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7597A - 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7597A
CN107077597A CN201580048864.3A CN201580048864A CN107077597A CN 107077597 A CN107077597 A CN 107077597A CN 201580048864 A CN201580048864 A CN 201580048864A CN 107077597 A CN107077597 A CN 107077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attached type
type wearable
hand attached
w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88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大训
崔炯仁
田秉镇
柳正运
白胜敏
金幸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Iri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tech Inc filed Critical Iritech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77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7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3Sensing or illumina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7Image acquisition using hand-held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94Hardware or software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age or video understanding
    • G06V10/95Hardware or software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age or video understanding structured as a network, e.g.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5Environment-dependent, e.g. using captured environmental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5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in a belt or harn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1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in a hand or on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的发明。具体是以“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比较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或“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和“与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搭建‘一次认证关系’或‘二次认证关系’”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相关的发明。

Description

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利用这一设备的 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的发明。
具体是以“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比较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或“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和“与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搭建‘一次认证关系’或‘二次认证关系’”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相关的发明。
背景技术
最近成为全世界热门话题的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领域里出现了“通过无线通信在不同设备间进行控制”相关的各种技术,尤其是移动支付或智能钥匙等各种服务相关的应用正在急剧增加。但是“未经同意用户的使用”、“通过未经验证的设备进行黑客入侵”及“网络上的安保侵害”等各种问题导致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的安保问题至今是无法轻易解决的部分,这便是目前的现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智能手机(被认为是生活必需品)的方法成了该问题的解决对策。一般情况下,用户都会随身携带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不同于其他设备,它可以进行用户确认,所以目前的实际应用中,也有将智能手机作为钥匙(key)来开门、锁门,将其作为在银行或商品卖场进行支付用的卡片。但是,当智能手机发生遗失或被盗、被黑客入侵时,也会发生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所以最近有不少人在努力将虹膜识别技术(识别率比其他生物识别技术高很多)应用到智能手机中,但因为各种限制,使其在应用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第一个限制是,智能手机需要另外具备“用于虹膜识别的必要的红外线照明”,而目前智能手机的设计中,智能手机正面密集着RGB摄像头、按键、听筒、感光器等,并且从结构上来看,在智能手机内部增加“虹膜识别用摄像头模组”是很难实现的。
第二个限制是,摄像头位置主要在智能手机上端,所以在看着显示器(LCD)拍摄虹膜图像时,很容易发生部分虹膜被遮挡的现象,同时存在“每次唤醒手机都要反复进行虹膜识别”的麻烦。
第三个限制是,丢失智能手机时,存在虹膜信息泄露的风险。
为了克服智能手机的上述缺点,目前开始了利用可穿戴设备(最近取得了技术上的创新)的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各种研究。期待可以代替智能手机的可穿戴设备(WearableDevice),最初是MIT,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在1960年代首次开始了研究,2010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活跃,急速接近生活,并开始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尤其在2010年之后,尤其在2010年以后,在之前的研究及开发中推进的独立可穿戴设备正转变为可穿戴设备收集的信息与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相互传送交换,并进行联动的连接设备(connected device)形态,而非独立使用。
因此,如果能实现可穿戴设备实施虹膜识别后通过联动对其他设备进行认证的话,有不增加特殊结构也能通过虹膜识别增强安保的优点。而实际上,大部分感应装置因计算能力低下、内存或存储空间小导致无法适用虹膜识别。另外,佩戴于手上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因为会一直随身携带,所以未得到同意的用户使用是几乎不可能的,同时比起智能手机,遗失的可能性也很小。
另外,为了进行虹膜识别,将眼睛靠近摄像头时,因为显示器画面比智能手机小很多,所以用户可以直观地进行虹膜拍摄,也几乎不会遮挡用户的虹膜区域。有这样的优点存在。
与此相关的以往技术,在美国申请专利公报US13/407,026号中,有关于手腕型可穿戴设备的技术,但这与具备佩戴感知传感器的本发明中的虹膜识别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从技术性结构上是无关的。另外一个以往技术-美国申请专利公报US11/128,898号中,有利用可穿戴设备控制无线设备的方法及其装置相关的技术,但这与利用虹膜识别的用户认证及利用佩戴传感器进行佩戴认证有关的本发明,从技术性结构上是无关的。
与本院发明相关的其他以往技术还有US12/722,624号、US13/297,952号,但这些与利用虹膜识别进行用户认证及利用佩戴传感器进行佩戴认证有关的本发明,从技术性结构上是无关的。
因此考虑拥有与上述以往设备不同特性的可穿戴设备本身的固有特性,同时充分考虑物理空间及经济性费用问题,并增强用户便利性的设备间无线通信强化装置及方法相关的要求正在增加。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将‘感知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用于‘为了强化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将用户拍摄虹膜图像用于‘为了强化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将‘用户佩戴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信息’用于‘为了强化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利用“将‘用户拍摄的虹膜图像’用于‘为了强化与要求进行认证的其他设备的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利用“将‘用户佩戴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信息’用于‘为了强化与要求进行认证的其他设备的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利用“将‘感应到的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信息’用于‘为了强化与要求进行认证的其他设备的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利用“确认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已登记的用户佩戴后,不再次要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要求认证的设备’之间的认证,当用户取下可穿戴设备时,再次要求进行已登记用户认证的,用于‘为了强化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利用“确认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已登记的用户佩戴后,不再次要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要求认证的设备’之间的认证,当超出用户的虹膜识别有效时间后,再次要求进行已登记用户认证的,用于‘为了强化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利用“确认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已登记的用户佩戴后,不再次要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要求认证的设备’之间的认证,当‘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认证请求装置’移动,导致无法利用设备信息时,再次要求进行已登记用户认证的,用于‘为了强化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为了强化用户所拍摄的虹膜图像在无线通信传输上的安保,对虹膜图像信息进行加密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利用“为了强化通过无线通信将‘拍摄的用户虹膜图像’传输到‘要求进行认证的其他设备’时的安保,对虹膜信息进行加密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本发明的课题解决方法是关于‘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具体是在于提供[由“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照明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应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对已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课题解决方法是,在于提供{利用【[由“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照明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应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对已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执行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生成与消灭用于传输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令牌管理模组’、“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或“‘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和与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搭建‘一次认证关系’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可以解决方法,在于提供{利用【[由“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照明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应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对已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执行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生成与消灭用于传输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令牌管理模组’、“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或“‘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和与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搭建第‘二次认证关系’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利用“确认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登记的‘佩戴用户’后,不再次要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要求进行认证的设备’间认证,当解除‘登记用户’资格或要求再次设置安全通信回话时,再次确认‘登记用户’”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为了强化‘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用户的虹膜图像后进行无线通信传输时的安保,对虹膜图像信息进行加密的‘安保强化模组’。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用户的虹膜图像后无线通信传输给‘要求进行认证的其他设备’时,为了强化安保,对虹膜图像信息进行加密的‘安保强化模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提供[由“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照明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应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对已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有[可以执行“为了强化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的有利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效果在于,通过提供{利用【[由“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照明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应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对已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执行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生成与消灭用于传输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令牌管理模组’、“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或“‘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和与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搭建‘一次认证关系’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可以执行“为了强化与‘要求进行认证的其他设备’的无线通信安保的认证”。
本发明的另一效果在于,通过提供{利用【[由“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照明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应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对已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执行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生成与消灭用于传输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令牌管理模组’、“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或“‘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和与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搭建‘一次认证关系’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不要求再次进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要求进行认证的其他设备’之间的认证。
本发明的另一效果在于,通过提供‘加密虹膜图像信息’的‘安保强化模组’,为了强化‘无线通信上的传输’或‘向要求进行认证的其他设备传输’或“‘用户虹膜识别’的有效期过期,再次要求确认已登记的‘佩戴用户’时的无线通信传输”的安保,对虹膜信息加密。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示了手腕型可穿戴设备(a)和指环型可穿戴设备(b)的示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看着智能手机显示器画面拍摄虹膜图像时,出现的虹膜区域遮挡”现象的示例。
