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0417A - 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70417A
CN106970417A CN201710178574.1A CN201710178574A CN106970417A CN 106970417 A CN106970417 A CN 106970417A CN 201710178574 A CN201710178574 A CN 201710178574A CN 106970417 A CN106970417 A CN 106970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converted
wave velocity
velocity analysis
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85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70417B (zh
Inventor
周青春
康德拉什科夫
田迎春
张云波
谢桂生
姜瑞友
陈相君
涂国田
赵正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JCM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docean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docean Group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Landocean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785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70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70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0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70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0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共炮点道集,根据所述共炮点道集数据,建立观测系统;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直接获得转换波速度和相应纵波速度;该方法避免了传统转换波处理技术的需要先做近似共转换点道集,然后才能进行速度分析的缺点,过程简单,减少近似公式,当地下反射界面为任意形状时,利用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形成共转换点叠加剖面。利用速度分析结果,可以将PP波剖面和PS波剖面的反射界面进行关联统一。

Description

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开发转换波地震技术的想法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由于利用该技术可以在地震资料处理时得到较高分辨率的时间剖面,能够获得纵波和横波速度及其比值,用以研究地质剖面的岩性、应力状态以及进行岩相分析,并且地震野外采集的投入增加也不大,所以人们对这一技术曾经寄予厚望。但是目前主要的地震工作都是通过研究单一的纵波完成的,仅仅一小部分地震勘探运用了转换波,但也仅限于地震反射层为简单的层状结构地区。主要原因是缺乏处理转换波地震数据的完整的成熟技术和软件,因而不能处理一般地质条件下的转换波地震数据。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转换波叠加方法,利用共转换点(CCP)道集抽取转换波反射路径示意图如图1所示:
首先,转换波时距方程。
由震源产生的下行纵波P,遇到界面后转换成转换波P-SV,然后上行波传到地面。由此可以推导出时距方程:
其中vp和vs分别为介质的纵波和横波速度,x为炮检距,xp为震源点到转换点的水平距离,zr为反射界面深度,zs为震源深度。可见,即使对于水平界面均匀介质,转换波时距曲线方程也不再是双曲线方程。
其次确定转换点。转换点的水平距离xp可由下式确定
其中
a4=1-G2
a3=-2(1-G2)
a1=-2x(zr-zs)2
a0=2x2(zr-zs)2
其中G=vp/vs
其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前人已经提出了几种CCP道集抽取算子,但是他们所设计的抽道集算子均为近似算子。当偏离距大于反射层深度时,利用近似算子所抽取的道集,共转换点发生严重分散和移位。
二、转换波速度分析
由于在转换波的处理中,转换点坐标的计算与纵、横波速度有关,而速度分析又需要CCP道集,因此转换波的速度分析又分为两步:首先是在CMP(共转换点道集)道集上作初步速度分析,然后是在CCP道集上进行精细速度分析。而且速度分析与抽取CCP道集是一个过程。
CCP道集上的时距曲线方程为
这里,为转换波旅行时,为转换波零炮检距旅行时,G为纵波和转换波波速度比,xp-为转换点坐标,x为炮检点中点坐标,根据已知的P波速度vp(可由纵波的速度谱求出)。利用CCP道集上的时距曲线方程在分层CCP选排道集上进行vs扫描,即对转换波记录从浅到深地执行转换波动校正,以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当同相轴被校平时,该横波速度即为所求。用所求的vs再对炮集记录重新抽CCP道集,继续vs分析,反复迭代可求得高精度的转换横波叠加速度。
三纵波和转换波时间匹配方法
目前,纵波和转换波波时间匹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人工对比法,二是局部互相关法自动匹配。对于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人工对比法可以解决大套层位的时间匹配。解释人员目测两侧剖面上的层位,人机交互逐点进行层位匹配效率低。局部互相关法可以实现自动时间匹配,但是需要设置计算时窗,且假设该时窗内每一点的时移不变,当时移量较大、变化剧烈时该方法就会失效。
该技术的CCP道集抽取及速度分析,均以CMP理论和P波处理流程为基础进行进一步计算和改进。过程繁杂,相关公式为近似公式,较为复杂且不准确,共转换点容易发生分散和移位。
当地下反射界面为任意形状、地表起伏较大时,利用炮检对儿不对称分选技术不能有效地形成共转换点道集。由于缺少倾角和速度的信息,因而不能在共转换点形成叠加信号。此外,不能获得纵波和转换波速比γ的准确信息,亦不能将PP波剖面和PS波剖面的反射界面进行关联统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的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该方法避免了传统转换波处理技术的需要先做近似共转换点道集,然后才能进行速度分析的缺点,过程简单,减少近似公式,当地下反射界面为任意形状时,利用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形成共转换点叠加剖面。利用速度分析结果,可以将PP波剖面和PS波剖面的反射界面进行关联统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共炮点道集,根据所述共炮点道集数据,建立观测系统;
步骤S2,在所述步骤S1建立的观测系统的基础上,由共炮点道集的速度分析公式
其中,设在所述观测系统下,S表示炮点,R表示检波点,A表示转换反射点,C为反射界面的A点处的法线与SR线的交点,入射P波速度vp,P波在炮点-转换反射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1,PS波速度vs,PS波转换反射点-检波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2,法向AC的相应双程旅行时t0,入射角α1,反射角α2,地层倾角l是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l0为炮点到反射界面处法线与水平线的交点的距离;
根据余弦定理
