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6843A -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6843A
CN107046843A CN201710263270.5A CN201710263270A CN107046843A CN 107046843 A CN107046843 A CN 107046843A CN 201710263270 A CN201710263270 A CN 201710263270A CN 107046843 A CN107046843 A CN 107046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rhizome
transplants
reed rhizome
uti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32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6843B (zh
Inventor
武海涛
马红媛
刘波
吕宪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02632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6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6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6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6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6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本发明属于湿地植被恢复和重建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采用芦苇根茎恢复退化湿地中工程量大、耗时长、恢复速度慢以及幼苗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一、芦苇根茎的挖取和保存;二、移栽地的翻耕整理;三、根茎移栽;四、栽后补水和杂草清除管理。本发明的方法成本低;移栽时,采用小孔穴垂直扦插式移栽,不需要开沟起垄,工程量小;管理上主要集中在移栽前的翻地除草和移栽后的短期补水保湿,劳动量小;省时、省力、节约资金、恢复速度快,芦苇成活率高,成活率高达90%。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地植被恢复和重建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多年生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本科芦苇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常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芦苇湿地分布广泛,是沼泽、河滨、湖滨等多水地区的重要湿地景观,也是我国北方泽湿地的典型类型。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新疆有大面积芦苇湿地集中分布区。芦苇湿地在净化水体污染、调节小气候、提供芦苇资源、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历史上偏面追求粮食产量的政策,平原区大面积沼泽湿地被开垦或排水,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现存湿地功能严重下降。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湿地保护补助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生态恢复项目。随着国家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和试点的推行,大量由芦苇沼泽演变的垦殖地和退化芦苇湿地,我国北方多省份正在开展芦苇湿地恢复和重建工作。
芦苇植被地下具有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苇具有横向根状茎,根状茎纵横交错,能够形成根状茎层,根茎资源丰富。同时,根状茎生命力强,短期内可以移植,条件适宜时,可发育成新枝。芦苇也可以种子繁殖,但通常条件下发芽率不高。现有芦苇植被重建和恢复工作中,多直接采用芦苇湿地土壤表层中广泛分布的芦苇根茎,成本低。但移栽时,常常进行开沟起垄、根茎掩埋、整墩移植等方法,工程量大、耗时长。芦苇根茎发芽受覆土深度的影响较大,覆土厚度在实践中不易控制,常导致芦苇成活率不高,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速度慢。移栽后常对补水的深度、频率和时间把握不清,影响幼苗的成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采用芦苇根茎恢复退化湿地中工程量大、耗时长、恢复速度慢以及幼苗成活率不高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芦苇根茎的挖取和保存:于春季3月底~4月上旬地表层土化冻深度达15cm后,在芦苇群落自然生长地,采用间隔斑块式挖取芦苇根茎,所述间隔斑块式挖取过程中参数:斑块间隔为30m~50m,斑块尺寸规格为n×3n;其中n=1~3,单位为m,挖取深度以挖取到水平根茎为准,然后将挖取的芦苇根茎成堆垛起,喷水后用草席或稻草覆盖以保持湿度,保存芦苇根茎待移栽;
二、移栽地的翻耕整理:在挖取芦苇根茎的同时,对待移栽地进行翻耕整理,翻耕深度为10cm~20cm,翻耕后耙平,沉降3~5天后移栽芦苇根茎;
三、根茎移栽: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15cm~25cm,确保每个根茎有不低于2个节或芽,采用直径为1cm~3cm的尖头圆柱形木质器具或金属类器具在翻耕后土壤上插穴孔,穴孔深度以覆土后芦苇根茎露出土壤表层5cm~10cm为准,穴孔间距为30cm~50cm,将芦苇根茎垂直插入穴孔中,然后覆土,踏实,完成移栽;
