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6187B - 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6187B
CN106936187B CN201710208053.6A CN201710208053A CN106936187B CN 106936187 B CN106936187 B CN 106936187B CN 201710208053 A CN201710208053 A CN 201710208053A CN 106936187 B CN106936187 B CN 106936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agnetic field
coil
charged
wireless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80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6187A (zh
Inventor
璧佃唉
赵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080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6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6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6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6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6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25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机座,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包括:第一金属组件;第一充电线,所述第一充电线绕所述第一金属组件排布形成充电线圈;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充电线连接,用于为所述充电线圈中提供交流信号,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以及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被充电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手机和多数穿戴式电子设备使用无线充电方式进行充电,如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而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这样,会出现因为误碰而导致用电装置从充电器底座上脱离的问题,尤其对于较轻的穿戴式电子设备而言,更容易发生脱离问题,因此,导致充电失败,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机座,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包括:
第一金属组件;
第一充电线,所述第一充电线绕所述第一金属组件排布形成充电线圈;
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充电线连接,用于为所述充电线圈中提供交流信号,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以及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
上述方案中,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用于被充电设备的受电线圈所感应而获得充电电流;
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用于吸附所述被充电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交流信号为围绕5V上下震动的正弦波。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的过程中,所述被充电设备的所述受电线圈加载恒定电流,产生一磁场,所述受电线圈对应的磁场方向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应的磁场方向相反。
上述方案中,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产生的吸附力用于引导所述被充电设备的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对位。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为铁氧体的磁芯。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被充电设备,所述被充电设备包括:
第二金属组件;
第二充电线,所述第二充电线绕所述第二金属组件排布形成受电线圈,用于感应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交变磁场而获得充电电流;对应地,
所述第二金属组件,还用于感应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基于自身的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以使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
上述方案中,所述被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一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的过程中,为所述受电线圈提供恒定电流,以产生一磁场,其中,所述受电线圈对应的磁场方向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应的磁场方向相反。
上述方案中,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产生的吸附力能够用于引导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对位。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金属组件为铁氧体的磁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能够利用第一充电电路为充电线圈提供交流信号,进而通过调整所述充电线圈中的电流情况,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同时,产生恒定磁场,即基于无线充电机座中的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进而便于利用该恒定磁场产生恒定吸附力,为避免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发生被充电设备从无线充电机座上脱离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满足了用户无线充电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机座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受电线圈与充电线圈之间电磁感应原理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为充电线圈提供的电流的波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电流叠加后的波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被充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机座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包括:
第一金属组件11;
第一充电线12,所述第一充电线绕所述第一金属组件11排布形成充电线圈,例如,所述第一充电线形成环状充电线圈,并将所述第一金属组件11包围于其中,以便于利用第一金属组件来加强充电线圈充电后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一充电电路13,与所述第一充电线12连接,用于为所述充电线圈中提供交流信号,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以及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具体地,在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3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交流电,并产生震荡的电磁场,也即产生交变电磁场,进而利用交变电磁场为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发生被充电设备从无线充电机座上脱离的问题,本实施例特利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3来调节充电线圈中的电流情况,使得在所述充电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的同时,使第一金属组件与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进而基于该恒定磁场来固定无线充电机座为被充电设备充电时的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组件可以具体为铁氧体的磁芯,如此,利用所述铁氧体的磁芯来加强充电线圈充电后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机座,能够利用第一充电电路为充电线圈提供交流信号,进而通过调整所述充电线圈中的电流情况,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同时,产生恒定磁场,即基于无线充电机座中的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进而便于利用该恒定磁场产生恒定吸附力,为避免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发生被充电设备从无线充电机座上脱离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满足了用户无线充电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包括:
第一金属组件11;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组件可以具体为铁氧体的磁芯,如此,利用所述铁氧体的磁芯即可来加强充电线圈充电后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一充电线12,所述第一充电线绕所述第一金属组件11排布形成充电线圈,例如,所述第一充电线形成环状充电线圈,并将所述第一金属组件11包围于其中,以便于利用第一金属组件来加强充电线圈充电后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一充电电路13,与所述第一充电线12连接,用于为所述充电线圈中提供交流信号,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以及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具体地,在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3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交流电,并产生震荡的电磁场,也即产生交变电磁场,进而利用交变电磁场为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发生被充电设备从无线充电机座上脱离的问题,本实施例特利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3来调节充电线圈中的电流情况,使得在所述充电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的同时,使第一金属组件与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进而基于该恒定磁场来固定无线充电机座为被充电设备充电时的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被充电设备中同样设置有充电线和金属组件,例如,所述被充电设备设置有第二金属组件,以及第二充电线,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线绕所述第二金属组件排布形成受电线圈,进一步地,当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相对应时(如当所述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相对应,且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即可用于被所述被充电设备的受电线圈所感应而使所述受电线圈获得充电电流,也就是说,所述受电线圈感应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交变磁场而获得充电电流;具体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受电线圈与充电线圈之间电磁感应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利用电源对所述充电线圈送入交变电流后,即可形成交变磁场,进而受电线圈感应到该交变磁场后产生电流,此时,利用该产生的电流即可控制灯泡发光,同理,利用该产生的电流也可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这样,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实现了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的充电。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组件也可以具体为铁氧体的磁芯,如此,利用该铁氧体的磁芯即可来加强受电线圈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充电设备可以具体为手机、穿戴式电子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指环、智能眼镜等)等;进一步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满足被充电设备的充电需求,所述交流信号可以具体为围绕5V上下震动的正弦波。具体地,图3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为充电线圈提供的电流的波形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的所述交流信号可以具体为一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叠加后的叠加电流,具体地,如图3所示,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如图3所示的交变电流,同时,还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一个恒定的偏执,也即提供一个如图4所示的恒定电流,此时,所述充电线圈即可输出如图5所示的交变电流,即图3和图4所示的电流叠加后形成的交变电流,这样,使得充电线圈中既存在交变电流,又存在恒定电流,进而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的同时,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为在利用无线充电机座为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固定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
这里,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产生的吸附力能够用于引导所述被充电设备的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对位。也就是说,当利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所述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能够基于恒定电流产生恒定磁场,并产生恒定磁力,利用恒定磁力吸附与所述充电线圈对应的受电线圈中的第二金属组件,进而利用吸附力即可引导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对位,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预设要求,例如,当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与被充电设备中的受电线圈相对应,且两者重叠部分大于预设阈值(例如,重叠部分所占比例大于充电线圈,或受电线圈的90%,其中,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大小相同)时,认为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预设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当充电完成,无线充电机座需要与被充电设备弹开,此时,即可在受电线圈中引入一个恒定电流,利用该恒定电流产生磁场,且该受电线圈产生的磁场,与充电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的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两者产生排斥力。具体地,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的过程中,所述被充电设备的所述受电线圈加载恒定电流,产生一磁场,所述受电线圈对应的磁场方向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应的磁场方向相反,如此,产生排斥力,使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分离,完成整个充电流程。例如,所述被充电设备中还设置有第一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路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的过程中,为所述受电线圈提供恒定电流,以产生一磁场,进而利用该受电线圈对应的磁场产生与充电线圈对应的磁场的排斥力,实现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分离。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机座,能够利用第一充电电路为充电线圈提供交流信号,进而通过调整所述充电线圈中的电流情况,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同时,产生恒定磁场,即基于无线充电机座中的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进而便于利用该恒定磁场产生恒定吸附力,以在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固定被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避免了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发生被充电设备从无线充电机座上脱离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满足了用户无线充电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被充电设备,所述被充电设备可以具体为手机、穿戴式电子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指环、智能眼镜等)等;具体地,所述被充电设备包括:
第二金属组件;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组件也可以具体为铁氧体的磁芯,如此,利用该铁氧体的磁芯即可来加强受电线圈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二充电线,所述第二充电线绕所述第二金属组件排布形成受电线圈,例如,所述第二充电线形成环状受电线圈,并将所述第二金属组件包围于其中,以便于利用第二金属组件来加强受电线圈形成的磁场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受电线圈用于感应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交变磁场而获得充电电流,例如,当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相对应时(如当所述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相对应,且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即可用于被所述被充电设备的受电线圈所感应而使所述受电线圈获得充电电流,也就是说,所述受电线圈感应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交变磁场而获得充电电流;如图2所示,当利用电源对所述充电线圈送入交变电流后,即可形成交变磁场,进而受电线圈感应到该交变磁场后产生电流,此时,利用该产生的电流即可控制灯泡发光,同理,利用该产生的电流也可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这样,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实现了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的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组件,还用于感应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基于自身的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以使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
以下结合无线充电机座的结构来详细说明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以及吸附的具体过程;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包括:第一金属组件11;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组件可以具体为铁氧体的磁芯,如此,利用所述铁氧体的磁芯即可来加强充电线圈充电后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一充电线12,所述第一充电线绕所述第一金属组件11排布形成充电线圈,例如,所述第一充电线形成环状充电线圈,并将所述第一金属组件11包围于其中,以便于利用第一金属组件来加强充电线圈充电后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一充电电路13,与所述第一充电线12连接,用于为所述充电线圈中提供交流信号,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以及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具体地,在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3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交流电,并产生震荡的电磁场,也即产生交变电磁场,进而利用交变电磁场为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发生被充电设备从无线充电机座上脱离的问题,本实施例特利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3来调节充电线圈中的电流情况,使得在所述充电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的同时,使第一金属组件与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进而基于该恒定磁场来固定无线充电机座为被充电设备充电时的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说,利用恒定磁场产生的吸附力吸附所述第二金属组件,如此使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实现固定无线充电机座为被充电设备充电时的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充电设备可以具体为手机、穿戴式电子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指环、智能眼镜等)等;进一步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满足被充电设备的充电需求,所述交流信号可以具体为围绕5V上下震动的正弦波。具体地,图3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为充电线圈提供的电流的波形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的所述交流信号可以具体为一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叠加后的叠加电流,具体地,如图3所示,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如图3所示的交变电流,同时,还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一个恒定的偏执,也即提供一个如图4所示的恒定电流,此时,所述充电线圈即可输出如图5所示的交变电流,即图3和图4所示的电流叠加后形成的交变电流,这样,使得充电线圈中既存在交变电流,又存在恒定电流,进而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的同时,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为在利用无线充电机座为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固定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
这里,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产生的吸附力能够用于引导所述被充电设备的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对位。也就是说,当利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所述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能够基于恒定电流产生恒定磁场,并产生恒定磁力,利用恒定磁力吸附与所述充电线圈对应的受电线圈中的第二金属组件,进而利用吸附力即可引导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对位,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预设要求,例如,当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与被充电设备中的受电线圈相对应,且两者重叠部分大于预设阈值(例如,重叠部分所占比例大于充电线圈,或受电线圈的90%,其中,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大小相同)时,认为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预设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当充电完成,无线充电机座需要与被充电设备弹开,此时,即可在受电线圈中引入一个恒定电流,利用该恒定电流产生磁场,且该受电线圈产生的磁场,与充电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的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两者产生排斥力。具体地,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的过程中,所述被充电设备的所述受电线圈加载恒定电流,产生一磁场,所述受电线圈对应的磁场方向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应的磁场方向相反,如此,产生排斥力,使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分离,完成整个充电流程。例如,所述被充电设备中还设置有第一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路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的过程中,为所述受电线圈提供恒定电流,以产生一磁场,进而利用该受电线圈对应的磁场产生与充电线圈对应的磁场的排斥力,实现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分离。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机座,能够利用第一充电电路为充电线圈提供交流信号,进而通过调整所述充电线圈中的电流情况,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同时,产生恒定磁场,即基于无线充电机座中的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进而便于利用该恒定磁场产生恒定吸附力,以在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固定被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避免了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发生被充电设备从无线充电机座上脱离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满足了用户无线充电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下通过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地,正常工作时,充电线圈中流动的是交流电,产生的是震荡的电磁场,被受电线圈感应到后产生交流电输出,整流后给手机即可完成无线充电过程。这里,在实际应用中,充电线圈中交流信号频率在120K-400Khz左右,例如围绕0V震荡的正弦波,该交流信号是不能产生恒定磁场的,也不会产生电磁铁的吸附效应。此时,若在正弦波的基础上给一个恒定的偏执,比如围绕5V上下震动的正弦波,即可得到如图5所示的波形,即可使充电线圈中产生的磁场分为两种分量,一种是交变磁场,一种是恒定磁场。