得出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其中,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波对应的部分,t0s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S波对应的部分;
根据斯奈尔定律进行变换并带入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变换得到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
步骤S3,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设定vp和vs分析范围以及相应的增量间隔,对不同的vp和vs将共炮点道集数据进行展开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对即为所求的转换波速度速度值,建立vp和vs表。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观测系统中,将炮点放置在坐标原点。
优选的,步骤3中,对不同的vp和vs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在速度谱上,每一时刻都对应一幅时间切片,该时间切片的横纵坐标分别是vp和vs值,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选取记录下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即完成建立vp和vs表。
优选的,步骤S3中,在求取vp和vs表时,设定vp范围:1000-7000m/s,增量间隔50m/s;vs范围:500-5000m/s,增量50m/s。
优选的,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将得出的转换波和纵波速度带入转换波叠加成像方程,获得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系统,包括
观测系统建立模块,用于获取共炮点道集,根据所述共炮点道集数据,建立观测系统;
转换波速度方程求取模块,用于求取转换波速度方程,由共炮点道集的速度分析公式
其中,设在所述观测系统下,S表示炮点,R表示检波点,A表示转换反射点,C为反射界面的A点处的法线与SR线的交点,入射P波速度vp,P波在炮点-转换反射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1,PS波速度vs,PS波转换反射点-检波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2,法向AC的相应双程旅行时t0,入射角α1,反射角α2,地层倾角l是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l0为炮点到反射界面处法线与水平线的交点的距离;
根据余弦定理
得出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其中,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波对应的部分,t0s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S波对应的部分;
根据斯奈尔定律进行变换并带入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变换得到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
转换波速度分析模块,用于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设定vp和vs分析范围以及相应的增量间隔,对不同的vp和vs将共炮点道集数据进行展开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对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建立vp和vs表。
优选的,观测系统建立模块中所述观测系统中,将炮点放置在坐标原点。
优选的,在转换波速度方程分析模块中,对不同的vp和vs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在速度谱上,每一时刻都对应一幅时间切片,该时间切片的横纵坐标分别是vp和vs值,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选取记录下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即完成建立vp和vs表。
优选的,在转换波速度方程分析模块中求取vp和vs表时,设定vp范围:1000-7000m/s,增量间隔50m/s;vs范围:500-5000m/s,增量50m/s。
优选的,本发明还包括:转换波速度成像模块,用于将得出的转换波和纵波速度带入转换波叠加成像方程,获得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针对以CMP理论为基础的转换波处理难点——共转换点(CCP)道集的产生问题,本发明转换波成像方法中不涉及由CMP道集向CCP道集的转换,直接由共炮点道集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直接获得转换波速度和相应纵波速度。
针对传统速度分析时出现的非双曲线正常时差校正问题本发明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中同时建立比常规方法更为可靠的纵波速度场和转换波速度场。
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同时建立纵波速度场和转换波速度场的优势,获得二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纵波与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的准确标定问题。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方法中转换波反射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的转换波反射路径和叠加成像方法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得到的PS波速度分析界面;
图5为转换前PP波与PS波叠加剖面转换和对比界面;
图6为根据本发明转换后PP波与PS波叠加剖面转换和对比界面;
图7为本发明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共炮点道集,根据所述共炮点道集数据,建立观测系统;优选的,所述观测系统中,将炮点放置在坐标原点。
步骤S2,在所述步骤S1建立的观测系统的基础上,由共炮点道集的速度分析公式
其中,设在所述观测系统下,S表示炮点,R表示检波点,A表示转换反射点,C为反射界面的A点处的法线与SR线的交点,入射P波速度vp,P波在炮点-转换反射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1,PS波速度vs,PS波转换反射点-检波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2,法向AC的相应双程旅行时t0,入射角α1,反射角α2,地层倾角l是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l0为炮点到反射界面处法线与水平线的交点的距离;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三角形SAC和CAR,按照余弦公式可以写成两个方程:
其中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波对应的部分,t0s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S波对应的部分,
将这两个方程相加得到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对于法线线段CA来说,显然,其中
则有
当炮点和检波点不重合时,t=SA/vp+AR/vs=t1+t2,用(t0,vp,vs)来表示和,有:
由斯奈尔定律有:
如此则有:
将上述公式(2)-公式(4)带入公式(1)中,即得到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
