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1317A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1317A
CN106961317A CN201610017538.2A CN201610017538A CN106961317A CN 106961317 A CN106961317 A CN 106961317A CN 201610017538 A CN201610017538 A CN 201610017538A CN 106961317 A CN106961317 A CN 106961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subsequence
repetitive
repeated
transmiss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75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61317B (zh
Inventor
许进
戴博
徐俊
陈泽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0175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131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3039 priority patent/WO2017121409A1/zh
Priority to US16/069,452 priority patent/US1063761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961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61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4Formats for payloa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9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共组成N个子序列;其中,1≤k≤N;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进行数字基带调制后,进行发送;其中,T为正整数,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次数之和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为正整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窄带物联网系统,能进行覆盖增强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或终端),又称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用户通信设备,是目前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在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报告TR45.820V200中公开了几种适用于C-IOT(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蜂窝级物联网)的技术,其中,NB-LTE(Narrowband Long-Term Evolution,窄带长期演进)技术最为引人注目。该系统的系统带宽为200kHz,与GSM(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带宽相同,这为NB-LTE系统重用GSM频谱并降低邻近与GSM信道的相互干扰带来了极大便利。NB-LTE系统的发射带宽与下行链路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80kHz和15kHz,分别与LTE系统一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的带宽和子载波间隔相同。
作为3GPP Rel-6速率匹配算法的替代,基于CB(Circular Buffer,循环缓冲区)的RM(Rate Matching,速率匹配)提供了一个可以简单地生成性能优良的删余图样的方法。被选择用于传输的比特可以从循环缓存的任何一个点开始被读出来,如果到达循环缓存的末尾,则可以绕到循环缓存的开始位置继续读数据,直到完成读取L个比特为止。在循环缓存中可以指定不同的位置作为每次传输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数据包读取的起点位置。冗余版本的定义即确定了HARQ数据包在循环缓存中读取的多个起点位置,冗余版本取值便确定了本次传输HARQ数据包在循环缓存中读取的具体起点位置。如图1所示,在3GPP系统中,基于循环缓冲速率匹配的HARQ处理过程定义了4种循环冗余(RV)版本(RV=0、1、2、3)。每次HARQ重传的L比特长的子包是由从冗余版本定义的起点开始,顺时针选取的L个比特组成的。
基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的系统包括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系统、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等。
如图2所示,在OFDM系统中,一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是由在时间上连续的多个OFDM符号间隔和频率上连续的多个子载波构成的一个时频二维单元,即,一个RB的时间长度为一个子帧,频率上包含多个子载波。图2中一列为一个OFDM符号,一行为一个子载波。
为了增强窄带物联网系统的覆盖,需要考虑通过对信息数据编码后再进行多次重复传输,这样可以增强接收信号。
现有覆盖增强技术中,一般都是对传输块整体进行重复。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窄带物联网系统覆盖增强的过程中发现,在窄带LTE通信系统中,由于频域上的可用带宽较小,一个传输块往往会连续占用多个子帧。如果采用现有的重复方式,则时间跨度太长,不利于接收端进行快速合并和译码。同时,由于无线信道是时变信道,时间跨度越长,无线信道的变化越大,也会降低数据合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窄带物联网系统,能进行覆盖增强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共组成N个子序列;其中,1≤k≤N;
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进行数字基带调制后,进行发送;其中,T为正整数,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次数之和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进行发送前还包括:
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通过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方式从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中直接或间接指示:通过所述传输块的下行控制信令指示、通过物理层广播消息指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是对覆盖等级指示信息进行预定的函数运算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通过对冗余版本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循环取值得到。
可选地,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其中,i=mod(k-1,g)+1;g是冗余版本序列中元素的个数;i,g都是正整数,且1≤i≤g,mod是求余运算符。
可选地,所述冗余版本序列包括以下任一种:[0,2,3,1]、[0,1,2,3]、[0,1]、[0,2]、[0,1,2]、[0,2,3]。
可选地,所述数字基带调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8进制相移键控8PSK,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6QAM,π/2相位偏移的二进制相移键控π/2-BPSK,π/4相位偏移的正交相移键控π/4-QPSK,π/8相位偏移的8进制相移键控π/8-8PSK,8状态二进制相移键控8-BPSK。
可选地,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物理资源单元是时间上包含x个子帧的物理资源;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2。
可选地,当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或者方式二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或者方式三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三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或者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四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五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或者方式五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五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六。
可选地,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包括:
在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后,按照以下映射方式中任一种进行映射:
单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多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多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物理资源块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可选地,当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映射方式为多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子序列组成模块,用于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共组成N个子序列;其中,1≤k≤N;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进行数字基带调制后,进行发送;其中,T为正整数,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次数之和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进行发送之前,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通过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方式从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中直接或间接指示:通过所述传输块的下行控制信令指示、通过物理层广播消息指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是对覆盖等级指示信息进行预定的函数运算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通过对冗余版本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循环取值得到。
