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3967B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3967B
CN106953967B CN201710110339.0A CN201710110339A CN106953967B CN 106953967 B CN106953967 B CN 106953967B CN 201710110339 A CN201710110339 A CN 201710110339A CN 106953967 B CN106953967 B CN 106953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acquisition
target
mobile terminal
flux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03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3967A (zh
Inventor
戴向东
王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103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3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3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3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长曝光是选慢快门、曝光时间长的一种曝光方式,优点在于可以把光线暗的景色拍的更清晰,也可以拍出如梦幻般的画面。长曝光摄影的本质即为在一次拍摄中,使用一个长时间的快门开放时间,以获取较多的进光量,创造一个更清晰的照片;但是,目前由于手机厚度限制以及成本限制,现有手机中单摄像头无法进行长时间曝光,进而无法实现类似单反相机的长曝光效果,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
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
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
当检测到存在重叠区域时,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确定出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包括:
将所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进行叠加,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与取景区域中目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对应的目标体相同;
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
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
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对应地,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对应地,
所述感应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存在重叠区域时,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根据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确定出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进行叠加,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与取景区域中目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对应的目标体相同;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基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进而利用目标光通量参数对取景图像进行调整,如此,通过多个图像采集状态来增加图像采集时的进光亮,进而使得调整后的取景图像达到长曝光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用户体验。而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仅增加了图像采集装置的个数,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在实现长曝光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以及不会大幅增加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100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相机的电气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感光元件的排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CMOS光子感应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图像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1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100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至少一个。
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或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接收之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且将其发送给终端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等等。而且,广播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与TV或无线电广播信号组合的广播信号。广播相关信息也可以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并且在该情况下,广播相关信息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广播信号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其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等等的形式而存在。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接收信号广播。特别地,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多媒体广播-地面(DMB-T)、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S)、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前向链路媒体(MediaFLO@)的数据广播系统、地面数字广播综合服务(ISDB-T)等等的数字广播系统接收数字广播。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构造为适合提供广播信号的各种广播系统以及上述数字广播系统。经由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者其它类型的存储介质)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支持移动终端100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无线互联网模块113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相容性认证(Wi-Fi)、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等等。
短程通信模块114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TM等等。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信息的模块。位置信息模块115的典型示例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115。根据当前的技术,GPS模块115计算来自三个或更多卫星的距离信息和准确的时间信息并且对于计算的信息应用三角测量法,从而根据经度、纬度和高度准确地计算三维当前位置信息。当前,用于计算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方法使用三颗卫星并且通过使用另外的一颗卫星校正计算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的误差。此外,GPS模块115能够通过实时地连续计算当前位置信息来计算速度信息。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移动通信模块11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即,触摸输入)的有无、移动终端100的取向、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实施为滑动型移动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该滑动型电话是打开还是关闭。另外,感测单元140能够检测电源单元190是否提供电力或者接口单元170是否与外部装置耦接。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典型示例是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客户识别模块(SIM)、通用客户识别模块(USIM)等等。另外,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
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100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
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警报单元153等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输出以将事件的发生通知给移动终端100。典型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等。除了音频或视频输出之外,警报单元153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输出以通知事件的发生。例如,警报单元153可以以振动的形式提供输出,当接收到呼叫、消息或一些其它进入通信(incoming communication)时,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触觉输出(即,振动)以将其通知给用户。通过提供这样的触觉输出,即使在用户的移动电话处于用户的口袋中时,用户也能够识别出各种事件的发生。警报单元153也可以经由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提供通知事件的发生的输出。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181,多媒体模块181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至此,已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100。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100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100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100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100,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100。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
