被摄体光束成像的位置。摄像元件208构成为二维配置有构成像素的受光部(例如光电二极管)。构成摄像元件208的受光部生成与受光量对应的电荷。受光部中产生的电荷蓄积在与各受光部连接的电容器中。根据来自摄像控制电路210的控制信号,读出该电容器中蓄积的电荷作为像素信号。这里,摄像元件208可以具有焦点检测像素。
摄像控制电路210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08的像素信号的读出的设定,对摄像元件208的曝光和来自摄像元件208的像素信号的读出进行控制。
模拟处理部212根据摄像控制电路210的控制,对从摄像元件208读出的像素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等模拟处理。ADC214将从模拟处理部212输出的像素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像素数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像素数据的集合称为图像数据。
CPU216是根据存储在机身侧存储部230中的程序进行照相机系统1的整体控制的控制部。
图像处理部218对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例如,在静态图像的记录时,图像处理部218实施静态图像记录用的图像处理。同样,在动态图像的记录时,图像处理部218实施动态图像记录用的图像处理。进而,在实时取景显示时,图像处理部218实施显示用的图像处理。
在图像数据的记录时,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20对图像处理部218生成的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数据或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且,在图像数据的再现时,对以压缩状态记录在记录介质232中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
焦点检测电路222进行用于计算对焦镜头1021相对于对焦位置的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的焦点偏移量运算。在摄像元件208中设置有焦点检测像素的情况下,取得来自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数据,根据所取得的像素数据,使用公知的相位差方式计算对焦镜头1021相对于对焦位置的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然后,焦点检测电路222根据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计算对焦镜头1021应该驱动的镜头位置。下面,设焦点检测电路222通过使用焦点检测像素的相位差方式检测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来进行说明。但是,焦点检测电路222也可以通过使用焦点检测像素的相位差方式以外的各种方式来检测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例如,焦点检测电路222也可以通过对比度方式来检测焦点偏移量。
显示部224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这样的显示部,例如配置在照相机机身200的背面。该显示部224根据CPU216的控制来显示图像。显示部224用于实时取景显示和已记录图像的显示等。
总线226与ADC214、CPU216、图像处理部218、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20、焦点检测电路222、DRAM228、机身侧存储部230、记录介质232连接,作为用于转送在这些块中产生的各种数据的转送路发挥功能。
DRAM228是可电改写的存储器,暂时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像素数据)、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显示用的图像数据、CPU216中的处理数据这样的各种数据。另外,作为暂时存储用,也可以使用SDRAM。
机身侧存储部230存储CPU216中使用的程序、照相机机身200的调整值等各种数据。
记录介质232构成为内置或装填在照相机机身200中,将记录用的图像数据记录为规定形式的图像文件。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A和图2B是示出照相机系统1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的流程图。这里,照相机系统1也可以构成为还能够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以外的拍摄动作。
例如在照相机机身200的电源接通后,图2A和图2B的流程图的处理开始。在步骤S1中,CPU216取入实时取景用的图像数据。首先,切换驱动部204的控制信号以使得机械快门202成为全开状态,并且,指示镜头CPU106以驱动光圈1022。然后,CPU216在光圈1022打开、且机械快门202成为全开状态的规定时间经过后,开始进行基于摄像元件208的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该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的帧率例如是60fps。
在步骤S2中,图像处理部218对来自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数据进行校正处理。通过该校正处理,与来自摄像像素的像素数据同样,能够将来自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数据用于实时取景显示。在该校正处理后,图像处理部218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所需要的其他处理,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3中,CPU216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即,CPU216根据图像处理部218生成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使显示部224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在步骤S4中,CPU216判定第一释放开关是否接通。第一释放开关例如是响应于用户对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而接通的开关。在步骤S4中判定为第一释放开关未接通时,处理返回步骤S1。该情况下,反复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在步骤S4中判定为第一释放开关接通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CPU216取入AF用的图像数据。此时,CPU216开始进行基于摄像元件208的AF用的曝光动作。AF用的曝光动作中的曝光时间可以与实时取景显示用的曝光动作中的曝光时间不同。并且,在AF用的曝光动作中,可以仅从焦点检测像素读出像素信号。
