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0587A -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 Google Patents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0587A
CN107070587A CN201611152885.2A CN201611152885A CN107070587A CN 107070587 A CN107070587 A CN 107070587A CN 201611152885 A CN201611152885 A CN 201611152885A CN 107070587 A CN107070587 A CN 107070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s
coded
transmission
retransmission
fa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528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0587B (zh
Inventor
J-F.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7070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0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0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0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为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在选择HARQ操作的重传设置时,通过考虑两个信道编码参数: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来实现HARQ操作性能的改进。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基于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来选择用于重传的最优RV设置。在另一个示范实施例中,基于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来选择到所选RV设置的RV起始点的地址偏移。

Description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19923.6、申请日为2009年3月20日、发明名称为“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8年3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038,913和2009年3月18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12/406,256的利益,这两个申请通过参考结合于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重传协议,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操作的重传参数的选择。
背景技术
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长期演进(LTE)网络的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在物理层使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来减少在数据传输期间发生的错误。在HARQ中,向要发射的信息位添加检错位或校验位。然后使用前向纠错码编码具有添加的检错位的信息位,并将其发射到接收器。接收器解码接收的位,并使用检错位对未校正的错误进行校验。如果接收的数据块未正确解码,则接收器可通过经由反向控制信道向发射器发送否定确认(NACK)来请求重传。对于类型I HARQ,重传包括在初始传输中发送的相同位。对于类型II HARQ,有时称为具有增量冗余的HARQ,用于每次重传的编码位不同于在初始传输中发送的编码位。
在LTE系统中,turbo编码器编码具有添加的检错位的信息位以生成编码位块。交织码块中的编码位并将其输入到循环缓冲器。为了支持HARQ操作,定义四个冗余版本(RV)。每个冗余版本与循环缓冲器中的不同RV起始点相关联。在初始传输或重传期间,从循环缓冲器中从与所选冗余版本对应的RV起始点开始读出位。读出的位数确定有效的码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冗余版本指定为RV0、RV1、RV2和RV3,并假设,对于HARQ操作中的初始传输使用RV0,其含有大多数系统位。
因为LTE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器采用的循环缓冲器的简单性和规则性,比较容易选择提供最大增量冗余增益的重传的冗余版本。当在初始传输期间发射RV0时,RV2对于正交相移键控(QPSK)和其中位可靠性对于调制符号中的所有位而言都相同的其它调制方案提供最大增量冗余增益。出于这个原因,LTE标准当前规定PUSCH的非自适应HARQ模式的固定重传策略,其中当RV0用于初始传输时规定RV2用于重传。
然而,对于更高阶调制方案,诸如16QAM和64 QAM,HARQ操作的优化更加困难,其中QAM符号中的位落入不同的可靠性类别。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提供最大增量冗余增益的重传的冗余版本可能不一定导致最优性能。例如,在模拟时观察到,当对于某些所选码率在初始传输中发射RV0时,RV3提供了比RV2更好的性能改进。从而,存在进一步改进对于HARQ操作的重传设置的优化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实现重传协议的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类型II HARQ的重传设置的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对输入位流编码以生成编码位块以便传输到接收器。在编码期间,可向输入位流添加填充位以便信道编码。确定填充位数F并存储以便以后用于选择重传设置。在编码后,交织编码位。可向编码位添加假位以便交织。确定添加的假位数ND并存储用于选择重传设置。
在编码和交织后,在初始传输期间发射第一组编码位。基于为了编码所添加的填充位数F和为了交织所添加的假位数ND选择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重传参数例如可包括用于重传的RV设置和/或到所选RV设置的RV起始点的地址偏移。如果接收器请求重传,则向接收器发射基于重传参数选择的第二组编码位。
