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1638A - 便携式声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声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1638A
CN106941638A CN201710003844.5A CN201710003844A CN106941638A CN 106941638 A CN106941638 A CN 106941638A CN 201710003844 A CN201710003844 A CN 201710003844A CN 106941638 A CN106941638 A CN 106941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lug
retainer
cable
sound
portable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38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1638B (zh
Inventor
金东炫
申薛容
韩信
金裕昌
刘炫善
姜贞妍
姜五秉
徐尚佑
李在光
南炅秀
玄东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164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5828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199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5994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0665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16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1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1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1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1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asings, housings
    • H04B1/034Portable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0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abi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8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 H04M1/6066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includ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33Cables or cables storage, e.g. cable re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R5/0335Earpiece support, e.g. headbands or neckres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5Manufacture of mono- or stereophonic headphon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7Monophonic and stereophonic headphones with microphone for two-way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27Spatial or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f microphones, e.g. in dummy h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声音设备,该便携式声音设备具有:按照C形状弯曲的主体,该主体包括弹性部;耳塞保持器,其被设置到主体;耳塞,其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耳塞保持器,该耳塞包括被配置为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模块;主板,其位于主体内,该主板被配置为通过连接至耳塞来控制声音输出模块;声音线缆,其连接耳塞和主体;旋转模块,其位于主体内主体的端部与主板之间,该旋转模块被配置为在其外周上缠绕有声音线缆;桥,其与主体联接以覆盖旋转模块的一个表面;柔性板,其沿着桥设置并且一侧连接至主板,另一侧联接至麦克风。

Description

便携式声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声音设备。尽管本发明适合于宽范围的应用,它尤其适合于通过与终端的无线通信来从移动终端接收声音信号以及发送用于控制终端的控制信号。
背景技术
声音设备表示用于从终端接收声音信号以及将通过麦克风收集的声音信息发送至终端的声音装置。根据现有技术,便携式声音设备已采用了有线机制以通过将端子插入终端的耳机插孔中来接收声音信号。然而,在移动性和使用方便方面,对无线通信类型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需求近来不断增加。
考虑到便携性,正在开发被配置为可在用户身体上携带的各种便携式声音设备(例如,适合头部的带形状的头戴式耳机类型、耳挂类型、入耳类型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便携式声音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声音设备,其在通过旋转模块将耳塞保持在耳塞保持器中/将耳塞从耳塞保持器抽出时使对周边部件的影响最小化,使声音线缆在没有缠结的情况下缠绕在旋转模块上,并且使耳塞保持器和耳塞可联接到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声音设备,其通过使用暴露于外的金属壳体通过与终端的无线通信来接收来自终端的声音信号并且发送用于控制终端的控制信号,增强了无线通信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对于研究了以下内容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学习。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地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达到。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具体实现和广义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可包括:按照U形状弯曲的主体,该主体包括弹性部;耳塞保持器,其被设置到主体;耳塞,其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耳塞保持器,所述耳塞包括被配置为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模块;主板,其位于主体内,所述主板被配置为通过连接至耳塞来控制声音输出模块;声音线缆,其将耳塞和控制器连接;旋转模块,其位于主体内除了主板以外的主体的端部的方向上,所述旋转模块被配置为使声音线缆被缠绕在旋转模块的外周上;桥,其通过覆盖旋转模块的一个表面来与主体联接;柔性板,其沿着桥设置,所述柔性板的一侧连接至主板;以及麦克风,其与柔性板的另一侧联接。
优选地,所述桥还包括线缆引导件,该线缆引导件通过与联接有旋转模块的底表面间隔开指定距离来朝着旋转模块伸出,并且缠绕在旋转模块的外周上的声音线缆位于线缆引导件和所述底表面之间。
更优选地,线缆引导件和所述底表面之间的指定距离比声音线缆的厚度大一倍至三倍。
优选地,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桥联接的天线模块,所述桥的一侧连接至主板以辐射无线信号。
优选地,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止动件,其被配置为限制旋转模块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并且允许旋转模块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以及弹簧,其被配置为使旋转模块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使得声音线缆能够缠绕在旋转模块的外表面上,其中,止动件的与旋转模块接触的部分包括SUS材料,并且其中,如果耳塞被牵拉以脱离耳塞保持器,则旋转模块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
更优选地,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储存按钮,该储存按钮被配置为通过使止动件与旋转模块间隔开来允许旋转模块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
优选地,所述耳塞保持器还包括水平部分和线缆孔,该线缆孔形成在所述水平部分中以使得声音线缆能够从中穿过,所述耳塞还包括外壳,该外壳被配置为安装有声音输出模块,并且包括形成在一侧的水平部分以及从所述外壳伸出以与声音线缆联接的线缆保持器,并且线缆孔和耳塞保持器的所述水平部分之间的第一角度对应于耳塞的线缆保持器和耳塞的所述水平部分之间的第二角度。
更优选地,所述耳塞保持器被设置为偏向所述水平部分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麦克风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麦克风。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下外壳,其被配置为与旋转模块和主板联接,并且具有形成在端部处的耳塞保持器;以及上外壳,其被配置为通过与下外壳的上部联接来覆盖旋转模块和主板,所述下外壳还包括:狭缝,其形成在耳塞保持器中,所述狭缝的一侧开放,所述狭缝的另一侧封闭;以及保持器帽,其被配置为覆盖耳塞保持器并且包括形成在与所述狭缝的所述另一侧对应的部分中的线缆孔。
优选地,所述柔性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开关模块。如果所述开关模块被按压,则所述开关模块生成信号。并且,所述柔性板还包括被配置为通过从所述外壳暴露于外部来对开关模块加压的按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如本文具体实现和广义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可包括:按照C形状弯曲的主体,该主体包括弹性部;金属壳体,其与主体的外侧联接;耳塞保持器,其被设置到主体;耳塞,其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耳塞保持器,该耳塞包括被配置为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模块;主板,其位于主体内,该主板被配置为通过连接至耳塞来控制声音输出模块并且安装有无线通信单元;声音线缆,其连接耳塞和主板;天线图案,其被配置为通过连接至安装在主板中的无线通信单元来收发无线信号;以及非导体,其被插入天线图案和金属壳体之间。
所述非导体可被设置在形成在主体中的天线孔中。
所述非导体可包括弹性垫圈,导电材料可位于弹性垫圈的两侧,非导电材料可被插入弹性垫圈的中间。
天线图案的一端可连接至无线通信单元,所述非导体可位于天线图案的另一端。
主体可包括壳体,主板和声音线缆可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非导体可包括所述壳体的比所述壳体的其余部分薄的部分。
所述非导体所在的部分可被设置为最靠近天线图案和金属壳体之间的间隙。
当主体被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时,金属壳体可被设置在与朝着颈部的内方向相反的外方向上或/和主体的端部处。
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可包括旋转模块,该旋转模块位于主体内除了主板以外的主体的端部的方向上,该旋转模块可被配置为使声音线缆缠绕在旋转模块的外周上,并且天线图案可包括按照与旋转模块交叠的方式设置的柔性板。
