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0927A -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 Google Patents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0927A
CN107060927A CN201710434055.7A CN201710434055A CN107060927A CN 107060927 A CN107060927 A CN 107060927A CN 201710434055 A CN201710434055 A CN 201710434055A CN 107060927 A CN107060927 A CN 107060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es
medium
condenser
level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40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4340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609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60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092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7952 priority patent/WO201822405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7/00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01K11/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the engines being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01K25/1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the vapours being cold, e.g. ammonia, carbon dioxide, e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N个循环回路,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N为1时,第一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余热交换器、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一级冷凝器和一级液体泵;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第N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N‑1级冷凝器、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N级冷凝器和N级液体泵;N‑1级冷凝器用于令第N介质冷却第N‑1介质。该余热回收利用方法适用于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该发电站包括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余热的潜热能量大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紧缺,各国正致力于节能、减排,力争可持续的发展。基于能源紧缺的这样一个事实,余热回收利用的问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能源努力方向。
现有的余热回收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利用余热中的潜热能量,造成大量的余热潜热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余热的潜热能量大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余热回收利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余热的潜热能量大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发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余热的潜热能量大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N个循环回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N为1时,第一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余热交换器、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一级冷凝器和一级液体泵;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第N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N-1级冷凝器、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N级冷凝器和N级液体泵;所述N-1级冷凝器用于令流经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冷却N-1级汽轮机或N-1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1介质;
所述N级冷凝器用于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
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第一介质为低温液体介质;所述第N介质为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制冷循环回路;
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所述N级冷凝器、压缩机、换热器、制冷汽轮机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
所述N级冷凝器用于令流经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
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介质,并将所述制冷介质通过所述换热器冷却,输送至所述制冷汽轮机或所述制冷膨胀机或所述膨胀阀。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N级液体泵和所述N-1级冷凝器之间,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N-1级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换热排气阀;
所述N级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通有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所述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用于分离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并将呈气相的制冷介质输送给所述压缩机;
所述制冷汽轮机或所述制冷膨胀机或所述膨胀阀,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连通有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
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连通有制冷液体分离器;所述制冷液体分离器用于分离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并将呈液相的制冷介质输送给所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
所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与所述制冷液体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制冷存储器入口阀门;所述制冷汽轮机或所述制冷膨胀机或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设置有制冷存储器出口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冷却直排管路;
所述冷却直排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所述N级冷凝器和冷却直排输出端;
所述N级冷凝器用于令所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冷却直排介质冷却所述N级汽轮机或所述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并输送给所述冷却直排输出端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与所述N级冷凝器之间设置有冷却直排液体泵,所述冷却直排液体泵用于令所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冷却直排介质输送给所述N级冷凝器;
所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与所述冷却直排液体泵之间设置有冷却存储器出口阀门;
所述冷却直排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直排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直排介质为可燃介质;
所述冷却直排输出端与锅炉的燃烧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余热交换器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余热冷凝器、设备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器、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和锅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余热交换器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时,所述空气海水换热器设置有除冰除霜装置和风扇装置;所述除冰除霜装置能够给所述空气海水换热器的外壳提供热量,所述风扇装置用于使流经所述空气海水换热器的海水或者空气加速。
进一步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所述N级冷凝器与所述N级液体泵之间设置有用于存储第N介质的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
所述N级冷凝器与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连通有N级冷凝泵;所述N级冷凝泵用于令流经所述N级冷凝器的第N介质输入至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