可选地,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其中,i=mod(k-1,g)+1;g是冗余版本序列中元素的个数;i,g都是正整数,且1≤i≤g,mod是求余运算符。
可选地,所述冗余版本序列包括以下任一种:[0,2,3,1]、[0,1,2,3]、[0,1]、[0,2]、[0,1,2]、[0,2,3]。
可选地,所述数字基带调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8进制相移键控8PSK,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6QAM,π/2相位偏移的二进制相移键控π/2-BPSK,π/4相位偏移的正交相移键控π/4-QPSK,π/8相位偏移的8进制相移键控π/8-8PSK,8状态二进制相移键控8-BPSK。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物理资源单元是时间上包含x个子帧的物理资源;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2。
可选地,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或者方式二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或者方式三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三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或者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四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五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或者方式五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五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六。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在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后,按照以下映射方式中任一种进行映射:
单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多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多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物理资源块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多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针对窄带物联网系统的特点进行覆盖增强,提高数据合并的性能;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在重复传输中采用不同的冗余版本,以产生递增冗余的子序列,进一步提高合并增益。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3GPP系统中,基于循环缓冲速率匹配的HARQ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2是OFDM系统中RB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实施示例1中子序列起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示例1中对子序列按照方式一重复4次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示例2中对子序列按照方式三重复4次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示例3中对子序列按照方式二重复4次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示例4中对子序列按照方式四重复4次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示例6中对子序列按照方式五重复4次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示例7中对子序列按照方式六重复4次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实施例一、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S110、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共组成N个子序列;其中,1≤k≤N,N表示全部子序列的数目;
S120、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进行数字基带调制后,进行发送;其中,T为正整数,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次数之和,即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行发送可以但不限于是指发送给下一个处理单元,也可以是指直接或经过后续处理后发送给对端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复T次是指所形成的传输块中,每个子序列有T个,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子序列将被重复传输T次。
所述步骤S120中,在进行发送之前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和数字基带调制并无先后顺序之分。即:也可以先将所述N个子序列进行数字基带调制,再分别对所述N个映射后的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可以通过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方式从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中直接或间接指示:通过所述传输块的下行控制信令指示、通过物理层广播消息指示、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其中,直接指示是指显式的指示方式,比如直接告知将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中的哪个元素作为R;间接指示是指隐含的指示方式,比如根据消息或信令的携带的其它数据,按照预先约定或默认的对应关系确定选择取值集合中的哪个元素作为R。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是对覆盖等级指示信息进行预定的函数运算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在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可以通过冗余版本确定;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
一种方式是:rv_k通过对冗余版本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循环取值得到;比如,第1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1个元素,第2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2个元素,依此类推,当子序列的冗余版本取值到达冗余版本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时,下一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取值是冗余版本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当然,第1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也可以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j个元素,第2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则是第j+1个元素,依次类推,当取值到达最后一个元素时,再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取值。
另一种方式是,rv_k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其中,i=mod(k-1,g)+1。其中,g是冗余版本序列中元素的个数;k,i,g都是正整数,且1≤k≤N,1≤i≤G,mod是求余运算符。
可选地,所述冗余版本序列包括以下任一种:[0,2,3,1]、[0,1,2,3]、[0,1]、[0,2]、[0,1,2]、[0,2,3]。
可选地,所述数字基带调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8PSK(8Phase Shift Keying,8进制相移键控),16QAM(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π/2-BPSK(π/2相位偏移的二进制相移键控),π/4-QPSK(π/4相位偏移的正交相移键控),π/8-8PSK(π/8相位偏移的8进制相移键控),8-BPSK(8状态二进制相移键控)。
可选地,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包括:在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后,按照以下映射方式中任一种进行映射:
单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多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多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物理资源块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可选地,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物理资源单元是时间上包含x个子帧的物理资源。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2;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其中,方式一~方式五均是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方式一~方式四是每个子序列中不同部分分别重复T次;方式五是一个子序列本身作为一个整体重复T次。方式六是N个子序列作为一个整体重复T次。实际应用时,可以只选用上述任一种或任几种重复方式;重复方式除了上述六种以外,也可以包括其它的重复方式,比如每个子载波分别以预定的单位重复T次。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多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还可以根据可用子载波数确定:
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C1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1,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
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C2,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或者方式二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2,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
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C3,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或者方式三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3,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
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C4,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或者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4,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
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五阈值C5,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或者方式五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5,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六。
其中,第一阈值~第五阈值的取值可以但不限于是从小到大的关系,即,第五阈值最大,第四阈值第二大,……,第一阈值最小。
以下通过八个具体的实施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示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其中,1≤k≤N,N表示所组成的全部子序列的数目;
其中,第k个子序列在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可以通过冗余版本信息rv_k指示。
其中,起始位置其中RTB是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交织器的行数;NTB是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的大小;Nrv表示冗余序列中的元素的数目,operation()表示取整运算,运算方法包括任一种:向上取整、向下取整、或舍入取整。A是一个取值为正整数的常数。offset是列偏移量,取值为非负整数。
本实施示例中,rv_k是对冗余版本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循环取值得到;比如,第1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1个元素,第2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2个元素,依此类推,当子序列的冗余版本取值到达冗余版本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时,下一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取值是冗余版本序列的第一个元素。
可选地,上述冗余版本rv_k的确定方法也可以通过如下等价方式确定,:
rv_k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其中,i=mod(k-1,g)+1。其中,g是冗余版本序列中元素的个数;k,i,g都是正整数,且1≤k≤N,1≤i≤G,mod是求余运算符。
所述冗余版本序列可以为[0,2,3,1],或者[0,1,2,3],或者[0,1],或者[0,2],或者[0,1,2],或者[0,2,3]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全部子序列数目为N=32,冗余版本序列为[0,2],则第一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0,第二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2,第三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0,第四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2,……,依此类推,奇数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0,偶数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2,第32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2。对应的起始位置如图4所示。
步骤102:将所述N=32个子序列重复T=4次,并进行数字基带调制。
其中,所述传输块的总的重复次数为N*T=128次,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可以由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物理层广播消息或者高层信令指示,指示的方式可以是显式或者隐含指示。例如,可以在DCI、物理层广播消息或者高层信令中用专用的一个或多个比特的信息显式指示,或者在DCI的物理资源指示信息或编码调制指示信息中隐含指示所述重复次数R是预先设定的大小为2n的取值集合中的哪一个元素。
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是对覆盖等级指示信息进行预定的函数运算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当覆盖等级为高覆盖等级时R的取值集合中的最大值R1,不小于覆盖等级为中或低覆盖等级时的R的取值集合中的最大值R2,即R1≥R2。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有两个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其中Set_A={16,32,64,128},Set_B={2,4,8,16},其中集合Set_A是高覆盖等级情况下的重复次数的取值集合,Set_B是中低覆盖等级情况下的重复次数的取值集合。在高覆盖等级情况下需要更多的重复次数以增强信号的接收功率,因此Set_A中的最大值大于Set_B中的最大值。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所述传输块处于高覆盖等级场景,因此,重复次数的取值集合是Set_A;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重复次数R的取值是通过DCI中的两个比特来显式指示的,例如,用比特“00”指示R的取值是Set_A中的第一个元素,用比特“01”指示R的取值是Set_A中的第二个元素,用比特“10”指示R的取值是Set_A中的第三个元素,用比特“11”指示R的取值是Set_A中的第四个元素。本实施示例假定R是Set_A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即R=128。
同样R也可以用物理层广播消息或者高层信令中的两个比特显示指示。
此外,R还可以通过DCI中的资源分配信令或者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策略)来隐含指示,即资源分配信令或编码调制指示信息中也同时指示了重复次数R的取值。
其中,所述子序列的数字基带调制方式可以是以下之一:
BPSK、QPSK、8PSK、16QAM、π/2-BPSK、π/4-QPSK、π/8-8PSK、8-BPSK。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调制方式是QPSK,即一个子序列中包含Q个QPSK调制符号,Q是正整数。
其中,对N个子序列进行T次重复的重复方式是从以下6种方式中选择的一种: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物理资源单元可以是时间上包含x个子帧的物理资源。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2;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直接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本实施示例中,可以根据物理信道的映射方式决定采用哪种重复方式。
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单音(single tone)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多音(multi-tone)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所述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物理信道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采用所述第一种重复方式。
所述第k个子序列可以表示为如下的调制符号序列[S1,S2,S3……,SQ],对每个调制符号依次重复T=4次,如图5所示。先将第k个子序列的第一个调制符号重复4次,再将第二个调制符号重复4次,……,直到Q个调制符号都重复完毕。
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均按照图5的方式进行重复。
步骤103:将所述N个重复T次并经过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
其中,物理资源映射方式包括单音方式、多音方式或者物理资源块方式;
单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多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多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物理资源块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物理信道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即所述传输块在频域上只占用一个子载波,在时域上占用多个OFDM符号。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单音映射方式来说。一个OFDM符号只能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因此,在步骤102中以调制符号为单位重复与以OFDM符号为单位重复是等价的。
