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0747A - 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0747A
CN107060747A CN201710408652.2A CN201710408652A CN107060747A CN 107060747 A CN107060747 A CN 107060747A CN 201710408652 A CN201710408652 A CN 201710408652A CN 107060747 A CN107060747 A CN 107060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fractured zone
depth
fre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86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0747B (zh
Inventor
赵斌
朱光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086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60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60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0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0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0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一变化趋势相同,则抛出预警。本发明可在钻井过程中没有随钻地震的情况下预测裂缝发育带,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中,储层岩石受到地应力作用,其中存贮了一定的形变能,称为畸变能密度。有裂缝发育带储层中裂缝发育带周边的地应力场不同于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地应力场,地应力的不同会造成储层畸变能密度的差异,进而影响钻头钻进过程中的反扭矩。
在钻井作业中,当钻头钻遇裂缝发育带时易引发钻井液漏失等工程问题,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和经济损失。现有的随钻地震技术可以预测裂缝发育带,然而费用昂贵且操作复杂。钻遇裂缝发育带预警一直是国际难题,有效预警钻遇裂缝发育带备受石油公司和钻井工程师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随钻地震技术预测裂缝发育带的费用昂贵且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包括:
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
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
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一变化趋势相同,则抛出预警。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一变化趋势相同,则抛出预警。
本发明提供的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通过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并计算实际井眼轨迹上的深度计算点在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畸变能密度,从而获得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与第一变化趋势相同时,则抛出预警。上述方案可在钻井过程中没有随钻地震的情况下预测裂缝发育带,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具体的,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需要建立裂缝发育带及围岩的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具体如图1B所示,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A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11可以包括:
111、确定模型尺寸、边界条件和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所述边界条件包括边界的上覆岩层压力、边界的水平最大主地应力和边界的水平最小主地应力。
实际应用中,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黏聚力、抗拉强度。上述参数的获取方法可以有多种,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可以参考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来测定获得碳酸盐岩储层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黏聚力、抗拉强度。
112、根据所述模型尺寸和裂缝发育带的深度、厚度、倾角、倾向特征参数,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所述边界条件和所述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12、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
以实际应用举例来说,12中所述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具体可包括:在实际井眼轨迹上从所述裂缝发育带所在的深度以上10米的深度位置到所述裂缝发育带所在的深度以上2米的深度位置之间布置所述深度计算点。从而同时获得较小的计算量和足够的预警距离。
进一步的,储层各点的畸变能密度取决于储层地应力和储层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计算畸变能密度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12中所述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具体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下的上覆岩层压力、水平最大主地应力以及水平最小主地应力,并利用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Ud为畸变能密度,μ为岩石泊松比,E为岩石弹性模量,σv为上覆岩层压力,σH为水平最大主地应力,σh为水平最小主地应力。
具体的,
其中,ρi为地层岩石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i为地层岩石厚度,Pp为储层孔隙压力,α为Biot系数,εH、εh为构造应变系数。
13、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
具体的,根据畸变能密度获得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变化趋势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利用相似原理实验确定畸变能密度对钻头反扭矩的影响规律。相应的,如图1C所示,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13具体可以包括:
131、确定第一定量关系,所述第一定量关系为有裂缝发育带储层下畸变能密度和钻头反扭矩的定量关系;
132、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和所述第一定量关系,计算获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钻头反扭矩;
133、根据所述第一钻头反扭矩,获得所述第一变化趋势。
其中,所述第一定量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多次实验分析获得。相应的,如图1D所示,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C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131具体可以包括:
1311、根据实际钻井装置和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建造等比例缩小的钻井装置模型和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
1312、设计模拟井眼轨迹,在所述模拟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测量点;
1313、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计算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有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
1314、测量所述钻井装置模型钻进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时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有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
1315、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和所述有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拟合获得所述第一定量关系。
14、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一变化趋势相同,则抛出预警。
实际应用中,储层岩石受到地应力作用,其中存贮了一定的形变能,即畸变能密度。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储层中裂缝发育带周边的地应力场不同于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地应力场。地应力的不同会造成储层畸变能密度的差异,进而影响钻头钻进过程中的反扭矩。本方案中,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计算有裂缝发育带储层中井眼轨迹各个位置的畸变能密度,以获得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的变化规律。在实钻过程中监测钻头反扭矩变化规律,并与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的变化规律对比,若符合有裂缝发育带变化模式,则抛出预警,实现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及时预警。本方案提供的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可在钻井过程中没有随钻地震的情况下预测裂缝发育带,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21、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需要建立围岩的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具体的,21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模型尺寸,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所述边界条件和所述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22、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二畸变能密度;
计算畸变能密度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22具体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下的上覆岩层压力、水平最大主地应力以及水平最小主地应力,并利用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
23、根据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二变化趋势;
进一步的,根据畸变能密度获得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变化趋势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利用相似原理实验确定畸变能密度对钻头反扭矩的影响规律。举例来说,23具体可以包括:
确定第二定量关系,所述第二定量关系为无裂缝发育带储层下畸变能密度和钻头反扭矩的定量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定量关系和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计算获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二钻头反扭矩;
根据所述第二钻头反扭矩,获得所述第二变化趋势。
其中,所述第二定量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多次实验分析获得。举例来说,所述确定第二定量关系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实际钻井装置和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建造等比例缩小的钻井装置模型和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
设计模拟井眼轨迹,在所述模拟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测量点;
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计算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无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
测量所述钻井装置模型钻进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时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无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
