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9000A -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9000A
CN107009000A CN201710402631.XA CN201710402631A CN107009000A CN 107009000 A CN107009000 A CN 107009000A CN 201710402631 A CN201710402631 A CN 201710402631A CN 107009000 A CN107009000 A CN 107009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wire
module
stag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26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9000B (zh
Inventor
鞠春盛
石惟
石惟一
石硕
石蓓
葛玲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East Sta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石惟
石惟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石惟, 石惟一 filed Critical 石惟
Priority to CN2017104026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09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09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9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2Automatic feeding or moving of electrodes or work for spot or seam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33Means for feeding electrodes, e.g. drums, rolls, motors
    • B23K9/1336Driv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0Othe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Protective circuits; Remote controls
    • B23K9/1006Power supply
    • B23K9/1012Power supply characterised by parts of the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 Weld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属于焊机控制系统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气体保护电焊机焊接薄板困难和飞溅严重的问题。本发明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包括燃弧阶段,采用恒压控制模式或采用恒流控制模式,焊丝等速送进;短路阶段,焊丝与工件接触,采用恒流控制模式,送丝停止;回抽阶段,采用恒流控制模式或者恒压控制模式分别控制工件的加热大小,焊丝等速抽丝;回抽阶段结束后复位至燃弧阶段。本发明在焊接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电路,相关联地使送丝机正转或反转,进行送丝或抽丝,起到减少电弧热量、可以焊薄板、減少飞溅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机控制系统领域,涉及一种減少MAG/MIG/CO2气体保护焊飞溅和热量的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焊机的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IN为焊机的绐定电路,可以是一只电位器也可以是一个有复杂电路的模快,图中CM为控制模式电路,控制模式电路基本上为两种模式:CC模式(恒流模式)和CV模式(恒压模式);图中PWM,P为脉宽调制器及逆变器,常见的有3523、3846、3875等和半桥逆变器、全桥逆变器等。之所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焊机,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型的CM,不类型的电焊机,其IN和PWM,P两部分基本是相同的。
手弧焊机和氩弧焊机的整个焊接过程的CM均为一种模式:CC模式(如图2所示),图2中,IB为电流反馈模块,Ib为IB的输入端子,Lin为CC的输入端子,Uout为CC的输出端子;MIG/MAG焊机和CO2焊机整个焊接过程的CM均为一种模式:CV模式(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CV模式控制电路实际由VV及CC两部分组成:其中,VV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CC为恒流控制电路模块,Uv为VV的输出端子,Iin为CC的输入端子,VH为电压反馈模块,Vh为VH的输入端子,Vb为VV的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IB为电流反馈模块,Ib为IB的输入端子,Vin为VV的给定电压模块,Uout为CC的输出端子;从图3可以看出送丝机以恒定速度送丝。
MIG/MAG气体保护焊和CO2气体保护焊都是经常使用的焊接工艺,尢其CO2气体保护焊应用最为广泛,这两种焊接方法共同的缺点是不能焊薄板,例如:厚度1mm左右的钢板或2mm左右的铝板,就很难焊,并且飞溅很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气体保护电焊机焊接薄板困难和飞溅严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交替变换控制模式模式的电焊机及控制方法,整个焊接过程中,在焊接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电路,相关联地使送丝机正转或反转,进行送丝或抽丝,起到减少电弧热量、可以焊薄板、減少飞溅的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
燃弧阶段,采用恒压控制模式或采用恒流控制模式,焊丝等速送进;
短路阶段,焊丝与工件接触,采用恒流控制模式,送丝停止;
回抽阶段,采用恒流控制模式或者恒压控制模式分别控制工件的加热大小,焊丝等速抽丝;
回抽阶段结束后复位至燃弧阶段。
优选地,所述的恒压控制模式和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式通过焊机总控制模块CM实现;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为数字控制模块和/或模拟控制模块;所述的模拟控制模块包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为可编程芯片;所述的可编程芯片包括MCU、DSP、PLC或FPGA。
优选地,所述的模拟控制模块包括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和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及复位电路模块;
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延时复位模块和弧压复位模块;所述的延时复位模块包括单稳态触发器DW和R-S触发器;所述的弧压复位模块包括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
所述的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的脚1与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Vh3相连,VB3的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VB3的脚3输出一端设置接点F;
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的脚1与恒压恒流转变判别电压模块Vh2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3输出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5的一端相连,K5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的脚1经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Vb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2经给定电压输入端子Vin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输出端连接,脚3经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的脚1与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Vh1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3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与DW1和DW2的触发端相连,同时还与R-S触发器的S端相连;DW2的Q端与K5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的单稳态触发器DW1中Q非端连接接点E;
所述的R-S触发器中R端引出二路,一路设置接点D,一路经电容C4接地;其Q端分为三路,一路输出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V±与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M±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控制端连接;其Q非端接K5和K6的控制端;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一端与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1连接,另一端与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2连接,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输出端输出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Min至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M;
所述的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1连接同时联接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控制端,R1的另一端接VCC;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和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连接,K1的输出端和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一端连接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2,另一端连有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1;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2,另一端与K6的输出端相连,K6的一个输入端连有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3,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燃弧阶段恒流模式时的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
优选地,步骤1,按“枪开关”进入燃弧阶段,在燃弧阶段采用恒压模式或者恒流模式,当采用恒压模式时,Vin1输出给定电压;当采用恒流模式时,Iin1输出给定电流;送丝机送丝,此时焊丝等速送进;
因VH输出值很高,当把Vh2调得很低时,VB2输出为低,K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K1输出端与Uv相通,VV的输出信号进入CC,此时是MIG/MAG焊、CO2焊熔滴短路过渡的燃弧阶段,焊机为CV恒压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