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可包括设置在主体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该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可通过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指定距离来设置。如果通过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收集的声级大于基准,则控制器可仅从第一麦克风接收声音的输入。如果通过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收集的声级小于基准,则控制器可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二者接收声音的输入。
耳塞可包括:耳塞外壳,其被配置为通过具有曲面来将声音输出模块安装在内部;声音孔,其形成在耳塞外壳的一侧;以及线缆保持器,其从耳塞外壳的另一侧伸出以与声音线缆联接,并且耳塞保持器还可包括具有曲率与耳塞外壳的形状对应的曲面的底座部以及形成在底座部中以使声音线缆穿过的线缆孔。
底座部可包括:第一部分,其与耳塞外壳的另一侧接触;第二部分,其在将主体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时在朝着用户的颈部的内方向上沿着主体的延伸方向从第一部分延伸;以及第三部分,其在将主体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时在面向前侧的前方向上通过与第二部分接触来沿着主体的延伸方向从第一部分延伸,线缆孔可形成在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彼此相遇的边缘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可包括:按照C形状弯曲的主体,该主体包括弹性部;金属壳体,其与主体的外侧联接;耳塞保持器,其被设置到主体;耳塞,其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耳塞保持器,该耳塞包括被配置为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模块;主板,其位于主体内,该主板被配置为通过连接至耳塞来控制声音输出模块;声音线缆,其连接耳塞和主板;天线图案,其被配置为通过连接至主板来收发无线信号;以及天线连接部,其被配置为通过穿过主体来连接天线图案和金属壳体。
优选地,当主体被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时,金属壳体被设置在与面向颈部的内方向相反的外方向上或/和主体的端部处。
优选地,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旋转模块,该旋转模块位于主体内除了主板以外的主体的端部的方向上,该旋转模块被配置为使声音线缆缠绕在旋转模块的外周上,并且天线图案通过叠置于旋转模块上来设置。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包含弹性材料的弹性带以及连接至弹性带的两端的一对外壳,所述弹性带包括丝形状的记忆合金、与记忆合金的两个端部联接的一对连接部以及被配置为通过包围记忆合金和连接部的一部分而可变形的第一覆盖部。
更优选地,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信号线,其被配置为在一对外壳之间收发信号;以及第二覆盖部,其被配置为覆盖信号线的一部分和记忆合金。
更优选地,记忆合金的两端弯曲成钩形状以被锁定到连接部。
更优选地,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上壳体,其覆盖连接部的一侧;多个锁定孔,其形成在连接部中;多个螺钉,其通过锁定孔被锁定到第一壳体;以及下壳体,其覆盖连接部的另一侧。
并且,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信号线,其在一对外壳之间收发信号;以及信号线接纳部,其被配置为通过与锁定孔分离来接纳信号线。
此外,信号线接纳部包括比信号线的厚度宽的第一部分以及与信号线的厚度对应的第二部分,并且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交替地形成。
优选地,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主体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该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通过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指定距离来设置。
更优选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位于主体的一侧。如果通过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收集的声级大于基准,则仅从第一麦克风输入声音。如果通过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收集的声级小于基准,则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二者输入声音。
优选地,耳塞包括:耳塞外壳,其被配置为通过具有曲面来将声音输出模块安装在内部;声音孔,其形成在耳塞外壳的一侧中;以及线缆保持器,其从耳塞外壳的另一侧伸出以与声音线缆联接,并且耳塞保持器还包括具有曲率与耳塞外壳的形状对应的曲面的底座部以及形成在底座部中以使声音线缆穿过的线缆孔。
更优选地,底座部包括:第一部分,其与耳塞外壳的另一侧接触;第二部分,其在将主体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时在朝着用户的颈部的内方向上沿着主体的延伸方向从第一部分延伸;以及第三部分,其在将主体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时在面向前侧的前方向上通过与第二部分接触来沿着主体的延伸方向从第一部分延伸。
并且,线缆孔形成在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彼此相遇的边缘上。
因此,本发明提供以下效果和/或特征。
首先,当通过旋转模块将耳塞保持在耳塞保持器中或者从耳塞保持器抽出时,对周边部件的影响被最小化并且声音线缆可在不缠结的情况下缠绕在旋转模块上。
其次,由于用于帮助用户容易地和方便地保持耳塞的结构被设置到耳塞保持器,所以用户可方便地携带耳塞。
第三,可利用暴露于外的金属壳体增强无线通信性能。当通过旋转模块将耳塞保持在耳塞保持器中或者从耳塞保持器抽出时,对周边部件的影响被最小化并且声音线缆可在不缠结的情况下缠绕在旋转模块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适用范围将从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该理解,仅示意性地在指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同时给出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因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该详细描述,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将被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些附图仅是例示进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弹性带的制造工艺的示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耳塞和耳塞保持器的示图;
图6和图7是描述本发明的将耳塞与耳塞保持器联接的方式的示图;
图8是本发明的旋转模块、止动件和储存按钮的示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内的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描述本发明的桥、柔性板和旋转模块的设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桥和旋转构件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中的弹性带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中将弹性带和外壳联接的方式的示图;
图16A和图16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中将信号线和弹性带联接的方式的示图;
图17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中将金属壳体和天线模块联接的一个方式的示图;
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中将金属壳体和天线模块联接的另一方式的示图;
图17C是对图17A所示的将金属壳体和天线模块联接的方式的性能与图17B所示的方式的性能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中的双麦克风的示图;
图19是描述图18所示的双麦克风的性能的示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双麦克风的性能的曲线图;以及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中的耳塞和耳塞保持器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根据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给出描述。为了参照附图简要描述,可为相同或等同的组件提供相同的标号,其描述将不再重复。通常,诸如“模块”和“单元”的后缀可用于指代元件或组件。本文使用这种后缀仅是为了方便说明书的描述,后缀本身并非旨在给予任何特殊含义或功能。在本公开中,为了简明起见,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内容已被省略。使用附图来帮助容易地理解各种技术特征,应该理解,本文呈现的实施方式不受附图的限制。因此,本公开应该被解释为扩展至附图中具体示出的更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以外的任何更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尽管可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一般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区分。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该元件可以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中间元件也可以存在。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直接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单数表示可以包括复数表示,除非该单数表示根据上下文表示明确不同的含义。在本文中使用的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应当理解为它们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多个部件、功能或步骤的存在,并且还应当理解的是,同样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功能或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配置的框图。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可包括控制器250、无线通信单元285(例如,天线模块)、声音输出单元240、感测单元275、麦克风260、用户输入单元270和电源单元290。
声音输出单元240是被配置为根据声音信号输出声音的装置。一个代表性示例包括被配置为通过插入用户的耳中来传送声音的耳塞240。
麦克风260将外部声音信号处理成电音频数据。所处理的音频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单元285被传送至外部终端或服务器。为了消除在接收外部声音信号的过程中生成的噪声,可在麦克风260中实现各种噪声消除算法。
