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0682A -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0682A
CN107050682A CN201710340461.7A CN201710340461A CN107050682A CN 107050682 A CN107050682 A CN 107050682A CN 201710340461 A CN201710340461 A CN 201710340461A CN 107050682 A CN107050682 A CN 107050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tank
sieve plate
air regenesis
heat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04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彦翔
诸书章
李也然
申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03404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50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50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0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7/00Respiratory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9/00Component parts for respiratory or breath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灾急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空气再生罐包括罐体、隔热罩、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下筛板、支撑柱和至少一个翅片;罐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上盖设置在罐体的开口处;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支撑柱和下筛板依次设置,且单向呼吸阀、上筛板、支撑柱和下筛板均设置在罐体内;罐体固定设置在隔热罩内;翅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柱上,另一端抵接在罐体的内侧壁上。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和空气再生罐;上盖远离罐体的一端与面罩本体固定连接。本发明避免人体直接与罐体接触,保证了使用人员的安全,同时降低了对使用人员的使用要求,使得本发明的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具有更强的普及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急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消防火灾事故发生时,被困现场的受灾人员可以采取湿毛巾捂住口鼻或采用佩戴过滤式呼吸面罩等方法自救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佩戴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等手段进行现场疏散和逃生自救。但是,剧烈燃烧后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烟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十分复杂,而湿毛巾和过虑式呼吸面罩只能过滤少数几种特定的有毒气体,很难达到预期的过滤净化效果,而且对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也不适用,难以切实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
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依据以KO2为主要成分的空气再生剂与CO2、H2O反应生成可呼吸用新鲜空气为原理研制,其使用不受周围大气环境气体成分的限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应急逃生自救器。但由于化学氧方式生成氧气时会释放热量,使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的空气再生罐产生局部高温,容易引起对佩戴人员的二次伤害,因此现阶段主要配备于受过训练的专业消防救援队,大多数公共场所或家庭内尚未配备。
如何降低使用过程中,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的空气再生罐的温度,并防止局部高温对人体的伤害,成为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应用普及的关节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再生罐,包括罐体、隔热罩、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下筛板、支撑柱和至少一个翅片;
所述罐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开口处;
所述上盖、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依次设置,且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均设置在在所述罐体内;
所述罐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
所述翅片的中心部位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另两端均抵接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为弹簧钢片。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为S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筛板和所述下筛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筛孔,用于对气体进行均布。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翅片在所述支撑柱的轴向投影不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与所述隔热罩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为不导热的PVC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槽,用于给所述罐体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螺纹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呼吸面罩,其包括面罩本体和上述的空气再生罐;
所述上盖远离所述罐体的一端与所述面罩本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通过在罐体的外部设置隔热罩,能够避免人体直接与罐体接触,避免了罐体表面高温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保证了使用人员的安全,同时降低了对使用人员的使用要求,使得本发明的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具有更强的普及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再生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再生罐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面罩本体 2:上盖 3 单向呼吸阀 4:上筛板 5:支撑柱;
