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6398A - 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6398A
CN106996398A CN201610059427.8A CN201610059427A CN106996398A CN 106996398 A CN106996398 A CN 106996398A CN 201610059427 A CN201610059427 A CN 201610059427A CN 106996398 A CN106996398 A CN 106996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container
inertia
coi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94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夏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0594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63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6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6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7/00Pumps displacing fluids by using inertia thereof, e.g. by generating vibration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方法及其装置,属于流体的输送和增压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一容器容装流体,容器上设置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通孔作为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都设置单向阀控制流体的单向输入和输出流动,使用振动驱动机构驱动容器振动,使容器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本发明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振动驱动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只需微小的电能即可维持容器的往复振动,电能消耗小,大大提高了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的输送和增压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常见的水泵和气泵的对液体或气体等流体进行压缩的原理有两种,一种是容积泵,通过活塞往复运动,该种方式的活塞与泵体需要直接接触并密封,摩擦力较大,另一种是叶片泵,通过叶片旋转增压,但叶片与流体之间有强烈的相对运动,而水泵和气泵通常是电能驱动,因此使得耗电量较大,存在较大的能耗,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水泵或气泵对流体进行压缩时电能消耗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的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方法,使用一容器容装流体,容器上设置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通孔作为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都设置单向阀控制流体的单向输入和输出流动,使用振动驱动机构驱动容器振动,使容器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多个所述的容器通过串联的方式依次连接,后一容器上的流体输入口与前一容器上的流体输出口连通,使各个容器之间相互连通,且所述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一致,容器在振动过程中容器内的流体在依次流通各个容器时逐级增压,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多个所述的容器在容器的振动方向上通过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各个容器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各个容器上的流体输出口通过管道相互连通,容器在振动过程中容器内的流体从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出口输出并通过连通的管道汇聚后输 出,增加了流体的输送量,实现了流体的输送增压。
实现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方法的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装置,包括真空密闭腔体、流体增压机构和振动驱动机构,流体增压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支撑悬空安装于所述的真空密闭腔体内,流体增压机构可以随弹簧在弹簧的轴向上下运动,流体增压机构包括多个依次串联固定连接的容器,每个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一端的容器的流体输入口与另一端的容器的流体输出口分别通过弹性流体输送管与流体储存容器连通,中间排列的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入口与其前一容器的流体输出口连接,每一容器的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且各个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振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流体增压机构连接并驱动流体增压机构的各个容器往复振动,使容器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实现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方法的另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装置,包括真空密闭腔体、流体增压机构和振动驱动机构,流体增压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支撑悬空安装于所述的真空密闭腔体内,流体增压机构可以随弹簧在弹簧的轴向上下运动,流体增压机构包括在所述弹簧的轴向上并联固定连接的多个容器,每个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入口均通过弹性流体输送管与流体储存容器连通,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出口均通过弹性的流体输送管与流体储存容器连通,每一容器的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且各个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振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流体增压机构连接并驱动流体增压机构的各个容器往复振动,使容器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所述的增压输送装置还包括缓冲罐,缓冲罐包括密封的中空罐体,罐体内腔上下设置有气体腔和液体腔,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进口,所述的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出口通过弹性的流体输送管与该进口连接,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阀与气体腔连通,所述的罐体上还设置有出口,出口与所述气体腔不连通,出口通过管路与流体储存容器连通。
所述的振动机构包括连接棒、永磁体和线圈组件,连接棒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流体增压机构,所述的永磁体固定连接于连接棒的另一端,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作为信号源的第一线圈和作为动力源的第二线圈,第二线圈通过一处 理电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线圈通电后与永磁体磁极相反,第一线圈产生的感生电流信号启动处理电路,将外接电源的电流经过放大整流输送到第二线圈。
