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4124A -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4124A
CN107014124A CN201710267408.9A CN201710267408A CN107014124A CN 107014124 A CN107014124 A CN 107014124A CN 201710267408 A CN201710267408 A CN 201710267408A CN 107014124 A CN107014124 A CN 107014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valve
evaporator
outlet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74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志栋
崔文智
罗玥宽
艾国远
刘鑫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674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141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14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41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蓄冰槽,风机盘管,节流阀和控制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冰机及制冰方法,优点是可以连续制冰,相比现有方案,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可以制取更多的冰,并且提高制冰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背景技术
冰蓄冷技术在空调和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空调领域,利用该技术在夜间蓄存冷量,白天负荷高峰期融冰供冷,这项技术对于移峰填谷,缓解电网压力有很大好处。冰蓄冷空调系统按制冰方式可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两种。内融冰盘管、外融冰盘管和封装式属于静态制冰;冰片滑落式和冰浆式属于动态制冰。在静态冰蓄冷系统中,随着冰厚度的增加,传热热阻也增加,降低了系统的换热效率,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低,能量严重浪费。而动态制冰方式则不同,机组形成的冰片或冰晶被定期剥离结冰板,为继续结冰提供更优的传热特性,而且释冷速度也较静态制冰系统快,其中冰片滑落式机组具有融冰效率高、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该机组也有明显的缺点:
在脱冰时,需要用电磁阀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热交换器暂时的作为冷凝器工作,热交换壁面被加热,冰便从壁面上脱落下来,之后,在重新切换回制冷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实现制冰和间歇脱冰。这种方式使得额外的热量进入到了系统当中,制冷效率低,且系统无法制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至少包括两个蒸发器,正常制冰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经节流阀后分别输送至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进行结冰;
检测到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将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
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输送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再到冷凝器;
同理,当检测到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一种制冰系统,包括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蓄冰槽、节流阀、控制系统,所述第一蒸发器8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位于蓄冰槽内,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连接冷凝器;
当检测到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当检测到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进一步,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若干块蒸发结冰板。
进一步,第二蒸发器包括若干块蒸发结冰板。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第四三通阀;
第一回路: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的出口分别连接第四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均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二回路: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接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四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冷凝器第一出口,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三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第三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三回路: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口,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三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第三三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冷凝器第一出口,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四三通阀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
第四回路: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入口,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的出口分别连接第四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入口,第四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出口均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五回路: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第五控制阀的入口,第五控制阀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六控制阀的入口,第六控制阀的出口连接节流阀的入口,节流阀的出口连接第一控制阀的入口,第一控制阀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三控制阀的入口,第三控制阀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六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第七控制阀的入口,第七控制阀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八控制阀的入口,第八控制阀的出口连接节流阀的入口,节流阀的出口连接第二控制阀的入口,第二控制阀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第四控制阀的入口,第四控制阀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
第七回路: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节流阀分别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c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C,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f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F分别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八回路: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a,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接口d连接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C,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F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九回路: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A,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D连接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C,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接至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F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和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
第十回路: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节流阀分别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c和接口d,接口b和接口e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C和接口D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十一回路: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a,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A连接至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d,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D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十二回路: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f,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F连接至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c,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B,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的接口C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第四三通阀均为电磁三通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节流阀为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所述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包括压缩机或包括发生器、节流阀、吸收器、溶液泵。
进一步,还包括与蓄冰槽连接的风机盘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连续制冰,制冰循环效率高,相比现有方案,效率提高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避免外界热量的进入提高的效率,一部分是改进后的方案在脱冰时,系统循环相当于回热循环,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a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一种实施例处于制冰状态下的制冷机流动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第一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第二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三种实施例处于制冰状态下的制冷机流动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三种实施例第一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三种实施例第二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四种实施例处于制冰状态下的制冷机流动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四种实施例第一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四种实施例第二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
图5至图8分别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五至第八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制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至少包括两个蒸发器,正常制冰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经节流阀后分别输送至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进行结冰;
检测到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将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
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输送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再到冷凝器;
同理,当检测到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一种制冰系统,包括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冷凝器1、第一蒸发器8、第二蒸发器9、蓄冰槽11、节流阀2、控制系统,所述第一蒸发器8与所述第二蒸发器9位于蓄冰槽11内,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连接冷凝器1;