步骤S3,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设定vp和vs分析范围以及相应的增量间隔,对不同的vp和vs将共炮点道集数据进行展开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对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建立vp和vs表;具体的,在速度谱上,每一时刻都对应一幅时间切片,该时间切片的横纵坐标分别是vp和vs值,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即为所求的纵波速度值和转换波速度值,选取记录下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即完成建立vp和vs表。
在求取vp和vs表时,设定vp范围:1000-7000m/s,增量间隔50m/s;vs范围:500-5000m/s,增量50m/s。
步骤S4,将得出的转换波和纵波速度带入转换波叠加成像方程,获得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
需要说明的是,转换波叠加成像方程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式(5)直接得出叠加成像剖面,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成像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将转换波速度和纵波速度两个参数转换为等效速度比,然后才能为现有其他成像方法使用。
获得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后,还可以通过成像剖面进行纵波和转换波剖面转换和对比;通过如下纵波与转换波的时间域公式,进行纵波与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的准确标定;
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为0的情况下,纵波与转换波之间的时间域关系为:
tp=2ts/(1+γ)(3)
其中,tp和ts分别表示纵波旅行时和转换波旅行时;γ表示转换波速度和纵波速度之比。
图4为PS波速度分析界面,左边为叠加能量剖面,右边为速度vp谱,下图为(vp,vs)谱。vp和vs的最佳值恰好对应叠加能量剖面上相应位置的叠加能量最大值。充分说明本算法的正确性。
如图5所示,为PP波与PS波叠加剖面转换和对比界面(转换前)。左图为PP波叠加剖面,中图为PS波叠加剖面,右图为用于转换和对比的参数——纵波和转换波速比r谱。很明显,r谱上能量团最大处对应的r的值为2,与实际模型的设计r值一致,说明该方法的正确性。为了对比,选择CP190-370范围。
如图6所示,PP波与PS波叠加剖面转换和对比界面(转换后)。左图为PP波叠加剖面,中图为转换后(经横纵波速比r校对到PP波时间)的PS波叠加剖面,右图为用于转换和对比的参数——纵波和转换波速比r谱。很明显,r谱上能量团最大处对应的r的值为2,与实际模型的设计r值一致,而且转换后的PS波叠加剖面与PP波叠加剖面上反射层的时间基本对应一致,充分说明该方法的正确性。为了对比,选择CP190-370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系统,参考上述实施例,如图7所示,包括观测系统建立模块1、转换波速度方程求取模块2、转换波速度分析模块3、转换波速度成像模块4。
观测系统建立模块1用于获取共炮点道集,根据所述共炮点道集数据,建立观测系统;转换波速度方程求取模块2用于求取转换波速度方程,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变换过程,由共炮点道集的速度分析公式,结合余弦定理得出余弦定理加和公式,根据斯奈尔定律进行变换并带入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变换得到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
转换波速度分析模块3用于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设定vp和vs分析范围以及相应的增量间隔,对不同的vp和vs将共炮点道集数据进行展开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对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建立vp和vs表。
在转换波速度方程分析模块3中,对不同的vp和vs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在速度谱上,每一时刻都对应一幅时间切片,该时间切片的横纵坐标分别是vp和vs值,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选取记录下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即完成建立vp和vs表。求取vp和vs表时,设定vp范围:1000-7000m/s,增量间隔50m/s;vs范围:500-5000m/s,增量50m/s。
转换波速度成像模块4用于将得出的转换波和纵波速度带入转换波叠加成像方程,获得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具体为通过观测系统建立模块1采集数据,建立共炮点道集数据观测系统;然后参考上述实施例利用转换波速度方程求取模块2中的公式进行变换得到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利用转换波速度方程分析模块3,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利用实施例中的方法建立vp和vs表;设定vp和vs分析范围以及相应的增量间隔,对不同的vp和vs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对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将vp和vs表中得数据,利用转换波叠加成像模块4获得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最后根据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利用纵波和转换波剖面转换和对比模块5将转换前的转换波与经过转换叠加后的图像进行对比具体对比图如图4-6所示;对比结果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共炮点道集,根据所述共炮点道集数据,建立观测系统;
步骤S2,在所述步骤S1建立的观测系统的基础上,由共炮点道集的速度分析公式
t 0 2 v 2 v 2 t 2 - l 2 + ( l 0 - l 2 ) 2 ( l 2 ) 2 = 1
其中,设在所述观测系统下,S表示炮点,R表示检波点,A表示转换反射点,C为反射界面的A点处的法线与SR线的交点,入射P波速度vp,P波在炮点-转换反射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1,PS波速度vs,PS波转换反射点-检波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2,法向AC的相应双程旅行时t0,入射角α1,反射角α2,地层倾角l是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l0为炮点到反射界面处法线与水平线的交点的距离;
结合余弦定理
t o p v p l 0 = c o s β + t 1 v p l 0 cosα 1
t o s v s l - l 0 = - c o s β + t 2 v s l - l 0 cosα 2
得出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其中,t0p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波对应的部分,t0s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S波对应的部分;