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轴向上并列设置,连接棒带动所述的永磁体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穿行。
所述的第一线圈绕设于所述的永磁体外部,所述的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的第一线圈的外部,所述的连接棒带动所述的永磁体在第一线圈内轴向穿行。
所述的各个容器上流体输入口对应的内腔横截面大于流体输出口对应的内腔横截面。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容器放置在真空密闭腔体内,使用振动驱动机构驱动容器振动,通过振动对容器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的改变使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振动驱动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只需微小的电能即可维持容器的往复振动,电能消耗小,大大提高了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使用多个容器3通过串联的方式依次连接,各个容器3容装流体,特别是气体,容器3上设置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通孔作为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都设置单向阀控制流体的单向输入和输出流动,后一容器3上的流体输入口与前一容器3上的流体输出口连通,使用振动驱动机构驱动容器3振动,使容器3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容器在振动过程中容器内的流体在依次流通各个容器3时逐级增压,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实现该方法的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装置,包括真空密闭腔体4、流体增压机构和振动驱动机构,流体增压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5支撑悬空安装于所述 的真空密闭腔体4内,流体增压机构可以随弹簧5在弹簧5的轴向上下运动,流体增压机构包括多个依次串联固定连接的容器3,每个容器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输入口9和流体输出口11,各个容器3上流体输入口9对应的内腔横截面大于流体输出口11对应的内腔横截面,一端的容器3的流体输入口9与另一端的容器3的流体输出口11分别通过弹性流体输送管2与流体储存容器1连通,中间排列的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入口9与其前一容器3的流体输出口11连接,每一容器3的流体输入口9和流体输出口11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且各个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振动机构包括连接棒8、永磁体10和线圈组件,连接棒8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流体增压机构,所述的永磁体10固定连接于连接棒8的另一端,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作为信号源的第一线圈7和作为动力源的第二线圈6,第一线圈7和第二线圈6在轴向上并列设置,连接棒8带动所述的永磁体10在第一线圈7和第二线圈6中穿行,第二线圈6通过一处理电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线圈6通电后与永磁体磁极相反,第一线圈7产生的感生电流信号启动处理电路,将外接电源的电流经过放大整流输送到第二线圈6,从而驱动流体增压机构的各个容器3往复振动,使容器3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使用多个相互独立的容器22通过并联的方式固定连接,各个容器22容装流体,特别是液体,容器22上设置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通孔作为流体输入口23和流体输出口26,流体输入口23和流体输出口26都设置单向阀控制流体的单向输入和输出流动,使用振动驱动机构驱动容器往复振动,各个容器22在该振动方向上并列设置,所述各个容器22上的流体输出口26通过管道相互连通,从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出口26输出并通过连通的管道汇聚后输出,容器在振动过程中容器内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增加了流体的输送量,实现了流体的输送增压。
实现该方法的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装置,包括真空密闭腔体11、流体增压机构、振动驱动机构和缓冲罐16,流体增压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25支撑悬空安装于所述的真空密闭腔体11内,流体增压机构可以随弹簧25在弹簧25的轴向上下运动,流体增压机构包括在所述弹簧25的轴向上并联固定连接的 多个容器22,每个容器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输入口23和流体输出口26,各个容器22上流体输入口23对应的内腔横截面大于流体输出口26对应的内腔横截面,各个容器23的流体输入口23均通过弹性的流体输送管12和缓冲罐16与流体储存容器14连通,所述的缓冲罐16包括密封的中空罐体,罐体内腔上下设置有气体腔和液体腔,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进口13,所述的各个容器22的流体输出口26通过弹性的流体输送管12与该进口13连接,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阀17与气体腔连通,所述的罐体上还设置有出口15,出口15与所述气体腔不连通,出口15通过管路与流体储存容器14连通,每一容器22的流体输入口23和流体输出口26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且各个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振动机构包括连接棒20、永磁体18和线圈组件,连接棒20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流体增压机构,所述的永磁体18固定连接于连接棒20的另一端,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作为信号源的第一线圈19和作为动力源的第二线圈21,第一线圈19和第二线圈21在轴向上并列设置,连接棒带动所述的永磁体在第一线圈19和第二线圈21中穿行,第二线圈21通过一处理电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线圈通21电后与永磁体磁极相反,第一线圈19产生的感生电流信号启动处理电路,将外接电源的电流经过放大整流输送到第二线圈21,从而驱动流体增压机构的各个容器22往复振动,使容器22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上述实施方式一和二中,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还可以依次绕设于永磁体的外部,连接板带动永磁体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内同步穿行。

Claims (10)

1.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使用一容器容装流体,容器上设置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通孔作为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都设置单向阀控制流体的单向输入和输出流动,使用振动驱动机构驱动容器振动,使容器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容器通过串联的方式依次连接,后一容器上的流体输入口与前一容器上的流体输出口连通,使各个容器之间相互连通,且所述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一致,容器在振动过程中容器内的流体在依次流通各个容器时逐级增压,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容器在容器的振动方向上通过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各个容器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各个容器上的流体输出口通过管道相互连通,容器在振动过程中容器内的流体从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出口输出并通过连通的管道汇聚后输出,增加了流体的输送量,实现了流体的输送增压。
