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1077A - 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1077A
CN106951077A CN201710157618.2A CN201710157618A CN106951077A CN 106951077 A CN106951077 A CN 106951077A CN 201710157618 A CN201710157618 A CN 201710157618A CN 106951077 A CN106951077 A CN 106951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operating body
effective
operating
promp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576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1077B (zh
Inventor
张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576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1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1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1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1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1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获得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表示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预设条件,并在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时,即检测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通知信号,以通知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用于指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提示,从而,可使得用户及时得知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进而可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的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穿戴式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智能设备日渐兴起。
目前,深度摄像头在智能眼睛等VR/AR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VR/AR设备可通过其所安装的深度摄像头拍摄得到用户的手部图像信息,并进一步通过识别用户手部图像信息对应的用户手势实现与用户间的交互。然而,由于深度摄像头的拍摄视角有限,一旦用户的手势操作不在深度摄像头的视角范围内,就会导致VR/AR设备无法获得有效的手势输入,进而导致用户与VR/AR设备间的交互失败。
现有技术中,在应用VR/AR设备时用户无法及时获知其手势操作是否在深度摄像头的有效拍摄视角内,仅能被动地在交互失败即VR/AR设备无响应时进行再次或多次尝试,从而导致误操作率较高,基于此,如何让用户及时得知其手势操作是否在深度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从而使得对用户的手势操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进而降低手势交互时的误操作率,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旨在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概率。
为此,本发明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示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预设条件为用于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条件;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则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未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固定设置在所述操作体上,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提示信息时的提示方式为预定的体感提示方式。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拍摄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为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对应的有效拍摄区域;
则所述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
判断所述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操作体图像信息,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依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满足,则识别所述操作体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并在识别结果表示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的操作有效。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防止所述操作体移出所述有效操作区域。
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
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预设条件为用于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条件;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未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
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拍摄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为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对应的有效拍摄区域;
则所述处理器,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
获得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
判断所述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操作体图像信息,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依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满足时,识别所述操作体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并在识别结果表示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的操作有效。
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防止所述操作体移出所述有效操作区域。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获得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表示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预设条件,并在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时,即检测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通知信号,以通知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用于指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提示,从而,可使得用户及时得知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进而可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示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示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示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示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示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有效操作区域的一种边界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有效操作区域的另一种边界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边界的一种示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虚拟栅栏的一种示例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示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不同操作区域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提示用户将操作体移回至第一电子设备有效操作区域内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下文中使用的技术名词、简写或缩写总结解释如下:
