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963A - 支持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设备上的移动台被呼ims呼叫 - Google Patents

支持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设备上的移动台被呼ims呼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963A
CN107005963A CN201580064755.0A CN201580064755A CN107005963A CN 107005963 A CN107005963 A CN 107005963A CN 201580064755 A CN201580064755 A CN 201580064755A CN 107005963 A CN107005963 A CN 107005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network
cellular
address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47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5963B (zh
Inventor
A·K·塞恩
P·V·弗莱恩
S·A·姆塔巴
V·R·马伊吉
赵文
王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05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5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12Inter-network no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05Multiple registrations, e.g. multih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77Multiple interfaces, e.g. multihomed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用于在包括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移动设备上接收呼叫的装置、系统和方法。移动设备可被配置为在Wi‑Fi网络上建立与蜂窝运营商的通信。所述移动设备可进一步被配置为向IMS服务器注册第一IP地址以用于所述Wi‑Fi网络通信,并且向所述IMS服务器注册第二IP地址以用于所述蜂窝网络通信(或者向Wi‑Fi和蜂窝注册单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在发生来自所述蜂窝运营商的移动台被呼呼叫时,所述移动设备可在使用所述第一IP地址的所述Wi‑Fi网络和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的所述蜂窝网络中的一者或两者上接收到来的呼叫通知。

Description

支持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设备上的移动台被呼IMS呼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在支持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设备上处理移动台被呼呼叫。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正在快速增长。另外,无线通信技术已经从仅语音通信演进到还包括数据诸如互联网和多媒体内容的传输。
在移动网络上扩展通信增加了对移动数据卸载的需求,其中移动设备可通过替代无线网络诸如Wi-Fi(WLAN)来访问最初针对蜂窝网络的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一种形式的移动数据卸载使用I-WLAN(互通无线LAN)或SMOG(基于GTP的S2b移动性)架构,通过Wi-Fi向移动设备提供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这些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可包括VVM(可视语音邮件)、MMS(多媒体消息服务)、SMS(短消息服务)和IMS(IP多媒体子系统)。
为了降低功耗并改善无线移动设备的电池的寿命,可实现省电模式以选择性地关闭移动设备的蜂窝和Wi-Fi无线电。然而,I-WLAN或SMOG架构所使用的Wi-Fi基础架构缺乏唤醒移动设备的寻呼机制。因此,当移动设备在Wi-Fi网络上操作并且UE的Wi-Fi无线电部件处于省电模式时,移动设备可能无法适当且及时地接收到来的IMS呼叫。
在移动设备的操作中,减少电池消耗和缩短呼叫延迟时间对于改善用户体验很重要。因此,当移动设备通过Wi-Fi与运营商网络连接时,需要一种机制来允许移动设备通过其Wi-Fi无线电部件来迅速且有效地接收到来的IMS呼叫。
发明内容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案涉及用于在移动设备上接收呼叫的装置、系统和方法。一些实施方案涉及可包括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至少一种蜂窝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执行与蜂窝基站的蜂窝通信的第一无线电部件,以及被配置为执行与Wi-Fi接入点的Wi-Fi通信的第二无线电部件。
移动设备可被配置为在Wi-Fi网络上建立与蜂窝运营商的通信。移动设备然后可被配置为向IMS服务器注册第一IP地址用于Wi-Fi网络通信,并且向该IMS服务器注册第二IP地址用于蜂窝网络通信(或者向Wi-Fi和蜂窝注册单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在发生来自蜂窝运营商的移动台被呼呼叫时,移动设备可在(i)使用第一IP地址的Wi-Fi网络和(ii)使用第二IP地址的蜂窝网络中的一者或两者上接收到来的呼叫通知。
因此,对于Wi-Fi和蜂窝网络,移动设备不是注册单个IP地址用于IMS APN(IP多媒体子系统接入点名称),而是可注册两个IP地址,Wi-Fi网络的第一IP地址和蜂窝网络的第二IP地址。当到来的(移动台被呼)呼叫到达指向移动设备的IMS服务器时,IMS服务器可选择性地使用IP地址中的一个或两个来通过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来向移动设备提供呼叫。作为替代,IMS服务器可使用公共IP地址的不同端口地址,通过Wi-Fi和蜂窝两者来向移动设备提供来电。这有助于确保移动设备及时接收移动台被呼呼叫。例如,这可有助于避免移动设备处于睡眠状态因而不会及时通过Wi-Fi网络接收移动台被呼呼叫的情况。
可在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设备中实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将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与该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设备一起使用,该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基站、蜂窝电话、平板电脑、可穿戴计算设备、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和各种其他计算设备中的任一种计算设备。
本发明内容旨在提供在本文档中所述的一些主题的简要概述。因此,应当理解,上文所述的特征仅为示例并且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缩小本文所述主题的范围或实质。本文所述主题的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根据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当结合以下附图考虑实施方案的以下详细描述时,可获取对本主题的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示例性(且简化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与蜂窝基站和接入点(AP)通信的移动设备的示例;
图3示出了移动设备的示例性框图;
图4示出了接入点的示例性框图;
图5是示例性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6示出了存在于示例性移动设备中的各种通信部件;
图7A和图7B是示出移动设备和IMS服务器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一个流程图,其示出了移动设备连接到Wi-Fi网络并通过Wi-Fi和蜂窝网络向IMS服务器注册的操作的示例;
图9是示出对移动设备进行的示例性移动台主呼呼叫的流程图;
图10是一个流程图,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IMS服务器向移动设备提供呼叫邀请的操作示例;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响应于呼叫邀请的移动设备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并且
图12A和图12B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其示出了用于切换的示例性呼叫流程。
尽管本文所述的特征可受各种修改形式和替代形式的影响,但其具体实施方案在附图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并在本文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和对附图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正相反,其目的在于覆盖落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主题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首字母缩略词
在本公开中使用了以下首字母缩略词。
BS:基站
AP:接入点
APN:接入点名称
LTE:长期演进
VoLTE:基于LTE的语音
VOIP:基于IP的语音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MO:移动台主呼
MT:移动台被呼
RAT:无线电接入技术
TX:发射
RX:接收
WLAN:无线局域网
I-WLAN:互通WLAN
SIP:会话发起协议
PDN:分组数据网络
PGW:PDN网关
SGW:服务网关
P-CSCF: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ePDG:演进分组数据网关
IFOM:IP流移动性
SMOG:基于GTP的S2b移动性
GTP:GPRS隧道协议
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
术语表
以下是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表:
存储器介质—各种类型的非暂态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中的任一者。术语“存储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Rambus 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学存储装置;寄存器,或其他类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器介质也可包括其他类型的非暂态存储器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存储器介质可被定位在执行程序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被定位在通过网络诸如互联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在后一情况下,第二计算机系统可向第一计算机提供程序指令以用于执行。术语“存储器介质”可包括可驻留在不同位置例如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存储器介质。存储器介质可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为计算机程序)。
