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1026A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1026A
CN106981026A CN201610035075.2A CN201610035075A CN106981026A CN 106981026 A CN106981026 A CN 106981026A CN 201610035075 A CN201610035075 A CN 201610035075A CN 106981026 A CN106981026 A CN 106981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transfer
state
final state
da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5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文雍
王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350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10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1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1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6Asset management; Financial planning or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所述非终态表示业务尚未执行结束;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以再次执行数据转移;若所述业务不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结束业务处理。本申请实现了在业务变更时,提高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互联网执行的业务类型有多种,其中一种类型的业务为,业务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增益数据,并且,该增益数据相当于基础数据的增益值,可以随着时间的增加定期增加;基础数据和增益数据可以记录在同一个对应该业务的业务模块。实际应用中,当将该业务下线,或者与其他业务进行合并时,业务数据也要一并转移记录至其他业务。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这种业务数据的转移切换,需要将待撤并的业务直接关闭后切换至另一个业务,但是这种方式将使得增益数据丢失,因为增益数据的存在是以基础数据的连续为前提。因此,上述这种业务变更时的处理方式,将损失了业务数据的完整性,使得业务数据记录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在业务变更时,提高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所述非终态表示业务尚未执行结束;
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以再次执行数据转移;若所述业务不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结束业务处理。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包括:
业务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所述非终态表示业务尚未执行结束;
转移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以再次执行数据转移;若所述业务不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结束业务处理。
本申请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通过设置业务执行状态,并根据该状态多次执行数据转移,使得可以通过多次数据转移将增益数据也完整转移,从而实现在业务变更时,提高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转移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转移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应用场景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业务执行状态变更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业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利用互联网执行的业务中,其中一种类型的业务的特点为,业务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增益数据。参见图1的示例,业务模块11可以用于记录业务A的业务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以及定期增加的增益数据。该增益数据相当于基础数据的增益值,可以随着时间的增加定期增加,例如,每隔一天时间,就会获取到增益数据a,该增值数据a也会记录在业务模块11,再隔一天又会获取到增益数据。
当将该业务下线,或者与其他业务进行合并时,业务数据也要一并转移记录至其他业务。以图1所示的业务A的数据转移到业务B为例,业务A的增益数据的获取条件,需要在增益数据的生成时间内保持业务A的业务模块11一直存在,在将增益数据完整的转移至业务B的业务模块12之后,再将业务模块11关闭;而如果先将业务模块11关闭再转移数据将损失增益。
基于如上的业务特点,为了在业务变更时避免增益数据的损失,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和准确,这里的准确完整即表示获取到增益数据而不会造成损失,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可以参见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可以基于业务模块11创建一个待处理的业务单据21,不论是已经获取到的基础数据还是定期获取的增益数据,都可以记录在该业务单据21中。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业务单据21设置一个对应的业务执行状态,该业务执行状态的作用即表示是否还需要对业务单据21存储的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比如,转移至业务B的业务模块12。