感测单元275是用于识别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状态和周围情况的装置,并且可包括用于感测周围亮度的照度传感器、用于感测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用于感测便携式声音设备的倾斜和位置的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检测耳塞240是否位于耳塞保持器225处的耳塞开关等。
作为用户用来控制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输入单元,用户输入单元270可包括呼叫按钮272、用于音量调节等的按钮273、电源按钮271、用于将声音线缆保持在外壳220中的储存按钮275等。
用户输入单元270可仅包括呼叫按钮272以及一对音量调节按钮273,或者还可包括播放/停止按钮和歌曲顺序改变按钮。由于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尺寸有限并且用户频繁地在不看对应按钮的情况下通过用户输入单元270施加输入,所以如果按钮的数量增加,则难以区分各个按钮的功能。因此,能够扩展可利用有限数量的按钮按照将按钮按压时间、按钮按压计数和多个按钮组合的方式输入的控制命令。
由于便携式声音设备200通常被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便携式声音设备200不太可能丢失。相反,当一般终端丢失时,可按照同时按压一对用户输入单元270达预定持续时间的方式利用通过蓝牙连接的终端的报警声来寻找丢失的终端。
通过激活蓝牙连接的终端的语音记录功能,通过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麦克风260收集的语音或音频可被保存到终端。
根据现有技术,仅能够通过便携式声音设备控制呼叫相关功能或者声音媒体播放相关功能。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的特征在于扩展了它自己的控制范围。图2是在一个方向看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立体图。图3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穿戴状态的示图。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主体配置有弹性带210和外壳220并且形成图2所示的C形曲线。
由于弹性带210是具有弹性的弯曲棒形状的构件,所以如果对其施加力,则弹性带210在指定范围内变形。如果力被去除,则弹性带210返回到它先前的形状。外壳220与弹性带210的两端联接并且位于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C形曲线的两个端部处。诸如主板281、无线通信单元285、电池291、缠绕构件250以及线的各种部件在内部或外部插入。
如图3所示,C形状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可通过被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来携带。由于传感器275被设置到弹性带210,所以可感测用户是否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200。例如,当用户穿戴设置有用于感测曲率变化的位移传感器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时,如图4所示,可感测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两个端部伸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弹性带210的曲率平滑地改变,所以可确定用户意图使用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因此,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电源被打开或者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可与外部终端同步。
为了准确地确定用户当前是否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200或者便携式声音设备200是否在被携带的同时伸展,还可在位移传感器中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曲率可观地改变之后再次考虑曲率。在弹性带210的曲率可观地改变为第一大小之后,如果曲率被固定为比便携式声音设备200被安装的状态下的大小更平滑的第二大小,则可确定便携式声音设备200被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
除了位移传感器之外,诸如温度检测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的传感器可被设置到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与用户的颈部接触的穿戴表面。当用户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200时,如果所感测的温度属于人体温度范围,则亮度降低,或者感测心率,确定便携式声音设备200被用户穿戴。如果是这样,则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电源可被打开,或者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可通过激活无线通信单元285来与外部终端同步。
另选地,被配置为被物理地按压的开关278可被设置到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如果用户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则开关被按压以生成开启信号。如果开关278维持在开启状态下达指定时间,则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电源可被打开或者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可与外部终端同步。
如果多个传感器277和多个开关278被设置到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则多个值可被组合在一起以便就便携式声音设备200是否被穿戴进行准确判定。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弹性带210的制造工艺的示图。参照图3的(a),记忆合金线211和信号线212被插入具有弹性的管形状的聚合物管214中。记忆合金线211具有按照曲率弯曲的基本形状以便于弹性带210维持图2所示的形状,并且提供弹性以便于尽管接收到施加到其的力,仍返回到原始形状。信号线212在装载在左外壳220中的部件与装载在右外壳220中的部件之间收发信号。聚合物管214保持信号线212和记忆合金线211使其彼此不间隔开并且还用于将联接托架215固定到其。
随后,参照图3的(b),聚合物管214的两端分别被安装到联接托架215中。联接托架215用于将外壳220和弹性带210联接在一起并且可使用硬塑料。联接托架215可具有联接孔/突起以与外壳220联接,并且记忆合金线211和信号线212通过穿过联接托架215而暴露。
参照图3的(c),按照将图3的(b)所示的构件置于模具中并且插入用于部分地覆盖聚合物管214和联接托架215的塑料的方式来执行嵌件注塑成型,从而形成带盖216。一旦通过嵌件注塑成型形成带盖216,记忆合金线211、信号线212和联接托架215就被一体地形成。因此,尽管弹性带210的形状重复地改变,弹性带210避免失去它自己的弹性,具有增强的耐久性,并且设置有防水功能以防止在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时汗水渗入。
带盖216可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在制造带盖216时,通过热使热塑性聚氨酯熔融。如果热塑性聚氨酯被硬化,则它变为具有耐油性和耐磨性的类似于橡胶等的弹性材料。联接托架215与带盖216之间的交叠区段越大,弹性带210的刚性越大。因此,难以使弹性带210变形。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分解立体图。
以上描述中提及的与弹性带210的两个端部联接的外壳220包括上外壳220a和下外壳220b。主板281、无线通信单元285、电池291、麦克风260、旋转模块250等被装载在上外壳220a和下外壳220b之间。
外壳220利用聚合物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并且可使用诸如聚苯乙烯的具有刚性的塑性产品。外壳220可部分地包括诸如金属、玻璃、皮革等的不同材料。外壳220的材料可使用与联接托架215相同并且与带盖216不同的材料。
由于用于带盖216的TPU(热塑性聚氨酯)具有弹性,所以它容易变形。如果所施加的力被去除,则TPU可返回到它先前的形状。由于TPU具有高表面摩擦系数,所以它可紧密地附着到用户的身体。
外壳220利用具有刚性的聚苯乙烯(PS)材料形成以保护内部部件。并且,外壳220的表面可涂覆有聚氨酯以紧密地附着到用户的身体。如果外壳220的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则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可具有具整体感的外观。此外,由于弹性带210和外壳220二者均紧密地附着到用户的皮肤以抵御用户的运动保持稳定,所以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可提供良好的贴合。
由于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频繁地暴露于水或湿气(例如汗水等),所以可增强增加了防水功能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耐久性。如果设置被配置为覆盖上外壳220a与下外壳220b之间的间隙的肋或者防水构件被插入上外壳220a与下外壳220b之间,则可防止水渗入。尽管没有插入单独的防水构件,如果应用聚氨酯涂层,则上外壳220a和下外壳220b可更紧密地彼此附着。
主板281被安装在外壳220内,无线通信单元285、麦克风260等被安装在主板281上。并且,主板281连接至电池291、用户输入单元270、音频输出单元240等。安装在外壳220中的部件可在两侧对称地设置到外壳220。另选地,仅可通过安装在弹性带210中的信号线212使用设置在一侧的部件。例如,在无线通信单元285被设置到外壳220一侧的情况下,由无线通信单元285接收的声音信号可通过两侧的耳塞240来输出。
无线通信单元285可通过被安装在主板281上或者形成在外壳220的表面上来与外部终端收发信号。无线通信单元285利用与外部终端的诸如蓝牙等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来从外部终端接收控制信号和声音信号或者将通过便携式声音设备200的用户输入单元270或麦克风260输入的控制信号和声音信号发送至外部终端。
用于打开/关闭电源的电源按钮271、用于播放或呼叫的按钮272、用于调节声音的方向键273等可被包括在外壳220中。具体地讲,方向键可用于控制所播放的歌曲的前一首或后一首歌曲被播放。按钮可使用被配置为物理地增压的薄膜键(dome key)或者通过静电容变化感测的触摸键。
在触摸键的情况下,外壳220的表面可没有限制地按照各种方式用于触摸键的位置。当触摸键形成在外壳220的表面上时,可利用LED将触摸键位置和功能显示在外壳220的表面的触摸键形成部分上。耳塞240通过插入用户的耳中来传送声音并且通过声音线缆245连接至主板281。主板281根据声音信号控制耳塞240输出声音。
图5是本发明的耳塞240和耳塞保持器225的示图。图6和图7是描述本发明的将耳塞240与耳塞保持器225联接的方式的示图。
本发明的外壳220在两侧分别设置有耳塞保持器225,耳塞240被安置在该耳塞保持器225处。耳塞保持器225可形成在下外壳220b的一个端部处。具体地讲,当用户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200时可防止耳塞保持器225暴露于外。
耳塞保持器225包括凹陷,该凹陷被配置为成凹形凹陷以与耳塞240的形状匹配。并且,被配置为连接耳塞240和主板281的声音线缆245穿过形成在耳塞保持器225中的线缆孔225a。
随着声音线缆245通过安装在外壳220中的旋转构件的弹性被缠绕在旋转模块250的外周上,耳塞240可自动地与耳塞保持器225联接。
由于现有技术的耳塞频繁地导致未能准确地与耳塞保持器225联接的问题(例如,与歪斜或倒置的耳塞保持器225联接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固定耳塞240以正确地联接不方便。本发明改进耳塞240和耳塞保持器225的设计以使得耳塞240能够与耳塞保持器225的正确位置联接。