载体介质—如上所述的存储器介质,以及物理传输介质诸如总线、网络和/或传送信号诸如电信号、电磁信号或数字信号的其他物理传输介质。
可编程硬件元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所述各种硬件设备包括经由可编程互连件连接的多个可编程功能块。示例包括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可编程逻辑装置)、FPOA(现场可编程对象阵列)和CPLD(复杂的PLD)。可编程功能块的范围可从细粒度(组合逻辑部件或查找表)到粗粒度(算术逻辑单元或处理器内核)。可编程硬件元件也可被称为“可重新配置逻辑部件”。
计算机系统—各种类型的计算系统或处理系统中的任一者,包括个人计算机系统(PC)、大型计算机系统、工作站、网络家电、互联网家电、个人数字助理(PDA)、电视系统、网格计算系统或其他设备或设备的组合。通常,术语“计算机系统”可广义地被定义成包含具有执行来自存储器介质的指令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的任何装置(或装置的组合)。
用户设备(UE)(或“UE装置”)—移动式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中的任一个计算机系统或设备。UE装置的示例包括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iPhoneTM、基于Android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装置(例如,Nintendo DSTM、PlayStation PortableTM、Gameboy AdvanceTM、iPhone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装置、音乐播放器、数据存储装置、其他手持装置以及可穿戴装置诸如腕表、耳机、吊坠、听筒等。通常,术语“UE”或“UE装置”可广义地被定义成包含便于用户运输并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电子装置、计算装置和/或电信装置(或装置的组合)。
移动设备—可移动并且能够在蜂窝网络和非蜂窝网络(诸如,Wi-Fi)上通信的各种类型的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种。UE是移动设备的一个示例。
基站—术语“基站”具有其普通含义的全部范围,并且至少包括被安装在固定位置处并且用于作为无线蜂窝电话系统或蜂窝无线电系统的一部分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站。
接入点—术语“接入点”具有其普通含义的全部范围,并且至少包括提供到无线局域网(WLAN)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诸如作为Wi-Fi网络。
Wi-Fi—术语“Wi-Fi”具有其普遍含义的全部范围,并且至少包括基于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标准,以及对这些标准的未来修订或增强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处理元件—是指各种元件或能够在设备诸如用户设备或蜂窝网络设备中执行功能的元件的组合。处理元件可包括例如:处理器和相关联的存储器、各个处理器核心的部分或电路、整个处理器核心、处理器阵列、电路诸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硬件元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以及上述各种元件的组合中的任何一种。
信道-用于将信息从发送器(发射器)传送至接收器的介质。应当指出,由于术语“信道”的特性可根据不同的无线协议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信道”应被视为以符合参考被使用的术语的装置的类型的标准的方式来使用。在一些标准中,信道宽度可为可变的(例如,取决于装置能力、频带条件等)。例如,LTE可支持1.4MHz到20MHz的可扩展信道带宽。相比之下,WLAN信道可为22MHz宽,而蓝牙信道可为1MHz宽。其他协议和标准可包括对信道的不同定义。此外,一些标准可定义并使用多种类型的信道,例如,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不同信道和/或针对不同用途诸如数据、控制信息等的不同信道。
自动—是指由计算机系统(例如,由计算机系统所执行的软件)或设备(例如,电路、可编程硬件元件、ASIC等)所执行的动作或操作,而无需用户输入直接指定或执行该动作或操作。因此,术语“自动”与用户手动执行或指定操作形成对比,在用户手动执行或指定操作中,用户提供输入来直接执行该操作。自动过程可由用户所提供的输入来发起,但随后的“自动”执行的动作不是由用户指定的,即不是“手动”执行的,其中用户指定要执行的每个动作。例如,通过选择每个字段并提供输入指定信息,用户填写电子表格(例如,通过键入信息、选择复选框、进行无线电选择等)为手动填写表格,即使计算机系统必须响应于用户动作来更新该表格。该表格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填写,其中计算机系统(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的软件)分析表格的字段并填写该表格,而无需任何用户输入指定字段的答案。如上所示,用户可调用表格的自动填写,但不参与表格的实际填写(例如,用户没有手动指定字段的答案而是它们被自动完成)。本说明书提供了响应于用户已采取的动作而自动执行的操作的各种示例。
图1和图2-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示例性(和简化的)无线通信系统。需注意,图1的系统是可能的系统的仅一个示例,并且可根据需要在各种系统中的任一系统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方案。
如图所示,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蜂窝基站102,该蜂窝基站可通过传输介质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106A,106B等至106N进行通信。每个移动设备可以是例如“用户设备”(UE)或如上所定义的其他类型的设备。
基站102可以是收发器基站(BTS)或小区站点,并且可包括实现与UE106A到106N的无线蜂窝通信的硬件。基站102也可被配备成与网络100(例如,在各种可能性中,蜂窝服务提供方的核心网、电信网络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和/或互联网)进行通信。因此,基站102可促进移动设备之间和/或移动设备与网络100之间的通信。
基站的通信区域(或覆盖区域)可被称为“小区”。基站102和UE106可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各种蜂窝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任一种蜂窝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传输介质进行通信,该无线电接入技术也被称为无线蜂窝通信技术或电信标准,诸如GSM、UMTS(WCDMA、TD-SCDMA)、LTE、高级LTE(LTE-A)、3GPP2CDMA2000(例如,1xRTT、1xEV-DO、HRPD、eHRPD)、Wi-Fi、WiMAX等。典型的无线蜂窝通信系统将包括通过在小区之间切换提供不同的覆盖区域或小区的多个蜂窝基站。
另外,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可包括可通信地耦接至网络100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诸如,接入点104)。每个无线接入点104可提供用于与移动设备106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这些无线接入点可包括Wi-Fi接入点。无线接入点104可被配置为支持蜂窝网络卸载和/或以其他方式提供无线通信服务作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部分。
因此,蜂窝基站102和其他类似基站以及根据不同无线通信标准(例如,Wi-Fi)进行操作的接入点(诸如,接入点104)可因此提供作为网络,该网络可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标准在广阔的地理区域上向移动设备106和类似的设备提供连续的或近似连续的重叠服务。
因此,尽管基站102可充当如图1中所示的UE 106的“服务小区”,但是每个移动设备106还可能够(并且可能在其通信范围内)从一个或多个其他小区(可由其他基站(未示出)提供)和/或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点接收信号,所述小区或接入点可被称为“相邻小区”或“相邻WLAN”(例如,适当的)和/或更一般地称为“邻居”。
图2示出了与Wi-Fi接入点104和蜂窝基站102两者通信的移动设备106(例如,设备106A至106N中的一者)。移动设备106可以是具有蜂窝通信能力和非蜂窝通信能力(例如,Wi-Fi功能)的设备,诸如移动电话、手持式设备、计算机或平板电脑,或实际上任何类型的无线设备。
移动设备106可包括处理元件,诸如被配置为执行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的处理器。移动设备106可通过执行此类所存储的指令来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法实施方案。另选地或除此之外,移动设备106中的处理元件可包括可编程硬件元件,诸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其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法实施方案或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的任一个方法实施方案的任何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106可被配置为使用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无线通信协议中的任一者来进行通信。例如,移动设备106可被配置为使用各种蜂窝通信技术,诸如GSM、UMTS、CDMA2000、LTE、LTE-A等中的任何一种进行通信。移动设备还可被配置为使用各种非蜂窝通信技术(诸如,WLAN/Wi-Fi或GNSS)中的任何一种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技术的其他组合也是可能的。
移动设备106可包括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协议或技术进行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106可被配置为使用CDMA2000(1xRTT/1xEV-DO/HRPD/eHRPD)或使用单个共享无线电部件的LTE中的任何一种,和/或GSM或使用单个共享无线电部件的LTE中的任何一种进行通信。共享的无线电部件可耦接至单个天线,或者可耦接至多个天线(例如,对于MIMO)以用于执行无线通信。通常,无线电部件可包括基带处理器、模拟RF信号处理电路(例如,包括滤波器、混频器、振荡器、放大器等)和/或数字处理电路(例如,用于数字调制以及其他数字处理)的任何组合。类似地,无线电部件可使用上述硬件实现一个或多个接收链和发送链。例如,移动设备106可在多个无线通信技术之间共享接收链和/或发送链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如上面所讨论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106针对被配置为利用其进行通信的每个无线通信协议,可包括独立的发射链和/或接收链(例如,包括独立的RF和/或数字无线电部件)。作为另一种可能性,移动设备106可包括在多个无线通信协议之间共享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部件,以及由单个无线通信协议唯一地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部件。例如,移动设备106可包括用于使用LTE或1xRTT(或LTE或GSM)中的任一种进行通信的共享的无线电部件,以及用于使用Wi-Fi和/或蓝牙进行通信的独立的无线电部件。其他配置也是可能的。
图3—移动设备框图