该业务执行状态可以包括两大类状态标识:非终态和终态;其中,非终态表示业务尚未执行结束,即需要对业务单据21中的数据进行数据转移,这样可以通过反复多次设置非终态,使得可以通过多次执行数据转移,将增益数据也转移至业务B。终态表示业务执行结束,业务单据21中不再有需要转移的业务数据,包括不再获取到增益数据,则此时可以将业务A的业务模块11关闭。在完成数据转移之后,业务模块11中原有的基础数据都已转移至业务模块12,后续对基础数据的增益数据也将记录在业务模块12中。
图3示例了基于图2所示的原理执行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301中,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所述非终态表示业务尚未执行结束。
例如,仍以将业务A的业务数据转移至业务B为例,可以将存储待转移的业务A的业务数据的业务单据,设置对应的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那么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即获取到非终态对应的业务单据,以在步骤302中将这些非终态业务单据的业务数据转移至业务B。
在步骤302中,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以再次执行数据转移;若所述业务不存在业务数据,则将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结束业务处理。
例如,在获取到非终态的业务单据时,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该单据的业务数据为空,即不存在业务数据,此时可以是由于多次转移增益数据后,业务A已经不再获取到增益数据;另一种情况是单据的业务数据不为空,此时单据上的业务数据可以是初始的数据(即首次转移),或者该业务数据还可以是经过一定时间后获取到的增益数据(即非首次转移)。
本例子中,如果非终态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即可,并且,还可以将业务执行状态仍然设置为非终态,这样可以再次执行数据转移,以备彻底完整的转移定期获取的增益数据。如果非终态业务不存在业务数据,则可以将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也不会再执行转移。
上述的业务处理方法中,通过设置业务执行状态,并且可以多次设置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使得可以根据非终态多次执行数据转移,这样即使定期获取增益数据,这些增益数据也可以通过多次执行的数据转移而被完整的转移到另一个业务,从而避免增益数据的损失,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准确。
图4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401、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
例如,本步骤获取的非终态的业务,可以是首次执行转移的业务,还可以是非首次执行比如第二次执行转移的业务。
402、判断是否存在业务数据;
例如,对于首次执行转移的业务,通过存在业务数据,可以执行步骤403;而对于非首次执行数据转移的业务,也可能不存在业务数据,比如,在第二次转移了增益数据之后,增益数据将不再生成,但是业务执行状态仍然设置为非终态,那么第三次再获取该业务时,将发现不再有需要转移的业务数据,此时可以执行步骤406,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终态。
403、检测业务数据是否符合转移条件;
例如,即使存在业务数据,且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有些业务数据也将无法转移,比如,可能数据的转移时间不符合业务B的接收数据时间,或者,业务B此时无法对业务数据进行转移确认等。因此,可以根据业务转移的特点,预先设置与业务特点对应的转移条件,并在确定数据符合转移条件时,再执行步骤404,以确保数据转移的执行成功。如果业务数据不符合转移条件,则执行步骤405。
404、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
本例子中,在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时,还可以生成包括业务数据的转移信息的数据记录表。该转移信息例如包括:业务数据的转出方、转入方以及转移的业务数据。在数据转移之后,可以继续执行步骤405。
405、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
本步骤中,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的目的,是使得对该业务再次执行业务数据的转移。例如,在将基础数据转移后,为了对后续获得的增益数据转移,则仍然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这样步骤401的处理可以是定期执行的,例如,每隔一定时间执行一次,那么在下次执行获取非状态的业务时,该业务就会被再次获取进行数据转移,就可以将增益数据转移。又例如,如果业务数据不符合转移条件,也可以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等待下一次执行,可能下一次执行时就能够符合数据转移的时间条件。
此外,本步骤中的非终态与401中的初始设置的非终态,可以是不同的标识,例如,首次执行业务数据转移时,可以设置初始状态标识I,当执行完一次数据转移后,可以设置状态为延迟处理状态D,表示需要延迟一天再次执行数据转移,以转移增益数据。而上述的初始状态标识I和延迟处理状态D都可以称为非终态,步骤401中获取业务时都可以获取到。
例如,如果获取的业务对应的非终态表示业务数据首次进行业务转移,则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表示待再次执行转移的非终态,比如上述提到的延迟处理状态D,并且,再次执行转移的执行时间满足业务数据中的增益数据的到达时间条件,比如,增益数据需要一天以后被业务A接收,则可以在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D时,同时将执行时间也推迟为一天以后。当获取到增益数据并转移之后,还可以将业务执行状态再次设置为表示待再次执行转移的非终态(比如,D),直至业务A不再存在待转移的业务数据时,可以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终态,不再对业务A执行业务数据的转移。