实施示例2:
本实施示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其中,1≤k≤N,N表示所组成的全部子序列的数目;
其中,第k个子序列在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可以通过冗余版本信息rv_k指示。
其中,起始位置其中RTB是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交织器的行数;NTB是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的大小;Nrv表示冗余序列中的元素的数目,operation()表示取整运算,运算方法包括任一种:向上取整、向下取整、或舍入取整。A是一个取值为正整数的常数。offset是列偏移量,取值为非负整数。
上式中的rv_k是对冗余版本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循环取值得到;比如,第1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1个元素,第2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2个元素,依此类推,当子序列的冗余版本取值到达冗余版本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时,下一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取值是冗余版本序列的第一个元素。
可选地,上述冗余版本rv_k的确定方法也可以通过如下等价方式确定:
rv_k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其中,i=mod(k-1,g)+1。其中,g是冗余版本序列中元素的个数;k,i,g都是正整数,且1≤k≤N,1≤i≤G,mod是求余运算符。
所述冗余版本序列为以下任一种:[0,2,3,1]、[0,1,2,3]、[0,1]、[0,2]、[0,1,2]、[0,2,3]。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全部子序列数目为N=4,冗余版本序列为[0,1,2,3],则第一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0,第二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1,第三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2,第四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为3。
步骤202:将所述N个子序列进行数字基带调制。
其中,所述子序列的数字基带调制方式可以是以下之一:
BPSK、QPSK、8PSK、16QAM、π/2-BPSK、π/4-QPSK、π/8-8PSK、8-BPSK。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调制方式是QPSK。
步骤203:将所述N=4个子序列重复T=4次。
其中,所述传输块的总的重复次数为N*T=16次,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可以由DCI、物理层广播消息或者高层信令指示,指示的方式可以为显式或者隐含指示。例如,可以在DCI、物理层广播消息或者高层信令中用专用的一个或多个比特的信息显式指示,或者在DCI的物理资源指示信息或编码调制指示信息中隐含指示所述重复次数R是预先设定的大小为2n的取值集合中的哪一个元素。
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是对覆盖等级指示信息进行预定的函数运算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当覆盖等级为高覆盖等级时R的取值集合中的最大值R1,不小于覆盖等级为中低覆盖等级时的R的取值集合中的最大值R2,即R1≥R2。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有两个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其中Set_A={16,32,64,128},Set_B={2,4,8,16},其中集合Set_A是高覆盖等级情况下的重复次数的取值集合,Set_B是中低覆盖等级情况下的重复次数的取值集合。在高覆盖等级情况下需要更多的重复次数以增强信号的接收功率,因此Set_A中的最大值大于Set_B中的最大值。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所述传输块处于中低覆盖等级场景,因此,重复传输次数的取值集合是Set_B;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重复次数R的取值是通过DCI中的两个比特来显式指示的,例如,用比特“00”指示R的取值是Set_B中的第一个元素,用比特“01”指示R的取值是Set_B中的第二个元素,用比特“10”指示R的取值是Set_B中的第三个元素,用比特“11”指示R的取值是Set_B中的第四个元素。
本实施示例假定R是Set_B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即R=16。
同样R也可以用物理层广播消息或者高层信令中的两个比特显式指示。
此外,R还可以通过DCI中的资源分配信令或者MCS隐含指示,即资源分配信令或MCS中也同时指示了重复次数R的取值。
其中,对N个子序列进行T次重复的重复方式是从以下6种方式中选择的一种: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所述预先设定的物理资源单元可以是时间上包含x个子帧的物理资源。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2;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直接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可以根据物理信道的映射方式决定采用哪种重复方式。
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多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所述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物理信道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重复方式采用所述方式三。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k个子序列在时域上共占用m个子帧。m≥1。
所述第k个子序列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子帧序列[sf1,sf2,sf3……,sfm],对每个子帧依次重复T=4次,如图6所示。先将第k个子序列的第一个子帧重复4次,再将第二个子帧重复4次,……,直到m个子帧都重复完毕。
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均按照图6的方式进行重复。
步骤204:将所述N个经过基带调制并重复T次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
其中,物理资源映射方式包括单音方式、多音方式或者物理资源块方式;
单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多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多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物理资源块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在本实示施中,假设物理信道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所述N个基带子序列在频域上占用一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上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
实施示例3
本实施示例与实施示例1或实施示例2的区别是:在本实施示例中,物理信道资源映射方式为多音方式。即所述传输块在频域上占用多个子载波,在时域上占用1个或多个子帧。
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二。
所述第k个子序列可以表示为如下的OFDM符号序列[OF1,OF2,OF3……,OFP],对每个OFDM符号依次重复T=4次,如图7所示。先将第k个子序列的第一个OFDM符号重复4次,再将第二个OFDM号重复4次,……,直到P个OFDM符号都重复完毕。
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均按照图7的方式进行重复。
实施示例4:
本实施示例与实施示例1或实施示例3的区别是,在本实施示例中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四。
其中,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在时域上的子帧数目与频域上子载波的数目成反比,且所述时域上的子帧数目不大于12。例如,当频域上只有一个子载波(单音方式进行物理信道资源映射)时,所述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在时域上占用12个子帧;当频域上有6个子载波(多音方式进行物理信道资源映射)时,所述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在时域上占用2个子帧。
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可以表示为如下的物理资源单元序列[PRU1,PRU2,PRU3,……,PRUE],对每个物理资源单元符号依次重复T=4次,如图8所示,以频域上6个子载波,时域上2个子帧为例。先将第k个子序列的第一个物理资源单元重复4次,再将第二个物理资源单元重复4次,……,直到E个物理资源单元都重复完毕。
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均按照图8的方式进行重复。
实施示例5:
本实施示例与实施示例1或实施示例3的区别是:在本实施示例中采用的重复方式为所述方式三,可参见实施示例2。
实施示例6:
本实施示例与实施示例2或实施示例3的区别是:在本实施示例中采用的重复方式为所述方式五。
所述传输块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子序列排列[SS1,SS2,SS3,…,SSN],所述每个子序列直接重复T=4次后再级联。如图9所示,第1子序列直接重复T=4次后,第2直接重复T=4次……,直到N个子序列都重复完毕。
实施示例7
本实施示例与实施示例6的区别是:在本实施示例中采用的重复方式为所述的方式六。
如图10所示,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子序列序号的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整体重复T=4次。
实施示例8:
本实施示例与实施示例1至实施示例7的区别是:
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根据可用子载波数确定:
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C1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1,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C2,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或者方式二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2,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C3,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或者方式三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3,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C4,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或者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4,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五阈值C5,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或者方式五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5,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六。
在本实施示例中,假设C1=1,C2=2,C3=4,C4=6,C5=8。因此,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C1=1,即单音方式进行物理信道资源映射时,对所述N个子序列采用方式一进行重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C1=2,对所述N个子序列采用方方式二进行重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C3=4,对所述N个子序列采用方式三进行重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C4=6,对所述N个子序列采用方式四进行重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C5=8,对所述N个子序列采用方式五进行重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C5=8,对所述N个子序列采用方式六进行重复;
实施例二、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如图11所示,包括:
子序列组成模块31,用于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共组成N个子序列;其中,1≤k≤N;
发送模块32,用于将所述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进行数字基带调制后,进行发送;其中,T为正整数,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次数之和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32重复子序列的操作及进行数字基带调制的操作可以不分先后,可以先进行任一操作,再进行另一个操作。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传输块发送给下一处理单元之前,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通过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方式从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中直接或间接指示:通过所述传输块的下行控制信令指示、通过物理层广播消息指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是对覆盖等级指示信息进行预定的函数运算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通过对冗余版本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循环取值得到。
可选地,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其中,i=mod(k-1,g)+1;g是冗余版本序列中元素的个数;i,g都是正整数,且1≤i≤g,mod是求余运算符。
可选地,所述冗余版本序列包括以下任一种:[0,2,3,1]、[0,1,2,3]、[0,1]、[0,2]、[0,1,2]、[0,2,3]。
可选地,所述数字基带调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8进制相移键控8PSK,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6QAM,π/2相位偏移的二进制相移键控π/2-BPSK,π/4相位偏移的正交相移键控π/4-QPSK,π/8相位偏移的8进制相移键控π/8-8PSK,8状态二进制相移键控8-BPSK。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在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后,按照以下映射方式中任一种进行映射:
单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多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多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物理资源块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物理资源单元是时间上包含x个子帧的物理资源;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2。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多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所述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可选地,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或者方式二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或者方式三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三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或者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四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五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或者方式五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五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六。
其它实现细节可参考实施例一及上述实施示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共组成N个子序列;其中,1≤k≤N;
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进行数字基带调制后,进行发送;其中,T为正整数,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次数之和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为正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发送前还包括:
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通过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方式从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中直接或间接指示:通过所述传输块的下行控制信令指示、通过物理层广播消息指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是对覆盖等级指示信息进行预定的函数运算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通过对冗余版本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循环取值得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其中,i=mod(k-1,g)+1;g是冗余版本序列中元素的个数;i,g都是正整数,且1≤i≤g,mod是求余运算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版本序列包括以下任一种:[0,2,3,1]、[0,1,2,3]、[0,1]、[0,2]、[0,1,2]、[0,2,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基带调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8进制相移键控8PSK,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6QAM,π/2相位偏移的二进制相移键控π/2-BPSK,π/4相位偏移的正交相移键控π/4-QPSK,π/8相位偏移的8进制相移键控π/8-8PSK,8状态二进制相移键控8-BPSK。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定的物理资源单元是时间上包含x个子帧的物理资源;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2。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或者方式二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或者方式三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三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或者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四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五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或者方式五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五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六。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包括:
在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后,按照以下映射方式中任一种进行映射:
单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多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多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物理资源块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映射方式为多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17.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子序列组成模块,用于从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选择部分或全部比特,组成所述传输块的第k个子序列,共组成N个子序列;其中,1≤k≤N;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进行数字基带调制后,进行发送;其中,T为正整数,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次数之和N*T,不小于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其中R为正整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进行发送之前,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R通过以下任一种或任几种方式从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中直接或间接指示:通过所述传输块的下行控制信令指示、通过物理层广播消息指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取值集合是对覆盖等级指示信息进行预定的函数运算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通过对冗余版本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循环取值得到。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k个子序列在所述传输块的数据缓存区中的起始位置由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指示;其中,所述第k个子序列的冗余版本rv_k是冗余版本序列中的第i个元素,其中,i=mod(k-1,g)+1;g是冗余版本序列中元素的个数;i,g都是正整数,且1≤i≤g,mod是求余运算符。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版本序列包括以下任一种:[0,2,3,1]、[0,1,2,3]、[0,1]、[0,2]、[0,1,2]、[0,2,3]。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基带调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8进制相移键控8PSK,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6QAM,π/2相位偏移的二进制相移键控π/2-BPSK,π/4相位偏移的正交相移键控π/4-QPSK,π/8相位偏移的8进制相移键控π/8-8PSK,8状态二进制相移键控8-BPSK。
25.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定的物理资源单元是时间上包含x个子帧的物理资源;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2。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或者方式二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或者方式三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三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四、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或者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四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五、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或者,当所述物理信道资源上的可用子载波的数目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五阈值,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或者方式五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用子载波的数目大于第五阈值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六。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的子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资源上,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在N个子序列重复T次并经过数字基带调制后,按照以下映射方式中任一种进行映射:
单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多音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多个子载波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物理资源块方式:将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子序列映射到频域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和时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上。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传输块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的重复方式包括:
方式一: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调制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调制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调制符号为止;
方式二: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为单位,从第1个OFDM符号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为止;
方式三: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子帧为单位,从第1个子帧开始,依次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子帧为止;
方式四: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以预先定义的物理资源单元为单位,从第1个物理资源单元开始,依次连续重复T次,直到最后一个物理资源单元为止;
方式五:所述N个子序列中的每个子序列分别重复T次;
方式六:所述N个子序列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并对排列后的N个子序列重复T次。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单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四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映射方式为多音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一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映射方式为物理资源块方式时,所述N个子序列的重复方式采用方式三到方式六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CN201610017538.2A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961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7538.2A CN106961317B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73039 WO2017121409A1 (zh) 2016-01-11 2017-02-07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6/069,452 US10637618B2 (en) 2016-01-11 2017-02-0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7538.2A CN106961317B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1317A true CN106961317A (zh) 2017-07-18
CN106961317B CN106961317B (zh) 2020-05-26

Family

ID=59310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7538.2A Active CN106961317B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7618B2 (zh)
CN (1) CN106961317B (zh)
WO (1) WO201712140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903A (zh) * 2018-08-08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787708A (zh) * 2017-11-13 2019-05-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指示或接收冗余版本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2788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生成与发送方法