根据斯奈尔定律进行变换并带入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变换得到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
t 2 = l ( v p 2 ( l - l 0 ) + l 0 v s 2 ) ( v p + v s ) 2 ( t 0 2 l 0 ( l - l 0 ) + 1 v s 2 )
步骤S3,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设定vp和vs分析范围以及相应的增量间隔,对不同的vp和vs将共炮点道集数据进行展开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建立vp和vs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观测系统中,将炮点放置在坐标原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对不同的vp和vs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在速度谱上,每一时刻都对应一幅时间切片,该时间切片的横纵坐标分别是vp和vs值,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选取记录下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即完成建立vp和vs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求取vp和vs表时,设定vp范围:1000-7000m/s,增量间隔50m/s;vs范围:500-5000m/s,增量50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将得出的转换波和纵波速度带入转换波叠加成像方程,获得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
6.一种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观测系统建立模块,用于获取共炮点道集,根据所述共炮点道集数据,建立观测系统;
转换波速度方程求取模块,用于求取转换波速度方程,由共炮点道集的速度分析公式
t 0 2 v 2 v 2 t 2 - l 2 + ( l 0 - l 2 ) 2 ( l 2 ) 2 = 1
其中,设在所述观测系统下,S表示炮点,R表示检波点,A表示转换反射点,C为反射界面的A点处的法线与SR线的交点,入射P波速度vp,P波在炮点-转换反射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1,PS波速度vs,PS波转换反射点-检波点路径的相应旅行时t2,法向AC的相应双程旅行时t0,入射角α1,反射角α2,地层倾角l是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l0为炮点到反射界面处法线与水平线的交点的距离;
结合余弦定理
t o p v p l 0 = c o s β + t 1 v p l 0 cosα 1
t o s v s l - l 0 = - c o s β + t 2 v s l - l 0 cosα 2
得出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其中,t0p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波对应的部分,t0s表示法向双程旅行时中PS波对应的部分;
根据斯奈尔定律进行变换并带入余弦定理加和公式,
变换得到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
t 2 = l ( v p 2 ( l - l 0 ) + l 0 v s 2 ) ( v p + v s ) 2 ( t 0 2 l 0 ( l - l 0 ) + 1 v s 2 )
转换波速度分析模块,用于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程,进行转换波速度分析,设定vp和vs分析范围以及相应的增量间隔,对不同的vp和vs将共炮点道集数据进行展开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对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建立vp和vs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观测系统建立模块中,所述观测系统,将炮点放置在坐标原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波速度分析模块中,对不同的vp和vs求取叠加能量值,形成叠加能量剖面和速度谱,在速度谱上,每一时刻都对应一幅时间切片,该时间切片的横纵坐标分别是vp和vs值,叠加能量最大点对应的vp和vs即为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选取记录下所求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值,即完成建立vp和vs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波速度分析模块中,在求取vp和vs表时,设定vp范围:1000-7000m/s,增量间隔50m/s;vs范围:500-5000m/s,增量50m/s。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波速度成像模块,用于将得出的纵波速度和转换波速度带入转换波叠加成像方程,获得转换波叠加成像剖面。
CN201710178574.1A 2017-03-23 2017-03-23 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06970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8574.1A CN106970417B (zh) 2017-03-23 2017-03-23 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8574.1A CN106970417B (zh) 2017-03-23 2017-03-23 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0417A true CN106970417A (zh) 2017-07-21
CN106970417B CN106970417B (zh) 2019-09-03

Family

ID=5932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8574.1A Active CN106970417B (zh) 2017-03-23 2017-03-23 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7041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1471A (zh) * 2017-09-18 2019-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离纵横波场的数据变换方法及系统
CN111239826A (zh) * 2020-03-09 2020-06-0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用椭圆法确定反射面法线深度的方法
CN112346124A (zh) * 2020-11-06 2021-02-09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ia双参数成像方法
CN112346125A (zh) * 2020-11-06 2021-02-09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da双参数分析方法
CN112346122A (zh) * 2020-11-06 2021-02-09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da双参数成像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0928A (en) * 1991-11-07 1993-04-06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Method for using mode converted P- to S- wave data to delineate an anomalous geologic structure