所述N级冷凝器与所述N级冷凝泵之间连通有N级液体分离器;所述N级液体分离器用于分离所述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并将呈液相的第N介质输送给所述N级冷凝泵;
所述N级冷凝泵与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设置有N级存储器入口阀门;所述N级液体泵与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设置有N级存储器出口阀门;
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设置有N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所述N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用于补偿或者排放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介质;
所述N级冷凝器设置有N级冷凝补偿排气阀;所述N级冷凝补偿排气阀用于补偿或者排放所述N级冷凝器内的介质;
所述N级汽轮机与所述N级冷凝器为一体装置,或者所述N级膨胀机与所述N级冷凝器为一体装置;
所述第N循环回路设置有一处或者多处循环回路排放阀,所述循环回路排放阀用于排放所述第N循环回路内介质;
所述N级汽轮机或所述N级膨胀机、所述N级冷凝器和所述N级液体泵外套有保温层;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所述第N介质的沸点不高于所述第N-1介质的沸点;
所述第一介质为水、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甲烷、乙烷、丙烷、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所述第N介质为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甲烷、乙烷、丙烷、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
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所述N级汽轮机或所述N级膨胀机驱动连接N级发电机。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方法,适用于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高于或者低于0℃的呈液态的第一介质从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余热交换器;所述余热交换器为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余热冷凝器、设备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器、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和锅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余热交换器内,温度为30℃-800℃的高温待冷却物与第一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5℃-30℃,同时第一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2℃-10℃、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
第一介质驱使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35℃以下、压力降至0.1MPa以下并输送至一级冷凝器;
第一介质在一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50℃以下,经过一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一介质通过一级冷凝泵输送至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温度低于-50℃的呈液态的第二介质从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一级冷凝器;
在一级冷凝器内,温度为-20℃以下的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的输出的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50℃以下,同时第二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70℃以上、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
第二介质驱使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约-90℃以下、压力降至约0.1MPa以下并输送至二级冷凝器;
第二介质在二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约-100℃以下,经过二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二介质通过二级冷凝泵输送至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温度低于-150℃的呈液态的第三介质从三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二级冷凝器;
在二级冷凝器内,温度为-90℃以下的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的输出的第二介质与第三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100℃,同时第三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115℃、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三级汽轮机或三级膨胀机;
第三介质驱使三级汽轮机或三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约-140℃以下、压力降至约0.1MPa以下并输送至三级冷凝器;
第三介质在三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约-150℃以下,经过三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三介质通过三级冷凝泵输送至三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基于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发电站,包括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通过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N个循环回路,以及N-1级冷凝器令流经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冷却N-1级汽轮机或N-1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1介质,采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令每个循环回路按照朗肯循环理论完成等熵压缩、等压加热、等熵膨胀、等压冷凝;通过采用比前一级介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更低的低温介质来实现低温领域中前一级朗肯循环中的等压冷凝,即前一级的等压冷凝为后一级朗肯循环的等压加热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前一级朗肯循环中的蒸发潜热能量,充分转变为汽轮机或膨胀机的旋转机械能输出;通过多个循环回路,理论上可以明显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余热交换器的余热潜热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效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利用了余热交换器中余热的潜热能量,避免余热的潜热能量大量浪费。
本发明提供的发电站,包括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余热交换器中余热的潜热能量,避免余热的潜热能量大量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余热交换器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1-余热交换器;1011-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1-除冰除霜装置;10112-风扇装置;1012-余热冷凝器;1013-设备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器;1014-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1015-锅炉;102-一级汽轮机;103-一级冷凝器;1031-一级冷凝补偿排气阀;104-一级液体分离器;105-一级冷凝泵;106-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1-一级存储器入口阀门;1062-一级存储器出口阀门;1063-一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107-一级液体泵;108-一级发电机;
202-二级汽轮机;203-二级冷凝器;204-二级液体分离器;205-二级冷凝泵;206-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2061-二级存储器入口阀门;2062-二级存储器出口阀门;207-二级液体泵;208-二级发电机;
302-三级汽轮机;303-三级冷凝器;304-三级液体分离器;305-三级冷凝泵;306-三级低温工质存储器;3061-三级存储器入口阀门;3062-三级存储器出口阀门;307-三级液体泵;308-三级发电机;
401-压缩机;402-换热器;403-制冷液体分离器;404-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1-制冷存储器入口阀门;4042-制冷存储器出口阀门;405-制冷汽轮机;406-制冷发电机;407-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408-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4081-冷却存储器出口阀门;409-冷却直排液体泵;410-冷却直排阀门;
501-换热排气阀;502-循环回路排放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图1-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流程示意图至第三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余热交换器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适用于回收现有化工厂、建材、水泥、造纸、印染、纺织、糖业、食品、酒业、药厂的冷却水和制冷系统中的低品质热能余热,以及轧钢厂的冲渣水、油井的地下水、连排水、炼钢、炼铁、焦炉的余热,还有锅炉炉体冷却水余热,锅炉烟气,柴油机尾气,燃气轮机尾气的余热,适用于利用空气或者海水中蕴藏的大量热能等。
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N个循环回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N例如可以为1、2、3、4、5等等。