深度摄像头:depth camera,是指一种可以产生3D图像的摄像头。根据实现原理不同主要有飞时(TOF)技术和结构光技术两种深度摄像头。TOF深度摄像头的实现原理为发射经过调制的光源,然后采集反射光,通过发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相移(phase shift)来测量并转换成距离信息。
深度图/深度图像:depth map,是一种3D点集合,点集合中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已知的一个三维像素。在机器视觉计算中,一般采用灰阶图作为深度图的2D描述,不同的灰度代表不同的深度值。可视化的深度图采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深度来描述,越暖的色调的像素代表越近的距离的点,越冷色调的像素代表越远距离的点。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提示方法,所述方法可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设备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VR/AR智能设备,参考图1示出的本实施例一种提示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其中,所述操作体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用户身体的某部位,例如用户手部等,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佩戴式AR智能设备为例,用户可以其手部为操作体,通过利用其手部作出相应手势,来对AR智能设备所提供的场景进行控制,如具体对所提供的AR应用场景中的某一虚拟对象进行所需类型的操作等。
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检测方式获得,该部分内容将在接下来的实施例中进行详述。
步骤102、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预设条件为用于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条件。
第一电子设备,如VR/AR智能设备等,往往存在一个有效的操作区域,仅当用户在该有效操作区域内利用操作体进行操作时,用户基于操作体所进行的操作才能被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获取,如VR/AR智能设备一般仅在其前方某一角度区域内才能有效检测用户手势等。
本步骤根据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来检测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具体而言,通过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定的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条件,来获知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
步骤103、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则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未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固定设置在所述操作体上,示例性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腕带式设备,或者是智能戒指,实际应用中,可将其佩戴在用户手腕/手指上,当用户通过手部手势操作VR/AR智能设备等第一电子设备时,可以利用其腕部佩戴的智能手表或手环等腕带式设备或手指上佩戴的智能设备协助交互。
本步骤中,如果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则相对应地,表示所述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此种情况下,为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的误操作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一通知信号,该通知信号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生成并发出一指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第一提示信息,从而,用户可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的提示情况,有效获知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
所述第一提示方式优选的,可以是震动、电流刺激、压力等体感提示方式。
例如,在用户佩戴的VR/AR智能设备检测出用户手势未处于智能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时,可向用户腕部的手环发出一通知信号,进而用户手环基于该通知信号,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如进行震动或进行电流刺激等,如果手环未发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则相应地表示用户手部处于VR/AR智能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示方法,获得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表示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预设条件,并在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时,即检测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通知信号,以通知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用于指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提示,从而,可使得用户及时得知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进而可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概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拍摄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为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对应的有效拍摄区域。
其中,仍以所述VR/AR智能设备为例,所述拍摄装置可以是VR/AR智能设备上安装的用于进行用户手势图像拍摄的深度摄像头,以支持设备的用户手势识别功能,所述VR/AR智能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则具体可以为所述深度摄像头的拍摄视角范围对应的有效拍摄区域,也就是说,仅当用户手势处于所述深度摄像头的有效拍摄区域内时,用户手部的手势图像才能被VR/AR智能设备获得。
在此基础上,参考图2示出的提示方法流程图,所述步骤101可以通过以下处理过程,实现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步骤1011、获得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
步骤1012、判断所述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操作体图像信息,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步骤1013、依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例如具体可以是所述深度摄像头采集的深度图像。
若操作体处于所述拍摄装置的有效拍摄区域内,则拍摄装置采集的图像中包括所述操作体的图像信息,反之,若操作体未处于所述拍摄装置的有效拍摄区域内,则拍摄装置的采集图像中不包括所述操作体的图像信息。基于此,本步骤通过检测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操作体图像信息,来获知操作体与拍摄装置的相对位置信息,进而可获得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该相对位置信息至少能够反映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
以VR/AR智能设备的深度摄像头为例,具体可通过对该摄像头采集的深度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及特征识别,来检测该深度图像中是否包含用户手部的手势图像,进而在此基础上获知用户手部/手势是否处于深度摄像头的有效拍摄区域内,后续VR/AR智能设备可基于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向用户手环发出通知信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所对应的红外区域,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相一致,例如,以包括深度摄像头的VR/AR智能设备来说,可使得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所对应的红外区域,与所述深度摄像头的有效拍摄区域保持一致。
相对应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红外接收装置;且本实施例中,限定第二电子设备具有以下功能:若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出的红外信号,则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一响应信息,反之,若不能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则第二电子设备不响应。
