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7980A -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7980A
CN106987980A CN201610974404.XA CN201610974404A CN106987980A CN 106987980 A CN106987980 A CN 106987980A CN 201610974404 A CN201610974404 A CN 201610974404A CN 106987980 A CN106987980 A CN 106987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warp
pile
fabric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44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7980B (zh
Inventor
卡尔冈瑟·科德斯
伯特·波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o Tao Bill Bayreuth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o Tao Bill Bayreuth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o Tao Bill Bayreuth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Tao Tao Bill Bayreuth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87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7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7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7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10Fabrics woven face-to-face, e.g. double velve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6Warp p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1/00Lappet- or swivel-woven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其中,顶部和下背衬织物通过如下纱线编织:填充经纱、接结经纱、包括内纬纱和后纬纱的纬纱,内纬纱在填充经纱绒头侧被引入,后纬纱在填充经纱后侧被引入。图案绒头纱线交织在顶部和下背衬织物中。纬纱组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引入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中。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

Description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面对面式(face-to-face)编织机上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两个绒头织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该绒头织物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编织。
背景技术
在面对面式织机上编织地毯的领域中,例如,从DE-C-319 324中已知的是,由两个地毯的背衬织物的结构的变化来获得绒头腿部的两种不同的定向。纬纱在两个不同的高度处被结合在背衬织物中:内纬纱在张紧经纱的绒头侧被引入,而后纬纱在张紧经纱的另一侧被引入。接结经纱的每个开口仅包括一个纬纱。考虑到该德国专利的附图中所示的底部织物,如果它围绕直接跟随另一内纬纱的内纬纱布结或者如果它围绕跟随两个内纬纱的后纬纱布结,那么绒头腿部倾斜到右侧。绒头纱线的倾斜方向的改变需要基底接结的更改。在标准的地毯织机中,接结经纱由凸轮机构或多臂机驱动。这种构造不可能产生使绒头纱线沿纬向具有不同倾斜的二维图案。换句话说,以这种方法,绒头腿部定向可通过改变背衬织物编织结构而仅改变织物的整个宽度,这增加了不同定向的绒头的条,但是没有自由设计的阴影效果区域。
EP-A-2894244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方法通过将图案绒头纱线结合在背衬织物中的方式来获得阴影效果。由于图案经纱由提花织机来驱动,因此可获得具有多种不同图案(例如,花朵)的织物。这种方法通常是令人满意的。然而,通过许多种经纱获得的倾斜效果可能是没有明显到足以提供清楚的阴影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使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这种方法用于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两个绒头织物,该阴影割绒区域可沿织物的经向和纬向被清楚地看到并且是可调整的。
为此,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面对面式编织机上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两个绒头织物的方法,其中,上背衬织物和下背衬织物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的方式通过下述纱线编织:至少一个填充经纱、至少一个接结经纱、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被引入在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之间的纬纱,纬纱包括内纬纱和后纬纱,该内纬纱在填充经纱的绒头侧被引入,该后纬纱在填充经纱的与织物的绒头相反的后侧被引入。在该方法中,图案绒头纱线被交织在上背衬织物和下背衬织物中,每个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每个背衬织物中的内纬纱和后纬纱转向。根据本发明,由内纬纱、后纬纱以及另一内纬纱构成的纬纱组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被引入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中,以及,至少一个图案绒头纱线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
-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以及
-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