在步骤S6中,焦点检测电路222通过使用从焦点检测像素取得的像素数据的公知的相位差方式,计算对焦镜头1021相对于对焦位置的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
在步骤S7中,CPU216判定对焦镜头1021是否是对焦状态。例如通过判定焦点偏移量是否在预定的容许范围内,来判定是否是对焦状态。在步骤S7中未判定为对焦镜头1021是对焦状态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8。在步骤S7中判定为对焦镜头1021是对焦状态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9。
在步骤S8中,CPU216指示镜头CPU106根据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对对焦镜头1021进行驱动。接受该指示,镜头CPU106经由驱动部104对对焦镜头1021进行驱动。然后,处理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9中,CPU216判定第二释放开关是否接通。第二释放开关例如是响应于用户对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而接通的开关。在步骤S9中判定为第二释放开关未接通时,处理返回步骤S1。在步骤S9中判定为第二释放开关接通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焦点检测电路222开始进行运动体预测运算。运动体预测运算是根据过去的测距结果(对焦镜头1021的驱动位置)的历史来预测本次的对焦镜头1021应该驱动的位置的处理。在运动体预测运算后,处理转移到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CPU216开始进行机械快门202的动作,以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正式曝光。该机械快门202的动作包括正式曝光前后的机械快门202的开闭动作、在正式曝光后用于开始进行实时取景用和AF用的曝光动作的机械快门202的全开动作。首先,CPU216切换驱动部204的控制信号,以使得机械快门202成为全闭状态。然后,在步骤S16中进行正式曝光后,CPU216对驱动部204进行控制,以使得机械快门202成为全开状态。
在步骤S12中,CPU216通过参照镜头侧存储部108中存储的镜头信息,判定光圈1022是否是可高速驱动的光圈。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光圈1022是可高速驱动的光圈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13。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光圈1022不是可高速驱动的光圈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15。
在步骤S13中,CPU216发动用于使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驱动延迟的定时器。这里的定时器例如是10ms的定时器。在步骤S13中发动定时器后,处理转移到步骤S14。定时器的设定为10ms是因为,曝光动作的帧率为120fps。在后面会详细说明,如果曝光动作的帧率为120fps,则通过使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驱动延迟10ms,能够进行一次追加的曝光动作。定时器的设定能够根据曝光动作的帧率等条件而适当变更。
在步骤S14中,焦点检测电路222进行焦点偏移量运算。作为焦点偏移量运算,焦点检测电路222例如使用通过AF用的曝光动作而从焦点检测像素取得的像素数据,通过公知的相位差方式计算对焦镜头1021相对于对焦位置的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然后,焦点检测电路222根据计算出的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计算应该驱动的对焦镜头1021的镜头位置。另外,在步骤S14中也可以进行AE用的曝光量运算。另外,如后所述,步骤S13的定时器发动与机械快门动作的规定时刻同步,所以,步骤S14的焦点偏移量检测的顺序也可以颠倒。当步骤S13中发动的定时器计时10ms后,处理转移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CPU216指示镜头CPU106同时驱动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这里,在步骤S15中,进行指示,以使得进行将光圈1022缩小到通过AE用的曝光量运算等而预先决定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所需要的开口量的驱动。
在步骤S16中,CPU216开始进行正式曝光。正式曝光是用于取得记录用的图像数据的曝光动作。在正式曝光中,CPU216对驱动部204进行控制,以使得在预先决定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所需要的曝光期间内使机械快门202进行开闭。然后,CPU216在曝光期间中开始进行摄像元件208的摄像动作。在曝光期间结束后,摄像控制电路210读出来自摄像元件208的各像素的像素信号。在像素信号的读出后,图像处理部218进行焦点检测像素的像素输出的校正和用于生成其他记录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在图像处理完成后,图像压缩展開部220对记录用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在压缩完成后,CPU216将压缩后的记录用图像数据作为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232中。
在步骤S17中,CPU216判定是否通过用户断开了第二释放开关。在步骤S17中判定为第二释放开关未断开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18。在步骤S17中判定为第二释放开关断开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21。
在步骤S18中,CPU216指示镜头CPU106驱动光圈1022。这里,在步骤S18中,进行指示,以使得进行将光圈1022打开到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和AF用的曝光所需要的开口量(例如开放光圈)的驱动。步骤S17-S18的处理也可以与步骤S16的正式曝光后的像素信号的读出并列进行。通过这种并列处理,能够延长正式曝光之间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时间。
在步骤S19中,CPU216取入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和AF用的图像数据。此时,CPU216对摄像元件208的摄像模式进行变更。即,CPU216从通常帧率的摄像模式迁移到用于反复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用的曝光动作和AF用的曝光动作的高速帧率(例如120fps)的摄像模式。在使摄像模式迁移后,CPU216交替进行基于摄像元件208的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和AF用的曝光动作。根据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中的正式曝光的间隔和机械快门202的机械制约等来决定曝光动作的次数。