N为1时,第一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余热交换器101、一级汽轮机102或一级膨胀机、一级冷凝器103和一级液体泵107;可选地,第一循环回路的第一介质为气液相变介质。可选地,一级液体泵107将流经一级冷凝器103的第一介质输送至余热交换器101,第一介质经与余热交换器101的余热进行热交换后,第一介质升温呈全部或者部分气态,也即第一介质呈全部或者部分液态吸热转化为呈全部或者部分气态。在特定环境中,第一介质能够形成高压,从而能够驱使一级汽轮机102或一级膨胀机做功。可选地,一级汽轮机102或一级膨胀机驱动连接一级发电机108,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余热交换器101的余热热能转化为一级发电机108的电能,提高发电效率。此外,一级汽轮机102或一级膨胀机还可以驱动连接其他旋转器械。可选地,第一循环回路的第一介质为沸点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第一循环回路采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子,按照朗肯循环理论完成等熵压缩、等压加热、等熵膨胀、等压冷凝。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第N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N-1级冷凝器、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N级冷凝器和N级液体泵。N-1级冷凝器用于令流经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冷却N-1级汽轮机或N-1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1介质。可选地,N级液体泵将流经N级冷凝器的第N介质输送至N-1级冷凝器,在N-1级冷凝器内,第N介质与第N-1介质进行热交换,第N-1介质降温呈全部或者部分液态,也即第N-1介质呈全部或者部分气态放热转化为呈全部或者部分液态,第N介质升温呈全部或者部分气态,也即第N介质呈全部或者部分液态吸热转化为呈全部或者部分气态。在特定环境中,第N介质能够形成高压,从而能够驱使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做功。可选地,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驱动连接N级发电机,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流经N-1级冷凝器的第N-1介质的热能转化为N级发电机的电能,提高发电效率。此外,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还可以驱动连接其他旋转器械。可选地,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为沸点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第N循环回路采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子,按照朗肯循环理论完成等熵压缩、等压加热、等熵膨胀、等压冷凝。
N级冷凝器用于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也即,该系统包括一个循环回路时,一级冷凝器用于冷却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输出的第一介质;该系统包括二个循环回路时,二级冷凝器用于冷却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输出的第二介质。
参见图4所示,可选地,余热交换器101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余热冷凝器1012、设备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器1013、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1014和锅炉1015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锅炉1015包括普通锅炉和余热锅炉。可选地,当余热交换器101包括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1014时,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1014设置在冷却利用管路内,例如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1014设置在烟道内,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N个循环回路用于回收利用烟道的余热、废热。
可选地,当余热交换器101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时,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设置有除冰除霜装置10111和风扇装置10112;除冰除霜装置10111能够给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的外壳提供热量,风扇装置10112用于使流经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的海水或者空气加速。通过除冰除霜装置10111,以便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上存在冰霜时,可以快速去除。例如,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的外壳设置有除冰除霜装置10111,或者,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的内部设置有除冰除霜装置10111,或者,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的其他部位设置有除冰除霜装置10111。优选地,除冰除霜装置10111包括电加热丝;优选地,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具有多个翅片等等结构,以提高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的换热效率。通过风扇装置10112,以能够迫使空气或海水加速和增量经过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以提高空气海水换热器1011的换热效率。可选地,风扇装置10112的数量为一套或者多套。
可选地,第一介质为无机低温介质或者有机低温介质。可选地,第一介质的沸点高于或者低于0℃(在一个大气压下)。其中,第一介质例如可以为水、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甲烷、乙烷、丙烷、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等;当然,第一介质还可以为其他低温介质。优选地,第一介质为水、二氧化碳或者氨。二氧化碳或者氨的沸点温度适中,余热发电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适中,技术应用也相对比较成熟。此外,二氧化碳无毒,无杂质,无刺激味道,无燃烧爆炸,不助燃,其成本和价格也比较低。
可选地,第N介质的沸点不高于第N-1介质的沸点,以便于第N介质在N-1级冷凝器内冷却第N-1介质。可选地,第N介质为无机低温介质或者有机低温介质。可选地,第N介质为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可选地,第N介质的沸点低于-30℃。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第N介质例如可以为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甲烷、乙烷、丙烷、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等;当然,第N介质还可以为其他低温介质。优选地,第一介质为二氧化碳或者氨,第二介质为氟利昂,第三介质为氮。
本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N个循环回路,以及N-1级冷凝器令流经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冷却N-1级汽轮机或N-1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1介质,采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令每个循环回路按照朗肯循环理论完成等熵压缩、等压加热、等熵膨胀、等压冷凝;通过采用比前一级介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更低的低温介质来实现低温领域中前一级朗肯循环中的等压冷凝,即前一级的等压冷凝为后一级朗肯循环的等压加热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前一级朗肯循环中的蒸发潜热能量,充分转变为汽轮机或膨胀机的旋转机械能输出;通过多个循环回路,理论上可以明显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余热交换器101的余热潜热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效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利用了余热交换器101中余热的潜热能量,避免余热的潜热能量大量浪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制冷循环回路;通过制冷循环回路以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
具体而言,制冷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N级冷凝器、压缩机401、换热器402、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也就是说,N级冷凝器、压缩机401、换热器402和制冷汽轮机405首尾依次连通并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或者,N级冷凝器、压缩机401、换热器402和制冷膨胀机首尾依次连通并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或者,N级冷凝器、压缩机401、换热器402和膨胀阀首尾依次连通并形成制冷循环回路。
N级冷凝器用于令流经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
压缩机401用于压缩制冷介质,并将制冷介质通过换热器402冷却,输送至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以驱使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转动。可选地,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驱动连接制冷发电机406,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流经N级冷凝器的第N介质的热能转化为制冷发电机406的电能,提高发电效率。此外,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还可以驱动连接其他旋转器械。
