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9743A - 一种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9743A
CN106999743A CN201580052535.6A CN201580052535A CN106999743A CN 106999743 A CN106999743 A CN 106999743A CN 201580052535 A CN201580052535 A CN 201580052535A CN 106999743 A CN106999743 A CN 106999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er
back member
safety belt
neck
support mean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25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斯蒂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s Security Systems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s Security Systems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149029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14902968A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142082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14208260B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as Security Systems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Sas Security Systems Hold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99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9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06Harnes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2B35/0018Full body harnesses covering at least shoulders and thig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06Harnes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2B35/0025Details and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安全带支撑装置,包括:背部构件,该背部构件被配置为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上,并且用于在背部构件介于安全带的肩带和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之间的位置中与安全带操作性接合;所述背部构件具有上部、下部和介于上部和下部之间的中间部。颈部构件从背部构件的上部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当背部构件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时支撑穿戴者的颈部。背部构件具有符合穿戴者胸椎的一般侧面轮廓的轮廓,并且颈部构件从背部构件的上部向后延伸,使得背部构件能够将由肩带施加的压力分散,且颈部支撑构件可以支撑颈部,以及在头部向后倾斜状态下支撑头部。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了安全带支撑装置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本文还描述了包括支撑装置的安全带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发明内容
安全带支撑装置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包括:
背部构件,该背部构件被配置为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上,并且用于在背部构件介于安全带和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之间的位置中与安全带操作性接合,背部构件具有上部、下部和介于上部和下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颈部支撑构件,该颈部支撑构件从背部构件的上部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当背部构件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时支撑穿戴者的颈部,其中
背部构件具有符合穿戴者胸椎的一般侧面轮廓的轮廓,并且颈部构件从背部构件的上部向后延伸,使得背部构件能够将安全带施加的压力分散,且颈部支撑构件可以支撑颈部,以及在头部向后倾斜状态下支撑头部。
背部构件可以具有侧面轮廓,该侧面轮廓从上部向后或向外延伸大约是背部构件的垂直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至中间部,然后向内或向前延伸至下部。
词语“向后”和“向外”是可以互换的,并且与穿戴者站立时的背面或背部区域面对的方向有关。类似地,词语“前面”、“向前”和“向内”也是可以互换的,用于表示相反的意思。此外,“上”与肩部区域有关,而“下”与腰部区域有关。
背部构件的上部可以包括两个上安全带接合区域,该两个上安全带接合区域被间隔开并定位成至少部分地覆盖穿戴者的对应肩胛部区域,安全带接合区域被配置为允许支撑装置与安全带接合。上安全带接合区域可以各自限定狭槽,安全带的肩带可以穿过狭槽,以将支撑装置定位在安全带上。
下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下安全带接合区域被配置为允许支撑装置与安全带接合。
该或每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可以限定狭槽,安全带的部件可以穿过该狭槽。
下部可以包括两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该两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被间隔开并定位成覆盖穿戴者的胸腔的下部区域,下部为两端分开。
背部构件和颈部支撑构件可以为一体化结构。
支撑装置的总垂直高度或长度,可以在大约380mm到450mm之间。
替代地,支撑装置的总垂直高度或长度,可以在大约330mm到380mm之间。
支撑装置上部的总宽度可以在大约230mm到260mm之间。
支撑装置下部的总宽度可以在大约225mm到255mm之间。
替代地,支撑装置下部的总宽度可以在大约195mm到230mm之间。
支撑装置可以包括紧固至背部构件的织带和连接器,该连接器布置在织带上以便将织带连接至安全带。
织带可以包括两个肩带,每个肩带从下侧到上侧延伸跨过背部构件,连接器布置在肩带的对应端部上。
肩带可以跨过背部构件彼此重叠。
每个连接器可以是传统的环形连接器,使得安全带的肩带可以连接至织带。