在步骤S20中,焦点检测电路222使用每当AF用的曝光动作结束时从焦点检测像素取得的像素数据,通过公知的相位差方式计算对焦镜头1021相对于对焦位置的焦点偏移方向和焦点偏移量。CPU216每当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的结束时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在步骤S20的处理后,处理返回步骤S10。然后,进行下次的正式曝光用的处理。
在步骤S21中,CPU216判定是否断开照相机机身200的电源。例如,在通过用户对操作部206的操作而指示了电源断开的情况下或用户在规定时间内未进行操作部206的操作的情况下,判定为断开电源。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未断开照相机机身200的电源时,处理返回步骤S1。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断开照相机机身200的电源时,处理结束。
下面,参照图3进一步对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中的时序图。图3示出以10帧/s(每1帧为100ms)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例子。这里,图3示出AF用的曝光动作和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各自的帧率为120fps的例子。
并且,图3的时序图中的“快门帘”示出机械快门202的前帘和后帘的移动状态。在图3中,实线示出前帘的移动状态,虚线示出后帘的移动状态。并且,“快门帘”中的高(H)示出是对应的快门帘的移动后,低(L)示出是对应的快门帘移动前的初始位置。
图3的时序图中的“快门状态”示出机械快门202整体的开闭状态。在图3中,“快门状态”中的“开”示出机械快门202全开,“闭”示出机械快门202全闭。
并且,图3的时序图中的“摄像”的上部示出摄像元件208的动作的状态。图3的时序图中的“摄像”的下部示出AF用的图像信号的读出的时刻和实时取景用的图像信号的读出的状态。实线示出AF用的图像信号的读出的时刻,虚线示出实时取景用的像素信号的读出的时刻。并且,各状态下的0H示出最初行的像素信号的读出时刻,LastH示出最后行的像素信号的读出时刻。
图3的时序图中的“AE·AF”示出AE用的曝光量运算和AF用的焦点偏移量运算的时刻。
图3的时序图中的“镜头驱动(光圈可高速驱动镜头)”示出具有能够高速驱动的光圈的更换式镜头100的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驱动的时刻。图3的时序图中的“镜头驱动(光圈高速驱动不可镜头)”示出具有不能高速驱动的光圈的更换式镜头100的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驱动的时刻。
在正式曝光紧前,通过步骤S11的快门动作处理,机械快门202成为全闭状态。在此后的步骤S16中,CPU216进行正式曝光。在正式曝光时,CPU216对驱动部204进行控制以使得按照前帘、后帘的顺序进行移动,驱动部204使对应的快门帘移动。根据AE用的曝光量运算的结果来决定前帘和后帘的移动开始的时刻,通过改变该时刻,摄像元件208的曝光时间变化。
在机械快门202的动作中,摄像元件208成为后帘遮光等待的状态。此时,摄像元件208在CPU216的控制下进行曝光动作。当后帘的移动完成后,摄像元件208被遮光。然后,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出。从像素信号的读出的开始起,在规定期间(图3的摄像读出期间)的期间中或经过后,CPU216对驱动部204进行控制,以使后帘复原到后帘的初始位置L,驱动部204使后帘复原到初始位置L。与这种机械快门202的控制并行地,CPU216指示镜头CPU106在步骤S18中将光圈1022驱动到规定开口量(例如开放光圈)。
当像素信号的读出完成后,CPU216使摄像元件208的摄像模式向高速帧率(120fps驱动)迁移。在使摄像模式迁移后,在经过了由摄像元件208、机械快门202和光圈1022的机械制约决定的规定时间(在图3的例子中为5ms)时,CPU216开始进行交替进行基于摄像元件208的AF用的曝光动作和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的曝光动作。在AF用的曝光动作后,焦点检测电路222进行焦点偏移量运算和运动体预测运算。并且,在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后,CPU216读出所取得的实时取景用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实时取景显示。
在使后帘复原到初始位置L后的规定期间结束后,CPU216对驱动部204进行控制,以使前帘移动到初始位置L,驱动部204使前帘复原到初始位置L。根据LV取得期间和全开期间来决定该规定期间。LV取得期间是实施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的期间。并且,全开期间是使机械快门202全开的期间。根据对焦镜头1021、光圈1022、机械快门202等的机械制约、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要求的连拍张数等各种条件来设定这些LV取得期间和全开期间。全开期间设定为能够进行一次以上的AF用的曝光动作或LV用的曝光动作的期间。
在光圈1022是不可高速驱动的光圈时,CPU216与开始使前帘向初始位置L移动同步地,指示镜头CPU106同时驱动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另一方面,在光圈1022是可高速驱动的光圈时,CPU216在从开始使前帘向初始位置L移动起经过由定时器计时的规定时间(例如10ms)后,指示镜头CPU106同时驱动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
在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驱动完成后,CPU216进行下次的正式曝光。然后,在第二释放开关断开之前,反复进行图3的动作。
在图3的例子中,在LV取得期间中,按照AF用的曝光动作、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的顺序反复进行曝光动作。通过使AF用的曝光动作在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之前,能够提高刚刚进行第一释放操作之后的AF的响应性,并且,还能够提高静态图像连拍速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机械快门202成为全开之前起,进行AF用的曝光动作,但是,根据机械快门202成为全开后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焦点偏移量运算和运动体预测运算。这是为了在运动体预测运算中,不会混合存在有根据曝光条件不同的多个图像数据计算出的镜头位置。也可以在机械快门202成为全开后开始进行AF用的曝光动作。并且,也可以使用全开之前的AF用曝光动作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度或可靠性的判定,对全开后取得的AF用曝光动作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变更。
