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6150A - 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6150A
CN107036150A CN201710292716.7A CN201710292716A CN107036150A CN 107036150 A CN107036150 A CN 107036150A CN 201710292716 A CN201710292716 A CN 201710292716A CN 107036150 A CN107036150 A CN 107036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ipe
tempering device
carrier
portabl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927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廷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927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361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36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61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5/00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调温装置,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包括:软管、载体、第一驳接阀以及第二驳接阀,其中,所述软管设置在所述载体内;所述软管的第一端穿出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驳接阀连接;所述软管的第二端穿出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驳接阀连接;介质循环地经过所述软管,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通过软管内介质与环境热交换来对环境进行调温。该装置结构简单轻便、即插即用、制备成本低、移动方便、拆卸方便、可周转使用;既可用于采暖供热,又可用于降温,环境舒适性好;该装置利用地下水、余热或可再生能源等作为介质,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调温系统。

Description

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热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特定环境下,施工、工农业、生产、生活微环境较差,改善环境传统方式是燃烧、管道暖气、电热、空调等方式,这些方式存在着污染环境、高能耗、安全性差、舒适性差、安拆作业复杂,周转使用率低等弊端。
煤炉供热存在粉尘污染,煤气中毒风险;电暖气供热容易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空调耗电量大,存在噪音污染;传统地板辐射采暖成本高,且存在空间布置受限、安拆和周转使用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改善施工生产、户外作业、生活等微环境的温度而设计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即插即用、制备成本低、舒适性好、移动方便、拆卸方便、可周转使用、可对微环境进行循环加热或循环降温的简易便携式调温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温系统,该系统利用地下水、余热或可再生能源等作为冷热源,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满足舒适生产和生活需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调温装置,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包括:软管、载体、第一驳接阀以及第二驳接阀,其中,
所述软管设置在所述载体内;
所述软管的第一端穿出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驳接阀连接;
所述软管的第二端穿出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驳接阀连接;
介质循环地经过所述软管,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通过软管内介质与环境热交换来对环境进行调温。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驳接阀使得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可以与管道即插即用,可移动,可循环;该便携式调温装置布置更灵活,且可以模块化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从所述第一端输入,经过软管,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软管中的所述介质与微环境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微环境进行加热或降温。
优选地,所述介质用作热媒,热媒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从所述第一端输入,传送到所述软管,所述热媒经所述软管对环境辐射散热,并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热媒输出后经过加热,作为新热媒再次输入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对环境进行循环加热。或者,
所述介质用作冷媒,冷媒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从所述第一端输入,传送到所述软管,所述冷媒经所述软管吸收环境中热量对环境进行降温,并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介质输出后经过冷却,作为新冷媒再次输入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对环境进行循环降温。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驳接阀使得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可以与管道即插即,具有可移动性。
优选地,所述软管为轻质软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载体内,所述具有软管布置便利,移动方便,辐射传导效率高且均匀等优点。更优选地,所述软管为塑料或橡胶类柔性轻质软管。其中,所述软管的分布方式包括:盘式、迂回式或逐行式等,所述软管为热媒或冷媒的主要载体,用来向微环境传递能量。
