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4350A -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4350A
CN107014350A CN201710349940.5A CN201710349940A CN107014350A CN 107014350 A CN107014350 A CN 107014350A CN 201710349940 A CN201710349940 A CN 201710349940A CN 107014350 A CN107014350 A CN 107014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connecting elements
shackle member
outer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99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4350B (zh
Inventor
王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UZHIY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昆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昆 filed Critical 王昆
Priority to CN2017103499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14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14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4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4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4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5/00Measuring height; Measuring distances transverse to line of sight; Levelling between separated points; Surveyors' leve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底板、外管、内管、第一卡接装置、控制构件、第一连接构件;外管固定在底板上;内管能够在外管中拉伸,内管与外管能够通过第一卡接装置固定;控制构件设置在内管的顶部区域,第一连接构件分别与控制构件和第一卡接装置的第一卡接件连接;控制构件通过第一连接构件能够控制第一卡接件的卡合;所述第一连接构件采用绳或者索或者弹性杆。采用本发明的沉降监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管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路基施工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规范》中要求:高速和一级公路工后沉降应小于15cm,二级公路工后沉降应小于30cm,三级公路工后沉降应小于50cm。为了确定工后沉降,道路施工中一般会埋设路基沉降板,来进行施工监测。
现有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沉降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沉降板1、加劲肋2、沉降管3、管箍4,路基沉降时,沉降板1和沉降管3会随着路基的沉降而沉降,因此只需要测定沉降管口的高程即可,此外,随着路基填土不断增加,沉降管3需要加高时,通过管箍4不断加高。申请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上述沉降监测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赶工期期间,填土速率较快,将沉降管3掩埋,再次监测时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寻找沉降管;
2.填土的不断增加,沉降管也需要不断的加高,沉降管在加高过程中,由于管顶螺纹连接的原因,往往会使得加高的沉降管是倾斜的,进而造成了监测的数据有误.
通过检索现有的专利文献与非专利文献,上述2个问题、尤其是第1个问题并未记载,也没有现成的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降监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管复杂的问题,特别是被填土掩埋时不易接管的问题。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包括沉降板(1)、外管(3)、内管(4)、第一卡接装置(6)、控制构件(9-1)、第一连接构件(9-2);外管固定在沉降板上;
内管(4)能够在外管(10)中拉伸,内管(4)与外管(10)能够通过第一卡接装置(6)固定;
控制构件设置在内管(4)的顶部区域,第一连接构件(9-2)分别与控制构件(9-1)和第一卡接装置(6)的第一卡接件(6-2)连接;控制构件(9-1)通过第一连接构件(9-2)能够控制第一卡接件(6-2)的卡合;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9-2)采用绳或者索或者弹性杆。
进一步,内管(4)的顶部安装有杆顶紧固件(8),杆顶紧固件(8)的设置有通孔(8-3),控制构件(9-1)螺纹连接在通孔(8-3)中,旋转拉起控制构件(9-1)时通过第一连接构件(9-2)带动第一卡接装置(6)滑动,使得内管(4)能够自由滑动。