406、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终态。
例如,如果不再存在业务数据,则可以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终态。在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终态后,就不再对该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转移,增益数据也不会再获得,此时可以将业务模块关闭,停止该业务。
此外,在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时也可能失败,此时可以将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该非终态为表示异常的非状态,例如可以用E表示,E也是非终态的一种,可以根据E再次执行对数据的转移处理。当非终态为E时,可以记录再次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的重试次数,当重试次数达到次数阈值时,如果数据转移仍未成功,则可以将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
上述的业务处理方法中,通过设置业务执行状态,并且可以多次设置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使得可以根据非终态多次执行数据转移,这样即使定期获取增益数据,这些增益数据也可以通过多次执行的数据转移而被完整的转移到另一个业务,从而避免增益数据的损失,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准确。
如下通过一个应用场景,对本申请的业务处理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该应用场景是以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非交易过户为例,非交易过户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的因继承、赠与、财产分割或法院判决等原因而发生的股票、基金、无纸化国债等记名证券的股权(或债权)变更。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出现了很多的理财产品,有些理财产品在完成了特定时期的运营任务后,可以兼并到其他业务中,或者将该理财产品下线,当将一个理财产品C1中的份额向另一个理财产品C2转移时,需要将C1中的存量资金转移到C2,并且,本实施例还将运用本申请的业务处理方法,使得C1的理财收益也无损的转移到C2,实现理财收益的无损过户转移,并且该过程用户可以无感知。
图5示例了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假设理财产品C1和C2都是用存量资金来购买了基金,对于基金公司51来说,理财产品C1的基金份额和理财产品C2的基金份额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基金账户。本实施例要将C1的账户进行销户,并在销户之前,需要将C1中的资金转入C2,包括将C1的投入资金获得的收益也无损的转移至C2,还包括将C1的退款也转移至C2。相关技术中,如果将理财产品C1的资金从基金账户赎回,再转入C2的基金账户,将损失用户从转出当日到下一个基金收益结算日为止的所有收益即增益数据,而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用户被转出的基金账户的收益无损的过户转移。
为了对本申请的方法描述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预先说明如下内容:
待处理的业务单据:在理财产品C1中,每个存量用户的数据构成一条待处理的业务单据,该单据上可以存储有该用户在C1中的存量资金数据。
业务单据对应的业务执行状态:在本例子中,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包括五种状态,分别为:I、E、D、S、F。其中,I表示初始态;E代表是异常状态,比如,数据转移失败时可以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E,并且可以统计重试次数。D表示延迟状态,表示在下一次还需要被执行数据转移,在设置状态为D时,通常还可以一起设置下次执行的执行时间。S表示成功终态,该账户已经完成了从C1到C2的全部过户流程,且C1的账户已经销户。F表示该账户的非交易过户流程异常中断次数超过上限,最终过户失败,比如,当上述的E状态重试时,重试次数达到次数阈值,则可以将状态设为F。在这些业务执行状态中,I、E、D都可以称为非终态,S、F为终态。
前置校验:本例子中,对于获取的非终态的业务单据,在进行数据转移之前,还可以进行前置校验,用于过滤当日有效的非交易过户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有效进行理财产品之间的账户转移。根据基金产品的特点,前置校验的转移条件可以包括如下两个,满足这两个条件就确认通过前置校验:
条件一、是否执行时间是工作日15点之前;
例如,待处理的业务单据,不仅包括业务执行状态,还包括执行时间,由于非交易过户的执行必须在基金交易日切点之前,并通过非交易过户文件的方式与基金公司进行交互,否则基金公司将无法正确处理该笔过户数据,因此本次数据转移的执行时间需要在工作日15点之前。
条件二、两个交易日内是否存在理财产品C1的转入;
例如,由于基金公司不能够针对未确认份额进行资金份额的更动,而如果是两个交易日内有过转入理财产品C1的行为,则会产生未确认份额,同样导致非交易过户失败。
非交易过户文件:数据转移的过程中可以生成数据记录表,该数据记录表中可以包括业务数据的转移信息,比如,转移的资金金额、转出方、转入方等。根据该数据记录表,按照资金的流向,可以生成非交易过户文件,该非交易过户文件可以包括非交易过户转入文件和非交易过户转出文件。其中,非交易过户转入文件是根据转入数据生成的文件,用于与基金公司交互清算进入理财产品C2的资金份额;非交易过户转出文件是根据转出数据生成的文件,用于与基金公司交互清算从理财产品C1转出的资金份额。当非交易过户流程执行完之后,可以在每个工作日通过该非交易过户文件与基金公司进行清算,基金公司根据该文件对账号和金额进行清算即可。
理财产品C1的账户销户准入判断:理财产品C1的账户是否可以销户,可以查看该账户中是否还有余额。例如,C1在销户之前,收益仍然按照基金公司对C1的收益约定文件的记载进行正常的收益发放,当第二次进行数据转移时,就可以将这部分收益转移至理财产品C2的账户中。如果执行数据转移的当日,理财产品C1的余额已经为零,则表示满足销户准入,可以对账户进行销户,即相当于对图2中的业务A的业务模块11进行关闭。销户后,后续的收益将进入理财产品C2。