四、栽后补水和杂草清除管理:移栽后进行补水,补水至地表水深位于地上芦苇根茎顶部以下,移栽后30天内间断性补水2~4次以补充蒸发水量,移栽后30天后自然生长,完成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重建和恢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根据芦苇自身的发达的根茎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移栽植物材料易获得,成本低;移栽时,采用小孔穴垂直扦插式移栽,不需要开沟起垄,工程量小;管理上主要集中在移栽前的翻地除草和移栽后的短期补水保湿,劳动量小;移栽后,一定深度的周期性补水和及时除草管理芦苇成活率高,提高了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速度。本发明方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恢复速度快,芦苇成活率高,成活率高达92.5%,从而达到高效、快捷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芦苇根茎的挖取和保存:于春季3月底~4月上旬地表层土化冻深度达15cm后,在芦苇群落自然生长地,采用间隔斑块式挖取芦苇根茎,所述间隔斑块式挖取过程中参数:斑块间隔为30m~50m,斑块尺寸规格为n×3n;其中n=1~3,单位为m,挖取深度以挖取到水平根茎为准,然后将挖取的芦苇根茎成堆垛起,喷水后用草席或稻草覆盖以保持湿度,保存芦苇根茎待移栽;
本步骤中挖取芦苇根茎斑块前先割除待挖取处地表面上枯死的芦苇植株体,然后用铲等工具挖取芦苇根茎,挖取深度以挖取到水平根茎为宜,挖取一部分水平根茎和垂直根茎,保留一部分水平根茎和垂直根茎;
本步骤中选择芦苇群落良好的自然生长地进行挖取;
本步骤中保留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和部分水平根茎以使得原芦苇群落自然恢复生长;
本步骤中覆盖稻草活草席以减少蒸发,保持芦苇根茎湿润;
二、移栽地的翻耕整理:在挖取芦苇根茎的同时,对待移栽地进行翻耕整理,翻耕深度为10cm~20cm,翻耕后耙平,沉降3~5天后移栽芦苇根茎;
本步骤中翻耕的目的是为了使土壤松软,易于根茎移栽,同时使得杂草死亡或短期内不能大量生长;
三、根茎移栽: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15cm~25cm,确保每个根茎有不低于2个节或芽,采用直径为1cm~3cm的尖头圆柱形木质器具或金属类器具在翻耕后土壤上插穴孔,穴孔深度以覆土后芦苇根茎露出土壤表层5cm~10cm为准,穴孔间距为30cm~50cm,将芦苇根茎垂直插入穴孔中,然后覆土,踏实,完成移栽;
本步骤中移栽时,避免倒置栽入;
四、栽后补水和杂草清除管理:移栽后进行补水,补水至地表水深位于地上芦苇根茎顶部以下,移栽后30天内间断性补水2~4次以补充蒸发水量,移栽后30天后自然生长,完成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重建和恢复。
本实施方式的方法根据芦苇自身的发达的根茎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移栽植物材料易获得,成本低;移栽时,采用小孔穴垂直扦插式移栽,不需要开沟起垄,工程量小;管理上主要集中在移栽前的翻地除草和移栽后的短期补水保湿,劳动量小;移栽后,一定深度的周期性补水和及时除草管理芦苇成活率高,提高了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速度。本实施方式的方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恢复速度快,芦苇成活率高,成活率高达92.5%,从而达到高效、快捷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芦苇根茎的保存时间不超过5天。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斑块间隔为40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斑块尺寸规格为1m×3m或2m×6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待移栽地为退耕地时,采用整体翻耕。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待移栽地为生长有少量其他植被的退化湿地时,仅对需要移栽的地块进行翻耕。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翻耕深度为15c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16c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20c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采用直径为1.5cm的尖头圆柱形木质器具或金属类器具在翻耕后土壤上插穴孔。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采用直径为2.0cm的尖头圆柱形木质器具或金属类器具在翻耕后土壤上插穴孔。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一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穴孔间距为40c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一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二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补水至地表水深为2cm~4c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二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补水至地表水深为3c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移栽后30天内间断性补水3次。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四之一相同。
