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3210B -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3210B
CN106933210B CN201710127129.2A CN201710127129A CN106933210B CN 106933210 B CN106933210 B CN 106933210B CN 201710127129 A CN201710127129 A CN 201710127129A CN 106933210 B CN106933210 B CN 106933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working state
detection
stat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7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3210A (zh
Inventor
辛玉军
马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271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3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3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3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3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3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05B19/4186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by protocol, e.g. MAP, 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所述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并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出现在所述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所述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等诸多场景中。例如,在智能家居工作的场景中,根据用户设定好的模式,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相应地切换工作状态。例如,用户回到家之后或者回到家前的一段时间内,家中各处的智能设备相应开始工作(例如,客厅的空调、卧室的空调、浴室的热水器等)。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智能设备按照预先的设定工作,不去考虑用户所在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并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出现在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第一工作状态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是否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二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离开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在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
可选地,第一检测信号以及第二检测信号为红外检测信号。
可选地,第一工作状态包括该设备的声音检测功能和/或摄像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的状态。
可选地,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是否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之后,还包括:在确定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其中,第二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二确认信号后,确定该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当该设备未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将该设备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其中,设备的检测状态包括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和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设备的检测状态是否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若该设备的检测状态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则判断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阈值;以及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阈值,则将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三确认信号,其中,第三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三确认信号时,确定该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在该设备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将该设备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其中,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出现在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以及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第一工作状态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确认信号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是否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二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离开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以及第二工作状态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
可选地,第一检测信号以及第二检测信号为红外检测信号。
可选地,第一工作状态包括该设备的声音检测功能和/或摄像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的状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认信号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其中,第二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认信号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二确认信号后,确定该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三工作状态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当该设备未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将该设备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状态设置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其中,设备的检测状态包括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和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状态设置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状态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设备的检测状态是否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第一判断模块,被配置为若该设备的检测状态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则判断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阈值;以及第三确认信号发送模块,被配置为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阈值,则将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三确认信号,其中,第三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工作状态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三确认信号时,确定该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四工作状态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在该设备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将该设备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可执行指令,该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个设备工作系统,包括一个第一设备以及至少一个预设设备,该第一设备按照上述的方法工作。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个设备协调工作的应用场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户离开当前设备后的设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户离开所有协同工作的设备检测范围后的设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6a-6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设备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7a-7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例的设备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设备工作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方面、优势和突出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在本公开中,术语“包括”和“含有”及其派生词意为包括而非限制;术语“或”是包含性的,意为和/或。