业务执行状态的状态变更:上面所提到的业务执行状态包括的五种状态:I、E、D、S、F,可以按照图6所示的状态流转图进行状态变更。
例如,当获取到非终态(I、D、E都可以,假设本例子初始为I)的业务单据时,可以执行601中的前置校验,如果前置校验未通过,则可以在602中将单据的业务执行状态直接变更为D,并且执行时间往后顺延一个基金工作日,那么该单据当日不会再被执行,而是等到第二天再执行。
若前置校验通过,可以执行603,判断是否满足销户准入。如果不满足销户准入,则在604中可以进行销户,并将业务执行状态变更为终态S。若满足销户准入,则可以进行数据转移流程,并判断该转移流程是否执行异常,参见605。如果成功转移,则表明当日已经做完一笔非交易过户,当日的理财产品C1的份额已经过户到了理财产品C2中。但是,收益还会在第二天正常发放到C1的账户中,因此,第一次执行非交易过户数据转移后,在606中,单据状态不会马上置为S,而是置为D,并更新执行时间(业务执行状态和执行时间可以都记录在单据中)为延迟至下一个基金工作日再做处理。
如果转移流程执行异常,未成功处理,则在607中,可以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更为E,并且可以记录失败原因,比如系统调用异常或其他未知原因。还可以记录重试次数,一旦重试次数达到次数阈值(例如,达到上限10次,该次数可以配置),如果仍然未成功执行,则将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F。
基于对业务处理方法中涉及到的以上内容的解释,参见图7所示的业务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在图5的应用场景下执行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包括:
在步骤701中,数据转移的定时任务触发执行。
例如,在理财产品C1的存量数据可以被初始化到数据表中,每一个存量用户的数据对应一条待处理的业务单据。该单据中包括业务执行状态和执行时间,其中,在初始时该状态设置为I。
本步骤中的定时任务按时触发,即定时触发执行一次本实施例后续步骤的流程,比如获取非终态的业务执行数据的业务转移。
在步骤702中,批处理系统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
例如,批处理系统在接收到定时任务触发指示后,可以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包括业务执行状态为I、D或者E的业务。本步骤中,非终态的业务即理财产品C1中需要进行数据转移的业务单据。
在步骤703中,批处理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前置校验。
例如,批处理系统可以查看业务数据是否符合转移条件,包括:业务单据上的执行时间是否是工作日15点之前,或者,两个交易日内是否存在资金的转入等。如果校验没通过,则可以将单据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D,以备下次定时任务触发时再次获取该业务执行。如果校验通过则执行步骤704。
在步骤704中,判断是否销户准入。
例如,批处理系统可以查询该业务单据对应的账号余额,进行销户准入的判断。如果没有余额,则表示销户准入,执行步骤711。否则,如果账户尚有存量,则销户不准入,执行步骤705至710。
在步骤705中,批处理系统调用核心系统进行非交易过户。
在步骤706中,核心系统操作账务系统进行理财产品C1中该业务单据对应账户中的份额扣减,并累加到理财产品C2该业务单据对应账户中。
在步骤707中,账务系统向核心系统返回调用结果。
在步骤708中,核心系统调用账务系统成功后,可以将非交易过户的数据生成数据记录表,该数据记录表中包括业务数据的转移信息,表示资金流动情况,可以包括转入账户、转出账户、资金份额等数据。还可以根据该数据记录表生成非交易过户文件,以作为后续与基金公司清算所依赖的信息。
在步骤709中,核心系统向批处理系统返回调用结果。
在步骤710中,批处理系统根据调用结果确认本次非交易过户完成,可以将业务单据的业务执行状态由I变更为D,并将执行时间顺延一个工作日,等待定时任务触发时再次执行。
当该业务单据被再次获取执行时,收益已经发放到理财产品C1的账户中,此时再进行数据转移,就可以将收益部分过户到理财产品C2中。然后,单据的业务执行状态可以再次置为D,等到下一个工作日再次获取待业务单据,批处理系统发现此时账户再无收益余额时,就可以进行销户,并将单据的状态置为S,至此,一个账户的非交易过户结束。
步骤711、销户准入,指示核心系统进行销户。
例如,核心系统可以进行销户处理,并在步骤712中向批处理系统返回销户成功的结果。
在步骤713中,批处理系统根据销户结果,将单据的业务执行状态变更为终态S,表示已经完成了过户,且已经成功销户。
上述图7的流程描述了如何通过多次执行数据转移将收益无损失的过户,此外,即使理财产品C1有退款转入,该退款的转移方式与收益的处理方式相同。只要在理财产品C1的账户销户前,退款进入C1的账户,由于数据转移可以多次执行,那么在退款进入后再执行的非交易过户,就可以将这部分退款份额也过户到理财产品C2的账户中。如果退款发生在C1账户销户之后,由于已经销户,退款也无法再进入C1账户,避免了退款进入C1造成的损失。
上述的业务处理方法中,通过设置业务执行状态,并且可以多次设置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使得可以根据非终态多次执行数据转移,这样即使定期获取增益数据比如上述例子中的收益或者退款,这些增益数据也可以通过多次执行的数据转移而被完整的转移到另一个业务(比如,从理财产品C1的账户转移到理财产品C2的账户),从而避免增益数据的损失,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准确;并且,该收益无损失的非过户交易,用户可以无感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装置,以执行上述的业务处理方法,从逻辑功能上划分,图8示例了该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如图8所示,该业务处理装置可以包括:业务获取模块81和转移处理模块82。例如,业务获取模块81和转移处理模块82可以均设置在图7示例的批处理系统中。
业务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所述非终态表示业务尚未执行结束;
转移处理模块82,用于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以再次执行数据转移;若所述业务不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结束业务处理。
参见图9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记录生成模块83,用于在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时,生成包括业务数据的转移信息的数据记录表。
