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2699A - 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2699A
CN106982699A CN201710308996.6A CN201710308996A CN106982699A CN 106982699 A CN106982699 A CN 106982699A CN 201710308996 A CN201710308996 A CN 201710308996A CN 106982699 A CN106982699 A CN 106982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oxification
bamboo
sinocalamus latiflorus
jiangjiang
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89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英
吕玉奎
王玲
王晓斌
郭宇桃
钱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ngchang Chongq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Rongchang Chongq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ngchang Chongq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filed Critical Rongchang Chongq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7103089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26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2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2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a清理麻竹林,保证麻竹林郁闭度在0.5‑0.8之间,并建立排水系统;b施基肥;c覆地膜;d下种;e施肥管理;f收种保存;g重复上述步骤至少一年即可获得脱毒后的竹根姜的栽培种。通过上述栽培方法,提出了一种标准化的麻竹林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提高了林地利用率,为企业或农户提高了收益。

Description

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属姜科姜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不仅是重要的调味植物,而且具解表、驱寒除湿等多种功效,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市场需求量极大。竹根姜是山东省青州市和昌邑市的地方品种。株高一般在70厘米左右,叶色绿。根茎为不规则掌状,嫩姜表皮鳞芽紫红色,老姜表皮浅黄色,肉质细嫩,纤维少,品质佳。一般单株根茎重250~500克。为解决姜瘟病、不规范种植导致生姜种质资源退化的问题,目前国内开始发展生姜的脱毒种苗技术,从种源上控制姜瘟病的发生,实现生姜的无毒化栽培,推广脱毒生姜的GAP栽培技术,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生产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实现生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通过组培生产的脱毒生姜种苗,需要经过三年的三级繁育技术才能形成生姜的栽培种,然而目前主要是利用耕地建立脱毒种姜的三级繁育基地,进行生姜种的标准化质量管理技术体系,由于我国北方耕地多,南方耕地,特别是西南地区,耕地面积少,森林面积较大,而重庆市荣昌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带,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但森林面积有68万亩,其中麻竹林有15万亩。为节约耕地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种姜三级繁育基地技术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节约耕地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提出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种姜三级繁育基地技术,具体是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a. 清理麻竹林,保证麻竹林郁闭度在0.5-0.8之间,并建立排水系统;
b. 施基肥;
c. 覆地膜;
d. 下种;
e. 施肥管理;
f. 收种保存;
g. 重复上述步骤至少一年即可获得脱毒后的竹根姜的栽培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包括以下工序,1)清理麻竹林干竹枝;2)阀除4年以上老竹;3)整地后,建立一、二级排水沟,一级排水沟为宽10-30cm、深度30-50cm,二级排水沟为宽10-30cm、深15-25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为下种前一周撒有机肥1000-3000千克/亩,复合肥100-300千克/亩,并全面打除草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为按照0.6-2m宽开厢、10-30cm间距挖穴株,然后整体附上地膜。
进一步的,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为将脱毒竹根姜组培苗去掉苗杯,在地膜上剪去直径为6-20cm的洞,将苗带基质一起种下;所述苗杯为装组培苗所用的塑料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为在5月下旬,将地膜整体揭去,并在6月初至7月中旬追施30-80千克/亩的尿素肥,并间歇浇沼液2-6次;注意7-9月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害虫,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杀菌;且在立秋之后追施复合肥100-200千克/亩,钾肥20-40千克/亩;10月上旬再次施30-50千克/亩的复合肥,同时浇一次沼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f为在11月中下旬,生姜叶子逐渐枯黄,挖姜种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地上铺河沙5-20cm厚,然后将风干1-4天的姜块平铺在河沙上,再铺河沙5-20cm厚,再铺姜块,根据需要至多铺设5层姜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中,在10月上旬还可以追施5-10千克/亩的尿素肥或/和3-5千克/亩的钾肥或/和30-50千克/亩的有机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栽培方法,提出了一种标准化的麻竹林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提高了林地利用率,为企业或农户提高了收益。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下面选用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金佛社区的约1亩斜坡麻竹林进行栽培试验数据,第一年进行以下步骤,