在本说明书中,下述用于描述本公开原理的各种实施例只是说明,不应该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公开的范围。参照附图的下述描述用于帮助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述描述包括多种具体细节来帮助理解,但这些细节应认为仅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省略了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此外,贯穿附图,相同参考数字用于相似功能和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智能家居的工作场景中,家中的各个智能设备会按照预先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而不去考虑用户所在的位置。但是现实生活中,用户不会固定在一个区域内,而是在家中各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个智能设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显然会造成能源浪费的现象。例如,用户从卧室移动到客厅,那么希望客厅中的智能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而卧室中的智能设备处于关闭状态或者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能够应用该方法的设备控制系统。在一智能环境下的多个智能设备可以通过该方法协调工作,进而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该方法包括:在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该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并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出现在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第一工作状态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个设备协调工作的应用场景。
如图1所示,表示一种智能家居的工作场景。图中的A、B、C、D、E、F表示智能设备;三角形区域示意性地表示对应的智能设备可以检测到是否有用户出现的范围(图中三角形表示的是该设备可以检测的范围的角度,理论上可以覆盖该角度内较远的距离),例如:位置①表示在智能设备A可以检测到用户出现的区域内,位置③表示在智能设备D可以检测到用户出现的区域内,位置④表示在智能设备E可以检测到用户出现的区域内;另外,图中位置②所在的不规则区域表示盲区,即,没有任何智能设备可以检测到用户出现在该盲区内;位置⑤所在的不规则区域表示用户不在该智能环境下的情形,例如,用于已经离开家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智能设备可以包括空调、热水器、点灯、以及语音交流智能设备等。智能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出现在预定范围内的检测设备,例如红外检测设备或其他能够检测到人出现在智能设备所在范围内的设备;检测范围可以表示该智能设备对应的红外检测设备或其他检测设备所能检测到的范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各个智能设备的检测装置一直处在工作状态,当用户出现在位置①时,智能设备A开启工作状态,此时,其余智能设备处于关闭或者休眠状态。当用户从位置①移动到位置②时,位置属于盲区②,由于没有智能设备能够检测到用户的位置,所以全部的智能设备都开启工作状态。当用户从位置②移动到位置④时,智能设备E检测到用户,故,智能设备E保持工作状态,其余智能设备切换至关闭或者休眠状态。当用户从位置④移动到位置⑤时,全部智能开启工作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如果还没有智能设备检测到用户,表示用户可能已经离开该智能环境了,在这种情况下,开启最后一个检测到用户的智能设备E,而其余智能设备切换至关闭或者休眠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实时跟踪用户的位置,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控制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可以降低此类智能设备的功耗。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进行协调工作的任一设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1-S202。
在步骤S201中,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该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其中,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出现在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
在步骤S202中,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第一工作状态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多个设备协调工作的场景下,对于当前设备,首先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用户指示用户出现在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同时向其余与其协调工作的预设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发送第一确认信号,第一确认信号用于向该至少一个预设设备提供将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通过上述这种方法,在多个设备协调工作的场景下,当有某一设备检测到用户出现在该设备可检测的范围内时,则该设备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例如开启状态;并且通知其余的设备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以及告知其余设备可以将工作状态调整为第二工作状态,例如关闭或者休眠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设备协调工作场景下的设备控制方法,充分考虑用户所在的位置,并且跟踪用户当前位置,实时控制相应部位的设备的工作状态,即,开启用户当前所在位置的设备,而关闭其余设备,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201在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该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其中,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出现在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检测信号可以为红外检测信号,即,设备通过红外检测设备检测是否有用户出现在该红外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到的预定范围内。该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是置于设备外部,与设备电性连接,传输检测信号,也可以是置于设备内部,与设备集成为一体。预定范围包括该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到的范围,红外检测设备的检测范围以一定的角度向外扩散,在没有遮蔽物的情况下可扩散到一定距离外的位置。即,当用户出现在该检测范围内时,则该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告知该设备用户当前处于该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第一工作状态可以是该设备全部功能开启,也可以是部分功能开启,例如,可以是该设备的声音检测功能以及摄像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在步骤S202中,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并且。第一工作状态的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预设设备可以包括除了当前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的设备之外的全部其余设备,也可以包括其余设备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第二工作状态可以是设备处于关闭状态,也可以是处于休眠状态,还可以是设备中的某些功能处于关闭或者休眠状态,而其余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例如,关闭声音检测功能以及摄像检测功能,因为这两项功能需要大量的模拟数字量的换算,需要占用一定规模的CPU运算能力,占设备相当大的功耗。第一确认信号用于告知预设设备,当前设备检测到了用户的位置,并且通知预设设备可以切换至省电模式,如关闭或者休眠状态,以便节省能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由于红外检测设备的功耗小,采用红外检测设备来检测跟踪用户当前的位置,根据用户所在位置调整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一些远离用户,或者用户目前使用不到的设备处于低功耗的状态,以便节省能耗。
下面参考图3~图4,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图2所示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户离开当前设备后的设备控制方法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1-S202以及S301-S304。
步骤S201-步骤S202可以参见上面图2描述的方法,在此不再累述。
在步骤S301中,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其中,第二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离开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
在步骤S302中,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是否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
在步骤S303中,在确定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
在步骤S304中,在确定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其中,第二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从当前设备离开后的控制方法,当当前设备接收到用户离开的检测信号即第二检测信号后,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来判断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则表示用户进入了另一个预设设备的检测范围,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则表示用户进入了盲区)。当用户离开当前设备直接进入另外一个设备的检测范围时,由于在其他设备上同样在执行本方法,因此检测到用户的另外一个预设设备此时已经处于了开启状态,则当前设备切换至省电模式,如开启或关闭状态,以节省功耗。当用户离开当前设备进入盲区时,由于不清楚用户的具体位置,所以需要所有设备开启,故当前设备需要保持第一工作状态,并且通过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以通知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以便不影响用户的使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301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其中,第二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离开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检测信号可以为红外检测信号,即,设备通过红外检测设备检测是否有用户离开预定的范围内。该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是置于设备外部,与设备电性连接,传输检测信号,也可以是置于设备内部,与设备集成为一体。预定范围包括该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到的范围,红外检测设备的检测范围以一定的角度向外扩散,在没有遮蔽物的情况下可扩散到一定距离外的位置。即,当用户离开该检测范围内时,则该设备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告知该设备用户已经离开该设备预定的范围内。