4.实现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输送装置包括真空密闭腔体、流体增压机构和振动驱动机构,流体增压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支撑悬空安装于所述的真空密闭腔体内,流体增压机构可以随弹簧在弹簧的轴向上下运动,流体增压机构包括多个依次串联固定连接的容器,每个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一端的容器的流体输入口与另一端的容器的流体输出口分别通过弹性流体输送管与流体储存容器连通,中间排列的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入口与其前一容器的流体输出口连接,每一容器的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且各个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振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流体增压机构连接并驱动流体增压机构的各个容器往复振动,使容器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5.实现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输送装置包括真空密闭腔体、流体增压机构和振动驱动机构,流体增压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支撑悬空安装于所述的真空密闭腔体内,流体增压机构可以随弹簧在弹簧的轴向上下运动,流体增压机构包括在所述弹簧的轴向上并联固定连接的多个容器,每个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入口均通过弹性流体输送管与流体储存容器连通,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出口均通过弹性的流体输送管与流体储存容器连通,每一容器的流体输入口和流体输出口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且各个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振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流体增压机构连接并驱动流体增压机构的各个容器往复振动,使容器内腔中的流体运动方向交替改变,通过流体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挤压和单向阀对流体流动方向的单向控制,实现流体的输送增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输送装置还包括缓冲罐,缓冲罐包括密封的中空罐体,罐体内腔上下设置有气体腔和液体腔,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进口,所述的各个容器的流体输出口通过弹性的流体输送管与该进口连接,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阀与气体腔连通,所述的罐体上还设置有出口,出口与所述气体腔不连通,出口通过管路与流体储存容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机构包括连接棒、永磁体和线圈组件,连接棒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流体增压机构,所述的永磁体固定连接于连接棒的另一端,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作为信号源的第一线圈和作为动力源的第二线圈,第二线圈通过一处理电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线圈通电后与永磁体磁极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轴向上并列设置,连接棒带动所述的永磁体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穿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圈绕设于所述的永磁体外部,所述的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的第一线圈的外部,所述的连接棒带动所述的永磁体在第一线圈内轴向穿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惯性式流体增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容器上流体输入口对应的内腔横截面大于流体输出口对应的内腔横截面。
CN201610059427.8A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069963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9427.8A CN106996398A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9427.8A CN106996398A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6398A true CN106996398A (zh) 2017-08-01

Family

ID=59428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9427.8A Pending CN106996398A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63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7751A (zh) * 2018-08-23 2020-03-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7751A (zh) * 2018-08-23 2020-03-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气装置
CN110857751B (zh) * 2018-08-23 2021-05-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36756U (zh) 一种基于惯性驱动的谐振型压电泵
CN103334907A (zh) 悬臂式压电隔膜泵
CN205503415U (zh) 一种并联扩展式直流隔膜电磁泵
CN102619721B (zh) 多级电磁激励式直线往复活塞泵
CN203404051U (zh) 悬臂式压电隔膜泵
CN206785581U (zh) 一种单缸双作用磁力泵
CN106996398A (zh) 一种惯性式流体输送增压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57142A (zh) 一种利用电磁铁驱动磁性流体的容积泵
CN202040039U (zh) 单作用液压驱动往复式柱塞泵
CN105697342A (zh) 并联扩展式直流隔膜电磁泵
CN204200534U (zh) 液压容积泵
CN203604171U (zh) 一种利用电磁铁驱动磁性流体的容积泵
CN207229317U (zh) 一种太阳能防爆电磁隔膜计量泵
CN106762519B (zh) 一种可变负荷往复式压缩机或泵
CN204591628U (zh) 一种对置式永磁电磁气泵
CN115182863A (zh) 微型柱塞泵
CN111878371B (zh) 一种弹簧式压电气泵
CN103967734A (zh) 一种气动计量泵
CN208619316U (zh) 一种气体增压泵
CN20885866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软管隔膜泵四缸往复驱动泵控液压系统
CN208416839U (zh) 一种变刚度压电振子驱动的微滴泵
CN104776007B (zh) 对置式永磁电磁气泵
CN220470134U (zh) 一种纯机械恒压热熔胶泵
CN202441555U (zh) 无级调压连续式多缸压浆泵
CN104295473B (zh) 液压容积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