a先对斜坡上的干竹枝进行清理;并阀除4年以上老竹使得麻竹林郁闭度为0.65;再建立一、二级排水沟,一级排水沟为宽20cm、深度40cm,二级排水沟为宽20cm、深20cm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在3月初对斜坡进行施基肥,对斜坡共计撒入2000kg的有机肥、200kg的复合肥,且在撒肥当日对整块斜坡打除草剂;在三月中旬的时候,按照1m宽开厢,15×15cm的行距挖穴株,然后附上了一层地膜;在三月底的时候,在地膜上剪开约10cm的洞,然后将从组培练苗大棚送来的脱毒竹根姜组培苗带基质一起种下。
在五月份初将地膜全部揭开。
在6月至7月施50千克的尿素肥,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间歇浇沼液4次。
在立秋后再追施150千克复合肥,钾肥30千克。7-9月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害虫,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杀菌。
在10月上旬再次追施40kg的复合肥,并同时浇沼液一次。
直至11月下旬,生姜叶子逐渐枯黄,进行挖掘保存,将挖掘的生姜风干2天,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地上铺河沙10cm厚,然后将风干2天的姜块平铺在河沙上,再铺河沙10cm厚。此时已获得第二代脱毒竹根姜的原种。
第二年,重复进行上述步骤,获得第三代脱毒竹根姜的栽培种(第一代姜种为组培苗,也即原原种,第二代姜种为块茎,也即原种,第三代姜种也为块茎,即栽培种)。
第三年,将第二代栽培种与第三代栽培种通批量进行种植,最终第二代栽培种获得了约400kg/亩的产量,而第三代栽培种获得了约550kg/亩的产量,第三代栽培种产量明显增加,第三代栽培种获得了约收益13000/亩的毛收益,除去人工和化肥费用,大约剩余收益为8000元/亩,值得广大麻竹林地区的农户或企业推广。
实施例2,下面选用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金佛社区第二试验用地,约1亩斜坡麻竹林进行栽培试验数据,第一年进行以下步骤,
a先对斜坡上的干竹枝进行清理;并阀除4年以上老竹使得麻竹林郁闭度为0.5;再建立一、二级排水沟,一级排水沟为宽10cm、深度30cm,二级排水沟为宽10cm、深15cm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在3月初对斜坡进行施基肥,对0.5亩斜坡共计撒入1000kg的有机肥、100kg的复合肥,且在撒肥当日对整块试验地打除草剂;在三月中旬的时候,按照1m宽开厢,10×10cm的行距挖穴株,然后附上了一层地膜;在三月底的时候,在地膜上剪开约6cm的洞,然后将从培育厂送来的脱毒竹根姜组培苗带基质一起种下。
在五月份初将地膜全部揭开。
在6月至7月施30千克的尿素肥,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间歇浇沼液2次。
在立秋后再追施100千克复合肥,钾肥20千克。7-9月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害虫,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杀菌。
在10月上旬再次追施30kg的复合肥,并同时浇沼液一次。
直至11月下旬,生姜叶子逐渐枯黄,进行挖掘保存,将挖掘的生姜风干1天,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地上铺河沙5cm厚,然后将风干2天的姜块平铺在河沙上,再铺河沙5cm封顶。此时已获得第二代脱毒后的竹根姜的原种。
第二年,重复进行上述步骤,获得第三代脱毒后的竹根姜的栽培种。
第三年,将第二代栽培种与第三代栽培种通批量进行种植,最终第二代栽培种获得了约350kg/亩的产量,而第三代栽培种获得了约500kg/亩的产量,第三代栽培种产量明显增加,第三代栽培种获得了约收益12000/亩的毛收益,除去人工和化肥费用,大约剩余收益为7500元/亩,值得广大麻竹林地区的农户或企业推广。
实施例3,下面选用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金佛社区的第三试验用地,约1亩斜坡麻竹林进行栽培试验数据,第一年进行以下步骤,
a先对斜坡上的干竹枝进行清理;并阀除4年以上老竹使得麻竹林郁闭度为0.8;再建立一、二级排水沟,一级排水沟为宽30cm、深度50cm,二级排水沟为宽30cm、深25cm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在3月初对斜坡进行施基肥,对1亩斜坡共计撒入3000kg的有机肥、300kg的复合肥,且在撒肥当日对整块试验地打除草剂;在三月中旬的时候,按照2m宽开厢,30×30cm的行距挖穴株,然后附上了一层地膜;三月底,在地膜上剪开约20cm的洞,然后将从组培练苗大棚送来的脱毒竹根姜组培苗带基质一起种下。
在五月份初将地膜全部揭开。
在6月至7月施80千克的尿素肥,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间歇浇沼液6次。
在立秋后再追施200千克复合肥,钾肥40千克。7-9月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害虫,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杀菌。
在10月上旬再次追施50kg的复合肥,并同时浇沼液一次。
直至11月下旬,生姜叶子逐渐枯黄,进行挖掘保存,将挖掘的生姜风干4天,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地上铺河沙20cm厚,然后将风干4天的姜块平铺在河沙上,再铺河沙20cm厚。此时已获得第二代脱毒后的竹根姜的原种。
第二年,重复进行上述步骤,获得第三代脱毒后的竹根姜的栽培种。
第三年,将第二代栽培种与第三代栽培种通批量进行种植,最终第二代栽培种获得了约300kg/亩的产量,而第三代栽培种获得了约400kg/亩的产量,第三代栽培种产量明显增加,第三代栽培种获得了约收益9500/亩的毛收益,除去人工和化肥费用,大约剩余收益为4000元/亩,值得广大麻竹林地区的农户或企业推广。
通过对比可知,试验地1所获得收益最大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验选用的土地较为肥沃,而其他贫瘠的麻竹林,产量会相对降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8)

