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9453A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9453A
CN106969453A CN201710359081.8A CN201710359081A CN106969453A CN 106969453 A CN106969453 A CN 106969453A CN 201710359081 A CN201710359081 A CN 201710359081A CN 106969453 A CN106969453 A CN 106969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water
air
conditioning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90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源泉
杨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590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94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69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9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24F2005/0032Systems storing energy during the n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蓄能放能设备、制能装置、空调供能端和补水水箱;空调供能端具有供能端进水口和供能端出水口,在供能端进水口与供能端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空调水管,在空调水管上设置有排气阀;补水水箱通过水箱水管与空调水管连接,在水箱水管上设置有水管控制阀;制能装置与空调水管连接;蓄能放能设备包括有蓄能放能水管,在蓄能放能水管上设置有蓄能放能水泵;蓄能放能水管分别与制能装置和空调水管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蓄能放能设备可以直接向空调供能端供能,而无需热交换器,增加了蓄能放能设备的蓄能量,增加了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写字楼、商场、机关单位、娱乐场所、医院、宾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物不断拔地而起,中央空调系统是这些大型公共建筑物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设施。中央空调系统的电力负荷“昼重夜轻”,与电网其它负荷“争峰让谷”是造成电网峰谷负荷差的主要因素。为保证电网的安全、合理和经济地运行,鼓励用户调用电负荷,实现“移峰填谷”,国家实行峰谷分时电价。
空调蓄能技术是应用于峰谷分时电价制度下的一种调用电负荷技术。将能量(冷量或热量)储存在某种介质或材料中,在另一时段释放出来的系统称为蓄能系统;当能量以显热或潜热形式储存在某种介质中,并能够在需要时释放能量的空调系统称为蓄能空调系统。
常规水蓄能系统,一般包括蓄能系统、供能系统(空调末端或空调供能端)和制能系统。通常在蓄能系统和供能系统之间通过热交换器实现热量交换,从而将蓄能系统存储的能量传递给供能系统。
但是热交换器有能量损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在同等运行工况下,有热交换器的蓄水容器的温差比没有热交换器的温差小,其蓄能量也就相应减少,水蓄能系统的经济效益也就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蓄能放能设备可以直接向空调供能端供能,而无需热交换器,并在蓄能放能设备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通过蓄能放能水泵作为空调水管的定压点,维护空调系统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蓄能放能设备、制能装置、空调供能端和补水水箱;
所述空调供能端具有供能端进水口和供能端出水口,在所述供能端进水口与所述供能端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空调水管,在所述空调水管上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补水水箱通过水箱水管与所述空调水管连接,在所述水箱水管上设置有水管控制阀;
所述制能装置与所述空调水管连接;
所述蓄能放能设备包括有蓄能放能水管,在所述蓄能放能水管上设置有蓄能放能水泵;
所述蓄能放能水管分别与所述制能装置和所述空调水管连接;
其中,在所述蓄能放能设备向所述空调供能端供水时,所述蓄能放能水泵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水管控制阀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水箱水管断开;
在所述蓄能放能设备停止向所述空调供能端供水时,所述水管控制阀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补水水箱通过水箱水管与所述空调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水管包括连接在所述供能端进水口侧的空调进水管和连接在所述供能端出水口侧的空调回水管;所述制能装置包括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空调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进出口与所述空调回水管连通;所述蓄能放能水管分别与所述空调进水管和所述空调回水管连通,所述蓄能放能水管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放能设备还包括蓄水容器,所述蓄水容器上设置有底部进出口和顶部进出口;
所述蓄能放能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
所述第一水管连接在所述底部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水管连接在所述顶部进出口与所述第二进出口之间;
所述第一水管还与所述空调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水管还与所述空调回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放能水管还包括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
所述第三水管连接在所述空调进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之间,所述第四水管连接在所述空调回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放能水泵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