优选地,所述载体为硬质材料,用于覆盖和固定所述软管,硬质材料的载体可以做成硬板状;或者,所述载体为软质材料,所述软管嵌固在所述载体中,更优选地,所述软质材料可以由织物类材料制成,既可以充当载体又可以起到美观装饰作用;所述软质材料可做成地毯、挂毯、垫子、毡子、被等,所述软质材料制成的载体可展开,可包、可卷、可裹、可形成任意状态,移动方便,制作成本低廉,可以铺在床铺下,铺在屋内地面上、挂在墙面上、包裹在物体外面,覆盖在需加热/降温物体上,如育苗圃上覆盖等。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还包括饰面层,设置在所述载体的外部,用以装饰所述载体。更优选地,所述饰面层可以为漆、织物、版画等。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还包括第一流控阀和第二流控阀,所述第一流控阀与所述第一驳接阀连接,所述第二流控阀与所述第二驳接阀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调温系统,所述调温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以上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并包括管道以及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每个第一驳接阀与所述第一管道对接,每个第二驳接阀与所述第二管道对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管道与每个第一驳接阀之间设置有第一流控阀,所述第二管道与每个第二驳接阀之间设置有第二流控阀,所述流控阀根据环境所需通过控制流量来控制温度。
优选地,所述介质包括地下水、余热、自然热媒和可再生能源中的一项或多项,更优选地,所述介质可以为施工地下水、工业余热、风、光、电、水能等。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便携式调温装置轻量化、便捷化、采用模块化制作、成本低、构造简单、安装拆卸便捷、即插即用、移动方便、可周转使用、安全节能环保。
2)本发明便携式调温装置可用于对微环境进行加热,也可用于对微环境进行降温,适用面广,使用方便。
3)本发明便携式调温装置的形状不固定,成品形状可叠、可卷、可裹、可挂适用面广、对环境适应性强、不选择场地,即可作为微环境辐射采暖地毯(板)、挂毯、热床垫,养植温床、孵化器,与自然能源(风、水、光)结合户外作业的地热暖床等,也可居家使用。
4)本发明调温系统的介质可以采用地下水、余热、可再生能源实现热源或冷源向微环境的传递,传送效率高,节能环保,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使用环境安全,温感舒适;与煤炉相比无燃烧、无粉尘、无煤气中毒风险;与电暖气相比电耗低、舒适性好;与空调相比电耗低、无噪音;与管道暖气相比成本更低、不占空间;与传统地板辐射采暖相比成本低、布置更自由,而且传统的地暖盘管只能按照设计图纸盘放,封闭在建筑结构层,不可移动,拆除造价高昂,也不易轻易拆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便携式调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包含两个便携式调温装置的调温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便携式调温装置。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调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包括:软管10、载体20、第一驳接阀51、第二驳接阀52以及饰面层30,饰面层30设置在所述载体20的外部,用以装饰所述载体20,更优选地,所述饰面层30可以为漆、织物、布、毡、版画等;其中,所述软管10呈迂回式均匀设置在所述载体20内,散热更均匀,所述软管10还可以呈盘式或逐行式等分布方式设置在所述载体20内;所述软管10的第一端穿出所述载体20与所述第一驳接阀51连接;所述软管10的第二端穿出所述载体20与所述第二驳接阀52连接;介质循环地经过所述软管10,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通过软管10内介质与环境热交换来对环境进行调温。通过设置驳接阀使得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可以实现与管道即插即用的作用。
进一步地,当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对环境加热时,所述介质用作热媒,热媒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51从所述第一端输入,传送到所述软管10,所述热媒经所述软管10对环境辐射散热,并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52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热媒输出后经过加热,作为新热媒再次输入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对环境进行循环加热。
当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对环境进行降温时,所述介质用作冷媒,冷媒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51从所述第一端输入,传送到所述软管10,所述冷媒经所述软管10吸收环境中热量对环境进行降温,并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52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介质输出后经过冷却,作为新冷媒再次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51从所述第一端输入,对环境进行循环降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软管10为塑料或橡胶类柔性轻质软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载体20中。所述软管10为便携式调温装置内热媒或冷媒的主要载体,用来向微环境传递能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载体20是软管10的承载体,用于固定软管10,便于后期便携式调温装置的操作使用,保护软管10免受损伤。其中,所述载体20可以为硬质材料制成,用于覆盖和固定所述软管10;所述载体20也可以为软质材料,使得软管10嵌固在所述载体20中,软质材料可以为织物类材料,可做成地毯、挂毯、垫子、毡子、被等软层状,保证卷、盖等操作时软管10不会乱动,软质材料制成的载体20可展开,可包、可卷、可裹,可构成任意状态,适用面广、对环境适应性强、不选择场地;可作为微环境辐射采暖地毯(板)、挂毯、热床垫,养植温床、孵化器,与自然能源(风、水、光)结合户外作业的地热暖床等,也可居家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可以采用地下水、余热、自然热媒或可再生能源等,具体地,如施工地下水、工业余热、风、光、电以及水能等,在没有上述能源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电力或暖气管道提取热源作为本发明的介质,实现对微环境的加热或降温。电力和暖气管道等现有热源和本发明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快速安装、灵活布置并便捷使用,可实现低成本使用。本发明传送效率高,节能环保,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环境安全,温感舒适;与煤炉相比无燃烧、无粉尘、无煤气中毒风险;与电暖气相比电耗低、舒适性好;与空调相比电耗低、无噪音;与管道暖气相比成本更低、不占空间;与传统地板辐射采暖相比成本低、布置更自由。