WO2019214742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555848A (zh) * 2019-02-11 2020-08-1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786756A (zh) * 2019-04-04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9647B (zh) * 2016-10-14 2022-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的符号配置方法及装置、数据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08400838B (zh) * 2017-02-06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0869312B2 (en) * 2017-10-31 2020-12-15 Ofinno, Llc Scheduling with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US11038729B2 (en) * 2018-11-02 2021-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uter-generated sequence design for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 data
CN111800870B (zh) * 2019-04-02 2023-01-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WO2021154031A1 (ko) * 2020-01-30 2021-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반복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4071428A (zh) * 2020-08-1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182A (zh) * 2007-08-13 2008-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阶调制中的比特优先选择方法
CN101183875A (zh) * 2007-12-07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urbo码的有限长度循环缓存的速率匹配方法
US20080197982A1 (en) * 2005-10-28 2008-08-21 Ramin Sadr Rfid system with low complexity implementation and pallet coding error correction
US20090147724A1 (en) * 2007-12-11 2009-06-1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ratus for rate matching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0131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Boris Ginzburg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ulticast transmission
US9883428B2 (en) * 2015-01-16 2018-01-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97982A1 (en) * 2005-10-28 2008-08-21 Ramin Sadr Rfid system with low complexity implementation and pallet coding error correction
CN101119182A (zh) * 2007-08-13 2008-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阶调制中的比特优先选择方法
CN101183875A (zh) * 2007-12-07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urbo码的有限长度循环缓存的速率匹配方法
US20090147724A1 (en) * 2007-12-11 2009-06-1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ratus for rate matching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TOROLA: "Limited Buffer Rate Match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3GPP TSG RAN1 #51BIS R1-080057》 *
QUALCOMM EUROPE: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3GPP TSG-RAN MEETING #62 R1-104971》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7708A (zh) * 2017-11-13 2019-05-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指示或接收冗余版本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87708B (zh) * 2017-11-13 2022-03-0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指示或接收冗余版本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2788B (zh) * 2017-11-17 2022-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生成与发送方法
CN109802788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生成与发送方法
US11924012B2 (en) 2017-11-17 2024-03-05 Zte Corporation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381434B2 (en) 2017-11-17 2022-07-05 Zte Corporation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9214742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419142B2 (en) 2018-05-11 2022-08-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11743940B2 (en) 2018-05-11 2023-08-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09075903B (zh) * 2018-08-08 2022-0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075903A (zh) * 2018-08-08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1555848A (zh) * 2019-02-11 2020-08-1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786756B (zh) * 2019-04-04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86756A (zh) * 2019-04-04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924768B2 (en) 2019-04-04 2024-03-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20453A1 (en) 2019-01-17
CN106961317B (zh) 2020-05-26
US10637618B2 (en) 2020-04-28
WO2017121409A1 (zh) 2017-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1317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005388B (zh) 一种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6961318B (zh) 一种确定编码调制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578961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RU2680752C2 (ru)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и способы в них
CN10547155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648171B (zh) 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节点b 之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KR101281427B1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자원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9052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602720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00116B (zh)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5533873B2 (ja) 複数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ofdma通信システム
WO2012020990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103890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1087313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09832A (zh)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WO2011096722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18975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5086913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63454A (zh) 传输块大小确定方法和终端设备
US85881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74273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를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WO2012023793A2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TWI693854B (zh)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處理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WO2021029125A1 (ja)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