当仅使用全开期间中的图像数据进行焦点偏移量运算和运动体预测运算时,在图3的不可高速驱动的光圈1022的情况下,在全开期间中仅进行一次AF用的曝光动作,所以,在正式曝光的之间也只能进行一次(图3的运算1的时刻)的焦点偏移量运算。
另一方面,在可高速驱动的光圈1022的情况下,通过使光圈1022的驱动开始延迟,能够在机械快门202大致全开的期间中再进行一次AF用的曝光动作。由此,能够进行运算1之后的时刻的运算2。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运动体预测运算的图。图4的横轴示出经过时间,图4的纵轴示出镜头位置的变化。图4的时刻t1、t2、t3、t4示出运算1的时刻。图4的时刻t1′、t2′、t3′、t4′示出运算2的时刻。
在图3的不可高速驱动的光圈1022的情况下,在一次正式曝光的期间内仅进行一次AF用的曝光动作,所以,在正式曝光之间也仅进行一次的焦点偏移量运算和运动体预测运算。因此,在时刻t4的运算1的运动体预测运算中,使用在时刻t1、t2、t3得到的镜头位置y1、y2、y3和在时刻t4得到的镜头位置。然后,根据该运算1的结果,计算在正式曝光时应该驱动的镜头位置y4。
另一方面,在可高速驱动的光圈1022的情况下,在一次正式曝光的期间内能够进行两次AF用的曝光动作。但是,在图3的例子中,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是需要在运算2的结束前开始驱动的程度的驱动速度。因此,运算2中得到的镜头位置无法反映到此时的对焦镜头1021的驱动中。运算2中得到的镜头位置用于下次的运算1中的运动体预测运算。例如在时刻t4的运算1的运动体预测运算中,使用在时刻t1、t1′、t2、t2′、t3、t3′得到的镜头位置y1、y1′、y2、y2′、y3、y3′和在时刻t4得到的镜头位置。然后,根据该运算1的结果,计算在正式曝光时应该驱动的镜头位置y4。这样,在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情况下,能够增加运动体预测运算中使用的镜头位置。由此,运动体预测性能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机械快门202成为全开之前起进行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机械快门202成为全开之前的曝光动作中得到的图像变暗。但是,即使是某种程度较暗的图像,也能够用于用户的取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尽可能延长实时取景图像的取得期间(图3的LV取得期间),用户能够容易地捕捉具有运动的被摄体。在图3的例子中,至少能够将图3的帧(1)、(2)、(3)用于实时取景显示。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更换式镜头100具有可高速驱动的光圈1022时,使光圈1022的驱动延迟。由此,在机械快门202大致全开的期间中,能够再进行一次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由此,还能够将帧(4)用于实时取景显示。
图5是比较示出图3的例子中的可高速驱动的光圈和不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像消失率的图。这里,设实时取景显示的帧率为120fps。在不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情况下,通过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取得由帧(1)、(2)、(3)构成的3帧的图像。该情况下,像显示时间成为(1/120×3)=25(ms)。例如,当以10帧/s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时,连拍间隔为100(ms),所以,像消失率(帧间的时间与不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时间的比例)成为75(%)。另一方面,在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情况下,通过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取得由帧(1)、(2)、(3)、(4)构成的4帧的图像。该情况下,像显示时间成为(1/120×4)=33.3(ms)。例如,当以10帧/s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时,像消失率成为67(%)。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高速驱动的情况下,通过使光圈的驱动延迟,延长实时取景显示的时间,由此,能够改善像消失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进行光圈的驱动开始的控制。由此,能够延长静态图像连拍中的实时取景显示时间。并且,还能够提高静态图像连拍中的运动体预测性能。
[变形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CPU216使光圈1022的驱动开始延迟,使得光圈1022的驱动完成与正式曝光的开始时刻一致。但是,光圈1022的驱动完成不是必须与正式曝光的开始时刻一致。即,CPU216也可以使光圈1022的驱动开始延迟,使得光圈1022的驱动完成比正式曝光的开始时刻提前。
在所述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的信息,示出使镜头侧存储部108存储表示是否是可高速驱动的光圈的1比特的标志的例子。除此以外,可以使镜头侧存储部108存储光圈1022的实际的驱动速度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存储从开放光圈(例如F2.0)驱动到规定开口量(例如F8.0或F16.0)所需要的时间作为驱动速度的信息。该情况下,也可以仅记录与几个代表性的开口量相当的时间信息,通过直线插值取得这之间的开口量。
在构成为使镜头侧存储部108存储光圈1022的实际的驱动速度的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来设定光圈1022的驱动开始的时刻。即,在驱动到通过曝光量运算而得到的开口量所需要的时间比从运动体预测运算的完成到机械快门202的全闭的时间短时,能够使光圈1022的驱动开始延迟该时间差分。例如,设通过曝光量运算而得到的开口量为F8.0,更换式镜头100具有从开放光圈驱动到F8.0需要30ms的光圈1022。并且,设机械快门202的全闭动作需要40ms。此时,CPU216在从机械快门202的驱动开始起经过10ms后,指示CPU106同时驱动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由此,如果曝光动作的帧率为120fps,则在机械快门202全闭之前的10ms的期间内还能够进行1帧的曝光动作。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延长LV取得期间。