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与各种设备连接后,执行虹膜识别”的概念,将其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拍摄获取虹膜图像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红膜识别执行方式”的差异,对示例进行了图示。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根据红膜识别执行方式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结构的组成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由磁铁组成的‘佩戴感知模组’”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图7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由静电传感器组成的‘佩戴感知模组’”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由温度传感器组成的‘佩戴感知确认模组’”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图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由‘接近度传感器’构成的‘佩戴感知确认模组'”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无线通信模组的组成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考虑到‘认证请求装置’不能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的‘安保强化套件’概念及结构的示例。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考虑到‘认证请求装置’能够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的‘安保强化套件’概念及结构的示例。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结构的组成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在“‘认证请求装置’无法执行虹膜识别时的‘安保强化套件’”上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方法的顺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在“‘认证请求装置’能够执行虹膜识别时的‘安保强化套件’”上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方法的顺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搭建‘一次认证关系’后,搭建‘二次认证关系’的方法”的顺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在[“根据是否形成安全通信会话(搭建‘二次认证关系’),‘认证请求装置’无法执行虹膜识别”时的‘安保强化套件’]上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方法的顺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在[“根据是否形成安全通信会话(搭建‘二次认证关系’),‘认证请求装置’能够执行虹膜识别”时的‘安保强化套件’]上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方法的顺序图。
图1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单个‘认证请求装置’搭建并适用‘一次认证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图示。
图20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多个‘认证请求装置’搭建并适用‘一次认证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包括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一侧而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而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照明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无线通信模组以及感应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上述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特征在于,包括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以及认证请求装置,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包括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一侧而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设置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而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照明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无线通信模组以及感应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上述认证请求装置包括执行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生成与消灭用于传输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的令牌管理模组、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以及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并且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搭建一次认证关系。
(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看一下为了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下面参照图纸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与作用,图纸中图示并说明的本发明的结构与作用里至少有一个以上将会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而这些不会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其核心结构与作用。
因此,在包含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领域内,拥有一般知识的人可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对“‘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及利用该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核心组成要素”进行多样的修改及变形适用。
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组成要素时,有可能使用A、B、(a)、(b)等用语。这些用语仅仅是为了区分其组成要素与其他组成要素,不会因为某用语限制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或次序、顺序。当记载为某一组成要素“连接”、“包括”或“组成”在其他组成要素上时,该组成要素有可能直接与其他组成要素连接,但需要理解各组成要素之间也有可能“连接”、“包括”或“组成”另外的组成要素。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不同图纸上,为了理解上的方便,会对同一组成要素赋予不同图纸符号。
[实施例]
下面看一下为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首先在本发明中,为了叙述的便利性,定义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wearabledevice)为代表佩戴于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下面称其为‘手腕型可穿戴设备(wrist-typewearable device)’)和佩戴于手指上的可穿戴设备(下面称其为‘指环型可穿戴设备(ring-type wearable device)’)。
另外,认为在手表、手镯、带子、智能环、臂带、运动型测试设备等多种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中,最容易理解发明本意的是作为“手腕型可穿戴设备”与“指环型可穿戴设备”的代表形态的手表或指环样子,因此以此为主进行说明。
所以就算将拥有手表或指环样子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作为示例,也能用同样的方法充分说明其他多种模样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因此需要理解为同样可以适用其他样子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
另外,在各种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作为基本配置,都具备保护电子零件的容器或缠绕手指的带子。
另外,可以由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内存或/及CPU组成的电子零件控制手段(硬件或/及软件)组成。此时,RAM、ROM、Flash等内存、CPU的种类和规格、通信模组的有无及规格、OS的有无及种类和版本、安装的软件、UI只要符合下述本发明的目的和宗旨,使用哪个类型都无妨。
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示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示例。
首先,具体看一下虹膜识别在智能手机上的适用限制。
第一,为了在智能手机上执行虹膜识别,在虹膜识别时必须单独具备所必需的红外线照明,而目前智能手机的设计与结构(智能手机正面密集着RGB摄像头、按键、听筒、照度传感器)难以在内部增加用于虹膜识别的摄像头模组。
第二,因为摄像头位置主要设置在智能手机上端,所以看着显示器(LCD)拍摄虹膜图像时,很容易遮挡部分虹膜,同时存在“需要每次反复进行虹膜识别”的麻烦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看着智能手机显示器画面拍摄虹膜图像时,出现的虹膜区域遮挡”现象的示例。
如图2所示,当注视智能手机正面时,因拍摄虹膜的摄像头位置在显示器(LCD)上方,所以会导致睫毛和眼皮遮挡虹膜上部。另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智能手机的显示器(LCD)抬高,对准眼睛位置,会导致用户自然将眼睛往上看,从而挡住虹膜的下部。而采取用户平时使用智能手机的姿势,将智能手机显示器(LCD)放低后对准眼部的话,虽然可以减少睫毛遮挡虹膜的现象,但虹膜的下部会被遮挡。
另外,每次唤起智能手机时,都要重复进行虹膜识别,所以存在这方面的限制。为了在智能手机上执行SSO(Single Sign On),已通过虹膜识别进行了用户认证时为例的话,可以为了用户的便利性,不要求再次认证,也可以为了强化安保,每次都要求进行虹膜识别。而上述两种方法在安保或用户便利性上来看,是非常不方便的。
第三,当遗失智能手机时,存在虹膜信息泄露的风险。
下面,通过对比上述智能手机的限制,来看一下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使用虹膜识别时的优点。
第一,可以与智能手机,以实时互传联动的方式-连接设备(connected device)形式进行使用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直接执行“期待智能手机执行的虹膜识别”后,将相关认证信息与智能手机联动使用,因此可以克服上述智能手机的限制。实际上,目前的传感器设备因计算能力低下或使用低容量内存或存储器,所以无法适用虹膜识别。如果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上执行虹膜识别后,通过联动在其他设备上执行认证的话,可以在不增加特殊结构的情况下,强化通过虹膜识别的安保,因此有这方面的优点。
第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相对较小,因此用户在获取虹膜图像时,所看的显示器画面中央距离拍摄部位不超过2-3cm。同时,用户可以直观调节姿势,使整个眼睛进入显示器画面内。
第三,因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一直附着于手上使用的,所以比智能手机的遗失概率小很多,因此无需每次都要求进行虹膜识别,只要通过确认佩戴与否,即可持续对用户的安保认证。而这一优点可增加用户的便利性,同时可以强化安保。所以存在这方面的优点。
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与各种设备连接后,执行虹膜识别”的概念,将其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如图3所示,用户在手腕上佩戴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下,为了与各种设备联动,会通过虹膜识别进行认证。此时会通过无线通信与各种设备进行通信,也会收发各种认证相关信息。
因此可知,为了执行上述过程,作为基本配置,在可穿戴设备上,需要具备“确认用户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手段”、“拍摄用户虹膜的摄像头及红外线照明”、“利用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执行虹膜识别的手段”及“与各种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手段”等。
下面将具体叙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结构。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为了执行虹膜识别,需要“拍摄获取用户虹膜图像的摄像头和红外线照明”、“用拍摄的虹膜图像,执行虹膜识别的手段”。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拍摄获取虹膜图像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红膜识别执行方式”的差异,对示例进行了图示。
如图4所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单纯地拍摄获取虹膜图像后,可以“将虹膜图像传输到各种设备,使其利用收到的虹膜图像执行虹膜识别”或“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直接利用虹膜图像执行虹膜识别后,将其识别结果传输到设备”。因此,虹膜识别的执行方式不同时,无法避免装置的结构发生变化。此时可以将虹膜图像转换成虹膜模板后使用。虹膜模板是为了判断虹膜图像之间的一致性,用于执行虹膜图像相识度对比的,储存于内存中的虹膜图像格式。它虽然携带个人固有的生物特性,但储存它的内存大小比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原件小。即,是比原件小的虹膜图像格式。虹膜模板是为了提高认证速度、减少储存内存大小,用傅里叶变换或小波变换等对虹膜图像进行加工得来的。
在本发明中,为了叙述的便利性,对上述虹膜图像或虹膜模板定义为‘虹膜图像信息’。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根据红膜识别执行方式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结构的组成框图。
如图5所示,当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拍摄获取虹膜图像后,向各种设备传输虹膜图像信息,使其在设备上执行虹膜识别的结构时,由“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501)”、“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502)”、“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503)”、“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504)”组成。另外,可以增加“对无线通信传输的虹膜图像进行加密的安保强化模组(505)”或显示器(506)。
而相反地,当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直接利用虹膜图像信息执行虹膜识别后,将其结果传输到设备上的结构时,由“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507)”、“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508)”、“比较登记储存的虹膜图像信息和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509)”、“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510)”、“与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511)”组成。另外,可以增加“对无线通信传输的虹膜图像进行加密的安保强化模组(512)”或显示器(513)。
下面具体看一下,为了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拍摄获取虹膜图像所必需的摄像头结构。
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拍摄虹膜图像时,作为基本配置,需要“接受虹膜图像的镜头”和“感知通过镜头输入的虹膜图像的图像传感器”及“存储虹膜图像的内存”。
本发明中的镜头要设计成镜头视角能够使用户的一侧虹膜图像的整体充分出现在手腕型可穿戴设备上,而图像传感器主要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CCD。
本发明中的摄像头不限于单纯的摄像头成品,还包括近期导入或为了导入虹膜识别进行火热研究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PC、笔记本电脑等职能设备上的摄像头镜头或摄像头模组。
一般情况下,虹膜识别所必需的图像分辨率参考ISO的规定,而在ISO规定中,将VGA分辨率图像(VGA resolution image)作为基准,以虹膜直径的像素(pixel)数进行规定。
根据ISO规格,一般规定200像素(pixel)以上时,分类为高画质,170像素(pixel)时,分类为普通画质,120像素(pixel)时,分类为低画质。
因此,在本发明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中,有可能的情况下,会使用可以一边获取虹膜图像一边谋求用户便利性的拥有高画质像素的摄像头,但这也会根据虹膜的画质或其他附加装置的特性,适用多种像素数的可能性很高,所以无需限制其必须是高画质像素。
尤其是近期,已经将12M或16M像素的分辨率和每秒30帧以上传输速度的高画质摄像头模组用到了数码影像设备及智能设备上,所以获取虹膜识别用图像搓搓有余,上述摄像头一般可以由1个或2个以上的多个摄像头组成。
另外,用于拍摄及获取虹膜图像的镜头、图像传感器及内存,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目的与宗旨,用任何镜头或图像传感器及内存都无妨。
另外,有可能存在临时储存摄像头所拍摄的虹膜图像的缓冲模组结构。一般,缓冲模组本身特性决定其储存空间不大,所以在本发明中,会在传输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进行虹膜识别的工具”或“转换为虹膜图像信息的工具”之前,保存一段时间。
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将缓冲模组的结构根据上述作用进行分离,使用2个缓冲模组,或者可以在缓冲模组上增加特定存储空间,当存储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时,存储于特定空间等,即可以符合本发明的目的与宗旨地,使用多样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附加将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转换为虹膜图像信息的工具。尤其在通过无线传输拍摄获取的虹膜图像时,为了安保,尽可能会加密虹膜图像信息进行传输,而非传输虹膜图像。
下面具体看一下,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拍摄获取可识别虹膜识别的用户的虹膜图像所必需的的照明结构。
一般会使用红外线照明,但如果使用不使用红外线而使用可视光线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最好增加打开红外线照明的照明模组。
上述光源的调节方法有,第一,平时使用可视光线照明,当拍摄虹膜图像时,关闭可视光线照明,开启红外线照明,第二,使用可视光线照明,当拍摄虹膜图像时,可视光线照明上贴着红外线滤光结构,从而只是用红外线光源。
另外,红外线照明安装“拥有一个以上,能通过上述所设置带通滤波器(band-passfilter)波长带的波长”的红外线照明光源。
下面具体看一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获取用户虹膜图像所必需的显示器结构。