防坠落安全带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包括:
腰带;
大腿支撑装置,其在使用中连接至腰带,以定位在大腿后面以及穿戴者的臀部和膝盖之间;
两个肩带,每个肩带被配置用于与使用者的对应肩部操作性接合并操作性连接至腰带;
与腰带操作性连接的躺卧机构,躺卧机构可连接至系绳,使得在防坠落情况下,躺卧机构操作以将穿戴者置于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以及
支撑装置,包括:
背部构件,该背部构件被配置为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上,并且位于背部构件介于安全带和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之间的位置,背部构件具有上部、下部和介于上部和下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颈部支撑构件,该颈部支撑构件从背部构件的上部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当背部构件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时支撑穿戴者的颈部,其中
背部构件具有符合穿戴者胸椎的一般侧面轮廓的轮廓,并且颈部构件从背部构件的上部向后延伸,使得背部构件能够将由安全带施加的压力分散,且颈部支撑构件可以支撑颈部,以及在头部向后倾斜状态下支撑头部。
肩带可以连接至腰带的后部,并且支撑装置的背部构件可以限定两个上狭槽和两个下狭槽,使得肩带可以穿过狭槽以定位支撑装置。
支撑装置可以包括紧固至背部构件的织带和连接器,连接器布置在织带上以便将织带连接至肩带和腰带。
织带可以包括两个肩带,每个肩带从下侧到上侧延伸跨过背部构件。连接器可以布置在肩带的对应端部上,使得通过合适的连接织带,两个上连接器可以连接至肩带,并且两个下连接器可以连接至腰带。
躺卧机构可以包括布置在腰带前面的引导件和两个座部带,每个座部带一端连接至大腿支撑装置,引导件被配置为允许座部带相对腰带移动,并且座部带的相对端可连接至安全系索等类似装置,在防坠落情况下,座部带可以便于将穿戴者置于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
肩带可以被配置为在穿戴者的胸部和腹部区域上延伸,并且可以连接至腰带,使得肩带还可以便于将穿戴者置于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
肩带可以各自紧固到工件定位连接器,工件定位连接器进而可以连接至腰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三维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支撑装置的平面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安全带支撑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5示出了安全带支撑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示出了包括图1的支撑装置的安全带的后视图;
图7示出了包括图2或图3的支撑装置的安全带的后视图;
图8示出了安全带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9示出了安全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0示出了大腿座部织带和大腿带的替代布置的详细视图;
图11示出了结合有躺卧机构的图8的安全带的腰带的一部分的前视图;
图12示出了结合具有备用装置的躺卧机构的图8的安全带的腰带的一部分的前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躺卧机构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
图14示出了使用中的图9的安全带;
图15示出了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16示出了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6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18示出了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19示出了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20示出了包括图18的支撑装置的安全带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10总体上表示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例如,安全带可以是防坠落安全带。然而,可以设想,支撑装置可能对其它形式的安全带是有用的或可以与其它形式的安全带一起使用。安全带应被理解为佩戴在穿戴者身体上的某种形式的布置,以便提供某种形式的功能。这可能包括防坠落和其它安全目的以及便于存取的物品存储。这种安全带通常结合肩带和/或织带。它还可以结合面板和其它部件,例如口袋、系索、夹子、调节带扣和其它实用部件。
在许多情况下,穿戴者需要长时间佩戴安全带。例如,要在户外进行高空作业时,可能需要在整个工作日内佩戴安全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安全带尽可能舒适,并且还结合能够为长期使用提供舒适感的人体工程学特征或配件。此外,需要让穿戴者感觉到安全,特别是在危险条件下。支撑装置10旨在提供这样的功能。
支撑装置10适于临时地或永久地与安全带接合。还可以设想,支撑装置10可以形成安全带的一部分。
支撑装置10包括背部构件12。背部构件12被配置为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上,并且用于与安全带可操作地接合。更具体地,背部构件12的尺寸被设置成覆盖普通或一般穿戴者的胸椎。因此,背部构件具有符合穿戴者胸椎的一般侧面轮廓的轮廓。
颈部支撑构件14从背部构件12的上部16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当背部构件12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时支撑穿戴者的颈部。更具体地,颈部支撑构件14被配置为覆盖普通或一般穿戴者的颈椎。在一种可能的操作形式中,颈部支撑构件14被配置为使得当穿戴者以至少部分躺卧姿势被支撑,即成角度的或大致水平的,例如,可能发生在坠落制停事件中,颈部支撑构件14基本上与穿戴者的从稍微在肩胛骨之上和在肩胛骨之间的位置向上延伸至头部的后部的区域接触。这样,颈部被支撑,同时头部也被支撑。这种配置具有多个用途。例如,即使在如上所述的长期佩戴期间,穿戴者可以将他或她的头部向后靠在颈部支撑构件上,以减轻上肩部和颈部区域的不适。因此,颈部支撑部件14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用途。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坠落制停事件或任何其它有颈部扭伤(whisplash)危险的事件中,即使穿戴者失去意识,上述区域将保持与颈部支撑构件基本上接触,从而减少在坠落制停或其它发生颈部扭伤事件时的冲击或撞击。
背部构件12和颈部支撑构件14为一体化结构形式。例如,背部构件12和颈部支撑构件14可以是模制的、铸造的、印制的或机械加工的。这种一体化结构可以在坠落制停事件期间提供挠曲元件,这取决于为背部构件12和颈部支撑构件14的制造所选定的材料。此外,这种一体化结构的制造过程所需的步骤显着小于复合产品所需的步骤。也就是说,可以设想,背部构件12和颈部支撑构件14也可以是复合或组装配置的形式。