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和所述无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拟合获得所述第二定量关系式。
24、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相同,则正常钻井。
本实施例提供的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通过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从而获得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二变化趋势,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与第二变化趋势相同,则正常钻井。上述方案预测裂缝发育带的精准度更高,进一步提高预警的可靠性。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构建模块31,用于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第一计算模块32,用于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
第二计算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
监测模块34,用于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一变化趋势相同,则抛出预警。
具体的,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需要建立裂缝发育带及围岩的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在图3A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构建模块31可以包括:
初始化单元311,用于确定模型尺寸、边界条件和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所述边界条件包括边界的上覆岩层压力、边界的水平最大主地应力和边界的水平最小主地应力;
处理单元312,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尺寸和裂缝发育带的深度、厚度、倾角、倾向特征参数,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所述边界条件和所述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实际应用中,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黏聚力、抗拉强度。上述参数的获取方法可以有多种,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可以参考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来测定获得碳酸盐岩储层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黏聚力、抗拉强度。
以实际应用举例来说,所述第一计算模块32可包括布置单元,所述布置单元用于在实际井眼轨迹上从所述裂缝发育带所在的深度以上10米的深度位置到所述裂缝发育带所在的深度以上2米的深度位置之间布置所述深度计算点。从而同时获得较小的计算量和足够的预警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32还可以包括应力单元,所述应力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下的上覆岩层压力、水平最大主地应力以及水平最小主地应力,并利用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
具体的,根据畸变能密度获得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变化趋势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利用相似原理实验确定畸变能密度对钻头反扭矩的影响规律。以实际应用举例来说,第二计算模块33具体可以包括:
定量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定量关系,所述第一定量关系为有裂缝发育带储层下畸变能密度和钻头反扭矩的定量关系;
反扭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和所述第一定量关系,计算获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钻头反扭矩;
变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钻头反扭矩,获得所述第一变化趋势。
其中,所述第一定量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多次实验分析获得。相应的,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定量单元具体可以包括:
模型子单元,用于根据实际钻井装置和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建造等比例缩小的钻井装置模型和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
设计子单元,用于设计模拟井眼轨迹,在所述模拟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测量点;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计算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有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
测量子单元,用于测量所述钻井装置模型钻进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时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有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
拟合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和所述有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拟合获得所述第一定量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通过构建模块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第一计算模块计算有裂缝发育带储层中井眼轨迹各个位置的畸变能密度,第二计算模块获得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的变化规律,在实钻过程中通过监测模块监测钻头反扭矩变化规律,并与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的变化规律对比,若符合有裂缝发育带变化模式,则抛出预警,实现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及时预警。本方案提供的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可在钻井过程中没有随钻地震的情况下预测裂缝发育带,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又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在图3A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构建模块31,还用于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第一计算模块32,还用于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二畸变能密度;第二计算模块3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二变化趋势;监测模块34,还用于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相同,则正常钻井。
本实施例中,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力学模型,需要建立围岩的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具体的,在图3B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处理单元312,还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尺寸,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所述边界条件和所述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可选的,第一计算模块32计算畸变能密度的方式可以有多种,相应的,所述应力单元,还用于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下的上覆岩层压力、水平最大主地应力以及水平最小主地应力,并利用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
进一步的,根据畸变能密度获得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变化趋势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利用相似原理实验确定畸变能密度对钻头反扭矩的影响规律。相应的,所述定量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定量关系,所述第二定量关系为无裂缝发育带储层下畸变能密度和钻头反扭矩的定量关系。所述反扭矩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定量关系和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计算获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二钻头反扭矩。所述变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钻头反扭矩,获得所述第二变化趋势。
其中,所述第二定量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多次实验分析获得。举例来说,所述模型子单元,还用于根据实际钻井装置和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建造等比例缩小的钻井装置模型和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所述计算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计算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无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所述测量子单元,还用于测量所述钻井装置模型钻进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时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无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所述拟合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和所述无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拟合获得所述第二定量关系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通过构建模块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从而获得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二变化趋势,监测模块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与第二变化趋势相同,则正常钻井。上述方案预测裂缝发育带的精准度更高,进一步提高预警的可靠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
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
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一变化趋势相同,则抛出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二畸变能密度;
根据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二变化趋势;
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相同,则正常钻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和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包括:
确定模型尺寸、边界条件和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所述边界条件包括边界的上覆岩层压力、边界的水平最大主地应力和边界的水平最小主地应力;
根据所述模型尺寸和裂缝发育带的深度、厚度、倾角、倾向特征参数,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所述边界条件和所述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根据所述模型尺寸,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所述边界条件和所述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和所述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二畸变能密度,包括:
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下的上覆岩层压力、水平最大主地应力以及水平最小主地应力,并利用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
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下的上覆岩层压力、水平最大主地应力以及水平最小主地应力,并利用所述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