图3示出了移动设备106的一个示例性简化框图。如图所示,移动设备106可包括处理元件,诸如片上系统(SOC)400,该SOC可包括用于各种目的的部分。该SOC 400可耦接至移动设备106的各种其他电路。例如,移动设备106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器(例如,包括闪存410)、连接器接口420(例如,用于耦接至计算机系统、任务栏、充电站等)、显示器460、蜂窝通信电路430(诸如用于LTE、GSM等),以及短程无线通信电路429(例如,BluetoothTM和WLAN电路)。移动设备106还可包括具有SIM(用户身份模块)功能的一个或多个智能卡310,诸如一个或多个UICC(一个或多个通用集成电路卡)卡310。蜂窝通信电路430可耦接至一根或多根天线,如图所示的天线435和天线436。短程无线通信电路429还可耦接至天线435和436中的一者或两者(为了便于说明,未示出该连接)。
如图所示,SOC 400可包括显示电路404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2,该显示电路可执行图形处理并向显示器460提供显示信号,该处理器可执行用于移动设备106的程序指令。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2还可耦接至存储器管理单元(MMU)440和/或其他电路或设备(诸如,显示电路404、蜂窝通信电路430、短程无线通信电路429、连接器I/F 420和/或显示器460),该MMU可被配置为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2接收地址并将那些地址转换成存储器(例如,存储器406、只读存储器(ROM)450、闪存存储器410)中的位置。MMU 440可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保护和页表转换或设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MMU 440可被包括作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2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移动设备106包括执行一个或多个用户身份模块(SIM)应用和/或以其他方式实现SIM功能的至少一个智能卡310,诸如UICC 310。至少一个智能卡310可仅为单个智能卡310,或者移动设备106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智能卡310。每个智能卡310可被嵌入,例如可被焊接到移动设备106中的电路板上,或者每个智能卡310可被实现为可移除智能卡、电子SIM(eSIM)或其任何组合。还构想了任何各种其他SIM配置。
如上所述,移动设备106可被配置为使用多种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无线地通信。移动设备106可被配置为根据WI-FI RAT和/或一个或多个蜂窝RAT进行通信,例如,诸如同时(例如,同时地或交织)在WI-FI和蜂窝上通信。例如,移动设备106可在主要通信信道(诸如,WI-FI)上进行通信,并且响应于所检测到的主要通信信道的劣化可建立次要通信信道(诸如,在蜂窝上)。移动设备106可进行操作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建立和/或去除不同的主要和/或次要通信信道,例如用于在尝试降低成本的同时提供改善的用户体验。
如本文所述,移动设备106可包括用于实现本文所描述的特征和方法的硬件和软件组件。移动设备106的处理元件(例如,处理器402)可被配置为实现本文所述的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执行被存储在存储器介质(例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上的程序指令。另选地(或除此之外),处理元件可被配置为可编程硬件元件,诸如作为FPGA或ASIC。另选地(或除此之外),结合其他部件400,404,406,410,420,430,435,440,450和46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移动设备106的处理器402可被配置为实现本文所述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
图4—接入点框图
图4示出了接入点104的示例性框图。需注意,图4的接入点104是可能的接入点的一个示例。如图所示,接入点104可包括处理元件诸如处理器478,该处理器可执行针对基站102的程序指令。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78还可耦接至存储器管理单元(MMU)476或其他电路或设备,该MMU可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78的地址并将这些地址转换为存储器(例如,存储器472和只读存储器(ROM)474)中的位置。
接入点104可包括至少一个网络端口480。如以上在图1和图2中所述,网络端口480可被配置为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耦接至网络(诸如,因特网),并提供有权访问网络的多个设备(诸如,移动设备106)。
网络端口480(或附加网络端口)还可被配置为耦接至蜂窝网络,例如蜂窝服务提供方的核心网。核心网可向多个设备诸如移动设备106提供与移动相关的服务和/或其他服务。在某些情况下,网络端口480可经由核心网耦接至电话网络,和/或核心网络可提供电话网络(例如,在蜂窝服务提供方所服务的其他移动设备中)。
接入点104可包括至少一条天线486以及可能的多条天线。该至少一条天线486可被配置为用作无线收发器,并且可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无线通信电路482来与移动设备106进行通信。天线486经由通信链484与无线通信电路482进行通信。通信链48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收链、一个或多个发射链或两者。无线通信电路482和通信链484可组成无线电部件。无线电部件可被配置为通过各种无线局域网标准进行通信,包括但不限于Wi-Fi。
还可根据图4的框图对蜂窝基站102进行描述,不同之处在于可使用各种蜂窝通信技术中的任何一种进行通信。
图5—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5示出了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如图所示,移动设备106可经由蜂窝基站(BS)102与蜂窝网络进行通信。蜂窝基站102可与服务网关(SGW)进行通信。SGW负责与邻近基站的切换。SGW耦接至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或(PGW)。如图所示,演进分组数据网关(ePDG)进行操作以在蜂窝和Wi-Fi网络之间进行接口。PGW为设备分配iWLAN隧道接口和蜂窝接口的IP地址。ePDG、SGW和PGW共同组成演进分组核心(EPC)。
如图所示,移动设备106还可与Wi-Fi接入点(AP)104通信,其中Wi-Fi接入点呈现Wi-Fi网络。Wi-Fi接入点104可通过网络诸如互联网100耦接至演进分组数据网关(ePDG)。ePDG用于上述称为演进分组核心(EPC)的4G移动核心网,以及未来的移动网络,诸如5G网络。如上所述,ePDG可充当可使用安全接入的EPC与非3GPP网络诸如Wi-Fi和毫微微蜂窝基站接入网络之间的接口。
PGW可耦接至IMS(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器。IMS服务器可包括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其执行如本文所述的各种操作。IMS服务器可实现IMS服务层。IMS服务器还可实现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P-CSCF可充当IMS域的入口点,并且可用作移动设备的外向代理服务器。移动设备可在执行IMS注册并发起SIP会话之前附接至P-CSCF。P-CSCF可在IMS运营商的归属域中,或者其可在移动设备当前正在漫游的访问域中。
IMS服务器可耦接至其他网络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或其他类型的通信网络,例如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诸如标准POTS电话(如图所示)、另一种移动设备等进行通信。
图6—移动设备的功能
图6示出了可能存在于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106)中的示例性功能。如图所示,移动设备可包括RAT块502,该块包括无线电设备管理器504、通信中心(CommCenter)块506和Wi-Fi管理器块508。无线电设备管理器504可被配置为从通信中心块506和/或Wi-Fi管理器块508接收各种统计信息,并基于该统计信息来确定是否使用可用蜂窝和Wi-Fi连接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信块506可管理或控制基带逻辑部件510(例如,与蜂窝通信相关),并且Wi-Fi管理器块508可管理或控制Wi-Fi无线电部件512。虽然未示出,但是RAT块502可包括可向当前的无线电部件管理器504报告当前的连接信息(例如,连接量度或统计值)的症状管理器。RAT块502的元素可被实现为可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固件。
图7A和图7B
图7A和图7B是示出移动设备106和IMS服务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由于Wi-Fi基础设施不支持寻呼信道,因此当移动设备连接至Wi-Fi并处于省电模式时,移动设备可能不会及时地通过Wi-Fi网络接收到来的DL分组,诸如到来的IMS呼叫。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功率效率机制,该机制使得当移动设备通过非蜂窝网络诸如Wi-Fi与蜂窝运营商连接时,使得移动设备能够通过Wi-Fi无线电部件以较短的延迟或无延迟地接收来电。
在目前的I-WLAN的实现下,移动设备利用一个APN(接入点名称)向移动设备的运营商网络注册。每个APN与由运营商分配的一个唯一的IP地址相关联。在现有系统中,移动设备使用相同的IP地址来通过Wi-Fi和蜂窝网络访问运营商业务。当移动设备从一种网络转移到另一种网络,例如从Wi-Fi转移到蜂窝时,机制诸如I-WLAN或SMOG(通过GTP(GPRS隧道协议)的S2a移动性)保留IP地址。然而,使用单个分配的IP地址可限制移动设备的操作,例如可限制移动设备能够接收的呼叫通知的数量或类型。
在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Wi-Fi和蜂窝网络,移动设备106不是共享单个IP地址用于IMS APN(IP多媒体子系统接入点名称),而是可使用两个不同的IP地址,即用于Wi-Fi PDN(分组数据网络)的第一IP地址和用于蜂窝PDN的第二不同的IP地址。作为替代,移动设备可使用与单个IP地址相关联的两个不同的端口号来识别移动设备上的Wi-Fi目的地和蜂窝目的地中的每一者。
如图7A所示,在542处,移动设备通过Wi-Fi网络连接到Wi-Fi接入点。这可能涉及通过Wi-Fi网络建立到与移动设备相关联的蜂窝运营商的隧道。蜂窝运营商可以是提供蜂窝服务的任何公司,诸如Verizon、AT&T、Sprint、T-Mobile等。
在544处,移动设备使用第一IP地址向IMS服务器注册。在此移动设备可使用Wi-FiPDN向IMS服务器注册。这使得IMS服务器能够通过Wi-Fi网络向移动设备提供通信。或者,如上所述,移动设备可注册与单个IP地址相关联的第一端口地址来识别Wi-Fi通信的目的地。
在546处,移动设备使用第二IP地址向IMS服务器注册。在此移动设备可使用蜂窝PDN向IMS服务器注册。这使得IMS服务器能够通过蜂窝网络向移动设备提供通信。或者,如上所述,移动设备可注册与单个IP地址相关联的第二端口地址来识别蜂窝通信的目的地。
因此,代替使用两个不同的IP地址,一个用于Wi-Fi,一个用于蜂窝,移动设备可注册单个IP地址并使用两个不同的端口号,其中第一端口号用于到来的Wi-Fi通信,第二端口号用于到来的蜂窝通信。
在548处,移动设备可以可选地进入低功率模式,也称为省电模式或睡眠模式。如上所述,当移动设备处于低功率模式时,移动设备可能(例如,由于在Wi-Fi网络上缺少寻呼信道)不能够迅速地接收或确认通过Wi-Fi网络接收的到来的IMS呼叫。
如图7B所示,在552处,当到来的(移动台被呼(“MT”))呼叫到达目的地为移动设备的IMS服务器时,在554处,IMS服务器可选择性地使用一个或两个IP地址来帮助确保移动设备及时接收移动台被呼呼叫。例如,IMS服务器可使用第一IP地址最先通过Wi-Fi网络向移动设备发信号通知MT呼叫。如果移动设备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响应(应答来电),则IMS服务器然后可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蜂窝网络向移动设备发信号通知MT呼叫。或者,IMS服务器可同时或几乎同时在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上向移动设备发信号通知呼叫,以帮助确保移动设备接收MT呼叫。移动设备可在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中的至少一者上接收来电通知。