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所述步骤101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3示出的提示方法流程图,所述步骤101还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步骤1014、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具体地,可依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情况,来判断第二电子设备是否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第二电子设备有响应,则表示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反之,若无响应,则表示接收不到。
步骤1015、依据所述第三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固定设置在所述操作体上。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分别设置红外发射装置及红外接收装置,并使得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所对应的红外区域,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设置在操作体上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红外接收情况,来检测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该相对位置信息至少能够反映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例如,若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则至少能够得出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这一相对位置信息,反之,若第二电子设备不能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则至少能够得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这一相对位置信息。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示出的提示方法流程图,本申请的所述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4、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满足,则识别所述操作体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并在识别结果表示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的操作有效。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满足,则相应地,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此种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继续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对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性进行检测,即继续检测用户基于操作体的操作是否有效。
例如,当VR/AR智能设备检测出用户手势处于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时,继续对其深度摄像头所采集的包含手部手势信息的深度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及识别,在此基础上,判断识别结果是否对应一有效的操作手势,仅当识别出用户手势有效时,VR/AR智能设备方可依据识别出的手势类型作出相应响应,如响应用户手势,操作虚拟现实场景中的虚拟对象等。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识别出用户基于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的操作有效。
例如,当VR/AR智能设备识别出用户手势有效时,在依据用户手势作出相应响应的同时,还向用户手环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通知用户手环以区别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提示方式,来提示用户其手势有效,具体地,假设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为震动,则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可采用压力方式或电流刺激方式等,来提示用户其操作有效。
本实施例在检测出用户操作有效时,通过通知第二电子设备,使其发出提示操作有效的提示信息,可使得用户及时获知其操作是否有效,进一步地,还可以使用户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情况,了解到如何更加规范地操作操作体,相应地,可进一步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率。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示出的提示方法流程图,本申请的所述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5、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防止所述操作体移出所述有效操作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可以是依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所确定的边界,如图6(a)所示,依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θ,可确定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为:以第一电子设备的拍摄装置为顶点,以所述拍摄视角范围θ为顶角(锥角)的圆锥区域空间所对应的锥形空间边界,在图6(a)中简单表示为所述线a及线b。
实际应用中,考虑到从所述拍摄装置拍摄视角范围的边缘区域所采集到的操作体(如手部)图像,往往存在图像畸变大的问题,从而导致不适合作识别,针对该情况,具体可选取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内的中间某部分区域,作为拍摄装置的有效拍摄区域,或作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示例性地,参考图6(b)所示,图6(b)示出了将拍摄视角范围内的中间某部分区域设置为有效拍摄区域的一具体示例图,其中,图中虚线框内的区域具体表示有效拍摄区域。
第一电子设备可通过实时分析其拍摄装置采集的图像,来检测操作体是否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
具体地,针对图6(a)示出的边界,当操作体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体内移动时,若某一时刻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出拍摄装置采集的图像中不再包含有完整的操作体图像,则表示操作体已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如图7所示。针对图6(b)示出的边界,当操作体移动至所述边界或边界外部时,如处于图6(b)中的虚线c与线a之间的区域时,拍摄装置仍能采集到操作体图像,但采集到的图像具有操作体图像距离整个图像中心偏移较大、操作体图像畸变较大等特征,基于此,可通过分析拍摄装置所采集图像中的操作体图像特征,来确定操作体是否移动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
当检测出操作体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时,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通知信号,以通知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用于指示防止操作体移出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提示信息,如图8所示,依据本实施例的方案,从用户角度来说,相当于为用户的操作体建立了一个虚拟有效的操作区域栅栏(边界),当用户的操作体移动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边界时,在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三提示信息的提示下,如同碰到栅栏一样可以被感知到。本实施例方案,可进一步避免因操作体移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而导致的误操作。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示出的提示方法流程图,本申请的所述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6、当检测到操作体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外部时,依据操作体和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四通知信号,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四提示信息,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移回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可通过相应的图像分析方式获得。