当这些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沿经向彼此邻近地延伸并且没有其他纬纱位于这两个纬纱之间时,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在背衬织物中是相继的。对于背衬织物,相继的第二纬纱是沿经向邻近于第一纬纱或参考纬纱的纬纱。
由于本发明,一个绒头纱线的倾斜方向可在从第一系列引纬循环转变到第二系列引纬循环时被改变,如EP-A-2894244中的那样。这允许编织具有阴影区域的地毯,在该阴影区域中,绒头纱线方向可沿经向和纬向变化。此外,在图案经纱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的路径中,该经纱从外部围绕内纬纱转向,然后从内部围绕另一内纬纱转向,然后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这种路径允许绒头簇一旦被筘打纬并切割则获得绒头簇的更加明显的倾斜效果。这可通过许多种经纱获得。这同样应用于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的图案纬纱,该图案纬纱沿相反的方向倾斜。换句话说,绒头纱线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以及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的路径允许绒头簇的倾斜定向更加明显。
在本说明书的含义中,术语“从外部转向”意思是指绒头纱线在属于一背衬织物的纬纱的被定向成与另一绒头织物的背衬织物相反的一侧围绕该纬纱“转向”、“缠绕”、或“布结(burls)”,该另一绒头织物与该纬纱所属的绒头织物同时编织。换句话说,绒头纱线在属于一背衬织物的纬纱的被定向成与绒头腿部相反的一侧围绕该纬纱“转向”、“卷绕”或“布结”,该绒头腿部从该背衬织物上突出。并且,术语“从内部转向”意思是指绒头纱线在属于一背衬织物的纬纱的被定向成朝向另一绒头织物的背衬织物的一侧围绕该纬纱“转向”、“缠绕”、或“布结”。换句话说,绒头纱线在属于一背衬织物的纬纱的被定向成朝向绒头腿部的一侧围绕纬纱“转向”、“卷绕”或“布结”,该绒头腿部从该背衬织物上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但可选的方面,这种编织方法可包含下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可考虑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
-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图案绒头纱线至少两次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以及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图案绒头纱线至少两次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
-两个接结经纱被用于将所有的纬纱接结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中的填充经纱中,以及纬纱组的所有纬纱被引入到由接结经纱限定的单个开口中。
-接结经纱遵循六投梭(six pick pattern)的图案。
-两个接结经纱被用于将一些纬纱接结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中的填充经纱中;对于穿过一个筘齿的第一组经纱,接结经纱遵循将一些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图案;以及对于穿过相邻的筘齿的第二组经纱,接结经纱遵循将至少一些其他的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图案。
-对于第一组经纱,接结经纱遵循将所有的外纬纱和一些内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路径;以及对于第二组经纱,接结经纱遵循将所有的外纬纱和其他的内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图案。
-接结经纱遵循十二投梭的图案。
-图案经纱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并且在两个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以及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并且在两个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
-两个图案绒头纱线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或第二系列引纬循环的期间被使用。
-两个图案纬纱在两个背衬织物中遵循关于中位面对称的路径。
-图案经纱在上背衬织物和下背衬织物中所遵循的路径具有不同的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第二系列引纬循环。
-被限定为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在梭口中的相继位置的顺序的背衬织物编织结构在所述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所述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重复并保持相同。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该织物包括通过纱线组编织的背衬织物,该纱线组包括至少一个填充经纱、至少一个接结经纱以及位于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之间的纬纱,该纬纱包括内纬纱和后纬纱,该内纬纱位于填充经纱的绒头侧,该后纬纱位于填充经纱的与织物的绒头相反的后侧。该织物还包括各自对应于属于纱线组的图案绒头纱线的绒头簇,该绒头簇被交织在背衬织物中并形成两个绒头腿部。根据本发明,纬纱组由内纬纱、相继后纬纱以及另一相继内纬纱构成;以及对于至少一个纱线组,沿织物的经向彼此偏移的至少第一绒头簇和第二绒头簇以如下所述的构型被交织在背衬织物中:
-在该经向上,第一绒头簇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以及
-在该经向上,第二绒头簇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但可选的方面,绒头织物包括两个接结经纱,该两个接结经纱用于将纬纱接结到纱线组的填充经纱和图案绒头纱线,而纬纱组的所有纬纱穿过由两个接结经纱形成的开口。替代性地,绒头织物包括两个接结经纱以将一些纬纱接结到填充经纱;以及对于第一纱线组,接结经纱遵循将一些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图案,而对于与第一纱线组相邻的第二纱线组,接结经纱遵循将至少一些其他的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图案。
附图说明