1.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清理麻竹林,保证麻竹林郁闭度在0.5-0.8之间,并建立排水系统;
施基肥;
覆地膜;
下种;
施肥管理;
收种保存;
g.重复上述步骤至少一年即可获得脱毒后的竹根姜的栽培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以下工序,
1)清理麻竹林干竹枝;
2)阀除4年以上老竹;
3)整地后,建立一、二级排水沟,一级排水沟为宽10-30cm、深度30-50cm,二级排水沟为宽10-30cm、深15-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为下种前一周撒有机肥1000-3000千克/亩,复合肥100-300千克/亩,并全面打除草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为按照0.6-2m宽开厢、10-30cm间距挖穴株,然后整体附上地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为将脱毒竹根姜组培苗去掉苗杯,在地膜上剪去直径为6-20cm的洞,将苗带基质一起种下;所述苗杯为装组培苗所用的塑料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为在5月下旬,将地膜整体揭去,并在6月初至7月中旬追施30-80千克/亩的尿素肥,并间歇浇沼液2-6次;注意7-9月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害虫,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杀菌;且在立秋之后追施复合肥100-200千克/亩,钾肥20-40千克/亩;10月上旬再次施30-50千克/亩的复合肥,同时浇一次沼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为在11月中下旬,生姜叶子逐渐枯黄,挖姜种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地上铺河沙5-20cm厚,然后将风干1-4天的姜块平铺在河沙上,再铺河沙5-20cm厚,再铺姜块,根据需要至多铺设5层姜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在10月上旬还可以追施5-10千克/亩的尿素肥或/和3-5千克/亩的钾肥或/和30-50千克/亩的有机肥。
CN201710308996.6A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69826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8996.6A CN106982699A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8996.6A CN106982699A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2699A true CN106982699A (zh) 2017-07-28

Family

ID=59417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8996.6A Pending CN106982699A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269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8352A (zh) * 2016-08-11 2017-01-04 普定县玫瑰王果业种植基地 一种黄姜的林下套种方法
CN106489484A (zh) * 2016-10-21 2017-03-15 道真自治县天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坡地茶园套种生姜的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8352A (zh) * 2016-08-11 2017-01-04 普定县玫瑰王果业种植基地 一种黄姜的林下套种方法
CN106489484A (zh) * 2016-10-21 2017-03-15 道真自治县天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坡地茶园套种生姜的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玉奎等: "麻竹林下淫羊藿高效套种技术", 《南方农业》 *
吕玉奎等: "麻竹林下黄精高效套种技术", 《南方农业》 *
彭坚等: "《果蔬贮藏加工原理与技术》", 31 October 2002,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新华等: "《教你种生姜》", 31 December 2003,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6838A (zh) 三七的种植方法
CN102783350A (zh) 一种提高粗茎秦艽出苗率的育苗方法
CN103460941A (zh) 一种半年生高脂马尾松实生营养袋苗的培育方法
CN110521509A (zh) 一种白术连作障碍的防控方法
CN105993816B (zh) 一种采叶银杏与半夏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7517716A (zh) 一种西红柿栽培方法
CN106688542A (zh) 一种基于油‑稻‑稻三熟制的培肥及轻简化种植方法
CN104488492B (zh) 威宁党参规模化生产方法
CN109076915A (zh) 一种南川百合的繁殖方法
CN108651180B (zh) 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
CN106561237A (zh) 川东北辣木种植技术
CN106386066A (zh) 一种生姜种姜的种植方法
CN104938182A (zh) 一种提高滇黄精繁殖率的育苗方法
CN105660080A (zh) 一种规模化种植薄荷的方法
CN107278571A (zh) 白及种苗大田移栽方法
CN107211717A (zh) 一种日光温室早春甜瓜‑秋冬草莓种植方法
CN110881376A (zh) 大黄的高产栽培技术
CN108684460A (zh) 红芽大戟栽培方法
CN108093735A (zh) 免深耕的土壤板结处理方法
CN107258454A (zh) 一种大棚油桃高效种植方法
CN100499997C (zh) 杏香兔耳风繁育方法
CN107278592A (zh) 一种生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7006313A (zh) 一种水稻秧苗栽培方法
CN106982699A (zh) 一种在麻竹林下建立脱毒竹根姜姜种的立体栽培方法
CN113273465A (zh) 一种北苍术快速育苗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