具体地,针对图6(a)对应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情况,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拍摄装置,如VR/AR智能设备中用于进行手势图像采集的深度摄像头,不能对处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之外的操作体进行图像采集,从而,可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增设其他摄像头,如RGB摄像头等进行拍摄区域拓展,在深度摄像头拍摄不到的部分,利用增设的其他摄像头进行操作体图像拍摄,并基于所拍摄图像(如GRB图像)中操作体部分在整体图像中的方位位置布局情况,分析出操作体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
对于图6(b)示出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情况,针对在所述有效操作区域之外,且处于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的部分,如图10的区域r(1)、区域h(1)部分等,第一电子设备的拍摄装置,如VR/AR设备的深度摄像头,仍能够对处于该部分区域的操作体进行图像采集,从而,当操作体处于该部分区域时,可直接对所述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中的操作体图像在整体图像中的方位位置布局情况和/或图像畸变特征等,来确定操作体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而对于操作体处于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之外的情况,如处于所述区域r(2)、或区域h(2)的情况,则仍可以采用其他摄像头拓展拍摄区域,并对所述其他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的方式,来获得操作体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当然,也可对操作体处于所述图6(b)对应的有效操作区域之外的任何区域的情况,不加区分地均采用对所述其他摄像头进行图像分析的方式,实现对操作体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除此之外,在第一电子设备具有所述拍摄装置(用于采集有效操作区域内的操作体图像,以作操作识别)的基础上,还可以不借助任何的其他摄像装置,此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检测不到操作体前的临近一段时间内,所述操作体的移动方向推测操作体目前的位置,进而可根据操作体目前的位置判断出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操作体的移动方向,可通过分析检测不到操作体前的临近一段时间内,所述拍摄装置拍摄的多张图像中操作体的位置变化分析得出。
当检测到操作体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外部时,在获得操作体和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四通知信号,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四提示信息,该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移回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内。
示例性地,可通过在电子设备设置多个震动点,或多个电流刺激点或多个压力点,并通过多个震动点的震动轨迹和/或方向,或者多个电流刺激点的刺激轨迹和/或方向,或者多个压力点的的施力轨迹和/或方向,来指示用户依据所述提示信息中提供的轨迹或方向,将操作体移回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内。如图11所示,针对用户手部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可通过在所述智能手表表盘底部沿图中箭头x所示方向在各个施力点依次向用户腕部施加压力,从而可提示用户将其手部移动至箭头x所指向的所述有效操作区域内。
本实施例在检测到操作体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外部时,通过依据操作体和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输出使操作体回到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提示,可有效提示并指导、规范用户操作,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概率。
实施例七
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设备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VR/AR智能设备,参考图12示出的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处理器1,所述处理器1用于执行:
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预设条件为用于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条件;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未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
其中,所述操作体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用户身体的某部位,例如用户手部等,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佩戴式AR智能设备为例,用户可以其手部为操作体,通过利用其手部作出相应手势,来对AR智能设备所提供的场景进行控制,如具体对所提供的AR应用场景中的某一虚拟对象进行所需类型的操作等。
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检测方式获得,该部分内容将在接下来的实施例中进行详述。
第一电子设备,如VR/AR智能设备等,往往存在一个有效的操作区域,仅当用户在该有效操作区域内利用操作体进行操作时,用户基于操作体所进行的操作才能被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获取,如VR/AR智能设备一般仅在其前方某一角度区域内才能有效检测用户手势等。
处理器1根据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来检测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具体而言,通过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定的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条件,来获知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固定设置在所述操作体上,示例性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腕带式设备,或者是智能戒指,实际应用中,可将其佩戴在用户手腕/手指上,当用户通过手部手势操作VR/AR智能设备等第一电子设备时,可以利用其腕部佩戴的智能手表或手环等腕带式设备或手指上佩戴的智能设备协助交互。
如果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则相对应地,表示所述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此种情况下,为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的误操作率,处理器1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一通知信号,该通知信号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生成并发出一指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第一提示信息,从而,用户可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的提示情况,有效获知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
所述第一提示方式优选的,可以是震动、电流刺激、压力等体感提示方式。
例如,在用户佩戴的VR/AR智能设备检测出用户手势未处于智能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时,可向用户腕部的手环发出一通知信号,进而用户手环基于该通知信号,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如进行震动或进行电流刺激等,如果手环未发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则相应地表示用户手部处于VR/AR智能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获得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表示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预设条件,并在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时,即检测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通知信号,以通知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用于指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提示,从而,可使得用户及时得知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进而可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概率。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八中,参考图13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拍摄装置2,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为所述拍摄装置2的拍摄视角范围对应的有效拍摄区域。
