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829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829A
CN107078829A CN201580060343.XA CN201580060343A CN107078829A CN 107078829 A CN107078829 A CN 107078829A CN 201580060343 A CN201580060343 A CN 201580060343A CN 107078829 A CN107078829 A CN 107078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bt
code element
user terminal
subframe
pd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03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浩树
永田聪
姜宇
刘柳
王静
蒋惠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78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设定LBT的载波运行LTE/LTE‑A的系统中,即使在无线基站实施LBT的情况下也抑制吞吐量的下降。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利用设定LBT(对话前监听)的载波能够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具有:接收单元,其接收基于包含LBT用的码元的特定的子帧中的LBT结果来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所述特定的子帧被周期性地分配,并且在最后的N个码元中包含LBT用的码元,继所述特定的子帧后的规定期间的子帧在开头的数个码元中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的码元,所述控制单元考虑LBT用的码元以及PDCCH用的码元来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用于下一代的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出于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时等的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成为了规范(非专利文献1)。出于相比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的目的,还研究了LTE的后续系统(例如,有时还称为LTE-advanced或LTE-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
进而,在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Rel-12以后)中,还在研究将LTE系统不仅在授权给通信运营商(运营商)的频带(授权带域(Licensed band))运行,还在不需要授权的频带(非授权带域(Unlicensed band))运行的系统(LTE-U:LTE Unlicensed)。
授权带域是允许特定的运营商独占使用的频带,相对于此,非授权带域(也称为不授权带域)是不限定于特定的运营商而能够设置无线站的带域。作为非授权带域,例如,研究了可使用Wi-Fi、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的2.4GHz频带或5GHz频带、可使用毫米波雷达的60GHz频带等的利用。
在LTE-U的运行中,将以与授权带域LTE(授权LTE(Licensed LTE))的协作为前提的方式称为LAA(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 Access))或LAA-LTE。另外,也有时将在非授权带域运行LTE/LTE-A的系统统称为“LAA”、“LTE-U”、“U-LTE”等。
在运行LAA的非授权带域,由于与其他运营商的LTE、Wi-Fi或其他系统的共存,研究导入干扰控制功能。在Wi-Fi,作为同一频率内的干扰控制功能,利用LBT(Listen BeforeTalk:对话前监听)或CCA(Clear Channel Assessment:空闲信道评估)。在日本或欧洲等,规定LBT功能在5GHz频带非授权带域运行的Wi-Fi等的系统中是必须的。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非授权带域那样的利用设定LBT的载波的LTE/LTE-A系统中,在直接应用现有的LTE/LTE-A的DL信号的码元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想到在用户终端不能进行合适的处理。
例如,在通过规定的码元来实施LBT的情况下,无线基站不通过该码元来发送数据,因此,如果用户终端考虑该码元而不进行接收处理(例如,速率匹配),则不能适当地进行数据的解码。由此,可以想到会降低吞吐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形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其在设定LBT的载波运行LTE/LTE-A的系统中,即使在无线基站实施LBT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吞吐量的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能够利用设定LBT(对话前监听)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具有:接收单元,其接收基于包含LBT用的码元的特定的子帧中的LBT结果来发送的下行数据;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所述特定的子帧被周期性地分配,并且在最后的N个码元中包含LBT用的码元,继所述特定的子帧后的规定期间的子帧在开头的数个码元中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的码元,所述控制单元考虑LBT用的码元以及PDCCH用的码元来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一方式的用户终端能够利用设定LBT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具有:接收单元,其接收基于包含LBT用的码元的特定的子帧中的LBT结果来发送的下行数据;控制单元,其考虑LBT用的码元来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所述特定的子帧被周期性地分配,并且在开头的N个码元中不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的码元而包含LBT用的码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设定LBT的载波运行LTE/LTE-A的系统中,即使在无线基站实施LBT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吞吐量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非授权带域利用LTE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LBT中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各eNB类别(category)中的发送数据缓冲器和发送数据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子帧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非授权带域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非授权带域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2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非授权带域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1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2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1中的HARQ进程(process)的软缓冲器的污染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1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2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2中的用户终端的HARQ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在采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授权带域/非授权带域小区中的控制信道和现有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兼容性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在非授权带域运行LTE的无线通信系统(LTE-U)的运行形态的一例。如图1所示,作为在非授权带域使用LTE的方案(scenario),想到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或独立(SA:Stand-Alone)等多个方案。
图1A表示了使用授权带域以及非授权带域来应用载波聚合(CA)的方案。CA是合并多个频率块(也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载波、小区等)来进行宽带域化的技术。各CC例如具有最大20MHz的带宽,在最大合并5个CC的情况下,实现最大100MHz的宽带域。
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在利用授权带域的宏小区和/或小型小区、利用非授权带域的小型小区应用CA的情况。在应用CA的情况下,一个无线基站的调度器控制多个CC的调度。由此,CA也可以被称为基站内CA(intra-eNB CA)。
该情况下,利用非授权带域的小型小区可以是包含DL/UL双方的TDD载波(方案1A),也可以是用于DL传输专用的载波(方案1B),也可以是用于UL传输传输的载波(方案1C)。用于DL传输专用的载波又称为附加下行链路(SDL:补充下行链路(SupplementalDownlink))。另外,在授权带域,能够利用FDD和/或TDD。
此外,能够设为将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从一个发送接收点(例如,无线基站)进行发送接收的结构(同地协作(co-located))。该情况下,该发送接收点(例如,LTE/LTE-U基站)能够利用授权带域以及非授权带域双方来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或者,也可以设为将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从不同发送接收点(例如,一方为无线基站,且另一方为连接于无线基站的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头))分别进行发送接收的结构(非同地协作(non-co-located))。
图1B表示了利用授权带域以及非授权带域来应用双重连接(DC)的方案。DC合并多个CC(或小区)来进行宽带域化这一点与CA相同。另一方面,设想在CA,前提是CC(或小区)之间通过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相连接,且能够进行延迟时间非常小的协调控制,相对于此,在DC,小区之间通过不能忽视延迟时间的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相连接的情况。