在步骤S302中,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其余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此步骤是为了确认用户离开当前设备的检测区域后,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设备的检测区域,还是进入了盲区,以便各设备根据用户的位置调整工作状态。
在步骤S303中,在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将当前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步骤表示用户离开当前设备的检测区域后,进入了另一设备的检测区域,故另一设备发来了第一确认信号,告知当前设备用户所在的位置,并向当前设备发送了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例如,用户从设备A的检测范围离开,直接进入了设备B的检测范围,则此时,设备A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即,用户离开的检测信号),设备B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即,用户出现的检测信号),并且向设备A发送第一确认信息(即,告知设备A用户当前的位置,并且通知设备A将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设备A接收到第一确认指令,而后将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
在步骤S304中,在确定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向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第二确认信息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即,预设设备在接收到当前设备的第二确认信号后,确定自身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当未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将该预设设备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步骤表示用户离开当前设备的预定范围后,进入了盲区,则没有任何设备检测到用户的位置,故在预定时间内当前设备接收不到其他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时,则当前设备向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以告知预设设备用户当前处在盲区,并且通知各预设设备将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例如,用户从设备A的检测范围离开,进入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检测到的盲区,则此时,设备A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即,用户离开的检测信号),并且设备A接收不到第一确认信号(因为,没有设备检测到该用户,故而,没有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而后,设备A向设备B、C和D发送第二确信号,设备B、C以及D接收到该第二确认信息后,开启工作状态。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户离开所有协同工作的设备检测范围后的设备控制方法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1-S202以及S401-S404。
步骤S201-步骤S202可以参见上面图2描述的方法,在此不再累述。
在步骤S401中,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
在步骤S402中,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该设备的检测状态是否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其中,设备的检测状态包括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和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在步骤S403中,若该设备的检测状态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则判断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阈值。
在步骤S404中,若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阈值,则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三确认信号。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所有设备都检测不到用户时,则全部设备、或者全部设备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处于开启状态。如果,用户离开该智能环境了,那么所有设备还处于开启状态显然是浪费功耗的。因此,本公开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离开后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不到用户的时间,判断用户是否离开智能环境,如果用户离开智能环境,则开启最后一个检测到用户出现的设备,使其与设备处于关闭或者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并且不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步骤S401中,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该步骤同上述步骤S301,在此不再累述。
在步骤S402中,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该设备的检测状态是否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设备的检测状态包括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和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在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该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即,该设备检测到用户出现后,那么该设备就是目前为止,最近一次检测到用户的设备。在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即,有别的设备检测到用户出现,那么该设备就不是最近一次检测到用户的设备了。
在步骤S403中,若该设备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则判断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若最后一次检测状态没有超过预设时间阈值,则可能用户处于盲区或者正向其他区域移动。若最后一次检测状态超过预设时间阈值,则表示该段时间内,没有任何设备检测到用户的出现,则用户可能已经离开该智能环境中,也可能是在某一盲区内固定下来而不需要智能设备为其服务的状态(例如,已经入睡)。其中,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经验进行设置,该预设时间阈值可以由用户设置,或者可以由设备根据用户的平时习惯学习得到。
在步骤S404中,若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超过时间阈值,则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三确认信号。其中,第三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即,若预设设备接收到第三确认信号后,则判断自身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若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则将其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当判断出用户可能离开该智能环境中,或者在盲区内固定下来后,则将最后一个检测到用户的设备设置为工作状态,而其余的设备设置为关闭或者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时跟踪用户位置,并且根据用户位置相应控制各个设备工作的方法,该方法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条件下,可以节省功耗。
图5-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控制装置的框图。
如图5-图7所示,设备控制装置500可以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第一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3、第二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4、第二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5、第二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6、第三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7、第一检测状态设置模块508、第二检测状态设置模块509、第一检测状态确定模块510、第一判断模块511、第三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12、工作状态确定模块513以及第四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14。该设备控制装置500可以执行上面参考图2-图4描述的方法,以实现多个设备协调工作。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设备可以与多个设备协调工作。该设备控制装置500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以及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
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该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其中,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出现在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