以往的虹膜识别用设备为了识别虹膜,用户会边将一侧眼睛靠近设备正面,边通过正面显示器画面确认焦点是否在适当的区域对焦好,为此,会使用语音或信号等,对用户的眼部位置进行向导,以便正确对准摄像头,从而获取用户虹膜图像。
尤其要在智能手机等大画面终端上进行虹膜识别时,摄像头镜头会在正面画面上方或下方,因此在画面上方时,会频繁发生睫毛或眼皮遮挡虹膜区域的现象,在画面下方时,用户需要将终端设备抬很高,所以会很辛苦(参照图2)。
但是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因为显示器画面相对较小,用户在获取虹膜图像时,所看的显示器画面中央距离拍摄模组不超过2-3cm,同时,用户可直观地调整眼部,使整个眼部进入显示器画面。
为了使用户能够通过显示器看到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影像,从而迅速将手背或手腕型可穿戴设备移动至可获取优质图像的位置,可以设置冷光镜(可视光反射过滤装置)或LCD、LED、OLED等显示器。此时在镜子或LCD上制作虚拟辅助线(guide line)等,防止虹膜图像歪曲或拍摄的虹膜图像模糊,使用户轻松拍摄到虹膜图像。
在本发明中,尤其在用户能够很自然地看着显示器画面轻松拍摄虹膜识别所需的虹膜图像(可以包括整个眼部区域)的显示器画面下端或右侧,会设置摄像头,所以不管是从费用方面来看,还是从物理大小的空间限制方面来看,其可行性都很充分,所以适用本说明时,没有特别的困难。
下面具体看一下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感知智能手机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所必需的结构。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特性和其他设备不同,即,用户佩戴一次后不会轻易取下。因此佩戴以后用户不会轻易取下,所以每次使用都像手机一样重复认证,会很不方面。
而相反地,这一特性决定了遗失或被盗的风险较小,所以和其他安保设备不同,可以在佩戴时,进行一次认证,之后只要不取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即可不再次进行本人认证,也能安全使用。即,有这样的优点。
如果说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采用“经过一次认证后,即可通过维持‘可用利用各种电脑上的资源的SSO(Single Sign-On,统合认证)’会话,不要求再次认证”的方式的话,当终端设备遗失或被盗时,有可能发生金融支付及身份确认相关的致命事故。
而相反地,因为用户不会轻易取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以遗失及被盗的风险极低,而用户有意或无意取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时,可利用判断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工具(以下称为‘佩戴感知模组’)进行感知,所以可在维持高度安全性的同时非常便利地使用。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带子一侧(内侧或外侧)除了Spring、Hinge等机械装置外,还有磁铁传感器(Magnetic sensor)、静电传感器(Capacitivetouch sensor)、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sensor)、接近度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和可感知带子被剪掉的连接线,可以感知手腕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而这些感知佩戴的传感器通过安装于手腕型可穿戴设备的壳子或带子上来组成。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由磁铁组成的‘佩戴感知模组’”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如图6所示,如果用户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磁铁传感器(601、606)会和磁铁(602、607)结合(相互间的距离越近),从而发生信号(ON),而取下时(相互间的距离越远)信号消失(OFF)。
图7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由静电传感器组成的‘佩戴感知模组’”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如图7所示,如果用户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静电传感器(701、705、710)会和感应电极(702、706、711)结合,从而发生静电,发生信号(ON),而取下时,静电消失,信号消失(OFF)。
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由温度传感器组成的‘佩戴感知确认模组’”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如图8所示,如果用户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手腕或手指的温度升高带子温度,而温度超过事先设置好的基准值时,温度传感器(801、804、808)感知到这一现象,从而发生信号(ON),而取下时,带子温度降至事先设置好的基准值以下,信号消失(OFF)。
图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由‘接近度传感器’构成的‘佩戴感知确认模组'”示例用图片进行了图示。
如图9所示,如果用户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接近度传感器(901、904、908)感知到这一现象,而发生信号(ON),而取下时,信号消失(OFF)。
此时,如果将各传感器的连接线全部置于一侧带子上,并与传感器连接的话,剪掉另一侧带子或不佩戴也会感知为佩戴状态,所以必须要在两侧带子中连接线,使其在剪掉一侧带子或取下时,能够准确了解佩戴与否。
虹膜识别模组由“测试拍摄的虹膜图像是否具备符合虹膜识别的质量的工具”、“用于生成虹膜模板的,从虹膜图像中只取出虹膜图像虹膜的前处理工具”、“从虹膜图像生成虹膜模板的工具”组成。
在本发明中,具体观察虹膜识别过程的话,有“评价拍摄的虹膜图像是否具备符合虹膜识别的质量基准(测试是否具备符合虹膜识别的质量的手段)”,“为了生成虹膜模板,从虹膜图像中只取出虹膜(前处理手段,前处理手段可省略)”,“从上述取出的虹膜中生成虹膜模板(生成虹膜模板的手段)”的过程。
此时,虹膜图像的质量进准可包括包含虹膜图像清晰度、遮挡(Occlusion)等的自我质量评价基准信息。
本发明中测试虹膜图像质量的技术结构已在本发明的申请人所申请注册的专利-注册专利公报第10-1030652号中具体明示,所以在本明细书中省略具体的叙述。
如上所述,对虹膜识别的以往技术也是已公知的技术,所以省略更具体的说明。
下面看一下,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各种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手段(以下称为‘无线通信模组’)。
无线通信模组为了执行无线通信,会感知接近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收发信号强度,并以感知到的信号强度为基础,确认是否在能实现通信的通信距离以内。此时,通过各种方法执行“判断所接近的设备是否事先相互登记”相关的步骤。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无线通信模组的组成框图。
如图10所示,无线通信模组由“通过蓝牙(Bluetooth)、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线通信(IrDA:infraredData Association)、UWB(UltraWideband)、ZigBee、Beacon等技术,与各种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段(以下称为‘近距离无线识别模组’(1001)”和“管理与各种设备通信时,所发生的会话的手段(以下称为‘会话管理模组’)(1002)”组成。
另外还具有“利用‘虹膜识别及确认佩戴与否’时所发生的的设备时间信息及空间信息(以下称为‘时空信息’)”识别所接近设备的手段(以下称为‘时空装置认证模组’)(1003),从而在无线通信过程中,也执行设备识别过程。
如果没有时空装置认证模组,只会在第一次连接时正常与设备连接,而在通信的中间过程有可能发生使用其他追加装置的恶意黑客攻击。
另外,可以增加“像智能手机一样,接收TV播放信号、广播播放信号、数据播放信号的手段”、“执行移动通信的手段”、“像Wi-Fi、LTE一样,执行互联网的手段”,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目的和宗旨,增加任何结构都无妨。
下面看一下近距离无线识别模组。
与要求“确认是不是‘使用事先登记的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已通过虹膜识别登记的用户’,同时确认是不是‘目前实际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认证的设备(以下称为‘认证请求装置’)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认证请求装置除了PC等电脑外,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设备(Mobile Device)”、“CCTV及安保摄像头或门锁等安保设备(Security Device)”、汽车或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医院使用的各种医疗设备(Medical Device)”等。此时用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根据工作距离及传输率等,从蓝牙(Bluetooth)、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红外线通信(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UWB(UltraWideband)、ZigBee、Beacon等各种技术中选择一个以上,进行使用。
为了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需要确认接近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是否为事先登记的设备,此时利用设备固有编号、MAC地址、Pin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code)等识别信息进行确认。
另外,除了上述识别信息以外,也可以利用以公开密码为基础的电子签名认证(Authentication)、加密(Encryption)认证、各种利用接近度传感器的认证、利用QR码等代码的认证、利用NFC芯片或RFID芯片的认证或用户认证模组(User Identify Module,UIM)、用户识别模组(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通用用户识别模组(Universal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USIM)、智能卡(smart card)等进行确认。
最近为了相互的安全无线通信,广泛使用着名为配对的技术,因此可以利用“通过输入Pin码执行或通过配对执行”的技术进行。
在本发明中,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目的和宗旨,在上述以往技术中,与认证请求装置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且识别是否为登记设备的任何技术都无妨。因为包括配对技术在内的各种关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以往技术都是已公开的技术,所以在此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看一下会话管理模组。
此模组可以管理用户佩戴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外界(设备或网络)形成的所有会话,尤其在认证请求装置生成并发来令牌或key时,会对相互的时间进行比较,如果认为已超过一定时间,即可中断会话。
另外,可以利用GPS信息的绝对位置或终端设备连接的基站或利用无线AP固有编号的相对位置信息,当认为已脱离事先设置到的位置时,可中断会话。
把“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根据认证请求装置请求,确认用户是登记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后,获得认证请求装置的资源访问(resource access)权限后发生的会话”和之前的会话进行区分,定义其为“通信会话”,并进行叙述。
在执行安全通信会话期间,即便有其他的‘已登记佩戴用户’请求确认,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之间也不会执行另一‘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并维持‘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完毕的状态,当解除‘已登记佩戴用户’资格或接收到重新设置安全通信会话请求时,立即中断安全通信会话。
‘已登记佩戴用户’资格解除在“用户取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因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认证请求装置的移动,导致相互无法识别”或“超过虹膜图像信息的有效时间”时发生。另外,请求重新设置安全通信会话是在尝试连接的次数超过事先设置的基准时,执行。
虹膜图像信息的有效时间意味着,以“认证请求装置为了请求‘已登记佩戴用户’的认证而生成令牌的时间”或“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的时间”等为基准,事先设定好的虹膜图像信息可使用时间。
执行连接安全通信会话出现问题时,如果不设置连接尝试次数,实际断开时,可无限次地进行连接尝试,因此会出现安保上的风险。所以要尽可能只允许最少次数的连接尝试。
下面看一下时空装置认证模组。
时空装置认证模组会储存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时空信息,接收认证请求装置发来的“认证请求装置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的时间信息”、“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时,认证请求装置的位置信息”、“认证请求装置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感知佩戴的时间信息”或“请求感知佩戴时,认证请求装置的位置信息”等(以下称为‘认证请求装置的时空信息’),并对其进行识别。此时,时空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连接的基站或无线AP的相对位置或利用GPS信息的绝对位置信息。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时空信息有“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的时间”、“拍摄虹膜图像时,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感知佩戴的时间信息”或“感知佩戴时,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此时,时空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连接的基站或无线AP的相对位置或利用GPS信息的绝对位置信息。
利用时空信息的装置的识别可以在每次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时执行,也可以在获取虹膜图像信息或解除佩戴等特定瞬间执行。
下面看一下,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加密“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虹膜图像信息”的安保强化模组。
通过向虹膜图像信息中插入认证请求装置生成传输的令牌或key,来执行虹膜图像信息的加密。
尤其为了防止在相互传输的过程中尝试伪造虹膜图像信息情况,可以插入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此时,为防止数字水印插入过程泄露,最好对硬件进行保护,以免外部入侵。
另外,在相互传输信息的过程中,从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固有编号、Pin码、OTP(one time password)中,选择一个以上进行加密。此时,虹膜加密模组对虹膜图像信息加密时,可以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固有编号、Pin码、OTP(one time password)中,选择一个以上进行附加加密。
另外,可以选择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时空信息进行加密。此时,时空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连接的基站或无线AP的相对位置或利用GPS信息的绝对位置信息。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中由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组成,为执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根据认证请求装置请求,确认用户是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已登记佩戴用户’后,建立‘使认证请求装置获得资源访问(resource access)权限’”发明的安保强化系统(以下称为‘安保强化套件’)。
如果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组成‘安保强化套件’的认证请求装置与目前大部分传感器装置一样,计算能力低下或使用低容量内存及存储装置,有可能无法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获取的虹膜图像信息执行虹膜识别。
也有可能由“像智能手机一样,具备‘可以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虹膜图像信息执行虹膜识别’的计算能力”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
因此,将分为“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组成‘安保强化套件’的认证请求装置无法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和“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组成‘安保强化套件’的认证请求装置可以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进行具体叙述。
当然,如果两端都可以执行虹膜识别,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虹膜识即可,或者两端都执行虹膜识别也无妨,所以这种情况属于上述假设之一。因为能够充分理解,所以省略具体的叙述。
(A1)认证请求装置无法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考虑到‘认证请求装置’不能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的‘安保强化套件’概念及结构的示例。
如图11的概念图所示,当认证请求装置是计算能力低下或使用低容量内存及存储装置的普通门锁时,无法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虹膜识别。
因此需要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执行虹膜识别,同时要能够使认证请求装置利用其结果,从而搭建‘一次认证关系’。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由“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1101)”、“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1102)”、“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1103)”、“与认证请求装置收发信息用的无线通信模组(1104)”、“比较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1105)”、“加密无线通信传输的虹膜图像信息的安保强化模组(1106)”和“显示器(1107)”组成。
认证请求装置由“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1110)”、“生成与消灭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的令牌的令牌管理模组(1109)”、“解码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加密信息的解码模组(1108)”组成。