根据现有技术,耳塞保持器225通常具有流线型形状。尽管耳塞240倒置或歪斜地联接,它被储存在与流线型形状对应的错误位置中。然而,本发明的耳塞保持器225包括形成在与耳塞240输出声音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的部分上的平坦或水平部分225c。
为了与耳塞保持器225的水平部分225c对应,耳塞240包括平坦或水平部分243。因此,耳塞240按照耳塞240的水平部分243与耳塞保持器225的水平部分225c接触的方式被储存在耳塞保持器225中。
声音线缆245所穿过的线缆孔225a位于耳塞保持器225的水平部分225c的一侧。如果线缆孔225a位于水平部分225c的中心处,则耳塞240可能倒置或歪斜地联接。因此,线缆孔225a按照偏向水平部分225c的一侧的方式设置,并且声音线缆245在偏向水平部分243的一侧的位置处(而非耳塞240的水平部分243的中心)联接。
耳塞240和声音线缆245的线缆保持器241被配置为从耳塞240伸出。线缆保持器241包括诸如橡胶的弹性构件,并且防止声音线缆245由于弯曲而被割断。线缆保持器241被插入耳塞保持器225的线缆孔225a中。
参照图6,耳塞保持器225的水平部分225c与线缆孔225a之间的第一角度α可被形成为与耳塞240的水平部分243与线缆保持器241之间的第二角度β对应。如果第一角度α等于第二角度β,则当线缆保持器241被插入线缆孔225a中时,耳塞240可在准确的地方联接。
仅当水平部分225c的法线与线缆孔225之间的角度小于45°时,可防止声音线缆245在穿过线缆孔225时导致摩擦。因此,优选的是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大于45°。
图7是耳塞保持器225的正视图。包围耳塞240的外周的耳塞保持器225的侧壁部分225b包括曲率与耳塞240的外周曲率对应的曲面。耳塞保持器225的侧壁部分225b与线缆孔225a之间形成的第三角度θ与耳塞240的侧周与线缆保持器241之间形成的第四角度ω对应。如果第三角度θ和第四角度ω中的每一个大于90°,则引导耳塞240使其位于常规或正确位置的功能下降。如果这种角度被设定为小于45°,则当耳塞240与耳塞保持器225联接时侧壁部分225b成为障碍。因此,可将耳塞240和耳塞保持器225的形状设计成具有介于45°和90°之间的中间角度(例如,约70°)。
由于侧壁部分225在主体的端部方向上从水平部分225c延伸较长,所以耳塞240沿着侧壁部分225储存。因此,可解决耳塞240的耳帽242朝着一侧储存的现有技术问题。
由硅或聚氨酯材料形成的耳帽242可拆卸地设置以通过紧密地附着来被插入用户的耳中。当用户改变时,耳帽242的大小可更换以适合改变的用户。在耳帽242长时间使用之后,如果耳帽242变脏,则可更换成新的一个以便于卫生。
如果诸如磁体/金属的磁性物质226被设置到耳塞240和耳塞保持器225,则当耳塞240靠近耳塞保持器225时,耳塞240可通过磁力被自动地插入耳塞保持器225中。耳塞240的传感器可被进一步包括在耳塞保持器225中以感测耳塞240是否被安置在耳塞保持器225上。通过耳塞240的传感器,用户可根据耳塞240是否与耳塞保持器225分离来控制便携式声音设备200。
例如,如果一侧的耳塞240与耳塞保持器225分离,则可通过激活移动终端或无线通信单元285的呼叫功能来执行与外部终端的同步。如果两个耳塞240均与耳塞保持器225分离,则可激活与外部终端的声音有关的功能。如果耳塞240被储存在耳塞保持器225中,则当前播放的歌曲停止或者同步可结束。
随着便携式声音设备200被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难以提供视觉信息。因此,便携式声音设备200可通过声音输出单元240和振动电机来向用户提供警告。如果电源被打开,则实现与外部终端的同步,或者诸如呼叫信号接收或消息接收的通知项出现,可通过提供振动或通知声音来将这种事件通知给用户。
电池291可被装载在外壳220的两侧。另选地,电池291可仅被装载在外壳的一侧。并且,可包括用于对电池291进行充电的充电端子。
当耳塞240被储存在耳塞保持器225中时,声音线缆245按照通过位于外壳220中的旋转模块250缠绕的方式被储存在外壳220中。因此,声音线缆245不从便携式声音设备200暴露于外。旋转模块250包括固定到外壳220的固定轴、被配置为在固定轴上居中旋转的轮、被配置为向轮提供旋转力的板簧等。在这种情况下,声音线缆245被缠绕在轮的外表面上。
板簧提供旋转力以使得旋转模块25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如果用户牵拉声音线缆245,则旋转模块250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从而声音线缆245从旋转模块250展开以从外壳220暴露于外。
图8是本发明的旋转模块250、止动件255和储存按钮275的示图。为了维持耳塞240可通过从耳塞保持器225脱落来被用户使用的状态,可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防止旋转模块250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止动件255。锯齿形状的突起253形成在旋转模块250的外侧。突起253的一侧是斜面253a,台阶253b形成在突起253的另一侧。
当旋转模块250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由于突起253的台阶253b与止动件255接触,所以旋转模块250无法旋转。当旋转模块250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时,止动件255沿着突起253的斜面253a移动以不干扰旋转模块250的旋转。
具体地讲,当用户牵拉声音线缆245时,旋转模块250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如果牵拉声音线缆245的力被去除,则止动件255被卡在台阶253b上以干扰旋转模块250使其不在第一方向上旋转。
由于从止动件255和突起253彼此接触的止动件的部分255b重复地生成摩擦,所以可使用耐久性大于诸如聚碳酸酯(PC)的合成树脂的诸如SUS(不锈钢)的构件。
止动件255在旋转模块250的直径方向上移动,用于控制止动件255的移动的储存按钮275暴露于外。储存按钮275被设置在与止动件255垂直的方向上。由于在止动件与储存按钮275彼此接触的地方形成斜面,所以可将储存按钮275的力传送至止动件255。
如果在第一方向上按压储存按钮275,则储存按钮275的斜面275a沿着形成在止动件255中的斜面255a移动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推压止动件255。一旦止动件255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它就远离旋转模块250移动,使得旋转模块250通过旋转模块250的板簧而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并且声音线缆245通过缠绕在旋转模块250上而被储存。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200中的外壳220的内部配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描述本发明的桥230、柔性板282和旋转模块的设置的放大立体图。
主板281、旋转模块250、桥230、柔性板282、麦克风260和天线模块285被安装在外壳220中。参照图4,电池291被安装在相对的外壳220(而非主板281)中。并且,安装有用于将用户输入单元270的信号和声音信号传送至耳塞240的辅助板以及旋转模块。
声音线缆245被缠绕在旋转模块250的外周上。并且,旋转模块250重复地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旋转。这可导致旋转模块250在旋转的同时影响周边装置的问题。并且,可导致声音线缆245在被缠绕在旋转模块250上的同时撞上周边装置的问题。此外,由于旋转模块250连接至声音线缆245,所以它与耳塞保持器225相邻设置,由此主板281偏向弹性带[图9]。
由于主板281被设置在后侧,麦克风260或用户输入单元270(例如,按钮)位于偏向弹性带210的一侧。在麦克风260或按钮未被设置在主体的端部上,而是设置在弹性带210一侧的情况下,由于按钮或声音输出单元不在前侧,而是在横向,所以使用麦克风260或按钮不方便。
因此,本发明另外包括桥236,桥236被配置为覆盖旋转模块250,从而使由于旋转模块250的旋转造成的对周边部件的影响最小化。
如图9所示,桥230弯曲以在下部中形成空间,并且旋转模块250被设置在该空间中。由于桥230的两个端部被固定到下外壳220b,所以旋转模块250位于桥下面,诸如柔性板等的电子部件可被安装在桥230上面。
为了将麦克风260和按钮设置在主体的端部中,需要连接至主板281的柔性板282。如图10所示,柔性板282位于桥的上表面上。一端连接至主板281,另一端连接至麦克风260。
本发明的麦克风260可通过经由两个孔261中的每一个接收声音来收集语音。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均匀的方式收集语音,而不管用户的脸部的位置如何,并且使环境噪声最小化。麦克风260如果更靠近用户的嘴部则可更准确地识别用户的语音。因此,优选的是,麦克风260位于主体的端部。具体地讲,当用户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时,麦克风260优选位于前方。因此,根据本发明,麦克风260被设置在主体的端部的方向上,以相邻地面对耳塞保持器225。
除了麦克风260的信号之外,柔性板282还将位于主体的端部的用户输入单元270的信号传送至主板281。当用户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时,如果用户输入单元270位于用户的前面,则用户方便使用用户输入单元270。因此,可利用柔性板282将按钮设置在主体的端部。
因此,由于设置在与用户的嘴部相邻的位置处的麦克风260可准确地捕捉用户的语音,所以除了在安静的环境(例如,办公室、图书馆等)中之外,用户甚至在严重噪杂环境(例如,通勤地铁等)中也可进行具有清楚的声音质量的电话交谈。
天线模块285可被设置在桥230的上表面上。天线模块285可通过在柔性绝缘膜上形成导电图案来制造。并且,天线模块285可通过连接至主板281来收发无线信号。
连接至旋转模块250的声音线缆245通过穿过形成在耳塞保持器225中的线缆孔225a来连接至耳塞240。在线缆孔225a直接形成在下外壳220b中的情况下,线缆需要被切断。相反,在下外壳220b的耳塞保持器225中形成狭缝221之后,声音线缆245被设定为穿过狭缝221。
狭缝221的一个端部开放,而另一封闭的端部被设置在与线缆孔225a对应的位置处。耳塞保持器225可利用保持器帽226来覆盖以隐藏狭缝221。由于形成如上配置的狭缝221,旋转模块250、声音线缆245和耳塞240可容易地分离。因此,方便了维护。
图11是本发明的桥和旋转构件的侧视图。
桥230的下侧通过形成梯形形状的空间来覆盖旋转模块250。在这种情况下,可形成线缆引导件231,其被配置为通过部分地从旋转模块250的外周伸出预定距离来使得声音线缆245能够均匀地缠绕在旋转模块250的外表面上。
如果声音线缆245缠绕以交叠,则声音线缆245在外壳220内缠结。因此,旋转模块250停止,声音线缆245无法从外壳220出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形成从桥230朝着旋转模块250伸出的线缆引导件231。
线缆引导件从桥230的下部伸出以与旋转模块250的外周相邻设置。由于线缆引导件231与安置有旋转模块250的底表面255间隔开,所以在所安置的底表面255与线缆引导件231之间形成空间。
具体地讲,线缆引导件231位于旋转模块250的上部附近,并且旋转模块250与线缆引导件231之间存在间隙。然而,由于这种间隙小于声音线缆的厚度,所以声音线缆245无法缠绕在旋转模块250的上部。具体地讲,由于声音线缆245仅缠绕在D下面的部分上,如图11所示,所以声音线缆245从旋转模块的中心在外方向上整齐地堆积,以防止声音线缆245缠结。
声音线缆245被缠绕在底表面255与线缆引导件231之间的空间中。为了防止声音线缆245缠结,线缆引导件231通过与底表面255间隔开足以设置1至3条声音线缆245的距离来设置。
由于可设置至少一个或更多个线缆引导件231,所以如果设置过多的线缆引导件,则生成摩擦力以限制旋转模块250的旋转力并且损坏声音线缆245。因此,有必要调节线缆引导件的数量。本实施方式建议设置四个左右的线缆引导件。
图12是从一个方向看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立体图。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被穿戴的状态。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主体包括弹性带310和外壳320,从而形成图12所示的C形曲线。
弹性带310具有带形状,该带形状具有面和厚度。当弹性带被置于颈部的后侧时,弹性带的内侧触碰颈部的后侧,外侧面向后侧。随着连接弹性带和外壳的部分盘绕,位于主体的两个端部上的外壳的外侧面向前方,内侧触碰用户的锁骨。