用以下实验来验证本发明的效果
试验一、本试验在吉林省南部辽河源湿地地区的一处退化湿地中进行,该待恢复湿地原为芦苇植被生长良好的实地,被垦殖变为垦殖地。
本试验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芦苇根茎的挖取和保存:于2015年3月20日地表层土化冻深度达15cm后,在芦苇群落自然生长地,采用间隔斑块式挖取芦苇根茎,所述间隔斑块式挖取过程中参数:斑块间隔为40m,斑块尺寸规格为1m×3m,挖取深度为20cm,然后将挖取的芦苇根茎成堆垛起,喷水后用草席或稻草覆盖以保持湿度,保存芦苇根茎待移栽;
本步骤中挖取芦苇根茎斑块前先割除待挖取处地表面上枯死的芦苇植株体,然后用铲等工具挖取芦苇根茎,挖取深度以挖取到水平根茎为宜,挖取一部分水平根茎和垂直根茎,保留一部分水平根茎和垂直根茎;
本步骤中移栽前芦苇根茎的保存5天;
本步骤中选择芦苇群落良好的自然生长地进行挖取;
本步骤中保留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和部分水平根茎以使得原芦苇群落自然恢复生长;
本步骤中覆盖稻草活草席以减少蒸发,保持芦苇根茎湿润;
二、移栽地的翻耕整理:在挖取芦苇根茎的同时,对待移栽地进行翻耕整理,翻耕深度为15cm,翻耕后耙平,沉降3天后移栽芦苇根茎;
本步骤中翻耕的目的是为了使土壤松软,易于根茎移栽,同时使得杂草死亡或短期内不能大量生长;
三、根茎移栽: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15cm,确保每个根茎有不低于2个节或芽,采用直径为1cm的尖头圆柱形木质器具或金属类器具在翻耕后土壤上插穴孔,穴孔深度以覆土后芦苇根茎露出土壤表层5cm为准,穴孔间距为40cm,将芦苇根茎垂直插入穴孔中,然后覆土,踏实,完成移栽;
本步骤中移栽时,避免倒置栽入;
四、栽后补水和杂草清除管理:移栽后进行补水,补水至地表水深为4cm,移栽后30天内间断性补水3次以补充蒸发水量,移栽后30天后自然生长,完成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重建和恢复。
当年移栽芦苇成活率达90%,每个移栽根茎平均生长4.5个芽;1年后,每个移栽根茎的水平根茎生长到1.0m长,垂直根茎平均达到1.5m长,可以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恢复效果良好。
试验二、本试验在吉林省南部辽河源湿地地区的一处退化湿地中进行,该待恢复湿地原为自然条件下恢复的退化湿地,芦苇植被分布稀疏,覆盖率为10%。
本试验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芦苇根茎的挖取和保存:于2015年3月31日地表层土化冻深度达15cm后,在芦苇群落自然生长地,采用间隔斑块式挖取芦苇根茎,所述间隔斑块式挖取过程中参数:斑块间隔为40m,斑块尺寸规格为2m×6m,挖取深度为20cm,然后将挖取的芦苇根茎成堆垛起,喷水后用草席或稻草覆盖以保持湿度,保存芦苇根茎待移栽;
本步骤中挖取芦苇根茎斑块前先割除待挖取处地表面上枯死的芦苇植株体,然后用铲等工具挖取芦苇根茎,挖取深度以挖取到水平根茎为宜,挖取一部分水平根茎和垂直根茎,保留一部分水平根茎和垂直根茎;
本步骤中移栽前芦苇根茎的保存4天;
本步骤中选择芦苇群落良好的自然生长地进行挖取;
本步骤中保留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和部分水平根茎以使得原芦苇群落自然恢复生长;
本步骤中覆盖稻草活草席以减少蒸发,保持芦苇根茎湿润;
二、移栽地的翻耕整理:在挖取芦苇根茎的同时,对待移栽地进行翻耕整理,翻耕深度为20cm,翻耕后耙平,沉降4天后移栽芦苇根茎;
本步骤中翻耕的目的是为了使土壤松软,易于根茎移栽,同时使得杂草死亡或短期内不能大量生长;
三、根茎移栽: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20cm,确保每个根茎有不低于2个节或芽,采用直径为1.5cm的尖头圆柱形木质器具或金属类器具在翻耕后土壤上插穴孔,穴孔深度以覆土后芦苇根茎露出土壤表层5cm为准,穴孔间距为30cm,将芦苇根茎垂直插入穴孔中,然后覆土,踏实,完成移栽;
本步骤中移栽时,避免倒置栽入;
四、栽后补水和杂草清除管理:移栽后进行补水,补水至地表水深为3cm,移栽后30天内间断性补水4次以补充蒸发水量,移栽后30天后自然生长,完成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重建和恢复。
当年移栽芦苇成活率达92.5%,每个移栽根茎平均生长4.0个芽;1年后,每个移栽根茎的水平根茎生长到1.0m长,垂直根茎平均达到1.5m长,可以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恢复效果良好。

Claims (10)

1.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芦苇根茎的挖取和保存:于春季3月底~4月上旬地表层土化冻深度达15cm后,在芦苇群落自然生长地,采用间隔斑块式挖取芦苇根茎,所述间隔斑块式挖取过程中参数:斑块间隔为30m~50m,斑块尺寸规格为n×3n;其中n=1~3,单位为m,挖取深度以挖取到水平根茎为准,然后将挖取的芦苇根茎成堆垛起,喷水后用草席或稻草覆盖以保持湿度,保存芦苇根茎待移栽;
二、移栽地的翻耕整理:在挖取芦苇根茎的同时,对待移栽地进行翻耕整理,翻耕深度为10cm~20cm,翻耕后耙平,沉降3~5天后移栽芦苇根茎;
三、根茎移栽: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15cm~25cm,确保每个根茎有不低于2个节或芽,采用直径为1cm~3cm的尖头圆柱形木质器具或金属类器具在翻耕后土壤上插穴孔,穴孔深度以覆土后芦苇根茎露出土壤表层5cm~10cm为准,穴孔间距为30cm~50cm,将芦苇根茎垂直插入穴孔中,然后覆土,踏实,完成移栽;