如图3所示,背部构件12具有符合穿戴者胸椎的一般侧面轮廓的轮廓。因此,背部构件12从上部16向外弯曲或向外延伸至距离上部16大约是背部构件12的垂直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中间部,然后向内弯曲或向内延伸至背部构件12的下部18。
背部构件12在中间区域20处具有最窄的宽度。这允许穿戴者移动他或她的手臂而不受到背部构件12的干扰。这还有助于在保证其功能的同时优化了支撑装置的重量。
上部16包括两个上安全带接合区域22.1、22.2,其被间隔开并定位成覆盖穿戴者的对应肩胛部区域。安全带接合区域22.1、22.2被配置为允许支撑装置与安全带接合,例如,安全带的肩带。
在此实施例中,区域22.1、22.2各自限定狭槽24.1、24.2,防坠落安全带的肩带可以穿过狭槽24.1、24.2。
下部18包括两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26.1、26.2,其被间隔开并定位成覆盖胸腔的下部区域。由于下部18是分叉的,使得区域26被弧形或弯曲的凹部分开。在此实施例中,区域26.1、26.2分别限定狭槽28.1、28.2,肩带可以穿过狭槽28.1、28.2。
支撑装置10可具有一系列尺寸。然而,应当理解,支撑装置10可具有适合在可能需要安全带的领域中执行活动的普通或一般人的尺寸。应当理解,这可能不包括身材过度矮小的人,例如儿童。还可能不包括体型过大的人,例如,在这些领域中通常找不到的肥胖的人。在某些情况下,支撑装置10可具有适合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的尺寸。然而,为了理解装置10的形式,上面提到的“普通人”是指在本文件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提到的“穿戴者”。此外,对于不认为属于上述“普通人”定义范围内的人进行的活动,也可能可以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提及的尺寸范围内找到支撑装置10的应用。还可以设想,支撑装置10可以设置有适合特定类别人群的尺寸,例如,儿童或体型过大的人。
例如,装置10的整体垂直高度或长度(L1)可以在大约380mm到450mm之间,例如,在大约410mm到420mm之间,例如,为414mm。装置10的上安全带接合区域22的总宽度(见图15的W1)可以在大约230mm到260mm之间,例如,在大约240mm到250mm之间,例如,为245mm。装置10的下安全带接合区域26的总宽度(见图15的W2)可以在大约225mm到255mm之间,例如,在大约230mm到250mm之间,例如,为240mm。中间区域的总宽度(见图15和16的W4)可以在大约140mm到170mm之间,例如,为152mm。
背部构件向外和向下延伸的垂直幅度(L3)在大约100mm到150mm之间。
颈部支撑构件14从背部构件12的上部16向后延伸。颈部支撑构件14向后延伸幅度(D1)在大约30mm到40mm之间,例如,为36mm。因此,当头部和颈部由支撑构件14支撑时,头部稍微向后倾斜,以确保穿戴者的呼吸保持畅通。在该位置中,颈部支撑构件14有助于如上所述地支撑穿戴者的颈部。
颈部支撑构件14的垂直高度(L2)在大约70mm到130mm之间。
应当理解,颈部支撑构件14有助于在坠落制停事件或任何其它含颈部扭伤或过度伸展因素的事件中支撑头部和颈部。这可以有助于减少或中和由于坠落或其他事件导致的颈部扭伤或过度伸展。传统的安全带不提供某种形式的颈部支撑。结果,穿戴者在以部分斜倚或躺卧姿势被支撑的坠落制停事件中,可能导致颈部以及甚至是上背部的脊柱区域的严重损伤。设置有或包括支撑装置10的安全带可以减轻或改善这个问题。
此外,由于背部构件12和颈部支撑构件14的配置,使得头部向后倾斜,可以有助于在穿戴者因坠落而失去意识的情况下保持穿戴者的呼吸畅通。由于失去意识并且没有支撑装置10,穿戴者的头部会向后过度伸展,导致气道堵塞,并因此可能导致死亡。
从前面看,颈部支撑构件14具有窄颈圈30。支撑构件14从颈圈30向外至颅部32成锥形。颅部32具有向下弯曲的上边缘34以容纳穿戴者头部的背面。颅部32的相对两侧为圆形。窄颈圈30的总宽度(W5)(见图15和16)在大约95mm到110mm之间,例如,为102mm。
颈部支撑构件14还在水平面上呈弯曲状,其水平方向上最外一点与背部构件12水平方向上最外一点大致垂直对齐。
颈部支撑构件14在横向平面中的弯曲,有助于在坠落制停或其它颈部扭伤事件之后,保持头部以防止其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过度移动。除了过度伸展之外,在横向平面没有弯曲的情况下,这种过度的侧向移动也可能造成伤害。该弯曲还有助于将头部舒适地保持在面朝前方的位置,使得穿戴者可以让他或她的头部得到倚靠而不会过度地转动或倾斜。
颈部支撑构件14的尺寸设置为不会妨碍穿戴者工作时头部的正常运动。换句话说,适当地选择颈部支撑构件14的后仰角度和高度或长度,以便允许头部的正常运动而不受干涉。
支撑装置10的总深度(D2)在大约60mm到80mm之间,例如,为68mm。
支撑装置10具有一致的厚度(T1),在大约3mm到7mm之间。
狭槽24、28可以是对角相对的形式,一对是24.1和28.1,另一对是24.2和28.2。狭槽24.1、28.1定向为大致正交于其中一条肩带。同样,狭槽24.2、28.2定向为大致正交于另一条肩带。因此,肩带可以是彼此交错重叠的。在这种位置中,肩带可以有助于增强支撑装置10的结构完整性。
每个狭槽24、28具有的长度和宽度,适于容纳可用于传统防坠落安全带中的传统肩带或织带。或者,狭槽24、28具有的长度和宽度,适于容纳可用于适合支撑装置10的定制安全带中的肩带或织带。
背部构件12的通风设计非常舒适。背部构件12通过限定在背部构件12中的多个开口36实现通风。可以看到,对开口36进行排列以限定针对防坠落安全带的肩带或织带的路径38。在保持装置10的完整性的同时,开口36还有助于节省用于制造支撑装置10的材料的量。
在此示例中,支撑装置10由塑料材料制成。例如,支撑装置10可以由聚丙烯或类似材料制成。然而,发明人设想支撑装置10可以由适合设计目的的各种材料制成。
支撑装置10提供一种机构,借此由背部构件分配防坠落安全带的肩带施加的压力。因此,在坠落制停情况下,可以保护使用者或穿戴者的背部区域免受肩带的潜在伤害。此外,颈部支撑构件14被配置为在这种情况下防止颈部扭伤或颈部过度伸展。
此外,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支撑装置10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感。例如,穿戴者可以简单地向后倾斜并放松,而免受肩带直接施加在穿戴者身上的压力,造成随时间推移所带来的不适。此外,穿戴者可以通过提供头部和颈部支撑的支撑构件14放松他或她的头部,同时颈部也得到支撑。
因此,制造支撑装置10的材料选择为能够提供足够的刚性来执行上述功能。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支撑装置10可由通常为非柔性的材料制成。在其他情况下,支撑装置10可以由具有弹性或柔性预定程度的材料制成。这种弹性或柔性可允许支撑装置10在发生坠落制停情况时吸收一定量的冲击。此外,可以选择材料,使得颈部支撑构件14可以相对于背部构件12弯曲到一定程度。这还可以有助于吸收撞击,否则撞击将被传递到穿戴者的头部和颈部。
除了提供用于肩带,狭槽24、28还可以用于将功用包连接到安全带。例如,狭槽24、28可以用于将诸如水囊包的功用包连接到安全带。或者,可以将功用包连接或安装在上安全带接合区22上。
从图中可以看到,支撑装置10的侧面轮廓(图3)通常与一般或普通穿戴者的脊柱轮廓相匹配。因此,支撑装置10在坠落制停或其它颈部扭伤事件期间以及在正常的日常工作期间具有利于脊柱健康的人体工程学。
此外,这使得背部构件12基本上整个前表面44保持大体上与穿戴者的背部区域相接触。因此,在坠落制停的情况下,施加在背部区域上的压力基本上立即被分散开。而且,在一般使用中,这种大体接触为穿戴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舒适感。因此,背部构件12具有人体工程学以及安全应用。