实施例2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调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以包括两个便携式调温装置的调温系统为例,而实际上可以包括任意一个或多个便携式调温装置。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调温系统包括两个上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第一管道81、第二管道82以及介质,其中,
第一管道81和第二管道82平行设置,
第一驳接阀(51、53)通过第一管道81与介质连接,第二驳接阀(52、54)通过第二管道82与介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81包括两条第一分管道(71、73),所述第二管道82包括两条第二分管道(72、74),第二分管道72与第一分管道71成对设置,第二分管道74与第一分管道73成对设置。每条第一分管道(71、73)分别与便携式调温装置的每个第一驳接阀(51、53)对接,每条第二分管道(72、74)分别与便携式调温装置的每个第二驳接阀(52、54)对接,实现即插即用。介质输送到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中经所述软管向外辐射能量,实现调温系统中介质与环境热交换对环境进行加热或降温。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81与每个第一驳接阀(51、53)之间设置有第一流控阀(61、63),第二管道82与每个第二驳接阀(52、54)之间设置有第二流控阀(62、64)。
进一步地,当所述调温系统对环境加热时,所述介质用作热媒,热媒从第一管道81输入,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51、53)传送至每个软管10,所述热媒经所述软管10对环境辐射散热,并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52、54)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热媒输出后经过加热器(未示出)加热,作为新热媒循环传送至每个软管10,所述新热媒经所述软管10对环境散热,从而实现对环境进行循环加热的效果。
当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对环境进行降温时,所述介质用作冷媒,冷媒从第一管道81输入,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51、53)传送至每个软管10,所述热媒经所述软管10对环境辐射散热,并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52、54)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冷媒输出后经过冷却器(未示出)冷却,作为新冷媒再次循环传送至每个软管10,所述新冷媒经所述软管10吸收环境中热量从而实现对环境进行循环降温的效果。
本发明的驳接阀和流控阀可以为单独的部件,也可以合二为一成一个部件。
本发明中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彼此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布置随意灵活,供热均衡,实施例2仅以便携式调温装置进行并联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调温原理:外部热媒或冷媒通过管道从软管的一端输入到软管中,并对环境辐射加热或降温,同时,软管中原来的介质从软管的另一端输出,输出后再经过加热或者冷却操作重新作为新的热媒或冷媒循环输送到软管中,进行加热或降温,通过软管中的介质的热交换实现软管对环境辐射供暖或降温的目的。也就是说,环境需要加热时,便携式调温装置软管内的介质作为冷介质与外部的热媒进行交换,达到供暖目的;环境需要降温时,便携式调温装置软管内的介质作为热介质与外部的冷媒进行交换,达到降温目的。
本发明便携式调温装置结构简单轻便、即插即用、制备成本低、舒适性好、拆卸方便、可周转使用、可对微环境进行循环加热或循环降温。本发明调温系统,利用地下水、余热、自然热媒或可再生能源等作为热源,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满足舒适生产和生活需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调温装置,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包括:软管、载体、第一驳接阀以及第二驳接阀,其中,
所述软管设置在所述载体内;
所述软管的第一端穿出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驳接阀连接;
所述软管的第二端穿出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驳接阀连接;
介质循环地经过所述软管,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通过软管内介质与环境热交换来对环境进行调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用作热媒,热媒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从所述第一端输入,传送到所述软管,所述热媒经所述软管对环境辐射散热,并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热媒输出后经过加热,作为新热媒再次输入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对环境进行循环加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用作冷媒,冷媒通过所述第一驳接阀从所述第一端输入,传送到所述软管,所述冷媒经所述软管吸收环境中热量对环境进行降温,并通过所述第二驳接阀从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介质输出后经过冷却,作为新冷媒再次输入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对环境进行循环降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轻质软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载体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硬质材料,用于覆盖和固定所述软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软质材料,所述软管嵌固在所述载体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还包括饰面层,设置在所述载体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调温装置还包括第一流控阀和第二流控阀,所述第一流控阀与所述第一驳接阀连接,所述第二流控阀与所述第二驳接阀连接。