也可调高Vh2值,使VB2输出为高,K1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焊机为CC恒流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把Vh2调到某一中间值,当弧压很低时为CV模式,则随着弧压的升高到Vh2设定值时,自动转为CC模式;
VB1输出为低,VB3输出为高,由于设置了C4,焊机加电后R-S的Q端为低;Q端为低,使M±控制送丝机正转,焊丝以Min1所给定的速度送进;
步骤2,焊丝与工件接触,此时VH输出值最低,进入短路阶段;在短路阶段采用恒流电路,Iin2使焊接电流很小,送丝机抽丝,抽丝速度由Min2确定;
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焊丝与工件相接触时,Vh为0伏,VB2输出变为高,为CC模式,VB1为高使R-S的Q端也为高,K1输入端与K2的输出端相通,VB1为高,K2输出端与Iin2相通,Iin2的输出值通过K2进入CC,焊机为恒流模式;调节Iin2的输出值,使短路阶段的焊接电流值很小,因为恒流模式,因此即使焊丝与工件短路,电流也很小,此价段工件几乎不被加热,也不会产生飞溅;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焊丝与工件相接触时,VB1变高,使DW1和DW2开始延时,R-S触发器翻转;
VB3输出为低;由于R-S的Q端为高,使M±控制送丝机反转,送丝机使焊丝以Min2所给定的速度抽丝;
步骤3,焊丝回抽后,进入回抽阶段;R-S的Q非端变低,DW2的Q端为高,与K5的另一端相连,K5的输出端与D2的负极相连,故在抽丝阶段仍为恒流电路模式,VB1输出低,Iin3输出值经K6和K2的输出端送入焊机,调节Iin3的输出值,可调节回抽阶段的焊接电流值,焊机仍为恒流模式,工件加热仍很少,VB3输出为低;
DW2延时结束后,其Q端为低,变为恒压电路,可根据需要调节Vin3输出合适的电压值;
R-S的Q端为高,送丝机仍使焊丝以Min2所给定的速度回抽;
VB3输出为低;此时VH值从短路时的最低值开始升高;
步骤4,回抽结束时机,在短路发生后用延时复位方式、弧压复位方式或两种复位方式并用来结束抽丝阶段,下一个燃弧阶段开始;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
其中:
CM——焊机总控制模块
CC——恒流控制电路模块
C4——电容
D1/D2——二极管
DW1,DW2——单稳态触发器
Iin——CC的输入端子
Iin1——燃弧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2——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3——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b——电流反馈信号输入端子
IB——电流反馈信号模块
K1,K2,K3,K4,K5,K6——三2通道模拟开关
M——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
M±——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
Min1——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2——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
PWM,P——脉宽调制器及逆变器
R-S——触发器
R1/R2/R3/R4——电阻
Uv——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
Uout——CC的输出端子
VV——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
V±——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
VB1——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
VB2——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路模块
VB3——电压限定电路模块
VH——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
Vb——VV的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
Vin——VV的给定电压输入端子
Vin1——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in2——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h——VH的输入端子
Vh1——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
Vh2——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压模块
Vh3——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
优选地,步骤4中,
接点D和接点E相连,为R-S触发器的“延时复位方式”;
当DW延时结束后,使R-S复位,R-S中Q为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接点D和接点F相连,为R-S的“弧压复位方式”;
当弧压升到燃弧弧压的电压值时,VB3变高,使R-S复位,Q为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VB3的作用是,即使是恒流模式,也可限制弧压,不会出现弧压太高,因此不会烧毁焊丝的导电嘴;
接点D和接点E相连,接点D和接点F相连,“延时复位方式”与“弧压复位方式”同时存在,“延时复位方式”先到,使R-S复位,便为“延时复位方式”;“弧压复位方式”先到,使R-S复位,便为“弧压复位方式”;R-S复位后Q为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优选地,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包括MCU、DSP、PLC或可编程芯片和D/A转换电路模块;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和可编程芯片U1的输入口In9相连;
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Vh3与可编程芯片U1的输入口In2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3与Vh的比较,实现权利要求3、4,或5中所述的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的功能;
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判别电压模块Vh2与与可编程芯片U1输入口In1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2与Vh的比较,实现权利要求3、4或5中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的功能;
所述的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的脚1经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Vb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2经给定电压输入端子Vin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输出端连接,脚3经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Vh1与可编程芯片U1输入口In0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1与Vh的比较,实现权利要求3、4或5中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的功能;
延时复位方式的延时t送入U1的输入口In3;
反抽阶段恒流模式转恒压模式的时间t1送入U1的输入口In4;
送丝机送丝速度值Min1送入U1的输入口In5;
送丝机反抽速度值Min2送入U1的输入口In6;
焊接反馈电压值Vh送入U1的输入口In9並经端子Vb送入VV的一端;
Ku接U1的输入口In7,高电平时为”弧压复位”模式;
Kt接U1的输入口In8,高电平时为”延时复位”模式;
U1一个输出口Out8输出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V±与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M±连接,同时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
U1的一组输出口Out0到Out7输出8位信号到D/A模块U2的输入口In0到In7脚,进行D/A变换,U2的输出口Out0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Min(Min1和,in2)送给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M;
U2的输出囗Out0在燃弧阶段输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1值,在短路和回抽阶段输出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2徝,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9连接K1的控制端;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输出端相连,K1的另一端和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连接,K1的输出端和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一端连接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2,另一端连有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1;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2,另一端与K6的输出端相连,K6的一个输入端连有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3,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燃弧阶段恒流模式时的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10连接K2的控制端;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11连接K6的控制端。
优选地,通过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实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枪开关”进入燃弧阶段,在燃弧阶段采用恒压模式或者恒流模式,当采用恒压模式时,Vin1输出给定电压;当采用恒流模式时,Iin1输出给定电流;送丝机送丝,此时焊丝等速送进;
因VH输出值很高,当把Vh2调得很低时,U1Out9输出为低,K1输入端与Uv相通,VV的输出信号进入CC,此时是MIG/MAG焊、CO2焊熔滴短路过渡的燃弧阶段,焊机为CV恒压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於焊丝熔化速度;
也可调高Vh2值,使U1Out9输出为高,焊机为CC恒流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把Vh2调到某一中间值,当弧压很低时为CV模式,则随着弧压的升高到Vh2设定值时,自动转为CC模式;
U1-Out8为低,使M±控制送丝机正转,焊丝以Min1所给定的速度送进;
步骤2,焊丝与工件接触,此时VH输出值最低,进入短路阶段;在短路阶段采用恒流电路,Iin2使焊接电流很小,送丝机抽丝,抽丝速度由Min2确定;
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焊丝与工件相接触时,Vh为0伏,U1Out9输出变为高,为CC模式,U1-Out10为高,K2输出端与Iin2相通,Iin2的输出值通过K2进入CC,焊机为恒流模式;调节Iin2的输出值,使短路阶段的焊接电流值很小,因为恒流模式,因此即使焊丝与工件短路,电流也很小,此价段工件几乎不被加热,也不会产生飞溅;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焊丝与工件相接触时,U1以t开始延时;
U1-Out8为高,使M±控制送丝机反转,送丝机使焊丝以Min2所给定的速度抽丝;