基于下文中根据其原理对编织方法和织物的若干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将被更好地理解并且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越发清晰,根据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和织物的若干实施例仅以示例性的方式提供并且参照附图给出,在附图中:
-图1为在面对面式编织机上编织的两个绒头织物沿经向的示意性横截面,该横截面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编织方法,
-图2为使用图1所示的方法编织的地毯的正视图,该地毯同样为根据本发明的地毯,
-图3和图4与图1类似,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法和第三方法的示意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沿着两个地毯C1和C2的经向示意性横截面,所述两个地毯在面对面式编织机或织机上以一个在另一个上的方式被同时编织,该面对面式编织机或织机有两个未示出的引入构件。
投梭(picks)P1至P32在图1中示出,并限定出用于纬纱的引入循环。
每个地毯C1或C2包括各自的背衬织物F1、F2以及各自的从一个背衬织物F1或F2延伸到另一背衬织物的绒头D1、D2。背衬织物F1和F2也可被称为基布(ground fabrics)。绒头D1和D2应该通过属于未被进一步示出的切割装置的刀K而彼此分离。刀K沿其上编织有地毯C1和C2的编织机的中位面π0行进。平面π0以平行于背衬织物F1和F2并位于背衬织物F1和F2之间的方式延伸。它与这两个织物的距离相等。
背衬织物F1包括两个接结经纱b1和b1’以及填充经纱f1。背衬织物F2包括两个接结经纱b2和b2’以及填充经纱f2。替代性地,多个填充经纱可被使用在一个或每个背衬中。
经纱还包括绒头经纱,该绒头经纱可从一个背衬织物延伸到另一背衬织物,以便形成绒头D1和D2,如图1中由绒头经纱PY所示。其他绒头经纱I、II以及III构成保持在背衬织物F1中的埋头绒头纱线。类似地,埋头绒头纱线VI、VII和VIII保持在背衬织物F2中。
接结纱线b1和b1’以及填充经纱f1一起形成专用于背衬织物F1的一组经纱。类似地,接结纱线b2和b2’以及填充经纱f2一起形成专用于背衬织物F2的一组经纱。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在贯通综丝(through heddles)中被牵拉,贯通综丝被安装在综框(heddleframes)中,该综框被连接到未示出的梭口装置,例如,多臂机或凸轮机器。绒头经纱I至III、PY以及VI至VIII被从粗纱架供给,并在被连接至未示出的提花织机的贯通综丝中被牵拉。
顶部梭口被限定在一些如下所述的经纱之间:这些经纱通过它们各自的梭口而被布置到顶部位置和中间位置。底部梭口被限定在一些如下所述的经纱之间:这些经纱通过它们各自的综丝而被布置到中间位置和底部位置。
接结经纱、填充经纱以及绒头纱线被组合成沿纬向(也就是沿垂直于图1的平面的方向)并排延伸的组。该方向在图2中用箭头DE表示,而箭头DA表示垂直于纬向DE的经向。经向DA也在图1中示出。方向DA和DE被定向。具体地,方向DA从投梭P1朝向投梭P32行进。
一组中的所有经纱穿过编织机的未示出的筘齿的相一致筘齿空间(reed dentspace)。图1中所示的所有的经纱,即接结经纱b1、b1’、b2和b2’、填充经纱f1和f2以及绒头经纱I至II、III、PY以及VI至VIII属于同一组经纱。
在每次投梭P1至P32处,通过行进到顶部梭口和底部梭口中的两个引入构件(未示出),一个纬纱被引入到背衬织物F1中并且一个纬纱被引入到背衬织物F2中。这种引入构件可包括剑杆或任何类似的装置。
纬纱包括内纬纱Wi,该内纬纱还可被称为“前”纬纱,这是因为它们相对于背衬织物F1或F2被定向成朝向地毯C1或C2的前部,也就是朝向中位面π0。纬纱还包括后纬纱Wb,该后纬纱还可被称为“外”纬纱,这是因为它们被定向成朝向在图1的构型中的背衬织物F1和F2之间限定出的空间的外部。内纬纱Wi在各自的背衬织物中相对于填充经纱f1或f2位于与绒头D1或D2的相同的一侧。后纬纱Wb在各自的背衬织物F1或F2中相对于填充经纱f1或f2与绒头D1和D2相反地布置。
在投梭P1处,两个外纬纱Wb被同时引入到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中。在上背衬织物F1中,例如为上文提及的多臂机和提花织机的梭口装置将接结经纱b1和图案经纱PY布置在顶部位置,而其他接结经纱b1’、填充经纱f1以及埋头绒头纱线I至III被布置在中间位置。在下背衬织物F2中,接结经纱b2、填充经纱f2以及埋头绒头纱线VI至VIII被布置在中间位置,而另一接结经纱b2’被布置在底部位置。
在投梭P2处,两个内纬纱Wi被同时引入到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中。在上背衬织物F1中,接结经纱b1、填充经纱f1以及埋头绒头纱线I至III被布置在顶部位置,而接结经纱b1’被布置在中间位置。在下背衬织物F2中,接结经纱b2被布置在中间位置,而接结经纱b2’、填充经纱f2、图案绒头纱线PY以及埋头绒头纱线VI至VIII被布置在底部位置。
在投梭P3处,两个内纬纱Wi被同时引入到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中。在上背衬织物F1中,接结经纱b1’、填充经纱f1以及埋头绒头纱线I至III被布置在顶部位置,而接结经纱b1被布置在中间位置。在下背衬织物F2中,接结经纱b2’和图案绒头纱线PY被布置在中间位置,而接结经纱b2、填充经纱f2、埋头绒头纱线VI至VIII被布置在底部位置。
在投梭P4处,两个外纬纱Wb被同时引入到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中。在上背衬织物F1中,接结经纱b1’被布置在顶部位置,而接结经纱b1、填充经纱f1以及埋头绒头纱线I至III被布置在中间位置。在下背衬织物F2中,接结经纱b2’、填充经纱f2以及埋头绒头纱线VI至VIII被布置在中间位置,而接结经纱b2和图案绒头纱线PY被布置在底部位置。
在投梭P5处,两个内纬纱Wi被同时引入到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中。在上背衬织物F1中,接结经纱b1’、填充经纱f1、图案绒头纱线PY以及埋头绒头纱线I至III被布置在顶部位置,而接结经纱b1被布置在中间位置。在下背衬织物F2中,接结经纱b2’被布置在中间位置,而接结经纱b2、填充经纱f2以及埋头绒头纱线VI至VIII被布置在底部位置。
在投梭P6处,两个内纬纱Wi被同时引入到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中。在上背衬织物F1中,接结经纱b1、填充经纱f1以及埋头绒头纱线I至III被布置在顶部位置,而接结经纱b1’和图案绒头纱线PY被布置在中间位置。在下背衬织物F2中,接结经纱b2被布置在中间位置,而接结经纱b2’、填充经纱f2以及埋头绒头纱线VI至VIII被布置在底部位置。
投梭顺序由投梭P1至P6限定,并且对于投梭P7至P12重复该顺序,并从投梭p13再次开始。第一系列引纬循环由投梭P1至P13形成。在该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两个外纬纱Wb被引入到背衬织物F1和F2的每次投梭跟随有两个内纬纱Wi被引入到这些织物的位置处的两次投梭。