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被被配置为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第一工作状态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设备协调工作场景下的设备控制装置,充分考虑用户所在的位置,并且跟踪用户当前位置,实时控制相应部位的设备的工作状态,即,开启用户当前所在位置的设备,而关闭其余设备,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在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该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其中,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出现在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检测信号可以为红外检测信号,即,设备通过红外检测设备检测是否有用户出现在该红外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到的预定范围内。该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是置于设备外部,与设备电性连接,传输检测信号,也可以是置于设备内部,与设备集成为一体。预定范围包括该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到的范围,红外检测设备的检测范围以一定的角度向外扩散,在没有遮蔽物的情况下可扩散到一定距离外的位置。即,当用户出现在该检测范围内时,则该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告知该设备用户当前处于该设备的预定范围内。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可以是该设备全部功能开启,也可以是部分功能开启,例如,可以是该设备的声音检测功能以及摄像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并且。第一工作状态的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预设设备可以包括除了当前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的设备之外的全部其余设备,也可以包括其余设备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第二工作状态可以是设备处于关闭状态,也可以是处于休眠状态,还可以是设备中的某些功能处于关闭或者休眠状态,而其余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例如,关闭声音检测功能以及摄像检测功能,因为这两项功能需要大量的模拟数字量的换算,需要占用一定规模的CPU运算能力,占设备相当大的功耗。第一确认信号用于告知预设设备,当前设备检测到了用户的位置,并且通知预设设备可以切换至省电模式,如关闭或者休眠状态,以便节省能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由于红外检测设备的功耗小,采用红外检测设备来检测跟踪用户当前的位置,根据用户所在位置调整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一些远离用户,或者用户目前使用不到的设备处于低功耗的状态,以便节省能耗。
图6a-6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设备控制装置的框图。
如图6a-图6b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控制装置还可以应用于用户离开当前设备后的场景中。
如图6a所示,该设置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第一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3、第二工作切换模块504以及第二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5。
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和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可以参见上面图5描述的装置,在此不再累述。
第一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3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是否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其中,第二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离开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
第二工作切换模块504被配置为在确定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
第二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5被配置为在确定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其中,第二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当当前设备接收到用户离开的检测信号即第二检测信号后,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来判断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则表示用户进入了另一个预设设备的检测范围,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则表示用户进入了盲区)。当用户离开当前设备直接进入另外一个设备的检测范围时,由于在其他设备上同样在执行本方法,因此检测到用户的另外一个预设设备此时已经处于了开启状态,则当前设备切换至省电模式,如开启或关闭状态,以节省功耗。当用户离开当前设备进入盲区时,由于不清楚用户的具体位置,所以需要所有设备开启,故当前设备需要保持第一工作状态,并且通过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以通知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以便不影响用户的使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3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其余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以便确认用户离开当前设备的检测区域后,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设备的检测区域,还是进入了盲区,从而各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调整工作状态。其中,第二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离开该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检测信号可以为红外检测信号,即,设备通过红外检测设备检测是否有用户离开预定的范围内。该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是置于设备外部,与设备电性连接,传输检测信号,也可以是置于设备内部,与设备集成为一体。预定范围包括该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到的范围,红外检测设备的检测范围以一定的角度向外扩散,在没有遮蔽物的情况下可扩散到一定距离外的位置。即,当用户离开该检测范围内时,则该设备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告知该设备用户已经离开该设备预定的范围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工作切换模块504在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将当前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种情况表示用户离开当前设备的检测区域后,进入了另一设备的检测区域,故另一设备发来了第一确认信号,告知当前设备用户所在的位置,并向当前设备发送了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例如,用户从设备A的检测范围离开,直接进入了设备B的检测范围,则此时,设备A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即,用户离开的检测信号),设备B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即,用户出现的检测信号),并且向设备A发送第一确认信息(即,告知设备A用户当前的位置,并且通知设备A将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设备A接收到第一确认指令,而后将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5在确定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后,向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第二确认信息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步骤表示用户离开当前设备的预定范围后,进入了盲区,则没有任何设备检测到用户的位置,故在预定时间内当前设备接收不到其他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时,则当前设备向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以告知预设设备用户当前处在盲区,并且通知各预设设备将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例如,用户从设备A的检测范围离开,进入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检测到的盲区,则此时,设备A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即,用户离开的检测信号),并且设备A接收不到第一确认信号(因为,没有设备检测到该用户,故而,没有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而后,设备A向设备B、C和D发送第二确信号,设备B、C以及D接收到该第二确认信息后,开启工作状态。
如图6b所示,该设备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第一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3、第二工作切换模块504、第二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5、第二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6以及第三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7。
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第一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3、第二工作切换模块504以及第二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5可以参见上面图6a描述的装置,在此不再累述。
第二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6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二确认信号后,确定该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第三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7被配置为若该设备未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则将该设备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当第二确认信号接收模块506接收到来自任一设备的第二确认信号时,表示用户进入了盲区,没有任何设备检测到用户的位置,此时为了不影响用户的使用,该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确认信号后,第三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7将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例如,当前设备接收到第二确认信号后,开启该装置的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
图7a-7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例的设备控制装置的框图。
如图7a-图7b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控制装置还可以应用于用户离开所有协同工作的设备检测范围后的场景中。
如图7a所示,设备控制装置500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第一检测状态模块508、第二检测状态设置模块509、第一检测状态确定模块510、第一判断模块511以及第三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12。
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和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可以参见上面图5描述的装置,在此不再累述。