步骤3,焊丝回抽后,进入回抽阶段;Out9为高,故在抽丝阶段仍为恒流电路模式,U1-Out11输出低,Iin3输出值经K6和K2,K1的输出端送入CC,调节Iin3的输出值,可调节回抽阶段的焊接电流值,焊机仍为恒流模式,工件加热仍很少;t1开始延时;
t1延时结束后,回抽阶段由恒流模式变为恒压模式,可根据需要调节Vin2输出合适的电压值;
U1Out8为高,送丝机仍使焊丝以Min2所给定的速度回抽;
VH值从短路时的最低值开始升高;
步骤4,回抽结束时间,若Kt接地,在短路发生后U1-In8为低,为延时复位方式、若Ku接地,在短路发生后U1-In7为低,为弧压复位方式,若Kt,Ku抣接地,在短路发生后U1-In8和U1-In7均为低,为两种复位方式并用来结束抽丝阶段,下一个燃弧阶段开始;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
其中:
CM——焊机总控制模块
CC——恒流控制电路模块
Iin——CC的输入端子
Iin1——燃弧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2——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3——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b——电流反馈信号输入端子
IB——电流反馈信号模块
K1,K2,K3,K6——三2通道模拟开关
M——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
M±——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
Min1——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2——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
PWM,P——脉宽调制器及逆变器
R6/R7——电阻
Uv——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
Uout——CC的输出端子
VV——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
V±——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
VH——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
Vb——VV的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
Vin——VV的给定电压输入端子
Vin1——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in2——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h——VH的输入端子
Vh1——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
Vh2——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压模块
Vh3——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
优选地,步骤4中,Kt接地,U1-In8为低,为“延时复位方式”;
延时结束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Ku接地,U1-In7为低,为弧压复位方式”;
当弧压升到燃弧弧压的电压值时,U1-Out8为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弧压复位方式的作用是,即使是恒流模式,也可限制弧压,不会出现弧压太高,因此不会烧毁焊丝的导电嘴;
Kt,Ku均接地U1-In8与U1-In7均为低,“延时复位方式”与“弧压复位方式”同时存在,“延时复位方式”先到,便为“延时复位方式”;“弧压复位方式”先到,便为“弧压复位方式”;复位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包括焊机总控制模块CM,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电路模块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为模拟控制模块和/或数字控制模块;所述的模拟控制模块包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包括MCU、DSP、PLC和FPGA。
优选地,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包括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和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及复位电路模块;
所述的复位电路模块为单稳态触发器DW1和R-S触发器;
所述的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的脚1与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Vh3相连,VB3的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VB3的脚3输出一端设置接点F;
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的脚1与恒压恒流转变判别电压模块Vh2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3输出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5的一端相连,K5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的脚1经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Vb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2经给定电压输入端子Vin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输出端连接,脚3经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的脚1与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Vh1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脚3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同时还与DW1和DW2的触发端相连,DW2的Q端与K5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的单稳态触发器DW1中端引出电路设置接点E;
所述的R-S触发器中R端引出二路,一路设置接点D,一路经电容C4接地;其Q端分为三路,一路输出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V±与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M±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控制端连接;其Q非端接K5和K6的控制端;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一端与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1连接,另一端与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2连接,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输出端输出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Min至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M;
所述的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1连接同时联接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控制端,R1的另一端接VCC;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和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连接,K1的输出端和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一端连接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2,另一端连有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1;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2,另一端与K6的输出端相连,K6的一个输入端连有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3,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燃弧阶段恒流模式时的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现有焊机在短路阶段仍为恒压模式,短路时,焊接回路电阻接近0,在恒压下,短路电流必定很大;本发明在短路阶段采用恒流模式,电流大小可控,可以调节使电流很小,从根本上减少短路电流,使飞溅明显减少,同时也减少工件受热,可焊薄板;
(2)由于焊丝直径不同(1.0mm或1.2mm),保护气体性质不同(氩气或CO2),焊材不同(钢材,鋁材,钛材等),板厚不同,本发明为焊接工艺人员提供多种手段适应各种薄板的焊接。在燃弧阶段和回抽阶段,均可选择CV模式或CC模式且参数大小可调,或部分时间为CV模式,部分时间为CC模式,且参数大小可调,可以精细地控制发热量,根据工件板厚、材质,灵活地选用多种手段控制工件受热;
(3)本发明与现有MIG/MAG或CO2焊整个焊接过程均为CV模式相比,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交替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可使工件受热大大减少,且可根据板厚调节焊接功率,明显减少飞溅,可以焊接更薄的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焊机控制方块图;
图2为恒流模式焊机控制方块图;
图3为恒压模式焊机控制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模拟控制焊机控制方块图;
图中纯字母D、E、F——表示可以把DE连通或把DF连通;
图5为本发明数字控制焊机控制方块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焊机控制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焊机控制电路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7、实施例8和实施例9焊机控制电路图。
图中:
CM——焊机总控制模块总称
CC——恒流控制电路模块
C4——电容
D1/D2——二极管
DW1——单稳态触发器
DW2——单稳态触发器
Iin——CC的输入端子
Iin1——燃弧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2——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3——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b——电流反馈信号输入端子
IB——电流反馈信号模块
K1,K2,k3,K4,K5,K6——三2通道模拟开关
M——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
M±——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
Min1——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2——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
PWM,P——脉宽调制器及逆变器
R-S——触发器
R1/R2/R3/R4——电阻
Uv——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
Uout——CC的输出端子
VV——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
V±——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
VB1——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