(A2)认证请求装置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考虑到‘认证请求装置’能够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的‘安保强化套件’概念及结构的示例。
如图12的概念图所示,当认证请求装置是“可以通过设置,使其具备‘能够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虹膜识别’的计算能力”的智能手机时,可充分执行虹膜识别。
因此需要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虹膜图像信息,认证装置对接收到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虹膜识别,从而搭建‘一次认证关系’。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由“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1201)”、“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1202)”、“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1203)”、“向设备发送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1204)”、“加密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虹膜图像信息的安保强化模组(1205)”、“显示器(1206)”组成。
认证请求装置由“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1209)”、“生成与消灭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的令牌的令牌管理模组(1208)”、“解码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加密信息的解码模组(1207)”、“比较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匹配模组(1210)”组成。
关于组成上述‘安保强化套件’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之前已做了详细叙述,因此省略。
下面将详细叙述上述‘安保强化套件’的认证请求装置的结构。
如图11、图12所示,作为基本配置,认证请求装置要有“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1110、1209)”。
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由“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同时,将认证请求装置的识别信息或认证请求装置的时空信息发送给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识别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否为已登记装置的无线模组”和“控制‘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时,发生的会话的会话控制模组”组成。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简单表示‘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结构的组成框图。
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具有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识别模组一样的结构。
如图13所示,无线识别模组(1302)可以在与认证请求装置连接或执行配对时,可通过相互认证实现,也可以主要通过输入Pin码、利用各种接近度传感器、使用NFC芯片或QR码等特定代码,执行与事先登记的设备之间的认证。另外,可以具备区分装置的识别模组或利用“利用公开钥匙(Public Key)的电子签名”等认证。
为了识别装置,可以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上原封不动地使用所述的装置固有编号、MAC地址、Pin码等装置的识别信息,同时可以利用“在实际执行时,发生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认证请求装置的时空信息”进行识别,所以有多种选择。
认证请求装置的时空信息由“认证请求装置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的时间信息”、“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时的认证请求装置位置信息”、“认证请求装置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感知佩戴的时间信息”、“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感知佩戴时的认证请求装置位置信息”中的一个以上组成。
更详细的内容已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识别模组”中详细叙说,所以更详细的内容将予以省略。
在进行安全通信会话期间,会话控制模组(1301)不会请求再次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并维持已完成的‘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状态,当解除‘已登记佩戴用户’资格或请求重新设置安全通信会话时,立即中断安全通信会话。
会话控制模组也具备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会话管理模组一样的结构。
‘已登记佩戴用户’资格的解除在用户取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认证请求装置的移动导致无法进行相互识别或超过虹膜图像信息的有效时间时发生。另外,重新设置安全通信会话请求在安全通信会话连接尝试次数超过事先设置好的基准时,执行。
更具体的内容已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会话管理模组中详细叙述,所以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令牌管理模组(1109、1208)为了向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请求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认证请求装置上搭载的令牌管理模组选择认证请求装置的固有编号、Pin码、OTP(onetime password)、随机编号中任意选择一个以上组成令牌或key。
生成的令牌或key将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此时也可以附加认证请求装置的时空信息,进行发送。
另外,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接收虹膜图像信息时,也可以利用事先发送的令牌或key,了解虹膜图像信息是否受损。
解码模组(1108、1207)通过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尤其通过安保强化模组解码加密发送的信息。解码模组主要由软件组成,也可以由利用一般解码算法设计而成的解码程序组成。
与此相关的以往技术是已公开技术,所以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虹膜匹配模组(1210)可以通过解码模组解读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加密虹膜图像信息,与事先登记的虹膜匹配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相似性比较,当进入设置好的范围时,进行认可。
虹膜匹配模组也具有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虹膜识别模组一样的结构,与此相关的内容已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虹膜识别模组中叙述,所以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解码模组、虹膜匹配模组一般由软件组成,可以使其自动装载到认证请求装置的内存中。
另外,本发明中的软件可以通过从服务器下载的app或程序进行安装。
下面详细看一下,上述本发明中,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上登记虹膜图像信息的技术结构。
当没有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形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匹配的数据时,将新用户的虹膜图像信息存储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虹膜识别模组或认证请求装置的虹膜匹配模组数据库或内存中,之后结束新用户登记。当然,登记新用户或追加用户登记时,使用的虹膜图像信息可以利用事先储存于内存或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登记储存。也可以将数据库或内存中登记储存的出入者中的不需要的人删掉。
与此相关的以往技术已被广泛知悉,所以省略详细叙述。
下面将详细说明,在本发明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安保强化套件”上,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根据认证请求装置的请求确认用户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已登记佩戴用户’后,搭建“获得认证请求装置的资源访问(resource access)权限”的一次认证关系方法。
在无线通信中,搭建“考虑设备间安保”的安全通信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目前为止适用着“上述通过输入Pin码或利用各种接近度传感器或使用NFC芯片或QR码等特定代码执行事先登记的设备间的认证的技术”。
另外,还使用着“具备装置识别模组”或利用“利用公开钥匙(Public Key)的电子签名等认证”的原有技术。
但这些以往技术及方法,虽然可以确保通信安保,但无法对使用这些技术的设备进行验证。因此存在此种缺点。
另外,也无法实时确认用户是否在使用执行通信的设备。
加上大部分设备像传感器设备一样,计算能力低下或使用低容量内存及存储装置,所以为了强化安保,而无法利用虹膜识别。
因此,由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安保强化套件’通过三个认证步骤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从而克服这些缺点。
第一,确认“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是不是已相互登记的设备的过程(以下称为‘装置认证’),第二,比较“通过虹膜识别登记储存的虹膜图像信息”和“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确认用户是不是实际登记的用户的过程(以下称为‘用户认证’),最后,确认用户是否实际佩戴着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以下称为‘佩戴认证’),通过以上三步最终完成关于用户是否为‘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
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无线通信模组的近距离识别模组或时空装置认证模组、认证请求装置的无线识别模组上确认是否为相互登记的设备,并执行装置认证。
用户认证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虹膜识别模组或认证请求装置的虹膜匹配模组上比较登记储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后,执行用户认证。
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上确认用户是否实际佩戴着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并执行佩戴认证。
上述三个认证步骤将根据‘安保强化套件’的结构及设备的使用习惯,无先后顺序地执行。例如,可以先执行用户认证,在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后与认证请求装置执行装置认证,同时也可以佩戴已执行与认证请求装置的装置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后,执行用户认证。
因此,将本发明中,最常发生的情况-“在用户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下,接近认证请求装置后,认证请求装置发出认证请求时,执行虹膜识别后,感知佩戴与否”作为示例,进行说明,而其他情况和上述情况比较时,只存在顺序差异,因此可以充分理解,所以省略具体叙述。
(B1)认证请求装置无法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在“‘认证请求装置’无法执行虹膜识别时的‘安保强化套件’”上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方法的顺序图。
如图14所示,由“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先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阶段(S1401)”、“在‘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中,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识别是否为已相互登记的设备的阶段(装置认证)(S1402)”、“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S1403)”、“将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生成的,请求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令牌或key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S1404)”、“为了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生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虹膜识别模组,与登记储存到虹膜识别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确认用户是不是‘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用户认证)(S1405)”、“利用执行虹膜识别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识别装置的阶段(S1406)”、“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阶段(佩戴认证)(S1407)”、“利用确认佩戴与否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识别装置的阶段(S1408)”、“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通知认证请求装置后,获得认证请求装置的资源访问(resource access)权限的阶段(S1409)”组成。
虽然在图14中,以S1401阶段到S1409阶段,按顺序执行,但这只不过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思想作为示例进行的说明,因为在包括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领域内,只要是具备一般知识的人,都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变更图14记载的顺序后实施或将S1401阶段到S1409阶段中的一个以上并列实施,从而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适用,所以图14不会被限制到该顺序中。
(B2)认证请求装置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在“‘认证请求装置’能够执行虹膜识别时的‘安保强化套件’”上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方法的顺序图。
如图15所示,由“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先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阶段(S1501)”、“在‘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中,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识别是否为已相互登记的设备的阶段(装置认证)(S1502)”、“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S1503)”、“将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生成的,请求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令牌或key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S1504)”、“为了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获取用户虹膜图像的阶段(S1505)”、“利用请求虹膜识别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识别装置的阶段(S1506)”、“加密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获取的虹膜图像信息后,发送给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的阶段(S1507)”、“认证请求装置解码模组解码上述收到的加密虹膜图像信息后,将收到的虹膜图像信息和已登记虹膜图像信息进行匹配的阶段(用户认证)(S1508)”、“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通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已完成用户认证的阶段(S1509)”、“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阶段(佩戴认证)(S1510)”、“利用确认是否佩戴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进行装置识别的阶段(S1511)”、“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通知认证请求装置后,获得认证请求装置的资源访问(resourceaccess)权限的阶段(S1512)”组成。
虽然在图15中,以S1501阶段到S1512阶段,按顺序执行,但这只不过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思想作为示例进行的说明,因为在包括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领域内,只要是具备一般知识的人,都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变更图15记载的顺序后实施或将S1501阶段到S1512阶段中的一个以上并列实施,从而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适用,所以图15不会被限制到该顺序中。
下面将详细说明,在“由本发明中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安保强化套件’”上,搭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通知认证请求装置,获得认证请求装置的资源访问(resourceaccess)权限的阶段(一次认证关系)”后,为了维持一次认证关系,将‘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key发送到认证请求装置后,搭建“相互安全通信会话关系(以下称为‘二次认证关系’)”的方法。
为了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安保强化套件’上搭建二次认证关系,首先需要已搭建上述一次认证关系。
即,确认是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已登记佩戴用户’并获得认证请求装置的资源访问(resource access)权限后,为了安全通信会话,发送‘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key套件。