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上,所述第一进出口还通过第一旁通管与所述底部进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上,所述第二进出口还通过第二旁通管与所述顶部进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制能装置包括至少两台制能主机,每台所述制能主机配置一台第三水泵;
每台所述制能主机分别与所述蓄能放能水管和所述空调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台所述制能主机分别通过第五水管串联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蓄能放能设备蓄能:
通过制能装置向蓄能放能设备内蓄能;
向空调供能端供能,包括蓄能放能设备单独供能、制能装置单独供能和蓄能放能设备与制能装置联合供能;
其中,在制能装置单独供能时,水管控制阀保持处于开启状态,补水水箱通过水箱水管与空调水管连通;
在蓄能放能设备单独供能或在蓄能放能设备与制能装置联合供能时,蓄能放能水泵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水管控制阀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水箱水管断开。
进一步地,在向蓄能放能设备蓄能时还包括:
至少两台制能主机并联蓄能和至少两台制能主机串联蓄能。
进一步地,在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还包括:
至少两台制能主机并联供能或至少两台制能主机串联供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蓄能放能设备可以直接向空调供能端供能,而无需热交换器,增加了蓄能放能设备的蓄能量,增加了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
在蓄能放能设备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通过蓄能放能水泵作为空调水管的定压点,在蓄能放能设备停止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补水水箱作为空调水管的定压点,从而可以避免空调水管中产生气泡,已经产生的气泡也会经排气阀顺利排出,可以维护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制能装置向蓄水容器蓄冷时的示意图;
图3为制能装置向蓄水容器蓄热时的示意图;
图4为制能装置向空调供能端供冷时的示意图;
图5为制能装置向空调供能端供热时的示意图;
图6为蓄水容器放冷时的示意图;
图7为蓄水容器放热时的示意图;
图8为蓄水容器与制能装置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冷时的示意图;
图9为蓄水容器与制能装置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热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制能装置包括有至少两台制能主机的示意图;
图11为至少两台制能主机并联向蓄水容器蓄冷时的示意图;
图12为至少两台制能主机并联向蓄水容器蓄热时的示意图;
图13为至少两台制能主机串联向蓄水容器蓄冷时的示意图;
图14为至少两台制能主机串联向蓄水容器蓄热时的示意图;
图15为至少两台制能主机并联向空调供能端供冷时的示意图;
图16为至少两台制能主机并联向空调供能端供热时的示意图;
图17为至少两台制能主机串联向空调供能端供冷时的示意图;
图18为至少两台制能主机串联向空调供能端供热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蓄能放能设备; 11-蓄水容器; 111-底部进出口;
112-顶部进出口; 12-蓄能放能水管; 121-第一水管;
122-第二水管; 13-蓄能放能水泵; 131-第一水泵;
132-第二水泵; 14-第三水管; 15-第四水管;
16-第一旁通管; 17-第二旁通管; 2-制能装置;
21-第一进出口; 22-第二进出口; 23-第三水泵;
24-制能主机; 25-第五水管; 3-空调供能端;
31-供能端进水口; 32-供能端出水口; 33-空调水管;
331-空调进水管; 332-空调回水管; 333-第四水泵;
4-补水水箱; 41-水箱水管; 42-水管控制阀;
5-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蓄能放能设备1、制能装置2、空调供能端3和补水水箱4。
空调供能端3具有供能端进水口31和供能端出水口32,在供能端进水口31与供能端出水口32之间设置有空调水管33,在空调水管33上设置有排气阀5。
补水水箱4通过水箱水管41与空调水管33连接,在水箱水管41上设置有水管控制阀42。
制能装置2与空调水管33连接。蓄能放能设备1包括有蓄能放能水管12,在蓄能放能水管12上设置有蓄能放能水泵13。蓄能放能水管12分别与制能装置2和空调水管33连接。
其中,在蓄能放能设备1向空调供能端3供水时,蓄能放能水泵13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水管控制阀42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水箱水管41断开。
在蓄能放能设备1停止向空调供能端3供水时,水管控制阀42保持处于开启状态,补水水箱4通过水箱水管41与空调水管33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蓄冷供冷,也可以蓄热供热。本发明中所涉及的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本发明中的空调供能端3为空调向外供能(供冷或供热)的末端,也称之为空调末端或用户端。
本发明可以通过蓄能放能设备1中蓄水容器11内的水在用电低谷时间段进行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然后在用电高峰时间段将存储的能量(包括冷量和热量)释放给空调供冷端3,实现“移峰填谷”,为用户节约电费。
本发明中的空调供能端3其具有供能端进水口31和供能端出水口32,在两者之间通过空调水管33连通,实现水路循环。
制冷装置2为可以制冷和制热的装置,例如制冷主机、制热主机及冷热制备主机。
制冷装置2连接在空调水管33上,从而可以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在空调水管33上设置有排气阀5,用于将空调水管33中的空气排出,避免影响空调正常运行。
补水水箱4通过水箱水管41与空调水管33连接,在水箱水管41上设置有水管控制阀42。
补水水箱4与外界水路连通,并可以通过水箱水管41向空调水管33内补水,避免空调水管33内因水不足而形成气泡或进入空气,保持使空调水管33内充满水。空调水管33内已经产生的空气或气泡在补水水箱4的水压作用下可以经过排气阀5顺利排出。
优选地,在垂直方向上,补水水箱4位于空调水管33的最高点处,从而形成定压点,使得空调水管33内充满水,而不会形成气泡或进入空气。排气阀5也位于空调水管33的最高点处,利于气体顺利排出
蓄能放能设备1为能够蓄能,并能够将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设备。蓄能放能设备1具有蓄能放能水管12,其分别与制能装置2和空调水管33连接。
为了实现水路循环,在蓄能放能水管12上设置有蓄能放能水泵13。