因此,在DC,小区之间在不同的基站被运行,用户终端连接于在不同基站被运行的不同频率的小区(或CC)来进行通信。因此,在应用DC的情况下,独立设置多个调度器,该多个调度器控制各自管辖的一个以上的小区(CC)的调度。由此,DC也可以被称为基站间CA(inter-eNB CA)。另外,在DC,也可以按照独立设置的每一调度器(即基站)应用载波聚合(Intra-eNBCA)。
在图1B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利用授权带域的宏小区和利用非授权带域的小型小区应用DC的情况。该情况下,利用非授权带域的小型小区可以设为包含DL/UL双方的TDD载波(方案2A),也可以设为用于DL传输专用的载波(方案2B),也可以设为用于UL传输专用的载波(方案2C)。另外,在利用授权带域的宏小区,能够利用FDD和/或TDD。
在图1C所示的例子中,利用非授权带域来运行LTE的小区应用单体操作的独立(SA)。在此,独立(SA)意味着不应用CA或DC而能够实现与终端的通信。该情况下,非授权带域能够在TDD载波运行(方案3)。
在上述图1A、图1B所示的CA/DC的运行方式中,例如,能够将授权带域CC(宏小区)用作为主小区(PCell),将非授权带域CC(小型小区)用作为副小区(SCell)。在此,主小区(PCell)是指,在进行CA/DC的情况下管理RRC连接或切换(hand over)的小区,是需要来自用户终端的数据、反馈信号等的UL传输的小区。主小区始终设定上下行链路。副小区(SCell)是指,在应用CA/DC时对主小区追加设定的其他小区。副小区可以仅设定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也可以同时设定上下行链路。
另外,如上述图1A(CA)或图1B(DC)所示,在LTE-U的运行中将授权带域的LTE(授权LTE(Licensed LTE))的存在作为前提的方式还称为LAA(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 Access))或LAA-LTE。另外,有时还将在非授权带域运行LTE/LTE-A的系统统称为“LAA”、“LTE-U”、“U-LTE”等。
在LAA,授权带域LTE以及非授权带域LTE协作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在LAA,在利用授权带域的发送点(例如,无线基站)和利用非授权带域的发送点彼此隔开的情况下,可以设为通过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例如,光纤或X2接口等)来连接的结构。
然而,在非授权带域运行LTE/LTE-A的系统(例如,LAA系统)中,由于与其他运营商的LTE、Wi-Fi或其他系统的共存,研究了基于LBT(Listen Before Talk:对话前监听)机制的同一频率内的干扰控制。这是基于监听结果的发送控制,具体地,各发送点(TP:Transmission Point)执行监听,若未检测出超过规定电平的信号,则进行发送。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监听是指,无线基站和/或用户终端在发送信号之前检测/测定是否从其他发送点发送超过规定电平(例如,规定功率)的信号的操作。此外,无线基站和/或用户终端所进行的监听有时还被称为LBT(对话前监听)、CCA(空闲信道评估(ClearChannel Assessment))等。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无线基站和/或用户终端所进行的监听简单记载为LBT。
通过LAA系统导入LBT,能够避免LAA和Wi-Fi之间的干扰、LAA系统之间的干扰等。此外,即使在运行LAA系统的每一运行商独立进行可连接的用户终端的控制的情况下,也无需通过LBT来掌握各个控制内容而能够减少干扰。
在使用LBT的LTE系统中,LTE-U基站和/或用户终端在非授权带域小区发送信号之前进行监听(LBT、CCA),若未检测出来自其他系统(例如,Wi-Fi)或其他LAA的发送点的信号,则在非授权带域实施通信。例如,在通过LBT来测定的接收功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信道处于空闲状态(LBT-空闲(LBT-idle)),并进行发送。“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是指,换句话说,信道未被特定的系统占用,也称为信道空闲、信道空着(clear)、信道为自由等。
另一方面,监听的结果,在检测出来自其他系统或其他LAA的发送点的信号的情况下,实施如下处理等:(1)通过DFS(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动态频率选择)来转移到其他载波;(2)进行发送功率控制(TPC);(3)等待(停止)发送。例如,在通过LBT来测定的接收功率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信道处于忙碌状态(LBT-忙碌(LBT-busy)),不进行发送。在LBT-忙碌的情况下,重新进行LBT且在能够确认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后才能够利用该信道。另外,基于LBT判断信道的空闲状态/忙碌状态的方法不仅限于此。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导入在非授权带域运行LTE/LTE-A的系统,能够实现灵活的资源分配以及业务量自适应(adaptation)。然而,在作为进行LBT时的帧结构直接应用现有的结构的情况下,认为不是有效的。
例如,在规定的码元实施LBT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在该码元不发送数据,因此若用户终端考虑该码元而不进行接收处理(例如,速率匹配),则不能适当地进行数据的解码。例如,用户终端需要考虑LBT码元数来进行下行数据(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接收处理。此外,关于将用于指示非授权带域的数据接收的控制信号(DL许可)应在授权带域进行还是在非授权带域进行,过去未研究。
因此,本发明者们着眼于设定LBT的载波中的子帧结构最好与现有的LTE/LTE-A的子帧结构的兼容性高。并且,本发明者们发现了考虑现有的控制信道的码元位置来决定LBT用的码元位置,并实现了本发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授权带域小区(PCell)和SDL的非授权带域小区(SCell)进行载波聚合的结构(图1的方案1A)中,以无线基站在非授权带域利用LBT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在发送点利用下行信号(DL信号)的信道格式(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SCH等)来发送上行信号(UL信号)的情况下,在该发送点利用LBT时也可以应用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子帧结构(LBT结构)。
作为LBT的方案,研究了FBE(Frame Based Equipment:基于帧的设备)以及LBE(Load Based Equipment:基于负载的设备)。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用于发送接收的帧结构、信道占有时间等。具体地,FBE是LBT的发送接收的结构具有固定定时的机制。此外,LBE是LBT的发送接收的结构在时间轴方向不固定而根据需要来进行LBT的机制。
图2是表示LBT中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A表示了FBE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FBE的情况下,LBT时间(LBT duration)是固定的,通过规定的码元数目(例如,两个码元)来进行LBT。另一方面,图2B表示了LBE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LBE的情况下,LBT时间不是固定的。例如,LBT码元可以继续,直至满足规定的条件为止。具体地,无线基站可以继续实施LBT,直至观测到LBT-空闲为止。
另外,LBT码元(LBT用的码元)是指,在与LBT相关的处理中利用的码元。例如,LBT码元可以用于LBT的测量,也可以为了根据LBT结果来发送规定的信号(例如,信标信号(BRS))而使用。在此,LBT结果是指,在设定LBT的载波中通过LBT而得的与信道的空闲状态相关的信息(例如,LBT-空闲、LBT-忙碌)。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行LBT的情况下的帧结构,使用FBE。这是因为,在利用FBE的情况下,与现有的LTE中的基于子帧的调度/发送、机制的兼容性高,对已有的标准/终端进行少量的变更就能够实现。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以将几个OFDM码元用于LBT为前提,结合以下两点来提出多个方法:(1)将该LBT用的码元配置在哪一无线资源这一点;(2)在基于LBT结果来判断为能够发送的情况下,如何发送控制信道(控制信号)这一点。
此外,作为利用LBT结果来进行发送控制的无线基站(eNB),根据能否在子帧内变更发送数据,想到两个eNB(eNB类别1、eNB类别2)。图3是表示各eNB类别中的发送数据缓冲器和发送数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不管是哪一eNB类别,应发送的数据都首先被打包(packing)在每一子帧的数据块,并存储到eNB所具有的缓冲器(eNB buffer)中。并且,eNB在各子帧从缓冲器取出数据并进行发送(RF transmission)。作为数据块的内容,例如包含应通过PDCCH、PDSCH等来发送的数据。
图3A表示eNB类别1的例子。在eNB类别1中,在各子帧发送的数据不被变更。即,在某一子帧,发送从缓冲器取得的与该子帧对应的数据。例如,子帧#2用的数据在子帧#2被发送。
图3B表示eNB类别2的例子。在eNB类别2中,在各子帧发送的数据在子帧内能够变更。也就是说,在某一子帧中,与该子帧对应的多个数据能够从缓冲器取得以及被发送。在图3B的例子中,eNB具有两个缓冲器,能够在子帧内切换各缓冲器的数据。例如,授权带域的载波的数据发送可以如图3B那样地被实施,能够根据非授权带域的LBT结果来控制该数据发送。
eNB在子帧#2中,首先发送来自缓冲器#1的数据(#2、opt1),但是由于在子帧途中检测到LBT-空闲,因此将发送数据切换至来自缓冲器#2的数据(#2、opt2)。此外,eNB在子帧#3中,首先发送来自缓冲器#1的数据(#3、opt1),但是由于在子帧途中检测到LBT-忙碌,因此将发送数据切换到来自缓冲器#2的数据(#3、opt2)。
这样,eNB类别2的eNB根据非授权带域的信道状态,能够实现实施跨载波调度(CCS:Cross Carrier Scheduling)等动态的控制。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以eNB类别1为前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应用不仅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eNB类别2。
图4是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子帧结构的概略说明图。图4A表示实施方式1,图4B表示实施方式2,图4C表示实施方式3。将配置LBT码元(实施LBT的码元)的子帧称为LBT子帧,将不配置LBT码元的子帧称为非-LBT子帧(Non-LBT子帧)。
在图4中,表示了在LBT周期(LBT cycle)以及突发长度为4子帧的情况下的例子。在此,LBT周期表示进行LBT的周期,突发长度表示在最新的(最近的LBT子帧中的)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发送信号的期间。也就是说,LBT用的码元在LBT-忙碌的情况下周期性地包含在子帧中,但是在LBT-空闲的情况下不必周期性地包含在子帧中。