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基于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来选择用于重传的最优RV设置。重传设置的选择还可基于在初始传输期间使用的初始码率。在另一个示范实施例中,用于重传的重传参数的选择包括选择到所选RV设置的RV起始点的地址偏移。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由发射器实现的适配无线通信终端中重传设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输入位流编码以生成编码位块以便从发射器传输到接收器;确定用于编码的添加到输入位流的填充位数;交织编码位;确定用于交织的添加到编码位的假位数;在初始传输中发射第一组编码位;基于初始传输的码率、用于编码的填充位数和用于交织的假位数确定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以及在重传中发射基于重传参数选择的第二组编码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包括:信道编码电路,包含:用于对输入位流编码以生成编码位块以便传输的编码器;以及用于交织由编码器输出的编码位的交织器;发射器,用于在初始传输中发射第一组编码位,并在重传中发射第二组编码位;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初始传输的码率、用于对输入位流编码的填充位数和用于交织编码位的假位数确定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以及基于重传参数来选择在重传中发射的第二组编码位。
附图说明
图1例证了示范无线通信装置。
图2例证了根据一个示范实施例在物理层处理中涉及的基带处理器的主要部件。
图3例证了根据一个示范实施例的示范turbo编码器。
图4例证了根据一个示范实施例的示范速率匹配电路。
图5例证了一个示范实施例中用于速率匹配的循环缓冲器。
图6例证了用于QPSK调制的不同重传RV设置的相对性能。
图7例证了示范16QAM调制星座。
图8例证了用于16QAM调制的不同重传RV设置的相对性能。
图9例证了由实现重传协议的无线通信装置实现的示范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图1例证了示范无线通信终端,一般由数字100指示,其例如可包括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或基站。无线通信终端100可根据现在已知或以后开发的任何通信操作。为了例证性目的,所公开的实施例根据LTE标准操作。
无线通信终端100包括耦合到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天线102的收发器电路110以及用于处理由无线通信终端100发射和接收的信号的基带处理电路120。虽然只示出一个天线102,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无线通信终端100可具有用于发射和接收的多个天线102。
收发器电路110包含接收器112和发射器114。简要地概述,接收器112滤波、放大接收的信号并将其向下转换到基带频率。基带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输入到基带处理器120。发射器114将基带处理器120输出的发射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这些信号然后被向上转换、滤波和放大以便经天线102发射。
前面提到的基带处理器120处理从无线通信终端100发射和由其接收的信号。这种处理例如包含调制/解调、信道编码/解码、源编码/解码。基带处理器1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微控制器、硬件电路或它们的组合。控制本文后面所描述的基带处理器120操作的程序指令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或其它存储装置130。
图2例证了用于由无线通信装置100发射的信号的物理层处理的基带处理器120的示范部件。在传输时间间隔(TTI)期间,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将一个或多个传输块输出到物理层以便发射到接收终端。用于物理层处理的基带处理器120的主要部件包含码块分段和CRC附加电路122、例如turbo编码器124的信道编码电路、速率匹配电路126、多路复用器电路128、调制电路130和HARQ控制器132。输入位序列被输入到码块分段和CRC附加电路122。如果位数B大于最大码块大小Z(例如在LTE中是6144位),则分段电路122将传输块分段成两个或更多码块,并将CRC附加到每个码块。CRC位使接收器能够检测HARQ操作的未校正错误,如后面所描述的。码块数由C表示,并且码块大小由K0、K1、K2、...KC-1表示。每一个码块由turbo编码器124编码以允许在接收器进行前向纠错。然后基于循环缓冲器将编码位输入到速率匹配电路126。速率匹配电路126删截(puncture)或重复编码位以生成匹配可用信道资源所需的规定数量的位。速率匹配电路126输出的编码位数取决于所分配的资源块数、所选的调制方案和空间复用阶数。速率匹配电路126所输出的位由复用电路128进行多路复用并输入到调制电路130。调制电路130将从速率匹配电路126输出的编码位映射到调制星座中的对应调制符号。LTE所支持的调制方案包含16 QPSK、16 QAM和64 QAM。HARQ控制器132提供对于HARQ操作的逻辑控制,如本文后面所描述的。
图3例证了示范turbo编码器124的基本结构。LTE turbo代码是使用两个组成卷积编码器132、内部交织器134和多路复用器136的并行级联的卷积码。在LTE中,交织器134包括具有范围从40位到6144位的长度的正交置换多项式(QPP)交织器。在某些情况下,填充位可被添加到传输块的开头,使得输出到turbo编码器124的码块的大小匹配turbo编码器124中的QPP交织器134的大小。所添加的填充位数由F表示。当使用填充位时,填充位仅被添加到第一码块。对于K位码块,turbo编码器124输出三个流,本文称为系统流S、第一奇偶校验流P1和第二奇偶校验流P1。这些流中的每个的长度都是K+4位。
图4中更详细示出的速率匹配电路126包含子块交织器140以重新排列由turbo编码器124输出的三个流中的每个流中的位。速率匹配电路126的子块交织器140具有32位的固定列宽。因此,如果编码位流的位长不是32的倍数,则向编码位流添加假位以将流长度与子块交织器140的宽度相匹配。可根据下式计算添加的假位数ND
,等式1
其中mod(•)表示模函数。在交织后,编码位被输入到循环缓冲器142,其中该S位置于缓冲器142的前面,后面该是P1和P2位。由HARQ控制器132控制的位选择电路144从循环缓冲器142读出编码位。在重传的情况下,HARQ控制器132一般将选择要发射的不同组编码位,以提供增量冗余。
循环缓冲器142在概念上可由二维矩阵表示,如图5所示。前32列表示交织后的32列S位。后64列表示P1位和P2位的逐位交织的列。当从循环缓冲器142读出位时,丢弃填充位和假位。由此,由下式给出对应于码块大小K和填充位数F的循环缓冲器142的实际有效长度:
。等式2