制能装置2可以向蓄能放能设备1蓄能,即制能装置2制备的冷水或热水可以通过蓄能放能水泵13、蓄能放能水管12供入蓄能放能设备1中进行存储蓄能。蓄能放能水泵13可以为双向水泵,当蓄冷或放冷/供冷时,蓄能放能水泵13向某一方向供水,当蓄热或放热/供热时,蓄能放能水泵13向另一方向供水。
蓄能放能设备1中存储的能量也可以通过蓄能放能水泵13、蓄能放能水管12和空调水管33供给至空调供能端3进行供能。
优选地,在垂直方向上,空调水管33的最高点位于蓄能放能设备1的蓄水容器11中平衡水位的下方,避免空调水倒灌进入蓄水容器11内。
当然,在各水管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阀门,控制各水管的开启。
基于以上连接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实现:
制能装置2向蓄能放能设备1蓄能;制能装置2单独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蓄能放能设备1单独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以及制能装置2与蓄能放能设备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
其中,在空调供能端3工作时,并在蓄能放能设备1向空调供能端3供水时(包括蓄能放能设备1单独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以及制能装置2与蓄能放能设备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蓄能放能水泵13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水管控制阀42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水箱水管41断开。此时,蓄能放能水泵13作为定压点,通过蓄能放能水泵13向空调水管33施加压力,将蓄能放能设备1的蓄水容器11内的水供向空调水管33,保持空调水管33内充满水,避免出现气泡或进入空气。空调水管33内已经产生的空气或气泡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压力作用下可以经过排气阀5顺利排出。
在空调供能端3工作时,在蓄能放能设备1停止向空调供能端3供水时(包括制能装置2单独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水管控制阀42保持处于开启状态,补水水箱4通过水箱水管41与空调水管33连通。
在空调供能端3不工作时(例如,在制能装置2向蓄能放能设备1蓄能),水管控制阀42可以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空调系统,其蓄能放能设备可以直接向空调供能端供能,而无需热交换器,增加了蓄能放能设备的蓄能量,增加了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
在蓄能放能设备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通过蓄能放能水泵作为空调水管的定压点,在蓄能放能设备停止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补水水箱作为空调水管的定压点,从而可以避免空调水管中产生气泡,已经产生的气泡也会经排气阀顺利排出,可以维护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较佳地,如图1所示,空调水管33包括连接在供能端进水口31侧的空调进水管331和连接在供能端出水口32侧的空调回水管332。
制能装置2包括第一进出口21和第二进出口22。
第一进出口21与空调进水管331连通,第二进出口22与空调回水管332连通。
蓄能放能水管12分别与空调进水管331和空调回水管332连通,蓄能放能水管12还分别与第一进出口21和第二进出口22连通。
如图2所示,在制能装置2向蓄能放能设备1蓄冷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从蓄能放能设备1中流出的热水经蓄能放能水管1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制冷。制能装置2制得的冷水经第一进出口21、蓄能放能水管12进入蓄能放能设备1内进行蓄冷。
如图3所示,在制能装置2向蓄能放能设备1蓄热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从蓄能放能设备1中流出的冷水经蓄能放能水管12、第一进出口21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制热。制能装置2制得的热水经第二进出口22、蓄能放能水管12进入蓄能放能设备1内进行蓄热。
如图4所示,在制能装置2单独向空调供能端3供冷时,制能装置2制得的冷水经第一进出口21、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热水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循环制冷。
如图5所示,在制能装置2单独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制能装置2制得的热水经第一进出口21、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冷水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循环制热。
如图6所示,在蓄能放能设备1向空调供能端3供冷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蓄能放能设备1中的冷水经蓄能放能水管12、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热水经空调回水管332、蓄能放能水管12回到蓄能放能设备1中。
如图7所示,在蓄能放能设备1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蓄能放能设备1中的热水经蓄能放能水管12、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冷水经空调回水管332、蓄能放能水管12回到蓄能放能设备1中。
如图8所示,在制能装置2与蓄能放能设备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3供冷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蓄能放能设备1中的冷水经蓄能放能水管12、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制能装置2制得的冷水经第一进出口21、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
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热水,一部分经空调回水管332、蓄能放能水管12回到蓄能放能设备1中,另一部分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循环制冷。
如图9所示,在制能装置2与蓄能放能设备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蓄能放能设备1中的热水经蓄能放能水管12、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制能装置2制得的热水经第一进出口21、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