另外,LBT周期以及突发长度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值。例如,可以将LBT周期设为1子帧来在每一子帧实施LBT。此外,也可以设为在1LBT周期中配置多个LBT码元的结构。
此外,LBT周期和突发长度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在突发长度比LBT周期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在LBT-空闲后的规定的期间(突发长度的期间)无需进行LBT就能够发送信号的结构。此外,在LBT-空闲后的规定的期间(突发长度的期间),也可以将LBT码元(准确地说,打算进行LBT的码元)用于LBT以外的用途(例如,DL信号发送)。
如图4A所示,在实施方式1中,将LBT周期中的最初的子帧的最初的N码元作为LBT码元。在实施方式1中,PDCCH不在非授权带域被发送,取而代之,在授权带域发送PDCCH和/或在非授权带域发送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如图4B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将LBT周期中的最初的子帧的最初的N码元作为LBT码元,将继LBT码元之后的数个码元作为PDCCH码元。在实施方式2中,LBT子帧以外的子帧(Non-LBT子帧)与现有的LTE中的子帧结构相同。
如图4C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将LBT周期中的最后的子帧的最后的N码元作为LBT码元。在实施方式3中,Non-LBT子帧也与现有的LTE中的子帧结构相同。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将LBT周期中的最初的子帧的最初的N码元作为LBT码元。在此,N只要是足够在LAA中实现LBT功能的值即可,例如可以是N=1、2、3等。LBT子帧的LBT码元以外的码元和Non-LBT子帧的所有码元中的数据发送根据当前LBT周期中的LBT结果来判断。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各子帧,不发送PDCCH。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非授权带域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图5A表示LBT周期和突发长度同为4子帧的情况下的例子。在LBT结果为LBT-忙碌的情况下,无线基站不能在该LBT周期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一~第四个子帧)。另一方面,在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在该LBT周期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五~第八个子帧)。此外,当经过了LBT周期时,再次实施LBT(从左起第九个子帧)。
图5B表示LBT周期为1子帧且突发长度为4子帧的情况下的例子。在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在突发长度的期间不进行LBT而能够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五~第八个子帧)。
在实施方式1中,用户终端为了掌握子帧结构(考虑LBT用的码元)来实施接收处理,因此需要掌握与应用码元等级LBT的子帧/码元结构相关的信息(以下的参数)。
LBT周期(LBT周期长度)L、
LBT码元数(LBT期间长度)N、
LBT子帧偏移(定时偏移)O、
突发长度B。
在此,N优选地被设定为现有的PDCCH的最大码元数(即3)以下,但不限定于此。此外,LBT子帧偏移是关于在无线帧的第几个子帧进行LBT的偏移,例如,用作为基准的子帧索引和LBT子帧索引的差分来表示。
与应用LBT的子帧/码元结构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控制信号(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来通知,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MAC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来通知,在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预先共同设定固定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通知。此外,通知可以由授权带域(PCell)进行,也可以由非授权带域(SCell)进行。
例如,就LBT码元数而言,可以预先设定固定值,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设定。此外,就突发长度而言,在未通知的情况下可以基于LBT周期长度来决定,例如也可以与LBT周期长度相同。此外,在LBT周期为1ms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通知LBT子帧定时偏移。
此外,用户终端需要在LBT子帧中应用无PDCCH的速率匹配。
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在非授权带域不发送PDCCH,因此控制信息(DCI)的通知通过授权带域的PDCCH/EPDCCH来进行(实施方式1.1)或通过非授权带域的EPDCCH来进行(实施方式1.2)。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一例的图。在图6中,使用分配到授权带域的PCell的PDCCH(DL分配(assignment))对分配到非授权带域的SCell的PDSCH进行跨载波调度(CCS)。PCell以及SCell通过载波聚合来实现同步,因此PCell的PDCCH和SCell的LBT期间重复。
在此,可以想到由于PCell的PDCCH和SCell的LBT期间重复,因此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处理发生问题。PCell在LBT子帧中发送用于CCS的DCI时,未掌握SCell的LBT结果。因此,无线基站即使在通过PCell的DCI来通知了SCell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在LBT-忙碌时也不能在SCell进行发送。另外,即使在使用EPDCCH的情况下,由于在eNB类别1中在LBT之后在子帧途中不能改变发送内容,因此也可能发生同样的问题。
这样,将尽管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指示了下行数据的接收,LBT的结果也未能向该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情况称为“伪发送”(“fake transmission”)。关于该问题,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一例的图。在图7中,通过在LBT-空闲时在非授权带域的SCell发送的DCI,指示该SCell的调度信息。在实施方式1.2中,LBT的实施、控制信号以及数据信号的发送锁定在SCell,DCI在确定了LBT-空闲之后被发送,由此不会发生上述的伪发送。
如图7所示,在LBT子帧,在使用了LBT码元的LBT结果为LBT-忙碌的情况下,在该子帧之后的码元以及下一个LBT子帧为止的码元不进行发送。另一方面,在LBT子帧,在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在该子帧中,在规定的频率位置发送用于指示DL信号(PDSCH)的接收的EPDCCH。另外,该EPDCCH可以包含与LBT子帧中的PDSCH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与LBT子帧以外的子帧中的PDSCH相关的信息。此外,为了减少开销,也可以对多个子帧一并进行调度(跨子帧调度)。
在相同LBT周期中的LBT结果为LBT-空闲时的非-LBT子帧中,与LBT子帧同样地在规定的频率位置发送用于指示PDSCH的接收的EPDCCH。另外,在利用跨子帧调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存在不发送EPDCCH的子帧。
分配EPDCCH的频率位置在LBT周期内的各子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与分配EPDCCH的频率位置相关的信息可以从授权带域(PCell)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报告信号)来通知,也可以在非授权带域(SCell)预先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也可以设为在非授权带域(SCell)设定的共同搜索空间发送EPDCCH的结构。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设定LBT的载波中,能够与其他系统共用同一频率。此外,由于在设定LBT的载波不进行PDCCH的分配,因此能够提高与数据发送有关的吞吐量。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将LBT周期中的最初的子帧的最初的N码元作为LBT码元,将继LBT码元后的M码元作为PDCCH码元。在此,N只要是充分在LAA中实现LBT功能的值即可,例如可以是N=1、2等。此外,M优选地被设定为N+M成为现有的PDCCH的最大码元数(即3)以下,但是不限定于此。LBT子帧的LBT码元以外的码元和非-LBT子帧的所有码元中的PDCCH/PDSCH发送基于当前LBT周期中的LBT结果来判断。
在实施方式2中,在LBT-空闲的情况下发送PDCCH。就PDCCH而言,在LBT子帧通过继LBT码元后的M码元来发送,但是在非-LBT子帧,可以通过与现有的LTE/LTE-A相同的码元来发送。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非授权带域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图8A表示在LBT周期和突发长度同为4子帧的情况下的例子。在LBT结果为LBT-忙碌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在该LBT周期不能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一~第四个子帧)。另一方面,在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在该LBT周期能够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五~第八个子帧)。此外,在LBT-空闲的LBT周期中,在各子帧发送PDCCH。此外,当经过了LBT周期时,再次实施LBT(从左起第九个子帧)。
图8B表示在LBT周期为1子帧且突发长度为4子帧的情况下的例子。在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在突发长度的期间不进行LBT而能够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五~第八个子帧)。
在实施方式2中,用户终端为了掌握子帧结构(考虑LBT用的码元以及PDCCH用的码元)来实施接收处理,需要掌握与应用码元等级LBT的子帧/码元结构相关的信息(以下的参数)。
LBT周期(LBT周期长度)L、
继LBT码元后的PDCCH码元数M、
LBT码元数(LBT期间长度)N、
LBT子帧偏移(定时偏移)O、
突发长度B。
与应用LBT的子帧/码元结构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控制信号(DCI)来通知,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MAC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来通知,在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预先共同设定固定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通知。此外,通知可以由授权带域(PCell)进行,也可以由非授权带域(SCell)进行。