6:翅片 7:下筛板 8:罐体 9:隔热罩 10: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再生罐,包括罐体8、隔热罩9、上盖2、单向呼吸阀3、上筛板4、下筛板7、支撑柱5和至少一个翅片6;
所述罐体8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所述上盖2设置在所述罐体8的开口处;
所述上盖2、所述单向呼吸阀3、所述上筛板4、所述支撑柱5和所述下筛板7依次设置,且所述单向呼吸阀3、所述上筛板4、所述支撑柱5和所述下筛板7均设置在在所述罐体8内;
所述罐体8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罩9内;
所述翅片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5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罐体8的内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再生罐包括罐体8、设置在罐体8外部的隔热罩9以及设置在罐体8内部的单向呼吸阀3、上筛板4、下筛板7、支撑柱5和翅片6,同时,罐体8通过上盖2将之封闭,以避免其产生漏气。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8通过上盖2进行封压,进而将单向呼吸阀3、上筛板4、支撑柱5和下筛板7封入到罐体8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上筛板4与下筛板7平行设置,其支撑柱5同轴设置,空气再生药剂紧实装填在上筛板4和下筛板7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的两端分别与罐体8的内侧壁向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与外界完全隔绝,通过其在罐体8内储存的化学药剂,将人体呼出的废气,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新鲜空气,再供人体吸入。依次不断循环往复,不断通过罐体8内的空气再生药剂将人体呼出废气转化为新鲜空气。使用期间空气罐体8内会产生大量热量,一是造成罐体8表面温度很高,容易给使用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二是由于该化学氧面罩为内部循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新鲜空气均为灼热空气,其热量不断累积,如果散热做的不好,会造成人体吸入的气体很烫,造成佩戴体验差,甚至无法忍受或者烫伤人体呼吸系统。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翅片6对罐体8内部的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使其传导到罐体8上,在通过罐体8导出。
当内部的热量导给罐体8时,罐体8的温度会再次升高,更容易给使用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罐体8的外部设置了隔热罩9,避免了人体直接与罐体8接触,进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下筛板7和上筛板4的气流均布,能够有效的使气流均布通过空气再生剂,提高气体通过时气体再生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提高气体再生效率,同时可以避免大颗粒的空气再生剂进入后续呼吸气路,堵塞气路,造成人员呼吸不畅。。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翅片6为弹簧钢片。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的材质为弹簧钢片。
这样的设置,能够提供翅片6的散热效率,即能够增加翅片6的长度而不影响其设置在罐体8的内部,进而增加了翅片6的散热面积。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为弹簧钢片,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弹簧钢片,其还可以是其他的材质,如还可以是铜片、铝片等,也就是说,其只要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够将热量传导给罐体8,再通过罐体8散发出去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翅片6为S形。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设置为S形。这样的设置,能够极大的增加散热面积,进而使得散热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避免了高温空气进入人的体内,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设置为S形,是由于其作为弹簧钢片的材质便于实现而设置的,但其不仅仅局限于S形,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如可以是折弯状、Z形等,也就是说,其只要通过改变其形状,使得其能够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上筛板4和所述下筛板7上均设置有多个筛孔,用于对气体进行均匀分布。
通过筛孔,使得从罐体内输出的气体较为均匀的进入呼吸面罩内,进而到人体内部的气体变得较为纯净,极大的减少了大颗粒物进入体内的比例,进而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筛孔的大小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多个所述翅片6在所述支撑柱5的轴向投影不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主要起到散热的作用,而其在支撑柱5上设置时,在支撑柱5上的轴向投影不重合,从其轴向看,各个翅片6交叉设置,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加散热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5之间相互垂直,使其散热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罐体8与所述隔热罩9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8与隔热罩9采用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8远离上盖2的一端设置有突出的锁定轴,锁定轴穿过隔热罩9与锁扣10连接,通过锁扣10将锁定轴固定在隔热罩9上,进而将罐体8与隔热罩9固定连接在一起。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罐体8与隔热罩9的连接方式为卡扣固定,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连接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如还可以是螺纹连接,还可以是销轴连接等,甚至还可以是焊接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将罐体8与隔热罩9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隔热罩9为不导热的PVC材料。
PVC材料具有较为轻便的特性,将其作为隔热罩9的材质使用,能够减少整个空气再生罐的重量,进而提高了人们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同时,由于隔热罩9在本发明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隔热,防止高温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因此,在本发明中,需要隔热罩9的材质具有不导热或低导热的特性。
因此,本实施例中,隔热罩9的材质使用的是不导热的PVC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9的材质为不导热的PVC材质,但其不仅仅局限于PVC材质,其还可以是其他的材质,如还可以是绝热橡胶等材质,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实现不导热或低导热的功能即可。