其中,所述交变磁场,可以具体用来被受电线圈感应到产生电流,以完成充电过程。
所述恒定磁场,则可以产生电磁铁的吸附效果;具体地,由于充电线圈或受电线圈中都有磁芯,所以这个磁芯就可以作为电磁铁的铁柱作用,变成磁铁,进而产生吸附力。这种情况下,受电线圈只需要接受电能,不需要做其他操作。
进一步地,当手机充电完成,需要与无线充电机座弹开时,可以在受电线圈中也加载一个恒定的电流,且该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无线充电机座的磁场方向相反,产生的排斥力,就可以将手机推开。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和被充电设备;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被充电设备包括:
第二金属组件6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组件也可以具体为铁氧体的磁芯,如此,利用该铁氧体的磁芯即可来加强受电线圈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二充电线62,所述第二充电线绕所述第二金属组件61排布形成受电线圈,例如,所述第二充电线形成环状受电线圈,并将所述第二金属组件包围于其中,以便于利用第二金属组件来加强受电线圈形成的磁场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受电线圈用于感应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交变磁场而获得充电电流,例如,当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相对应时(如当所述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相对应,且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即可用于被所述被充电设备的受电线圈所感应而使所述受电线圈获得充电电流,也就是说,所述受电线圈感应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交变磁场而获得充电电流;如图2所示,当利用电源对所述充电线圈送入交变电流后,即可形成交变磁场,进而受电线圈感应到该交变磁场后产生电流,此时,利用该产生的电流即可控制灯泡发光,同理,利用该产生的电流也可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这样,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实现了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的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被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三金属组件63,设置于所述受电线圈的外围,例如,在受电线圈对应的周围分别布置四个第三金属组件,以便于无线充电基座通过控制自身设置的与所述第三金属组件63具有预设位置关系的吸附线圈的电流方向,来控制所述吸附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的磁场方向,进而基于磁场方向控制在所述无线充电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之间产生吸附力或排斥力。这里,所述第三金属组件可以具体为磁力片或金属片,或者铁氧体的磁芯。
对应地,如图7所示,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包括:第一金属组件11;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组件可以具体为铁氧体的磁芯,如此,利用所述铁氧体的磁芯即可来加强充电线圈充电后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一充电线12,所述第一充电线绕所述第一金属组件11排布形成充电线圈,例如,所述第一充电线形成环状充电线圈,并将所述第一金属组件11包围于其中,以便于利用第一金属组件来加强充电线圈充电后形成的磁场的强度。
第一充电电路13,与所述第一充电线12连接,用于为所述充电线圈中提供交流信号,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具体地,在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3为所述充电线圈提供交流电,并产生震荡的电磁场,也即产生交变电磁场,进而利用交变电磁场为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机座还包括:吸附线圈14,所述吸附线圈中提供有恒定电流,进而使所述吸附线圈产生恒定磁场,如此,通过控制产生的恒定磁场的方向即可控制与第三金属组件之间产生吸附力或排斥力。
这里,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吸附线圈产生的吸附力能够用于引导所述被充电设备的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对位。也就是说,当利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所述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能够基于恒定电流产生恒定磁场,并产生恒定磁力,利用恒定磁力吸附与所述吸附线圈对应的第三金属组件,进而利用吸附力即可引导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对位,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预设要求,例如,当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与被充电设备中的受电线圈相对应,且两者重叠部分大于预设阈值(例如,重叠部分所占比例大于充电线圈,或受电线圈的90%,其中,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大小相同)时,认为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预设要求。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机座和被充电设备,能够利用第一充电电路为充电线圈提供交流信号,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同时,能够利用所述吸附线圈产生恒定磁场,以在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固定被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避免了利用无线充电机座对被充电设备充电时发生被充电设备从无线充电机座上脱离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满足了用户无线充电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无线充电机座,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包括:
第一金属组件;
第一充电线,所述第一充电线绕所述第一金属组件排布形成充电线圈;
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充电线连接,用于为所述充电线圈中提供交流信号,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以及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恒定磁场;
基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用于吸附被充电设备;
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的过程中,当充电完成,所述被充电设备的受电线圈加载恒定电流,产生一磁场,所述受电线圈对应的磁场方向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应的磁场方向相反;
绕所述充电线圈的吸附线圈,所述吸附线圈中提供有恒定电流,基于恒定电流产生恒定磁场,通过控制产生的恒定磁场的方向控制所述吸附线圈与第三金属组件之间产生吸附力,利用所述吸附力引导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对位,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预设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用于被充电设备的受电线圈所感应而获得充电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信号为围绕5V上下震动的正弦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组件为铁氧体的磁芯。