第一检测状态模块508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该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第二检测状态设置模块509被配置为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第一检测状态确定模块510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该设备的检测状态是否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第一判断模块511被设置为在该设备的检测状态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情况下,判断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阈值。
第三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12被设置为在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三确认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当所有设备都检测不到用户时,则全部设备、或者全部设备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处于开启状态。如果,用户离开该智能环境了,那么所有设备还处于开启状态显然是浪费功耗的。因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检测不到用户的时间长短,判断用户是否离开智能环境,如果用户离开智能环境,则开启最后一个检测到用户出现的设备,使其与设备处于关闭或者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并且不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检测状态确定模块510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确定该设备的检测状态是否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设备的检测状态包括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和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例如,第一检测状态模块508在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将该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即,该设备检测到用户出现后,那么该设备就是目前为止,最近一次检测到用户的设备。第二检测状态模块509在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后,将该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即,有别的设备检测到用户出现,那么该设备就不是最近一次检测到用户的设备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判断模块511在该设备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情况下,判断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若最后一次检测状态没有超过预设时间阈值,则可能用户处于盲区或者正向其他区域移动。若最后一次检测状态超过预设时间阈值,则表示该段时间内,没有任何设备检测到用户的出现,则用户可能已经离开该智能环境中,也可能是在某一盲区内固定下来而不需要智能设备为其服务的状态(例如,已经入睡)。其中,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经验进行设置,该预设时间阈值可以由用户设置,或者可以由设备根据用户的平时习惯学习得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三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12在该最近一次检测状态超过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三确认信号。其中,第三确认信号包括将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当判断出用户可能离开该智能环境中,或者在盲区内固定下来后,则将最后一个检测到用户的设备设置为工作状态,而其余的设备设置为关闭或者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如图7b所示,该设备控制装置500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第一检测状态模块508、第二检测状态设置模块509、第一检测状态确定模块510、第一判断模块511、第三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12、工作状态确定模块513以及第四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14。
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01、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02、第一检测状态模块508、第二检测状态设置模块509、第一检测状态确定模块510、第一判断模块511以及第三确认信号发送模块512可以参见上面图7a描述的装置,在此不再累述。
工作状态确定模块513被配置为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三确认信号后,确定该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第四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14被配置为若该设备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将该设备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当工作状态确定模块508接收到来自任一设备的第三确认信号时,表示用户可能离开该智能环境中,或者在盲区内活动,并且该设备不是最后一个检测到用户的设备,此时判断当前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若各设备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则第四工作状态切换模块514将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例如,切换至关闭或者休眠状态以节省能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时跟踪用户位置,并且根据用户位置相应控制各个设备工作的装置,该装置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条件下,可以节省功耗。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8所示,设备控制系统800包括处理器8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20、信号发送器830、以及信号接收器840。该设备控制系统800可以执行上面参考图2~图4描述的方法,以实现多个设备协调工作。
具体地,处理器810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810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810可以是用于执行参考图2~图4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20,例如可以是能够包含、存储、传送、传播或传输指令的任意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器件或传播介质。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示例包括:磁存储装置,如磁带或硬盘(HDD);光存储装置,如光盘(CD-ROM);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闪存;和/或有线/无线通信链路。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20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821,该计算机程序821可以包括代码/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在由处理器8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810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2~图4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计算机程序821可被配置为具有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模块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在示例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821中的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例如包括821A、模块821B、……。应当注意,模块的划分方式和个数并不是固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程序模块或程序模块组合,当这些程序模块组合被处理器8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810可以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2~图4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器810可以使用信号发送器830和信号接收器840来执行上面结合图2~图4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设备工作系统的框图。
如图9所示,该多设备工作系统包括第一设备910、第一预设设备920、第二预设设备930以及第三预设设备94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设备以及各预设设备可以是参见上面图5~图7描述的装置,第一设备以及各预设设备也可以是按照参见上面图2-图4描述的方法工作的设备,第一设备以及各预设设备也可以是包括参见上面图5-图7描述的设备控制装置500的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预设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智能环境的大小以及用户的设置,可以调控预设设备的个数,不限于图9所示的仅包括三个预设设备。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8)

1.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并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所述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功耗大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所处位置在所述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
在所述设备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设备是否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所述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所述来自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离开所述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
在所述设备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的工作状态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以及
在所述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所述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红外检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设备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所述预设设备的第二确认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来自至少一个所述预设设备的第二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以及