进一步,控制构件(9-1)设置在内管的侧壁,控制构件(9-1)包括旋转件(9-1-1)以及转动轴(9-1-2);第一连接构件(9-2)缠绕在转动轴(9-1-2)上,通过转动旋转件(9-1-1)来控制第一连接构件(9-2),进而控制卡接件;其中,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9-1-2)在与滑轮(4-2)的转轴方向垂直。
进一步,第一卡接装置(6)包括设置在内管(4)中的活动槽(4-3),第一卡接件(6-2)以及与其连接的弹簧(6-1)设置在所述活动槽中,弹簧的一端(6-1)固定在活动槽中,在所述活动槽的表面设有孔,所述第一连接构件(9-2)穿过上述活动槽表面的孔与第一卡接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与第一卡接件(6-2)的对应的活动槽的正内侧(4-1)设置孔,在活动槽的正内侧(4-1)的背面固设有滑轮(4-2),第一连接构件绕过滑轮(4-2)将第一卡接件(6-2)与控制构件(9-1)连接起来。
进一步,内管与外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卡接装置(12),所述第二卡接装置(12)包括第二卡接件(12-2)、压缩弹簧、活动槽;第二卡接装置(12)的第二卡接件(12-2)的下表面设置有斜面;第二连接构件(13)包括中空的竖向的钢管(13-1)、水平的钢管(13-2)、以及斜块(13-3);第二连接构件(13)在向上运动时:斜块(13-3)与第二卡接件的下表面的斜面配合,使得第二卡接件(12-2)从外管的卡孔中抽出,斜块(13-2)所对应的活动槽设置开口,以便斜块在上升时能与第二卡接件的斜面配合使用;
在第一卡接装置(6)的活动槽以及第二连接构件(13)的管壁上均设置开口,第一连接构件(9-2)通过上述开口进入第二连接构件(13)的竖向的钢管(13-1)内部,控制构件(9-1)设置在第二连接构件的顶部。
进一步,外管(3)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件(6-2)和第二卡接件相配合的卡孔,第一卡接件(6-2)以及第二卡接件突出于卡孔,且在卡孔的外侧设置卡接外套(3-1);或者内管的第一卡接件(6-2)和第二卡接件插入外管的管壁内部。
进一步,外管及其固定在外管中的内管构成一层监测管;在下一层监测管的内管顶部上部固定上一层监测管;上一层的监测管的外管通过螺纹与下一层的监测管的内管连接,上一层的监测管的外管伸出上一层的监测管的内管下面一段距离,以便下一层的监测管的内管能够旋入上一层的监测管的外管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第一,发现并解决了沉降管被填土掩埋时如何加管的问题;第二,采用柔性的连接构件与控制构件控制内管提升,能够实现拉伸控制构件来将卡接件拉开的方案;第三,设计了2套卡接件(两者是协同工作),使得内管在拉伸时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到达合适的卡孔;第四,针对高填土路基,采用现有技术类似的方式,“内管+外管”层接设计。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沉降板结构图;
图1中附图标记表示:沉降板1、加劲肋2、沉降管3、管箍4
图2:对比例1的沉降板结构图;
图3:对比例1的转动盘5的结构细图;
图2-3中附图标记表示:沉降板1、加劲肋2、外管3、内管4、转动盘5;
图4:实施例一的沉降装置结构图;
图5:实施例一的A点细节图;
图6:实施例一的连接构件与控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7:实施例一的沉降装置的使用图;
图8:实施例二的内管与外管的卡接装置结构图;
图9:实施例三的连接构件与控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10a:实施例四的连接构件与控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10b:实施例四的B-B截面图;
图11:实施例五的内管设计图;
图12:C-C截面图(卡接件未示出);
图13:实施例五的沉降装置的使用图;
图14:实施例五的斜块与第二卡接件细部图;
图15:实施例六的上、下管材连接图;
图4-15中:1沉降板,1-1加强钉,2加劲肋,3外管,4内管,4-1活动槽的正内侧,4-2滑轮,4-3活动槽,6第一卡接装置,6-1压缩弹簧,6-2第一卡接件,7卡孔,8杆顶紧固件,9-1控制构件,9-1-1旋转件,9-2第一连接构件,10外管,11限位槽,12第二卡接装置,12-2第二卡接件,13第二连接构件,竖向的钢管13-1,水平的钢管13-2,斜块13-3。
具体实施方式
对比例1:如图2-3所示,沉降监测装置,包括沉降板(1)、沉降管;沉降管由外管(3)、内管(4)、内管(4)的顶部设置的转动盘(5)组成,转动盘(5)包括中心板和在中心板周向均布的突出于中心板的转动杆,内管(4)与外管(3)采用螺纹连接,转动盘(5)的上表面为观测立尺的放置部位;随着填土的增加,当需要加高沉降管时,通过旋转转动盘来使得内管从外管中伸出。当施工单位填土过快,沉降管被埋,通过挖掘找到转动盘后,只需要旋转转动盘,使得内管带动转动盘升高。内管预设在外管中,免去了管箍连接时上、下沉降管可能不处于同一轴线上的问头,使得内管-外管始终处于同一轴线上。在升高转动盘时只需要转动即可。
内、外管的设计用于沉降板装置,着重解决的是沉降管始终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提高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虽然转动盘转动能够方便,但是旋转速度太慢。
实施例1:如图4所示,一种沉降监测装置,包括沉降板(1)、外管(3)、内管(4)、第一卡接装置(6)、控制构件(9-1)、第一连接构件(9-2);