此外,支撑装置10提供了用于支撑穿戴者头部的适当平台,以便最小化或防止任何已有的头部、颈部或脊柱损伤的恶化。例如,可以将穿戴者的头部包扎到颈部支撑构件14。
在图4中,附图标记40总体上表示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如果可能和/或可行,支撑装置10的部件或特征可与支撑装置40的部件或特征互换。
支撑装置40包括衬垫或缓冲构件42。构件42被紧固到背部构件12的内表面或前表面44(见图1至图3)。
构件42具有大于背部构件12的背部部分46,使得其延伸经过背部构件12的边缘。
背部部分46上布置有口袋48。口袋48被配置为使得支撑构件14能够容纳在口袋48中。这可以为穿戴者的颈部和头部区域提供缓冲。它还可以有助于在坠落制停事件期间减少颈部扭伤。
构件42具有两对上下对角相对的腿或臂50.1、50.2和52.1、52.2。臂50.1、50.2定位为分别从上接合区域22.1、22.2延伸。臂52.1、52.2定位为分别从下接合区域26.1、26.2延伸。
衬垫构件42和口袋48由合适的填充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实例是发泡塑料材料、机织的或非机织的纺织材料等。
支撑装置40包括紧固到背部构件12的后表面56的织带54。这种附接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附接可以是通过按扣、粘合剂、尼龙搭扣(Velcro TM)或任何其它形式的适当紧固,永久的或临时的。
织带54包括紧固到背部构件12以覆盖路径38的两个肩带58.1、58.2。在此示例中,肩带58通过狭槽24、28被接收。紧固带条60在每个接合区域22、26处和在相关的狭槽24、28的每一侧上缝合到肩带58,以将肩带固定到背部构件12。
肩带58可以是在安全带中使用的这类织带材料制成。带条60也可以是这种织带材料制成。
环形连接器62.1、62.2紧固到肩带58的对应上端。环形连接器63.1、63.2紧固到肩带58的对应下端。环形连接器62允许防坠落安全带的肩带连接至肩带58,使得防坠落安全带可以连接至支撑装置40。因此,环形连接器62、63可以是传统的环形连接器。
支撑装置40适于与没有足够长度以延伸跨过背部构件12的肩带的防坠落安全带一起使用。
发明人设想,如图所示,肩带58无需交叉。相反,肩带可以在适当定向的狭槽之间或者通过一些其它紧固装置彼此平行延伸。
在图5中,附图标记70总体上表示防坠落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支撑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
在此示例中,诸如双头螺栓连接器74的连接器布置在带条60和肩带58上,使得带条60可以夹紧到肩带58或从肩带58上拆下。连接器74还可以配置为以永久的方式将带条60附接到肩带58。
发明人设想,可以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连接或紧固系统来将带条60紧固到肩带58。这些可以包括钩眼(hook-and-eye)紧固装置,例如,尼龙搭扣(Velcro TM)、粘合剂或各种钩式配件。
在图6中,附图标记80总体上表示使用支撑装置(见图6)的防坠落安全带的一实施例。在图7中,附图标记100总体上表示使用支撑装置40、70中任意一个的防坠落安全带的一实施例。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防坠落安全带的另外的实施例。
安全带80、100包括腰带82。腰带82包括以皮带84的形式紧固到皮带衬垫86的皮带织带。
安全带80、100具有配置为用于与穿戴者的肩部可操作地接合的两个肩带88.1、88.2。在图6中,肩带88.1以上述方式分别穿过狭槽24.1、28.1和24.2、28.2,并且覆盖在路径38上。
在安全带80中,一对附属件90.1、90.2被缝合到皮带织带84。环形连接器92.1、92.2被紧固到对应的附属件90.1、90.2。将肩带88.1、88.2的端部紧固到对应的环形连接器92.1、92.2,从而以可调节的方式将支撑装置10固定到安全带80。
在此示例中,缓冲构件42布置在背部构件12的内表面44上。
在安全带100中,肩带88.1、88.2较短,并分别连接至环62.1、62.2(见图5)。
一对附属件102.1、102.2被缝合到皮带织带84。附属件102.1连接至连接器63.1,附属件102.2连接至连接器63.2。
图8示出了安全带80、100中的任意一个的前视图。
安全带80、100包括一对大腿带104.1、104.2,其可以围绕穿戴者的大腿106.1、106.2紧固。大腿带104.1、104.2包括布置在衬垫110.1、110.2上的大腿带织带108.1、108.2。可调带扣112.1、112.2布置在织带108.1、108.2上以调节大腿带104.1、104.2的松紧度。
连接带114.1、114.2在大腿106后面将带104.1、104.2和皮带织带84互连,如图6或7所示。连接带116.1、116.2在大腿106前面将带104.1、104.2和皮带织带84互连。
安全带80、100包括大腿支撑装置118,该大腿支撑装置118被配置为延伸跨过穿戴者的膝盖和臀部之间的大腿106,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大腿106的外侧。
大腿支撑装置118包括大腿座部衬垫120和大腿座部织带122,大腿座部织带122覆盖并延伸经过衬垫120。
皮带织带84被配置为围绕穿戴者的腰部124延伸。皮带衬垫86部分地围绕腰部124延伸以限定前间隙128。
调节带扣126布置在皮带织带84上,使得可以调节腰带82的松紧度和贴合性。
引导环132.1、132.2分别布置在大腿带104.1、104.2上。织带122穿过环132.1、132.2。
作为引导环132.1、132.2的替代,大腿带织带108可以缝合到衬垫110,限定出成角度的通道152,以容纳大腿座部织带122。图10中示出了该替代布置的细节。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
大腿座部织带122中布置有调节带扣154,使得穿戴者可以调节织带122的长度。
安全带80、100包括躺卧机构129。躺卧机构129与腰带82可操作地接合。躺卧机构129可连接至系绳,使得在坠落制停情况下,躺卧机构操作以将穿戴者置于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
图11和图12中示出躺卧机构129的细节。
机构129包括引导带130,引导带130的端部被紧固到皮带织带84。织带122的端部被紧固在一起并且从引导带130和皮带织带84之间穿过。诸如D形环134的系绳装置连接至织带122。因此,在坠落制停的情况下,织带122至少部分地在引导带130和皮带织带84之间拉伸。同时,织带122相对于引导环132.1、132.2滑动,从而当穿戴者被支撑在腰部124时将大腿106往上拉。
引导带130可以缝纫或缝合在对应的连接带116之上或之下。在此示例中,引导带130缝纫在对应的连接带116下方。
安全带80、100的肩带88.1、88.2在穿戴者的肩部上延伸并向下延伸到皮带织带84并且缝合到皮带织带84。因此,当大腿带108.1、108.2将大腿106往上拉时,肩带88有助于以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支撑穿戴者。更具体地,在坠落制停的情况下,皮带织带84被向上拉离穿戴者的腹部区域。这有助于在肩带88中建立张力,使得穿戴者可以以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被支撑。
呈D形环138形式的系索连接器通过适当的连接带136紧固到皮带织带84。D形环138用于工件定位系索。然而,在不使用这种系索或绳索的情况下,安全系绳或系索将被连接至两个D形环134、138。
安全带80、100包括胸带150,胸带150跨过穿戴者的胸部区域将肩带88互连。胸带150布置有调节带扣151以允许调节或释放胸带150。
例如,呈D形环155形式的另一系索或绳索连接器连接至胸带150。
呈D形环156形式的辅助连接器连接至皮带织带84。