‘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kay套件是表示装置认证与佩戴认证已完成,通知一次认证关系维持的条件的,由一个以上的令牌或key组成,也可以附加装置认证、用户认证、佩戴认证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虹膜图像信息、装置识别信息等。
在执行安全通信会话期间,即便有其他的‘已登记佩戴用户’请求确认,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之间也不会执行另一‘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并维持‘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完毕的状态。
而发生“取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因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认证请求装置的移动导致无法相互识别、超过虹膜图像信息的有效时间时,执行的‘已登记佩戴用户’资格解除”或安全通信会话连接尝试超过事先设定的基准时,执行的重新设定安全通信会话请求”时,立即中断安全通信会话。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搭建‘一次认证关系”后,搭建‘二次认证关系’的方法”的顺序图。
如图16所示,首先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通知认证请求装置已完成‘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后,相互搭建一次认证关系的条件下,由“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向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发送用户确认key套件的阶段(S1601)”、“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开始相互安全通信会话得阶段(S1602)”、“请求重新设置‘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或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S1603)”、“因上述安全通信会话的解除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中断相互间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S1604)”组成。
虽然在图16中,以S1601阶段到S1604阶段,按顺序执行,但这只不过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思想作为示例进行的说明,因为在包括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领域内,只要是具备一般知识的人,都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变更图16记载的顺序后实施或将S1601阶段到S1604阶段中的一个以上并列实施,从而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适用,所以图16不会被限制到该顺序中。
上述阶段可根据‘安保强化套件’的结构及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或方式,无关顺序地执行。例如,可以先执行用户认证,在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后与认证请求装置执行装置认证,同时也可以佩戴已执行与认证请求装置的装置认证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后,执行用户认证。
因此,将本发明中,最常发生的情况-“在用户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下,接近认证请求装置后,认证请求装置发出认证请求时,执行虹膜识别后,感知佩戴与否”作为示例,进行说明,而其他情况和上述情况比较时,只存在顺序差异,因此可以充分理解,所以省略具体叙述。
下面,在存在多个认证请求装置的环境下,在可以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内的认证请求装置(以下称为‘第1认证请求装置’)中存在请求认证的设备(以下称为‘第2认证请求装置’)时,根据是否实现安全通信会话,具体看一下本发明中“由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执行方法。
虽然最近有很多人将智能手机作为在银行或商品卖场进行支付用的卡片,但是,“当遗失智能手机时,未经允许的访问”及“每次支付时都要获得智能手机认证”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加上在最近成为热点的物联网(IoT:Internet ofThings)领域,将智能手机作为汽车或家庭网络的认证钥匙(key),进行开门、锁门或控制家庭网络中的电子设备。这种技术的适用正在急剧发展。
因此如果通过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执行虹膜识别,阻止在认证请求装置(第1认证请求装置)中未经许可的用户访问,用第1认证请求装置向发出支付请求的设备(第2认证请求装置)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支付,即可充分解决上述问题。
(C1)第1认证请求装置无法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在[“根据是否形成安全通信会话(搭建‘二次认证关系’),‘认证请求装置’无法执行虹膜识别”时的‘安保强化套件’]上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方法的顺序图。
如图17所示,由“第1认证请求装置先接近第2认证请求装置的阶段(S1701)”、“感知上述接近的第1认证请求装置收发信号强度,以感知到的信号强度为基础,当进入可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识别第1认证请求装置的阶段(装置认证)(S1702)”、“执行相互间的无线连接或配对的阶段(S1703)”、“执行上述无线连接或配对后,请求第1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S1704)”、“确认第1认证请求装置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都维持安全通信会话(搭建二次认证关系)的阶段(S1705)”、“如果维持着安全通信会话,立即通知第2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S1706)”、“如果没有维持安全通信会话,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S1707)”、“为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先利用智能手机的虹膜图像信息,执行虹膜识别的阶段(用户认证)(S1708)”、“为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阶段(佩戴认证)(S1709)”“完成‘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后,通知第1认证请求装置,搭建一次认证关系的阶段(S1710)”、“向第2认证请求装置传达第1认证请求装置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处收到的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通知的阶段(S1711)”组成。
虽然在图17中,以S1701阶段到S1711阶段,按顺序执行,但这只不过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思想作为示例进行的说明,因为在包括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领域内,只要是具备一般知识的人,都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变更图17记载的顺序后实施或将S1701阶段到S1711阶段中的一个以上并列实施,从而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适用,所以图17不会被限制到该顺序中。
另外,可以增加“利用执行虹膜识别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进行装置识别的阶段”和“利用确认是否佩戴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进行装置识别的阶段”。
(C2)第2认证请求装置执行虹膜识别的情况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说明在[“根据是否形成安全通信会话(搭建‘二次认证关系’),‘认证请求装置’能够执行虹膜识别”时的‘安保强化套件’]上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方法的顺序图。
如图18所示,由“第1认证请求装置先接近第2认证请求装置的阶段(S1801)”、“感知上述接近的第1认证请求装置收发信号强度,以感知到的信号强度为基础,当进入可进行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识别第1认证请求装置的阶段(装置认证)(S1802)”、“执行相互间的无线连接或配对的阶段(S1803)”、“执行上述无线连接或配对后,请求第1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S1804)”、“确认第1认证请求装置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都维持安全通信会话(搭建二次认证关系)的阶段(S1805)”、“如果维持着安全通信会话,立即通知第2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S1806)”、“如果没有维持安全通信会话,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S1807)”、“为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先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智能手机的虹膜图像的阶段(S1808)”、“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箱第1认证请求装置发送虹膜图像信息的阶段(S1809)”、“对上述接收的虹膜图像信息与已登记虹膜图像信息进行匹配的阶段(用户认证)(S1810)”、“通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上述用户认证已完成的阶段(S1811)”、“为了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阶段(佩戴认证)(S1812)”、“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后,通知第1认证请求装置搭建一次认证关系的阶段(S1813)”、“向第2认证请求装置传达第1认证请求装置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处收到的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通知的阶段(S1814)”组成。
虽然在图18中,以S1801阶段到S1814阶段,按顺序执行,但这只不过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思想作为示例进行的说明,因为在包括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领域内,只要是具备一般知识的人,都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变更图18记载的顺序后实施或将S1801阶段到S1814阶段中的一个以上并列实施,从而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适用,所以图18不会被限制到该顺序中。
另外,可以增加“利用执行虹膜识别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进行装置识别的阶段”和“利用确认是否佩戴时发生的时空信息进行装置识别的阶段”。
下面详细看一下,上述本发明中由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安保强化套件’的具体使用实施例。
图1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单个‘认证请求装置’搭建并适用‘一次认证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图示。
当智能手机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进入可利用智能手机或汽车(认证请求装置)的无线近距离通信的距离内,智能手机或汽车将通过前述结构识别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否已登记到智能手机或汽车上,如果是已登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将通过相互无线近距离通信进行连接或配对。此时,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也会通过前述结构识别智能手机或汽车已登记。(装置认证)。
智能手机或汽车通过相互无线近距离通信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
收到‘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请求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当存在可执行虹膜识别的虹膜识别模组时,通过执行虹膜识别,确认其为已登记智能手机(用户认证)。如果不存在可执行虹膜识别的虹膜识别模组,智能手机或汽车上具备虹膜匹配模组时,会把虹膜图像信息发到智能手机或汽车后,在虹膜匹配模组上确认其为已登记智能手机(用户认证)。
在执行虹膜识别之后或之前,通过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佩戴认证)。
通过虹膜识别确认是已登记智能手机后,确认已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之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通知智能手机或汽车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搭建一次认证关系)。
通知‘已登记佩戴用户’后,也可以解除搭建好的一次认证关系,并请求再次重新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但大部分情况下,比起每次需要时,进行请求,维持‘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完成状态,对用户来说,更便捷、高效。例如,解除智能手机锁之后,为了再次请求解锁,反复进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或为了停车,用户打开汽车门,下车关门后,其他人为了停车重新开车门时,反复进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的话,将会变得非常不方便。
因此,如果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出‘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key套件,维持一段时间的安全通信会话(搭建二次认证关系),即可解决这种麻烦。
另外,当发生“用户取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因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智能手机或汽车移动导致无法维持装置认证”或“超过虹膜图像信息的有效时间”时,执行的‘已登记佩戴用户’资格解除或安全通信会话连接尝试超过事先设置好的基准时,执行的重新设置安全通信会话的请求时,立即中断安全通信会话,此时智能手机需要重新执行‘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步骤。
图20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多个‘认证请求装置’搭建并适用‘一次认证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图示。
以往在“利用智能手机在银行或商品卖场进行支付的系统”或“可实现汽车等物联网的系统”上,适用“在增加智能手机的便利性,同时强化安保的虹膜识别”的研究及技术开发,正在急速增加,但如前面所述,因为智能手机的各种限制,导致目前还不能具体实现。
如图20所示,在以往利用智能手机的系统中,适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即可很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当智能手机(第1认证请求装置)进入可利用门锁或汽车(第2认证请求装置)无线近距离通信的距离以内,门锁或汽车通过前面所述的结构识别智能手机是不是已登记到门锁或汽车的智能手机,如果是已登记智能手机,就通过相互无线近距离通信进行相互连接或配对。此时,智能手机也通过前面所述的结构识别门锁或汽车是不是已登记设备(装置认证)。
已通过相互无线近距离通信连接的门锁或汽车会请求智能手机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
收到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请求的智能手机将确认目前是不是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执行安全通信会话(搭建二次认证关系),如果在安全通信会话中,将通知已完成‘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
因此只要处于在安全通信会话中,每次门锁或汽车请求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时,智能手机不会每次都请求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所以可增加智能手机的便利性。
如果智能手机目前没有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处于安全通信会话中,智能手机将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以图19所述的方式,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并将通知智能手机‘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完成,收到通知的智能手机通知门锁或汽车‘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完成。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通过基本的加密或/及解密进行通信,为了执行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的无线通信加密及解密,安装利用一般加密或解密算法,设计而成的加密或解码程序也无妨。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的RAM、ROM、Flash等内存、CPU的种类与规格、通信模组的有无或规格、OS的有无及种类和版本、安装的软件、UI,只要符合上述本发明的目的与宗旨,使用任何一种都无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是关于‘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及利用该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相关的发明,具体是通过提供[以“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或“比较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或“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和“与上述‘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搭建‘一次认证关系’或‘二次认证关系’”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在各种设备间的无线通信上利用虹膜识别与佩戴感知,从而可以在提高用户便利性的同时,维持高水准的安保,所以在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较高。

Claims (59)

1.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由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2.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由