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冷水,一部分经空调回水管332、蓄能放能水管12回到蓄能放能设备1中,另一部分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循环制热。
较佳地,如图1所示,蓄能放能设备1还包括蓄水容器11,蓄水容器11上设置有底部进出口111和顶部进出口112。
蓄能放能水管12包括第一水管121和第二水管122。
第一水管121连接在底部进出口111与第一进出口21之间,第二水管122连接在顶部进出口112与第二进出口22之间。
第一水管121还与空调进水管331连通,第二水管122还与空调回水管332连通。
本发明中的蓄水容器11可以为蓄水槽或蓄水罐。
蓄水容器11包括底部进出水口111和顶部进出水口112,分别用于冷热水进出循环。
一般情况下,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冷水位于蓄水容器11的下方。本发明中提到的冷热水仅为相对概念,并不代表实际水温。
如蓄水容器11供冷时,冷水将从底部进水出口111排出,热水经顶部进出水口112回到蓄水容器内。
如蓄水容器11供热时,热水将从顶部进水出口112排出,冷水经底部进出水口111回到蓄水容器11内。
蓄水容器11中内的水位是保持不变的,有多少水流出,就会有多少水流入,因此其具有固定水位线。优选地,在垂直方向上,空调水管33的最高点低于蓄水容器11的固定水位线,可以避免空调供能端3的水倒灌进入蓄水容器11内。
当然也可以采用关闭第一水管121和第二水管122或蓄能放能水管12上的阀门的方式防止空调供能端3的水倒灌。
如图2所示,在制能装置2向蓄水容器11蓄冷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热水经顶部进出口112、第二水管12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制冷。制能装置2制得的冷水经第一进出口21、第一水管121、底部进出口111进入蓄水容器11内进行蓄冷。
如图3所示,在制能装置2向蓄水容器11蓄热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冷水经底部进出口111、第一水管121、第一进出口21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制热。制能装置2制得的热水经第二进出口22、第二水管122、顶部进出口112进入蓄水容器11内进行蓄热。
如图6所示,在蓄水容器11向空调供能端3供冷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冷水经底部进出口111、第一水管121、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热水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水管122、顶部进出口112回到蓄水容器11中。
较佳地,如图1所示,蓄能放能水管12还包括第三水管14和第四水管15。
第三水管14连接在空调进水管331与第二水管122之间,第四水管15连接在空调回水管332与第一水管121之间。
从而实现在蓄水容器11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热水可以顺利回流。
如图7所示,在蓄水容器11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在蓄能放能水泵13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热水经顶部进出口112、第二水管122、第三水管14、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冷水经空调回水管332、第四水管15、底部进出口111回到蓄水容器11中。
较佳地,如图1所示,蓄能放能水泵13包括第一水泵131和第二水泵132。
第一水泵131设置在第一水管121上,第一进出口21还通过第一旁通管16与底部进出口111连通。
第二水泵132设置在第二水管122上,第二进出口22还通过第二旁通管17与顶部进出口112连通。
第一水泵131和第二水泵132分别为单向泵。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如下操作:
如图2所示,在制能装置2向蓄水容器11蓄冷时,在第二水泵132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热水经顶部进出口112、第二水管12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制冷。制能装置2制得的冷水经第一进出口21、第一旁通管16、第一水管121、底部进出口111回到蓄水容器11内进行蓄冷。
如图3所示,在制能装置2向蓄水容器11蓄热时,在第一水泵131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冷水经底部进出口111、第一水管121、第一进出口21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制热。制能装置2制得的热水经第二进出口22、第二旁通管17、第二水管122、顶部进出口112回到蓄水容器11内进行蓄热。
如图6所示,在蓄水容器11向空调供能端3供冷时,在第一水泵131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冷水经蓄能放能水管12、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热水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旁通管17、第二水管122、顶部进出口112回到蓄水容器11中。在该过程中,第一水泵131作为定压泵,向空调水管33中提供压力,水管控制阀42保持关闭。
如图7所示,在蓄水容器11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在第二水泵132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热水经顶部进出口112、第二水管122、第三水管14、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冷水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旁通管17、第四水管15、第一水管121、底部进出口111回到蓄水容器11中。在该过程中,第一水泵131作为定压泵,向空调水管33中提供压力,水管控制阀42保持关闭。
如图8所示,在制能装置2与蓄水容器1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3供冷时,在第一水泵131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冷水经蓄能放能水管12、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制能装置2制得的冷水经第一进出口21、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