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
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80。MSC 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290形成接口。MSC 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 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0。
每个BS 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 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 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
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 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275和至少一个BS 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 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处以接收由BT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卫星300,例如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GPS模块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典型操作,BS 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 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 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 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 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 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 280形成接口,MSC与BSC 275形成接口,并且BSC 275相应地控制BS 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移动终端中无线通信单元110的移动通信模块112基于移动终端内置的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2G/3G/4G等移动通信网络)的必要数据(包括用户识别信息和鉴权信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为移动终端用户的网页浏览、网络多媒体播放等业务传输移动通信数据(包括上行的移动通信数据和下行的移动通信数据)。
无线通信单元110的无线互联网模块113通过运行无线热点的相关协议功能而实现无线热点的功能,无线热点支持多个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之外的任意移动终端)接入,通过复用移动通信模块112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移动通信连接为移动终端用户的网页浏览、网络多媒体播放等业务传输移动通信数据(包括上行的移动通信数据和下行的移动通信数据),由于移动终端实质上是复用移动终端与通信网络之间的移动通信连接传输移动通信数据的,因此移动终端消耗的移动通信数据的流量由通信网络侧的计费实体计入移动终端的通信资费,从而消耗移动终端签约使用的通信资费中包括的移动通信数据的数据流量。
图3为相机的电气结构框图。
镜头1211由用于形成被摄体像的多个光学镜头构成,为单焦点镜头或变焦镜头。镜头1211在镜头驱动器1221的控制下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镜头驱动器1221根据来自镜头驱动控制电路1222的控制信号,控制镜头1211的焦点位置,在变焦镜头的情况下,也可控制焦点距离。镜头驱动控制电路1222按照来自微处理器1217的控制命令进行镜头驱动器1221的驱动控制。
在镜头1211的光轴上、由镜头1211形成的被摄体像的位置附近配置有摄像元件1212。摄像元件1212用于对被摄体像摄像并取得摄像图像数据。在摄像元件1212上二维且呈矩阵状配置有构成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各光电二极管产生与受光量对应的光电转换电流,该光电转换电流由与各光电二极管连接的电容器进行电荷蓄积。各像素的前表面配置有拜耳排列的红绿蓝(RGB)滤色器。
摄像元件1212与摄像电路1213连接,该摄像电路1213在摄像元件1212中进行电荷蓄积控制和图像信号读出控制,对该读出的图像信号(模拟图像信号)降低重置噪声后进行波形整形,进而进行增益提高等以成为适当的电平信号。
摄像电路1213与A/D转换器1214连接,该A/D转换器1214对模拟图像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向总线1227输出数字图像信号(以下称之为图像数据)。
总线1227是用于传送在相机的内部读出或生成的各种数据的传送路径。在总线1227连接着上述A/D转换器1214,此外还连接着图像处理器1215、JPEG处理器1216、微处理器1217、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1218、存储器接口(以下称之为存储器I/F)1219、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驱动器1220。
图像处理器1215对基于摄像元件1212的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光学黑色(OB,Optical Black)相减处理、白平衡调整、颜色矩阵运算、伽马转换、色差信号处理、噪声去除处理、同时化处理、边缘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JPEG处理器1216在将图像数据记录于存储介质1225时,按照JPEG压缩方式压缩从SDRAM 1218读出的图像数据。此外,JPEG处理器1216为了进行图像再现显示而进行JPEG图像数据的解压缩。进行解压缩时,读出记录在存储介质1225中的文件,在JPEG处理器1216中实施了解压缩处理后,将解压缩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SDRAM 1218中并在LCD 1226上进行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压缩解压缩方式采用的是JPEG方式,然而压缩解压缩方式不限于此,当然可以采用MPEG、TIFF、H.264等其他的压缩解压缩方式。
微处理器1217发挥作为该相机整体的控制部的功能,统一控制相机的各种处理序列。微处理器1217连接着操作单元1223和闪存1224。
操作单元1223包括但不限于实体按键或者虚拟按键,该实体或虚拟按键可以为电源按钮、拍照键、编辑按键、动态图像按钮、再现按钮、菜单按钮、十字键、OK按钮、删除按钮、放大按钮等各种输入按钮和各种输入键等操作控件,检测这些操作控件的操作状态。
将检测结果向微处理器1217输出。此外,在作为显示器的LCD1226的前表面设有触摸面板,检测用户的触摸位置,将该触摸位置向微处理器1217输出。微处理器1217根据来自操作单元1223的操作位置的检测结果,执行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各种处理序列。
闪存1224存储用于执行微处理器1217的各种处理序列的程序。微处理器1217根据该程序进行相机整体的控制。此外,闪存1224存储相机的各种调整值,微处理器1217读出调整值,按照该调整值进行相机的控制。
SDRAM 1218是用于对图像数据等进行暂时存储的可电改写的易失性存储器。该SDRAM 1218暂时存储从模拟/数字(A/D)转换器1214输出的图像数据和在图像处理器1215、JPEG处理器1216等中进行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
存储器接口1219与存储介质1225连接,进行将图像数据和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文件头等数据写入存储介质1225和从存储介质1225中读出的控制。存储介质1225可以实施为能够在相机主体上自由拆装的存储器卡等存储介质,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内置在相机主体中的硬盘等。
LCD驱动器1210与LCD 1226连接,将由图像处理器1215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存储于SDRAM 1218,需要显示时,读取SDRAM 1218存储的图像数据并在LCD 1226上显示,或者,JPEG处理器1216压缩过的图像数据存储于SDRAM 1218,在需要显示时,JPEG处理器1216读取SDRAM 1218的压缩过的图像数据,再进行解压缩,将解压缩后的图像数据通过LCD 1226进行显示。
LCD1226配置在相机主体的背面进行图像显示,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基于有机EL也就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的各种显示面板进行图像显示。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相机的电气结构示意图,提出本发明拍摄方法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如摄像头;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具体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这里,首先,对移动终端摄像头中传感器(sensor)的感光过程进行描述,具体地,
摄像头传感器是由横竖两个方向密集排列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组成的一个二维矩阵,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感光元件的排列示意图;如图4所示,感光元件以4种Bayer模式进行排列,每个CCD或CMOS对应一个像素,其中R感应红光、G感应绿光、B感应蓝光,在Bayer模式中G是R和B的两倍。在矩阵内的每个CCD或CMOS是用来感受光子的能量的,即通过进入光线的强度而产生对应比例的电荷,然后将这些电荷汇集并经过放大后存储,图5即为充满电荷的CMOS的示意图。显而易见,单位时间内,矩阵内的CCD/CMOS感受的光子能量越多,获取的像素值亮度则越大。因此,增大单位时间内矩阵内CCD/CMOS感受的光子能量,即可从物理上实现长曝光效果。
具体地,考虑到手机摄像头的传感器(sensor)在单位时间内获取进光量越多,最后的画面的长曝光效果越好,本实施例在手机中设置多个摄像头,进而通过多个摄像头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如此,实现长曝光效果;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多摄像头sensor增加进光量的长曝光摄影方法。
这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图像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601:移动终端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设置特定按键(如虚拟按键或物理按键),进而在移动终端处于图像采集状态,且检测到用户触发该特定按键时,才会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这里,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或设置有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所以,移动终端进入图像采集状态时,可以只默认开启某一特定图像采集装置,如开启主图像采集装置,而在检测到目标操作时,才会触发开启主图像采集装置以外的其他图像采集装置,这样,使得移动终端能够保证现有图像采集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实现长曝光效果。