包括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及包括
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
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
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
以搭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的一次认证关系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3.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由
包括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的无线通信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及包括
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
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
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
以搭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的二次认证关系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4.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由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对登记储存的虹膜图像信息和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识别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与认证请求装置通信用的无线通信模组
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5.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由
包括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比较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与认证请求装置通信用的无线通信模组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及包括
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
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
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
以搭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的一次认证关系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6.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由
包括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比较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与认证请求装置通信用的无线通信模组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及包括
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
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
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的,
以搭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的二次认证关系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7.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上述佩戴感知模组通过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盖子或缠绕手腕或手指的带子中安装传感器,
从而具备佩戴感知功能
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8.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及权利要求6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佩戴感知模组通过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盖子或缠绕手腕或手指的带子中安装传感器,
从而具备佩戴感知功能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9.权利要求7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上述佩戴感知传感器由弹簧、铰链、磁铁传感器、静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接近度传感器中的一个组成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10.权利要求8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佩戴感知传感器由弹簧、铰链、磁铁传感器、静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接近度传感器中的一个组成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11.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由
上述无线通信模组在所设定的距离内识别认证请求装置,执行无线近距离通信的近距离无线识别模组
及管理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期间所发生的的会话的会话管理模组
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12.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由
上述无线通信模组在所设定的距离内识别认证请求装置,执行无线近距离通信的近距离无线识别模组
及管理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期间所发生的的会话的会话管理模组
组成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13.权利要求11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在上述无线通信模组额外增加
储存并发送执行无线通信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识别信息或时空信息的时空装置认证模组”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14.权利要求12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在上述无线通信模组额外增加
储存并发送执行无线通信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识别信息或时空信息的时空装置认证模组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15.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由
控制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期间所发生的会话的会话控制模组
及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并将认证请求装置的识别信息或时空信息发送给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识别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否为已登记装置的无线识别模组
组成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16.权利要求13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时空信息由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虹膜图像拍摄时间信息、
拍摄虹膜图像时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位置信息、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时间信息、
感知佩戴时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位置信息中的一个以上组成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17.权利要求14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时空信息由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虹膜图像拍摄时间信息、
拍摄虹膜图像时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位置信息、
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时间信息、
感知佩戴时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位置信息中的一个以上组成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18.权利要求15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时空信息由
认证请求装置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的时间信息、
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时,认证请求装置的位置信息、
认证请求装置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感知佩戴的时间信息、
请求感知佩戴时的认证请求装置位置信息中的一个以上组成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19.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5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一次认证关系
表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根据请求确认用户为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已登记佩戴用户后,获得认证请求装置的资源访问权限的关系”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0.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二次认证关系表示
为了维持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根据请求搭建的一次认证关系,向认证请求装置传输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key套件后,维持相互间安全通信会话的关系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为了确认上述已登记佩戴用户,执行装置认证、用户认证、佩戴认证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2.权利要求21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装置认证表示
无线通信连接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确认相互是否为已登记设备的过程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3.权利要求21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用户认证表示
通过虹膜识别比较登记储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确认用户是否为已登记佩戴用户的过程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4.权利要求21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佩戴认证表示
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过程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5.权利要求20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key套件
由完成装置认证、用户认证、佩戴认证后,告知一次认证关系的条件的一个以上令牌或key组成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6.权利要求20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安全通信会话期间以即便有其他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请求,也不进行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认证请求装置之间的追加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并维持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确认完成状态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7.权利要求20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安全通信会话期间以
当解除已登记佩戴用户资格或收到重新设置安全通信会话请求的瞬间,立即中断安全通信会话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8.权利要求27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在用户取下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因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认证请求装置的移动,导致相互无法识别
或超过虹膜图像信息有效时间时,
实施上述解除已登记佩戴用户资格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29.权利要求27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当安全通信会话连接尝试超过事先设置的基准时,实施上述安全通信会话的重新设置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30.权利要求20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在上述安全通信会话期间,当第2认证请求装置请求第1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时,第1认证请求装置不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立即通知第2认证请求装置已完成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31.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附加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加密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虹膜图像信息的安保强化模组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32.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附加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加密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虹膜图像信息的安保强化模组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33.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在上述虹膜图像信息中选择包括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固有编号、Pin码、OTP中任何一个以上,进行加密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34.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在上述虹膜图像信息中选择包括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固有编号、Pin码、OTP中任何一个以上,进行加密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35.权利要求31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上述虹膜图像信息的加密以向虹膜图像信息插入认证请求装置生成传达的令牌或key,进行虹膜图像信息加密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36.权利要求32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上述虹膜图像信息的加密以
向虹膜图像信息插入认证请求装置生成传达的令牌或key,进行虹膜图像信息加密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37.权利要求31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以上述虹膜图像信息的加密,为了虹膜图像信息的安保,可附加使用数字水印加密部件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38.权利要求32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以上述虹膜图像信息的加密,为了虹膜图像信息的安保,可附加使用数字水印加密部件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39.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以选择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的时间信息或拍摄虹膜图像时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位置信息,加密上述虹膜图像信息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40.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以选择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虹膜图像的时间信息或拍摄虹膜图像时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位置信息,加密上述虹膜图像信息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41.权利要求39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以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为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连接的基站或无线AP固有编号的相对位置或利用GPS信息的绝对位置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42.权利要求40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以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为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连接的基站或无线AP固有编号的相对位置或利用GPS信息的绝对位置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43.权利要求18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以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位置信息为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连接的基站或无线AP固有编号的相对位置或利用GPS信息的绝对位置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44.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可确认配设获取的虹膜图像的显示器附加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45.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可确认配设获取的虹膜图像的显示器附加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46.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9、权利要求13、权利要求16、权利要求33、权利要求35中某一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是,