就突发长度而言,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可以基于LBT周期长度来决定,例如可以设为与LBT周期长度相同。此外,在LBT周期为1ms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通知LBT子帧定时偏移。
用户终端在LBT子帧中需要执行LBT码元后的PDCCH检测。例如,在LBT周期比1子帧长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被通知的LBT子帧偏移,确认PDCCH码元的定时不同的子帧(LBT子帧)。
此外,在突发长度比LBT周期长的情况(例如,LBT周期=1ms,突发长度=4ms)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假设在突发开始之前在LBT码元后开始PDCCH(假设LBT子帧)来进行PDCCH检测,在得知突发之后,通过子帧的开头来进行PDCCH的解调(假设正常(normal)子帧)。
用户终端能够基于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来判定突发是否开始。首先,用户终端通过LBT码元后的PDCCH码元,尝试检测面向任意的用户终端的PCFICH。检测出PCFICH意味着发送PDCCH,即表示突发开始。此外,即使该检测结果不是发往本终端的,也能够想到通过LBT周期内的后续的子帧来发送发往本终端的信号,因此检测到PCFICH的用户终端只要通过剩余的非-LBT子帧来尝试检测包含在PDCCH中的DCI即可。
此外,用户终端需要在LBT子帧中基于N以及M来应用速率匹配。
在实施方式2中,控制信息的通知通过授权带域的PDCCH/EPDCCH来进行(实施方式2.1)或通过非授权带域的PDCCH/EPDCCH来进行(实施方式2.2)。
实施方式2.1与实施方式1.1同样,因此省略说明。在实施方式2.1中也需要考虑伪发送的问题。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2的一例的图。在图9中,在LBT-空闲的情况下,通过在非授权带域的SCell发送的DCI来指示该SCell的调度信息。在实施方式2.2中,DCI在确定了LBT-空闲后被发送,由此不会发生上述的伪发送。
如图9所示,在LBT子帧,在使用了LBT码元的LBT结果为LBT-忙碌的情况下,通过该子帧之后的码元以及下一LBT子帧为止的码元不进行发送。另一方面,在LBT子帧,在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在该子帧中,在LBT码元后发送PDCCH,并在PDCCH码元后的规定的频率位置发送用于指示DL信号(PDSCH)的接收的EPDCCH。另外,该EPDCCH可以包括与LBT子帧中的PDSCH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包括与LBT子帧以外的子帧中的PDSCH相关的信息。此外,为了减少开销,可以对多个子帧一并进行调度(跨子帧调度)。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设定LBT的载波中,能够与其他系统共用同一频率。此外,由于能够在设定LBT的载波进行PDCCH的分配,因此在该载波内能够进行与现有的LTE系统的兼容性高的调度。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将LBT周期中的最后的子帧的最后的N码元作为LBT码元。在此,N只要是在LAA中充分实现LBT功能的值即可,例如可以是N=1、2、3等。LBT子帧的LBT码元以外的码元、粉-LBT子帧的所有码元中的PDCCH/PDSCH发送基于上一次LBT周期中的LBT结果来判断。
在实施方式3中,在LBT-空闲的情况下发送PDCCH。就PDCCH而言,在LBT子帧以及非-LBT子帧通过与现有的LTE/LTE-A相同的码元来进行发送。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非授权带域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0A表示在LBT周期和突发长度同为4子帧的情况下的例子。在上一次LBT周期中的LBT结果为LBT-忙碌的情况下,无线基站不能在本次LBT周期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五~第八个子帧)。另一方面,在上一次LBT周期中的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在本次LBT周期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一~第四个、第九~第十个子帧)。此外,在LBT-空闲的LBT周期中,在各子帧发送PDCCH。此外,当经过了LBT周期时,再次实施LBT(从左起第四个、第八个子帧)。
图10B表示在LBT周期为1子帧且突发长度为4子帧的情况下的例子。在上一次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在突发长度的期间不进行LBT而能够进行数据发送(从左起第一~第四个、第九~第十个子帧)。
在实施方式3中,用户终端为了掌握子帧结构(考虑LBT用的码元以及PDCCH用的码元)来实施接收处理,需要掌握与应用码元等级LBT的子帧/码元结构相关的信息(以下的参数)。
LBT周期(LBT周期长度)L、
LBT码元数(LBT期间长度)N、
LBT子帧偏移(定时偏移)O、
突发长度B。
与应用LBT的子帧/码元结构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控制信号(DCI)来通知,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MAC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来通知,在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预先共同设定固定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通知。此外,通知可以由授权带域(PCell)进行,也可以由非授权带域(SCell)进行。
就突发长度而言,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可以基于LBT周期长度来决定,例如可以设为与LBT周期长度相同。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用户终端能够通过PDCCH的检测来判断突发开始,因此能够判断为从突发开始起突发长度后的子帧为LBT子帧。因此,LBT子帧定时偏移也可以不被通知。
此外,用户终端需要在LBT子帧中基于N来应用速率匹配。
在实施方式3中,控制信息的通知通过授权带域的PDCCH/EPDCCH来进行(实施方式3.1)或通过非授权带域的PDCCH/EPDCCH来进行(实施方式3.2)。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1的一例的图。如图11所示,PCell的PDCCH和SCell的LBT期间不重复。具体地,根据SCell中的子帧(从左起第四个子帧)的LBT结果,在PCell中的子帧(从左起第五~第八个子帧)进行SCell的子帧的跨载波调度。因此,不会发生伪发送的问题。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2的一例的图。在图12中,在LBT-空闲的情况下,通过在LBT子帧后的子帧中的非授权带域的SCell发送的DCI,指示该SCell的调度信息。在实施方式3.2中,DCI在确定了LBT-空闲后被发送,由此不会发生上述的伪发送。
如图12所示,在上一次LBT周期中的LBT结果为LBT-忙碌的情况下,在本次LBT周期中,在LBT子帧的LBT码元以外的码元以及非-LBT子帧的所有码元不进行发送。另一方面,在上一次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在各子帧发送PDCCH和/或EPDCCH,并且发送DL信号(PDSCH)。另外,该PDCCH/EPDCCH可以包括与多个子帧的调度相关的信息。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设定LBT的载波中,能够与其他系统共用同一频率。此外,由于能够在设定LBT的载波进行PDCCH的分配,因此在该载波内能够实施与现有的LTE系统的兼容性高的调度。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涉及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1以及2.1等中叙述的伪发送的问题。在发生了伪发送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中在用于HARQ的软缓冲器发生污染。图13是表示了实施方式1.1中的HARQ进程的软缓冲器的污染的一例的图。图13表示了某一数据在SCell被发送以及重发的例子。在此,作为HARQ进程编号,使用了#5,但是这是一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HARQ进程编号并不限定于此。
在HARQ重发中,用户终端通过结合(软合并)与多个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相对应的各发送数据(重发数据),尽量地不浪费被发送的数据而能够有效地对原始数据进行解码。在图13中,初次发送数据与RV0相对应,第二次发送数据与RV2相对应,第三次发送数据与RV3相对应,第四次发送数据与RV1相对应。
在此,若在RV3的发送定时检测出LBT-忙碌,则与RV3相对应的数据实际上不被发送,因此发生伪发送。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在PCell被通知了DL许可(DL分配),因此尝试接收与RV3相对应的数据。其结果,作为与RV3相对应的数据来存储到软缓冲器中的数据是噪声或来自周围的干扰,不是作为HARQ合成用的有效的接收信号。因此,RV3成为被污染的RV(Pollution RV)。一旦在软缓冲器中存储被污染的RV,则其后难以使用该软缓冲器来准确地对数据进行解码。在实施方式2.1中也有可能发生同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者们研究了抑制伪发送所带来的软缓冲器的污染的影响的方法,并想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作为实施方式4,存在在HARQ进程被污染的情况下再次从初次的数据发送开始的方法(实施方式4.1)和在各HARQ进程中利用两个软缓冲器的方法(实施方式4.2)。
在实施方式4.1中,在发生了伪发送的情况下,eNB在下一个发送定时重新进行SCell的数据的发送。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1的一例的图。在图14中,图示了与图13同样地发生伪发送的例子。
在实施方式4.1中,PCell在识别到在SCell中发生了伪发送且从用户终端接收到对该HARQ进程的NACK的情况下,重新进行数据的发送。具体地,eNB在下一次发送定时转换(toggle)(设置比特)DL许可的NDI(New Data Indicator:新数据指示符),并从RV0重新进行发送。
用户终端若接收到转换了NDI的DL许可,则使软缓冲器暂时空着。并且,将通过SCell的PDSCH接收的与RV0相对应的数据存储到软缓冲器中。由此可理解,实施方式4.1与现有的HARQ处理相比没有大的变更点,因此在安装成本方面有利。
另外,PCell需要识别在SCell中发生了伪发送,但是在PCell以及SCell在同一eNB实现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识别。在PCell以及SCell在不同的eNB实现的情况下,可以从形成SCell的eNB利用有线连接(例如,X2接口)或无线连接等来对形成PCell的eNB通知与伪发送的发生相关的信息。该信息例如可以包含与用户终端的ID、HARQ进程编号等相关的信息。