VB2——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路模块
VB3——电压限定电路模块
VH——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
Vb——VV的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
Vin——VV的给定电压输入端子
Vin1——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in2——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h——VH的输入端子
Vh1——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
Vh2——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压模块
Vh3——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恒流控制电路模块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所述的恒流控制电路模块CC通过电流反馈信号输入端子Ib与所述的电流反馈信号模块IB连接;所述的恒流控制电路模块CC的输出端子Uout与所述的脉宽调制器及逆变器PWM,P连接;
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包括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路模块VB2、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和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及复位电路;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延时复位模块和弧压复位模块,延时复位模块包括单稳态触发器DW和R-S触发器,弧压复位模块包括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
所述的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的脚1与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Vh3相连,VB3的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VB3的脚3输出一端设置接点F;
所述的恒压恒流转換电路模块VB2的脚1与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压模块Vh2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3输出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5的一端相连,K5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的脚1经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Vb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2经给定电压输入端子Vin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输出端连接,脚3经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的脚1与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Vh1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脚3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与DW1和DW2的触发端相连,同时还与R-S触发器的S端相连;DW2的Q端与K5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的单稳态触发器DW的Q非端连接接点E;
所述的R-S触发器中R端引出二路,一路设置接点D,一路经电容C4接地;其Q端分为三路,一路输出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V±与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M±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控制端连接,其Q非端接K5和K6的控制端;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一端与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1连接,另一端与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2连接,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输出端输出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Min至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M;
所述的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1连接;同时连接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控制端,R1的另一端接VCC;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和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连接,K1的输出端和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一端连接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2,另一端连有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1;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另一端与K6的输出端相连,K6的一个输入端连有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3,另一个输入端连有燃弧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的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
如图5所示,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包括数字控制模块MCU/DSP/PLC/FPGA(可编程芯片)和D/A转换电路等模块;
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和可编程芯片U1的输入口In9相连;
其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Vh3与可编程芯片U1的输入口In2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3与Vh的比较,实现前文中所述的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的功能;
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判别电压模块Vh2与与可编程芯片U1输入口In1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2与Vh的比较,实现前文中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的功能;
所述的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的脚1经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Vb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2经给定电压输入端子Vin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输出端连接,脚3经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Vh1与可编程芯片U1输入口In0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1与Vh的比较,实现前文中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的功能;
延时复位方式的延时t送入U1的输入口In3;
反抽阶段恒流模式转恒压模式的时间t1送入U1的输入口In4;
送丝机送丝速度值Min1送入U1的输入口In5;
送丝机反抽速度值Min2送入U1的输入口In6;
焊接反馈电压值Vh送入U1的输入口In9並经端子Vb送入VV的1脚;
Ku接U1的输入口In7,高电平时为”弧压复位”模式;
Kt接U1的输入口In8,高电平时为”延时复位”模式;
U1一个输出口Out8输出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V±与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M±连接,同时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
U1的一组输出口Out0到Out7输出8位信号到D/A模块U2的输入口In0到In7脚,进行D/A变换,U2的输出口Out0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Min送给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M;
U2的输出囗Out0在燃弧阶段输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1值,在短路和回抽阶段输出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2徝,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9连接K1的控制端;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输出端相连,K1的另一端和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连接,K1的输出端和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一端连接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2,另一端连有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1;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2,另一端与K6的输出端相连,K6的一个输入端连有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3,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燃弧阶段恒流模式时的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10连接K2的控制端;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11连接K6的控制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VV和CC采用图3中的现有电路模块;
如图4和图6所示,W0、W1、W2、W3、W4、W5、W6、W7、W8、W9、W10、W11为电位器,U1、U2为运算放大器353,U3A为D触发器4013,U4,U5为单稳态触发器4538;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采用模拟控制电路,如图6所示,电位器W0、W1、W2、W3、W4、W5、W6、W7、W8、W9、W10、W11一端接电源VCC,W0、W1、W2、W3、W4、W5、W6、W7、W10、W11另一端接地,电阻R1、R2、R3、电容C1一端接地,W0中间端接K6的1脚,W1中间端接K3的2脚,W2中间端接K3的1脚,W3中间端接K2的1脚,W4中间端接K6的2脚,W5中间端接U1的5脚,W6中间端接U1的3脚,W7中间端接U2的2脚和D5的(-)端,W8中间端和另一端接C2的一端和U4的2脚,W9中间端和另一端接C3的一端和U5的2脚,Vh接VV的输入端Vb和U1的6脚,U1的2脚,U2的3脚,同时U1的1脚接K5的1脚,K5的15脚接D2的(-)端,U1的7脚接R2的另一端和U4的4脚,U5的4脚及U3的6脚和K2的10脚,D2的(+)端接R1的另一端和K1的10脚,,同时U3的3脚,5脚和U4的3脚,5脚,U5的3脚,5脚和R1的另一端均接VCC,U3的1脚接D5的(+)端和M+-和K3的10脚,K4的10脚,K3的15脚接Vin,同时U2的1脚接D4的(+)端,D4的(-)端接F点,U4的7脚接D3的(+)端,D3的(-)端接E点,C2的另一端接U4的1脚,C3的另一端接U5的1脚,U3的4脚接R3和C1的另一端和D点,K2的15脚接K1的1脚,K1的2脚接VV电压反馈电路输出端Uv,K1的15脚接CC电路中的电流给定信号输入端Lin;W10中点接K4的2脚,W11中点接K4的1脚,K4-15脚接M。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模拟电路实现,包括如下步骤:图6