当移动设备通过无线LAN诸如Wi-Fi与电信运营商进行通信时,该方法增加了移动设备将接收和应答来电的可能性。换句话讲,该方法有助于避免移动设备处于低功率模式而不及时接收移动被呼呼叫的情况。
图8—向IMS服务器注册移动设备
图8示出了向IMS服务器注册的移动设备。除了其他设备之外,图8所示的方法可结合以上附图中所示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中的任一者来使用。例如,图8的方法可由UE 106执行。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示的方法组成部分中的一些可按与所示顺序不同的顺序同时执行,或者可被省略。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执行额外的方法组成部分。如图所示,该方法可操作如下。
在602处,移动设备可例如通过获取Wi-Fi链路状态来确定Wi-Fi网络是否可用。例如,移动设备可从Wi-Fi接入点检测指示Wi-Fi网络的存在的信标。
如在604中所确定的那样Wi-Fi网络可用,那么在606处,移动设备可通过Wi-Fi网络连接到其蜂窝运营商。例如,移动设备可使用IMS PDN通过Wi-Fi网络与蜂窝运营商(或蜂窝运营商网络)建立I-WLAN隧道。在此,移动设备可向在IMS服务器中执行的分组数据网络软件发送消息以创建隧道。可使用各种隧道协议或虚拟专用网络(VPN)中的任何一种,诸如IKEv2(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版本2)隧道、IPsec(互联网协议安全)隧道等。
在608处,移动设备可通过Wi-Fi网络从PDN网关获取内部IP地址,也称为隧道IP地址。移动设备可使用先前在Wi-Fi网络上建立的隧道来获取内部IP地址。也可在隧道设置过程中分配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使用IKEv2消息将IP地址发送到设备。由移动设备获取的内部IP地址用作通过Wi-Fi网络进行通信的目的地(或移动台被呼)IP地址。例如,当移动设备连接到新的Wi-Fi网络时,移动设备可从PDN网关获取新的内部IP地址。
在610处,移动设备可使用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向IMS服务器注册。在IMS服务器中向P-CSCF注册时,移动设备可向IMS服务器提供其内部IP地址,使得IMS服务器稍后可使用内部IP地址通过Wi-Fi网络与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移动设备还可指示对IMS服务器的Wi-Fi IMS注册的偏好。换句话讲,移动设备可向IMS服务器提供信息,指示针对未来的蜂窝通信(例如,IMS呼叫),移动设备倾向于通过Wi-Fi网络而不是蜂窝网络来接收路由到的呼叫。
在612处,移动设备确定IP流移动性(IFOM)是否得到网络支持。例如,移动设备可从运营商绑定接收指示Wi-Fi网络是否支持IP流移动性(IFOM)的信息。
如在612处所确定的那样,IFOM由Wi-Fi网络支持时,移动设备可在蜂窝网络上添加新的流。可使用与在606中用于建立I-WLAN隧道的Wi-Fi PDN相同的Wi-Fi PDN来创建蜂窝网络上的新流。可使用行业规范诸如IFOM(TR 23.816)来创建新的蜂窝网络流。TR23.816仍在开发中。期望3GPP定义具有设置通过蜂窝无线电的流的机制的TS(技术规范)文档。
在614处,移动设备可通过新添加的蜂窝网络流向在IMS服务器上运行的P-CSCF软件注册。在此,移动设备可使用与在610中使用的IP地址相同的IP地址。移动设备还可例如使用q值来指示IMS绑定到IMS服务器的偏好。
因此,当Wi-Fi网络支持IFOM(IP流移动性)时,移动设备可使用IFOM为IMS APN设置两个流,其中一个流在Wi-Fi网络上建立,另一个流在蜂窝网络上建立。TR 23.816中指定了一个示例性呼叫流程。因此,移动设备可使用Wi-Fi和蜂窝流两者向IMS服务器注册。作为一个示例,移动设备可通过Wi-Fi流向IMS服务器注册(606),并通过蜂窝流(614)创建与IMS服务器的附加绑定。作为另一个示例(未示出),移动设备可通过蜂窝流向IMS服务器注册,然后通过Wi-Fi流创建与IMS服务器的附加绑定。
当IFOM被支持时,移动设备可交替地使用与相同IP地址相关联的不同端口号来唯一地定义IMS注册绑定。在该实例中使用不同的端口号,因为移动设备对Wi-Fi和蜂窝流都使用相同的IP地址。
如果如在604中所确定的Wi-Fi网络不可用,或者如在612中所确定的网络不支持IFOM,则移动设备可在618处激活蜂窝IMS PDN。换句话讲,移动设备可向蜂窝网络IMS PDN传输信息来获取蜂窝PDN上新的IP地址(蜂窝IP地址)。因此,移动设备通过操作获取两个IP地址,与Wi-Fi网络上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IP地址和与蜂窝网络上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IP地址。
在620处,移动设备可使用蜂窝IP地址向在IMS服务器上运行的P-CSCF软件注册。移动设备还可以可选地指示对于蜂窝IMS绑定到IMS服务器的偏好。如上所述,这可使用q值进行。可使用提供给Wi-Fi IMS绑定和蜂窝IMS绑定的偏好之间的相对差异,来确定最先使用哪种通信机制(Wi-Fi或蜂窝)向移动设备发信号通知所接收的IMS通信。
因此,移动设备可使用Wi-Fi和蜂窝PDN两者向IMS服务器注册,并在每个注册中可使用不同的IP地址或不同的端口号。需注意,在PDN激活过程期间分配IP地址。例如,移动设备可向Wi-Fi PDN注册,并为蜂窝PDN添加附加绑定。或者,移动设备可以向蜂窝PDN注册,并向Wi-Fi PDN添加附加绑定。
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针对IMS-APN不使用单个IP地址,而是对每个IMS-APN使用两个IP地址,Wi-Fi PDN的第一IP地址和蜂窝PDN的第二IP地址。如下所述,当到来的(移动台被呼)呼叫到达移动设备的IMS服务器时,IMS服务器可选择性地使用一个或两个IP地址(或相同IP地址的不同端口号),通过Wi-Fi、蜂窝或两者将IMS来电发送至移动设备。这可有助于确保移动设备及时接收移动台被呼呼叫。更具体地讲,这有助于避免移动设备连接到Wi-Fi,但由于处于睡眠状态而不及时接收移动台被呼呼叫的情况。
图9—发起对移动设备的呼叫
图9示出了外部设备(例如,另一个移动设备)可向在图8中建立Wi-Fi连接的移动设备发起移动台主呼呼叫,即呼出呼叫的方法。图8中所描述的设备还能够执行该操作来发起移动台主呼呼叫。可在呼叫建立时间内进行该项操作。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示的方法组成部分中的一些可按与所示顺序不同的顺序同时执行,或者可被省略。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执行额外的方法组成部分。如图所示,该方法可操作如下。
在642处,用户可在外部移动设备上发起IMS呼叫,即来自外部移动设备的移动台主呼(MO)呼叫。例如,用户可使用外部移动设备对执行图8中的操作的移动设备进行IMS呼叫。换句话讲,对图8中的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台被呼(MT)IMS呼叫。
在644处,在用户发起移动台主呼呼叫之后,MO设备可确定用于发起呼叫建立的网络。MO设备可检查指示MO设备偏好通过Wi-Fi或蜂窝网络操作的内部策略。
在646处,如果在644中所确定的策略指示MO设备对Wi-Fi的偏好,则MO设备可通过Wi-Fi网络发起呼叫建立。呼叫建立过程可利用I-WLAN接口与IMS服务器进行通信。I-WLAN架构允许可能通过蜂窝网络发生的通信通过Wi-Fi网络输送。
在648处,如果在804中所确定的策略指示MO设备对蜂窝的偏好,则MO设备可通过蜂窝网络发起呼叫建立。例如,MO设备可与蜂窝基站通信来建立呼叫。
在646或648的任一实例中,MO呼叫最终传播到IMS服务器,然后IMS服务器确定将MT IMS呼叫传播到移动设备的最佳方式。该操作在下面的图10中有描述。需注意,发起呼叫的外部设备可使用与MT设备所使用的通信机制不同的通信机制(例如,Wi-Fi或蜂窝),如下所述。
图10—从IMS服务器建立移动台被呼呼叫
图10示出了IMS服务器可利用移动设备建立移动台被呼呼叫的方法。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示的方法组成部分中的一些可按与所示顺序不同的顺序同时执行,或者可被省略。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执行额外的方法组成部分。如图所示,该方法可操作如下。
在702处,IMS服务器可从移动台主呼(MO)设备接收邀请以发起IMS呼叫。例如,如图9中所描述,用户可在另一移动设备上发起呼叫(“另一”移动设备也可能已经根据图8中的方法向IMS服务器进行了注册),并且发起的移动设备向IMS服务器发送邀请。IMS服务器所接收的邀请可包含指定该呼叫的预期接收设备,即移动台被呼(MT)设备的信息。
在704处,使用在邀请中提供的指定信息,IMS服务器可使用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从IMS规则绑定查找与MT设备相关联的策略。这些策略可指示MT设备对于IMS服务器可用于联系移动设备的网络的偏好,例如MT设备是偏好MT设备通过Wi-Fi网络还是偏好蜂窝网络与其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8中在610,616和620处所示,这些策略可在向IMS服务器注册相关联的移动设备时被保存到IMS服务器。
在706处,IMS服务器可确定在704中所获得的策略是否指示MT设备对IMS服务器可通过其与设备联系的网络的偏好。例如,该策略可指示MT设备偏好IMS服务器通过Wi-Fi网络与其联系、MT设备偏好IMS服务器通过蜂窝网络与其联系,或者MT设备不偏好某一特定网络。
在708处,如果在706中所确定的策略指示MT设备对Wi-Fi的偏好,则IMS服务器可访问I-WLAN接口来获取MT设备的目的地信息。如上所述,I-WLAN架构可用于通过Wi-Fi(WLAN)将移动设备与运营商提供的业务连接起来。所获取的目的地信息可包括与MT设备相关联的IP地址或端口号。使用该目的地信息,IMS服务器可尝试通过Wi-Fi网络连接到MT设备,例如向MT设备发送邀请。
在710处,在向MT设备发送邀请之后,如708中所示,IMS服务器可确定是否可通过Wi-Fi网络建立呼叫。在一些实施方案中,IMS服务器可在从MT设备接收特定的通信(例如,确认MT设备成功地接收呼叫邀请并且准备完成呼叫建立)之后,确认成功建立呼叫是可能的。相反,当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此类通信时,IMS服务器可确定不能通过Wi-Fi建立呼叫。换句话讲,如果IMS服务器在持续一段时间直至阈值期间没有从MT设备接收正向通信,则IMS服务器可决定不可能通过Wi-Fi建立呼叫。例如,该阈值可在0.5秒至12秒的范围内,但可使用其他值。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了优化呼叫建立时间,即在呼叫建立之前最大限度地缩短延迟,IMS服务器可能先前已经接收了关于MT设备的Wi-Fi网络连接状态的信息。MT设备可能已通知IMS服务器不能通过Wi-Fi网络连接。该通知可在MT设备从同一网络断开之前通过Wi-Fi网络输送。例如,如果MT设备希望终止与Wi-Fi网络的现有连接,则可最先使用Wi-Fi网络通知IMS服务器无法再通过Wi-Fi网络进行连接。或者,在从Wi-Fi网络断开连接之前,MT设备可能无法通过Wi-Fi网络发送此类通知。MT设备从Wi-Fi网络断开可能是意外的,否则MT设备可能在断开连接之前无法通过Wi-Fi网络通知IMS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MT设备可使用蜂窝网络通知IMS服务器无法通过Wi-Fi访问MT设备。一旦MT设备通知无法通过Wi-Fi访问MT设备,IMS服务器可停用MT设备的相关联的Wi-Fi绑定。在这种情况下,当另一设备(即,MO设备)尝试如702所述联系MT设备时,IMS服务器可确定无法通过Wi-Fi连接MT设备,并且可能不尝试通过Wi-Fi网络与设备进行通信。该过程可节省时间,因为IMS服务器可避免尝试通过Wi-Fi网络对MT设备进行可能无效的连接,因为已被MT设备通知为MT设备已失去这种连接。
在712处,如果通过Wi-Fi的与MT设备的呼叫建立被认为是可能的,如710中所确定的,IMS服务器可使用I-WLAN接口来建立呼叫。在呼叫建立后,将会完成通过Wi-Fi网络到MT设备的呼叫建立。