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图案绒头纱线PY在每个背衬织物F1或F2内遵循三投梭接结路径。更精确地,在图案绒头纱线PY在投梭P6和P12处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之前,图案绒头纱线在投梭P5和P11处从外部围绕背衬织物F1的第一内纬纱Wi转向。然后,图案绒头纱线PY在投梭P7和P13处从外部围绕背衬织物F1的后纬纱Wb转向。类似地,在背衬织物F2中,在图案绒头纱线PY在投梭P3和P9处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之前,图案绒头纱线在投梭P2和P8处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并且然后在P4和P10处从外部围绕后纬纱Wb转向。在每个背衬织物F1或F2中,一旦已经围绕后纬纱Wb转向,则图案经纱PY离开背衬织物(图案经纱之前已经在所述背衬织物处围绕两个内纬纱Wi转向并穿过背衬织物F1和F2之间的空白空间),以便例如在投梭P4和P5之间或者在投梭P7和P8之间进入另一背衬织物,如图所示。
在投梭P1至P13的期间,图案绒头纱线PY形成相继的线圈,该相继的线圈包括两个腿部,这两个腿部一旦被刀K切割后将形成绒头D1或D2。沿着方向DA,在投梭P1至P13期间由图案绒头纱线PY形成的每个线圈以如下方式相继地行进:在一个内纬纱Wi的外部或外侧围绕这一纬纱行进,并在另一内纬纱Wi的内部或内侧围绕这一纬纱行进,并在一个后纬纱Wb的外部或外侧围绕这一纬纱行进。
六次投梭是在每个背衬织物F1和F2中形成两个绒头腿部所必须的。投梭的数量还限定投梭顺序的长度,该投梭顺序通过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在投梭P1和P13之间重复,这正如上文所解释的。换句话说,背衬织物编织重复度(Backing Fabric Weave Repeat)或“BFWR”等于六。
在投梭P14至P32中,接结经纱b1、b1’、b2、b2’、填充经纱f1和f2、埋头绒头纱线I至III以及VI至VIII继续形成像投梭P1至P13中那样图案。这是本发明的方法的重要特征,用于背衬织物F1和F2的基底接结或基底编织在编织期间不会改变。纬纱Wi和Wb也如第一系列引入循环中的那样被引入。具体地,两个外纬纱Wb被引入到背衬织物F1和F2的每次投梭跟随有两个内纬纱Wi被引入到这些织物的两次投梭。
投梭P14至P18一起构成如下所述的过渡系列引纬循环:在该过渡系列引纬循环处,图案纬纱PY按照V形接结在每个背衬织物F1或F2中。
投梭P19至P32一起形成第二系列引纬循环。在投梭P19处,图案纱线PY再次在每个背衬织物中开始遵循三投梭接结路径,其具有不同于投梭P1至P13中使用路径的路径。从投梭P19开始并直至投梭P32,如上背衬织物F1的投梭P19至P21以及下背衬织物F2中的投梭P22至P24所示的,在三次相继的投梭中,图案纱线PY首先围绕后纬纱Wb转向,然后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Wi转向并且然后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在每个背衬织物F1或F2中,一旦已经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则图案经纱PY离开背衬织物(图案经纱之前已经在所述背衬织物处围绕外纬纱Wb和第一内纬纱Wi转向并穿过背衬织物F1和F2之间的空白空间),以便例如在投梭P21和P22之间或者在投梭P24和P25之间进入另一背衬织物,如图所示。
如上文提及的,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基底接结保持为如投梭P1至P13中那样。投梭P19处的经纱的重新分配与投梭P1处相同。
因为图案绒头纱线PY的接结路径在第一系列投梭P1至P13和第二系列投梭P19至P32之间发生变化,因此,一旦织物F1和F2被筘打纬(beaten)并通过刀K而彼此分离,则由图案绒头纱线PY形成的绒头D1和D2采取两种不同的倾斜定向。
所考虑到的是,一旦地毯C1和C2被刀K所分离时,图案绒头纱线PY会形成绒头簇。在投梭P10和P11之间,纱线PY的在投梭P10和P11之间在背衬织物F2中编织的部分PY.1形成具有沿箭头A1的方向倾斜的两个绒头D2的簇或线圈。实际上,该部分PY.1是地毯C2的图案个体绒头簇,该绒头簇沿经向DA从外部围绕在投梭P8处被引入的内纬纱Wi转向,然后在它围绕在投梭P10处被引入的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在投梭P9处被引入的内纬纱Wi转向。类似地,纱线PY的在投梭P22至投梭P24处在背衬织物F2中编织的部分PY.2形成具有沿箭头A2的方向倾斜的两个绒头的簇或线圈。该部分PY.2是地毯C2的图案个体绒头簇,该绒头簇在它从内部围绕在投梭P23处被引入的内纬纱Wi转向并从外部围绕在投梭P24处被引入的内纬纱Wi转向之前沿经向DA从外部围绕在投梭P22处被引入的后纬纱Wb转向。
绒头簇PY.1和PY.2沿经向DA相对于彼此偏移。
因此,通过改变图案绒头纱线PY在由投梭P1至P13限定的第一系列引入循环与由投梭P19至P32限定的第二系列引入循环的之间的路径,可获得绒头D1和D2的两个倾斜定向,对于绒头簇PY.1和PY.2而言是沿经向DA偏移。
绒头D1和D2的倾斜定向的这种变化被获得而不会改变接结经纱b1和填充经纱f1和f2的编织图案,该编织图案在投梭P1和P32之间保持为相同。换句话说,对于所有投梭来说,背衬织物基底编织结构对于每个背衬织物F1和F2保持为相同。具体地,BFWR保持为等于六。
绒头D1和D2沿经向DA的倾斜定向的改变可通过经由提花机构单独地驱动图案绒头纱线PY来获得,这意味着经向DE中的相邻的绒头纱线可具有不同的构型并且可沿经向DA在不同位置处从第一倾斜定向切换到第二倾斜定向。
因此能够经由图2所示的地毯C2的绒头D2的不同的倾斜定向来产生二维图案P,该二维图案形成于阴影割绒区域Z中并在示例中表现为花朵。由于在投梭P1至P13处使用的特定的接结路径,绒头D1和D2沿箭头A1的方向的倾斜比EP-A-2894244的方法更为重要,这使得能够更容易地编织出明显的花朵图案,甚至是使用相对无光泽的绒头纱线。
通过使用纱线I至III或VI至VIII中的一个代替用于产生在地毯C1和C2的不同区域中的具有不同的颜色或平面形状的绒头的绒头PY,可以与图案经纱的变化相结合。
在图1的方法中,图案绒头纱线PY遵循下述路径:在背衬织物F1和F2中,在绒头D1和D2的倾斜方向改变之前,投梭P5至P7在背衬织物F1中的接结路径或者投梭P2至P4在背衬织物F2中的接结路径被执行了两次。类似地,图案绒头纱线PY的接结路径从投梭19开始在每个背衬织物中重复两次。在实践中,为使绒头的倾斜方向或倾斜定向的改变容易被看见,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以及第二系列引纬循环的期间,图案绒头纱线PY在每个背衬织物中遵循这种图案路径两次或更多次。当地毯C1和C2通过切割绒头而被分离时,在每个地毯中,至少四个相继的绒头簇PY.1在从内部围绕第二内纬纱转向之前并且在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这些绒头簇PY.1在对应于投梭14至18的过渡区域之后跟随有至少四个相继的绒头簇PY.2,该至少四个相继的绒头簇在从内部围绕第二内纬纱转向之前以及在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