所述例子的前提在于,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能够以相同速度驱动。实际上,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不一定能够以相同速度驱动。该情况下,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驱动开始的时刻由驱动速度较慢的一方限制。例如,根据运动体预测运算的结果,设驱动对焦镜头1021需要30ms,驱动光圈1022需要25ms。与所述同样,当设机械快门202的全闭动作需要40ms时,如果是仅光圈1022的驱动,则能够使驱动开始延迟15ms。但是,也需要确保对焦镜头1021的驱动时间,所以,使光圈1022的驱动开始的时刻也延迟10ms。
对焦镜头的驱动速度的信息例如预先存储在镜头侧存储部108中。例如,能够存储驱动到规定镜头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作为对焦镜头的驱动速度的信息。并且,可以说同步频率较高的对焦镜头是响应性优良的对焦镜头。因此,通过将对焦镜头的驱动速度的信息与更换式镜头100(对焦镜头1021)的同步频率对应起来,能够存储同步频率作为对焦镜头的驱动速度的信息。例如,考虑过去和将来的镜头的性能以及作为照相机系统1的目标的运动体追踪性能(实时取景显示期间的长度和运动体预测的精度),能够如图6那样将对焦镜头的驱动速度和对焦镜头的同步频率对应起来。
并且,图3示出在运算2的完成前开始进行光圈1022的驱动的例子。在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足够快时,如图7所示,能够在运算2的完成后开始进行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同时驱动。该情况下,如图8所示,能够在运算2的时刻进行运动体预测运算。由此,运动体预测性能进一步提高。
并且,图3和图7示出同时驱动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的例子。但是,对焦镜头1021和光圈1022不是必须同时驱动。例如,在对焦镜头1021的驱动速度较快、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较慢时,如图9所示,也可以仅使对焦镜头1021的驱动开始时刻延迟。如图9那样,如果能够在运算2的完成后开始进行对焦镜头1021的驱动,则能够在运算2的时刻进行运动体预测运算。另一方面,在图9的例子中,在帧(4)的时刻,机械快门202开始闭合,但是,如上所述,即使是某种程度较暗的图像,也能够用于用户的取景。因此,帧(4)的图像也能够用于实时取景显示。
并且,在所述例子中,AF用的曝光动作及像素信号的读出与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及像素信号的读出按照每1帧而交替进行。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技术还能够应用于摄像元件208的摄像模式是后半读出模式的情况。后半读出模式是如下的摄像模式:如图10所示,在1帧内,逐行地同时进行AF用的曝光动作和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在各个水平期间的前半部分读出AF用的像素信号,在各个水平期间的后半部分读出实时取景用的像素信号。即使是图10的例子,通过使对焦镜头1021的驱动开始时刻延迟,也能够使AF用的曝光动作和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的次数分别各增加一次。在图10中,光圈1022是无法高速驱动的光圈。如果光圈1022是能够高速驱动的光圈,则也可以使光圈1022的驱动开始时刻延迟。
并且,所述例子示出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不可变的例子。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技术还能够应用于更换式镜头100具有能够将光圈1022的驱动速度从低速(通常)切换为高速的光圈1022的例子。在这种光圈1022中,例如在第一释放开关的接通前的拍摄待机状态下低速驱动光圈1022。由此,拍摄待机状态下的光圈1022的驱动音降低。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具有能够切换驱动速度的光圈1022的照相机系统1的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1A和图11B中,针对与图2A和图2B相同的处理标注与图2A和图2B相同的步骤符号并省略说明。即,图11A和图11B与图2A和图2B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4为“否”时和步骤S9为“否”时进行步骤S22-S26的处理。因此,下面仅对步骤S22-S26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22中,CPU216判定是否进行光圈设定指示。在步骤S22中,在需要进行通常速度的光圈1022的驱动时,判定为进行光圈设定指示。在步骤S22中判定为进行光圈设定指示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23。在步骤S22中判定为未进行光圈设定指示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25。
在步骤S23中,CPU216对镜头CPU106发行光圈控制命令,以使得以通常速度驱动光圈1022。由此,镜头CPU106以通常速度驱动光圈1022。
在步骤S24中,CPU216发动速度切换用定时器。这里的定时器是对规定时间(例如实时取景用的曝光动作的10帧的时间)进行计测的定时器。定时器的设定能够适当变更。在发动速度切换用定时器后,处理转移到步骤S1。
在步骤S25中,CPU216判定是否从定时器的发动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在步骤S25中判定为从定时器的发动起未经过规定时间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1。在步骤S25中判定为从定时器的发动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CPU216对镜头CPU106发行光圈高速切换命令。接受了该光圈高速切换命令后,在接受了来自CPU216的非同步的光圈1022的驱动指示时,镜头CPU106高速驱动光圈1022。在步骤S26中执行了光圈高速切换命令发送后,处理转移到步骤S1。
图12是用于说明步骤S22-S26的处理的图。图12从上侧起示出第一释放开关的状态、第二释放开关的状态、正式曝光的时刻、光圈驱动时的驱动速度、针对镜头CPU106的命令的状态。针对镜头CPU106的命令中,细线示出是光圈控制命令,粗线示出是速度切换命令。
在图12中,在第一释放开关被断开的拍摄待机状态下,光圈1022以通常速度被驱动。例如当通过接通第一释放开关而插入处理时,从光圈控制命令的发行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向镜头CPU106发送光圈高速切换命令。此时,在第二释放开关被接通后的正式曝光的前后,光圈1022被高速驱动。另一方面,如果第二释放开关未接通,则处理返回步骤S1,所以,根据需要,光圈1022以通常速度被驱动。
在图12这种处理中,能够在不对释放延时造成影响的第二释放开关的接通前发行光圈高速切换命令。因此,不需要在第二释放开关刚刚接通之后对镜头CPU106发行光圈高速切换命令。其结果,能够削减在第二释放开关刚刚接通之后对镜头CPU106发行光圈高速切换命令而引起的释放延时。