可选地,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为沸点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可选地,制冷介质的沸点不高于第N介质的沸点,以便于制冷介质在N级冷凝器内冷却第N介质。可选地,制冷介质为无机低温介质或者有机低温介质。可选地,制冷介质的沸点低于-30℃。其中,制冷介质例如可以为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甲烷、乙烷、丙烷、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等;当然,制冷介质还可以为其他低温介质。优选地,制冷介质为氮或者沸点低于氮的介质。
可选地,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为气液变相介质,也即制冷介质在该制冷循环回路内进行气相与液相的转化。可选地,经压缩机401压缩并经换热器402冷却后的制冷介质全部或者部分呈液态,制冷介质流经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做功后释放压力并呈全部或者部分气态。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换热器402设置在N级液体泵和N-1级冷凝器之间;压缩机401压缩制冷介质后,制冷介质升温,通过换热器402令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与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换热,即制冷介质被第N介质冷却形成全部或者部分液体,第N介质被制冷介质加热形成部分气体。理论上,经换热器402加热第N介质后,以使经压缩机401压缩制冷介质产生的热能能够被有效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量使用率,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可选地,换热器402与N-1级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换热排气阀501。通过换热排气阀501可以释放换热器402与N-1级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的压力。例如,第N介质被制冷介质加热形成部分气体后,管道的压力剧增,通过换热排气阀501释放部分压力,以提高第N循环回路运行的安全性,以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可选地,N级冷凝器与压缩机401之间连通有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407;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407用于分离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并将呈气相的制冷介质输送给压缩机401;通过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407,以确保输送给压缩机401的制冷介质为气体,进而提高压缩机40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与换热器402之间连通有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以通过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存储制冷介质,以及提高制冷循环回路的稳定性能。其中,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用于存储制冷介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冷循环回路的稳定性能。
可选地,换热器402与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之间连通有制冷液体分离器403;制冷液体分离器403用于分离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并将呈液相的制冷介质输送给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通过制冷液体分离器403,以确保输送给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的制冷介质为液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承受压力或者承受较大的压力,以提高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与制冷液体分离器403之间设置有制冷存储器入口阀门4041;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与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之间设置有制冷存储器出口阀门4042。通过制冷存储器入口阀门4041和制冷存储器出口阀门4042,以使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能够构成独立的低温工质储存设备,同时也可以与制冷循环回路的N级冷凝器、压缩机401等设备中的制冷介质进行流通与分离,以在特定情况下运行保护及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冷却直排管路;通过冷却直排管路以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
具体而言,冷却直排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408、冷却直排液体泵409、N级冷凝器和冷却直排输出端;可选地,所述冷却直排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直排阀门410。可选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408与冷却直排液体泵409之间设置有冷却存储器出口阀门4081;通过冷却存储器出口阀门4081以控制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408与冷却直排液体泵409之间的管路的通断。
冷却直排液体泵409用于令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408内的冷却直排介质输送给N级冷凝器,并经过冷却直排输出端排出,也可以说经过冷却直排阀门410排出。例如,打开冷却直排阀门410,冷却直排介质通过冷却直排输出端排出。通过令冷却直排介质在N级冷凝器内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以使第N循环回路能够正常运行。
可选地,冷却直排管路的冷却直排介质为沸点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可选地,冷却直排介质的沸点不高于第N介质的沸点,以便于冷却直排介质在N级冷凝器内冷却第N介质。可选地,冷却直排介质为无机低温介质或者有机低温介质。可选地,冷却直排介质的沸点低于-30℃。其中,冷却直排介质例如可以为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甲烷、乙烷、丙烷、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等;当然,冷却直排介质还可以为其他低温介质。优选地,冷却直排介质为氮或者沸点低于氮的介质。
可选地,冷却直排介质为不可燃介质,例如为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等,冷却直排介质直接排放。可选地,冷却直排介质为可燃介质;例如冷却直排介质为甲烷、乙烷、丙烷、氧气、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等等;进一步地,冷却直排输出端与锅炉的燃烧室连通,以使冷却直排管路排出的冷却直排介质在锅炉内燃烧,以充分利用冷却直排介质,避免或者减少冷却直排介质的浪费。
可选地,冷却直排管路的冷却直排介质为气液变相介质,也即冷却直排介质在该冷却直排管路内进行气相与液相的转化。可选地,冷却直排介质在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408内全部或者部分呈液态,冷却直排介质流经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做功后释放压力并呈全部或者部分气态。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和/或冷却直排管路,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或者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冷却直排管路,或者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和冷却直排管路。可选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或冷却直排管路,以简化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降低系统的建造成本。此外,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的设备、管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N级冷凝器与N级液体泵之间设置有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其中,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用于存储第N介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N循环回路的稳定性能。例如,例如N为1时,一级冷凝器103与一级液体泵107之间设置有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其中,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用于存储第一介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循环回路的稳定性能。可选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外套有保温层。
可选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N级冷凝器与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连通有N级冷凝泵;N级冷凝泵用于令流经N级冷凝器的第N介质输入至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通过N级冷凝泵,以将流经N级冷凝器的第N介质输送给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例如N为1时,一级冷凝器103与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之间连通有一级冷凝泵105;一级冷凝泵105用于令流经一级冷凝器103的第一介质输入至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内;通过一级冷凝泵105,以将流经一级冷凝器103的第一介质输送给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可选地,N级冷凝泵外套有保温层。