内管(4)能够在外管(10)中拉伸,内管(4)与外管(10)能够通过第一卡接装置(6)固定;
控制构件设置在内管(4)的顶部区域,第一连接构件(9-2)分别与控制构件(9-1)和第一卡接装置(6)的第一卡接件(6-2)连接;
其中,内管(4)的顶部安装有杆顶紧固件(8),杆顶紧固件(8)的设置有通孔(8-3),控制构件(9-1)螺纹连接在通孔(8-3)中,旋转拉起控制构件(9-1)时通过第一连接构件(9-2)带动第一卡接装置(6)滑动,使得内管(4)能够自由滑动;
如图6所示,其中,第一卡接装置(6)包括设置在内管(4)中的活动槽(4-3),第一卡接件(6-2)以及与其连接的弹簧(6-1)设置在所述活动槽中,弹簧的一端(6-1)固定在活动槽中,优选的,固定在与第一卡接件(6-2)的对应的活动槽的正内侧(4-1),在所述活动槽的表面设有孔,卡接件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构件(9-2),所述第一连接构件(9-2)采用绳(如钢丝)或者索或者弹性杆(如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构件(9-2)穿过上述活动槽表面的孔;
如图6所示,其中,外管(3)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件(6-2)相配合的卡孔,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卡接件(6-2)突出于卡孔,且在卡孔的外侧设置卡接外套(3-1),卡接外套(3-1)用于包括卡孔,以避免土体从卡孔中进入外管内部、或者堵塞卡孔;
如图7所示:实施例一的沉降装置在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基土工织物(土工格栅或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将沉降监测装置置于土工织物表面;
第二,优选的,内管的管口高于外管管口;将标尺置于内管管口处,获取内管管口首次高程;
第三,按照监测频率进行量测内管管口高程;
第四,在填土接近内管管口或者填土已经将内管管口埋设后,提升内管:拉起控制按钮、第一卡接件从外管的卡孔中抽出,然后抓升内管,内管抽起后,放开控制按钮;
第五:重新固定内管:内管抓升直至内管的第一卡接装置插入外管的卡孔。
实施例2: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管的管壁加厚,内管的第一卡接件(6-2)插入外管的管壁内部;实施例2的设计思路在于:外管设置卡接外套,在沉降装置下降时,卡接外套会提高外管和填土之间的拱效应,可能使得沉降装置测量的沉降偏小;并且,外管管壁没有突起物,也进一步降低了与施工机械发生碰撞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和2在制作外管的卡孔时,外管的结构除了一体成型外;还可以采用打穿孔的形式,然后在孔外粘贴卡接外套(实施例1),或者在孔内粘贴闭孔套(实施例2)的方式来成型,这种方式更适合于施工单位自制。
对比例2:实施例1的内管较外管的管径小,外管与沉降板固定在一起,提升时提升内管;发明人在改进对比例1的方案上,提出了与实施例1平行的方案:内管与沉降板固定在一起,提升时提升外管,量测时以外管的管口高程为准,控制按钮设置在外管的顶部。对比例2的方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是提升内管,而对比例2是提升外管。对比例2的方案较实施例1更容易制作,并且在不填土的情况下,外管的管径更大,手更容易接触,所以提升起来更加容易。但是,在外管接触填土的情况下,特别是填土将外管管口埋设的情况下,情况完全相反,外管提升难度相当大,其提升过程的力学原理实质上就是“拔桩”。
如图9所示为实施例3:控制构件(9-1)设置在内管的侧壁,在活动槽的正内侧(4-1)的背面固设有滑轮(4-2),第一连接构件(9-2)采用柔性的绳/索时,连接构件绕过滑轮(4-2)将第一卡接件(6-2)与控制构件(9-1)连接起来。
如图10a、10b所示,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修改的,控制构件运动的方式改为旋转方式;控制构件(9-1)包括旋转件(9-1-1)以及转动轴(9-1-2);第一连接构件(9-2)缠绕在转动轴(9-1-2)上,通过转动旋转件(9-1-1)来控制第一连接构件(9-2),进而控制卡接件。其中,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9-1-2)在与滑轮(4-2)的转轴方向垂直。
实施例1中的技术方案,在发生路基填土将其掩埋的情况后,其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挖掘,相比而言,优势在于:1)控制构件可以采用15-20cm的杆状,方便确定装置的方位;2)在填土将装置掩埋的情况下,免去了在填土下方(路基填土已经经过碾压,再次挖掘对于此处的施工质量不利)接管的繁琐;3)挖掘深度不需要太深,因为在拉起控制构件时,内外管卡接装置相分离,此时继续拉起控制构件,控制构件通过连接构件(绳索)作用于内管固接的活动槽,使得内管能够直接拉起,即只需要通过向上拉控制构件就可以拉起内管。
但是,其在实际过程中,实施例1中的连接构件采用柔性的绳索,通过拉-控制构件,来提升内管时,虽然可以拉起内管,但是:第一,在拉起内管时,实际上利用的是绳索-(滑轮)-活动槽的作用力,绳索存在摩擦,存在损坏的隐患;第二,由于外管卡接孔预先设置,在填土将其掩埋的情况下,若掩埋较深,一直通过控制构件(控制构件采用50cm杆状)拉内管时,有可能出现内管从外管抽出的可能性。
如图11-13所示,实施例5:内管与外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卡接装置(12),其包括第二卡接件(12-2)、压缩弹簧、活动槽(4-3);第二卡接装置(12)的第二卡接件(12-2)的下表面设置有斜面;第二连接构件(13)包括中空的竖向的钢管(13-1)、水平的钢管(13-2)、以及斜块(13-3);第二连接构件(13)在向上运动时:斜块(13-3)与第二卡接件的下表面的斜面配合,使得第二卡接件(12-2)从外管的卡孔中抽出,相应的,斜块(13-2)所对应的活动槽(4-3)设置开口,以便斜块在上升时能与第二卡接件的斜面配合使用;