当所述设备未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将所述设备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以及
在所述设备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所述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的检测状态设置为非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设备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设备的检测状态是否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
若所述设备的检测状态为最近一次检测状态,则判断所述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阈值;以及
若所述最近一次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向至少一个所述预设设备发送第三确认信号,所述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的第三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预设设备的第三确认信号时,确定所述设备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以及
在所述设备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将所述设备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7.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指示用户所处位置在所述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内;以及
第一确认信号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号,所述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第一确认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设备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设备是否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所述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其中,所述来自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离开所述设备所在的预定范围;
第二工作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设备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的工作状态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以及
第二确认信号发送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预设设备的第一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号,所述向至少一个预设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信号包括将所述预设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指示信息。
8.一种多设备工作系统,包括第一设备以及至少一个预设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设备控制方法工作。
CN201710127129.2A 2017-03-03 2017-03-03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Active CN106933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7129.2A CN106933210B (zh) 2017-03-03 2017-03-03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7129.2A CN106933210B (zh) 2017-03-03 2017-03-03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3210A CN106933210A (zh) 2017-07-07
CN106933210B true CN106933210B (zh) 2020-03-24

Family

ID=5942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7129.2A Active CN106933210B (zh) 2017-03-03 2017-03-03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32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8932B1 (en) 2018-03-29 2023-03-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device data mig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CN11201352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自动控制方法、终端控制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4504A (zh) * 2012-06-12 2012-1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输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955558A (zh) * 2011-08-22 2013-03-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123463A (zh) * 2011-11-21 2013-05-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系统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94367A (zh) * 2012-03-02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操作指令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终端
CN103294157A (zh) * 2012-02-27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系统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5137787A (zh) * 2015-08-13 2015-12-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1191A (zh) * 2015-11-26 2016-01-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7136A (ja) * 1996-02-29 1997-09-09 Toshiba Corp 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558A (zh) * 2011-08-22 2013-03-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123463A (zh) * 2011-11-21 2013-05-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系统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94157A (zh) * 2012-02-27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系统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3294367A (zh) * 2012-03-02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操作指令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终端
CN102764504A (zh) * 2012-06-12 2012-1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输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37787A (zh) * 2015-08-13 2015-12-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1191A (zh) * 2015-11-26 2016-01-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3210A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899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3072040A (ja) 計測端末装置及び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CN111854061B (zh) 一种送风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送风系统
CN106933210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多设备工作系统
EP3829268A1 (en) Iot light switch module for smart home construction
CN110515462A (zh)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应用的控制方法、装置
CN111965991A (zh) 智能控制开关的权限调节方法、装置、智能控制开关以及存储介质
WO2018222529A1 (en) Techniques for adjusting computing device sleep states
CN203615545U (zh) 空调器
CN109831756B (zh) 一种基于人体智能识别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操作系统
CN106247527B (zh) 利用夜间控制模式对空调进行夜间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0518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KR101188837B1 (ko) 냉방 또는 난방을 위한 무선전력절감장치
KR100919866B1 (ko) 거리정보를 이용한 절전방법 및 장치
CN111885447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86374A (zh) 一种空调节能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A3012877C (en) Fan driving device
WO2014176874A1 (zh)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发射端待机状态自动唤醒的方法和装置
CN217817323U (zh) 基于人数的空调控制电路及空调控制系统
CN102956093A (zh) 无线遥控方法及系统、接收机
CN10740178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5174058A (ja) 家庭内情報システム
KR20140053623A (ko) 조명 및 전력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0389531B (zh) 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
JPH04194538A (ja) 空調機制御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