如果通过Wi-Fi的与MT设备的呼叫建立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如在710中所确定的,或者如果在706中确定的策略指示MT设备对于蜂窝网络的偏好,则操作前进至714,并且IMS服务器可使用蜂窝网络来建立呼叫。在714处,IMS服务器可访问蜂窝接口来获取MT设备的目的地信息。该目的地信息可以是或可包括与MT设备相关联的IP地址或端口号。使用该目的地信息,IMS服务器可尝试通过蜂窝网络连接到MT设备,即向MT设备发送邀请。
因此,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例如,MT设备处于低功率模式)而无法通过Wi-Fi进行呼叫建立,则IMS服务器使用第二IP地址尝试通过蜂窝网络完成IMS呼叫。例如,如果移动设备不响应于Wi-Fi呼叫邀请,则IMS服务器可尝试使用分组交换机制诸如LTE或VoLTE通过蜂窝来完成呼叫。因此,移动设备先前注册的两个IP地址允许IMS服务器使用Wi-Fi和蜂窝中的一者或两者来向移动设备传送IMS呼叫。这增加了当移动设备通过Wi-Fi或另一类似类型的网络连接到其蜂窝运营商时能够接收IMS呼叫的机会。
在716处,如在714中向MT设备发送邀请之后,IMS服务器可使用蜂窝网络完成呼叫建立。
在718处,如果在706中确定的MT设备策略指示没有对通过蜂窝或Wi-Fi网络连接的偏好,则IMS服务器可尝试通过两种网络中的一者或两者连接到MT设备。为此,IMS服务器可最先获取用于MT设备的两组目的地信息,第一组来自I-WLAN接口用于Wi-Fi通信,第二组来自蜂窝接口用于蜂窝通信。
在720处,在检索到MT设备的目的地信息之后,IMS服务器可使用会话发起协议(SIP)分片机制,通过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向MT设备发送邀请。这可涉及使用SIP分支代理,其可跨多个路径(Wi-Fi和蜂窝网络)将呼叫路由到MT设备。在此,IMS服务器通过Wi-Fi和蜂窝同时向移动设备发送邀请极大地改善了移动设备将能够响应于IMS呼叫的可能性。移动设备可简单地响应其所接收的第一邀请,或者移动设备可基于偏好来响应Wi-Fi和蜂窝邀请。例如,如果移动设备连接到Wi-Fi但是处于低功率模式,并且用户先前已指示对Wi-Fi的偏好,则通过蜂窝接收的来电可由移动设备中的处理器用于唤醒移动设备的Wi-Fi功能,使得移动设备能够通过Wi-Fi接收IMS呼叫邀请。
在722处,IMS服务器可通过I-WLAN或蜂窝接口接收来自MT设备的对邀请的响应。然后,IMS服务器可使用接口(即,I-WLAN或蜂窝)来完成呼叫建立,在该服务器上对邀请的回复接收自722中的移动设备。
因此,IMS服务器用于向移动设备输送到来的通信的方法可取决于用户偏好。用户可指示对Wi-Fi或蜂窝网络的偏好。在用户已经指示对Wi-Fi的偏好的情况下,IMS服务器可最先尝试通过Wi-Fi进行连接。如果IMS服务器无法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设备,则IMS服务器可能会返回到使用蜂窝网络进行连接。类似地,在用户先前已经指示对蜂窝的偏好的情况下,IMS服务器可最先尝试通过蜂窝无线电连接到移动设备,如果移动设备没有对蜂窝邀请作出响应,则返回到Wi-Fi连接。在用户先前没有指示偏好的情况下,IMS服务器可通过Wi-Fi和蜂窝无线电两者传输邀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将仅接受一个邀请并拒绝另一个邀请。
图11A和图11B—响应于移动台被呼呼叫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移动设备可对移动台被呼呼叫(即来电)进行响应的方法的实施方案。图11A和图11B的方法可由移动设备106执行。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示的方法组成部分中的一些可按与所示顺序不同的顺序同时执行,或者可被省略。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执行额外的方法组成部分。如图所示,该方法可操作如下。
如图11A所示,在822处,移动设备可从IMS服务器接收呼叫邀请。例如,如图9中所描述,不同的移动设备,即移动台主呼(MO)设备的用户可能已经发起了对MT设备的呼叫。IMS服务器可能已经从MO设备接收到了邀请,并使用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将邀请输送到MT设备。
在824处,MT设备可确定输送所接收的邀请的网络的类型,即IMS服务器是通过Wi-Fi网络还是蜂窝网络将邀请输送到MT设备。图10示出了可能已经被IMS服务器用于选择网络以用于发送邀请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MT设备可优先考虑使用同一网络来响应邀请。在某些情况下,邀请可到达移动设备。
图11B中示出了替代方法,其中移动设备不是如824中所示检查链路类型,而是如图11B的825中所示可检查策略类型。因此,在825中,移动设备检查是否存在指示对Wi-Fi通信或蜂窝通信的偏好的策略。例如,在可能的情况下用户先前可能已经指示了对Wi-Fi通信的偏好,例如以节省蜂窝数据使用费用或减少蜂窝数据使用量。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例如在用户当前正在行进/移动并希望避免Wi-Fi和蜂窝之间潜在的破坏性切换的情况下,用户先前可能已经指示了对蜂窝通信的偏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可基于移动设备的当前或先前移动性的程度来自动选择策略类型(Wi-Fi或蜂窝)。
在826处,如果由IMS服务器向MT设备输送邀请的网络是Wi-Fi网络(或者如果策略类型指示偏好为Wi-Fi),则移动设备可使用I-WLAN来响应邀请。例如,移动设备可使用IMSPDN通过Wi-Fi网络与蜂窝运营商(或蜂窝运营商网络)使用I-WLAN隧道。或者,移动设备可响应于邀请而建立此类隧道。
在828处,移动设备可根据需要使用Wi-Fi IMS PDN或流来进行随后的活动模式切换。换句话讲,如果移动设备当前通过Wi-Fi在IMS呼叫中进行通信,并且持移动设备的用户离开该区域(离开正在提供Wi-Fi覆盖的Wi-Fi热点的附近),则移动设备(例如,RAT块502)可操作以执行到蜂窝流的切换。
在830处,如果由IMS服务器向MT设备输送邀请的网络是蜂窝网络(或者如果策略类型指示偏好为蜂窝),则移动设备可使用蜂窝来响应邀请。
在832处,移动设备可使用蜂窝IMS PDN或流来进行随后的活动模式切换。换句话讲,如果移动设备当前通过蜂窝在IMS呼叫中进行通信,并且持移动设备的用户移动到蜂窝覆盖较弱的区域,则移动设备(例如,RAT模块502)可操作以执行到Wi-Fi网络(如果可用)的切换。作为另一替代方案,如果用户先前已经指示对Wi-Fi通信的偏好,诸如出于成本原因,则如果移动设备检测到可用的Wi-Fi网络,则移动设备可自动地发起从蜂窝到Wi-Fi的切换。
因此,网络将锚定已经在其上建立呼叫(Wi-Fi或蜂窝)的PDN(和相应的IP地址)上的来电。网络将继续支持锚定的IP地址的I-WLAN移动性。
因此,移动设备将能够使用I-WLAN切换机制(例如,TS 23.402或TS 24.302)主动地将Wi-Fi锚定呼叫切换到蜂窝网络。移动设备还将能够使用I-WLAN切换机制(TS 23.402或TS 24.302)主动地将蜂窝锚定呼叫切换到Wi-Fi网络。当IFOM由网络支持时,移动设备还将能够使用基于流的移动性将活动呼叫从Wi-Fi切换到蜂窝。
图12A和图12B—切换呼叫流程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执行切换的方法。
如图所示,如果如在902处所确定的通过Wi-Fi PDN建立了呼叫,则在904处使用Wi-Fi PDN来锚定该活动呼叫。换句话讲,通过Wi-Fi连接使用Wi-Fi PDN来进行活动呼叫。在906处,通过Wi-Fi链路使用Wi-Fi PDN来交换数据承载。
如果Wi-Fi到蜂窝的切换不可能,则如在908处所确定的那样,继续通过Wi-Fi链路使用Wi-Fi PDN来交换数据承载。如果确定如在908中所指示的Wi-Fi到蜂窝的切换是可能的,那么在910处,使用Wi-Fi PDN通过蜂窝链路执行与EPC(演进分组核心)的切换附接。换句话讲,在910处,执行到蜂窝链路的切换。在912处,通过蜂窝链路使用Wi-Fi PDN来交换数据承载。
继续参考图12B,如果如在914中所确定蜂窝到Wi-Fi的切换不可能,则操作保持在912处,并且使用Wi-Fi PDN通过蜂窝链路交换数据承载。如果如在914中所确定的蜂窝到Wi-Fi的切换是可能的,则在916中,使用Wi-Fi PDN通过Wi-Fi链路执行与EPC(演进分组核心)的切换附接。换句话讲,在916处,执行到Wi-Fi链路的切换。在918处,通过Wi-Fi链路使用Wi-Fi PDN来交换数据承载。
如果如在902处所确定的通过蜂窝PDN建立了呼叫,则在924处使用蜂窝PDN来锚定该活动呼叫。换句话讲,通过蜂窝连接使用蜂窝PDN来进行活动呼叫。在926处,通过蜂窝链路使用蜂窝PDN来交换数据承载。
如果蜂窝到Wi-Fi的切换不可能,则如在928处所确定的那样,继续通过蜂窝链路使用蜂窝PDN来交换数据承载。如果确定如在928中所指示的蜂窝到Wi-Fi的切换是可能的,那么在930处,使用蜂窝PDN通过Wi-Fi链路执行与EPC(演进分组核心)的切换附接。换句话讲,在930处,执行到Wi-Fi链路的切换。在932处,通过Wi-Fi链路使用蜂窝PDN来交换数据承载。
继续参考图12B,如果如在934中所确定Wi-Fi到蜂窝的切换不可能,则操作保持在932处,并且使用蜂窝PDN通过Wi-Fi链路交换数据承载。如果如在934中所确定的Wi-Fi到蜂窝的切换是可能的,那么在936中,使用蜂窝PDN通过蜂窝链路执行与EPC(演进分组核心)的切换附接。换句话讲,在936处,执行到蜂窝链路的切换。在938处,通过蜂窝链路使用蜂窝PDN来交换数据承载。
以下编号的段落描述了其他实施方案:
1.一种移动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天线;
第一无线电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部件被配置为使用至少一种蜂窝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执行蜂窝通信;
第二无线电部件,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部件被配置为执行与Wi-Fi接入点的Wi-Fi通信;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接至所述第一无线电部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部件,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执行语音和/或数据通信;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
在Wi-Fi网络上建立与蜂窝运营商的通信;
向IMS服务器注册第一目的地信息以用于接收Wi-Fi通信;
向IMS服务器注册第二目的地信息以用于接收蜂窝通信;
其中在发生来自蜂窝运营商的移动台被呼呼叫时,移动设备可在使用第一目的地信息的Wi-Fi网络和使用第二目的地信息的蜂窝网络两者上接收到来的呼叫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是第一IP地址,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是第二IP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是第一IP地址的第一端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是所述第一IP地址的第二端口。
4.一种IMS服务器,包括:
用于耦接至第一网络的第一端口;
用于耦接至第二网络的第二端口;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耦接至处理器的至少一个存储器介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介质存储与第一移动设备可使用的非蜂窝通信介质相关联的第一IP地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介质存储与第一移动设备可使用的蜂窝通信介质相关联的第二IP地址;
其中所述存储器介质存储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以执行:
从第二设备接收来电;
使用非蜂窝通信介质向第一移动设备提供呼叫邀请;
如果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没有响应非蜂窝通信介质上的呼叫邀请,则使用蜂窝通信介质向第一移动设备提供呼叫邀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MS服务器,
其中所述程序指令还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执行:
确定移动设备对非蜂窝通信介质或蜂窝通信介质中的一者的偏好;
其中响应于确定对于非蜂窝通信介质的偏好,最先使用非蜂窝通信介质将呼叫邀请提供给第一移动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MS服务器,其中所述非蜂窝通信介质是Wi-Fi。