在图9中,附图标记140总体上表示防坠落安全带的一实施例。参照其它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防坠落安全带的另外的实施例。
安全带140的肩带88.1、88.2由单肩带88限定,单肩带88在穿戴者的肩部上延伸并与呈D形环142形式的工件定位连接器接合。进而,D形环142连接至具有合适带146的呈另一D形环144形式的另一工件定位连接器。进而,D形环144连接至皮带织带84。同样,这种连接通过合适带148实现。
D形环142、144使得拥有两个可以连接至工件定位系索或绳索的位置。例如,肩带88和带146被配置为使得一个连接点为胸部,另一个连接点为腹部。
在坠落制停情况下,皮带织带84的合成运动可以在带146、148中建立张力,使得穿戴者可以以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被支撑。
在图12和13中,示出了备用装置,该备用装置包括在引导带130下方缝合到皮带织带84的引导环156。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的另外的实施例。
织带122穿过引导环156并且在引导带130和皮带织带84之间穿过。引导环156的尺寸设置为使得D形环138不能穿过引导环156。其目的是在引导带130失效的情况下作为备用。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D形环138将被环156卡住,确保穿戴者保持在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
图14示出了安全带140的操作。
如图14所示,大腿座部织带122部分地在引导带130和皮带织带84之间拉伸。织带122因而有助于大致水平地支撑穿戴者的大腿106.1、106.2。同时,通过连接带146、148在肩带88中建立合成张力。因此,穿戴者以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被支撑。
在图15中,附图标记200总体上表示防坠落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支撑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
支撑装置200包括附加的大致横向定向的狭槽202。狭槽202定位成适于附属件228与安全带80、100、140和260(见图20)的腰带82的连接(图18至20)。
在图16和17中,附图标记210总体上表示防坠落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支撑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
为了适于具有如图19所示的后部Y形织带布置的防坠落安全带设计,截去支撑装置210的下部18。这样,支撑装置的总高度或长度(L4)在大约330到380mm之间。
因此,支撑装置210不包括多余的下部接合区域26。
支撑装置210具有与支撑装置10相似的尺寸。然而,缩短了的底部18的总宽度在195mm到230mm(W3)之间。此外,背部构件的深度(D3)在大约38到45mm之间,例如,在大约41到42mm之间。
在图18中,附图标记220总体上表示防坠落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支撑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
作为两个肩带58.1、58.2的替代,支撑装置220包括单肩带222,其通过背部D形环226中的环224延伸穿过狭槽24.1、24.2。肩带222利用紧固带条60固定到背部构件12,如前面参照支撑装置40、70的描述。
附属件228连接至D形环226的环224并延伸穿过狭槽202。紧固带条230缝合到附属件228以将附属件紧固到背部构件12。
调节带扣232连接至附属件228,使得缝合到皮带织带84的织带234的长度可用于将支撑装置200连接至安全带的腰带。
在此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缓冲构件236。与缓冲构件42一样,缓冲构件236具有可以容纳颈部支撑构件14的顶部口袋238。缓冲构件236还具有底部口袋240,底部口袋240可以容纳下部接合区域26以将缓冲构件236保持就位。
在图19中,附图标记250总体上表示防坠落安全带支撑装置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支撑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
缩短支撑装置250的缓冲构件236以适应装置210。装置210的背部构件12的下边缘242可以容纳在底部口袋240中,以将缓冲构件236保持就位。
在图20中,附图标记260总体上表示防坠落安全带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前述附图,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仅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互换前述实施例和此实施例的部件,以提供防坠落安全带的另外的实施例。
如上所述,防坠落安全带260具有缝合到皮带织带84的织带234的长度,使得支撑装置220能够使用调节带扣232紧固到安全带250。
应当理解,支撑装置250也可以以这种方式连接至安全带260。
术语“胸椎的一般侧面轮廓”旨在描述背部构件的侧面轮廓或外形,即向外或向后延伸,然后向内或向前返回,从而模仿胸椎的侧面轮廓或外形。“一般”旨在表达常规的人类脊柱形状,而不是可能经通过手术或畸形变异的脊柱形状。因此,该轮廓可结合弧形或弯曲部以提供背部构件的人体工程学和自然形状。颈部支撑构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形。
文中提及的“胸”和“颈”不旨在以医学领域中通常需要的精度水平来指代脊柱的特定区域。目的是设置脊柱颈部区域和脊柱背部区域之间的分界,脊柱背部区域中的脊柱通常向外弯曲,可能在颈部和背部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向后弯曲。可以在附图所示背部构件的模拟中清楚地看到该轮廓。这不同于腰部区域,腰部区域的轮廓或外形反转方向并向外延伸。此外,并不设想,背部构件需要覆盖整个胸部区域。
因此,背部构件成形为提供与背部区域大致连续接触的区域。这可有助于提供上述的功能。
可以设想,本文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用于需要承托或人体工程学支撑的各种条件,无论是用于支撑人体全身或仅用于支撑背部和颈部区域。此外,支撑装置可以仅用于支撑人体颈部。换句话说,支撑装置不必一定需要与安全带一起使用。这样做的原因是,上述颈部支撑构件和背部构件的轮廓的功能,均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运载人体,无论是与另外的装置一起还是仅仅与支撑装置一起。装置可以提供支撑头部以防止头部向后倾斜以及防止头部从一侧到另一侧移动的功能,特别适于在不期望头部过度移动的情况下运载人体。此外,该轮廓为被运载的人提供了舒适感和安全感。这可以减少焦虑,以便于伤员的治疗。在伤员无意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或其他可能正在输送伤员的人员,可以使用支撑装置,在输送或其他操作期间减少伤员头部的过度移动,以实现安全水平。
在整个说明书上下文中,包括权利要求,术语“包括(comprising)”及其变形如“包括(comprise)”或“包括(comprises)”应解释为包括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整体,而不必排除任何其它整体。