其中,仍以所述VR/AR智能设备为例,所述拍摄装置可以是VR/AR智能设备上安装的用于进行用户手势图像拍摄的深度摄像头,以支持设备的用户手势识别功能,所述VR/AR智能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则具体可以为所述深度摄像头的拍摄视角范围对应的有效拍摄区域,也就是说,仅当用户手势处于所述深度摄像头的有效拍摄区域内时,用户手部的手势图像才能被VR/AR智能设备获得。
在此基础上,所述处理器,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
获得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判断所述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操作体图像信息,得到第二判断结果;依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例如具体可以是所述深度摄像头采集的深度图像。
若操作体处于所述拍摄装置的有效拍摄区域内,则拍摄装置采集的图像中包括所述操作体的图像信息,反之,若操作体未处于所述拍摄装置的有效拍摄区域内,则拍摄装置的采集图像中不包括所述操作体的图像信息。基于此,本步骤通过检测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操作体图像信息,来获知操作体与拍摄装置的相对位置信息,进而可获得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该相对位置信息至少能够反映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
以VR/AR智能设备的深度摄像头为例,具体可通过对该摄像头采集的深度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及特征识别,来检测该深度图像中是否包含用户手部的手势图像,进而在此基础上获知用户手部/手势是否处于深度摄像头的有效拍摄区域内,后续VR/AR智能设备可基于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向用户手环发出通知信号。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4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红外发射装置3,所述红外发射装置3发射的红外信号所对应的红外区域,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相一致,例如,以包括深度摄像头的VR/AR智能设备来说,可使得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所对应的红外区域,与所述深度摄像头的有效拍摄区域保持一致。
相对应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红外接收装置;且本实施例中,限定第二电子设备具有以下功能:若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出的红外信号,则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一响应信息,反之,若不能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则第二电子设备不响应。
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得到第三判断结果;依据所述第三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固定设备在所述操作体上。
具体地,可依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情况,来判断第二电子设备是否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第二电子设备有响应,则表示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反之,若无响应,则表示接收不到。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分别设置红外发射装置及红外接收装置,并使得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所对应的红外区域,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设置在操作体上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红外接收情况,来检测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该相对位置信息至少能够反映操作体是否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例如,若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则至少能够得出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这一相对位置信息,反之,若第二电子设备不能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红外信号,则至少能够得出操作体未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这一相对位置信息。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满足时,识别所述操作体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并在识别结果表示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的操作有效。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满足,则相应地,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此种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继续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对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性进行检测,即继续检测用户基于操作体的操作是否有效。
例如,当VR/AR智能设备检测出用户手势处于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内时,继续对其深度摄像头所采集的包含手部手势信息的深度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及识别,在此基础上,判断识别结果是否对应一有效的操作手势,仅当识别出用户手势有效时,VR/AR智能设备方可依据识别出的手势类型作出相应响应,如响应用户手势,操作虚拟现实场景中的虚拟对象等。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识别出用户基于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的操作有效。
例如,当VR/AR智能设备识别出用户手势有效时,在依据用户手势作出相应响应的同时,还向用户手环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通知用户手环以区别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提示方式,来提示用户其手势有效,具体地,假设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为震动,则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可采用压力方式或电流刺激方式等,来提示用户其操作有效。
本实施例在检测出用户操作有效时,通过通知第二电子设备,使其发出提示操作有效的提示信息,可使得用户及时获知其操作是否有效,进一步地,还可以使用户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情况,了解到如何更加规范地操作操作体,相应地,可进一步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率。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防止所述操作体移出所述有效操作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可以是依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所确定的边界,如图6(a)所示,依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θ,可确定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为:以第一电子设备的拍摄装置为顶点,以所述拍摄视角范围θ为顶角(锥角)的圆锥区域空间所对应的锥形空间边界,在图6(a)中简单表示为所述线a及线b。
实际应用中,考虑到从所述拍摄装置拍摄视角范围的边缘区域所采集到的操作体(如手部)图像,往往存在图像畸变大的问题,从而导致不适合作识别,针对该情况,具体可选取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内的中间某部分区域,作为拍摄装置的有效拍摄区域,或作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示例性地,参考图6(b)所示,图6(b)示出了将拍摄视角范围内的中间某部分区域设置为有效拍摄区域的一具体示例图,其中,图中虚线框内的区域具体表示有效拍摄区域。
第一电子设备可通过实时分析其拍摄装置采集的图像,来检测操作体是否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
具体地,针对图6(a)示出的边界,当操作体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体内移动时,若某一时刻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出拍摄装置采集的图像中不再包含有完整的操作体图像,则表示操作体已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如图7所示。针对图6(b)示出的边界,当操作体移动至所述边界或边界外部时,如处于图6(b)中的虚线c与线a之间的区域时,拍摄装置仍能采集到操作体图像,但采集到的图像具有操作体图像距离整个图像中心偏移较大、操作体图像畸变较大等特征,基于此,可通过分析拍摄装置所采集图像中的操作体图像特征,来确定操作体是否移动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
