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6763A - 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6763A
CN106916763A CN201611169401.5A CN201611169401A CN106916763A CN 106916763 A CN106916763 A CN 106916763A CN 201611169401 A CN201611169401 A CN 201611169401A CN 106916763 A CN106916763 A CN 106916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liquid
bed mud
culture medium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94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16763B (zh
Inventor
屈佳玉
马林
刘金泉
王凯
任彦强
邢成良
张利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gde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ou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Epure International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ou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Epure International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ou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694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6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6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6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16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67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20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属于黑臭水体的生物处理领域。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该菌剂由A液、B液、C液三种溶液组成。使用时,根据黑臭水体的污染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的配比。将配比后的菌剂加入到黑臭水体的底泥中,3~7d河道底部的污泥层显著减少。本发明的菌剂兼具好氧和厌氧的特点,无需对河道底泥清淤的情况下显著减少河道的底泥量,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的微生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是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水体黑臭是由于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转化为氨氮、腐殖质、硫化氢、甲烷和硫醇等发臭物质。此过程引起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造成缺氧环境,产生的有臭气体溢出水面进入大气,水中铁、锰等重金属被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化合物,形成大量吸附了FeS、MnS的带负电胶体的悬浮颗粒,使水体变黑、变臭。
河床底部有机物的沉积和厌氧发酵是导致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在静止或流速缓慢的的河体内,在营养物质浓度很高的情况下,会在底部形成消化污泥层。在厌氧情况下,有机物质通过生物化学转化过程,会产生NH3和H2S臭味物质。与外部输入的泥土颗粒物质一起,会形成淤泥,在金属硫化物的作用下,颜色转化成灰色至深黑色。河床底部产生这些淤泥的原因各不相同,一方面来自自然沼泽化过程,例如岸边树叶掉入河流;另一方面通过雨污混合污水流入,将粪浆物质和其他市政有机垃圾物质带入河流湖泊。如何能提供一种有效治理黑臭水体底泥的产品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能有效降解黑臭水体底泥。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包括:
A液0.5~10重量份、B液0.1~10重量份和C液0.1~10重量份;其中,所述A液为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所述B液为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所述C液为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括:
分别制备作为A液的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作为B液的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和作为C液的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
按照A液0.5~10重量份,B液0.1~10重量份,C液0.1~10重量份的比例配制成微生物菌剂,即为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菌剂,利用河道底泥为材料外加相关好氧、缺氧、厌氧的菌种进行复配,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通过调节黑臭水体的营养平衡,激活河道中的缺失的相关菌种,促进底泥有机物的快速分解,创建水体本来的生态系统并维持此系统的功能性,最终达到水体自净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内容,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菌剂包括:
A液0.5~10重量份、B液0.1~10重量份和C液0.1~10重量份;其中,所述A液为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所述B液为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所述C液为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
上述微生物菌剂中,A液的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一菌悬液,将所述第一菌悬液与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共同接入第一培养基中,在28~38℃条件下120~18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1~3天,待第一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A液。
上述微生物菌剂中,A液所用的第一培养基包括:可溶性淀粉10~30重量份、硝酸钾0.5~2重量份、氯化钠0.1~1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1~1重量份、硫酸镁0.1~1重量份、硫酸亚铁0.001~0.03重量份、豆芽汁1~30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该该培养基的pH值为7.0。
上述微生物菌剂中,B液的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二菌悬液,将所述第二菌悬液与反硝化细菌共同接入第二培养 基中,在28~38℃条件下10~7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3~7天,待第二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B液。
上述微生物菌剂中,B液所用的第二培养基包括:硝酸钾0.5~5重量份、天冬酰胺0.5~1重量份、质量浓度为1%的溴瑞香草酚蓝酒精溶液1~10重量份、柠檬酸钠5~1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5~2重量份、六水氯化铁0.01~0.1重量份、磷酸二氢钾0.5~1重量份、两水氯化钙0.1~0.5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
上述微生物菌剂中,C液的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取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三菌悬液,将所述第三菌悬液与聚磷菌共同接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在38~55℃条件下避光培养3~10天,待厌氧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C液。