CN101251604A (zh) * 2008-04-12 2008-08-27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二参数转换波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
CN101900832A (zh) * 2010-06-25 2010-12-01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资料处理真地表条件下的椭圆展开成像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0928A (en) * 1991-11-07 1993-04-06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Method for using mode converted P- to S- wave data to delineate an anomalous geologic structure
CN101251604A (zh) * 2008-04-12 2008-08-27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二参数转换波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
CN101900832A (zh) * 2010-06-25 2010-12-01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资料处理真地表条件下的椭圆展开成像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青春 等: "椭圆展开共反射点叠加方法的应用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
杜启振 等: "椭圆展开法共炮点道集速度分析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1471A (zh) * 2017-09-18 2019-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离纵横波场的数据变换方法及系统
CN111239826A (zh) * 2020-03-09 2020-06-0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用椭圆法确定反射面法线深度的方法
CN112346124A (zh) * 2020-11-06 2021-02-09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ia双参数成像方法
CN112346125A (zh) * 2020-11-06 2021-02-09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da双参数分析方法
CN112346122A (zh) * 2020-11-06 2021-02-09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da双参数成像方法
CN112346122B (zh) * 2020-11-06 2023-03-14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da双参数成像方法
CN112346124B (zh) * 2020-11-06 2023-03-14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ia双参数成像方法
CN112346125B (zh) * 2020-11-06 2023-03-14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vda双参数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0417B (zh)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0417A (zh) 椭圆展开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与系统
CN104237940B (zh) 一种基于动力学特征的绕射波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3995288B (zh) 一种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及装置
CN102053261B (zh)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CN102176053B (zh) 提升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方法
CN104730579B (zh) 一种基于表层横波速度反演的纵横波联合静校正方法
CN102721977B (zh) 高精度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加速度分析方法
CN102841379B (zh) 一种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与速度分析方法
CN104280775B (zh) 一种基于全波形矢量偏移叠加的微地震监测定位方法
Brenguier et al. Toward 4D noise-based seismic probing of volcanoes: Perspectives from a large-N experiment on Piton de la Fournaise Volcano
CN106226818A (zh)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142518B (zh) 一种地震观测系统叠前时间偏移响应的分析方法
CN106094029A (zh) 利用偏移距矢量片地震数据预测储层裂缝的方法
CN106199704B (zh) 一种三维三分量海底电缆地震资料速度建模方法
CN101598803A (zh) 一种直接得到转换波叠加剖面的方法
CN105093281A (zh) 一种反演框架下的地震多波建模方法
CN103698807A (zh) 梯状二维宽线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CN105093319A (zh)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CN105510975B (zh) 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30823A (zh) 确定垂直地震剖面观测参数的方法
CN104570116A (zh) 基于地质标志层的时差分析校正方法
CN107656308B (zh) 一种基于时间深度扫描的共散射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
CN106990434A (zh) 椭圆展开转换波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05301648A (zh) 一种获取共反射面元叠加参数的方法
CN106338766A (zh) 基于分步傅里叶算法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94 Room 401, building 4, courtyard 3, fengxiu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New JCM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Room 401, Building 4, Courtyard 3, Fengxiu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ANDOCEAN ENERGY SERVIC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