四、栽后补水和杂草清除管理:移栽后进行补水,补水至地表水深位于地上芦苇根茎顶部以下,移栽后30天内间断性补水2~4次以补充蒸发水量,移栽后30天后自然生长,完成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重建和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芦苇根茎的保存时间不超过5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待移栽地为退耕地时,采用整体翻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待移栽地为生长有少量其他植被的退化湿地时,仅对需要移栽的地块进行翻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翻耕深度为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16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将步骤一得到的芦苇根茎的垂直根茎剪裁至长度为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穴孔间距为4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补水至地表水深为2cm~4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移栽后30天内间断性补水3次。
CN201710263270.5A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Active CN107046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3270.5A CN107046843B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3270.5A CN107046843B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6843A true CN107046843A (zh) 2017-08-18
CN107046843B CN107046843B (zh) 2019-09-20

Family

ID=5960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3270.5A Active CN107046843B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684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1132A (zh) * 2017-11-01 2018-03-2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芦苇根茎出芽最佳水盐阈值培育方法
CN107896868A (zh) * 2017-11-01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芦苇根茎出芽最佳根茎大小培育方法
CN109042125A (zh) * 2018-10-25 2018-12-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退耕还湿田块地快速恢复成东方藨草湿地的方法
CN109042112A (zh) * 2018-07-11 2018-12-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松嫩平原退化沼泽湿地芦苇种群根茎的快速恢复方法
CN109220579A (zh) * 2018-09-17 2019-01-18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一种基于塔头苔草的湿地植被重建方法
CN109717013A (zh) * 2019-02-27 2019-05-07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一种快速恢复重度退化小叶章湿地植被优势种的方法
CN112075155A (zh) * 2020-09-27 2020-12-15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一种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地表条件下的耕整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4203A (ja) * 2006-03-13 2007-09-27 Fujita Corp ヨシ群落の植生基盤造成方法
CN102017856A (zh) * 2010-09-26 2011-04-20 东北师范大学 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湿地植被的方法
CN105660159A (zh) * 2016-03-25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退化湿地中芦苇植被的快速恢复与构建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4203A (ja) * 2006-03-13 2007-09-27 Fujita Corp ヨシ群落の植生基盤造成方法
CN102017856A (zh) * 2010-09-26 2011-04-20 东北师范大学 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湿地植被的方法