在内管与外管也设置有第一卡接装置(6),第一卡接装置(6)、第一连接构件(9-2)、控制构件(9-1);第一连接构件(9-2)也采用绳索,控制构件(9-1)通过第一连接构件(9-2)来控制第一卡接装置(6)的第一卡接件(6-2)的伸缩状态;在第一卡接装置(6)的活动槽以及第二连接构件(13)的管壁上设置开口,以便第一连接构件(9-2)通过上述开口进入第二连接构件(13)内部,控制构件(9-1)设置在第二连接构件的顶部。
实施例五采用“第一连接构件+第一卡接件”、“第二连接构件+第二卡接件”的双控制手段,其效果在于:由于施工速度较快,沉降监测装置被掩埋在土体下面,监测人员通过开挖找到第二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可设置成高于内管管顶30-50cm,以便于操作),此时,通过“拉起第二连接构件+拉起控制构件”两个动作,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均压缩在内管和外管中,此时,可通过拉起第二连接构件带动内管上升,此时,放开控制构件,此时:由于第二连接构件一直处于拉起状态,斜块(13-3)与第二卡接件(12-2)配合,第二卡接件(12-2)一直处于收缩状态,此时通过第一卡接件也能够卡合内管和外管;若此时内管的高度仍然不符合要求,例如内管仍然在填土下侧或者稍高于填土,可拉起控制构件,然后拉起第一连接构件,使得内管继续增高,直到第一卡接件与下一个预设的外管的卡孔卡接;如上述操作方式,直到内管到达合适的位置,第一卡接件插入卡孔,放开第二连接构件,在重力作用下,第二连接构件下落,第二卡接件插入卡孔中;第二连接构件突出与内管的表面设置突出物,使得第二连接构件固定在内管上。
如图13所示:实施例五的沉降装置在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基土工织物(土工格栅或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将沉降监测装置置于土工织物表面;
第二,优选的,内管的管口高于外管管口;将标尺置于内管管口处,获取内管管口首次高程;
第三,按照监测频率进行量测内管管口高程;
第四,提升内管:拉起控制按钮、第一卡接件从外管的卡孔中抽出;抓升第二连接件,第二卡接件从外管的卡孔中抽出;直接拉升第二连接构件可提升内管;放开控制按钮,提升内管直至第一卡接件与外管的卡孔卡合。
在正常状态下,第二连接构件通过其表面的突出物放置在内管上,以避免其落下;或者在内管的下部区域固定一封盘,第二连接构件放置在其表面。
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第二连接构件高于内管的高度,并且第一连接构件穿在第二连接构件内部,通过两个连接构件的配合(不需要内管)即可控制内管的提升,即开挖时只需要开挖至第二连接构件即可。发明人在试验时,发现:柔性连接构件+刚性连接构件、柔性设置在刚性内部的方案是便捷和可行的;若采用双刚性连接构件,这两个连接构件是相互分离的,相当于在内管的表面设置2个第二连接构件,但是,如此的设计使得内管表面大部分被连接构件所占据,无法放置测量尺;若采用双柔性连接构件的方案,在内管中在设置一个管(与内管固定,否则在提升该管时无法提起内管)、柔性连接构件设置在该管中,这一设计实际上只是在内管延伸一段管而已。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对应的卡孔不在同一竖直轴线上。
实施例1-5而言,以内管管口为观测点,其初始距沉降板高度为h,内管的提升高度为h1(即内管在外管中的提升高度,对应于同一卡接件的最下面的卡孔至最上面的卡孔的距离),路基沉降深度s,路基填土高度s1;对于沉降装置而言,h+h1>s+s1+0.3m(余量高度),才能满足内管高程突出于填土表面,即实施例1-5的技术方案适用范围为h+h1>s+s1。此外,在实际测量过程中,h的高度需要考虑测量仪器高度,一般取为1.5m,h1的高度受限于外管的高度,一般为1.2m,由此计算可知:实施例1-5的适用范围在s+s1<2.4m的情况。
实施例6:为了能够应用于高填土情况,与现有技术的思路类似,采用叠加的方式来实现。在实施例5的第一层监测管的内管顶部上部固定第二层监测管:“外管+内管”,安装时,内管收缩在内管中,然后随着填土的增加,然后运用实施例5的方法,拉起内管;然后,在第二层监测管的内管顶部安装固定第三层监测管,以此类推,以便解决。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上一层的外管通过螺纹与下一层的内管连接,上一层的外管伸出上一层的内管下面一段距离,以便下一层的内管能够旋入上一层的外管内部,且此段距离以保证上、下相接管材的稳定性为准。
此外,为了提高沉降板与地面的摩擦力,在沉降板的底部设置加强钉(1-1)或者加强槽等;外管(3)与沉降板之间间隔均匀设置4块或6块加劲肋(2)。
表1对比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而且表1中的列表的顺序也是发明人的技术方案研发演变的顺序:
表1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对比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方面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外管(3)、内管(4)、第一卡接装置(6)、控制构件(9-1)、第一连接构件(9-2);外管固定在底板上;
内管(4)能够在外管(10)中拉伸,内管(4)与外管(10)能够通过第一卡接装置(6)固定;