在该第一方法中,纬纱组可由三根纬纱限定出,这三根纬纱在三次相继的投梭期间被相继地引入到一个背衬织物F1或F2中。对于所有的投梭P1至P32,相继的纬纱组G1被形成于背衬织物F1中,该相继的纬纱组包括内纬纱Wi、外纬纱Wb以及另一内纬纱Wi,该内纬纱Wi、外纬纱Wb以及另一内纬纱Wi以该顺序相继地引入梭口内。例如,组G1由在投梭P3至P5期间或在投梭P21至P23期间被引入到顶部梭口的纬纱形成。类似地,相继的纬纱组G2被形成于织物F2中,该相继的纬纱组包括内纬纱Wi、外纬纱Wb以及另一内纬纱Wi,该内纬纱Wi、外纬纱Wb以及另一内纬纱Wi以该顺序被相继地引入梭口内。例如,组G2由在投梭P3至P5期间或在投梭P21至P23期间被引入到底部梭口的纬纱形成。
另一方面,在织物F1中,接结经纱b1和b1’在它们之间限定出一系列开口O1。例如,开口O1在投梭3至5或投梭6至8处被限定在接结经纱b1和b1’之间。类似地,在背衬织物F1中,接结经纱b2和b2’在它们之间限定出一系列开口O2。例如,开口O2在投梭3至5或投梭6至8处被限定在接结经纱b2和b2’之间。
每个纬纱组G1被引入单个开口O1中,并且每个组G2被引入单个开口O2中。因此,所有的纬纱在背衬织物F1和F2内被牢固地保持就位。此外,当接结经纱b1和b1’或b2和b2’被拉动以封闭开口O1或O2时,它们将组G1或G2的纬纱挤压在一起。如果考虑对应于投梭P6至P8的组G1和G2的纬纱,那么在投梭P8处被引入的内纬纱Wi在沿这些簇PY.1比投梭P7的后纬纱Wb更靠近中位面π0的位置处压靠在投梭P7和P8之间形成的簇PY.1。这迫使绒头簇PY.1沿箭头A1的方向倾斜。开口O1和O2的闭合越紧密,倾斜效果越高。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对于等于2、5、8和11的N而言,倾斜效果是通过在投梭PN处被引入的内纬纱Wi获得的,该内纬纱作用于在投梭PN-1和PN之间形成的绒头簇PY.1。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对于等于21、24、27和30的N而言,倾斜效果是通过在投梭PN处被引入的内纬纱Wi获得的,该内纬纱作用于在投梭PN和PN+1之间形成的绒头簇PY.2。
在图3和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说明,图3和图4中的一个的方法以与图1的方法相同的方式操作。
使用这些方法的面对面式编织机也具有两个未示出的引入构件、第一梭口装置以及第二梭口装置,第一梭口装置例如为多臂机,其可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第二梭口装置例如为提花机构,其可在三个位置之间移动绒头纱线。
在图3所示的第二方法中,图案纬纱PY遵循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路径相同的路径。
在该实施例中,基底编织结构被改变以便沿经向DA实现更大的密度。更确切地说,如第一方法中的那样限定出一组经纱,并且对于这样的一组经纱而言,接结绒头纱线b1、b1’、b2和b2’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它们仅将纬纱Wi和Wb中的一些与填充经纱f1或f2接结在一起。在图3的示例中,仅在投梭P1、P2、P4、P7以及P9-P14处被引入的经纱Wi和Wb在投梭P1和P13之间被结合到背衬织物F1。在相邻的经纱组中,也就是在穿过与在图3中可见的经纱所穿过的筘齿相邻的筘齿的经纱组中,在投梭P3、P5、P6和P8处被引入的经纱Wi被结合到背衬织物F1。这还应用于过渡系列P14至P18并且还应用于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9至P32。
类似地,通过图3中可见的经纱组,仅一些内纬纱被结合到背衬织物F2中的填充经纱。这还应用于第一系列引纬循环P1-P13、过渡系列P14至P18、以及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9至P32。
对于在图3中可见的经纱组,接结经纱遵循如下所述的图案:该图案限定出开口O1’、O1”、O2’以及O2”。开口O1’、O2’各自包括一个后纬纱Wb、在该后纬纱之前被直接引入的内纬纱Wi,以及在之后被直接引入的内纬纱Wi。开口O1”和O2”各自包括一个后纬纱Wb,但并不包括内纬纱。因此,接结经纱将所有的外纬纱Wb以及一半的内纬纱Wi束缚到填充经纱f1和f2。对于穿过未示出的相邻筘齿的经纱组而言,接结经纱遵循如下所述的图案,该图案将所有的外纬纱Wb和另一半内纬纱Wi束缚到填充经纱f1和f2。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当开口O1’、O2’通过在接结经纱上拉动来封闭时,被引入在这种开口中的内纬纱Wi作用于被引入在同一开口中的后纬纱,以便分别沿箭头A1的方向或沿箭头A2的方向推动簇PY.1和PY.2。一些簇PY.1和PY.2围绕被引入到开口O1”或O2”中的后纬纱Wb转向,如在投梭P4、P7和P28处被引入的后纬纱那样。在投梭P5、P8和P27处被引入的相邻的内纬纱Wi穿过用于相邻的经纱组的开口O1’和O2’,使得当在相邻的经纱组的接结经纱上拉动时,它们也被朝向这些后纬纱牵拉。因此,有效的倾斜效果在对应于投梭P1至P13以及P19至P32的区域中的所有簇上获得。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所有的投梭,纬纱Wi和Wb与经纱b1、b1’、b2、b2’、f1和f2的基底接结图案保持为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背衬织物编织重复度或“BFWR”等于十二,并具有在相邻的经纱组之间偏移的6投梭。
在图4所示的第三方法中,纬纱被结合在背衬织物F1和F2中,接结经纱b1、b1’、b2、b2’、填充经纱f1、f2以及埋头绒头纱线I-III以及VI-VIII遵循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接结路径相同的接结路径。内纬纱Wi和外纬纱Wb如第一实施例那样被引入到梭口。
第一图案绒头纱线PY和第二图案绒头纱线QY被使用。除了投梭P15之外,图案绒头纱线PY遵循与前两个实施例中的图案绒头纱线PY相同的接结路径,在投梭P15处它保持在下背衬织物F2中并从内部围绕内纬纱Wi转向。换句话说,在图4的方法中,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包括投梭P1至P16,并且过渡系列包括投梭P17和P18。
当第一图案绒头纱线PY处于第一背衬织物F1中时,第二图案绒头纱线QY处于第二背衬织物F2中,并且反之亦然。实际上,第二图案绒头纱线QY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该路径与第一图案绒头纱线PY的路径关于平面π0对称。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这种方法的BFWR等于六。
图案绒头纱线PY和QY在地毯C1和C2的对应于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第二系列引纬循环的区域中(也就是在投梭P1和P13之间)以及地毯C1和C2的对应于第二系列引纬循环的区域中(也就是在投梭P19和P32之间)沿相同方向倾斜。换句话说,在地毯C1和C2的对应于第一系列引纬循环P1至P16的区域中获得的绒头簇PY.1和QY.2沿箭头A1的方向倾斜,而在这些地毯的对应于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8至P32的区域中获得的绒头簇PY.2和QY.2沿箭头A2的方向倾斜。