可选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N级冷凝器与N级冷凝泵之间连通有N级液体分离器;N级液体分离器用于分离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并将呈液相的第N介质输送给N级冷凝泵;通过N级液体分离器,以确保经N级冷凝泵输送给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的第N介质为液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承受压力或者承受较大的压力,以提高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的安全性能。例如N为1时,一级冷凝器103与一级冷凝泵105之间连通有一级液体分离器104;一级液体分离器104用于分离第一循环回路的第一介质,并将呈液相的第一介质输送给一级冷凝泵105;通过一级液体分离器104,以确保经一级冷凝泵105输送给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的第一介质为液体。可选地,N级液体分离器外套有保温层。
可选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N级冷凝泵与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设置有N级存储器入口阀门;N级液体泵与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设置有N级存储器出口阀门;通过N级存储器入口阀门和N级存储器出口阀门,以使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能够构成独立的低温工质储存设备,同时也可以与第N循环回路的N级冷凝器、N级液体泵等设备中的第N介质进行流通与分离,以在特定情况下运行保护及控制系统。例如N为1时,一级冷凝泵105与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之间设置有一级存储器入口阀门1061;一级液体泵107与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之间设置有一级存储器出口阀门1062;通过一级存储器入口阀门1061和一级存储器出口阀门1062,以使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能够构成独立的低温工质储存设备,同时也可以与第一循环回路的一级冷凝器103、一级液体泵107等设备中的第一介质进行流通与分离,以在特定情况下运行保护及控制系统。
可选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设置有N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N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用于补偿或者排放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介质,该介质可以为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第N介质,也可以为首次排空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空气等其他介质;通过N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以能够补充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的第N介质,以补偿第N循环回路泄露、挥发的第N介质;通过N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还能够排放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呈气体的第N介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承受压力或者承受较大的压力,以提高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的安全性能。例如N为1时,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设置有一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1063;一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1063用于补偿或者排放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内的第一介质;通过一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1063,以能够补充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的第一介质,以补偿第一循环回路泄露、挥发的第一介质;通过一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1063,还能够排放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内呈气体的第一介质。
可选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N级冷凝器设置有N级冷凝补偿排气阀;N级冷凝补偿排气阀用于补偿或者排放N级冷凝器内的介质,该介质可以为N级冷凝器内的第N介质,也可以为首次排空N级冷凝器内的空气等其他介质。通过N级冷凝补偿排气阀,以能够补充N级冷凝器的第N介质,以补偿第N循环回路泄露、挥发的第N介质;通过N级冷凝补偿排气阀,还能够排放N级冷凝器内呈气体的第N介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N级冷凝器承受较大的压力,以提高N级冷凝器的安全性能。例如N为1时,一级冷凝器103设置有一级冷凝补偿排气阀1031;一级冷凝补偿排气阀1031用于补偿或者排放一级冷凝器103内的介质,该介质可以为一级冷凝器103内的第一介质,也可以为首次排空一级冷凝器103内的空气等其他介质;通过一级冷凝补偿排气阀1031,还能够补充一级冷凝器103的第一介质,以补偿第一循环回路泄露、挥发的第一介质;通过一级冷凝补偿排气阀1031,能够排放一级冷凝器103内呈气体的第一介质或其他杂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一级冷凝器103承受较大的压力,以提高一级冷凝器103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N级汽轮机与N级冷凝器为一体装置,或者N级膨胀机与N级冷凝器为一体装置,以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例如N为1时,一级汽轮机与一级冷凝器为一体装置,或者一级膨胀机与一级冷凝器为一体装置。
可选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第N循环回路设置有一处或者多处循环回路排放阀502,循环回路排放阀502用于排放第N循环回路内介质;该介质可以为N级冷凝器内的第N介质,也可以为首次排空N级冷凝器内的空气等其他介质。可选地,循环回路排放阀502设置在N级冷凝器的输出端或者输入端;可选地,循环回路排放阀502设置在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的输出端或者输入端。如图1-图3所示,图中示出了第一循环回路设置在一级液体泵107与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之间的循环回路排放阀502。
可选地,所述N级汽轮机或所述N级膨胀机、所述N级冷凝器和所述N级液体泵外套有保温层。
参见图1-图3所示,图中所示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3个循环回路。
具体而言,第一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余热交换器101、一级汽轮机102或一级膨胀机、一级冷凝器103、一级液体分离器104、一级冷凝泵105、一级存储器入口阀门1061、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一级存储器出口阀门1062和一级液体泵107;其中,一级汽轮机102或一级膨胀机驱动连接一级发电机108。
第二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一级冷凝器103、二级汽轮机202或二级膨胀机、二级冷凝器203、二级液体分离器204、二级冷凝泵205、二级存储器入口阀门2061、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206、二级存储器出口阀门2062和二级液体泵207;其中,二级汽轮机202或二级膨胀机驱动连接二级发电机208。
第三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二级冷凝器203、三级汽轮机302或三级膨胀机、三级冷凝器303、三级液体分离器304、三级冷凝泵305、三级存储器入口阀门3061、三级低温工质存储器306、三级存储器出口阀门3062和三级液体泵307;其中,三级汽轮机302或三级膨胀机驱动连接三级发电机308。
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时,制冷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三级冷凝器303、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407、压缩机401、换热器402、制冷液体分离器403、制冷存储器入口阀门4041、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制冷存储器出口阀门4042、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其中,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驱动连接制冷发电机406。
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冷却直排管路时,冷却直排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408、冷却直排液体泵409、三级冷凝器303和冷却直排阀门41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2个循环回路。
具体而言,第一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余热交换器101、一级汽轮机102或一级膨胀机、一级冷凝器103、一级液体分离器104、一级冷凝泵105、一级存储器入口阀门1061、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106、一级存储器出口阀门1062和一级液体泵107;其中,一级汽轮机102或一级膨胀机驱动连接一级发电机108。
第二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一级冷凝器103、二级汽轮机202或二级膨胀机、二级冷凝器203、二级液体分离器204、二级冷凝泵205、二级存储器入口阀门2061、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206、二级存储器出口阀门2062和二级液体泵207;其中,二级汽轮机202或二级膨胀机驱动连接二级发电机208。
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回路时,制冷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二级冷凝器203、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407、压缩机401、换热器402、制冷液体分离器403、制冷存储器入口阀门4041、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404、制冷存储器出口阀门4042、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其中,制冷汽轮机405或制冷膨胀机驱动连接制冷发电机406。