控制构件设置在内管(4)的顶部区域,第一连接构件(9-2)分别与控制构件(9-1)和第一卡接装置(6)的第一卡接件(6-2)连接;控制构件(9-1)通过第一连接构件(9-2)能够控制第一卡接件(6-2)的卡合;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9-2)采用绳或者索或者弹性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4)的顶部安装有杆顶紧固件(8),杆顶紧固件(8)的设置有通孔(8-3),控制构件(9-1)螺纹连接在通孔(8-3)中,旋转拉起控制构件(9-1)时通过第一连接构件(9-2)带动第一卡接装置(6)滑动,使得内管(4)能够自由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构件(9-1)设置在内管的侧壁,控制构件(9-1)包括旋转件(9-1-1)以及转动轴(9-1-2);第一连接构件(9-2)缠绕在转动轴(9-1-2)上,通过转动旋转件(9-1-1)来控制第一连接构件(9-2),进而控制卡接件;其中,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9-1-2)在与滑轮(4-2)的转轴方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卡接装置(6)包括设置在内管(4)中的活动槽(4-3),第一卡接件(6-2)以及与其连接的弹簧(6-1)设置在所述活动槽中,弹簧的一端(6-1)固定在活动槽中,在所述活动槽的表面设有孔,所述第一连接构件(9-2)穿过上述活动槽表面的孔与第一卡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第一卡接件(6-2)的对应的活动槽的正内侧(4-1)设置孔,在活动槽的正内侧(4-1)的背面固设有滑轮(4-2),第一连接构件绕过滑轮(4-2)将第一卡接件(6-2)与控制构件(9-1)连接起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与外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卡接装置(12),所述第二卡接装置(12)包括第二卡接件(12-2)、压缩弹簧、活动槽;第二卡接装置(12)的第二卡接件(12-2)的下表面设置有斜面;第二连接构件(13)包括中空的竖向的钢管(13-1)、水平的钢管(13-2)、以及斜块(13-3);第二连接构件(13)在向上运动时:斜块(13-3)与第二卡接件的下表面的斜面配合,使得第二卡接件(12-2)从外管的卡孔中抽出,斜块(13-2)所对应的活动槽设置开口,以便斜块在上升时能与第二卡接件的斜面配合使用;
在第一卡接装置(6)的活动槽以及第二连接构件(13)的管壁上均设置开口,第一连接构件(9-2)通过上述开口进入第二连接构件(13)的竖向的钢管(13-1)内部,控制构件(9-1)设置在第二连接构件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3)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件(6-2)和第二卡接件相配合的卡孔,第一卡接件(6-2)以及第二卡接件突出于卡孔,且在卡孔的外侧设置卡接外套(3-1);或者内管的第一卡接件(6-2)和第二卡接件插入外管的管壁内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及其固定在外管中的内管构成一层监测管;在下一层监测管的内管顶部上部固定上一层监测管;上一层的监测管的外管通过螺纹与下一层的监测管的内管连接,上一层的监测管的外管伸出上一层的监测管的内管下面一段距离,以便下一层的监测管的内管能够旋入上一层的监测管的外管内部。
CN201710349940.5A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Active CN107014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9940.5A CN107014350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9940.5A CN107014350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4350A true CN107014350A (zh) 2017-08-04
CN107014350B CN107014350B (zh) 2020-12-08

Family

ID=59449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9940.5A Active CN107014350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143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8350A (zh) * 2021-05-15 2021-08-06 柴庆刚 一种公路工程高填方台背桥头搭板脱空监测预报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6828A (ja) * 1997-12-05 1999-06-22 Takao Sugimoto 連段型層別沈下素子
CN201127398Y (zh) * 2007-10-30 2008-10-08 李金成 自动升降书桌
CN102506817A (zh) * 2011-11-09 2012-06-2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变位连通器式沉降观测仪
CN203224232U (zh) * 2013-05-24 2013-10-0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设备的套环压簧式沉降板安装装置
CN203443585U (zh) * 2013-09-28 2014-02-19 长安大学 装配组合式多点沉降观测装置