由于弹性带310具有弹性,所以如果施加力,则弹性带310在指定范围内变形。如果力被去除,则弹性带310返回到其先前形状。外壳320与弹性带310的两端联接并且位于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C形曲线的两个端部处。诸如主板381、无线通信单元385、电池391、旋转模块350等的各种部件被插入外壳320中。
如图13所示,C形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可通过被穿戴在用户的颈部来携带。如果传感器375被设置到弹性带310,则能够感测用户是否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例如,当用户穿戴设置有用于感测曲率变化的位移传感器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时,可感测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两个端部伸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弹性带310的曲率平滑地改变,所以可确定用户意图使用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因此,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电源被打开或者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可与外部终端同步。
为了准确地确定用户当前是否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300或者便携式声音设备300是否在被携带的同时伸展,还可在位移传感器中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曲率可观地改变之后再次考虑曲率。在弹性带310的曲率可观地改变为第一大小之后,如果曲率被固定为比便携式声音设备300被安装的状态下的大小更平滑的第二大小,则可确定便携式声音设备300被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
除了位移传感器之外,诸如温度检测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的传感器可被设置到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与用户的颈部接触的穿戴表面。当用户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300时,如果所感测的温度属于人体温度范围,则亮度降低,或者感测心率,确定便携式声音设备300被用户穿戴。如果是这样,则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电源可被打开,或者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可通过激活无线通信单元385来与外部终端同步。
另选地,被配置为被物理地按压的开关378可被设置到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如果用户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则开关被按压以生成开启信号。如果开关378维持在开启状态下达指定时间,则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电源可被打开或者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可与外部终端同步。
如果多个传感器377和多个开关378被设置到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则多个值可被组合在一起以便就便携式声音设备300是否被穿戴进行准确判定。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分解立体图。
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与弹性带310的两个端部联接的外壳320包括上壳体321和下壳体324。主板381、无线通信单元385、电池391、麦克风360、旋转模块350等被装载在上壳体321与下壳体324之间。
外壳320利用聚合物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并且可使用诸如聚苯乙烯的具有刚性的塑性产品。外壳320可部分地包括诸如金属、玻璃、皮革等的不同材料。外壳320的材料可使用与联接托架315相同并且与带盖316不同的材料。
由于用于带盖316的TPU(热塑性聚氨酯)具有弹性,所以它容易变形。如果所施加的力被去除,则TPU可返回到它先前的形状。由于TPU具有高表面摩擦系数,所以它可紧密地附着到用户的身体。
外壳320利用具有刚性的聚苯乙烯(PS)材料形成以保护内部部件。并且,外壳320的表面可涂覆有聚氨酯以紧密地附着到用户的身体。如果外壳320的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则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可具有具整体感的外观。此外,由于弹性带310和外壳320二者均紧密地附着到用户的皮肤以抵御用户的运动保持稳定,所以便携式声音设备300可提供良好的贴合。
由于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频繁地暴露于水或湿气(例如汗水等),所以可增强增加了防水功能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耐久性。如果设置被配置为覆盖上壳体321和下壳体324之间的间隙的肋或者防水构件被插入上壳体321和下壳体324之间,则可防止水渗入。尽管没有插入单独的防水构件,如果应用聚氨酯涂层,则上壳体321和下壳体324可更紧密地彼此附着。
主板381被安装在本发明的外壳320内,无线通信单元385、麦克风360等被安装在主板381上。并且,主板381连接至电池391、用户输入单元370、音频输出单元340等。安装在外壳320中的部件可在两侧对称地设置到外壳320。另选地,仅可通过安装在弹性带310中的信号线312使用设置在一侧的部件。例如,在无线通信单元385被设置到外壳320一侧的情况下,由无线通信单元385接收的声音信号可通过两侧的耳塞340来输出。
无线通信单元385可通过被安装在主板381上或者形成在外壳320的表面上来与外部终端收发信号。无线通信单元385利用与外部终端的诸如蓝牙等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来从外部终端接收控制信号和声音信号或者将通过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用户输入单元370或麦克风360输入的控制信号和声音信号发送至外部终端。
用于打开/关闭电源的电源按钮371、用于播放或呼叫的按钮372、用于调节声音的方向键373等可被包括在外壳320中。具体地讲,方向键可用于控制所播放的歌曲的前一首或后一首歌曲被播放。按钮可使用被配置为物理地增压的薄膜键或者通过静电容变化感测的触摸键。
在触摸键的情况下,外壳320的表面可没有限制地按照各种方式用于触摸键的位置。当触摸键形成在外壳320的表面上时,可利用LED将触摸键位置和功能显示在外壳320的表面的触摸键形成部分上。耳塞340通过插入用户的耳中来传送声音并且通过声音线缆345连接至主板381。主板381根据声音信号控制耳塞340输出声音。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中的弹性带310的分解立体图。弹性带310包括记忆合金311、覆盖构件312、313以及连接部315。
记忆合金311具有不管变形如何而恢复为特定形状的性质。当用户施加力以使主体伸展时,尽管弹性带310变形,记忆合金311具有返回到先前形状的性质,可有利地增强耐久性。
弹性带310还包括被配置为包围记忆合金311的覆盖构件312、313。覆盖构件312、313可使用热塑性聚氨酯。通过热使热塑性聚氨酯熔融以便于制造。如果热塑性聚氨酯被硬化,则它变为具有耐油性和耐磨性的诸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
另外包括具有联接结构的连接部315以用于与位于弹性带310的两端的外壳320联接。本发明的连接部315被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从覆盖部延伸以与外壳320交叠,并且通过部分地包围外壳320来与外壳320联接。具体地讲,覆盖部通过双注塑来形成在记忆合金311和连接部315上。
为了在连接部315处准确地设置记忆合金311的位置并且在两侧固定用于收发外壳320的信号的信号线382,还可包括第二覆盖部312以覆盖记忆合金311和信号线382。第二覆盖部312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一对连接部315联接。此后,通过经由双注塑形成被配置为覆盖连接部315、第二覆盖部312和记忆合金311的第一覆盖部313,可提供能够在穿戴时容易地变形之后恢复为先前形状的弹性带310。
为了在从第二覆盖部的两端暴露记忆合金311的同时提升固定力,记忆合金311的两个端部弯曲成钩形状,然后与连接部315联接。由于多个孔形成在连接部315中,所以连接部315用螺钉拧紧到外壳320。图1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中的弹性带310和外壳320的联接方式的示图。
使用用于包围连接部315的两侧的一对外壳320。由于上壳体321暴露于外,所以可使用从与弹性带310的连接部315联接的部分连接至主体的两个端部的一个构件。并且,如图13所示,下壳体322、324可包括包围连接部315的第一下壳体322以及安装有部件的第二下壳体324。
上壳体321和下壳体中的一个与连接部315通过穿过形成在连接部315中的螺钉孔317紧固在上壳体或下壳体上的螺钉316来联接在一起,并且螺钉316的暴露的头部按照在相对侧与外壳联接的方式被覆盖。
根据现有技术,由于弹性带310与外壳320之间使用单个螺钉316的锁紧力较弱,所以如果力被重复地施加到弹性带310,则可导致断裂的问题。然而,根据本发明,连接部315充分地延伸以增加锁紧力。
图16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中的信号线382和弹性带310的联接方式的正视图。并且图16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中的信号线382和弹性带310的联接方式的后视图。与弹性带310联接的信号线382的两端通过连接部315连接至各个外壳320。如果信号线382按照与孔交叠的方式设置,则它可能由于螺钉316而被损坏。因此,可进一步包括单独的信号线接纳部319。
由于信号线接纳部319交替地设置比信号线382宽的第一部分319a和尺寸与信号线382的厚度对应的第二部分319b,所以信号线382可被容易地安装到信号线接纳部319中而不会脱落。
由于连接部315的刚性,信号线接纳部319未仅设置在一侧。相反,一部分位于连接部315的一侧的方向上,另一部分位于连接部315的另一侧的方向上,并且一侧和另一侧的信号线接纳部319可通过信号线382孔连接。
图17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中的金属壳体323和天线模块的联接方式的示图。本发明的外壳320包括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壳体323。如果金属材料用于便携式声音设备300的外观,则可在设计方面提供坚固感。因此,在设计方面优选金属材料。
然而,金属材料具有使辐射信号的天线的性能下降的问题。由于为了便携性,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例如,蓝牙、NFC等)来以无线方式与另一终端收发信号,所以金属壳体323成为使无线通信性能下降的因素。
为了防止无线通信性能的下降,可按照本发明的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用作无线通信单元385)连接在一起的方式通过金属壳体323本身辐射信号。如图17A所示,本发明的天线图案386位于主体的端部的前方。因此,可使信号受用户的身体或头发干扰最小化。由于用于缠绕声音线缆的旋转模块被安装在外壳320的端部中,所以旋转模块和天线图案386可按照彼此交叠的方式设置。天线图案386连接至主板385并且在主板385的控制下发送无线信号。
为了连接天线图案386和金属壳体323,天线孔321a形成在上壳体321中。通过该孔,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可利用包括导电材料的天线连接单元383来彼此连接。如果利用金属壳体323发送信号,则可避免由于金属引起的性能下降,并且对应性能可增强。
另一方面,代替使用利用导电材料的天线连接单元383来联接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的直接方案,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可通过使用非导电材料的间接方案联接在一起。