如第一方法中的那样,开口O1和O2的封闭导致一些内纬纱Wi牢固地压靠相邻的绒头簇PY.1或PY.2。
这种方法提供了沿纬向DE增加的簇密度。
替代性地,绒头簇PY.1和QY.1或PY.2和QY.2可在上文中提及的区域的至少一个中沿相反的方向倾斜。
两个图案绒头纱线可仅在第一系列引入循环的期间或仅在第二系列引入循环的期间被使用。此外,两个图案绒头纱线可仅被用于一些经纱组。
根据本发明的可应用于所有实施例的一种变型,针对地毯C1和C2(即,在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中)使用不同系列的第一引纬循环和第二引纬循环。
本发明需要填充经纱或张紧经纱,该张紧经纱比接结经纱更为张紧,使得内纬纱和后纬纱在背衬织物中处于两个不同的层面。该方法与诸如所使用的纬纱的材料、颜色、厚度以及数目之类的特征无关。相同类型的纬纱可被用于后纬纱和内纬纱。
在所有的实施例中,背衬织物F1和F2包含埋头绒头纱线I-III以及VI-VIII。然而,这不是强制的。
当图案绒头纱线PY或QY在背衬织物F1和F2中都遵循三投梭路径时,本发明在图中被示出。替代性地,这样的三投梭接结路径可仅在背衬织物中的一个中被图案绒头纱线所遵循。
本发明不限于具有两个引入构件的面对面式编织机,并且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将两个纬纱同时引入到背衬织物中的三个或更多个引入构件的面对面式编织机。
上文中所考虑的实施例和替代性实施例的技术特征能够被组合,以产生本发明的新的实施例。

Claims (15)

1.用于在面对面式编织机上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Z)的两个绒头织物(C1,C2)的方法,其中:
-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的方式利用如下所述的纱线被编织:
-至少一个填充经纱(f1,f2),
-至少一个接结经纱(b1,b1’,b2,b2’),
-纬纱(Wi,Wb),所述纬纱在相继的引纬循环(P1-P32)中被引入到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之间,所述纬纱包括内纬纱(Wi)和后纬纱(Wb),所述内纬纱在所述填充经纱的绒头侧被引入,所述后纬纱在所述填充经纱的与所述织物的绒头(D1,D2)相反的后侧被引入,
-图案绒头纱线(PY;PY,QY)被交织在所述上背衬织物(F1)中和所述下背衬织物(F2)中,每个所述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每个背衬织物中的内纬纱(Wi)和后纬纱(Wb)转向,
其特征在于,
-由内纬纱(Wi)、后纬纱(Wb)以及另一内纬纱(Wi)构成的纬纱组(G1,G2)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被引入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F1,F2)中,以及
-至少一个图案绒头纱线(PY;PY,QY)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
-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P1-P13;P1-P16)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F1,F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以及
-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9-P32)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F1,F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Wi)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Wb)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P1-P13;P1-P16)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至少两次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所述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以及
-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9-P32;P22-P3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至少两次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所述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Wi)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内纬纱(Wi)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Wb)转向。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个接结经纱(b1,b1’,b2,b2’)被用于将所有的纬纱(Wi,Wb)接结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F1,F2)中的所述填充经纱(f1,f2)中,以及
-纬纱组(G1,G2)的所有纬纱被引入到由所述接结经纱限定的单个开口(O1,O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经纱(b1,b1’,b2,b2’)遵循六投梭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个接结经纱(b1,b1’,b2,b2’)被用于将一些纬纱(Wi,Wb)接结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F1,F2)中的所述填充经纱(f1,f2)中,
-对于穿过一个筘齿的第一组经纱,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一些纬纱(Wi,Wb)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f1,f2)的图案,以及
-对于穿过相邻的筘齿的第二组经纱,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至少一些其他的纬纱(Wi,Wb)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的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一组经纱,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所有的外纬纱(Wb)和一些内纬纱(Wi)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f1,f2)的路径,以及