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冷却直排管路时,冷却直排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408、冷却直排液体泵409、二级冷凝器203和冷却直排阀门410。
可选地,余热交换器101为锅炉,冷却直排管路的冷却直排输出端与锅炉的燃烧室连通,以使冷却直排管路排出的冷却直排介质在锅炉内燃烧,以充分利用冷却直排介质,避免或者减少冷却直排介质的浪费。可选地,第一介质为水,第一介质为二氧化碳,冷却直排介质例如可以为甲烷、乙烷、丙烷、氧气、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等可燃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南极北极的大量冰川都在不断的进行融化,全球变暖。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一旦使用,很有可能使用大量二氧化碳液体,相当于是对温室气体的一种封存,这种封存数量有可能很大,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暖,可以说也是贡献巨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利用方法,适用于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高于或者低于0℃的呈液态的第一介质从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余热交换器;所述余热交换器为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余热冷凝器、设备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器、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和锅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例如,在余热交换器内,温度为30℃-800℃的高温待冷却物与第一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5℃-30℃,同时第一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2℃-10℃、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
第一介质驱使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35℃以下、压力降至0.1MPa以下并输送至一级冷凝器;
第一介质在一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50℃以下,经过一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一介质通过一级冷凝泵输送至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可选地,温度低于-50℃的呈液态的第二介质从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一级冷凝器;
在一级冷凝器内,温度为-20℃以下的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的输出的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50℃以下,同时第二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70℃以上、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
第二介质驱使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约-90℃以下、压力降至约0.1MPa以下并输送至二级冷凝器;
第二介质在二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约-100℃以下,经过二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二介质通过二级冷凝泵输送至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可选地,温度低于-150℃的呈液态的第三介质从三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二级冷凝器;
在二级冷凝器内,温度为-90℃以下的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的输出的第二介质与第三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100℃,同时第三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115℃、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三级汽轮机或三级膨胀机;
第三介质驱使三级汽轮机或三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约-140℃以下、压力降至约0.1MPa以下并输送至三级冷凝器;
第三介质在三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约-150℃以下,经过三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三介质通过三级冷凝泵输送至三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可选地,第三循环回路的三级冷凝器被制冷循环回路或者冷却直排管路冷却。
其中,制冷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三级冷凝器、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压缩机、换热器、制冷液体分离器、制冷存储器入口阀门、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制冷存储器出口阀门、制冷汽轮机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
压缩机压缩制冷介质,经换热器冷却后的制冷介质全部或者部分呈液态且温度降至约-20℃以下、压力约为1Mpa及以上,并经制冷液体分离器输送至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内;
温度低于约-20℃全部或者部分呈液态的制冷介质从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制冷汽轮机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
制冷介质驱使制冷汽轮机或制冷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下降至约-50℃以下、压力降至0.1MPa以下并经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输送至三级冷凝器;
在三级冷凝器内,温度为-50℃以下的三级汽轮机或三级膨胀机的输出的第三介质与制冷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至-50℃以下,同时制冷介质吸热后全部或者部分汽化温度上升约5℃-10℃、压力升至约0.2MPa并输送至压缩机,形成循环。
冷却直排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冷却直排液体泵、三级冷凝器和冷却直排阀门;
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输出的、温度为-50℃以下的冷却直排介质在三级冷凝器内与三级汽轮机或三级膨胀机的输出的第三介质热交换后,第三介质温度下降至-50℃以下,同时冷却直排介质吸热后全部汽化温度上升至5℃-20℃、压力升至约0.4MPa并经冷却直排输出端或者经冷却直排阀门输出。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发电站,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实施例一所公开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电站,包括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所述发电站例如包括多个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电站具有实施例一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N个循环回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N为1时,第一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余热交换器、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一级冷凝器和一级液体泵;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第N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N-1级冷凝器、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N级冷凝器和N级液体泵;所述N-1级冷凝器用于令流经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冷却N-1级汽轮机或N-1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1介质;
所述N级冷凝器用于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
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第一介质为低温液体介质;所述第N介质为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低于0摄氏度的低温液体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有气液相变介质的制冷循环回路;
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所述N级冷凝器、压缩机、换热器、制冷汽轮机或制冷膨胀机或膨胀阀;
所述N级冷凝器用于令流经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冷却N级汽轮机或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
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介质,并将所述制冷介质通过所述换热器冷却,输送至所述制冷汽轮机或所述制冷膨胀机或所述膨胀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N级液体泵和所述N-1级冷凝器之间,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N-1级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换热排气阀;
所述N级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通有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所述压缩入口液体分离器用于分离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并将呈气相的制冷介质输送给所述压缩机;