在实施方式4.2中,在各HARQ进程中利用两个软缓冲器。一个缓冲器(解码用软缓冲器)用于数据的解码,另一个缓冲器(保存用软缓冲器)用于存储有效的RV(不是伪发送的RV)的结合。此外,在实施方式4.2中,PCell在SCell中发生了伪发送的情况下,在下一发送定时通知与“上一次发送的RV是否有效(也就是说,在上一次数据发送定时是否为LBT-空闲)”相关的信息。该信息也可以被称为伪RV指示符(fake RV indicator)。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2的一例的图。与图13同样地图示了发生伪发送的例子。用户终端在作为解码用软缓冲器的第一个软缓冲器(Soft buffer#1)中顺序合成所接收到的RV。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在作为保存用软缓冲器的第二个软缓冲器(Soft buffer#2)中仅合成通过伪RV指示符来通知为有效的RV。也就是说,相当于在第二个软缓冲器中存储有未被污染的软缓冲器的最新的状态。
在图15中,首先发送RV0,用户终端在第一个软缓冲器中存储RV0。该情况下,在第二个软缓冲器中存在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清除。
由于RV0不是伪发送的,因此对于来自用户终端的NACK,与RV2一起作为伪RV指示符来通知表示“有效的RV(Valid RV)”的信息。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将第一个软缓冲器的内容(RV0)复制到第二个软缓冲器后对第一个软缓冲器合成RV2。
由于RV2不是伪发送的,因此对于来自用户终端的再次的NACK,与RV3一起作为伪RV指示符来通知表示“有效的RV(Valid RV)”的信息。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将在第一个软缓冲器中存在的RV0+2复制到第二个软缓冲器后在第一个软缓冲器中合成RV3。另外,由于RV3是被伪发送的,因此用户终端所接收到的RV3是无效的RV(Invalid RV)。
由于RV3是被伪发送的,因此对于来自用户终端的再次的NACK,重新通知RV3,并且作为伪RV指示符来通知表示“无效的RV(Invalid RV)”的信息。该情况下,用户终端暂时清除第一个软缓冲器中的RV0+2+3(无效),在此基础上,从第二个软缓冲器复制RV0+2到第一个软缓冲器,并将新接收的RV3与第一个软缓冲器的数据进行合成。若经过这样的HARQ处理而最终解码成功,则用户终端发送ACK。
从以上可理解,在实施方式4.2中用户终端需要多个软缓冲器,但是能够充分利用过去接收到的有效的RV,能够减少DL数据(传输块)的发送所需的时间。
另外,就伪RV指示符的信令而言,作为包含在DCI中的信息,可以规定表示软缓冲器内的RV是否有效的新的比特(例如,1比特),并通过该比特来进行通知。此外,就伪RV指示符的信令而言,也可以设为不使用新的比特而通过变更DCI内的已有的与RV信息相关的解释来使用户终端识别的结构。例如,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包含在所接收到的DL许可中的信息和用于解码用软缓冲器内的数据合成的RV,判断与该RV相对应的数据是否有效。
具体地,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包含在所接收到的DCI中的NDI以及RV和解码用软缓冲器中的RV,如下所述地判断:
(1)在解码用软缓冲器中存在RV0的状态下,在所接收到的DCI中包含的RV为RV0,在NDI被转换的情况下,将解码用软缓冲器内的RV0判断为无效的RV(即,判断为上一次RV0发送是伪发送,本次RV0发送是初次发送);
(2)在解码用软缓冲器中存在RV0的状态下,在所接收到的DCI中包含的RV为RV0,在NDI被转换的情况下,合成解码用软缓冲器内的RV0和所接收到的RV0(即,判断为上一次RV0发送是正常的发送,本次RV0发送是重发);
(3)在解码用软缓冲器中存在与包含在所接收到的DCI中的RV(排除RV0的)相同的RV的情况下,将解码用软缓冲器内的该RV判断为无效的RV(即,判断为上一次该RV发送是伪发送)。
也就是说,就RV0而言,在不是伪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重发相同的数据并进行合成。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2中的用户终端的HARQ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用户终端具有与HARQ相关的信息、与所接收到的传输块相关的信息(RV、NDI等)。
用户终端判断所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最初的发送数据(也就是说,是否不存在上一次NDI)或与上一次NDI相比NDI是否被转换(步骤S101)。在该判断结果为真的情况(步骤S101-是)下,删除保存用软缓冲器的数据(步骤S102)。然后,尝试对所接收到的数据的解码(步骤S103)。
另一方面,在上述判断结果为伪的情况(步骤S101-否)下,进而判断包含在解码用软缓冲器中的RV是否有效(步骤S111)。就该判断而言,能够如上所述地通过伪RV指示符的信令来进行。
在判断为包含在解码用软缓冲器中的RV有效的情况(步骤S111-是)下,用解码用软缓冲器的数据来置换保存用软缓冲器的数据(步骤S112)。也就是说,在步骤112中,在保存用软缓冲器中存储未被污染的解码用软缓冲器的最新的状态。
在判断为包含在解码用软缓冲器中的RV无效的情况(步骤S111-否)下,用保存用软缓冲器的数据置换解码用软缓冲器的数据(步骤S113)。
步骤S112或S113后,合成接收数据和解码用软缓冲器的数据(步骤S114)。然后,尝试对被合成的数据的解码(步骤S115)。
在步骤S103或S115的解码处理后,判断解码是否成功(步骤S121)。在判断为解码成功的情况(步骤S121-是)下,生成ACK,并发送至无线基站(步骤S122)。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解码未成功的情况(步骤S121-否)下,用要解码的数据置换解码用软缓冲器的数据(步骤S131)。然后,生成NACK,并发送至无线基站(步骤S132)。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不取决于如实施方式1.1或2.1那样的LBT结果而通过(E)PDCCH来发送DL许可的结构中,即使在发生了伪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尽量有效地利用软缓冲器来进行HARQ处理。
(与现有的控制信道的兼容性)
图17是表示在采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授权带域/非授权带域小区中的控制信道和现有的控制信道的兼容性的图。图17A是使用eNB类别1的情况,图17B是使用eNB类别2的情况。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都变更非授权带域(SCell)的子帧结构而面向LBT,因此对授权带域(PCell)存在兼容性。然而,在实施方式1以及2中,LBT码元与现有的PDCCH码元重复,因此就PCell的PDCCH而言,更优选地通过实施方式4来消除与伪发送相关的HARQ的问题。
在通过PCell的EPDCCH来通知DCI的情况下,eNB类别1的前提是在LBT后在子帧途中不能改变发送内容,因此发生伪发送。另一方面,eNB类别2的前提是在LBT后能够改变发送内容,因此只要不是同时进行LBT和EPDCCH发送就能够避免伪发送。因此,就PCell的EPDCCH而言,eNB类别1优选地应用实施方式4。
就SCell的PDCCH而言,实施方式2以及3是通过子帧的开头的规定的码元来发送PDCCH的结构,因此与现有的PDCCH具有兼容性。另一方面,实施方式1是在非授权带域不发送PDCCH的结构,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具有兼容性。
就SCell的EPDCCH而言,无论是哪一实施方式都与现有的EPDCCH具有兼容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优选地基于所利用的eNB类别、与应用码元等级LBT的子帧结构相关的参数(例如,LBT周期、LBT码元数)等来决定在非授权带域的子帧结构应用哪一实施方式。另外,也可以设为适宜地切换各实施方式来使用的结构。该情况下,与在非授权带域使用的子帧结构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控制信号(DCI)来通知给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MAC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来通知。此外,通知可以从授权带域(PCell)进行,也可以从非授权带域(SCell)进行。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设定监听(LBT)的载波而设想非授权带域,作为不设定监听(LBT)的载波而设想授权带域,但是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定监听(LBT)的载波为授权带域,不设定监听(LBT)的载波为非授权带域。此外,就PCell以及SCell而言,授权带域以及非授权带域的组合也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地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例如是包含LTE系统、SUPER 3G、LTE-A系统等的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此外,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能够利用非授权带域的无线基站(例如,LTE-U基站)。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5G、FRA(Future Radio Access:未来无线接入)等。
图1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配置有用户终端20。例如,可以想到在授权带域利用宏小区C1且在非授权带域(LTE-U)利用小型小区C2的方式。此外,可以想到将小型小区的一部分利用在授权带域且将其他小型小区利用在非授权带域的方式。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于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双方。可以想到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DC能够同时使用利用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例如,能够从利用授权带域的无线基站11对用户终端20发送与利用非授权带域的无线基站12(例如,LTE-U基站)相关的辅助信息(例如,DL信号结构)。此外,在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进行CA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一个无线基站(例如,无线基站11)控制授权带域小区以及非授权带域小区的调度的结构。