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Ud为畸变能密度,μ为岩石泊松比,E为岩石弹性模量,σv为上覆岩层压力,σH为水平最大主地应力,σh为水平最小主地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和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二变化趋势,包括:
确定第一定量关系和第二定量关系,所述第一定量关系为有裂缝发育带储层下畸变能密度和钻头反扭矩的定量关系,所述第二定量关系为无裂缝发育带储层下畸变能密度和钻头反扭矩的定量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和所述第一定量关系,计算获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钻头反扭矩;
根据所述第二定量关系和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计算获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二钻头反扭矩;
根据所述第一钻头反扭矩和第二钻头反扭矩,获得所述第一变化趋势和所述第二变化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定量关系和第二定量关系,包括:
根据实际钻井装置、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和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建造等比例缩小的钻井装置模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以及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
设计模拟井眼轨迹,在所述模拟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测量点;
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和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计算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有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和无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
测量所述钻井装置模型钻进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时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有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以及所述钻井装置模型钻进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岩块模型时所述深度测量点的无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
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和所述有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拟合获得所述第一定量关系;
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畸变能密度和所述无裂缝发育带钻头反扭矩,拟合获得所述第二定量关系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包括:
在实际井眼轨迹上从所述裂缝发育带所在的深度以上10米的深度位置到所述裂缝发育带所在的深度以上2米的深度位置之间布置所述深度计算点。
8.一种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在实际井眼轨迹上布置深度计算点,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一畸变能密度;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一变化趋势;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一变化趋势相同,则抛出预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深度计算点在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的第二畸变能密度;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畸变能密度,获得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第二变化趋势;
所述监测模块,还用于监测实际钻井过程中钻头反扭矩随钻井深度的实际变化趋势,若所述实际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相同,则正常钻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包括:
初始化单元,用于确定模型尺寸、边界条件和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所述边界条件包括边界的上覆岩层压力、边界的水平最大主地应力和边界的水平最小主地应力;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尺寸和裂缝发育带的深度、厚度、倾角、倾向特征参数,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所述有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所述边界条件和所述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有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尺寸,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所述无裂缝发育带储层的几何模型、所述边界条件和所述储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无裂缝发育带储层力学模型。
CN201710408652.2A 2017-06-02 2017-06-02 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060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8652.2A CN107060747B (zh) 2017-06-02 2017-06-02 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8652.2A CN107060747B (zh) 2017-06-02 2017-06-02 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0747A true CN107060747A (zh) 2017-08-18
CN107060747B CN107060747B (zh) 2020-12-01

Family

ID=59615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8652.2A Active CN107060747B (zh) 2017-06-02 2017-06-02 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607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0057A (zh) * 2019-11-15 2020-02-28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相似性理论的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2726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for use with downhole fluids
CN204851236U (zh) * 2015-03-26 2015-12-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钻遇多压力系统地层漏喷转换报警系统
CN106772601A (zh) * 2016-12-21 2017-05-3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裂缝储层快速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2726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for use with downhole fluids
CN204851236U (zh) * 2015-03-26 2015-12-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钻遇多压力系统地层漏喷转换报警系统
CN106772601A (zh) * 2016-12-21 2017-05-3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裂缝储层快速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第二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编委会: "《第二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31 October 2013,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孙景耀等: "钻遇特殊地层时的地质录井监测与判断", 《录井技术》 *
郭战胜,,: "《材料力学》", 31 October 2015, 同济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0057A (zh) * 2019-11-15 2020-02-28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相似性理论的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0747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6849B (zh) 一种储层岩石脆性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Hashash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non-linear site response analysis
CN103206206B (zh) 用于计算超深井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
Rais et al. Original approach for the drill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in open cast mines; case study of Kef Essenoun open pit mine Northeast of Algeria
CN104500054B (zh) 地层孔隙压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033504B (zh) 一种油水井套管损坏预测方法
Erkal Transmission of Traffic-induced Vibrations on and around the Minaret of Little Hagia Sophia
CN106546525A (zh) 建立三维渗透率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09759A (zh) 一种页岩地层pdc钻头机械钻速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7060747A (zh) 钻井过程中钻遇裂缝发育带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Karev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deformation, destruction and filtration in rocks: a review
CN204371324U (zh) 地层孔隙压力的确定装置
CN104018482B (zh)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测量方法
CN107091081A (zh) 钻井过程中钻遇断层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3777668A (zh) 用于砂泥岩互层致密气藏的地应力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2418597B (zh) 一种适用于页岩气老区开发调整井的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RU2308594C2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го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CN107016219A (zh) 一种碳酸盐岩储层钻井放空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7189092B (zh) 一种基于钻屑粒度分布的软岩地应力测试方法
Jones et al. Computer prediction of ground movements due to mining subsidence
Hanssen Investigations of some rock stress measuring techniques and the stress field in Norway
Dadi-givshad et al. Study of Damaged Zone around Circular Opening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Amadei et al. Case Studie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Methods
Tan et al. Well-bore instability in the north west shelf of Australia
Hou et al. Study on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3 D in-situ rock stress t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