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热水,一部分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旁通管17、第二水管122、顶部进出口112回到蓄水容器11中;另一部分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循环制冷。在该过程中,第一水泵131作为定压泵,向空调水管33中提供压力,水管控制阀42保持关闭。
如图9所示,在制能装置2与蓄水容器1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在第二水泵132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热水经顶部进出口112、第二水管122、第三水管14、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制能装置2制得的热水经第一进出口21、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
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冷水,一部分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旁通管17、第四水管15、第一水管121、底部进出口111回到蓄水容器11中;另一部分经空调回水管332、第二进出口22进入制能装置2内进行循环制热。
较佳地,如图10所示,制能装置2包括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每台制能主机24配置一台第三水泵23。每台制能主机24分别与蓄能放能水管12和空调水管33连通。
每台制能主机都具有一个第一进出口21和一个第二进出口22,其第一进出口21分别与第一水管121、第一旁通管16和空调进水管331连通;其第二进出口22分别与第二水管122、第二旁通管17和空调回水管332连通。
此时,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为并联连接关系,因此可以并联向蓄水容器11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也可以并联向空调供能端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如图11所示,在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并联向蓄水容器11蓄冷时,在第二水泵132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热水经第二水管122分别进入每台制能主机24内,每台制能主机24制得的冷水分别经第一旁通管16、第一水管121回到蓄水容器11内进行蓄冷。
如图12所示,在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并联向蓄水容器11蓄热时,在第一水泵131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冷水经第一水管分别进入每台制能主机24内,每台制能主机24制得的热水分别经第二旁通管17、第二水管122回到蓄水容器11内进行蓄热。
如图15所示,在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并联向空调供能端3供冷时,每台制能主机24制得的冷水分别经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冷,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热水分别回到每台制能主机24内进行循环制冷。
如图16所示,在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并联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每台制能主机24制得的热水分别经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供热,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冷水分别回到每台制能主机24内进行循环制热。
为了减轻蓄能放能水泵13或第一水泵131或第二水泵132的压力,在空调进水管331上还设置有第四水泵333。
较佳地,如图10所示,任意相邻的两台制能主机24分别通过第五水管25串联连接,可以提高制冷和制热效率,并且此时仅需要开启一台第三水泵23,节约了用电量。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串联向蓄水容器11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当然也可以实现串联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如图13所示,当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串联向蓄水容器11蓄冷时,在第二水泵132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热水经第二水管122进入一台制能主机24内进行制冷,制得的冷水经第五水管25进入与之串联的制能主机24内再次进行制冷,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台制能主机24,最后一台制能主机24制得的冷水经第一旁通管16、第一水管121回到蓄水容器11内进行蓄冷。
如图14所示,当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串联向蓄水容器11蓄热时,在第一水泵131的作用下,蓄水容器11中的冷水经第一水管121进入一台制能主机24内进行制热,制得的热水经第五水管25进入与之串联的制能主机24内再次进行制热,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台制能主机24,最后一台制能主机24制得的热水经第二旁通管17、第二水管122回到蓄水容器11内进行蓄热。
如图17所示,当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串联向空调供能端3供冷时,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热水经空调回水管332进入一台制能主机24内进行制冷,制得的冷水经第五水管25进入与之串联的制能主机24内再次进行制冷,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台制能主机24,最后一台制能主机24制得的冷水经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循环供冷。
如图18所示,当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串联向空调供能端3供热时,从空调供能端3流出的冷水经空调回水管332进入一台制能主机24内进行制热,制得的热水经第五水管25进入与之串联的制能主机24内再次进行制热,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台制能主机24,最后一台制能主机24制得的热水经空调进水管331进入空调供能端3内进行循环供热。
结合图1-1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蓄能放能设备1蓄能:
通过制能装置2向蓄能放能设备内蓄能。