当检测出操作体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时,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通知信号,以通知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用于指示防止操作体移出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提示信息,如图8所示,依据本实施例的方案,从用户角度来说,相当于为用户的操作体建立了一个虚拟有效的操作区域栅栏(边界),当用户的操作体移动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边界时,在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三提示信息的提示下,如同碰到栅栏一样可以被感知到。本实施例方案,可进一步避免因操作体移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而导致的误操作。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检测到操作体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外部时,依据操作体和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四通知信号,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四提示信息,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移回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可通过相应的图像分析方式获得。
具体地,针对图6(a)对应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情况,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拍摄装置,如VR/AR智能设备中用于进行手势图像采集的深度摄像头,不能对处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之外的操作体进行图像采集,从而,可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增设其他摄像头,如RGB摄像头等进行拍摄区域拓展,在深度摄像头拍摄不到的部分,利用增设的其他摄像头进行操作体图像拍摄,并基于所拍摄图像(如GRB图像)中操作体部分在整体图像中的方位位置布局情况,分析出操作体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
对于图6(b)示出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情况,针对在所述有效操作区域之外,且处于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的部分,如图10的区域r(1)、区域h(1)部分等,第一电子设备的拍摄装置,如VR/AR设备的深度摄像头,仍能够对处于该部分区域的操作体进行图像采集,从而,当操作体处于该部分区域时,可直接对所述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中的操作体图像在整体图像中的方位位置布局情况和/或图像畸变特征等,来确定操作体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而对于操作体处于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之外的情况,如处于所述区域r(2)、或区域h(2)的情况,则仍可以采用其他摄像头拓展拍摄区域,并对所述其他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的方式,来获得操作体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当然,也可对操作体处于所述图6(b)对应的有效操作区域之外的任何区域的情况,不加区分地均采用对所述其他摄像头进行图像分析的方式,实现对操作体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除此之外,在第一电子设备具有所述拍摄装置(用于采集有效操作区域内的操作体图像,以作操作识别)的基础上,还可以不借助任何的其他摄像装置,此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检测不到操作体前的临近一段时间内,所述操作体的移动方向推测操作体目前的位置,进而可根据操作体目前的位置判断出操作体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操作体的移动方向,可通过分析检测不到操作体前的临近一段时间内,所述拍摄装置拍摄的多张图像中操作体的位置变化分析得出。
当检测到操作体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外部时,在获得操作体和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四通知信号,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四提示信息,该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移回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内。
示例性地,可通过在电子设备设置多个震动点,或多个电流刺激点或多个压力点,并通过多个震动点的震动轨迹和/或方向,或者多个电流刺激点的刺激轨迹和/或方向,或者多个压力点的的施力轨迹和/或方向,来指示用户依据所述提示信息中提供的轨迹或方向,将操作体移回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内。如图11所示,针对用户手部与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可通过在所述智能手表表盘底部沿图中箭头x所示方向在各个施力点依次向用户腕部施加压力,从而可提示用户将其手部移动至箭头x所指向的所述有效操作区域内。
本实施例在检测到操作体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外部时,通过依据操作体和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位置关系,输出使操作体回到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提示,可有效提示并指导、规范用户操作,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用户利用操作体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时的误操作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预设条件为用于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条件;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则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未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固定设置在所述操作体上,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提示信息时的提示方式为预定的体感提示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拍摄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为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对应的有效拍摄区域;
则所述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
判断所述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操作体图像信息,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依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满足,则识别所述操作体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并在识别结果表示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的操作有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防止所述操作体移出所述有效操作区域。
6.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
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判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预设条件为用于表示所述操作体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的条件;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不满足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未处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拍摄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为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视角范围对应的有效拍摄区域;
则所述处理器,获得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
获得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信息;