前置校验模块84,用于在所述业务获取模块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之后,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检测所述业务数据是否符合转移条件;若符合转移条件,则所述转移处理模块执行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
在一个例子中,转移处理模块82,还用于:若在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时失败,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所述非终态为表示异常的非状态;根据所述表示异常的非终态,记录再次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的重试次数;当所述重试次数达到次数阈值时,将所述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
在一个例子中,转移处理模块82,用于:若获取的业务对应的非终态表示业务数据首次进行业务转移,则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表示待再次执行转移的非终态,所述再次执行转移的执行时间满足业务数据中的增益数据的到达时间条件;若所述业务获取到所述增益数据,则再次执行业务数据的业务转移,以将所述增益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业务执行状态再次设置为表示待再次执行转移的非终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所述非终态表示业务尚未执行结束;
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以再次执行数据转移;若所述业务不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结束业务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时,生成包括业务数据的转移信息的数据记录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检测所述业务数据是否符合转移条件;若符合转移条件,则执行所述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时失败,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所述非终态为表示异常的非状态;
根据所述表示异常的非终态,记录再次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的重试次数;当所述重试次数达到次数阈值时,将所述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包括:
若获取的业务对应的非终态表示业务数据首次进行业务转移,则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表示待再次执行转移的非终态,所述再次执行转移的执行时间满足业务数据中的增益数据的到达时间条件;
若所述业务获取到所述增益数据,则再次执行业务数据的业务转移,以将所述增益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业务执行状态再次设置为表示待再次执行转移的非终态。
6.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所述非终态表示业务尚未执行结束;
转移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以再次执行数据转移;若所述业务不存在业务数据,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结束业务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生成模块,用于在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时,生成包括业务数据的转移信息的数据记录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前置校验模块,用于在所述业务获取模块获取业务执行状态为非终态的业务之后,若所述业务存在业务数据,则检测所述业务数据是否符合转移条件;若符合转移条件,则所述转移处理模块执行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移处理模块,还用于:若在将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时失败,则将所述业务的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非终态,所述非终态为表示异常的非状态;根据所述表示异常的非终态,记录再次将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转移的重试次数;当所述重试次数达到次数阈值时,将所述业务执行状态更改为终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处理模块用于:
若获取的业务对应的非终态表示业务数据首次进行业务转移,则将业务执行状态设置为表示待再次执行转移的非终态,所述再次执行转移的执行时间满足业务数据中的增益数据的到达时间条件;
若所述业务获取到所述增益数据,则再次执行业务数据的业务转移,以将所述增益数据进行业务转移,并将业务执行状态再次设置为表示待再次执行转移的非终态。
CN201610035075.2A 2016-01-19 2016-01-19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69810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5075.2A CN106981026A (zh) 2016-01-19 2016-01-19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5075.2A CN106981026A (zh) 2016-01-19 2016-01-19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1026A true CN106981026A (zh) 2017-07-25

Family