可以各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形式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方案。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可被实现为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或计算机系统。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定制设计的硬件装置诸如ASIC来实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可编程硬件元件(诸如,FPGA)来实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例如,包括在UE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可被实现为ASIC、FPGA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硬件部件或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可被配置为使得其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其中该程序指令如果由计算机系统执行,则使得计算机系统执行一种方法,例如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一种方法实施方案,或本文所述的方法实施方案的任何组合,或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实施方案中的任何子集或此类子集的任何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例如,UE)可被配置为包括处理器(或一组处理器)和存储器介质,其中存储器介质存储程序指令,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从该存储器介质中读取并执行该程序指令,其中该程序指令是可执行的以实现本文所述的各种方法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方法实施例(或本文所述方法实施例的任何组合,或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实施例中的任何子集或此类子集的任何组合)。可以各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形式来实现该装置。
尽管已相当详细地描述了上述实施方案,但是一旦完全理解了上述公开,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本发明旨在使以下权利要求书被解释为涵盖所有此类变型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移动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天线;
第一无线电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部件被配置为使用至少一种蜂窝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执行与蜂窝基站的蜂窝通信;
第二无线电部件,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部件被配置为执行与Wi-Fi接入点的Wi-Fi通信;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接到所述第一无线电部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部件,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执行语音和/或数据通信;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
通过Wi-Fi网络建立与蜂窝运营商的通信;
向IMS服务器注册与所述Wi-Fi网络通信相关联的第一IP地址;
向所述IMS服务器注册与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通信相关联的第二IP地址;
其中,在发生从所述蜂窝运营商接收的移动台被呼呼叫时,使用所述第一IP地址将所述Wi-Fi网络上的来电通知传输至所述移动设备,并且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将所述蜂窝网络上的来电通知传输至所述移动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接收并响应于所述来电通知中的至少一个来电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使用所述第一IP地址将所述Wi-Fi网络上的所述来电通知提供给所述移动设备,并且基本上同时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将所述蜂窝网络上的所述来电通知提供给所述移动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在使用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在所述Wi-Fi网络上提供所述来电通知之后一段时间,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在所述蜂窝网络上接收所述来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在所述来电通知已经使用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被提供在所述Wi-Fi网络上之后,如果所述移动设备在一定时间段内没有响应,则所述移动设备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在所述蜂窝网络上接收所述来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进一步配置为:
确定所述Wi-Fi网络是否支持IP流移动性;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响应于确定所述Wi-Fi网络不支持IP流移动性,而从所述蜂窝网络分组网关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并且向所述IMS服务器注册所述第二IP地址以用于蜂窝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接听在所述Wi-Fi网络或所述蜂窝网络中的一者上最先接收的来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向所述IMS服务器提供指示对Wi-Fi通信或蜂窝通信中的一者的偏好的优先级信息;
其中基于所述优先级信息,在所述Wi-Fi网络和/或所述蜂窝网络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向所述移动设备提供来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进一步配置为接收指定通过Wi-Fi或蜂窝中的一者接听呼叫的偏好的输入;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偏好来接听所述Wi-Fi网络或所述蜂窝网络上的所述来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进一步配置为:
从第一分组网关获取所述第一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IP地址可由所述移动设备使用以用于接收Wi-Fi网络通信;以及
从第二分组网关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IP地址可由所述移动设备使用以用于接收蜂窝网络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进一步配置为:
使用所述第二IP地址在所述蜂窝网络上接收来电;以及
响应于所述蜂窝网络上的所述来电来唤醒所述第二无线电部件;以及
在唤醒所述第二无线电部件之后,由所述第二无线电部件使用所述第一IP地址接收所述Wi-Fi网络上的来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进一步配置为:
使用Wi-Fi分组数据网络(PDN)接听所述Wi-Fi网络上的来自所述蜂窝运营商的所述被呼呼叫;以及
使用所述Wi-Fi PDN将所述被呼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到所述蜂窝网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进一步配置为:
使用蜂窝分组数据网络(PDN)接听所述蜂窝网络上的来自所述蜂窝运营商的所述被呼呼叫;以及
使用所述蜂窝PDN将所述被呼呼叫从所述蜂窝网络切换到所述Wi-Fi网络。
13.一种用于操作移动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Wi-Fi网络上建立与蜂窝运营商的通信;
从第一分组网关获取第一目的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可用于接收Wi-Fi通信;
向IMS服务器注册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以用于接收Wi-Fi通信;
从蜂窝网络分组网关获取第二目的地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可用于接收蜂窝通信;
向所述IMS服务器注册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以用于接收蜂窝通信;
其中,在发生从所述蜂窝运营商接收的移动台被呼呼叫时,使用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将所述Wi-Fi网络上的来电通知传输至所述移动设备,并且使用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将所述蜂窝网络上的来电通知传输至所述移动设备;
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并响应于所述来电通知中的至少一个来电通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是第一IP地址,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是第二IP地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是第一IP地址的第一端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是所述第一IP地址的第二端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将所述Wi-Fi网络上的所述来电通知传输至所述移动设备,并且基本上同时使用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将所述蜂窝网络上的所述来电通知传输至所述移动设备。
17.一种用于包括在移动设备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处理元件被配置为:
在Wi-Fi网络上建立与蜂窝运营商的通信;
向IMS服务器注册第一目的地信息以用于接收Wi-Fi通信;
向所述IMS服务器注册第二目的地信息以用于接收蜂窝通信;
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可用于接收通过所述Wi-Fi网络接收的呼叫的来电通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
其中在发生来自所述蜂窝运营商的移动台被呼呼叫时,所述处理元件至少在所述处理元件没有使用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在所述Wi-Fi网络上接收来电通知时,使用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在所述蜂窝网络上接收来电通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是第一IP地址,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是第二IP地址。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是第一IP地址的第一端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是所述第一IP地址的第二端口。