当检测到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当检测到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可以包括若干块蒸发结冰板,通过控制系统分别实现多块制冰板的制冰或者脱冰。
如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一实施例处于制冰状态下的制冷机流动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三通阀4,第二三通阀5,第三三通阀6,第四三通阀7;
第一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的第一接口,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分别连接第四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均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从冷凝器1出口出来的制冷剂经节流阀2依次经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分别进入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出口的制冷剂,分别经第三三通阀6和第四三通阀7回到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
第二回路: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第一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的第二接口,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四三通阀7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的第二接口连接冷凝器1第一出口,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接口,第一三通阀4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本实施例蓄冰槽11内设有冰块检测装置,当检测到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将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经第二三通阀5输送至第一蒸发器8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8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2,再经第一三通阀4输送至第二蒸发器9进行制冰作业;第二蒸发器9出口处的制冷剂经第三三通阀6输送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再到冷凝器1;
第三回路: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第二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4的第二接口,第一三通阀4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三三通阀6的第二接口连接冷凝器1第一出口,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的第一接口,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四三通阀7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同理,当检测到第二蒸发器9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经第一三通阀4输送至第二蒸发器9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9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再经第二三通阀5输送至第一蒸发器8进行制冰作业,第一蒸发器8出口处的制冷剂经第二三通阀5输送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再到冷凝器1。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三通阀4、第二三通阀5、第三三通阀6、第四三通阀7均为电磁三通控制阀。
第二种实施例: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第四控制阀15,第五控制阀16,第六控制阀17,第七控制阀18,第八控制阀19;
第四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12和第二控制阀13的入口,第一控制阀12和第二控制阀13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分别连接第四控制阀15和第三控制阀14的入口,第四控制阀15和第三控制阀14的出口均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此时第五控制阀16、第六控制阀17、第七控制阀18、第八控制阀19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第四控制阀15处于打开状态;
第五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五控制阀16的入口,第五控制阀16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六控制阀17的入口,第六控制阀17的出口连接节流阀2的入口,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控制阀12的入口,第一控制阀12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控制阀14的入口,第三控制阀14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此时第一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14、第五控制阀16、第六控制阀17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控制阀13、第四控制阀15、第七控制阀18、第八控制阀19处于关闭状态。
第六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七控制阀18的入口,第七控制阀18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八控制阀19的入口,第八控制阀19的出口连接节流阀2的入口,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二控制阀13的入口,第二控制阀13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第四控制阀15的入口,第四控制阀15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此时第一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14、第五控制阀16、第六控制阀17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控制阀13、第四控制阀15、第七控制阀18、第八控制阀19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
第七回路: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三种实施例处于制冰状态下的制冷机流动示意图,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分别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c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C,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e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f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F分别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八回路: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三实施例第一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a,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接口d连接节流阀2,与冷凝器1第一出口汇流后,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C,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E,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F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九回路: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三实施例第二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A,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E,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D连接节流阀2,与冷凝器1第一出口汇流后,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C,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至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F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和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
第十回路: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四种实施例处于制冰状态下的制冷机流动示意图,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分别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c和接口d,接口b和接口e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和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C和接口D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十一回路: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四实施例第一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a,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A连接至节流阀2,与冷凝器1第一出口汇流后,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d,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e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D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十二回路: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第四实施例第二蒸发器处于脱冰状态下的制冷剂流动示意图,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f,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e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F连接至节流阀2,与冷凝器1第一出口汇流后,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c,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C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优选地,所述节流阀2为电子膨胀阀。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包括压缩机3或制冷剂吸收子系统,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发生器21、节流阀23、吸收器20、溶液泵22,将发生器21、节流阀23、吸收器20、溶液泵22构成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运用到本发明的控制阀、三通阀、45度旋转换向阀和30度旋转换向阀中,构成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五至第八种实施例,图5至图8分别为本发明制冰系统第五至第八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作为以上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蓄冰槽11连接的风机盘管10,风机盘管10为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装设在各个空调房间内用于处理空气(如降温),这一过程中所需的冷量由蓄冰槽提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至少包括两个蒸发器,正常制冰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经节流阀后分别输送至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进行结冰;
检测到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将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
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输送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再到冷凝器;
同理,当检测到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2.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冷凝器(1)、第一蒸发器(8)、第二蒸发器(9)、蓄冰槽(11)、节流阀(2)、控制系统,所述第一蒸发器(8)与所述第二蒸发器(9)位于蓄冰槽(11)内,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连接冷凝器(1);
当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当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8)包括若干块蒸发结冰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蒸发器(9)包括若干块蒸发结冰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三通阀(4),第二三通阀(5),第三三通阀(6),第四三通阀(7);