-对于所述第二组经纱,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所有的外纬纱(Wb)和其他的内纬纱(Wi)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的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经纱(b1,b1’,b2,b2’)遵循十二投梭图案。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经纱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
-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P1-P13;P1-P16)中并且在两个背衬织物(F1,F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以及
-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9-P32)中并且在两个背衬织物(F1,F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Wi)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内纬纱(Wi)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Wb)转向。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图案绒头纱线(PY;QY)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或第二系列引纬循环期间被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图案纬纱(PY,QY)在两个背衬织物(F1,F2)中遵循关于中位面(π0)对称的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经纱(PY;PY,QY)在所述上背衬织物(F1)中和所述下背衬织物(F2)中所遵循的路径具有不同的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第二系列引纬循环。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限定为所述接结经纱(b1,b1’,b2,b2’)和所述填充经纱(f1,f2)在梭口中的相继位置的顺序的背衬织物编织结构在所述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所述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P13,P19-P32;P1-P16,P19-P32)中重复并保持相同。
13.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C1,C2),所述织物包括:
-利用纱线组编织的背衬织物(F1,F2),所述纱线组包括:
-至少一个填充经纱(f1,f2),
-至少一个接结经纱(b1,b1’,b2,b2’),
-位于所述接结经纱和所述填充经纱之间的纬纱(Wi,Wb),所述纬纱包括内纬纱(Wi)和后纬纱(Wb),所述内纬纱位于所述填充经纱的绒头侧,所述后纬纱位于所述填充经纱的与所述织物的绒头相反的后侧,
-分别对应于属于纱线组的图案绒头纱线(PY;PY,QY)的绒头簇(PY.1,PY.2;PY.1,PY.2,QY.1,QY.2),所述绒头簇被交织在所述背衬织物中并形成两个绒头腿部,
其特征在于,
-纬纱组(G1,G2)由内纬纱(Wi)、相继后纬纱(Wb)以及另一相继内纬纱(Wi)构成,以及
-对于至少一个纱线组,沿所述织物(F1,F2)的经向(DA)彼此偏移的至少第一绒头簇(PY.1;PY.1,QY.1)和第二绒头簇(PY.2;PY.2,QY.2)以如下所述的构型被交织在所述背衬织物中:
-在所述经向上,所述第一绒头簇(PY.1;PY.1,QY.1)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以及
-在所述经向上,所述第二绒头簇(PY.2;PY.2,QY.2)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Wi)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Wb)转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绒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绒头织物包括两个接结经纱(b1,b1’,b2,b2’),所述接结经纱用于将所述纬纱(Wi,Wb)接结到纱线组的所述填充经纱(f1,f2)和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并且纬纱组(G1,G2)的所有纬纱(Wi,Wb)穿过由所述两个接结经纱形成的开口(O1,O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绒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绒头织物包括两个接结经纱(b1,b1’,b2,b2’)以将一些纬纱(Wi,Wb)接结到所述填充经纱(f1,f2),以及
-对于第一纱线组,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一些纬纱(Wi,Wb)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f1,f2)的图案,以及
-对于与所述第一纱线组相邻的第二纱线组,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至少一些其他的纬纱(Wi,Wb)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f1,f2)的图案。
CN201610974404.XA 2015-11-05 2016-11-04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Active CN1069879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93183.9 2015-11-05
EP15193183.9A EP3165645B1 (en) 2015-11-05 2015-11-05 Method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and pile fabric with shadow cut pile zon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7980A true CN106987980A (zh) 2017-07-28
CN106987980B CN106987980B (zh) 2020-11-17

Family

ID=54427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4404.XA Active CN106987980B (zh) 2015-11-05 2016-11-04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165645B1 (zh)