所述实施方式的各处理也可以作为能够由CPU216执行的程序来存储。除此之外,可以存储在存储卡、磁盘、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外部存储装置的存储介质中进行发布。而且,CPU216通过读入该外部存储装置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并根据该读入的程序来控制动作,能够执行上述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想起其他优点和变形例。因此,本发明的更广的方面不限于这里给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脱离如用所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同例定义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20)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
摄像元件,其接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后的光束而生成摄像信号;
光圈,其限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并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的光束;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光圈;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并且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各正式曝光之间使显示部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中的各正式曝光之间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中,根据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对由所述驱动部进行的所述正式曝光用的所述光圈的驱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比规定值快的情况下,使所述光圈的驱动的开始时刻延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值是与1帧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曝光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对应的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
使所述光圈的驱动的开始时刻延迟的时间比所述1帧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曝光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圈的驱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使得在与所述正式曝光的开始时刻一致或比所述正式曝光的开始时刻提前的时刻完成所述光圈的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对焦镜头,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摄像元件进行动作并对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之间执行的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进行控制,根据通过所述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而取得的图像数据对所述对焦镜头的移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按照所述光圈的控制动作的开始时刻来开始所述对焦镜头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交替进行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曝光动作和所述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同一帧内进行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曝光动作和所述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光圈构成为能够对驱动速度进行变更,
所述控制部在拍摄者给出的所述正式曝光的开始指示之前进行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的变更的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影镜头和所述光圈设置在镜头单元中,
所述镜头单元还具有:
存储部,其存储与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有关的信息;以及
镜头通信部,其与所述控制部进行通信,
所述控制部经由所述镜头通信部从所述存储部取得与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有关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与所述光圈的驱动速度有关的信息是表示速度比规定值高或低的信息,或者是表示与所述光圈的规定量的驱动对应的驱动时间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镜头单元还具有:
对焦镜头;以及
对焦镜头控制部,其对所述对焦镜头的移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摄像元件进行动作并对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之间执行的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进行控制,根据通过所述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而取得的图像数据,经由所述对焦镜头控制部对所述对焦镜头的移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经由所述镜头通信部,指示所述对焦镜头控制部按照所述光圈的控制动作的开始时刻开始所述对焦镜头的移动。
12.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具有:摄影镜头;摄像元件,其接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后的光束而生成摄像信号;光圈,其限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并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的光束;以及显示部,其根据所述摄像信号进行显示,所述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摄像元件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并且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各正式曝光之间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实时取景图像;以及