在具有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系统中,检错位或校验位被添加到要发射的信息位。然后使用前向纠错码编码具有添加的检错位的信息位,并将其发射到接收器。接收器解码所接收的位并使用检错位对未校正的错误进行校验。如果接收的数据块未正确解码,则接收器可通过经由反向控制信道向发射器发送否定确认(NACK)来请求重传。传统上,定义两个截然不同的HARQ模式。对于类型I HARQ,重传包括初始传输中发送的相同位。在类型IIHARQ,有时称为具有增量冗余的HARQ,用于每次重传的编码位不同于初始传输中发送的编码位。在LTE标准中,可通过选择用于重传的不同RV来实现这两种模式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支持有效的HARQ操作,定义由turbo编码器124输出的编码位的四个冗余版本(RV)。RV设置在本文表示为RV0、RV1、RV2和RV3。每个RV设置与不同RV起始点相关联。为了获得具有特定RV设置的期望码率,从循环缓冲器142中从所选RV的RV起始点开始读出期望数量的数据位。如果到达循环缓冲器142的结尾,则读取继续回绕到缓冲器142的开始。由此,可使用统一方法实现删截和重复。
因为S位位于循环缓冲器142的前面,所以通常选择用于初始传输的RV0。为了实现类型I HARQ,可对于重传选择相同的RV0。为了实现类型II HARQ,对于初始传输和重传使用不同的RV设置以提供增量冗余(IR)。当使用QPSK调制时用于优化HARQ操作的一个策略是选择用于提供最大增量冗余增益即最大数量的新位的第一重传的RV设置。下面的表1示出了用于不同重传RV设置的重复位的百分比,假设初始传输使用RV0。如表1所示,RV2具有较少的重复位,并由此比RV1和RV3的增量冗余增益更大。
表1用于不同初始码率和不同重传RV设置的重复位的百分比(假设RV0用于初始传输)
图6示出了在使用不同初始码率和用于两次传输的RV设置的两次传输之后的QPSK的模拟相对性能。对于该模拟,假设码块大小是512位。在图6中,相对于初始码率绘制10%误块率(BLER)所需的信噪比。图6中示出的图表显示,对于高于0.45的码率,为了获得10% BLER,基于RV2的重传要求比基于RV1和RV3的重传更低的SNR。对于低于0.45的码率,基于RV1、RV2和RV3的重传实现了实质上同样的性能。因为RV2提供了码率在0.45以上的改进性能,以及码率小于0.45的等效性能,所以LTE标准规定用于PUSCH的非自适应HARQ模式的固定重传策略,其中当RV0用于初始传输时,RV2用于第一重传。
虽然LTE标准所规定的固定重传策略对于QPSK工作得很好,但是对于更高阶调制方案诸如16QAM和64 QAM,HARQ优化更复杂。在这些更高阶调制方案中,QAM符号中的位落入不同的可靠性类别。图7中示出了示范16QAM星座。在16QAM中,前两位确定调制符号位于的象限,而次两位确定选择该象限中的哪个点。因此,QAM符号中的四位属于两个不同的可靠性类别,其中前两位比次两位呈现更高的可靠性。同样,64 QAM符号中的位属于三个可靠性类别,其中前两位比中间两位呈现更高的可靠性,中间两位又比最后两位呈现更高的可靠性。对于HARQ操作,如果以与初始传输不同的可靠性类别发射重传中的重复位,则可以实现位可靠性均衡增益。也就是说,如果初始传输中映射到较高可靠性类别的位在重传中被映射到较低可靠性类别,并且反之亦然,则可以实现位可靠性均衡增益。
在LTE中,从循环缓冲器142读出的位被映射到调制星座,无需由单独的信道交织器重新排列。因此,重传位的位置是非常规则的并且可预测。LTE中的传输块大小、码块长度K和填充位数F都是8的倍数。由此,LTE中循环缓冲器142的大小总是可被4除尽。当在初始传输和重传中都使用16QAM时,如果两个RV设置的RV起始点相差4的倍数,则将以相同可靠性类别重复位。同样,当循环缓冲器142大小是64 QAM中的6位的倍数时(例如当F=0、24或48时),如果两个RV设置的起始点相差6的倍数,则将以相同的可靠性类别重复调制。
在某些操作条件下,在重传期间以与初始传输相同的可靠性类别重复位可导致性能上的降级。作为一个示例,考虑使用64 QAM调制的大小为K=488的码块。用于RV0和RV2的起始地址分别是30和768。因为两个起始点相差6的倍数,所以在重传中重复的任何位都将被映射到与初始传输相同的可靠性类别。另一方面,RV1和RV2的起始地址分别是399和1136。因为RV1或RV3与RV0的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不是6的倍数,所以可在重传期间以不同的可靠性类别发射重复位。
图8例证了当初始传输使用RV0时用于重传的RV1、RV2和RV3设置的相对性能。图表示出了在不同初始码率的两次传输之后的10%的BLER所需的SNR。图表示出了当初始码率低于0.58时对于重传而言RV3更好,并且当初始代码更高时RV2更好。以低于0.58的码率重传的RV3的改进性能是由于RV3的位可靠性均衡增益引起的。以低于0.58的码率,RV3的位均衡可靠性增益超过用于重传的RV2的增量冗余增益。
在选择用于HARQ操作的重传设置时可通过考虑两个信道编码参数: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来实现HARQ操作的性能改进。可能的码块集合可基于这些信道编码因数被分类成12个可能的类型。在本发明的一个示范实施例中,基于码块分类来选择用于第一重传的RV设置,这取决于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在这个实施例中,用于第一重传的RV设置的选择也可将初始码率考虑进去。在第二示范实施例中,取决于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的码块分类用于选择用于第一重传的地址偏移。在这个实施例中,假设RV2用于第一重传。地址偏移被添加到RV2起始点以移位RV2起始点。移位RV2起始点确保了重传中的重复位将被映射到与用于16QAM和64 QAM的初始传输中相同位不同的可靠性类别。
一些示例将帮助理解选择最优重传设置的过程。以下示例假设使用64 QAM调制的码块大小K=40位和用于初始传输的RV0。由于K是LTE中的QPP交织器大小,因此在这个具体示例中没有填充位被添加到数据位。turbo编码器124所输出的系统位S被索引为位0、1、2…43,P1位被索引为位44、45…87,并且P2位被索引为位88、89、90…131。在丢弃假位后,循环缓冲器长度(CBL)是132位,其是6的倍数。循环缓冲器142中的四个RV起始点是2、35、68和100。表2示出了22个64 QAM符号的位合成。如表2中所示,第一64 QAM符号由编码位20、4、36、16、0和32定义。位20和4具有高可靠性,位36和16具有中等可靠性,并且位0和32具有低可靠性。类似地,对于符号11,可以看到,位74和119具有高可靠性,位66和111具有中等可靠性,并且位50和95具有低可靠性。
表2 RV0的64 QAM的位合成,其中K=40
表3例证了用于RV2设置的64 QAM符号的位合成。可以看到,编码位被映射到用于RV0和RV2设置的相同可靠性类别。由此,如果RV2设置用于重传,则不会均衡重复位之间的可靠性变化。这种性质可通过计算RV0与RV2起始点之间的距离模6即mod(68-2,6)=0,可容易地确认。
表3用于RV2的64QAM的位合成,其中K=40
表4例证了用于RV3设置的64 QAM符号的位合成。可以看到,在RV0中映射到高可靠性类别的位在RV3中被映射到低可靠性类别。在RV0中的中等可靠性位在RV3中被映射到较高可靠性类别。再者,RV0中的低可靠性类别的位被映射到RV3中的中等可靠性类别。因此,如果RV3设置用于重传,则均衡重复位之间的可靠性变化。类似地,QAM符号中的位的后面部分被映射到不同的可靠性类别。这种性质可通过计算RV0与RV3起始点之间的距离模6即mod(100-2,6)=2,容易地检验。
表4 用于RV3的64 QAM的位合成,其中K=40
表2-4指示从均衡位可靠性的角度看,对于重传,RV3设置优于RV2设置。然而,重复位数对于用RV2的重传是较低的,这导致更大的增量冗余增益。由此,最优的重传RV设置应该找到位可靠性均衡增益和增量冗余增益之间的平衡。