另外,用户终端20也可以设为不连接于无线基站11而连接于无线基站12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利用非授权带域的无线基站12通过独立与用户终端20连接的结构。该情况下,无线基站12控制非授权带域小区的调度。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利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已有载波、Legacy carrier等)来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利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利用与和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设为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两个无线基站12之间)有线连接(光纤、X2接口等)或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在上位站装置30,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上位站装置30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在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归属eNodeB)、RRH(Remote RadioHead:远程无线头)、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与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相对应的终端,不仅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括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如下单载波传输方式,在该方式中,按照每一终端将系统带宽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并通过使多个终端利用不同频带来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定于它们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等。通过PDCCH,传输包括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通过PCFICH,传输在PDCCH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针对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EPDCCH可以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送达确认信号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至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 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后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后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息等)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系统信息)。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例如包括上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等。此外,也可以从无线基站(例如,无线基站11)利用授权带域对用户终端20发送与非授权带域的通信相关的辅助信息。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照每一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得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发射机/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对于上行信号,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包含与来自用户终端20的PUSCH发送相关的规定的信息的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对于包含在被输入的上行信号中的用户数据,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10(例如,相邻无线基站)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例如,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在与其他无线基站10之间发送接收与LBT的子帧结构相关的信息。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20中,主要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假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其他功能块。
如图20所示,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有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和接收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对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还进行对系统信息、同步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等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的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301对上行参考信号、通过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通过PUCCH和/或PUS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通过PRACH发送的RA前导码等的调度进行控制。另外,在对于授权带域和非授权带域由一个控制单元(调度器)301进行调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对授权带域小区以及非授权带域小区的通信进行控制。控制单元301可以是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控制单元301具有与应用码元等级LBT的子帧结构相关的参数(例如,LBT周期、LBT码元数、LBT子帧偏移、突发长度、继LBT码元后的PDCCH码元数等),基于这些,对设定了LBT的载波的码元以及子帧进行控制(实施方式1~3)。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为:将与上述子帧结构相关的参数输出至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对映射单元303映射包含与该参数相关的信息的信号。
此外,控制单元301在通过(E)PDCCH从不设定LBT的载波(例如,授权带域小区)对设定LBT的载波(例如,非授权带域小区)进行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接收处理单元304取得上一次LBT周期中的LBT结果,并基于该LBT结果,对包含在通过该(E)PDCCH发送的DCI中的信息进行控制(实施方式4)。例如,也可以控制为在DCI中包含表示软缓冲器内的RV是否有效的比特(例如,1比特)来作为伪RV指示符。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DL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至映射单元3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assignment)以及用于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此外,对下行数据信号,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等来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UL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通过PUSCH发送的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处理单元304构成本发明的测量单元。接收处理单元304可以是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测量器、信号处理/测量电路或信号处理/测量装置。
接收处理单元3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使用规定的子帧的LBT码元,在设定LBT的载波(例如,非授权带域)实施LBT,并将LBT的结果(例如,表示信道状态为空着还是忙碌的判定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处理单元304也可以利用所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接收功率(RSRP)或信道状态。另外,处理结果或测量结果也可以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是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发射机/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在非授权带域发送接收UL/DL信号。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在授权带域发送接收UL/DL信号。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于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的上位的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就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频率变换而得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22中,主要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用户终端20设为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其他功能块。
如图22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有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和接收处理单元404。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CCH/EPDCCH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具体地,控制单元401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3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与进行LBT的子帧结构和/或码元结构相关的参数(例如,LBT周期、LBT码元数、LBT子帧偏移、突发长度、继LBT码元后的PDCCH码元数等),判断在设定LBT的载波利用的码元结构以及子帧结构(实施方式1~3)。就上述的参数而言,可以从由无线基站10通知并从接收处理单元404输入的信息取得,也可以预先设定。控制单元401根据所判断的结构,控制对接收处理单元404实施LBT的定时或期间。