应当理解,上述采用的术语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文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修改和补充来进行实施。
在本文中,文本地和/或图形地描述了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各种基本的和具体的实际的和有用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发明人已知的针对执行所要求保护主题的最佳模式(如果存在)。通过阅读本申请,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变化方案(例如,修改和/或改进),对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发明人期望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采用这样的变化,并且发明人意图要求保护的主题还包括本文具体描述实施例之外的实施。因此,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包括并覆盖所要求保护主题的所有等同物以及对所要求保护主题的所有改进。此外,除非本文中另有明确说明,清楚地和具体地否认,或除非明显与上下文矛盾,本文所要求保护的主题涵盖以上所述元件、活动及其所有可能的变化的每个组合。
本文提供的任何和所有示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诸如”)的使用仅仅旨在更好地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任何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构成限制,除非另有说明。说明书中的语言不应被解释为指示任何未要求保护的主题对于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指示定向或行进方向所使用词语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因此,诸如“前面”、“背面”、“后面”、“侧面”、“上”、“下”、“上部”、“下部”、“顶部”、“底部”、“向前”、“向后”、“朝向”、“远端”、“近端”、“里”、“外”以及它们的同义词、反义词及派生词,仅为了方便描述而选择,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发明人设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任何具体定向来提供,并且所要求保护的主题旨在包括这样的定向。
因此,不管本申请的任何部分(例如,标题、技术领域、背景技术、说明内容、具体实施方式、摘要、附图等)的内容如何,除非明确指出相反,例如通过明确的定义、断言、论证或者与上下文明显矛盾,相对于任何权利要求,无论是本申请和/或要求其优先权的任何申请的任何权利要求,以及无论是原始呈现还是以其它方式:
a.不要求包括任何特定描述或说明的特征、功能、活动或元件、任何特定的活动顺序或任何特定的元件相互关系;
b.没有特征、功能、活动或元件是“必不可少”;
c.任何元件可以被整合、分离和/或复制;
d.任何活动可以重复,任何活动可以由多个实体执行,和/或任何活动可以在多个管辖区域中执行;以及
e.可以特别排除任何活动或元件,活动的顺序可以变化,和/或元件的相互关系可以变化。
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否则在描述各种实施例的上下文中(特别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上下文中)使用的术语“一(a)”、“一(an)”、“所述”、“该”和/或类似术语,应被解释为包括单数和复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包括”、“具有”、“包含”和“含有”应被解释为开放式术语(即,意思为“包括但不限于”)。
此外,在本文描述任何数量或范围时,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该数量或范围是近似的。除非本文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数值范围的叙述仅旨在用作分别引用落入该范围内的每个独立数值的快捷方法,并且每个独立数值和由这样的独立数值限定的每个独立子范围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如同其在本文中被单独叙述一样。例如,如果描述了1到10的范围,那么该范围包括其间的所有值,例如1.1、2.5、3.335、5、6.179、8.9999等,并且包括其间的所有子范围,例如,1到3.65、2.8到8.14、1.93到9等。
因此,除了权利要求本身之外,本申请的每个部分(例如,标题、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具体实施方式、摘要、附图等)均被认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基于本申请所要求的专利保护范围仅由本专利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背部构件,所述背部构件被配置为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上,并且用于在所述背部构件介于所述安全带和所述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之间的位置中与所述安全带操作性接合,所述背部构件具有上部、下部和介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颈部支撑构件,所述颈部支撑构件从所述背部构件的上部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背部构件布置在所述穿戴者的背部区域时支撑所述穿戴者的颈部,其中
所述背部构件具有符合所述穿戴者胸椎的一般侧面轮廓的轮廓,并且所述颈部构件从所述背部构件的上部向后延伸,使得所述背部构件能够将由所述安全带施加的压力分散,且所述颈部支撑构件能够支撑所述颈部,以及在头部向后倾斜状态下支撑所述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背部构件12具有侧面轮廓,所述侧面轮廓从所述上部向后延伸大约是所述背部构件的垂直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至所述中间部,然后向前延伸至所述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背部构件在所述中间部处具有最窄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两个上安全带接合区域,所述两个上安全带接合区域被间隔开并定位成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穿戴者的对应肩胛部区域,所述安全带接合区域被配置为允许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安全带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上安全带接合区域各自限定狭槽,所述安全带的肩带能够穿过所述狭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下部包括至少一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所述下安全带接合区域被配置为允许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安全带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或每