CN201580064755.0A 2014-12-12 2015-10-09 支持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设备上的移动台被呼ims呼叫 Active CN107005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91009P 2014-12-12 2014-12-12
US62/091,009 2014-12-12
US14/870,395 2015-09-30
US14/870,395 US10602483B2 (en) 2014-12-12 2015-09-30 Mobile terminated IMS calls on devices which support Wi-Fi and cellular radios
PCT/US2015/054797 WO2016093940A1 (en) 2014-12-12 2015-10-09 Mobile terminated ims calls on devices which support wi-fi and cellular radio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963A true CN107005963A (zh) 2017-08-01
CN107005963B CN107005963B (zh) 2020-10-20

Family

ID=54366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4755.0A Active CN107005963B (zh) 2014-12-12 2015-10-09 支持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设备上的移动台被呼ims呼叫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2483B2 (zh)
EP (1) EP3231218B1 (zh)
CN (1) CN107005963B (zh)
WO (1) WO201609394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3670A (zh) * 2017-08-11 2020-05-19 诺基亚通信公司 实现语音服务
CN111526116A (zh) * 2019-02-01 2020-08-1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蜂窝网络通用性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1917667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动态带宽分配方法、sdn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91721A (zh) * 2019-07-22 2021-01-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提供语音呼叫服务的方法
CN114788233A (zh) * 2019-12-11 2022-07-22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划分用户介导连接和运营者介导连接
CN116195361A (zh) * 2020-09-29 2023-05-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敏感服务期间的移动终接呼叫处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9135B2 (en) * 2015-06-22 2019-03-12 Apple Inc. Cellular network information
JP6784136B2 (ja) * 2015-11-26 2020-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0405358B1 (en) 2016-03-02 2019-09-0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ata communication usage tracking in a wireless relay
US10631211B1 (en) * 2016-03-11 2020-04-2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User equipment (UE) hand-over of a media session based on wireless relay characteristics
US10172027B2 (en) * 2016-07-19 2019-01-0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reporting a WLAN connection status
US10454836B2 (en) 2016-11-01 2019-10-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apting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US10284730B2 (en) 2016-11-01 2019-05-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charging and performance in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US10469376B2 (en) 2016-11-15 2019-1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network routing in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US10039006B2 (en) 2016-12-05 2018-07-3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providing local data breakout within mobility networks
US10264075B2 (en) * 2017-02-27 2019-04-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multiplexing service information from sensor data
US10469286B2 (en) 2017-03-06 2019-1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client devices using a virtual anchor manager
US10212289B2 (en) 2017-04-27 2019-02-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esources in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N108810872A (zh) * 2017-05-03 2018-11-1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159582B2 (en) * 2017-10-11 2021-10-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rminating call handling for power saving activated user equipment
KR102514692B1 (ko) * 2018-06-04 2023-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무선 통신 프로토콜들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WO2021030208A1 (en) * 2019-08-09 2021-02-18 Rajasekaran Ramasubramanian Power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ed audio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playback devices
US11503527B2 (en) * 2019-10-03 2022-11-15 Apple Inc. WLAN to cellular handover techniques for voice calls
EP4241486A4 (en) * 2020-12-02 2024-04-17 Innopeak Tech Inc SELECTIVE SWITCHING OF A FIFTH GENERATION (5G) MODE OF A DEVICE
US11800442B1 (en) * 2022-05-27 2023-10-24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Power management based on handover statu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9451A (zh) * 2004-09-17 2007-08-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的3g/gsm和无线局域网集成
US20070217354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CC functionality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including IMS
US20070280154A1 (en) * 2006-06-02 2007-12-06 Kirti Gupta Multiple registrations with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US20080089308A1 (en) * 2006-10-16 2008-04-1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registration of connections for service continuity in an agnostic access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97738A (zh) * 2006-12-06 2008-06-11 赵建奇 一种宽频移动可视通讯网络系统
US20110051701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Yigang Cai Ims deregistration of a dual mode device triggered through a legacy network
CN102006269A (zh) * 2009-08-28 201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多会话能力同步方法及系统
US20110319073A1 (en) * 2010-06-28 2011-12-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election
CN102833827A (zh) * 2011-06-16 2012-12-19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多ip的异构网络寻呼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70965B2 (en) * 2007-04-05 2012-09-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ignaling over cellular networks to reduce the Wi-Fi energy consumption of mobile devices
US8103278B2 (en) 2008-04-01 2012-01-24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idle mode of a mobile node with multiple interfaces