第一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的第一接口,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分别连接第四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均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二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的第二接口,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四三通阀(7)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的第二接口连接冷凝器(1)第一出口,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接口,第一三通阀(4)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三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4)的第二接口,第一三通阀(4)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三三通阀(6)的第二接口连接冷凝器(1)第一出口,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的第一接口,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四三通阀(7)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第四控制阀(15),第五控制阀(16),第六控制阀(17),第七控制阀(18),第八控制阀(19);
第四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12)和第二控制阀(13)的入口,第一控制阀(12)和第二控制阀(13)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分别连接第四控制阀(15)和第三控制阀(14)的入口,第四控制阀(15)和第三控制阀(14)的出口均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五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五控制阀(16)的入口,第五控制阀(16)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六控制阀(17)的入口,第六控制阀(17)的出口连接节流阀(2)的入口,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控制阀(12)的入口,第一控制阀(12)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控制阀(14)的入口,第三控制阀(14)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六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七控制阀(12)的入口,第七控制阀(12)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 的出口连接第八控制阀(19)的入口,第八控制阀(19)的出口连接节流阀(2)的入口,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二控制阀(13)的入口,第二控制阀(13)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第四控制阀(15)的入口,第四控制阀(15)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
第七回路: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分别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c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C,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e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f和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F分别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八回路: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a,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接口d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C,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E,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F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九回路:此时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A,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B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E,第二45度旋转换向阀(27)的接口D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C,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至第一45 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E,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的接口F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和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
第十回路: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分别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c和接口d,接口b和接口e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和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和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C和接口D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十一回路: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接口D和接口E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a,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A连接至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d,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e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D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第十二回路:此时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和接口C连通,接口E和接口F连通,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f,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e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E,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F连接至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c,第一30度旋转换向阀(24)的接口b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B,第二30度旋转换向阀(25)的接口C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4)、第二三通阀(5)、第三三通阀(6)、第四三通阀(7)均为电磁三通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2)为电子膨胀阀。
11.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包括压缩机或包括发生器(21)、节流阀(23)、吸收器(20)、溶液泵(22)。
12.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蓄冰槽(11)连接的风机盘管(10)。
CN201710267408.9A 2017-04-21 2017-04-21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Pending CN1070141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7408.9A CN107014124A (zh) 2017-04-21 2017-04-21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7408.9A CN107014124A (zh) 2017-04-21 2017-04-21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4124A true CN107014124A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4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7408.9A Pending CN107014124A (zh) 2017-04-21 2017-04-21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141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6131A (zh) * 2019-06-07 2019-08-30 广东腾源蓄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蓄冰系统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3176A (en) * 1990-06-21 1993-04-20 S.S.P. Lichtenvoorde B.V. Methods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ice
CN201569231U (zh) * 2009-12-21 2010-09-01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管冰机制冷控制装置
CN102062507A (zh) * 2011-01-21 2011-05-18 东南大学 基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流态冰制取方法与装置
CN103697644A (zh) * 2013-12-11 2014-04-02 广州科勒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冰制冰系统
CN204084992U (zh) * 2014-03-31 2015-01-07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交替热气脱冰式板冰制冷装置
CN205014726U (zh) * 2015-08-26 2016-02-03 洪晓 板冰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3176A (en) * 1990-06-21 1993-04-20 S.S.P. Lichtenvoorde B.V. Methods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ice
CN201569231U (zh) * 2009-12-21 2010-09-01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管冰机制冷控制装置
CN102062507A (zh) * 2011-01-21 2011-05-18 东南大学 基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流态冰制取方法与装置
CN103697644A (zh) * 2013-12-11 2014-04-02 广州科勒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冰制冰系统
CN204084992U (zh) * 2014-03-31 2015-01-07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交替热气脱冰式板冰制冷装置
CN205014726U (zh) * 2015-08-26 2016-02-03 洪晓 板冰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海、车驰东等编译: "《工程热力学》", 30 September 200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6131A (zh) * 2019-06-07 2019-08-30 广东腾源蓄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蓄冰系统方法
CN110186131B (zh) * 2019-06-07 2021-06-15 广东腾源蓄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蓄冰系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7710B (zh) 机房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852229U (zh) 一种分布式水冷分离式热管排热系统
CN202303712U (zh) 一种新型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109163576B (zh) 一种防冻节能型热管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28404B (zh) 一种冰水混合物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87030B (zh) 基于开式冷水凝固换热器的热泵系统
CN104791925A (zh) 一种节能型开式冷却塔供冷系统
CN106679015A (zh) 一种空气换热蓄冷空调系统
CN101487613A (zh) 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
CN102506528A (zh) 一种新型冷库融霜系统
CN201003824Y (zh) 冰蓄冷空调装置
CN210399615U (zh) 一种可独立制冰的模块式人工冰场
US20060037340A1 (en) Modularized high efficiency cooling device in a cooling mechanism
CN102384551B (zh) 外融冰式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8489132A (zh) 能源站高效特大冷量串联冷水机组
CN107014124A (zh)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CN104315635B (zh) 中小型大温差双工况动态流态冰冰蓄冷空调
CN109611982A (zh) 一种采用冰蓄冷的储能热管理装置
CN216204594U (zh) 一种无霜冷冻冷藏库系统
CN106468465B (zh) 冬季能源回收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4807248B (zh) 一种用于车间循环水系统的集中式冷热源系统
CN214536593U (zh) 数据中心防冻型间接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及系统
CN210740810U (zh) 一种简单型制冰空气源热泵
CN204176831U (zh) 中小型大温差双工况动态流态冰冰蓄冷空调
CN209944575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冷凝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