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限定狭槽,所述安全带的部件能够穿过所述狭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下部包括两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所述两个下安全带接合区域被间隔开并定位成覆盖穿戴者的胸腔的下部区域,所述下部被分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背部构件和所述颈部支撑构件为一体化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装置的总垂直高度或长度在大约330mm到450m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装置的所述上部的总宽度在大约230mm到260m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装置的所述下部的总宽度在大约195mm到255mm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包括:
紧固至所述背部构件的织带;以及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布置在所述织带上以便将所述织带连接至所述安全带。
14.一种防坠落安全带,包括:
腰带;
大腿支撑装置,在使用中,所述大腿支撑装置连接至所述腰带,以定位在大腿后面以及穿戴者的臀部和膝盖之间;
两个肩带,每个肩带被配置用于与使用者的对应肩部操作性接合并操作性连接至所述腰带;
与所述腰带操作性连接的躺卧机构,所述躺卧机构可连接至系绳,使得在防坠落情况下,所述躺卧机构操作以将所述穿戴者置于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以及
支撑装置,包括:
背部构件,所述背部构件被配置为布置在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上,并且位于所述背部构件介于所述安全带和所述穿戴者的背部区域之间的位置,所述背部构件具有上部、下部和介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颈部支撑构件,所述颈部支撑构件从所述背部构件的上部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背部构件布置在所述穿戴者的背部区域时支撑所述穿戴者的颈部,其中
所述背部构件具有符合所述穿戴者胸椎的一般侧面轮廓的轮廓,并且所述颈部构件从所述背部构件的上部向后延伸,使得所述背部构件能够将由所述安全带施加的压力分散,且所述颈部支撑构件能够支撑所述颈部,以及在头部向后倾斜状态下支撑所述头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坠落安全带,其中,所述躺卧机构包括布置在所述腰带前面的引导件和两个座部带,每个座部带一端连接至所述大腿支撑装置,所述引导件配置为允许所述座部带相对所述腰带移动,并且所述座部带的相对端可连接至安全系索等类似装置,在防坠落的情况下,所述座部带能够便于将所述穿戴者置于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坠落安全带,其中,所述肩带背被配置为在所述穿戴者的胸部和腹部区域上延伸,并且连接至所述腰带,使得所述肩带还能够便于将所述穿戴者置于至少部分躺卧姿势或坐立姿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坠落安全带,其中,所述肩带各自紧固到工件定位连接器,所述工件定位连接器进而连接至所述腰带。
CN201580052535.6A 2014-07-31 2015-07-31 一种支撑装置 Pending CN1069997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14902968 2014-07-31
AU2014208260 2014-07-31
AU2014902968A AU2014902968A0 (en) 2014-07-31 A Support Device
AU2014208260A AU2014208260B1 (en) 2014-07-31 2014-07-31 A Support Device
PCT/AU2015/050430 WO2016015104A1 (en) 2014-07-31 2015-07-31 A support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9743A true CN106999743A (zh) 2017-08-01

Family

ID=5521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2535.6A Pending CN106999743A (zh) 2014-07-31 2015-07-31 一种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16635A1 (zh)
EP (1) EP3174605A4 (zh)
JP (1) JP2017525448A (zh)
CN (1) CN106999743A (zh)
AU (1) AU2015296900A1 (zh)
CA (1) CA2956843A1 (zh)
WO (1) WO201601510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0169A (zh) * 2018-11-27 2019-04-02 河北佳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全身式安全带
CN110575298A (zh) * 2018-06-11 2019-12-17 吉博公司 腰部支撑带
CN110897225A (zh) * 2019-12-10 2020-03-24 中日友好医院 一种端坐卧位病人护理用多功能软支撑垫
CN111132739A (zh) * 2017-09-22 2020-05-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坠落阻止装置连接器
CN112839718A (zh) * 2018-10-12 2021-05-25 Msa技术有限公司 束带背板和带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37737B2 (en) * 2008-10-23 2017-08-22 Buckingham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Body belt having added D-rings/attachment for retrofitting existing body belts
US10137322B2 (en) * 2014-09-26 2018-11-27 D B Industries, Llc Safety harness
FR3049870A1 (fr) * 2016-04-08 2017-10-13 Zedel Harnais
FR3049869B1 (fr) * 2016-04-08 2018-06-22 Zedel Harnais
US10588361B2 (en) * 2016-06-20 2020-03-17 Crystal Ketterhagen Protective garments with adjustable closure systems
JP6398109B2 (ja) * 2016-09-23 2018-10-03 株式会社エナジーフロント 移乗介助・起立介助等補助具
FR3059241B1 (fr) * 2016-11-30 2020-01-10 Zedel Harnais d'encordement integral
FR3063652A1 (fr) * 2017-03-13 2018-09-14 Zedel Harnais.