ID=5934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5075.2A Pending CN106981026A (zh) 2016-01-19 2016-01-19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10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8748A (zh) * 2018-12-03 2020-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分布式文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7671A (zh) * 2009-01-19 2009-07-08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养老账户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79375A (zh) * 2010-11-26 2012-05-30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一种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78027A (zh) * 2012-08-07 2014-02-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转账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7671A (zh) * 2009-01-19 2009-07-08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养老账户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79375A (zh) * 2010-11-26 2012-05-30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一种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78027A (zh) * 2012-08-07 2014-02-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转账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8748A (zh) * 2018-12-03 2020-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分布式文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258748B (zh) * 2018-12-03 2023-09-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分布式文件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0092B (zh) 账务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780870B (zh) 一种业务执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745540B (zh) 银行业务状态机自动处理系统及信息状态自动转换方法
US1106888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anomymizing cryptocurrency users by analyzing bank transfers to a cryptocurrency exchange
CN107038645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和服务器
Prandi et al. Formal analysis of BPMN via a translation into COWS
CN109598604B (zh) 日切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1290958B (zh) 一种调试智能合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83861A (zh) 交易回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446786A (zh) 一种异常交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64575A1 (en) Analyzing a processing engine of a transaction-processing system
WO2016129028A1 (ja) 業務連携システムおよび業務連携方法
CN108595579A (zh) 联系人亲密度估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665463A (zh) 投资产品的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7273192A (zh) 一种产品交易的推进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KR102042442B1 (ko) 디지털 컴플라이언스 및 위험 관리를 위한 레그테크 플랫폼 장치, 금융거래 위험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6981026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762895A (zh) 处理分布式事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23140B (zh) 一种返回码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9544206A (zh) 商机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61360A (zh) 基于保险业务的财务缴费方法、装置及设备
KR20220007468A (ko) 하이퍼레저패브릭 시스템에 네트워크를 통해 연결된 단말기의 트랜젝션의 처리 방법
CN112882816A (zh) 服务调用方法和设备
CN110489438A (zh) 一种客户行为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577291B2 (ja) 情報端末連携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