初始状态:加电后,由于加有C1,故U3-1为低电平,同时U1-7为低电平,U2-1为高电平,U4-7为高电平,U5-7为高电平;
步骤1,按“枪开关”,进入燃弧阶段;
焊接2mm的铝板或1mm的钢板时,由于U3-1为低电平,调W6使U1的3脚电压很低,U1-1为低电平,U3-2为高电平,K5的1脚和15脚通,K1-15与K1-2相通,Uv与Iin相连,为恒压电路,K3-15与K3-2相通,W1中点电压即为给定电压,送给Vin,U3-1为低电平使送丝机正转,送丝机以电位器W10给定值送丝;此时相当MIG/MAG焊、CO2焊熔滴短路过渡的燃弧阶段;焊机为恒压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
焊接更薄的板例如焊接1mm的铝板或0.5mm的钢板时,调W6使U1的3脚电压很高,U1-1为高电平,U3-2为高电平,K5的1脚和15脚通,K1-15与K1-1相通,K2-15与Iin相连,为恒流电路,K2-15与K2-2相通,K6-15与K6-1通,W0中点电压即为给定电流值,送给Iin,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U3-1为低电平使送丝机正转,送丝机以电位器W10给定值送丝;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板厚度的选择只是示例性说明,实际操作中焊接工艺员要根据工件大小,焊接速度,焊件是否要预热及预热温度,进行“工艺评定”,通过试焊,制定工艺文件,在工艺文件中,明确是采用恒压模式或恒流模式;
步骤2,焊丝与工件接触,此时Vh的输出值最低,进入短路阶段;U1-7变高,使U3-1变高,U3-2变低,U4-7变低,U4开始延时;U5-6变高,U5开始延时,K5-15与K5-2通,K1-15与K1-1接通,U1-7变高,使K2-15与K2-1接通,电位器W3中点电压送入Iin,为恒流模式;调电位器W3使Iin1很小(电流小到以回抽时不断弧为限,对MIG/MAG焊约10A,对CO2焊接约30A),故短路状态电流很小,所以飞溅小,工件受热小,适宜焊薄板;因U3-1为高,故送丝机以电位器W11绐定值反转,抽丝;焊机为恒流控制模式;
步骤3,焊丝回抽后,进入回抽阶段;U3-1仍为高,送丝机继续以电位器W11的输出值反转,抽丝,保持恒流模式;
U5延时结束后,U5-6变低,K1-15与K1-2接通,为恒压模式,W2为电压给定值;
调W9,使U5延时时间长,恒流时间长,恒压时间短,适合焊接很薄的工件,调W9,使U5延时时间短,恒流时间短,恒压时间长,可控制工件受热,适合焊接稍厚的工件;
步骤4,回抽结束时机,
连接D与E,为延时复位方式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U4延时结束后,U4-7变为高,接点D和接点E相连,高电平通过二极管D3送到接点D,U3复位,U3-1为低,送丝机正转,送丝,K1-15与K1-2接通,使Uv与Iin相连,重复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
实施例2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步骤4中,连接D与F,为弧压复位方式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Uh升高到一定值后,U2-1变高,接点D和接点F相连,高电平通过二极管D4送到接点D,U3复位,U3-1为低,送丝机正转,送丝,K1-15与K1-2接通,使Uv与Iin相连,重复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实施例3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步骤4中,回抽结束时机,在短路发生后用延时复位方式和弧压复位方式并用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
接点D和接点E相连,接点D和接点F相连,“延时复位方式”与“弧压复位方式”同时存在,U4-7先变高,为“延时复位方式”;U2-1先变高,为“弧压复位方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VV和CC采用图3中的现有电路模块。
如图4和图7中,W0、W1、W2、W3、W4、W5、W6、W7、W8、W9、W10为电位器,U1、U2为运算放大器353,U3和U7为D触发器4013,U5为与非门4011,U6为12位二进制计数器4040,K1、K2、K3、K4,K5、K6为三2通道模拟开关4053;K7、K8分别为两个12挡波段开关的输出端,其余均同实施例1;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采用模拟控制电路,如图7所示,电位器W1、W2、W3、W4、W5、W6、W7、W10、W111一端接电源VCC,W1、W2、W3、W4、W5、W6、W7、W10、W111另一端接地,电阻R1、R2、R3、R4、R5,R6电容C1、C2一端接地,W0中间端接K6的1脚,W1中间端接K3的2脚,W2中间端接K3的1脚,W3中间端接K2的1脚,W4中间端接K6的2脚,W5中间端接U1的5脚,W6中间端接U1的3脚,W7中间端接U2的2脚和D5的(-)端,Vh接VV的输入端Vb和U1的6脚,U1的2脚,U2的3脚,同时U1的1脚接K5的1脚,K5-15接D2的负端,U1-7接R2的另一端和U3的6脚,U3-1接U5的6脚和C3的一端,U5的5脚接C2的另一端和W8的一端和中点端,W8的另一端接U5的4脚和U6的10脚,U6的1、2、3、4、5、6、7、9、12、13、14、15脚与12挡波段开关K7的12个触点相连,同时也和12挡波段开关K8的12个触点相连,D2的(+)端接R1的另一端及K1的10脚相连;U1的7脚接K2的10脚,同时U3的3脚、5脚和R1的另一端均接VCC,U3的1脚接D5的(+)端、M±、K3的10脚、K4的10脚、C3的一端,C3的另一端接U6的11脚和R4的另一端,K3的15脚接Vin,同时U2的1脚接D4的(+)端,D4的(-)端接F点,K8的输出脚接D3的(+)端,D3的(-)端接E点,U3的4脚接R3和C1的另一端和D点,K7的输出脚接U7的4脚,和R5,C4的另一端,U7的6脚接R6的另一端,U7的1脚接K5的2脚,K5的15脚接D2的负端,D2的正端接R1的另一端和K1的10脚并标有A点,K2的15脚接K1的1脚,K1的2脚接VV电压反馈电路输出端Uv,K1的15脚接Iin。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模拟电路实现,包括如下步骤,如图7,
初始状态:加电后,由于加有C1、使U3-1为低电平,同时U1-7为低电平,U2-1为高电平,U5-4为高电平,U6输出均为低,U7-1为低电平;
步骤1,按“枪开关”,进入燃弧阶段;
由于U3-1为低电平,调W6使U1的3脚电压很低,U1-1为低电平,U3-2为高电平,K5的1脚和15脚通,K1-15与K1-2相通,Uv与Iin相连,为恒压电路,K3-15与K3-2相通,W1中点电压即为给定电压,送给Vin,U3-1为低电平使送丝机正转,送丝机以电位器W10给定值送丝;此时相当MIG/MAG焊、CO2焊熔滴短路过渡的燃弧阶段;焊机为恒压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
调W6使U1的3脚电压很高,U1-1为高电平,U3-2为高电平,K5的1脚和15脚通,K1-15与K1-1相通,K2-15与Iin相连,为恒流电路,K2-15与K2-2相通,K6-15与K6-1通,W0中点电压即为给定电流值,送给Iin,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U3-1为低电平使送丝机正转,送丝机以电位器W10给定值送丝;
步骤2,焊丝与工件接触,此时VH的输出值最低,进入短路阶段;U1-7变高,使U3-1和U7-1变高,U5开始桭荡,U6开始计数(延时);U2-1变低,U1-7变高,使K2-15与K2-1接通,K1-15与K1-1接通,W3中点电压送入Iin,为恒流模式;调电位器W3使Iin1很小,(电流小到以回抽时不断弧为限,对MIG/MAG焊约10A,对CO2焊接约30A)故短路状态电流很小,所以飞溅小,工件受热小,适宜焊薄板;因U3-1为高,故送丝机以电位器W11为绐定值反转,抽丝;焊机为恒流控制模式;
步骤3,焊丝回抽后,进入回抽阶段;U3-1仍为高,送丝机继续以电位器W111的输出值反转,抽丝,保持恒流模式,此时VH的输出值从短路时的最低值开始升高;
U7-1为高,U3-2为低,仍保持恒流模式,调节W4值作为Iin2送入K2-2,送给Iin;此时适合焊接很薄的工件;
转动K7,可在任意时刻(为延时时间)使K7输出一脉冲送到U7的4脚,使U7-1为低,使K5-15与K1-2接通,变为恒压模式,焊接电流由W2调节,发热较大;适宜焊稍厚的工件;
步骤4,回抽结束时机,
连接D与E,为计数方式的“延时复位方式”延时复位方式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转动K8,可在任意时刻(为延时时间)使K8的输出一脉冲,通过D3送到E点,接点D和接点E相连,高电平通过二极管D3送到接点D,使U3复位,U3-1为低,送丝机正转,送丝,K1-15与K1-2接通,使Uv与Iin相连,重复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
实施例5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步骤4中,回抽结束时机,在短路发生后用弧压复位方式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
接点D和接点F相连,即为R-S的“弧压复位方式”;
当弧压Uh升到正常燃弧弧压的电压值时,U2-1变高,通过二极管D4送到接点F,使接点F变高,U3-1为低,送丝机正转,送丝,K1-4与K1-5接通,使Uv与Iin相连,重复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实施例6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步骤4中,回抽结束时机,在短路发生后用延时复位方式和弧压复位方式并用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
接点D和接点E相连,接点D和接点F相连,计数“延时复位方式”与“压复位方式”同时存在,U7-1先变高,为计数式的“延时复位方式”;U2-1先变高,为“弧压复位方式”。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VV和CC采用图3中的现有电路模块。
如图5和图8中,W0、W1、W2、W3、W4、W5、W6、W7、W8、W9、W10、W11为电位器,U1为单片机STC12C5412AD,U2为TLC7226(四D/A转换器),K1、K2、K3、K6为三2通道模拟开关4053;K4,K5为拔动开关,其余均同实例1。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采用数字控制电路,如图8所示,电位器W0、W1、W2、W3、W4、W5、W6、W7、W8、W9、W10、W11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地,W0中间端接K6的1脚;W1中间端接K3的2脚;W2中间端接K3的1脚;W3中间端接K2的1脚;W4中间端接K6的2脚;W5中间端接U1的P1-0;W6中间端接U1的P1-1;W7中间端接U1的P1-2;W8的中间端接U1的P1-3;W9的中间端接U1的P1-6;W10的中间端接U1的P1-5;W11的中间端接U1的P1-7;Vh接U1的P0-3和VV的1脚;
K1的10脚接U1的P3-2;K2的10脚接U1的P3-3;K3的10脚接U1的P1-4和M±;K6的10脚接U1的P3-4;Uv接K1的2脚;Min1和Min2由U2的2脚输出;U1的P2-0到P2-7分别与U2的D0到D7脚相连,K1的1脚接K2的15脚;K3的15脚接Vin;R6另一端接U1的P3-5和K4的中间点;R7另一端接U1的P3-7和K5的中间点;K4和k5的另一点接地,(当K4中间点与地接通时,相当接点D和接点E相连,当K5中间点与地接通时,相当接点D和接点F相连),K2的15脚接K1的1脚;K1的2脚接VV电压反馈电路输出端Uv;K1的15脚接Iin;
如图8所示,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数字电路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初始状态:按流程“送入给定值”后,U1,P3-2为低电平,U1,P1-4为低电平,
步骤1,按“枪开关”,进入燃弧阶段;
调W6使W6中点电压很低,则U1,P3-2为低电平,K1-15与K1-2相通,Uv与Iin相连,为恒压电路,K3-15与K3-2相通,W1中点电压即为给定电压,送给Vin,U1,P1-4为低电平使送丝机正转,送丝机以电位器W10给定值送丝;此时相当MIG/MAG焊、CO2焊熔滴短路过渡的燃弧阶段;焊机为恒压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