5.一种被充电设备,所述被充电设备包括:
第二金属组件;
第二充电线,所述第二充电线绕所述第二金属组件排布形成受电线圈,用于感应无线充电机座中的充电线圈的交变磁场而获得充电电流;对应地,
所述第二金属组件,还用于感应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中基于自身的第一金属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以使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
所述被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一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吸附的过程中,当充电完成,为所述受电线圈提供恒定电流,以产生一磁场,其中,所述受电线圈对应的磁场方向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对应的磁场方向相反;
第三金属组件,设置于所述受电线圈的外围,以便于无线充电机座通过控制自身设置的与所述第三金属组件具有预设位置关系的吸附线圈的电流方向,来控制所述吸附线圈产生的恒定磁场的磁场方向,并基于磁场方向控制在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与所述被充电设备之间产生吸附力或排斥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机座产生的吸附力能够用于引导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对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组件为铁氧体的磁芯。
CN201710208053.6A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Active CN106936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8053.6A CN106936187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8053.6A CN106936187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6187A CN106936187A (zh) 2017-07-07
CN106936187B true CN106936187B (zh) 2021-02-19

Family

ID=5942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8053.6A Active CN106936187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6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702B (zh) * 2018-04-03 2020-08-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底座及无线耳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046A (zh) * 2009-04-09 2010-10-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
CN102545326A (zh) * 2011-12-30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移动终端
CN202957669U (zh) * 2012-07-13 2013-05-29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398830U (zh) * 2013-07-23 2014-01-15 张靖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
CN106410937A (zh) * 2016-10-12 2017-02-15 杭州力云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充电站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9185B2 (en) * 2006-01-31 2012-05-01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charging of portable devices
KR100903463B1 (ko) * 2007-04-25 2009-06-18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무 접점 충전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충전 세트
KR101273762B1 (ko) * 2011-09-30 2013-06-1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US9672975B2 (en) * 2012-09-11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oil arrangement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6160260A (zh) * 2016-08-16 2016-11-23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磁场原理进行对位的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
CN106451701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深圳市同洁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电路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046A (zh) * 2009-04-09 2010-10-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
CN102545326A (zh) * 2011-12-30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移动终端
CN202957669U (zh) * 2012-07-13 2013-05-29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398830U (zh) * 2013-07-23 2014-01-15 张靖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
CN106410937A (zh) * 2016-10-12 2017-02-15 杭州力云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充电站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6187A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85654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ing multiple coil arrays
US11056918B2 (en) System for indu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portable devices
KR101246878B1 (ko) 마그네트를 이용한 충전 장치
US20170256990A1 (en) Receiver Coil Arrangements for Indu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Portable Devices
CN112640252B (zh) 无线充电设备
JP5721001B2 (ja) コイル部品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給電装置及び充電装置
KR20160090420A (ko)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장치
KR20100092741A (ko) 무접점 전력송수신기
US9626009B2 (en) Coordinate indicating device and coordinate measur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input coordinates of coordinate indicating device
TW201325008A (zh) 無線充電式可攜帶型電子裝置及無線充電系統
CN108832732A (zh) 一种充电设备、终端及无线充电系统
EP27055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harging
JP2015077021A (ja) 受電装置および送電装置ならびに給電システム
CN104223612A (zh) 智能手环及智能手环充电的方法
KR102137037B1 (ko) 다중 코일 및 리피터를 이용한 무선 충전 장치
CN106936187B (zh) 一种无线充电机座及被充电设备
JP2015142395A (ja) 給電装置
CN105186638A (zh) 腕戴式电子设备
US20170208161A1 (en) Mobile terminal
KR101610678B1 (ko) 정보 전송 기능이 구비된 무선 충전 장치
JP2015080337A (ja) 無接点給電方法
US20220360121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JP2002231545A (ja) 非接触電源装置
CN215416603U (zh) 一种分体式无线充电鼠标垫
KR20120008634A (ko) 개선된 구조의 무접점 전력 리시브 장치 및 무접점 충전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