基于所有码块的行为的系统分析,码块可被分类成12个不同的码块类型。属于相同码块类型的码块呈现类似的行为和性能。因为LTE中的传输块大小是8的倍数,所以存在764个可能的码块。码块的分类基于在信道编码中所用的填充位数F和在速率匹配中所用的假位数ND。可根据等式1计算假位数ND。如前面提到的,在传输块被分段成多个码块的情况下,填充位只被添加到第一码块。这暗示,相同传输块中的不同码块可以不同方式分类。表5中给出了12个码块类型的定义。
表5 所有764个可能码块的分类
表6从位可靠性均衡的角度概述了用于16QAM调制的RV行为。表6给出了对于所有12个码块类型,RV1、RV2和RV3起始点距RV1起始点的模4距离。对于类型3码块(例如F=0且ND=20),可以看到,RV2或RV3起始点与RV0起始点之间的距离模4是2。由此,在16QAM符号的b0和b1位置中最初发射的位将在b2和b3位置上重复,并且反之亦然。由于b0和b1位置呈现比b2和63位置更高的传输可靠性,因此可以认为,类型3码块的RV2和RV3提供位可靠性均衡增益。使用类似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类型3码块的RV1提供了减小的位可靠性均衡增益,因为仅一半的重复位可被映射到不同的可靠性类别。如前面所提到的,RV2提供最大的增量冗余增益。由此,RV2和RV3提供相同的位均衡增益,而RV2提供较大的增量冗余增益。因此,用于类型3码块的最优重传RV设置是用于高初始码率和低初始码率两者的RV2。
表6 相对于16QAM调制的RV行为
64 QAM调制的分析更加复杂,因为不是所有循环缓冲器长度都同样被6除尽。首先考虑循环缓冲器142链路被6除尽的6个码块类型(即,对应于F=0, 24, 48的那些)。对于这些码块类型,有必要考虑RV0起始点与其它三个RV起始点之间距离模6。表7中示出了这6个码块类型的计算结果。对于前面提到的类型3码块,“3、0、2”的三个条目提供了用于不同RV设置的位均衡增益的要点概括。也就是说,对于RV1和RV3设置,位可靠性均衡增益是可得到的,但对于RV2设置是不存在的。
表7 相对于64 QAM调制的RV行为
对于循环缓冲器长度不可被6除尽的6个码块类型(即,对应于F=8、16、32、40、56的那些),应该考虑循环缓冲器142中的回绕效应。例如,考虑码块类型5。回绕前的前三个条目“3、2、1”指示RV1和RV2设置提供了好的位可靠性均衡增益,并且RV3设置提供了较小的位可靠性均衡增益。然而,因为循环缓冲器长度模6是2,所以RV起始点之间的所有相对距离在回绕后都移位2。回绕效应由表7中的下三个条目概述。对于较低码率,其中发射更多的编码位,回绕之前和之后的组合效应确定不同RV设置的性能。可以得出结论,回绕之前3和回绕之后1的模距离的RV1提供了用于类型5码块的三个RV选项之间的最大位均衡增益。
累积条件互信息(ACMI)框架提供了评估不同码块类型的增量冗余增益和位可靠性均衡增益的组合效应的系统方法。首先,对于每个编码率和RV设置,可基于编码位总数和RV起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重复的位数和不重复的位数。其次,对于那些重复的位,可以从表6和7中读取传输可靠性模式。从前两个步骤计算的结果然后被带入如下ACMI公式:
,等式3
其中Ndata表示总编码位数,Nb表示重复b次的位数,C(•)表示调制方法的容量函数,并且SNR设置成那个编码率所需的典型信噪比。更具体地说,第一步确定Nb值。第二步确定要使用的容量公式。
基于RV0用于初始传输的假设,表8给出了基于码块类型用于第一重传的最优RV设置,这取决于之前所描述的信道编码因数。表8提供了用于每个码块类型的两个不同RV设置:一个用于低初始码率,一个用于高初始码率。可对于每个码块类型规定码率阈值t。由此,对于给定码块类型,通过比较初始传输的码率与码率阈值t来确定用于重传的最优RV设置。如果初始码率在码率阈值t以下,则选择用于低初始码率的RV设置。相反,如果初始码率大于码率阈值t,则选择用于高初始码率情况的RV设置。从表中可以看到,增量冗余增益是用于高码率情况的主导因素,而位可靠性均衡效应对于较低码率情况更重要。用于选择最优RV的阈值码率一般对于不同码块类型和码块长度是不同的。然而,阈值一般在0.52到0.57的范围内。因此,对于简化的实现,有可能对于所有码块类型和大小都使用单个阈值,而没有性能损失。
表8 用于16QAM的最优重传RV设置,其中RV0用于初始传输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初始码率低于码率阈值t,则用于码块类型5(例如F=8并且ND=12)的最优RV设置是RV3,并且如果初始码率高于码率阈值t,则是RV2。用于码率阈值t的示范设置是0.52。然而,对于每个不同码块类型,码率阈值t可设置成不同值。对于不同码块大小,码率阈值t也可设置成不同值。对于简化的实现,单个码率阈值t可用于所有码块类型和大小。
表9给出了用于64 QAM的最优重传RV设置,假设使用RV0进行初始传输。对于64QAM,如果初始码率低于码率阈值t,则用于码块类型5(例如F=8并且ND=12)的最优重传设置是RV1,并且如果初始码率高于码率阈值t,则是RV2。
表9用于64 QAM的最优重传RV设置,其中RV=0用于初始传输
注意,可以将大传输块分段以产生多于一个码块。由于LTE中的信道编码设计成如果需要的话填充位将只在第一码块中呈现,所以传输块的分段将导致第一码块属于与其它码块不同的码块类型的情形。可通过将大传输块设计成不需要填充位来避免这种情形。还注意,如果重传使用与前一传输不同的调制,则位不会映射一样的可靠性类别。因此,还可通过在重传中切换调制来捕获位可靠性均衡增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的码块分类用于设计RV2的最优起始地址偏移。用于每个码块类型的单个偏移联合优化16QAM和64 QAM重传的性能。更具体地说,对于每个码块类型选择到RV2起始地址的偏移,使得新起始点与用于RV0的起始点之间的模距离对于16QAM情况变成2,而对于64 QAM情况变成2、3或4。这种净模距离最大化用于两个QAM调制的位可靠性均衡增益,同时保持在RV2重传设置中固有的增量冗余增益。
作为一个示例,将类型2码块视为第一示例。用于16QAM的模距离是1,而用于64QAM的是5。为了优化16QAM位可靠性均衡增益,1的偏移将足够了。然而,这种偏移对于64QAM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净模距离变成0,这意味着位可靠性均衡增益完全损失。因此,用于两个调制的联合优化将偏移设置成5。用这个偏移,净模距离对于16QAM和64 QAM分别变成2和4。
现在将类型10码块视为第二示例。回绕前用于16QAM的模距离和用于64 QAM的模距离与刚刚讨论的用于类型2码块的那些是一样的。然而,对于类型10码块需要考虑回绕效应。具体地说,可以看出,5的偏移将使回绕之后的64 QAM的模距离为0,这移除了这些编码位的位可靠性均衡增益。为了对调制和回绕效应进行联合优化,应将偏移设置成9。用这个偏移,净模距离对于16QAM变成2,并且净模距离对于64 QAM在回绕之前和之后分别变成2和4。
表10中提供了完整的RV2地址偏移设计。因此,可基于两个参数: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来选择用于RV2重传设置的最优地址偏移。
表10 到RV2起始点的最优地址偏移,其中RV0用于初始传输
上面所描述的最优RV设置或RV起始点的选择相比当前在LTE中规定的固定重传策略可导致高达2dB的SNR增益。图8例证了一个这种示例。