调W6使W6中点电压很高,U1,P3-2为高电平,K1-15与K1-1相通,K2-15与Iin相连,为恒流电路,W0中点电压即为给定电流值,送给Iin,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U,P1-4为低电平使送丝机正转,送丝机以电位器W10给定值送丝;
调W6使W6中点电压为某一适当值,则电弧电压较高时为恒压模式电路,当焊丝离工作很近,弧压较低时,自动转为恒流模式,可很精细地控制加热热量;
步骤2,若Uh=0,则表明焊丝与工件接触,此时Vh值最低,进入短路阶段;U,P3-2变高,使K1-15与K1-1接通,U1,P3-3变高;使K2-1与K2-15接通,W3中点电压送入Iin,为恒流模式,电流大小由W3控制;调W3使Iin1很小,故短路状态电流很小,所以飞溅小,工件受热小,适宜焊薄板;U1,P1-4为高电平,使送丝机反转抽丝,W11值送给U2-2,使送丝机以W11值为给定电压反转抽丝;焊机为恒流控制模式;
步骤3,焊丝回抽后,若Uh不等于0,表明焊已脱离工件,进入回抽阶段;U1,P3-2仍为高,焊机保持恒流模式,此时Vh值从短路时的最低值开始升高,U1,P1-4仍为高,送丝继续以W11值为速度给定值反转,抽丝;
在保持恒流模式时,调节给定W9值t1,延时一段吋间后使U1,P3-2变低,变为恒压模式;调W8值,使延时很长,则恒流时间很长,此时适合焊接很薄的工件,缩短延时的时间,则恒流时间变短,恒压时间加长,进一步精细控制加热量,适合焊捎厚的板材;
步骤4,回抽结束时机,在短路发生后用延时复位方式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
K4与地接通,U1,P3-5为低,相当图4中的接点D和接点E相连,U1,P1-3取W8值(延时值t)进行延吋;当延时结束,使U,P3-2为低,流程返回到1,为“延时复位方式”;送丝机正转,送丝,K1-15与K1-2接通,使Uv与Iin相连,重复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
实施例8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使K5接地。其步骤4中,回抽结束时机,在短路发生后用弧压复位方式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
U1,P3-7为低,相当图4中的接点D和接点F相连,即为“弧压复位方式”。
实施例9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使K4与K5均接地。其步骤4中,回抽结束时机,在短路发生后用延时复位方式和弧压复位方式并用结束抽丝阶段,开始下一个燃弧阶段;
K4与K5均接地,相当接图4中的点D和接点E相连,接点D和接点F相连,计数“延时复位方式”与“弧压复位方式”同时存在。

Claims (10)

1.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燃弧阶段,采用恒压控制模式或采用恒流控制模式,焊丝等速送进;
短路阶段,焊丝与工件接触,采用恒流控制模式,送丝停止;
回抽阶段,采用恒流控制模式或者恒压控制模式分别控制工件的加热大小,焊丝等速抽丝;
回抽阶段结束后复位至燃弧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压控制模式和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式通过焊机总控制模块CM实现;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为数字控制模块和/或模拟控制模块;所述的模拟控制模块包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为可编程芯片;所述的可编程芯片包括MCU、DSP、PLC或FPG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控制模块包括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和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及复位电路模块;
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延时复位模块和弧压复位模块;所述的延时复位模块包括单稳态触发器DW和R-S触发器;所述的弧压复位模块包括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
所述的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的脚1与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Vh3相连,VB3的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VB3的脚3输出一端设置接点F;
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的脚1与恒压恒流转变判别电压模块Vh2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3输出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5的一端相连,K5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的脚1经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Vb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2经给定电压输入端子Vin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输出端连接,脚3经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的脚1与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Vh1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3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与DW1和DW2的触发端相连,同时还与R-S触发器的S端相连;DW2的Q端与K5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的单稳态触发器DW1中Q非端连接接点E;
所述的R-S触发器中R端引出二路,一路设置接点D,一路经电容C4接地;其Q端分为三路,一路输出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V±与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M±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控制端连接;其Q非端接K5和K6的控制端;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一端与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1连接,另一端与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2连接,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输出端输出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Min至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M;
所述的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1连接同时联接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控制端,R1的另一端接VCC;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和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连接,K1的输出端和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一端连接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2,另一端连有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1;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2,另一端与K6的输出端相连,K6的一个输入端连有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3,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燃弧阶段恒流模式时的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的模拟控制模块实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枪开关”进入燃弧阶段,在燃弧阶段采用恒压模式或者恒流模式,当采用恒压模式时,Vin1输出给定电压;当采用恒流模式时,Iin1输出给定电流;送丝机送丝,此时焊丝等速送进;
因VH输出值很高,当把Vh2调得很低时,VB2输出为低,K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K1输出端与Uv相通,VV的输出信号进入CC,此时是MIG/MAG焊、CO2焊熔滴短路过渡的燃弧阶段,焊机为CV恒压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
也可调高Vh2值,使VB2输出为高,K1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焊机为CC恒流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把Vh2调到某一中间值,当弧压很低时为CV模式,则随着弧压的升高到Vh2设定值时,自动转为CC模式;
VB1输出为低,VB3输出为高,由于设置了C4,焊机加电后R-S的Q端为低;Q端为低,使M±控制送丝机正转,焊丝以Min1所给定的速度送进;
步骤2,焊丝与工件接触,此时VH输出值最低,进入短路阶段;在短路阶段采用恒流电路,Iin2使焊接电流很小,送丝机抽丝,抽丝速度由Min2确定;
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焊丝与工件相接触时,Vh为0伏,VB2输出变为高,为CC模式,VB1为高使R-S的Q端也为高,K1输入端与K2的输出端相通,VB1为高,K2输出端与Iin2相通,Iin2的输出值通过K2进入CC,焊机为恒流模式;调节Iin2的输出值,使短路阶段的焊接电流值很小,因为恒流模式,因此即使焊丝与工件短路,电流也很小,此价段工件几乎不被加热,也不会产生飞溅;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焊丝与工件相接触时,VB1变高,使DW1和DW2开始延时,R-S触发器翻转;
VB3输出为低;由于R-S的Q端为高,使M±控制送丝机反转,送丝机使焊丝以Min2所给定的速度抽丝;
步骤3,焊丝回抽后,进入回抽阶段;R-S的Q非端变低,DW2的Q端为高,与K5的另一端相连,K5的输出端与D2的负极相连,故在抽丝阶段仍为恒流电路模式,VB1输出低,Iin3输出值经K6和K2的输出端送入焊机,调节Iin3的输出值,可调节回抽阶段的焊接电流值,焊机仍为恒流模式,工件加热仍很少,VB3输出为低;
DW2延时结束后,其Q端为低,变为恒压电路,可根据需要调节Vin3输出合适的电压值;
R-S的Q端为高,送丝机仍使焊丝以Min2所给定的速度回抽;
VB3输出为低;此时VH值从短路时的最低值开始升高;
步骤4,回抽结束时机,在短路发生后用延时复位方式、弧压复位方式或两种复位方式并用来结束抽丝阶段,下一个燃弧阶段开始;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
其中:
CM——焊机总控制模块
CC——恒流控制电路模块
C4——电容
D1/D2——二极管
DW1,DW2——单稳态触发器
Iin——CC的输入端子
Iin1——燃弧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2——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3——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b——电流反馈信号输入端子
IB——电流反馈信号模块
K1,K2,K3,K4,K5,K6——三2通道模拟开关
M——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
M±——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
Min1——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2——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