步骤602: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长曝光效果,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均对同一取景区域的同一目标体进行图像采集,进而保证不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取景图像中存在重叠区域。具体地,当移动终端利用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实现长曝光效果时,该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同时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背面,或者正面;进一步地,设置同一表面的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处以同一水平线上,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如此,来提升移动终端的长曝光效果。
步骤603: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603可以具体包括: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当检测到存在重叠区域时,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所得到的所述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也就是说,所述移动终端需要获取到每一图像采集装置所得到的所述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部分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进一步地,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获取到每一图像采集装置所得到的所述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部分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后,所述移动终端还会根据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确定出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得到的所述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步骤604: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主图像采集装置,如主图像采集装置的分辨率高于其他图像采集装置的分辨率,此时,所述第一取景图像即可为主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到的图像。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通过移动终端基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进而利用目标光通量参数对取景图像进行调整,如此,通过多个图像采集状态来增加图像采集时的进光亮,进而使得调整后的取景图像达到长曝光效果,因此,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用户体验。而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仅增加了图像采集装置的个数,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在实现长曝光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以及不会大幅增加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移动终端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设置特定按键(如虚拟按键或物理按键),进而在移动终端处于图像采集状态,且检测到用户触发该特定按键时,才会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这里,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或设置有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所以,移动终端进入图像采集状态时,可以只默认开启某一特定图像采集装置,如开启主图像采集装置,而在检测到目标操作时,才会触发开启主图像采集装置以外的其他图像采集装置,这样,使得移动终端能够保证现有图像采集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实现长曝光效果。
步骤2: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长曝光效果,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均对同一取景区域的同一目标体进行图像采集,进而保证不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取景图像中存在重叠区域。具体地,当移动终端利用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实现长曝光效果时,该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同时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背面,或者正面;进一步地,设置同一表面的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处以同一水平线上,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如此,来提升移动终端的长曝光效果。
步骤3: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将所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进行叠加,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本实施例中,将所有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进行叠加,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该目标光通量参数均大于每一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如此,为实现长曝光效果奠定了基础。
步骤4: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主图像采集装置,如主图像采集装置的分辨率高于其他图像采集装置的分辨率,此时,所述第一取景图像即可为主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到的图像。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通过移动终端基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进而利用目标光通量参数对取景图像进行调整,如此,通过多个图像采集状态来增加图像采集时的进光亮,进而使得调整后的取景图像达到长曝光效果,因此,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用户体验。而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仅增加了图像采集装置的个数,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在实现长曝光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以及不会大幅增加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移动终端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设置特定按键(如虚拟按键或物理按键),进而在移动终端处于图像采集状态,且检测到用户触发该特定按键时,才会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这里,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或设置有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所以,移动终端进入图像采集状态时,可以只默认开启某一特定图像采集装置,如开启主图像采集装置,而在检测到目标操作时,才会触发开启主图像采集装置以外的其他图像采集装置,这样,使得移动终端能够保证现有图像采集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实现长曝光效果。
步骤2: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长曝光效果,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均对同一取景区域的同一目标体进行图像采集,进而保证不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取景图像中存在重叠区域。具体地,当移动终端利用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实现长曝光效果时,该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同时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背面,或者正面;进一步地,设置同一表面的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处以同一水平线上,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如此,来提升移动终端的长曝光效果。
步骤3: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步骤4: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与取景区域中目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对应的目标体相同;
也就是说,为确定出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所述移动终端还需要检测不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每一图像采集装置与同一目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里,所述取景图像中包含有所述目标体的图像,进而基于得到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出每一光通量参数的权重。
步骤5:基于步骤4得到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
步骤6: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主图像采集装置,如主图像采集装置的分辨率高于其他图像采集装置的分辨率,此时,所述第一取景图像即可为主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到的图像。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通过移动终端基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进而利用目标光通量参数对取景图像进行调整,如此,通过多个图像采集状态来增加图像采集时的进光亮,进而使得调整后的取景图像达到长曝光效果,因此,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用户体验。而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仅增加了图像采集装置的个数,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在实现长曝光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以及不会大幅增加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以下通过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地,手机同时开取N个摄像头,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曝光拍摄,根据N个摄像头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以及每一摄像头与取景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不同摄像头的sensor元件的光通量进行叠加,并将叠加的光通量存储在一个主摄像头中,通过主摄像头形成最后的长曝光图像。这里,多个摄像头直接通过物理结构上的光通量进行叠加实现的长曝光效果,比利用利用图像像素叠加实现的长曝光效果更为真实,而且,相对于单反相机而言,本实施例手机的成本低。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7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检测单元71,用于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