图9例证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终端中实现重传协议的示范方法200。方法200可由无线通信终端100实现,例如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或基站,在LTE标准中也称为eNodeB。方法200开始于对输入位流编码以生成编码位块以便从发射器传输到接收器(块202)。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编码可由turbo编码器124执行。在编码期间,填充位F可以被添加到输入位流以匹配到turbo编码器124的内部交织器的输入位流大小。确定填充位数F,并将其存储以便以后用于选择重传设置(块204)。可能要注意,在一些情况下不需要填充位。因此,填充位数可等于0。在编码之后,交织编码位(块206)。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使用子块交织器140交织由turbo编码器124输出的系统位S、P1位和P2位。假位可被添加到每一个由turbo编码器124输出的位流以将位流与子块交织器140的大小匹配。确定添加到每一个位流的假位数ND并将其存储用于选择重传设置(块208)。
如前面所提到的,无线通信终端100可实现重传协议,诸如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协议。为了实现类型2 HARQ,在初始传输和任何所需的重传期间发射不同组编码位,例如不同的RV。更具体地说,在初始传输期间发射第一组编码位(块210)。基于用于编码的填充位数F和用于交织的假位数ND选择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块212)。重传参数例如可包括用于重传的RV设置或到用于所选RV设置的RV起始点的地址偏移。如果接收器请求重传,则向接收器发射基于重传参数选择的第二组编码位(块214)。
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基于填充位数F和假位数ND来选择用于重传的最优RV设置。本上下文中的最优是指为了获得10%误块率而要求最低SNR的RV设置。重传设置的选择还可基于在初始传输期间使用的初始码率。
在另一个示范实施例中,用于重传的重传参数选择包括选择到所选RV设置的RV起始点的地址偏移。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RV2设置用于重传以提供增量冗余增益,并且选择到RV2设置的地址偏移以联合优化16QAM和64 QAM两者的位可靠性均衡增益。
当然,本发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特性的情况下以与本文阐述的那些不同的其它特定方式执行。目前的实施例因此在各个方面都被视为例证性的,而非限制的,并且来自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意义和等效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意图被包含在本文中。

Claims (18)

1.一种由发射器实现的适配无线通信终端中重传设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输入位流编码以生成编码位块以便从发射器传输到接收器;
确定用于所述编码的添加到所述输入位流的填充位数;
交织所述编码位;
确定用于所述交织的添加到所述编码位的假位数;
在初始传输中发射第一组所述编码位;
基于所述初始传输的码率、用于编码的所述填充位数和用于交织的所述假位数确定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以及
在重传中发射基于所述重传参数选择的第二组所述编码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输入位流编码以生成所述编码位块以便传输包括:
在具有预定大小的内部交织器的turbo编码器中对所述输入位流编码;以及
向所述输入位流添加填充位,使得具有所述添加的填充位的、到所述turbo编码器的输入位的总数等于所述turbo编码器的所述内部交织器的大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交织所述编码位包括:
将所述编码位分成系统位流和两个奇偶校验位流;
向所述系统位流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流添加假位;
交织具有所述添加的假位的所述系统位流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初始传输期间从所述发射器向接收器发射第一组所述编码位包括:在所述初始传输期间发射所述编码位的第一冗余版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初始传输的码率、用于编码的所述填充位数和用于交织的所述假位数确定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包括:基于所述填充位数和所述假位数确定所述编码位的第二冗余版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发射基于所述重传参数选择的第二组所述编码位包括:在所述重传中发射所述编码位的第二冗余版本。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初始传输的码率、用于编码的所述填充位数和用于交织的所述假位数确定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包括:基于所述填充位数和所述假位数确定所述编码位的第二冗余版本的重传偏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发射基于所述重传参数选择的第二组所述编码位包括:在所述重传中以基于所述重传偏移确定的起始位置发射所述编码位的所述第二冗余版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的所述步骤还包括基于初始传输中使用的调制类型确定重传参数。
10.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包括:
信道编码电路,包含:用于对输入位流编码以生成编码位块以便传输的编码器;以及用于交织由所述编码器输出的编码位的交织器;
发射器,用于在初始传输中发射第一组所述编码位,并在重传中发射第二组所述编码位;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初始传输的码率、用于对所述输入位流编码的填充位数和用于交织所述编码位的假位数确定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以及
基于所述重传参数来选择在所述重传中发射的第二组编码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中所述信道编码电路包括具有内部交织器和两个并行卷积编码器的turbo编码器,并且其中所述编码电路配置成向所述输入位流添加填充位,使得具有所述添加的填充位的、到所述卷积编码器的输入位总数等于所述turbo编码器的所述内部交织器的大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中所述信道编码电路配置成:
将所述编码位分成系统位流和两个奇偶校验位流;
向所述系统位流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流添加假位;以及