所述制冷汽轮机或所述制冷膨胀机或所述膨胀阀,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连通有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
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连通有制冷液体分离器;所述制冷液体分离器用于分离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介质,并将呈液相的制冷介质输送给所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
所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与所述制冷液体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制冷存储器入口阀门;所述制冷汽轮机或所述制冷膨胀机或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制冷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设置有制冷存储器出口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直排管路;
所述冷却直排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所述N级冷凝器和冷却直排输出端;
所述N级冷凝器用于令所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冷却直排介质冷却所述N级汽轮机或所述N级膨胀机输出的第N介质,并输送给所述冷却直排输出端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与所述N级冷凝器之间设置有冷却直排液体泵,所述冷却直排液体泵用于令所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冷却直排介质输送给所述N级冷凝器;
所述冷却直排低温工质存储器与所述冷却直排液体泵之间设置有冷却存储器出口阀门;
所述冷却直排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直排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直排介质为可燃介质;
所述冷却直排输出端与锅炉的燃烧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交换器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余热冷凝器、设备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器、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和锅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余热交换器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时,所述空气海水换热器设置有除冰除霜装置和风扇装置;所述除冰除霜装置能够给所述空气海水换热器的外壳提供热量,所述风扇装置用于使流经所述空气海水换热器的海水或者空气加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所述N级冷凝器与所述N级液体泵之间设置有用于存储第N介质的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
所述N级冷凝器与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连通有N级冷凝泵;所述N级冷凝泵用于令流经所述N级冷凝器的第N介质输入至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
所述N级冷凝器与所述N级冷凝泵之间连通有N级液体分离器;所述N级液体分离器用于分离所述第N循环回路的第N介质,并将呈液相的第N介质输送给所述N级冷凝泵;
所述N级冷凝泵与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设置有N级存储器入口阀门;所述N级液体泵与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之间设置有N级存储器出口阀门;
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设置有N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所述N级存储器补偿排气阀用于补偿或者排放所述N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的介质;
所述N级冷凝器设置有N级冷凝补偿排气阀;所述N级冷凝补偿排气阀用于补偿或者排放所述N级冷凝器内的介质;
所述N级汽轮机与所述N级冷凝器为一体装置,或者所述N级膨胀机与所述N级冷凝器为一体装置;
所述第N循环回路设置有一处或者多处循环回路排放阀,所述循环回路排放阀用于排放所述第N循环回路内介质;
所述N级汽轮机或所述N级膨胀机、所述N级冷凝器和所述N级液体泵外套有保温层;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所述第N介质的沸点不高于所述第N-1介质的沸点;
所述第一介质为水、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甲烷、乙烷、丙烷、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时,所述第N介质为二氧化碳、氨、氦、氢、氧、氩、氮、氟利昂、甲烷、乙烷、丙烷、天然气、煤气或者沼气;
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时,所述N级汽轮机或所述N级膨胀机驱动连接N级发电机。
9.一种余热回收利用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个大气压下,沸点温度高于或者低于0℃的呈液态的第一介质从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余热交换器;所述余热交换器为包括空气海水换热器、余热冷凝器、设备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器、热水废液高温烟气余热交换器和锅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余热交换器内,温度为30℃-800℃的高温待冷却物与第一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5℃-30℃,同时第一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2℃-10℃、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
第一介质驱使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35℃以下、压力降至0.1MPa以下并输送至一级冷凝器;
第一介质在一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50℃以下,经过一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一介质通过一级冷凝泵输送至一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温度低于-50℃的呈液态的第二介质从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一级冷凝器;
在一级冷凝器内,温度为-20℃以下的一级汽轮机或一级膨胀机的输出的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50℃以下,同时第二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70℃以上、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
第二介质驱使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约-90℃以下、压力降至约0.1MPa以下并输送至二级冷凝器;
第二介质在二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约-100℃以下,经过二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二介质通过二级冷凝泵输送至二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温度低于-150℃的呈液态的第三介质从三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输送至二级冷凝器;
在二级冷凝器内,温度为-90℃以下的二级汽轮机或二级膨胀机的输出的第二介质与第三介质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到-100℃,同时第三介质吸热汽化后温度升至-115℃、压力升至1.5MPa以上并输送至三级汽轮机或三级膨胀机;
第三介质驱使三级汽轮机或三级膨胀机转动做功后,温度降至约-140℃以下、压力降至约0.1MPa以下并输送至三级冷凝器;
第三介质在三级冷凝器内被冷却温度降至约-150℃以下,经过三级液体分离器分离并将呈液相的第三介质通过三级冷凝泵输送至三级低温工质存储器内,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10.一种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1710434055.7A 2017-06-09 2017-06-09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Pending CN1070609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4055.7A CN107060927A (zh) 2017-06-09 2017-06-09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PCT/CN2018/097952 WO2018224054A1 (zh) 2017-06-09 2018-08-01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4055.7A CN107060927A (zh) 2017-06-09 2017-06-09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0927A true CN107060927A (zh) 2017-08-18

Family

ID=59593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4055.7A Pending CN107060927A (zh) 2017-06-09 2017-06-09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60927A (zh)
WO (1) WO2018224054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2605A (zh) * 2017-12-11 2018-04-06 翁志远 热能回收动力系统及机动设备
CN108344089A (zh) * 2018-03-26 2018-07-31 翁志远 供氧制冷系统及供氧制冷发电系统
CN108825320A (zh) * 2018-09-11 2018-11-16 翁志远 一种低温工质发电系统及动力系统