判断所述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操作体图像信息,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依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操作体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满足时,识别所述操作体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并在识别结果表示操作体的操作有效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体的操作有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检测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有效操作区域中移动至所述有效操作区域的边界处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通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防止所述操作体移出所述有效操作区域。
CN201710157618.2A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951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7618.2A CN106951077B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7618.2A CN106951077B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1077A true CN106951077A (zh) 2017-07-14
CN106951077B CN106951077B (zh) 2020-05-26

Family

ID=5947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57618.2A Active CN106951077B (zh) 2017-03-16 2017-03-16 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107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203A (zh) * 2017-11-23 2018-04-17 乐蜜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958514A (zh) * 2018-06-29 2018-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176525A (zh) * 2019-12-25 2020-05-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区域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2300A (zh) * 2011-12-19 2012-07-04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体感游戏中人体位置自动识别的方法及显示终端
CN103488296A (zh) * 2013-09-25 2014-01-01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体感交互手势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40168074A1 (en) * 2011-07-08 2014-06-19 The Dna Co., Ltd.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ntent by sensing head gesture and hand gestur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4898829A (zh) * 2015-04-17 2015-09-09 杭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体感交互系统
CN106327580A (zh) * 2016-08-12 2017-01-1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视景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8074A1 (en) * 2011-07-08 2014-06-19 The Dna Co., Ltd.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ntent by sensing head gesture and hand gestur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2542300A (zh) * 2011-12-19 2012-07-04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体感游戏中人体位置自动识别的方法及显示终端
CN103488296A (zh) * 2013-09-25 2014-01-01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体感交互手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898829A (zh) * 2015-04-17 2015-09-09 杭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体感交互系统
CN106327580A (zh) * 2016-08-12 2017-01-1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视景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绍玮等编著: "《商业摄影与实训》", 30 June 200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203A (zh) * 2017-11-23 2018-04-17 乐蜜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9100756A1 (zh) * 2017-11-23 2019-05-31 乐蜜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958514A (zh) * 2018-06-29 2018-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176525A (zh) * 2019-12-25 2020-05-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区域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1077B (zh)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7725B2 (en) Gesture-based casting and manipulation of virtual content in artificial-reality environments
CN110647237B (zh) 在人工现实环境中基于手势的内容共享
CN102662577B (zh) 一种基于三维显示的光标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4480228U (zh) 运动感测和成像设备
KR101792866B1 (ko) 이벤트 센서와 칼라 센서를 이용한 동작 인식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209273A (zh) 手势识别方法、交互控制方法、装置、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05678288B (zh) 目标跟踪方法和装置
EP2615523A1 (en) Image recognition apparatus, operation evalu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870802A (zh) 使用指谷操作车辆内的用户界面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16366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multi-user interactions
KR20110084748A (ko) 인터렉티브 모드를 지원하는 증강현실 구현 장치 및 방법
EP3617851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0188658A (zh)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951077A (zh) 一种提示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KR20130115094A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시스템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CN113330395A (zh) 一种多屏交互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车辆
CN108874128A (zh) 接近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6598356B (zh) 一种红外发射源输入信号定位点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39222A (zh) 一种触摸屏的操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594995A (zh) 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电子设备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909219B (zh) 基于三维空间的交互控制方法和装置、智能终端
CN103713755A (zh) 一种触摸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CN10406304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227923A (zh) 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虚拟触控系统和方法
JP2016126687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操作受付方法および操作受付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