CN105660159A (zh) * 2016-03-25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退化湿地中芦苇植被的快速恢复与构建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光辉等: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31 July 2014, 海洋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1132A (zh) * 2017-11-01 2018-03-2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芦苇根茎出芽最佳水盐阈值培育方法
CN107896868A (zh) * 2017-11-01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芦苇根茎出芽最佳根茎大小培育方法
CN109042112A (zh) * 2018-07-11 2018-12-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松嫩平原退化沼泽湿地芦苇种群根茎的快速恢复方法
CN109042112B (zh) * 2018-07-11 2020-08-1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松嫩平原退化沼泽湿地芦苇种群根茎的快速恢复方法
CN109220579A (zh) * 2018-09-17 2019-01-18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一种基于塔头苔草的湿地植被重建方法
CN109042125A (zh) * 2018-10-25 2018-12-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退耕还湿田块地快速恢复成东方藨草湿地的方法
CN109717013A (zh) * 2019-02-27 2019-05-07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一种快速恢复重度退化小叶章湿地植被优势种的方法
CN112075155A (zh) * 2020-09-27 2020-12-15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一种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地表条件下的耕整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6843B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6843B (zh)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Brix et al. Large-scale management of common reed, Phragmites australis, for paper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Liaohe Delta, China
Liu et al.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soil water and salt under different drip irrigation regimes in northwest China
CN102017856B (zh) 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湿地植被的方法
CN102498779B (zh) 坡耕地水土保持的耕作组合方法
CN101810121B (zh) 滨海盐碱地柽柳快速造林绿化的方法
CN107318418A (zh) 一种亚高山干旱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CN109042125B (zh) 一种退耕还湿田块地快速恢复成东方藨草湿地的方法
CN105248067B (zh) 一种滨海泥质盐碱地菊芋植被的构建方法
CN103988702A (zh) 一种茶苗黑膜覆盖栽培方法
CN102428818B (zh) 栽培苎麻防控外来杂草入侵的方法
CN105660159A (zh) 一种退化湿地中芦苇植被的快速恢复与构建的方法
CN104145691B (zh) 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
CN108739207A (zh) 烤烟抗旱节水栽培方法
Yang et al. Soil water threshold for the growth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in the Ulan Buh desert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CN105210775A (zh) 一种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人工栽培方法
CN106962000A (zh) 降解地膜覆盖甘蔗的栽培方法
CN104584753A (zh) 甘草根瘤菌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CN103404356A (zh) 一种榉树扦插苗的荒山造林方法
CN109105189A (zh) 一种风沙草滩区的山药种植方法
Wei Discussion on green development of Fenlong for yield increase, quality enhancing, water retaining and multip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CN108293353A (zh) 一种使互米草自然死亡的生态有效技术
Magray et al. Various problems of dryland agriculture and suggested agro-techniques suitable for dryland vegetable production
CN102613047A (zh) 一种移栽槟榔大树的方法
CN105027959A (zh) 一种利用农田地循环栽培人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