WO2018224054A1 (zh) * 2017-06-09 2018-12-13 翁志远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CN109296417A (zh) * 2018-10-29 2019-02-01 北京中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降温与余热发电设备
CN111577416A (zh) * 2020-05-28 2020-08-25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fsru上超临界四级级联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13623895A (zh) * 2021-07-01 2021-11-0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76587A (zh) * 2022-05-16 2022-08-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源梯级利用的多级发电系统
CN115324676A (zh) * 2022-08-23 2022-11-11 开封中化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16879066A (zh) * 2023-09-04 2023-10-13 天津亭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介质温度的气瓶疲劳复合环境试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9503A1 (en) * 2007-08-31 2010-10-28 Lengert Joerg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of a low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to mechanical energy
US20170059212A1 (en) * 2015-09-02 2017-03-02 Sebastiano Giardinella Non-air compressed gas-based energy storage and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CN106523055A (zh) * 2016-12-30 2017-03-22 翁志远 环保节能发电系统及其工艺和发电站
CN106640243A (zh) * 2016-12-30 2017-05-10 翁志远 余热发电系统及其工艺和发电站
CN106761983A (zh) * 2016-12-30 2017-05-31 翁志远 环保节能发电系统及其工艺和发电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6317B (zh) * 2013-04-24 2014-11-05 哈尔滨广瀚新能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发电机组余热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CN104265502A (zh) * 2014-07-25 2015-01-07 天津大学 复合式柴油机余热能回收系统
CN105003351B (zh) * 2015-07-21 2016-08-17 天津大学 对气体机余热能进行梯级回收的多能量形式输出的能源塔
CN106499454A (zh) * 2016-11-04 2017-03-15 厦门大学 动力产生方法和电力产生方法
CN206801634U (zh) * 2017-06-09 2017-12-26 翁志远 热能利用系统及发电站
CN107060927A (zh) * 2017-06-09 2017-08-18 翁志远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CN107044307A (zh) * 2017-06-09 2017-08-15 翁志远 热能利用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机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9503A1 (en) * 2007-08-31 2010-10-28 Lengert Joerg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of a low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to mechanical energy
US20170059212A1 (en) * 2015-09-02 2017-03-02 Sebastiano Giardinella Non-air compressed gas-based energy storage and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CN106523055A (zh) * 2016-12-30 2017-03-22 翁志远 环保节能发电系统及其工艺和发电站
CN106640243A (zh) * 2016-12-30 2017-05-10 翁志远 余热发电系统及其工艺和发电站
CN106761983A (zh) * 2016-12-30 2017-05-31 翁志远 环保节能发电系统及其工艺和发电站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4054A1 (zh) * 2017-06-09 2018-12-13 翁志远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CN107882605A (zh) * 2017-12-11 2018-04-06 翁志远 热能回收动力系统及机动设备
CN108344089A (zh) * 2018-03-26 2018-07-31 翁志远 供氧制冷系统及供氧制冷发电系统
CN108825320A (zh) * 2018-09-11 2018-11-16 翁志远 一种低温工质发电系统及动力系统
CN109296417A (zh) * 2018-10-29 2019-02-01 北京中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降温与余热发电设备
CN111577416B (zh) * 2020-05-28 2022-10-04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fsru上超临界四级级联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11577416A (zh) * 2020-05-28 2020-08-25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fsru上超临界四级级联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13623895A (zh) * 2021-07-01 2021-11-0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23895B (zh) * 2021-07-01 2022-11-0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76587A (zh) * 2022-05-16 2022-08-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源梯级利用的多级发电系统
CN114876587B (zh) * 2022-05-16 2023-11-0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源梯级利用的多级发电系统
CN115324676A (zh) * 2022-08-23 2022-11-11 开封中化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16879066A (zh) * 2023-09-04 2023-10-13 天津亭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介质温度的气瓶疲劳复合环境试验系统
CN116879066B (zh) * 2023-09-04 2023-11-17 天津亭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介质温度的气瓶疲劳复合环境试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24054A1 (zh) 2018-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0927A (zh)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和发电站
US101388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torage
JP2858750B2 (ja) 貯蔵したエネルギ利用の発電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Gómez et al. Review of thermal cycles exploiting the exergy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in the regasification process
AU20072808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of low-temperature heat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CN106939802B (zh) 利用lng冷能的混合工质梯级发电与剩余冷量输出系统及方法
CN102758689A (zh) 超超临界空气储能/释能系统
CN103547786A (zh) 复合发电系统
CN111577458A (zh) 液化天然气综合利用系统
CN106795998A (zh) 基于lng再液化的冷热利用系统
CN106640243A (zh) 余热发电系统及其工艺和发电站
CN107044307A (zh) 热能利用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机动设备
US20160003528A1 (en) Station for reducing gas pressure and liquefying gas
CN106764414A (zh) 一种lng气化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05041395A (zh) 一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206801634U (zh) 热能利用系统及发电站
CN106285808A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JP6397247B2 (ja) 液化ガスの冷熱利用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冷熱利用方法
JPH10238366A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型ガスタービン発電システム
CN107702432A (zh) 气体制备系统及利用空气分离和制备设备进行发电的系统
JP2005090636A (ja) 液体水素の輸送システム
CN109386326A (zh) 一种气体冷凝及低温工质发电系统和工艺
KR20100042969A (ko) 발전시스템
CN110529208A (zh) 一种lng冷能梯级利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60930A (zh) 热能利用系统及发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