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包括蓄能放能设备1单独供能、制能装置2单独供能和蓄能放能设备1与制能装置2联合供能。
其中,在制能装置2单独供能时,水管控制阀42保持处于开启状态,补水水箱4通过水箱水管41与空调水管33连通。
在蓄能放能设备1单独供能或在蓄能放能设备1与制能装置2联合供能时,蓄能放能水泵13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水管控制阀42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水箱水管41断开。
该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向蓄能放能设备1蓄能时还包括:
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并联蓄能和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串联蓄能。
该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向空调供能端3供能时还包括:
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并联供能或至少两台制能主机24串联供能。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放能设备、制能装置、空调供能端和补水水箱;
所述空调供能端具有供能端进水口和供能端出水口,在所述供能端进水口与所述供能端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空调水管,在所述空调水管上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补水水箱通过水箱水管与所述空调水管连接,在所述水箱水管上设置有水管控制阀;
所述制能装置与所述空调水管连接;
所述蓄能放能设备包括有蓄能放能水管,在所述蓄能放能水管上设置有蓄能放能水泵;
所述蓄能放能水管分别与所述制能装置和所述空调水管连接;
其中,在所述蓄能放能设备向所述空调供能端供水时,所述蓄能放能水泵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水管控制阀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水箱水管断开;
在所述蓄能放能设备停止向所述空调供能端供水时,所述水管控制阀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补水水箱通过水箱水管与所述空调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水管包括连接在所述供能端进水口侧的空调进水管和连接在所述供能端出水口侧的空调回水管;
所述制能装置包括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
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空调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进出口与所述空调回水管连通;
所述蓄能放能水管分别与所述空调进水管和所述空调回水管连通,所述蓄能放能水管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放能设备还包括蓄水容器,所述蓄水容器上设置有底部进出口和顶部进出口;
所述蓄能放能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
所述第一水管连接在所述底部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水管连接在所述顶部进出口与所述第二进出口之间;
所述第一水管还与所述空调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水管还与所述空调回水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放能水管还包括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
所述第三水管连接在所述空调进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之间,所述第四水管连接在所述空调回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放能水泵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
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上,所述第一进出口还通过第一旁通管与所述底部进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上,所述第二进出口还通过第二旁通管与所述顶部进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能装置包括至少两台制能主机,每台所述制能主机配置一台第三水泵;
每台所述制能主机分别与所述蓄能放能水管和所述空调水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台所述制能主机分别通过第五水管串联连接。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向蓄能放能设备蓄能:
通过制能装置向蓄能放能设备内蓄能;
向空调供能端供能,包括蓄能放能设备单独供能、制能装置单独供能和蓄能放能设备与制能装置联合供能;
其中,在制能装置单独供能时,水管控制阀保持处于开启状态,补水水箱通过水箱水管与空调水管连通;
在蓄能放能设备单独供能或在蓄能放能设备与制能装置联合供能时,蓄能放能水泵保持处于开启状态,水管控制阀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水箱水管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蓄能放能设备蓄能时还包括:
至少两台制能主机并联蓄能和至少两台制能主机串联蓄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还包括:
至少两台制能主机并联供能或至少两台制能主机串联供能。
CN201710359081.8A 2017-05-19 2017-05-19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69694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9081.8A CN106969453A (zh) 2017-05-19 2017-05-19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9081.8A CN106969453A (zh) 2017-05-19 2017-05-19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9453A true CN106969453A (zh) 2017-07-21

Family