CN204575053U (zh) * 2015-05-15 2015-08-19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式沉降观测工具
CN205077528U (zh) * 2015-09-09 2016-03-09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基监测的组合式沉降板简易装置
CN205131445U (zh) * 2015-10-30 2016-04-06 王立军 自行车车座升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6828A (ja) * 1997-12-05 1999-06-22 Takao Sugimoto 連段型層別沈下素子
CN201127398Y (zh) * 2007-10-30 2008-10-08 李金成 自动升降书桌
CN102506817A (zh) * 2011-11-09 2012-06-2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变位连通器式沉降观测仪
CN203224232U (zh) * 2013-05-24 2013-10-0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设备的套环压簧式沉降板安装装置
CN203443585U (zh) * 2013-09-28 2014-02-19 长安大学 装配组合式多点沉降观测装置
CN204575053U (zh) * 2015-05-15 2015-08-19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式沉降观测工具
CN205077528U (zh) * 2015-09-09 2016-03-09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基监测的组合式沉降板简易装置
CN205131445U (zh) * 2015-10-30 2016-04-06 王立军 自行车车座升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8350A (zh) * 2021-05-15 2021-08-06 柴庆刚 一种公路工程高填方台背桥头搭板脱空监测预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4350B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9308A (zh) 一种采水型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7014350A (zh) 一种沉降监测装置
CN102828531B (zh) 土工离心机模型试验中实现地下连续墙沟槽开挖测量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4622533A (zh) 一种可回收的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7101614A (zh) 一种路基监测的施工方法
CN213682121U (zh) 一种园林工程施工基坑压实填方结构
CN108086283A (zh) 拉线式沉降观测系统
CN106758893A (zh) 钢波纹管基础结构
CN207277312U (zh) 一种挤密桩施工装置
CN205917709U (zh) 一体式井点塑排真空系统总管
CN205917685U (zh) 一体式井点塑排真空系统
CN104278677A (zh) 一种用于防渗墙槽段浇筑过程中固定导管的装置及方法
CN109029337A (zh) 一种土石坝防渗体变形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法
BR112016005019B1 (pt) Aparelhos e métodos para densificar e compactar materiais granulares
CN207379486U (zh) 一种新型沉降观测板
CN107169225A (zh) 一种模拟类矩形盾构推进造成地层损失的装置和方法
CN107119656A (zh) 一种便携式测斜管清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525753U (zh) 盖重装置及有盖重的固结灌浆系统
CN206428600U (zh) 一种钢波纹管基础结构
CN206467656U (zh) 简易土钉人工成孔角度控制器
CN105862714A (zh) 软土地基覆水型一体式井点塑排真空系统
CN205917683U (zh) 软土地基覆水型一体式井点塑排真空系统
CN106546480A (zh) 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测试装置
CN107002377A (zh) 能够实现抗震加固和质量管理的c.g.s施工方法
CN209162867U (zh) 一种基于地基承载力不强的构筑物基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9

Address after: No. 139-1 Qichao Road, Nongfa District, Changan Town,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LUZHIY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4101 Anhui province Suzhou City Yongqiao District Fu Li Zhen Tong route No. 2

Applicant before: Wang Ku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