图1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金属壳体323和天线模块的联接的示图。为了使用金属壳体323作为辐射体,天线图案386的端部386b和金属壳体323通过间接方案彼此联接,由此也可通过金属壳体323辐射无线电信号。
如果金属壳体323和整个天线图案386按照相似的间隔设置,则金属壳体323干扰天线图案386的无线电通信性能。然而,如果特定部分386b和金属壳体323联接在一起,则由于电流流过连接点,所以穿过天线图案386的电流流动不受干扰。
然而,在直接连接的情况下,由于阻抗增加,可导致从高频无线电分量的传播生成传播损失的问题。因此,本发明使用通过将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按照指定距离彼此间隔开设置来插入电容器的联接方案,而非将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彼此直接连接。
为了在与用于从主板381接收电流的一个端部间隔开的另一端部处将天线图案386与金属壳体323联接,在与上壳体321的天线图案386的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天线孔321a,并且插入垫圈384以使得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通过天线孔321a联接在一起。
由于垫圈384包括非导电弹性物质并且形成由两侧的导电材料形成的分层结构,所以由于垫圈384所在的部分的间隙小于另一点处的金属壳体323与天线图案386之间的间隙,在垫圈所在的部分处实现联接。
尽管没有使用具有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的叠层结构的垫圈384,可使用增加与金属壳体323的天线孔321a对应的位置的厚度或者天线图案386的另一侧的端部的厚度的方案。然而,如果金属壳体323与天线图案386之间的间隙太小,则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可能由于冲击而彼此触碰。因此,优选插入垫圈384。
代替在上壳体321中形成天线孔321a,在对应部分处,天线孔321a所在的部分形成得较薄,并且金属壳体323形成得较厚。如果是这样,则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的另一端可更靠近彼此设置。因此,可实现对应联接。
阻抗和电抗通过下式计算。由于电容器的电抗与频率的大小成反比,所以如果频率变得越高,则阻抗变得越小。
Z=R+jX,
X=1/j2πfC
(Z:阻抗,X:电抗,f:频率)
由于蓝牙使用2.4GHz~2.484GHz的高频带上的信号,所以随着阻抗变小,阻抗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对于低频带上的信号,阻抗增加,所以带来消除低频信号的效果。
在插入电容器的电路配置中,由于DC分量的信号被过滤掉,所以仅可收发进一步细化的信号。因此,性能可进一步改进。
图17C是比较使用导电材料连接金属壳体323和天线图案386的性能(图17A中的模式1)与插入非导电材料的垫圈384的性能(图17B中的模式2)的曲线图。由于该曲线图朝着底侧下降,性能变好。在蓝牙频带(a)上性能改进。由于在低于蓝牙频率的频带(b)上阻抗增加,所以噪声分量被衰减。具体地讲,由于带来仅在蓝牙频带上信号的强度增加的效果,蓝牙频带的无线电性能改进。
它适用于高频带的信号以及蓝牙信号带的信号。通过按照变化垫圈384的厚度电流的强度的方式调节阻抗,可调谐最佳谐振频率。
具体地讲,金属壳体323被设置在主体的外侧(不在用户的颈部所面对的方向上)和端部,从而提升辐射性能。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中的双麦克风360的示图。图19是描述图18所示的双麦克风360的性能的示图。
参照图18,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使用两个麦克风361和362。麦克风361和362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上按照“a”彼此间隔开。与一般移动终端不同,在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被穿戴的同时,如果用户的头部移动,则由于嘴部与麦克风361/362之间的距离变化,所以距位于外壳320中一侧的麦克风361/362的距离改变。
因此,如果用户面向前侧或者朝着麦克风361和362所在的一侧转动用户的头部,则如图19的(a)所示,仅通过第一麦克风361就可有足够的声音。然而,如果用户朝着另一侧转动头部,如图19的(b)所示,则由于距第一麦克风361的距离增加,所以可通过另外使用第二麦克风362收集声音来改进呼叫质量。
关于麦克风361和362,考虑距用户的嘴部的距离,位于略高于外壳320的端部处的第一麦克风361用作主麦克风,设置在外壳320的端部上(即,耳塞保持器325附近)的第二麦克风362可用作辅助麦克风。
图20是图18所示的双麦克风361/362的性能的曲线图。在该曲线图中,水平轴表示频率,垂直轴指示灵敏度。如果灵敏度过高,则噪声也增加。因此,当灵敏度曲线位于无阴影线的区域中时,可收集高质量的音频。在选择性地使用两个麦克风361和362的情况下,不管用户的面部是面朝左侧还是右侧,可提供图20所示的性能。
由于位于外壳320的端部的第二麦克风被设置在与主板385间隔开的位置处,如图13所示,可进一步使用被配置为将第二麦克风362和主板连接在一起的柔性板386。柔性板386可连接至位于外壳320的端部的用户输入单元327以及第二麦克风。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声音设备300中的耳塞340和耳塞保持器325的示图。
在本发明的外壳320中,安置耳塞340的耳塞保持器325分别被设置到外壳320的两侧。耳塞保持器325可形成在下壳体324的端部处。因此,当用户穿戴便携式声音设备300时,耳塞保持器325不会暴露于外。
耳塞保持器325包括凹陷,该凹陷成凹形凹陷以与耳塞340的形状对应。被配置为连接耳塞440和主板481的声音线缆345穿过形成在耳塞保持器325中的线缆孔325a。
按照声音线缆345通过安装在外壳320中的旋转构件的弹性被缠绕在旋转模块350的外周上的方式,耳塞340自动地与耳塞保持器325联接。
由于现有技术的耳塞频繁地导致未能准确地与耳塞保持器325联接的问题(例如,歪斜或倒置地与耳塞保持器325联接的问题),所以对于用户而言固定耳塞340以正确地联接是不方便的。本发明改进了耳塞340和耳塞保持器325的设计以使得耳塞340能够联接在耳塞保持器325的正确位置处。
使用形成与耳塞340对应的耳塞保持器325,并且形成在耳塞保持器325中的声音线缆345所穿过的线缆孔325a被设置到一侧的边缘。耳塞保持器325包括:第一部分3251,其触碰与形成有耳塞340的声音孔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对应的耳塞340的另一侧;第二部分3252,其从面向穿戴着主体的用户的颈部的内方向沿着主体的延伸方向从第一部分3251延伸;以及第三部分3253,其通过在将主体穿戴在用户的颈部上时面向前侧的前方向上沿着主体的延伸方向从第一部分3251触碰第二部分3252来延伸。
假设由耳塞保持器325形成的空间为六面体空间,则3个面封闭,3个面开放。并且,在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彼此接触的边缘中形成线缆孔325a。由于耳塞340通过沿着声音线缆345朝着线缆孔325a移动而被插入耳塞保持器325中,所以如果线缆孔325位于边缘处,则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起到保持耳塞340的作用。因此,耳塞340可在准确的位置被插入耳塞保持器325中。
用于将耳塞340和声音线缆345连接在一起的线缆保持器341具有从耳塞340突出的形状。线缆保持器341包括诸如橡胶的弹性构件并且防止声音线缆345由于弯曲而被切断。线缆保持器341被插入耳塞保持器325的线缆孔325a中。
线缆孔335a与耳塞保持器325的第一部分3251和第二部分3252维持约45度的角度,从而引导耳塞340被安置在耳塞保持器325上,而不会歪曲或扭曲。
线缆保持器341和耳塞340的外表面之间的角度被形成为与线缆孔335a和耳塞保持器325之间的角度对应,由此耳塞340可被安置在正确的位置上而不会失配。
因此,如以上描述中提及的,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声音设备提供了一种在通过旋转模块将耳塞保持在耳塞保持器中/将耳塞从耳塞保持器抽出时对周边部件的影响最小化并且声音线缆可在没有缠结的情况下缠绕在旋转模块上的结构。
由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户容易地将耳塞储存在耳塞保持器中的结构,所以耳塞可被方便地携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2016年1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74,386、2016年1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74,785、2016年2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16490、2016年2月1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19997和2016年8月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98177的优先权,各个申请的完整内容整体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15)

1.一种便携式声音设备,该便携式声音设备包括:
主体,该主体包括弹性部;
耳塞保持器,该耳塞保持器位于所述主体处;
耳塞,该耳塞被可拆卸地安置在所述耳塞保持器上,该耳塞包括被配置为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模块;
主板,该主板位于所述主体内,该主板连接至所述耳塞以控制所述声音输出模块;
声音线缆,该声音线缆将所述主板连接至所述耳塞;
旋转模块,该旋转模块位于所述主体内所述主体的端部与所述主板之间,所述旋转模块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声音线缆能够被缠绕在所述旋转模块的外周上;
桥,该桥联接至所述主体以覆盖所述旋转模块的一个表面;
柔性板,该柔性板沿着所述桥设置,该柔性板具有连接至所述主板的第一端;以及
麦克风,该麦克风联接至所述柔性板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桥还包括线缆引导件,该线缆引导件在与联接有所述旋转模块的底表面间隔开指定距离的同时朝着所述旋转模块伸出,并且
其中,缠绕在所述旋转模块的所述外周上的所述声音线缆位于所述线缆引导件和所述底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线缆引导件和所述底表面之间的所述指定距离比所述声音线缆的厚度大一倍至三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联接至所述桥的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桥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板以辐射无线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
止动件,该止动件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旋转模块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并且允许所述旋转模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旋转;以及
弹簧,该弹簧被配置为使所述旋转模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以使得所述声音线缆能够缠绕在所述旋转模块的所述外周上,
其中,当所述耳塞被牵拉以脱离所述耳塞保持器时,所述旋转模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止动件的与所述旋转模块接触的部分包括不锈钢SUS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该便携式声音设备还包括储存按钮,该储存按钮被配置为在被按压时通过使所述止动件与所述旋转模块间隔开来允许所述旋转模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耳塞保持器还包括:
平坦部分;以及
线缆孔,该线缆孔形成在所述平坦部分中以使得所述声音线缆能够从中穿过,并且
其中,所述耳塞还包括:
外壳,该外壳被配置为安装有所述声音输出模块;
平坦部分,该平坦部分形成在所述外壳的一侧;以及