同理,为了能够及时的将罐体8内部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高温导出,在本实施例中,罐体8的材质需要选择高导热材质。在本实施例中,罐体8的材质为高导热的金属材质。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隔热罩9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槽,用于给所述罐体8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将罐体8内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散发出去,而在罐体8的外部设置了隔热罩9后,其会影响到罐体8的散热效果。如果不设置隔热罩9又会在使用呼吸面罩时,容易碰触到罐体8而被高温的罐体8造成二次伤害。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将隔热罩9的侧壁上设置了长槽,且长槽设置为通槽,即能够通过长槽将罐体8的热量散发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长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长槽平行设置,相邻的长槽之间的间距相等,保证了罐体8的每一部分的散热性。
在本实施例中,长槽的长度略小于隔热罩9的长度,其在保证了隔热罩9的强度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提高罐体8的散热效率为佳。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上盖2与所述罐体8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与罐体8进行螺纹连接,既在上盖2的下部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在罐体8上部的内壁上设置与上盖2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上盖2的外螺纹与罐体8的内螺纹的配合,将上盖2与罐体8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上盖2与罐体8连接在一起,能够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且保证了密封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与罐体8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螺纹连接这一种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如还可以是卡接等,也就是说,其只要是能够将上盖2固定设置在罐体8上,其在需要对内部的零部件进行维护时,能够进行拆卸下来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呼吸面罩,其包括面罩本体1和上述的空气再生罐;
所述上盖2远离所述罐体8的一端与所述面罩本体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再生罐的上盖2与面罩本体1固定连接,进而能够将空气再生罐处理过的空气进入到面罩本体1内,供人体吸收使用。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罐体8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下端内部放置下筛板7,下筛板7为多孔薄片结构。翅片6为S形,支撑柱5为细圆柱型结构,支撑柱5与翅片6中间焊接连接,上下可焊接多个翅片6,连接在支撑柱5上的翅片6互相垂直放置。翅片6的S形外沿与罐体内壁直径相同,翅片6材料为弹簧钢片,可向外伸展,将翅片6与支撑柱5一起放置在罐体8内,翅片6S形外沿与罐体8内壁贴合。支撑柱5上端放置上筛板4,上筛板4为多孔薄片结构。上盖2中间设置有单向呼吸阀3,下端有细牙螺纹,罐体8内腔放置空气再生剂后,与罐体8上端螺纹连接。上盖2连接后通过挤压将上筛板4、下筛板7、支撑柱5、翅片6固定在罐体8内部。上盖2与呼吸面罩出气口卡扣固定。罐体8下端有圆柱形小管,圆柱形小管外侧有螺纹。隔热罩9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四周壁面开长圆形槽,隔热罩9能够完全包覆罐体8,使用锁扣10将隔热罩9与罐体8固定。锁扣10为中空结构,与罐体8下端螺纹连接。罐体8下端通过气管与呼吸面罩进气口连接。
使用时,人员呼出的气体从呼吸面罩出气口通过单向呼气阀3流入空气再生罐。流经多孔结构的上筛板4后气流均布分流,进入置于罐体8中的空气再生剂的缝隙内,进行空气再生化学反应。空气再生剂反应时产生热量,置于空气再生剂中的S形翅片6外沿与罐体有很大接触面积,能快速扩散反应生成的热量,阻止局部高温的形成,降低空气再生罐温度。罐体8外面的隔热罩9为PVC材料,为热的不良导体,能够防阻止佩戴人员接触罐体8高温表面,防止二次伤害,同时隔热罩9壁面长圆形槽能够保持罐体8的持续散热。经过空气再生罐的气体已经置换成新鲜空气,新鲜空气通过罐体8下端连接的气管返回呼吸面罩进气口,完成一次空气循环再生,并依次往复循环下去,连续不断地提供人体呼吸所需的新鲜空气。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通过在罐体的外部设置隔热罩,能够避免人体直接与罐体接触,避免了罐体表面高温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保证了使用人员的安全,同时降低了对使用人员的使用要求,使得本发明的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具有更强的普及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隔热罩、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下筛板、支撑柱和至少一个翅片;
所述罐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开口处;
所述上盖、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依次设置,且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均设置在在所述罐体内;
所述罐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
所述翅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弹簧钢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S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筛板和所述下筛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筛孔,用于对气体进行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翅片在所述支撑柱的轴向投影不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与所述隔热罩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为不导热的PVC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槽,用于给所述罐体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螺纹连接。
10.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再生罐;
所述上盖远离所述罐体的一端与所述面罩本体固定连接。
CN201710340461.7A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Pending CN107050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0461.7A CN107050682A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0461.7A CN107050682A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0682A true CN107050682A (zh) 2017-08-18

Family