ID=59326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9081.8A Pending CN106969453A (zh) 2017-05-19 2017-05-19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694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8246A (zh) * 2022-09-26 2022-12-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水系统、排气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9872Y (zh) * 2002-11-30 2003-12-03 王英坡 贮水排气罐
CN101078546A (zh) * 2007-06-22 2007-11-28 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1629748A (zh) * 2009-07-03 2010-01-20 深圳力合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冰浆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CN101694318A (zh) * 2009-09-18 2010-04-14 严冬 机房调温系统
JP2011149665A (ja) * 2010-01-25 2011-08-04 Misawa Kankyo Gijutsu Kk 地中冷熱利用冷却水供給設備
CN104279667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深圳市英普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蓄能空调系统
CN204227588U (zh) * 2014-11-03 2015-03-25 上海本家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超市能源系统
CN204574323U (zh) * 2015-03-18 2015-08-19 广州虹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气热源泵系统
CN205536288U (zh) * 2016-01-27 2016-08-31 邯郸市飞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热水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9872Y (zh) * 2002-11-30 2003-12-03 王英坡 贮水排气罐
CN101078546A (zh) * 2007-06-22 2007-11-28 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1629748A (zh) * 2009-07-03 2010-01-20 深圳力合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冰浆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CN101694318A (zh) * 2009-09-18 2010-04-14 严冬 机房调温系统
JP2011149665A (ja) * 2010-01-25 2011-08-04 Misawa Kankyo Gijutsu Kk 地中冷熱利用冷却水供給設備
CN104279667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深圳市英普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蓄能空调系统
CN204227588U (zh) * 2014-11-03 2015-03-25 上海本家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超市能源系统
CN204574323U (zh) * 2015-03-18 2015-08-19 广州虹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气热源泵系统
CN205536288U (zh) * 2016-01-27 2016-08-31 邯郸市飞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热水空调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常春: "《建筑节能技术》", 31 October 20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8246A (zh) * 2022-09-26 2022-12-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水系统、排气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68246B (zh) * 2022-09-26 2024-05-1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水系统、排气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35051U (zh) 一种双水箱的间歇供冷液冷设备
CN104456688B (zh) 带有蓄能罐的集中供热供冷联合系统
CN207064188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101793419A (zh) 双水箱双致热效应热水系统
CN104879916A (zh) 热泵热水器
CN205843128U (zh) 多能源与小温差换热末端结合的采暖制冷系统
CN201779746U (zh) 双水箱双致热效应热水系统
CN105066300A (zh) 一种水蓄能能源站
CN106969453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905077U (zh) 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
CN207094891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6196730A (zh) 一种空气能水温控制机组及使用其的水浴系统
CN206420088U (zh) 一种水蓄冷系统
CN214484256U (zh) 饮水机的灭菌装置
CN206582934U (zh) 一种直补智能换热机组
CN206518459U (zh) 一种双温储能式智能饮水装置
CN205156674U (zh) 封闭式冷却塔防冻系统
CN204970859U (zh) 一种无压步进式热交换饮水装置
CN207162721U (zh) 一种染色车间废热水、蒸汽循环利用系统
CN209541007U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安装与调试考核装置
CN108204625B (zh) 太阳能或空气能地暖系统的管道排空防冻系统
CN207778662U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
CN206874458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CN219640341U (zh) 供热水系统
CN205619558U (zh) 热水供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