线缆保持器,该线缆保持器从所述外壳伸出以与所述声音线缆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线缆孔和所述耳塞保持器的所述平坦部分之间的第一角度与所述耳塞的所述线缆保持器和所述耳塞的所述平坦部分之间的第二角度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耳塞保持器被设置为偏向所述耳塞保持器的所述平坦部分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麦克风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麦克风。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所述主体还包括:
下外壳,该下外壳被配置为与所述旋转模块和所述主板联接,所述下外壳在其端部处形成有所述耳塞保持器;以及
上外壳,该上外壳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下外壳的上部联接来覆盖所述旋转模块和所述主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下外壳还包括:
狭缝,该狭缝形成在所述耳塞保持器中,该狭缝具有开放侧和封闭侧;以及
保持器帽,该保持器帽被配置为覆盖所述耳塞保持器,该保持器帽具有形成在与所述狭缝的所述封闭侧对应的部分中的线缆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柔性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端上的开关模块,并且
其中,当所述开关模块被按压时,所述开关模块生成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声音设备,其中,所述柔性板还包括被配置为按压所述开关模块的按钮,该按钮从所述主体暴露于外。
CN201710003844.5A 2016-01-04 2017-01-04 便携式声音设备 Active CN106941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6563.4A CN106941639B (zh) 2016-01-04 2017-01-04 便携式声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274386P 2016-01-04 2016-01-04
US62/274,386 2016-01-04
US201662274785P 2016-01-05 2016-01-05
US62/274,785 2016-01-05
KR1020160016490A KR101758285B1 (ko) 2016-01-04 2016-02-12 휴대용 음향기기
KR10-2016-0016490 2016-02-12
KR1020160019997A KR101759947B1 (ko) 2016-01-05 2016-02-19 휴대용 음향기기
KR10-2016-0019997 2016-02-19
KR1020160098177A KR101832776B1 (ko) 2016-01-05 2016-08-01 휴대용 음향기기
KR10-2016-0098177 2016-08-0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6563.4A Division CN106941639B (zh) 2016-01-04 2017-01-04 便携式声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1638A true CN106941638A (zh) 2017-07-11
CN106941638B CN106941638B (zh) 2019-09-13

Family

ID=584897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3844.5A Active CN106941638B (zh) 2016-01-04 2017-01-04 便携式声音设备
CN201710066563.4A Active CN106941639B (zh) 2016-01-04 2017-01-04 便携式声音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6563.4A Active CN106941639B (zh) 2016-01-04 2017-01-04 便携式声音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918155B2 (zh)
EP (2) EP3188499B1 (zh)
CN (2) CN106941638B (zh)
DE (2) DE202016007681U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019A (zh) * 2017-11-29 2018-02-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入耳式一体耳机
CN109121036A (zh) * 2018-10-20 2019-01-01 嘉兴市华阳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式具有防护结构的多媒体耳机
WO2019128390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颈环蓝牙耳机
WO2021098853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69183S (en) * 2015-12-30 2017-05-12 Lg Electronics Inc Headset
USD816636S1 (en) 2016-05-06 2018-05-01 Gn Audio A/S Headphones
USD824878S1 (en) * 2016-05-26 2018-08-07 Lg Electronics Inc. Bluetooth earset
USD824364S1 (en) * 2016-05-26 2018-07-31 Lg Electronics Inc. Headset
USD824877S1 (en) * 2016-05-26 2018-08-07 Lg Electronics Inc. Bluetooth headset
USD824363S1 (en) * 2016-05-26 2018-07-31 Lg Electronics Inc. Bluetooth headset
USD823828S1 (en) * 2016-07-29 2018-07-24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8051663A1 (ja) * 2016-09-13 2018-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源位置推定装置及び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USD843346S1 (en) * 2016-11-07 2019-03-19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peaker
USD830996S1 (en) * 2016-12-09 2018-10-16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USD830999S1 (en) * 2016-12-14 2018-10-16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USD830998S1 (en) * 2016-12-16 2018-10-16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USD830995S1 (en) * 2016-12-16 2018-10-16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USD831611S1 (en) * 2016-12-16 2018-10-23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USD830994S1 (en) * 2016-12-23 2018-10-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ckband earphone
USD844585S1 (en) * 2016-12-27 2019-04-02 Sony Corporation Earphone
USD845270S1 (en) * 2016-12-27 2019-04-09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Headset
USD815616S1 (en) * 2017-01-13 2018-04-17 Mpow Technology Co., Limited Wireless headset
USD855582S1 (en) * 2017-01-17 2019-08-06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USD818454S1 (en) * 2017-03-31 2018-05-22 Beijing Jin Rui De Lu Technology Co. Ltd. Intelligent earphone
USD830335S1 (en) * 2017-05-23 2018-10-09 Spigen Korea Co., Ltd. Wireless headset
USD843968S1 (en) * 2017-06-14 2019-03-26 Qunru Li Headset
CN107425281B (zh) * 2017-07-20 2020-10-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耳机天线和蓝牙耳机
EP3439321B1 (en) * 2017-08-03 2020-05-27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sound device
WO2019027128A1 (en) 2017-08-03 2019-02-07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SOUND DEVICE
USD855035S1 (en) * 2017-08-08 2019-07-30 Shenzhen Dacom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earphone
USD856966S1 (en) * 2017-08-21 2019-08-20 Bluecom Co., Ltd. Neckband wireless headset
US10397713B2 (en) * 2017-08-30 2019-08-27 Gn Hearing A/S Earpiece for a hearing device and a hearing device
USD842837S1 (en) * 2017-09-29 2019-03-12 Qunru Li Headset
USD842838S1 (en) * 2017-09-29 2019-03-12 Qunru Li Headset
USD843969S1 (en) * 2017-10-06 2019-03-26 Qunru Li Headset
USD851061S1 (en) * 2017-10-16 2019-06-11 Gn Audio A/S Headset
USD914634S1 (en) 2017-10-17 2021-03-30 Plan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s headset
USD853987S1 (en) * 2017-10-17 2019-07-16 Plan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s headset
CN109729461A (zh) * 2017-10-27 2019-05-07 北京金锐德路科技有限公司 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
CN107613443B (zh) * 2017-10-30 2019-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硅麦克风及移动终端
JP1617786S (zh) * 2017-12-27 2018-11-12
USD876391S1 (en) * 2018-01-24 2020-02-25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USD876390S1 (en) * 2018-01-24 2020-02-25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US10244307B1 (en) * 2018-02-09 2019-03-26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headphones