交织具有所述添加的假位的所述系统位流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和发射器配置成:在所述初始传输中发射所述编码位的第一冗余版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初始传输的码率、所述填充位数和所述假位数确定用于所述重传的所述编码位的第二冗余版本。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发射器配置成:在所述重传中发射所述编码位的第二冗余版本作为所述第二组编码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初始传输的码率、所述填充位数和所述假位数确定所述编码位的第二冗余版本的重传偏移。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发射器配置成:在所述重传中以基于所述重传偏移确定的起始位置发射所述编码位的第二冗余版本。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一个或多个重传参数还包括基于初始传输中使用的调制类型确定重传参数。
CN201611152885.2A 2008-03-24 2009-03-20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Active CN107070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91308P 2008-03-24 2008-03-24
US61/038913 2008-03-24
US12/406,256 US9071402B2 (en) 2008-03-24 2009-03-18 Selection of retransmission settings for HARQ in WCDMA and LTE networks
US12/406256 2009-03-18
CN2009801199236A CN102037671A (zh) 2008-03-24 2009-03-20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99236A Division CN102037671A (zh) 2008-03-24 2009-03-20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0587A true CN107070587A (zh) 2017-08-18
CN107070587B CN107070587B (zh) 2021-11-26

Family

ID=4108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52885.2A Active CN107070587B (zh) 2008-03-24 2009-03-20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CN2009801199236A Pending CN102037671A (zh) 2008-03-24 2009-03-20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99236A Pending CN102037671A (zh) 2008-03-24 2009-03-20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71402B2 (zh)
EP (1) EP2266239B1 (zh)
CN (2) CN107070587B (zh)
CA (1) CA2718925A1 (zh)
RU (1) RU2501171C2 (zh)
WO (1) WO200911861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6152B1 (ko) * 2007-11-20 2016-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130712B2 (en) * 2008-02-29 2015-09-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hysical channel segmen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16286B2 (en) * 2008-09-04 2012-11-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te matching to enhance system throughput based on packet size
WO2010109521A1 (ja) * 2009-03-25 2010-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WO2010122699A1 (ja) * 2009-04-24 2010-10-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811452B2 (en) * 2009-12-08 2014-08-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processing turbo decoder
KR101691480B1 (ko) * 2010-04-06 2017-0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40372B (zh) * 2010-07-28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基站发送端增大比特级吞吐量方法及其装置
US20140281367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Mark W. Johnson Address calculation for received data
CN104378182A (zh) * 2013-08-13 2015-02-2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5100561A1 (zh) * 2013-12-30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US9839039B2 (en) * 2014-04-15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25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user equipment category handling
CN105306165B (zh) * 2014-06-23 2019-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7156773A1 (en) 2016-03-18 2017-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polar coded transmissions
WO2017161583A1 (en) * 2016-03-25 2017-09-2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acknowledgement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19165269A (ja) * 2016-07-28 2019-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DE112016007285T5 (de) * 2016-09-29 2019-06-13 Intel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und -system