以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为佩戴于手腕的可穿戴设备或佩戴于手指的可穿戴设备
为特点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47.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10、权利要求14、权利要求15、权利要求17、权利要求18、权利要求22、权利要求26到权利要求30、权利要求34、权利要求36或权利要求43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是,
以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为佩戴于手腕的可穿戴设备或佩戴于手指的可穿戴设备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48.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信息的无线通信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及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及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
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
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
并包括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
将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生成的,请求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令牌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为了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生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认证请求装置的虹膜匹配模组,与登记储存到虹膜匹配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确认用户是不是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用户认证阶段、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的佩戴认证阶段、
上述手附着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通知认证请求装置已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49.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用于收发上述摄像头拍摄获得的虹膜图像信息的无线通信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及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及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
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保存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的虹膜匹配模组
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
并包括
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
将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生成的,请求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令牌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为了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上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生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认证请求装置的虹膜匹配模组,与登记储存到虹膜匹配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确认用户是不是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用户认证阶段、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认证阶段、
上述手附着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通知认证请求装置已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与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维持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0.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比较登记储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及与认证请求装置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
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及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
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
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
并包括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
将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生成的,请求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令牌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为了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上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生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虹膜识别模组,与登记储存到虹膜识别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确认用户是不是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用户阶段、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认证阶段、
上述手附着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通知认证请求装置已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1.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的摄像头、
安装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一侧,用于拍摄虹膜图像时,起到照明作用的红外线照明、
比较登记储存的虹膜图像信息与拍摄的虹膜图像信息的虹膜识别模组、
感知是否佩戴于手腕或手指的佩戴感知模组
及与认证请求装置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
组成的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及负责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
起到生成与消灭传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令牌作用的令牌管理模组、
对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码的解码模组
组成的认证请求装置组成,
并包括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
将上述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生成的,请求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令牌发送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为了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上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生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虹膜识别模组,与登记储存到虹膜识别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确认用户是不是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用户认证阶段、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认证阶段、
上述手附着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通知认证请求装置已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及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与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维持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2.权利要求49到权利要求51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以感知接近认证请求装置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所收发的信号强度,当接近到可通信的距离以内时,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或相互配对的阶段上
附加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与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识别是否为相互登记设备的阶段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3.权利要求48或权利要求49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为了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上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生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认证请求装置的虹膜匹配模组,与登记储存到虹膜匹配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确认用户是不是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用户认证阶段上
附加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认证请求装置的时空信息,执行时空装置认证的阶段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4.权利要求50或权利要求51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为了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上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生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虹膜识别模组,与登记储存到虹膜识别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确认用户是不是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用户认证阶段上
附加利用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或认证请求装置的时空信息,执行时空装置认证的阶段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5.权利要求49到权利要求51中某一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认证阶段上
附加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感知模组确认用户是否佩戴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认证阶段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6.权利要求48或权利要求49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以为了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认证请求装置上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将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摄像头拍摄的虹膜图像生成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虹膜识别模组,与登记储存到虹膜识别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较,确认用户是不是已登记佩戴用户的用户认证阶段
追加包括加密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拍摄获取的虹膜图像信息,发送到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的阶段、
认证请求装置的解码模组对上述加密虹膜图像信息进行解码的阶段、
比较上述已解码虹膜图像信息与登记到认证请求装置的虹膜匹配模组的虹膜图像信息,确认用户是否为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通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已完成上述用户确认的阶段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7.权利要求49或51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与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维持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
追加包括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向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发送用户确认key套件并确认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开始相互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
通过上述安全通信会话的解除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与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中断相互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
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8.权利要求49或51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以附加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和第1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维持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里,第2认证请求装置请求第1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时,第1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不生成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用户用的令牌,并立即生成已完成已登记佩戴用户确认的通知令牌后,通知第2认证请求装置的阶段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
59.权利要求49或51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的控制方法是,
以附加在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和第1认证请求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维持安全通信会话的阶段里,当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和第1认证请求装置中断安全通信会话时、第2认证请求装置请求第1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时,第1认证请求装置的令牌管理模组生成请求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令牌并发送的阶段、
上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确认完已登记佩戴用户后,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向认证请求装置通知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收到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发来的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通知后,第1认证请求装置近距离无线通信模组立即通知第2认证请求装置确认已登记佩戴用户的阶段
为特点的利用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