此外,控制单元401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3进行控制,使得从接收处理单元404取得下行数据信号的HARQ解码结果(例如,成功、失败等),并基于该结果来进行ACK/NACK的发送。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UL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至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指示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处理单元404对在授权带域、非授权带域发送的DL信号(例如,通过PDCCH/EPDCCH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接收处理单元404在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与进行LBT的子帧结构和/或码元结构相关的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此外,接收处理单元404也可以利用所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接收功率(RSRP)或信道状态。另外,处理结果或测量结果也可以被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接收处理单元404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测量器、信号处理/测量电路或信号处理/测量装置。
接收处理单元404构成本发明的HARQ处理单元,将HARQ处理应用于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具体地,接收处理单元404在从不设定LBT的载波接收到NDI被转换的DL授权时,也可以使软缓冲器暂时空着,并将与从设定LBT的载波通过PDSCH接收到的RV0相对应的数据存储到软缓冲器中(实施方式4.1)。
此外,接收处理单元404也可以具有解码用软缓冲器以及保存用软缓冲器(实施方式4.2)。该情况下,接收处理单元404在判断为DL许可的发送定时中的LBT结果为LBT-忙碌的情况下,用保存用软缓冲器的内容置换解码用软缓冲器的内容,并将下行数据和解码用软缓冲器的内容进行合成。此外,接收处理单元404在判断为DL许可的发送定时中的LBT结果为LBT-空闲的情况下,用解码用软缓冲器的内容置换保存用软缓冲器的内容,并将下行数据和解码用软缓冲器的内容进行合成。
另外,接收处理单元404也可以设为在检测出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规定的信号(例如,BRS(Beacon Reference Signal:信标参考信号))时开始(E)PDCCH/PDSCH的接收处理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了功能单位的模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以及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受特别的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结合的一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实现各功能块。
例如,无线基站10、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利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来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用户终端20也可以通过包括处理器(CPU)、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实现。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相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磁盘、光磁盘、ROM、EPROM、CD-ROM、RAM、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括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来控制整个用户终端。此外,处理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存储介质读出至存储器,并按照这些执行各种处理。在此,该程序只要是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在处理器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被实现。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思想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4年11月6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226390。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其能够利用设定LBT(对话前监听)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其接收基于包含LBT用的码元的特定的子帧中的LBT结果来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
所述特定的子帧被周期性地分配,并且在最后的N个码元中包含LBT用的码元,
继所述特定的子帧后的规定期间的子帧在开头的数个码元中包含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的码元,
所述控制单元考虑LBT用的码元以及PDCCH用的码元来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
2.一种用户终端,其能够利用设定LBT(对话前监听)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其接收基于包含LBT用的码元的特定的子帧中的LBT结果来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
控制单元,其考虑LBT用的码元来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
所述特定的子帧被周期性地分配,并且在开头的N个码元中不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的码元而包含LBT用的码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子帧以及继所述特定的子帧后的规定期间的子帧不包含PDCCH用的码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子帧在继LBT用的码元后的M个码元中包含PDCCH用的码元,
继所述特定的子帧后的规定期间的子帧在开头的数个码元中包含PDCCH用的码元,
所述控制单元考虑LBT用的码元以及PDCCH用的码元来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特定的子帧和/或LBT用的码元的结构相关的信息,掌握LBT用的码元,从而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在不设定LBT的载波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关的控制信息(DL许可),并基于DL许可,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HARQ处理单元,该HARQ处理单元利用解码用软缓冲器以及保存用软缓冲器对所述下行数据应用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处理,
所述HARQ处理单元在判断为规定的DL许可的发送定时中的LBT结果为LBT-忙碌的情况下,用保存用软缓冲器的内容置换解码用软缓冲器的内容,并将所述下行数据和解码用软缓冲器的内容进行合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HARQ处理单元基于包含在与所述规定的DL许可不同的DL许可中的信息,判断所述规定的DL许可的发送定时中的LBT结果是否为LBT-忙碌。
9.一种无线基站,其与能够利用设定LBT(对话前监听)的载波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测量单元,其在包含LBT用的码元的特定的子帧中得到LBT结果;以及
发送单元,其基于LBT结果,发送下行数据,
所述特定的子帧被周期性地分配,并且在开头的N个码元中不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的码元而包含LBT用的码元。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是能够利用设定LBT(对话前监听)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基于包含LBT用的码元的特定的子帧中的LBT结果来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步骤;以及
考虑LBT用的码元来控制所述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的步骤,
所述特定的子帧被周期性地分配,并且在开头的N个码元中不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的码元而包含LBT用的码元。
CN201580060343.XA 2014-11-06 2015-10-0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70788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6390 2014-11-06
JP2014-226390 2014-11-06
PCT/JP2015/078746 WO2016072220A1 (ja) 2014-11-06 2015-10-09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829A true CN107078829A (zh) 2017-08-18

Family

ID=55908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0343.XA Pending CN107078829A (zh) 2014-11-06 2015-10-0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10434A1 (zh)
JP (1) JPWO2016072220A1 (zh)
CN (1) CN107078829A (zh)
WO (1) WO201607222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4914A (zh) * 2017-09-07 2019-03-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由用户终端实行的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169639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84847A (zh) * 2017-12-04 2020-09-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2470439A (zh) * 2018-05-11 2021-03-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12470439B (zh) * 2018-05-11 2024-05-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222B (zh) * 2014-11-06 2019-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信道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253866B1 (ko) * 2014-11-07 2021-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인가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194439B2 (en) 2015-10-01 2019-01-29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ubframe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DK3437359T3 (da) * 2016-04-01 2022-07-0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åder til at styre relative målinger under nærvær af LBT