US11356193B2 (en) * 2016-10-07 2022-06-07 Idac Holdings, Inc. Rate matching and HARQ with irregular modulation
US10389487B2 (en) 2017-01-17 2019-08-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CN108400844B (zh) 2017-02-04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EP3923496A1 (en) 2017-02-06 2021-1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EP3566351B1 (en) * 2017-02-06 2024-04-0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CN109245860B (zh) * 2017-04-28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WO2018205051A1 (en) 2017-05-06 2018-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matching scheme for polar codes
US10958379B2 (en) * 2017-05-12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pping of channel encoded bits to symbol for retransmission
EP3665779A4 (en) 2017-08-10 2021-03-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CESS AND APPARATUS
EP3665813A1 (en) * 2017-08-11 2020-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undancy versions in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cess
US10680778B2 (en) * 2018-02-16 2020-06-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ducing control channel overhead in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US10536879B2 (en) * 2018-02-16 2020-01-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dundancy version indication in fifth generation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0114572A1 (en) * 2018-12-03 2020-06-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spatial diversity via enhanced rate match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RU2748852C1 (ru) * 2020-09-16 2021-06-01 Нокиа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Ой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US11831570B2 (en) * 2022-01-11 202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ndancy version cross carrier interleaving
CN116647305A (zh) * 2022-02-15 2023-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220A (zh) * 1999-07-06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系统、速率匹配设备及其方法
CN1788447A (zh) * 2003-04-04 2006-06-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36091C2 (ru) 2000-10-21 2004-09-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 гибридным запросом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повторения
EP1255368A1 (en) * 2001-04-30 2002-11-06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Method to perform link adaptation in enhanc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several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US8089940B2 (en) * 2001-10-05 2012-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US7372837B2 (en) * 2001-10-26 2008-05-13 Texas Instrument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using two stage rate matching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o obtain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EP1313247B1 (en) 2001-11-16 2005-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ARQ re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bit reordering schemes
KR100965861B1 (ko) 2002-10-24 2010-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재전송 제어 장치
US7155655B2 (en) 2003-07-22 2006-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hybrid ARQ algorithms
US7925953B2 (en) 2003-10-07 2011-04-12 Nokia Corporation Redundancy strategy selection scheme