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中的各正式曝光之间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中,根据所述光圈的移动速度对所述正式曝光用的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对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光圈的移动速度比规定值快的情况下,使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延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规定值是与1帧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曝光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对应的所述光圈的移动速度,
使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延迟的时间比所述1帧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曝光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对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使得在与所述正式曝光的开始时刻一致或比所述正式曝光的开始时刻提前的时刻完成所述光圈的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对焦镜头,
所述控制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使所述摄像元件进行动作并对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之间执行的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进行控制,根据通过所述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而取得的图像数据对所述对焦镜头的移动进行控制,
按照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来开始所述对焦镜头的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交替进行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曝光动作和所述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同一帧内进行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曝光动作和所述自动对焦用的曝光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光圈构成为能够对移动速度进行变更,
所述控制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在拍摄者给出的所述正式曝光的开始指示之前进行所述光圈的移动速度的变更。
20.一种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其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代码,所述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具有:摄影镜头;摄像元件,其接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后的光束而生成摄像信号;光圈,其限制穿过所述摄影镜头并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的光束;以及显示部,其根据所述摄像信号进行显示,所述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摄像元件进行静态图像连拍摄影,并且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的各正式曝光之间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像连拍摄影中的各正式曝光之间的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中,根据所述光圈的移动速度对所述正式曝光用的所述光圈的移动的开始时刻进行控制。
CN201710080463.7A 2016-02-18 2017-02-15 摄像装置、控制方法、存储了该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70942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8652A JP6672006B2 (ja) 2016-02-18 2016-02-18 撮像装置
JP2016-028652 2016-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4233A true CN107094233A (zh) 2017-08-25

Family

ID=5962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0463.7A Pending CN107094233A (zh) 2016-02-18 2017-02-15 摄像装置、控制方法、存储了该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1041B2 (zh)
JP (1) JP6672006B2 (zh)
CN (1) CN10709423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5618B2 (ja) * 2017-12-28 2022-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JP7277284B2 (ja) * 2019-06-26 2023-05-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焦点調節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6348A1 (en) * 2001-06-22 2002-1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Electronic camera,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therefor
US20080267608A1 (en) * 2007-04-24 2008-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90284612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body and camera system