US8279853B1 (en) * 2009-03-09 2012-10-0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Socket-based internet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GB0905456D0 (en) * 2009-03-30 2009-05-13 British Telecomm Call control
TW201605213A (zh) * 2010-03-04 2016-02-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在罔際網路協定多媒體次系統協作期中識別及轉移方法及裝置
US20110319075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Alok Sharma Universal mobile manager interworking for short message service feature parity
US9565117B2 (en) 2010-12-22 2017-02-07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ive intelligent rou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24620B2 (en) 2011-05-20 2014-05-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alls
CN103716775B (zh) * 2012-09-29 2017-10-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流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EP2976918B1 (en) 2013-03-20 2018-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cedures for controlling alternative radio-access technology (rat) in multi-rat capable terminals
US10271254B2 (en) * 2013-04-04 2019-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connection handling of auxiliary RAT
WO2014171786A1 (ko) * 2013-04-19 2014-10-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통신 시스템이 연동하는 네트워크에서 상기 복수의 통신 시스템과의 연결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819701B2 (en) * 2013-06-25 2017-11-14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Low latency IMS-based media handoff between a cellular network and a WLAN
US9408145B2 (en) * 2013-12-11 2016-08-0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ems
CN106465436A (zh) * 2014-04-04 2017-02-2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多路径传输进行访问管理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9451A (zh) * 2004-09-17 2007-08-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的3g/gsm和无线局域网集成
US20070217354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CC functionality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including IMS
US20070280154A1 (en) * 2006-06-02 2007-12-06 Kirti Gupta Multiple registrations with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US20080089308A1 (en) * 2006-10-16 2008-04-1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registration of connections for service continuity in an agnostic access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97738A (zh) * 2006-12-06 2008-06-11 赵建奇 一种宽频移动可视通讯网络系统
US20110051701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Yigang Cai Ims deregistration of a dual mode device triggered through a legacy network
CN102006269A (zh) * 2009-08-28 201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多会话能力同步方法及系统
US20110319073A1 (en) * 2010-06-28 2011-12-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election
CN102833827A (zh) * 2011-06-16 2012-12-19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多ip的异构网络寻呼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NNY B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Wireless LANs Theory, Design, and Deployment》", 1 December 2007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3670A (zh) * 2017-08-11 2020-05-19 诺基亚通信公司 实现语音服务
CN111526116A (zh) * 2019-02-01 2020-08-1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蜂窝网络通用性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1526116B (zh) * 2019-02-01 2022-07-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蜂窝网络通用性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1917667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动态带宽分配方法、sdn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91721A (zh) * 2019-07-22 2021-01-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提供语音呼叫服务的方法
US11477701B2 (en) 2019-07-22 2022-10-18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voice call service provision
CN114788233A (zh) * 2019-12-11 2022-07-22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划分用户介导连接和运营者介导连接
CN116195361A (zh) * 2020-09-29 2023-05-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敏感服务期间的移动终接呼叫处置
CN116195361B (zh) * 2020-09-29 2023-10-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敏感服务期间的移动终接呼叫处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963B (zh) 2020-10-20
US10602483B2 (en) 2020-03-24
US20160174191A1 (en) 2016-06-16
EP3231218A1 (en) 2017-10-18
WO2016093940A1 (en) 2016-06-16
EP3231218B1 (en) 202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5963A (zh) 支持wi‑fi和蜂窝无线电的设备上的移动台被呼ims呼叫
CN107548565A (zh) 用于基于功率因素进行用于ims连接的无线电接口选择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7211330B (zh) 执行短程和蜂窝无线网络之间的切换的方法和移动设备
CN102340876B (zh) 设备发起的向非许可频带的卸载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54355B (zh) 使用会话发起协议的邻近服务注册、邻近请求和警告
US9661530B2 (en) Data traffic bearer selection based on backhaul statistics
CN103945406B (zh) 对基站所服务的用户设备进行移交确定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10817547B2 (en) Cellular network information
CN104955135B (zh) 在使用第二rat执行语音呼叫的同时使用第一rat执行数据通信
CN107409158A (zh) 在自主模式和伙伴设备中继模式之间转换以实施蜂窝通信的附件设备
CN106559848A (zh) 用于增强的切换机制和小区重选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5340332A (zh) 选择用于数据流量卸载的无线节点
CN107409338A (zh) 基于移动性信息的wlan/蜂窝互通
CN103583079A (zh) 双重带内/带外无线电接入系统域
EP2695432B1 (en) Repor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475322A (zh) 基于5g的装置的智能基带操作模式选择
CN107820719A (zh) 终端切换的方法、装置以及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0351830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5393628B (zh) 报告空闲模式装备数据
US20240147402A1 (en) Manag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ies in Single and Multiple Registration Scenarios
WO2022246751A1 (en)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power saving techniques for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devices
CN105323740A (zh) 电路域回落的实现方法和双模终端
CN106304025B (zh) 一种用户设备的识别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8024330A (zh) 寻呼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CN108632803A (zh) 一种单信道连续业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