CN (1) CN1069879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505A (zh) * 2019-06-27 2019-09-17 蒋伟泽 一面阴影提花割绒一面拉毛磨毛的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9374A1 (en) * 1999-06-11 2000-12-13 Movelta N.V. Jacquard shadow velours
EP1251195A1 (en) * 2001-04-20 2002-10-23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of shadow velours
WO2014108228A1 (en) * 2013-01-09 2014-07-17 Nv Michel Van De Wiele Carpet having a shadow effect and method for weaving a carpet fabric having a shadow effect
CN104775223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9324C (de) 1920-03-01 Vorwerk & Co Elektrowerke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gemusterter Doppelpluesch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9374A1 (en) * 1999-06-11 2000-12-13 Movelta N.V. Jacquard shadow velours
EP1251195A1 (en) * 2001-04-20 2002-10-23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of shadow velours
WO2014108228A1 (en) * 2013-01-09 2014-07-17 Nv Michel Van De Wiele Carpet having a shadow effect and method for weaving a carpet fabric having a shadow effect
CN104775223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505A (zh) * 2019-06-27 2019-09-17 蒋伟泽 一面阴影提花割绒一面拉毛磨毛的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7980B (zh) 2020-11-17
EP3165645A1 (en) 2017-05-10
EP3165645B1 (en)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5223B (zh)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EP1900861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such a method
EP2568065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carpet and carpet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CN1811035B (zh) 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绒头织物织机
BE1020430A3 (nl)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een poolweefsel met poolvrije zones.
CN105121723B (zh) 具有阴阳花纹的地毯和用于编织具有阴阳花纹的地毯织物的方法
CN103814162A (zh) 编织起绒织物的方法
BE1013266A3 (nl)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hoogkorig poolweefsel.
US3556165A (en) Fabric having integral and sectional weft threads, and loom for making the same
US11091857B2 (en) Method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and pile fabric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US6273148B1 (en)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pile fabrics
CN108350625A (zh) 用于面对面编织具有提花经纱的织物的方法
CN106987980A (zh)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BE1014573A5 (nl) Uitrusting van een weefmachine, werkwijze voor het wijzigen van een weefmachine-uitrusting, en weefprocede gebruik makend van een weefmachine met zo'n uitrusting.
GB2056510A (en) Pile fabric and also method of and loom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US4548850A (en) Pile fabric with pile-free positions
US6273149B1 (en) Pile fabric woven on a rapier Axminster weaving machine
US20070048491A1 (en) Water resistant carp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 same
EP0887449A1 (en) Jacquard shadow velve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jacquard shadow velvet
US131906A (en) Improvement in fabrics
US789130A (en) Woven fabric.
GB2287479A (en) Weaving terry fabrics
US388682A (en) Carpet fabric
US438064A (en) Two-ply-ingrain-carpet fabric
US1955028A (en) Pile fabr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