WO2017220855A1 (en) * 2016-06-22 2017-1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cket duplication in a multi-connectivity scenario
US10517021B2 (en) 2016-06-30 2019-12-24 Evolve Cellular Inc.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WO2018059698A1 (en) * 2016-09-29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ordination of scheduled and contention-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12865945A (zh) 2016-11-04 2021-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721769B2 (en) * 2016-12-01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before-talk techniques in synchronous systems
US10070462B2 (en) * 2017-01-31 2018-09-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 before transmit (LB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
US11212837B2 (en) 2017-10-19 2021-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 before talk sequence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366263B (zh) 2018-03-26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24883B (zh) 2018-03-28 2021-04-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11963158B2 (en) 2018-09-21 2024-04-1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7264919B2 (ja) * 2019-01-09 2023-04-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0869336B2 (en) * 2019-02-15 2020-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access and validity procedures
JP7263309B2 (ja) * 2020-12-16 2023-04-2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R2022001609A2 (tr) * 2021-02-10 2022-08-22 Ulak Haberlesme Anonim Sirketi Comp'un iyileştirilmiş uplink ortak alımı için sahte harq işlemini kullanan bir aparat ve yöntem.
JP2024048054A (ja) * 2022-09-27 2024-04-08 Kddi株式会社 接続先のセルを効率的に変更する端末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896A (zh) * 2010-12-06 2013-10-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在免许可频谱中使能无线操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1008A1 (en) * 2003-11-19 2005-06-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ed authentication in distributed network delivered half-duplex communications
US8781035B2 (en) * 2011-01-07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re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data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560891B2 (en) * 2014-09-09 2020-02-11 Blackberry Limi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LTE-U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896A (zh) * 2010-12-06 2013-10-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在免许可频谱中使能无线操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YOCERA: "Design overview on LAA",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8BIS, R1-144157》 *
NTT DOCOMO: "Inter-operator and Inter-RAT co-existence techniques for LAA using LT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8BIS R1-144150》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4914A (zh) * 2017-09-07 2019-03-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由用户终端实行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9474914B (zh) * 2017-09-07 2024-04-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由用户终端实行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11684847A (zh) * 2017-12-04 2020-09-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684847B (zh) * 2017-12-04 2024-04-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169639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70439A (zh) * 2018-05-11 2021-03-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12470439B (zh) * 2018-05-11 2024-05-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10434A1 (en) 2017-10-26
JPWO2016072220A1 (ja) 2017-09-28
WO2016072220A1 (ja)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829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28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7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387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66456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52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419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5157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in intra-cell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CN10814187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31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5005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43201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277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12491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201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2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3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9638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0941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734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644488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71081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14188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576349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924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