CN201580048864.3A 2014-07-10 2015-07-08 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0775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86564A KR101645087B1 (ko) 2014-07-10 2014-07-10 홍채인식용 착용 감지 기능을 가진 손 부착형 웨어러블 장치를 이용한 보안강화세트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14-0086564 2014-07-10
PCT/KR2015/007062 WO2016006927A1 (ko) 2014-07-10 2015-07-08 홍채인식용 착용 감지 손 부착형 웨어러블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보안강화세트 및 그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7597A true CN107077597A (zh) 2017-08-18

Family

ID=5506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8864.3A Pending CN107077597A (zh) 2014-07-10 2015-07-08 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85103A1 (zh)
JP (1) JP2017531843A (zh)
KR (1) KR101645087B1 (zh)
CN (1) CN107077597A (zh)
WO (1) WO201600692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9781A (zh) * 2018-11-23 2019-02-05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US11323450B2 (en) 2017-09-11 2022-05-03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lien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client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32498B2 (en) * 2014-07-02 2016-08-30 Sony Corporation Gesture detection to pair two wearable devices and perform an action between them and a wearable device, a method and a system using heat as a means for communication
KR102255351B1 (ko) * 2014-09-11 2021-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홍채 인식 방법 및 장치
US10137777B2 (en) 2015-11-03 2018-11-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system control based on physiological traits
KR101642035B1 (ko) * 2016-01-26 2016-07-29 오준봉 홍채 정보를 이용한 인증 정보 생성장치 및 방법, 그를 구비한 인증 시스템
KR101838511B1 (ko) * 2016-05-17 2018-03-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암호화를 적용한 제어기 보안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7066079A (zh) 2016-11-29 2017-08-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JP6840568B2 (ja) * 2017-02-23 2021-03-10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認証方法
KR102395293B1 (ko) * 2017-07-04 2022-05-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 차량, 스마트 장치 및 무선통신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KR101981942B1 (ko) * 2017-08-30 2019-05-24 (주)와이브레인 두뇌자극장치의 사용 권한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장치
KR102017632B1 (ko) * 2017-09-05 2019-10-14 주식회사 와이키키소프트 웨어러블 단말과 인증토큰 발급용 단말을 이용한 사용자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554658B2 (en) * 2017-12-29 2020-02-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Bootstrapping and adaptive interface
EP3528077B2 (en) * 2018-02-16 2023-11-01 Pilz GmbH & Co. KG System for safeguarding a person from an autonomously operating machine
JP7028339B2 (ja) * 2018-12-19 2022-03-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装着型機器、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10069913B (zh) * 2019-04-11 2024-03-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人脸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01950A (zh) * 2019-07-24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注册方法、头戴式显示设备、头戴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KR102465173B1 (ko) * 2020-10-26 2022-11-11 아이리텍 잉크 홍채 인증 카드 및 홍채 인증 카드를 이용한 신원 인증 방법
CN112115443B (zh) * 2020-11-19 2021-02-12 索信达(北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用户鉴权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1225A (ja) * 2003-08-27 2005-03-17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認証方法
WO2006132473A1 (en) * 2005-06-09 2006-12-14 Lig Nex1 Co., Ltd. The body activity measurement terminal
US20070171297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Jong Namgoong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for Iris Authentication, A Photographing Module for Iris Authentication, And A Terminal Having Th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For Iris Authentication
JP2008073462A (ja) * 2006-09-25 2008-04-03 Seiko Instruments Inc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
CN103310142A (zh) * 2013-05-22 2013-09-18 复旦大学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融合安全认证方法
CN103455913A (zh) * 2013-08-26 2013-12-18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fc支付方法、装置、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870738A (zh) * 2014-04-10 2014-06-18 宫雅卓 基于虹膜识别的可穿戴式身份认证装置
CN103917727A (zh) * 2011-11-08 2014-07-09 虹膜技术公司 利用虹膜图像的加强安全性的上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2482A (ja) * 2002-07-24 2004-0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341062A (ja) * 2005-06-09 2006-12-21 Nex1 Future Co Ltd 応急状況感知装置
JP2008181310A (ja) * 2007-01-24 2008-08-07 Toshiba Corp 認証サーバおよび認証プログラム
JP5292712B2 (ja) * 2007-03-23 2013-09-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認証連携システム、中継装置、認証連携方法および認証連携プログラム
US9118488B2 (en) * 2010-06-17 2015-08-25 Aliphco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network services us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8195576B1 (en) * 2011-01-31 2012-06-05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Mobile transaction device security system
GB2497553B (en) * 2011-12-13 2018-05-16 Irisguard Inc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iris cameras
US10223710B2 (en) * 2013-01-04 2019-03-05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Wearable intelligent vision device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JP2014002572A (ja) * 2012-06-19 2014-01-09 Hitachi Systems Ltd Gps機能を利用した相互認証システム及び相互認証方法
US9979547B2 (en) * 2013-05-08 2018-05-22 Google Llc Password management
US9606721B2 (en) * 2013-07-22 2017-03-28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836647B2 (en) * 2013-10-08 2017-12-05 Princeton Identity, Inc. Iris biometric recognition module and access control assembly
US9684778B2 (en) * 2013-12-28 2017-06-20 Intel Corporation Extending user authentication across a trust group of smart devices
US9668367B2 (en) * 2014-02-04 2017-05-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Wearable computing systems
KR102206877B1 (ko) * 2014-02-21 2021-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정보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AU2015297036B2 (en) * 2014-05-09 2017-09-28 Goog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erning eye signals and continuous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RU2769974C2 (ru) * 2014-05-23 2022-04-12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уведомления
KR102204553B1 (ko) * 2014-05-23 2021-0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와치 타입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US9817959B2 (en) * 2014-06-27 2017-11-14 Intel Corporati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9818114B2 (en) * 2014-08-11 2017-11-14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payment card transactions using a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1225A (ja) * 2003-08-27 2005-03-17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認証方法
WO2006132473A1 (en) * 2005-06-09 2006-12-14 Lig Nex1 Co., Ltd. The body activity measurement terminal
US20070171297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Jong Namgoong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for Iris Authentication, A Photographing Module for Iris Authentication, And A Terminal Having Th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For Iris Authentication
JP2008073462A (ja) * 2006-09-25 2008-04-03 Seiko Instruments Inc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
CN103917727A (zh) * 2011-11-08 2014-07-09 虹膜技术公司 利用虹膜图像的加强安全性的上锁装置
CN103310142A (zh) * 2013-05-22 2013-09-18 复旦大学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融合安全认证方法
CN103455913A (zh) * 2013-08-26 2013-12-18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fc支付方法、装置、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870738A (zh) * 2014-04-10 2014-06-18 宫雅卓 基于虹膜识别的可穿戴式身份认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23450B2 (en) 2017-09-11 2022-05-03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lien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client system
CN109309781A (zh) * 2018-11-23 2019-02-05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31843A (ja) 2017-10-26
KR101645087B1 (ko) 2016-08-02
KR20160006912A (ko) 2016-01-20
US20170185103A1 (en) 2017-06-29
WO2016006927A1 (ko) 2016-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7597A (zh) 虹膜识别用佩戴感知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与利用这一设备的安保强化套件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45084B1 (ko) 실외 및 실내에서 홍채인식이 가능한 손 부착형 웨어러블 장치
JP5890033B2 (ja) 虹彩イメージを用いたセキュリティの強化された施錠装置
US9330272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enhanced security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encrypted information by the apparatus
CN109844823A (zh) Peps便携式设备定位
US11754857B2 (en) Eye-mount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20120032781A1 (en) Remote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biometrics
CN104967511A (zh) 加密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00036708A1 (en) Biometric credential improv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KR102066778B1 (ko) 사물 인터넷 기반의 영상 송신 장치 및 영상 수신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영상 처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영상 처리 방법
KR20130030735A (ko) 뷰잉 스테이션을 이용하는 사용자를 위한 통신 방법 및 안경 타입의 연관된 시스템
US11770255B1 (en) Authenticated health credential access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5956538A (zh) 基于rgb摄像头和虹膜摄像头的图像呈现装置和方法
CN105893823A (zh) 一种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US1123868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digital identity support on legacy access control systems
US20200036709A1 (en) Secure biometric credential authoriz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3701604A (zh) 一种基于手机屏幕的身份认证方法与系统
CN114157355A (zh) 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闪存的认证系统和方法
CN105281907A (zh) 加密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4018740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nfc transactions
CN106293075A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961508A (zh)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门禁系统
CN107134025A (zh) 虹膜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43533B (zh) 智能防盗门
CN206258819U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