US11098982B2 (en) * 2017-03-15 2021-08-24 Tyr Tactical, Llc Integrated body armor harness system
US10821310B2 (en) * 2017-09-07 2020-11-03 Msa Technology, Llc Harness with pivoting hip connection
TWM574499U (zh) * 2018-11-21 2019-02-21 張恬馨 引導式防墜背負組件
US11660476B2 (en) * 2019-06-28 2023-05-30 Msa Technology, Llc Articulated harness connection arrangement with integrated attachment element
US11654040B2 (en) * 2019-12-23 2023-05-23 Paintsmith Decor Ltd. Vertical extension neck brace
USD962560S1 (en) * 2020-09-19 2022-08-30 Zhuhai Hanfu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Harness for lifting a dog
US20220126133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Bashlin Industries, Inc. Adjustable Lineman Safety Belt
USD918493S1 (en) 2020-11-19 2021-05-04 Sassy Woof LLC Pet harness
US11911084B2 (en) 2021-01-12 2024-02-27 Medos International Sarl Method for using scapular tethers
USD947466S1 (en) * 2021-02-08 2022-03-29 Sassy Woof LLC Reversible pet harness
GB202108789D0 (en) * 2021-06-18 2021-08-04 Treemagineers Ltd Harnesses
WO2023245250A1 (en) * 2022-06-22 2023-12-28 Reecoil Pty. Ltd Harness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1576A (en) * 1990-09-17 1992-07-21 Kent Turnipseed Backpack support device
US5409450A (en) * 1993-09-16 1995-04-25 Donelson; Ronald Cervical brace
WO2000078254A1 (en) * 1999-06-21 2000-12-28 Darrell Maitland Poole Head support
DE10031413A1 (de) * 2000-06-28 2002-01-17 Wolfgang Stelzenmueller Rettungssystem und Fahrzeugsitz mit einem solchen Rettungssystem
US20050015859A1 (en) * 2001-04-19 2005-01-27 Ashline Trevor P. Head restraint device with rigid member for use with a high-performance vehicle
JP2006081746A (ja) * 2004-09-16 2006-03-30 Prop:Kk 人体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60137097A1 (en) * 2004-11-24 2006-06-29 Grant Frost Rescue device
EP1852145A1 (fr) * 2006-05-02 2007-11-07 Zedel Harnais de sécurité à bloqueur ventral intégré
US8356692B1 (en) * 2012-03-16 2013-01-22 Mine Safety Appliances Company Release mechanism for harness system
WO2013082643A1 (en) * 2011-02-17 2013-06-13 Stibilj Paul A fall arrest apparatus
US20130312150A1 (en) * 2011-04-14 2013-11-28 Phillip Alex Klein Personal load-carrying system
US20140060969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all Protection Safety Harness
JP2014050452A (ja) * 2012-09-05 2014-03-20 Ohbayashi Corp 上向き作業のサポート装置
CN203663278U (zh) * 2013-12-18 2014-06-25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作业用全身安全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4693B2 (ja) * 2003-05-07 2009-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機能拡張カートリッジ
WO2015098821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独立行政法人労働安全衛生総合研究所 保護具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1576A (en) * 1990-09-17 1992-07-21 Kent Turnipseed Backpack support device
US5409450A (en) * 1993-09-16 1995-04-25 Donelson; Ronald Cervical brace
WO2000078254A1 (en) * 1999-06-21 2000-12-28 Darrell Maitland Poole Head support
DE10031413A1 (de) * 2000-06-28 2002-01-17 Wolfgang Stelzenmueller Rettungssystem und Fahrzeugsitz mit einem solchen Rettungssystem
US20050015859A1 (en) * 2001-04-19 2005-01-27 Ashline Trevor P. Head restraint device with rigid member for use with a high-performance vehicle
JP2006081746A (ja) * 2004-09-16 2006-03-30 Prop:Kk 人体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60137097A1 (en) * 2004-11-24 2006-06-29 Grant Frost Rescue device
EP1852145A1 (fr) * 2006-05-02 2007-11-07 Zedel Harnais de sécurité à bloqueur ventral intégré
WO2013082643A1 (en) * 2011-02-17 2013-06-13 Stibilj Paul A fall arrest apparatus
US20130312150A1 (en) * 2011-04-14 2013-11-28 Phillip Alex Klein Personal load-carrying system
US8356692B1 (en) * 2012-03-16 2013-01-22 Mine Safety Appliances Company Release mechanism for harness system
US20140060969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all Protection Safety Harness
JP2014050452A (ja) * 2012-09-05 2014-03-20 Ohbayashi Corp 上向き作業のサポート装置
CN203663278U (zh) * 2013-12-18 2014-06-25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作业用全身安全带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2739A (zh) * 2017-09-22 2020-05-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坠落阻止装置连接器
CN110575298A (zh) * 2018-06-11 2019-12-17 吉博公司 腰部支撑带
CN112839718A (zh) * 2018-10-12 2021-05-25 Msa技术有限公司 束带背板和带装置
US11497948B2 (en) 2018-10-12 2022-11-15 Msa Technology, Llc Harness back plate and strap arrangement
CN109550169A (zh) * 2018-11-27 2019-04-02 河北佳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全身式安全带
CN110897225A (zh) * 2019-12-10 2020-03-24 中日友好医院 一种端坐卧位病人护理用多功能软支撑垫
CN110897225B (zh) * 2019-12-10 2022-03-08 中日友好医院 一种端坐卧位病人护理用多功能软支撑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56843A1 (en) 2016-02-04
JP2017525448A (ja) 2017-09-07
EP3174605A4 (en) 2018-03-07
US20170216635A1 (en) 2017-08-03
AU2015296900A1 (en) 2017-02-23
EP3174605A1 (en) 2017-06-07
WO2016015104A1 (en)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9743A (zh) 一种支撑装置
AU2021201176B2 (en) A Baby Carrier
US5399150A (en) Back support system with interchangeable and positionally adjustable orthotic supports
CN102469884B (zh) 婴儿携带器
US5120288A (en) Posture training support
KR101493031B1 (ko) 힙 시트 캐리어
CN109527878A (zh) 带有3d空间的婴儿背带
CN102648808A (zh) 儿童背带
US5067484A (en) Posture training support with weight pockets
US20150038891A1 (en) Protective sheath
JP2017202139A (ja) 子守帯
US10420668B2 (en) Patella cup
KR20210105712A (ko) 멀티 기능 아기띠 패키지
CN205410570U (zh) 双肩背婴幼儿背巾
US4795176A (en) Modesty restraint for toilet chairs
KR20100068410A (ko) 조절가능한 등 지지 장치
KR20160035495A (ko) 아기띠
JP2006257615A (ja) 保護胴衣及びプロテクタ
RU173500U1 (ru) Контролирующая осанку верхняя одежда
JP7376074B2 (ja) サポーター付きズボン
KR200491568Y1 (ko) 척추보호대를 갖춘 아기용 포대기
US20230329449A1 (en) Baby carrier
JP6352335B2 (ja) 骨盤帯付きズボン
EP0474511A1 (en) Posture training support
KR20230041568A (ko) 유아용 하네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