PWM,P——脉宽调制器及逆变器
R-S——触发器
R1/R2/R3/R4——电阻
Uv——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
Uout——CC的输出端子
VV——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
V±——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
VB1——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
VB2——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路模块
VB3——电压限定电路模块
VH——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
Vb——VV的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
Vin——VV的给定电压输入端子
Vin1——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in2——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h——VH的输入端子
Vh1——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
Vh2——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压模块
Vh3——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接点D和接点E相连,为R-S触发器的“延时复位方式”;
当DW延时结束后,使R-S复位,R-S中Q为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接点D和接点F相连,为R-S的“弧压复位方式”;
当弧压升到燃弧弧压的电压值时,VB3变高,使R-S复位,Q为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VB3的作用是,即使是恒流模式,也可限制弧压,不会出现弧压太高,因此不会烧毁焊丝的导电嘴;
接点D和接点E相连,接点D和接点F相连,“延时复位方式”与“弧压复位方式”同时存在,“延时复位方式”先到,使R-S复位,便为“延时复位方式”;“弧压复位方式”先到,使R-S复位,便为“弧压复位方式”;R-S复位后Q为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包括MCU、DSP、PLC或可编程芯片和D/A转换电路模块;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和可编程芯片U1的输入口In9相连;
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Vh3与可编程芯片U1的输入口In2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3与Vh的比较,实现权利要求3、4,或5中所述的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的功能;
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判别电压模块Vh2与与可编程芯片U1输入口In1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2与Vh的比较,实现权利要求3、4或5中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的功能;
所述的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的脚1经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Vb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2经给定电压输入端子Vin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输出端连接,脚3经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Vh1与可编程芯片U1输入口In0相连,由可编程芯片U1完成Vh1与Vh的比较,实现权利要求3、4或5中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的功能;
延时复位方式的延时t送入U1的输入口In3;
反抽阶段恒流模式转恒压模式的时间t1送入U1的输入口In4;
送丝机送丝速度值Min1送入U1的输入口In5;
送丝机反抽速度值Min2送入U1的输入口In6;
焊接反馈电压值Vh送入U1的输入口In9並经端子Vb送入VV的一端;
Ku接U1的输入口In7,高电平时为”弧压复位”模式;
Kt接U1的输入口In8,高电平时为”延时复位”模式;
U1一个输出口Out8输出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V±与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M±连接,同时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
U1的一组输出口Out0到Out7输出8位信号到D/A模块U2的输入口In0到In7脚,进行D/A变换,U2的输出口Out0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Min(Min1和,in2)送给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M;
U2的输出囗Out0在燃弧阶段输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1值,在短路和回抽阶段输出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2徝,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9连接K1的控制端;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输出端相连,K1的另一端和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连接,K1的输出端和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一端连接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2,另一端连有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1;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2,另一端与K6的输出端相连,K6的一个输入端连有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3,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燃弧阶段恒流模式时的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10连接K2的控制端;
U1的另一个输出囗Out11连接K6的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电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实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枪开关”进入燃弧阶段,在燃弧阶段采用恒压模式或者恒流模式,当采用恒压模式时,Vin1输出给定电压;当采用恒流模式时,Iin1输出给定电流;送丝机送丝,此时焊丝等速送进;
因VH输出值很高,当把Vh2调得很低时,U1 Out9输出为低,K1输入端与Uv相通,VV的输出信号进入CC,此时是MIG/MAG焊、CO2焊熔滴短路过渡的燃弧阶段,焊机为CV恒压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於焊丝熔化速度;
也可调高Vh2值,使U1 Out9输出为高,焊机为CC恒流模式,且控制焊接参数使送丝速度大于焊丝熔化速度;把Vh2调到某一中间值,当弧压很低时为CV模式,则随着弧压的升高到Vh2设定值时,自动转为CC模式;
U1-Out8为低,使M±控制送丝机正转,焊丝以Min1所给定的速度送进;
步骤2,焊丝与工件接触,此时VH输出值最低,进入短路阶段;在短路阶段采用恒流电路,Iin2使焊接电流很小,送丝机抽丝,抽丝速度由Min2确定;
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焊丝与工件相接触时,Vh为0伏,U1 Out9输出变为高,为CC模式,U1-Out10为高,K2输出端与Iin2相通,Iin2的输出值通过K2进入CC,焊机为恒流模式;调节Iin2的输出值,使短路阶段的焊接电流值很小,因为恒流模式,因此即使焊丝与工件短路,电流也很小,此价段工件几乎不被加热,也不会产生飞溅;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焊丝与工件相接触时,U1以t开始延时;
U1-Out8为高,使M±控制送丝机反转,送丝机使焊丝以Min2所给定的速度抽丝;
步骤3,焊丝回抽后,进入回抽阶段;Out9为高,故在抽丝阶段仍为恒流电路模式,U1-Out11输出低,Iin3输出值经K6和K2,K1的输出端送入CC,调节Iin3的输出值,可调节回抽阶段的焊接电流值,焊机仍为恒流模式,工件加热仍很少;t1开始延时;
t1延时结束后,回抽阶段由恒流模式变为恒压模式,可根据需要调节Vin2输出合适的电压值;
U1 Out8为高,送丝机仍使焊丝以Min2所给定的速度回抽;
VH值从短路时的最低值开始升高;
步骤4,回抽结束时间,若Kt接地,在短路发生后U1-In8为低,为延时复位方式、若Ku接地,在短路发生后U1-In7为低,为弧压复位方式,若Kt,Ku抣接地,在短路发生后U1-In8和U1-In7均为低,为两种复位方式并用来结束抽丝阶段,下一个燃弧阶段开始;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
其中:
CM——焊机总控制模块
CC——恒流控制电路模块
Iin——CC的输入端子
Iin1——燃弧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2——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in3——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
Ib——电流反馈信号输入端子
IB——电流反馈信号模块
K1,K2,K3,K6——三2通道模拟开关
M——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
M±——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
Min1——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2——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
Min——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
PWM,P——脉宽调制器及逆变器
R6/R7——电阻
Uv——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
Uout——CC的输出端子
VV——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
V±——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
VH——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
Vb——VV的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
Vin——VV的给定电压输入端子
Vin1——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in2——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
Vh——VH的输入端子
Vh1——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
Vh2——恒压恒流转換判别电压模块
Vh3——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Kt接地,U1-In8为低,为“延时复位方式”;
延时结束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Ku接地,U1-In7为低,为弧压复位方式”;
当弧压升到燃弧弧压的电压值时,U1-Out8为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弧压复位方式的作用是,即使是恒流模式,也可限制弧压,不会出现弧压太高,因此不会烧毁焊丝的导电嘴;