上述微生物菌剂中,C液所用的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包括:蔗糖1~3重量份、葡萄糖1~5重量份、氯化铵1~5重量份、氯化钾0.1~0.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1~1重量份、氯化钠0.1~0.3重量份、磷酸钙10~30重量份、聚合氯化铝1~30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的pH值为7.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微生物菌剂,包括:
分别制备作为A液的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作为B液的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和作为C液的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
按照A液0.5~10重量份,B液0.1~10重量份,C液0.1~10重量份的比例配制成微生物菌剂,即为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
上述制备方法中,
所述A液的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一菌悬液,将所述第一菌悬液与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共同接入第一培养基中,在28~38℃条件下120~18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1~3天,待第一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A液;其中,所用的第一培养基包括:可溶性淀粉10~30重量份、硝酸钾0.5~2重量份、氯化钠0.1~1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1~1重量份、硫酸镁0.1~1重量份、硫酸亚铁0.001~0.03重量份、豆芽汁1~30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该该培养基的pH值为7.0;
所述B液的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二菌悬液,将所述第二菌悬液与反硝化细菌共同接入第二培养基中,在28~38℃条件下10~7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3~7天,待第二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B液;其中,所用的第二培养基包括:硝酸钾0.5~5重量份、天冬酰胺0.5~1重量份、质量浓度为1%的溴瑞香草酚蓝酒精溶液1~10重量份、柠檬酸钠5~1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5~2重量份、六水氯化铁0.01~0.1重量份、磷酸二氢钾0.5~1重量份、两水氯化钙0.1~0.5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
所述C液的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取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三菌悬液,将所述第三菌悬液与聚磷菌共同接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在38~55℃条件下避光培养3~10天,待厌氧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C液;所用的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包括:蔗糖1~3重量份、葡萄糖1~5重量份、氯化铵1~5重量份、氯化钾0.1~0.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1~1重量份、氯化钠0.1~0.3重量份、磷酸钙10~30重量份、聚合氯化铝1~30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的pH值为7.0。
本发明制备的微生物菌剂投加量为10~100L微生物菌剂/m3河道底泥。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包括:
A液、B液和C液。使用时,按照A液3重量份,B液5重量份,C液10重量份的比例配制成微生物菌剂。使用时,根据河道黑臭水体的污染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的配比,投加量为100L微生物菌剂/m3河道底泥。
该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配置A液。
该菌液的培养基成分:可溶性淀粉15重量份,硝酸钾1重量份,氯化钠0.3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5重量份,硫酸镁0.5重量份,硫酸亚铁0.01重量份,豆芽汁10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pH为7.0。
配置时,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共同接入该培养基中,在28℃条件下18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3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A液。
(2)配置B液。
培养基成分:硝酸钾2重量份,天冬酰胺0.5重量份,1%BTB(溴瑞香草酚蓝)酒精溶液3重量份,柠檬酸钠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5重量份,六水氯化铁0.04重量份,磷酸二氢钾0.7重量份,两水氯化钙0.1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
配置时,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反硝化细菌共同接入该培养基中,在35℃条件下3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7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B液。
(3)配置C液。
取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聚磷菌共同接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如下:蔗糖3重量份,葡萄糖1重量份,氯化铵1重量份,氯化钾0.1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1重量份,氯化钠0.1重量份,磷酸钙10重量份,PAC(聚合氯化铝)10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pH值为7.0。在50℃条件下避光培养10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C液。
向北京某河重度黑臭水体段投加该菌剂,投加量为100L菌剂/m3河道。投加后该河段的水透明度明显增加,且30天后底泥量明显减少。投加前和投加后水质指标见下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包括:
A液、B液和C液。使用时,按照A液1重量份,B液3重量份,C液7重量份的比例配制成微生物菌剂。使用时,根据河道黑臭水体的污染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的配比,投加量为100L微生物菌剂/m3河道底泥。
该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配置A液。
该菌液的培养基成分:可溶性淀粉10重量份,硝酸钾1重量份,氯化钠0.15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6重量份,硫酸镁0.5重量份,硫酸亚铁0.01重量份,豆芽汁10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pH为7.0。
配置时,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共同 接入该培养基中,在28℃条件下18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3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A液。
(2)配置B液。
培养基成分:硝酸钾2重量份,天冬酰胺0.5重量份,1%BTB(溴瑞香草酚蓝)酒精溶液3重量份,柠檬酸钠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5重量份,六水氯化铁0.04重量份,磷酸二氢钾0.7重量份,两水氯化钙0.1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
配置时,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反硝化细菌共同接入该培养基中,在35℃条件下3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7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B液。
(3)配置C液。
取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聚磷菌共同接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如下:蔗糖3重量份,葡萄糖1重量份,氯化铵1重量份,氯化钾0.1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1重量份,氯化钠0.1重量份,磷酸钙10重量份,PAC(聚合氯化铝)6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pH值为7.0。在50℃条件下避光培养10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C液。