图像处理单元7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
感应单元73,用于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对应地,所述图像处理单元72,还用于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71,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对应地,
所述感应单元73,还用于当检测到存在重叠区域时,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72,还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根据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确定出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72,还用于将所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进行叠加,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71,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与取景区域中目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对应的目标体相同;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72,还用于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移动终端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检测单元71、感应单元72可以设置在感测单元140或者照相机121中,图像处理单元72以设置在图1中的控制器180中。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即,本发明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图像处理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
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
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
其中,所述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
当检测到存在重叠区域时,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确定出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包括:
将所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进行叠加,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与取景区域中目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对应的目标体相同;
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针对图像采集装置的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用于触发图像采集装置进入长曝光取景状态;
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操作触发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入图像采集状态,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得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
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对应地,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利用所述目标光通量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中的第一取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长曝光取景状态下的目标取景图像,呈现所述目标取景图像;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取景图像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对应地,
所述感应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存在重叠区域时,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根据所述重叠区域在每一所述取景图像中所占比例,确定出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所述取景操作时得到的取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进行叠加,得到目标光通量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检测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取景操作时与取景区域中目标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对应的目标体相同;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光通量参数的权重,基于权重确定出目标光通量参数。
CN201710110339.0A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6953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0339.0A CN106953967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0339.0A CN106953967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3967A CN106953967A (zh) 2017-07-14
CN106953967B true CN106953967B (zh) 2020-02-18

Family

ID=59468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0339.0A Active CN106953967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396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1688A (zh) * 2016-03-04 2016-07-20 海信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成像方法
CN105872148A (zh) * 2016-06-21 2016-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75679A (zh) * 2016-11-30 2017-02-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方法及装置
CN106454131A (zh) * 2016-11-29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拍照方法、装置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5228A (ja) * 2011-04-28 2012-11-29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1688A (zh) * 2016-03-04 2016-07-20 海信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成像方法
CN105872148A (zh) * 2016-06-21 2016-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454131A (zh) * 2016-11-29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拍照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375679A (zh) * 2016-11-30 2017-02-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3967A (zh)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4121B (zh) 双摄像头拍照方法及装置
JP5937767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6909274B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WO2017206656A1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8076938A1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713716B (zh) 一种双摄像头的拍摄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7045647A1 (zh) 一种处理图像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JP598260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合焦制御方法
US1118452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with phase difference detecting element
CN10685112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多重曝光拍摄方法
WO2017185778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曝光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959551A (zh) 一种拍摄装置及方法、移动终端
CN106954020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3179374A (zh) 图像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375679A (zh) 一种曝光方法及装置
CN106803879A (zh) 协同取景拍摄装置及方法
CN106303229A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CN107071277B (zh) 一种光绘拍摄装置、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018326B (zh) 一种拍摄方法和装置
WO2017206658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曝光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973226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WO201706748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处理图像的方法
CN106937056B (zh) 双摄像头的对焦处理方法、对焦处理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791449B (zh) 照片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6998455A (zh) 一种双摄像头拍摄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