US20090290862A1 (en) * 2008-05-21 2009-1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110090393A1 (en) * 2009-10-19 2011-04-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CN102281403A (zh) * 2010-06-08 2011-12-14 索尼公司 固态图像拾取元件,其驱动方法以及照相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0709A (ja) 1983-05-30 1984-12-12 Canon Inc 自動焦点検出装置
JP2002296486A (ja) 2001-03-29 2002-10-09 Minolta Co Ltd カメラの焦点検出装置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
JP4786915B2 (ja) * 2005-03-02 2011-10-05 Hoya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装置
JP4137085B2 (ja) * 2005-04-21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902136B2 (ja) * 2005-04-28 2012-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24577B2 (ja) * 2005-05-11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000596B2 (en) * 2009-02-27 2011-08-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10262173A (ja) * 2009-05-08 2010-11-18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409154B2 (ja) * 2009-07-16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撮影画像表示方法
JP5635211B2 (ja) * 2012-03-28 2014-12-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6348A1 (en) * 2001-06-22 2002-1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Electronic camera,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therefor
US20080267608A1 (en) * 2007-04-24 2008-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90284612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body and camera system
US20090290862A1 (en) * 2008-05-21 2009-1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110090393A1 (en) * 2009-10-19 2011-04-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CN102281403A (zh) * 2010-06-08 2011-12-14 索尼公司 固态图像拾取元件,其驱动方法以及照相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21041B2 (en) 2019-06-11
JP6672006B2 (ja) 2020-03-25
JP2017147628A (ja) 2017-08-24
US20170244888A1 (en) 2017-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8124B2 (ja)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焦点検出装置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234294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73088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4205797B (zh) 摄像装置
JP2011205282A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3379285B (zh) 摄像装置、透镜单元、通信控制方法和光圈控制方法
JP2017211487A (ja) 撮像装置及び自動焦点調節方法
JP2018087864A (ja)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4238554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4246597A (zh) 成像装置、成像方法、记录介质以及程序
JP2006091915A (ja) 撮像装置
JP2006243372A (ja) カメラ
CN107094233A (zh) 摄像装置、控制方法、存储了该控制方法的存储介质
JP2008294981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1321229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0050507A (ja) 撮像装置
JP201619715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US10375294B2 (en)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focus detection method
JP636231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676130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18180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6109765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焦点調節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034828B2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858758B2 (ja) 撮像装置、撮影レンズ、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6924089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