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享方法、系统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享技术,尤其涉及智能分享方法、系统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互联网产品都涉及到分享功能,在相关实现到方式中都是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包含多个分享渠道的列表,列表中的多个渠道(如: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分享渠道)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即使用户没有使用过的渠道也长期存在,对用户造成困扰,从而降低了分享效率,影响用户的分享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分享方法、装置和系统,其能解决现有分享渠道的顺序固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智能分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判断是否有历史数据表,如果是执行S2,否则执行S4;
S2、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预设周期内的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该历史分享数据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S3、接收用户的本次分享数据,并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
S4、根据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S5、接收用户的本次分享数据,建立历史数据表,并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获取本地的应用安装信息;
S2具体为: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应用安装信息生成分享列表;
S4具体为:根据应用安装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用户的地理信息;
S2具体为: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地理信息生成分享列表;
S4具体为:根据地理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用户的地理信息;
S32、根据地理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S41、获取分享内容的标签信息;
S2具体为: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标签信息生成分享列表;
S4具体为:根据标签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S41、获取分享内容的标签信息;
S42、根据标签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S51、获取热门分享渠道信息;
S2具体为: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热门分享渠道信息生成分享列表;
S4具体为:根据热门分享渠道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S51、获取热门分享渠道信息;
S52、根据热门分享渠道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智能分享系统,用于执行智能分享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智能分享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判断是否有历史数据表,如果是执行第一生成模块,否则执行第二生成模块;
第一生成模块、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预设周期内的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该历史分享数据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更新模块、接收用户的本次分享数据,并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
第二生成模块、根据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创建模块、接收用户的本次分享数据,建立历史数据表,并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不同的用户使用习惯和多种因素去更新分享渠道的排序,提高了用户的分享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分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分享装置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智能分享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判断是否有历史数据表,如果是执行步骤12,否则执行步骤14;
步骤12、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预设周期内的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该历史分享数据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步骤13、接收用户的本次分享数据,并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
步骤14、根据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步骤15、接收用户的本次分享数据,建立历史数据表,并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
预设数据为系统预设的一个应用列表,例如,预设数据可以包括多个应用:“豆瓣”、“QQ”、“微信”和“微博”,当没有历史数据表时,系统自动根据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即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豆瓣”、“QQ”、“微信”和“微博”,或者从左往右依次排列的“豆瓣”、“QQ”、“微信”和“微博”,具体的显示规则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设计风格和设计需求调整。
当存在历史数据表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历史数据表中存储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历史分享数据;该预设周期为以当天为最后一日,之前的一个时间段;例如,用户在当天以前的30天内的分享数据为:在过去30天内分享到“微博”的次数为32次,在过去30天内分享到“微信”的次数为13次,在过去30天内分享到“豆瓣”的次数为7次,在过去30天内分享到“QQ”的次数为0次。根据预设数据“豆瓣”、“QQ”、“微信”和“微博”,以及历史分享数据生成分享列表,即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微博”、“微信”、“豆瓣”和“QQ”,或者从左往右依次排列的“微博”、“微信”、“豆瓣”和“QQ”,具体的显示规则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设计风格和设计需求调整。
当用户在此次选择了“豆瓣”作为分享目标时候,则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中在过去30天内分享到“豆瓣”的次数为8次;所以每一次分享后,历史数据表都会更新,直到在预设周期内某一个应用的分享次数超过“微博”的分享次数,则该应用排序优于“微博”,“微博”的排序也会次于该应用。
进一步地,智能分享方法,还包括步骤21、获取本地的应用安装信息;
步骤12具体为: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应用安装信息生成分享列表;
步骤14具体为:根据应用安装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获取本地的应用安装信息,例如,用户的设备上卸载了“微博”,则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应用安装信息生成分享列表为依次排列的:“微信”、“豆瓣”、“QQ”和“微博”;具体的显示规则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设计风格和设计需求调整。
获取本地应用安装信息分析,工作原理:获取智能设备中的应用安装列表,从列表中获取每个应用的包名,通过包名匹配筛选,把未安装应用不能分享的分享渠道去除(如微信,易信必须安装其客户端才可以分享),但每次打开都需要重新获取分析。因为用户会安装应用,也会删除应用,如果不重新获取信息,用户无法分享到目标渠道。
或者,步骤21后执行步骤22,步骤22、根据应用安装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当用户选择没有安装的应用作为分享渠道时,发送提示信息至用户。
进一步地,智能分享方法,还包括步骤31、获取用户的地理信息;
步骤12具体为: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地理信息生成分享列表;
步骤14具体为:根据地理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获取用户的地理信息,如果地理信息显示的是美国,则根据地理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是:“Facebook”、“Twitter”、“Instagram”、“豆瓣”、“QQ”、“微信”和“微博”;优选的将美国常用的社交应用的排序优于其他应用。
或者,步骤31后执行步骤32,步骤32、根据地理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进一步地,智能分享方法,还包括步骤41、获取分享内容的标签信息;
步骤12具体为: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标签信息生成分享列表;
步骤14具体为:根据标签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例如,用户所要分享的分享内容是一篇关于汽车的文章,则该分享内容的标签信息必定包含汽车,根据该标签信息将分享渠道“汽车之家”作为优选应用,排序优于其他应用。
或者,步骤41后执行步骤42,步骤42、根据标签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进一步地,智能分享方法,还包括步骤51、获取热门分享渠道信息;
步骤12具体为: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和热门分享渠道信息生成分享列表;
步骤14具体为:根据热门分享渠道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记录每个用户分享的分享内容和分享渠道,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每个分享内容的分享渠道,推荐给用户也去分享,或许能获得更多的共鸣。例如:用户A一般都会把分享内容分享到“微信”,“微博”,这一个分享内容其实很多人会分享到“QQ”,这可以提醒用户A让他也分享到QQ或许能产生跟多的共鸣,从而提升分享后的体验。
或者,步骤51之后执行步骤52,步骤52、根据热门分享渠道信息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历史分享数据、预设数据、应用安装信息、地理信息、标签信息和热门分享渠道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去生成分享列表;具体根据应用的设计风格、设计需求和产品设计进行调整。
智能分享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判断模块、判断是否有历史数据表,如果是执行第一生成模块,否则执行第二生成模块;
第一生成模块、从历史数据表中获取预设周期内的历史分享数据,并根据该历史分享数据和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更新模块、接收用户的本次分享数据,并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
第二生成模块、根据预设数据生成分享列表;
创建模块、接收用户的本次分享数据,建立历史数据表,并将本次分享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表,以更新历史数据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