9.一种调温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调温装置,并包括管道以及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每个第一驳接阀与所述第一管道对接,每个第二驳接阀与所述第二管道对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包括地下水、余热、自然热媒和可再生能源中的一项或多项。
CN201710292716.7A 2017-04-28 2017-04-28 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Pending CN1070361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2716.7A CN107036150A (zh) 2017-04-28 2017-04-28 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2716.7A CN107036150A (zh) 2017-04-28 2017-04-28 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6150A true CN107036150A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37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2716.7A Pending CN107036150A (zh) 2017-04-28 2017-04-28 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361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7575A1 (zh) * 2017-08-24 2019-02-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衣的共享系统
CN110207292A (zh) * 2019-05-20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辐射式空调系统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7457Y (zh) * 2006-03-31 2007-03-14 张云平 一种电热水毯
CN102525234A (zh) * 2012-02-23 2012-07-04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水介质制冷制热的地毯
CN103263204A (zh) * 2013-05-28 2013-08-28 江苏七政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供热式地毯
CN103640453A (zh) * 2013-12-18 2014-03-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地毯辐射采暖系统
CN103654008A (zh) * 2013-12-31 2014-03-26 胡奇兵 一种热压式电热水循环电热毯装置
CN104323641A (zh) * 2014-09-29 2015-02-04 郭宏彬 一种水暖毯系统装置
CN104848451A (zh) * 2015-05-14 2015-08-1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新型室内太阳能相变调温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7457Y (zh) * 2006-03-31 2007-03-14 张云平 一种电热水毯
CN102525234A (zh) * 2012-02-23 2012-07-04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水介质制冷制热的地毯
CN103263204A (zh) * 2013-05-28 2013-08-28 江苏七政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供热式地毯
CN103640453A (zh) * 2013-12-18 2014-03-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地毯辐射采暖系统
CN103654008A (zh) * 2013-12-31 2014-03-26 胡奇兵 一种热压式电热水循环电热毯装置
CN104323641A (zh) * 2014-09-29 2015-02-04 郭宏彬 一种水暖毯系统装置
CN104848451A (zh) * 2015-05-14 2015-08-1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新型室内太阳能相变调温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7575A1 (zh) * 2017-08-24 2019-02-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衣的共享系统
CN110207292A (zh) * 2019-05-20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辐射式空调系统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8507B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空调机
CN206459251U (zh) 一种集成墙暖
CN204948942U (zh) 一种温室大棚的温度调节系统
CN107036150A (zh) 便携式调温装置及其系统
CN109138146A (zh) 一种低能耗装配式建筑
CN102967013A (zh) 快速起效和负荷可变的辐射冷暖一体化空调
CN102721197B (zh) 高效多用途太阳能通风集热器
CN203785058U (zh) 复合型太阳能供暖系统
KR101560319B1 (ko) 침대블록 및 이를 이용한 난방용 이동식 침대
CN101625161B (zh) 双吸热复合式太阳能空气加热器
CN206113097U (zh) 高效储热式电采暖器
CN209144984U (zh) 一种低能耗装配式建筑
KR101356977B1 (ko) 내 외기순환과 지온을 활용한 건조실과 농산물저장고 및 음식물저장고 설치 장치.
JP3150126U (ja) エコハウス
CN204983188U (zh) 一种热交换低碳建筑节能墙
CN201532031U (zh) 太阳能高效暖风装置
CN203215848U (zh)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
CN207688214U (zh) 一种带空气净化功能的储热电采暖器
CN206861686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蓄能地板
CN201173670Y (zh) 一种用于烘房的热气循环系统
CN205546718U (zh) 一种温室系统
CN201095482Y (zh) 恒温贮物箱
JP4869447B1 (ja) 冷暖房システム
CN203478700U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空调机
CN220567509U (zh) 一体式空气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