US7366477B2 (en) 2004-05-06 2008-04-29 Nokia Corporation Redundancy version implementation for an uplink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US7237170B2 (en) * 2004-10-06 2007-06-26 Motorola, Inc. Packet transmission redundancy se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025072B1 (ko) * 2004-12-30 2011-03-25 엘지에릭슨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이알큐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최적의리던던시 버전 선택 방법
US7823040B2 (en) 2006-10-11 2010-10-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al redundancy version (RV) selection for UMTS HSDPA transmissions
US8189559B2 (en) * 2007-07-23 2012-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te matching for hybrid ARQ operations
US7986741B2 (en) * 2007-09-28 2011-07-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mproved circular buffer rate matching for turbo-coded MIMO-OFDM wireless systems
US8145974B2 (en) * 2008-02-02 2012-03-27 Broadcom Corporation Virtual limited buffer modification for rate match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220A (zh) * 1999-07-06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系统、速率匹配设备及其方法
CN1788447A (zh) * 2003-04-04 2006-06-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3GPP TS 36.212 VZ.0.0》 *
LG ELECTRONICS: "An RV definition scheme with variable starting Position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49BI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38066A1 (en) 2009-09-24
CA2718925A1 (en) 2009-10-01
RU2501171C2 (ru) 2013-12-10
WO2009118613A3 (en) 2009-11-19
CN107070587B (zh) 2021-11-26
EP2266239A2 (en) 2010-12-29
EP2266239B1 (en) 2017-06-14
RU2010143412A (ru) 2012-04-27
WO2009118613A2 (en) 2009-10-01
CN102037671A (zh) 2011-04-27
US9071402B2 (en) 2015-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0587A (zh)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JP3701263B2 (ja)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の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KR10159773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레이트 매칭
TWI436615B (zh) 用於以交錯形式將對數概度比儲存在記憶體中以減少記憶體需求的方法、接收器、裝置與電腦可讀取媒體
KR100474682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A2457230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mplementing re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h-arq
JP3753677B2 (ja)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の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83694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mbol transmission in an OFDM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054843A (zh) 处理ldpc编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721008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urbo codes and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cheme
US7178089B1 (en) Two stage date packet processing scheme
JP5135603B2 (ja) マルチレベル符号化変調を用いた再送方法、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
JP5676274B2 (ja) パケット再送信及び受信の方法並びに同方法を採用する無線装置
Cheng Coding performance of HARQ with BICM—Part II: LTE circular buffer rate matching & extension
WO2024099857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Sun et al. DLC strategies with flexible error control in wireless ATM
WO2010084768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0034665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読み出し開始アドレス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