Kt,Ku均接地U1-In8与U1-In7均为低,“延时复位方式”与“弧压复位方式”同时存在,“延时复位方式”先到,便为“延时复位方式”;“弧压复位方式”先到,便为“弧压复位方式”;复位后,M控制送丝机正转,送丝,进入阶段1的“燃弧阶段”。
9.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包括焊机总控制模块CM,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电路模块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为模拟控制模块和/或数字控制模块;所述的模拟控制模块包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所述的数字控制模块包括MCU、DSP、PLC和FPG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机总控制模块CM包括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和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及复位电路模块;
所述的复位电路模块为单稳态触发器DW1和R-S触发器;
所述的电压限定电路模块VB3的脚1与电压限定电路判别电压模块Vh3相连,VB3的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VB3的脚3输出一端设置接点F;
所述的恒压恒流转变电路模块VB2的脚1与恒压恒流转变判别电压模块Vh2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3输出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5的一端相连,K5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电压反馈控制电路模块VV的脚1经电压反馈信号接收端Vb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连接,脚2经给定电压输入端子Vin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输出端连接,脚3经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短路阶段判别电路模块VB1的脚1与短路阶段判别电压模块Vh1连接,脚2与焊机输出电压反馈模块VH的输出端子Vh,脚3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同时还与DW1和DW2的触发端相连,DW2的Q端与K5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的单稳态触发器DW1中端引出电路设置接点E;
所述的R-S触发器中R端引出二路,一路设置接点D,一路经电容C4接地;其Q端分为三路,一路输出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压V±与送丝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M±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一路与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控制端连接;其Q非端接K5和K6的控制端;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一端与送丝机送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1连接,另一端与送丝机抽丝速度给定电压模块Min2连接,三2通道模拟开关K4的输出端输出送丝机转速控制电压Min至送丝机转速控制电路模块M;
所述的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1连接同时联接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控制端,R1的另一端接VCC;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和VV电路信号输出端子Uv连接,K1的输出端和CC的输入端子Iin连接;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3的一端连接反抽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2,另一端连有燃弧阶段电压给定电路模块Vin1;
所述的三2通道模拟开关K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短路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2,另一端与K6的输出端相连,K6的一个输入端连有抽丝阶段焊机恒流模式电流值控制模块Iin3,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燃弧阶段恒流模式时的电流值控制模块Iin1。
CN201710402631.XA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009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2631.XA CN107009000B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2631.XA CN107009000B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9000A true CN107009000A (zh) 2017-08-04
CN107009000B CN107009000B (zh) 2019-03-19

Family

ID=5945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2631.XA Active CN107009000B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090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2308A (zh) * 2019-11-08 2020-02-18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电弧焊送丝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5823A (ja) * 1998-03-31 1999-10-19 Daihen Corp 消耗電極パルス溶接のアーク長制御方法
CN1613592A (zh) * 2004-11-25 2005-05-11 上海交通大学 短路过渡co2焊的通信结构的数字控制方法
JP2006116546A (ja) * 2004-10-19 2006-05-11 Daihen Corp 溶接電源の出力制御方法
CN101151118A (zh) * 2006-02-17 2008-03-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弧熔接的控制方法及熔接装置
CN101524781A (zh) * 2009-04-01 2009-09-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交流电弧焊接系统及方法
CN201333584Y (zh) * 2008-12-12 2009-10-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短路过渡焊接系统
CN102448651A (zh) * 2009-11-25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5823A (ja) * 1998-03-31 1999-10-19 Daihen Corp 消耗電極パルス溶接のアーク長制御方法
JP2006116546A (ja) * 2004-10-19 2006-05-11 Daihen Corp 溶接電源の出力制御方法
CN1613592A (zh) * 2004-11-25 2005-05-11 上海交通大学 短路过渡co2焊的通信结构的数字控制方法
CN101151118A (zh) * 2006-02-17 2008-03-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弧熔接的控制方法及熔接装置
CN201333584Y (zh) * 2008-12-12 2009-10-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短路过渡焊接系统
CN101524781A (zh) * 2009-04-01 2009-09-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交流电弧焊接系统及方法
CN102448651A (zh) * 2009-11-25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2308A (zh) * 2019-11-08 2020-02-18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电弧焊送丝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9000B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1733B (zh) 一种铝合金双丝双脉冲焊接方法及其焊接电源
CN201552368U (zh) 一种铝合金双丝双脉冲数字化软开关逆变焊接电源
CN107009000A (zh) 一种交替送丝与抽丝的焊机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CN103100783B (zh) 一种双弧复合焊接电源装置
CN104354082B (zh) 一种止口件倒角机
CN108422065A (zh) 基于can现场总线和llc谐振变换器的脉冲mig焊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96621A (zh) 一种利用等离子焊焊接低合金钢薄板对接焊缝的方法
CN203526789U (zh) 一种中频逆变电阻多头点焊机
CN205950085U (zh) 一种极耳超声波焊接设备
CN207757122U (zh) 一种自动化焊接机器焊烟处理装置
CN201172144Y (zh) 一种全数字pwm控制的交流脉冲mig焊接系统
CN209407801U (zh) 旋转焊焊接装置
CN104907660B (zh) 一种基于plc的应用步进电机和触摸屏的高频钎焊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2963821U (zh) 电机转子焊接装置
CN215240410U (zh) 一种供电转接接线盒固定工装夹具
CN108620587A (zh) 一种基于多种金属粉末颗粒感应加热的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
CN201333584Y (zh) 一种短路过渡焊接系统
CN209664537U (zh) 能够使送丝速度随空载电压变化而变化的气保焊控制电路
CN209078014U (zh) 一种轿车天窗马达子盖电阻焊接流水线
CN103028857B (zh) 电机转子焊接方法及装置
CN219986461U (zh) 一种锂电池镍片点焊装置
CN206484437U (zh) 一种电动感应台钳
CN103223539B (zh) 一种焊枪火力控制结构及其火力控制方法
CN206235150U (zh) 一种半自动熔铅锅
CN208825497U (zh) 一种双圆盘浇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i Weiyi

Inventor after: Ju Chunsheng

Inventor after: Shi Shuo

Inventor after: Shi Bei

Inventor after: Ge Linglan

Inventor before: Ju Chunsheng

Inventor before: Shi Weiyi

Inventor before: Shi Shuo

Inventor before: Shi Bei

Inventor before: Ge Lingl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6

Address after: 210018, No. 6, Changjiang back street, Xuanw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after: Nanjing East Sta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 278, Central Road,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hi Wei Y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