ID=5960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0461.7A Pending CN107050682A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506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4953A (zh) * 2020-01-22 2020-05-22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自救呼吸器的单通道气路装置及其供氧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44911A (en) * 1979-03-23 1980-10-22 Hiross Int Co Tubular heat exchanger element with internal baffle
CN2543543Y (zh) * 2002-05-13 2003-04-09 薛新民 空气再生循环使用装置
CN2843528Y (zh) * 2005-11-24 2006-12-0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
CN102828772A (zh) * 2012-09-05 2012-12-19 广州市高坚劳保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舱用自驱动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US20130247908A1 (en) * 2012-03-22 2013-09-26 Mel Blum Hand-held potassium super-oxide oxygen generating apparatus
CN103706053A (zh) * 2014-01-07 2014-04-09 北京安氧特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冷却层的高效生氧和防滞气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CN204050711U (zh) * 2014-07-10 2014-12-31 天津金海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氧气呼吸器用生氧罐
CN105920753A (zh) * 2016-07-14 2016-09-07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化学氧应急自救呼吸装置
CN205814901U (zh) * 2016-07-14 2016-12-21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
CN106422095A (zh) * 2016-09-19 2017-02-22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抗过载空气缓释的化学氧应急救援呼吸装置
CN206995627U (zh) * 2017-05-15 2018-02-13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44911A (en) * 1979-03-23 1980-10-22 Hiross Int Co Tubular heat exchanger element with internal baffle
CN2543543Y (zh) * 2002-05-13 2003-04-09 薛新民 空气再生循环使用装置
CN2843528Y (zh) * 2005-11-24 2006-12-0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
US20130247908A1 (en) * 2012-03-22 2013-09-26 Mel Blum Hand-held potassium super-oxide oxygen generating apparatus
CN102828772A (zh) * 2012-09-05 2012-12-19 广州市高坚劳保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舱用自驱动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CN103706053A (zh) * 2014-01-07 2014-04-09 北京安氧特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冷却层的高效生氧和防滞气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CN204050711U (zh) * 2014-07-10 2014-12-31 天津金海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氧气呼吸器用生氧罐
CN105920753A (zh) * 2016-07-14 2016-09-07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化学氧应急自救呼吸装置
CN205814901U (zh) * 2016-07-14 2016-12-21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
CN106422095A (zh) * 2016-09-19 2017-02-22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抗过载空气缓释的化学氧应急救援呼吸装置
CN206995627U (zh) * 2017-05-15 2018-02-13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4953A (zh) * 2020-01-22 2020-05-22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自救呼吸器的单通道气路装置及其供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0753B (zh) 一种化学氧应急自救呼吸装置
US4168706A (en) Portable breathing system
US10149990B2 (en) Portable, light-weight oxygen-generating breathing apparatus
US7513251B2 (en) Hand-held potassium super oxide oxygen generating apparatus
JP2016019747A (ja) 緊急呼吸装置
CN205814901U (zh) 一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
CN111053981A (zh) 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
CN206995627U (zh)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CN2778323Y (zh) 森林消防人员化学氧呼吸器
US8919340B2 (en) Hand-held potassium super oxide oxygen generating apparatus
CN107050682A (zh)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CN111388893B (zh) 一种腰挎便携式呼吸器
CN104721978B (zh) 一种改进型面罩式碳-氧交换型自主呼吸器
CN203663274U (zh) 一种全封闭式防毒面罩
CN215309795U (zh) 用于消防逃生的呼吸装置
CN112336999B (zh) 一种带制氧装置的面罩
CN111184954B (zh) 一种便携式自救呼吸器
CN211962829U (zh) 一种自生氧式呼吸器
CN209154926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舒适型消防自救呼吸器
CN208809339U (zh) 一种应用纳米技术的碳氧交换型自主呼吸器
CN2375332Y (zh) 化学生氧式呼吸器
CN203724658U (zh) 一种易于散热和降温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CN213962020U (zh) 一种新型消防头盔
RU65388U1 (ru) Маска для защиты органов дыхания человека от холода
CN206518786U (zh) 一种背包式自供氧呼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