USD878330S1 (en) * 2018-02-12 2020-03-17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USD890718S1 (en) * 2018-02-12 2020-07-21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USD879703S1 (en) * 2018-07-05 2020-03-31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Vehicle grab handle
USD890130S1 (en) * 2018-09-20 2020-07-14 Shenzhen Shuaixia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Wireless headset
USD926156S1 (en) * 2018-11-02 2021-07-27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D930611S1 (en) * 2018-11-02 2021-09-14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D926155S1 (en) * 2018-12-14 2021-07-27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477559B2 (en) * 2019-07-31 2022-10-18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package and acoust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1658488S (zh) * 2019-09-30 2020-04-27
JP1657870S (zh) * 2019-10-07 2020-04-20
USD934836S1 (en) * 2019-11-29 2021-11-02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neckband
USD942413S1 (en) * 2019-11-29 2022-02-01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neckband
JP1703848S (zh) * 2021-05-10 2022-01-04
JP1703849S (zh) * 2021-05-10 2022-01-04
JP1703850S (zh) * 2021-05-10 2022-01-04
CN113259804A (zh) * 2021-05-13 2021-08-13 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检测耳机及状态检测耳机的控制方法
WO2023084886A1 (ja) * 2021-11-12 2023-05-19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音響出力装置
CN114630167B (zh) * 2022-03-07 2023-04-25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JP7129124B1 (ja) * 2022-04-15 2022-09-01 Fairy Devices株式会社 首掛け型装置用の留具
USD1008214S1 (en) * 2022-08-04 2023-12-19 Minuendo As Ear plugs
USD1024868S1 (en) * 2022-08-31 2024-04-30 Shenzhen Zhengtu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Car grab hand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32779U (zh) * 2012-05-23 2012-12-26 德州市第二中学 一种发卡式mp3
CN104683900A (zh) * 2014-08-18 2015-06-03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安装有轮/导线弹簧型自动缠绕装置的耳机套装
CN104717582A (zh) * 2014-03-13 2015-06-17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音响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8656Y1 (ko) 2005-11-29 2006-02-13 주식회사 뉴투원 헤드폰의 귀걸이밴드 구조
KR101044994B1 (ko) 2008-06-20 2011-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US8948415B1 (en) * 2009-10-26 2015-02-03 Plantronics, Inc. Mobile device with discretionary two microphone noise reduction
KR101759994B1 (ko) 2011-03-16 2017-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9215536B2 (en) * 2012-10-30 2015-12-15 Dexin Corporation Earphone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antenna
US9060225B2 (en) * 2013-01-17 2015-06-16 Dexin Corporation Wireless earphone
JP2015135655A (ja) 2013-12-16 2015-07-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KR102102647B1 (ko) * 2014-02-21 2020-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리시버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163919B1 (ko) 2014-06-30 2020-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음향기기
KR20160016490A (ko) 2014-07-31 2016-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KR20160019997A (ko) 2014-08-12 2016-02-23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디지털 사이니지를 이용한 게임 및 광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9055364B1 (en) * 2014-08-18 2015-06-09 Bulecom Co., Ltd. Earset having an automatic rewinding unit of ball/wire spring type
KR101471904B1 (ko) 2014-09-05 2014-12-11 주식회사 블루콤 전자 기기에서 사용되는 자동 감김 장치
KR101615240B1 (ko) 2015-01-23 2016-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음향기기
KR101687623B1 (ko) * 2015-06-15 2016-1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음향기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32779U (zh) * 2012-05-23 2012-12-26 德州市第二中学 一种发卡式mp3
CN104717582A (zh) * 2014-03-13 2015-06-17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音响设备
CN104683900A (zh) * 2014-08-18 2015-06-03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安装有轮/导线弹簧型自动缠绕装置的耳机套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019A (zh) * 2017-11-29 2018-02-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入耳式一体耳机
WO2019128390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颈环蓝牙耳机
CN109121036A (zh) * 2018-10-20 2019-01-01 嘉兴市华阳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式具有防护结构的多媒体耳机
WO2021098853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
US11968492B2 (en) 2019-11-20 2024-04-23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Ear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90811A1 (en) 2017-07-12
EP3188499B1 (en) 2018-09-12
CN106941639B (zh) 2019-10-01
DE202016007679U1 (de) 2017-05-11
US10034074B2 (en) 2018-07-24
CN106941638B (zh) 2019-09-13
US20170195767A1 (en) 2017-07-06
DE202016007681U1 (de) 2017-03-22
EP3188499A1 (en) 2017-07-05
US20170195768A1 (en) 2017-07-06
US9918155B2 (en) 2018-03-13
EP3190811B1 (en) 2019-02-27
CN106941639A (zh)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1638B (zh) 便携式声音设备
CN107786922B (zh) 便携式音响设备
CN106254979A (zh) 便携式声音设备
KR102163919B1 (ko) 무선음향기기
US7974664B2 (en) Bluetooth earphone and ear-hook device thereof
US20140268008A1 (en) Eyewear with touch-sensitive input surface
US8804987B2 (en) Hat with sound playing function
CN103891311A (zh) 具有邻近度确定的耳机
CN101292565A (zh) 一种通信耳机
CN206490805U (zh) 便携式声音设备
CN109391865B (zh) 便携式音响设备
KR101758285B1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KR101832776B1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US10244305B2 (en) Portable sound device
CN107769810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5661726A (zh) 一种帽子
CN205265889U (zh) 一种可变形穿戴的蓝牙耳机
CN214591915U (zh) 一种防脱落入耳式耳机
CN213457687U (zh) 智能手表
CN20860913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20673903U (zh) 一种挂颈式耳机
KR20190022138A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KR20190016845A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KR20190014979A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KR20190014980A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