向吉林长春某河段轻度黑臭水体段投加该菌剂,投加量为100L菌剂/m3河道。投加后该河段的水透明度明显增加,且30天后底泥量明显减少。投加前和投加后水质指标见下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包括:
A液、B液和C液。使用时,按照A液0.5~10重量份,B液0.1~10重量份,C液0.1~10重量份的比例配制成微生物菌剂。使用时,根据河道黑臭水体的污染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的配比,投加量为10~100L微生物菌剂/m3河道底泥。
该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配置A液。
该菌液的培养基成分:可溶性淀粉15重量份,硝酸钾0.5重量份,氯化钠0.3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4重量份,硫酸镁0.2重量份,硫酸亚铁0.02重量份,豆芽汁5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pH为7.0。
配置时,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共同接入该培养基中,在30℃条件下16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3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A液。
(2)配置B液。
培养基成分:硝酸钾1重量份,天冬酰胺1重量份,1%BTB(溴瑞香草酚蓝)酒精溶液1重量份,柠檬酸钠10重量份,七水硫酸镁1重量份,六水氯化铁0.01重量份,磷酸二氢钾1重量份,两水氯化钙0.1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
配置时,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反硝化细菌共同接入该培养基中,在38℃条件下3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7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B液。
(3)配置C液。
取河道底泥,制备成菌悬液,把菌悬液和聚磷菌共同接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如下:蔗糖1重量份,葡萄糖5重量份,氯化铵1重量份,氯化钾0.3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2重量份,氯化钠0.3重量份,磷酸钙10重量份,PAC(聚合氯化铝)10重量份,水1000重量份,pH值为7.0。在50℃条件下避光培养10天,待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制得C液。
向河北某河段轻度黑臭水体段投加该菌剂,投加量为100L菌剂/m3河道。投加后该河段的水透明度明显增加,且30天后底泥量明显减少。投加前和投加后水质指标见下表:
通过上述各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利用河道底泥为材料外加相关好氧、缺氧、厌氧的菌种进行复配,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通过调节黑臭水体的营养平衡,激活河道中的缺失的相关菌种,能促进底泥有机物的快速分解,创建水体本来的生态系统并维持此系统的功能性,最终达到水体自净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菌剂包括:
A液0.5~10重量份、B液0.1~10重量份和C液0.1~10重量份;其中,所述A液为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所述B液为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所述C液为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液的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一菌悬液,将所述第一菌悬液与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共同接入第一培养基中,在28~38℃条件下120~18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1~3天,待第一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A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液所用的第一培养基包括:可溶性淀粉10~30重量份、硝酸钾0.5~2重量份、氯化钠0.1~1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1~1重量份、硫酸镁0.1~1重量份、硫酸亚铁0.001~0.03重量份、豆芽汁1~30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该该培养基的pH值为7.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B液的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二菌悬液,将所述第二菌悬液与反硝化细菌共同接入第二培养基中,在28~38℃条件下10~7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3~7天,待第二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B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B液所用的第二培养基包括:硝酸钾0.5~5重量份、天冬酰胺0.5~1重量份、质量浓度为1%的溴瑞香草酚蓝酒精溶液1~10重量份、柠檬酸钠5~1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5~2重量份、六水氯化铁0.01~0.1重量份、磷酸二氢钾0.5~1重量份、两水氯化钙0.1~0.5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C液的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取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三菌悬液,将所述第三菌悬液与聚磷菌共同接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在38~55℃条件下避光培养3~10天,待厌氧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C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C液所用的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包括:蔗糖1~3重量份、葡萄糖1~5重量份、氯化铵1~5重量份、氯化钾0.1~0.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1~1重量份、氯化钠0.1~0.3重量份、磷酸钙10~30重量份、聚合氯化铝1~30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的pH值为7.0。
8.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括:
分别制备作为A液的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作为B液的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和作为C液的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
按照A液0.5~10重量份,B液0.1~10重量份,C液0.1~10重量份的比例配制成微生物菌剂,即为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液的降解底泥的好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一菌悬液,将所述第一菌悬液与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共同接入第一培养基中,在28~38℃条件下120~18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1~3天,待第一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A液;其中,所用的第一培养基包括:可溶性淀粉10~30重量份、硝酸钾0.5~2重量份、氯化钠0.1~1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1~1重量份、硫酸镁0.1~1重量份、硫酸亚铁0.001~0.03重量份、豆芽汁1~30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该该培养基的pH值为7.0;
所述B液的降解底泥的缺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采集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二菌悬液,将所述第二菌悬液与反硝化细菌共同接入第二培养基中,在28~38℃条件下10~70r/min的转速进行摇床培养3~7天,待第二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B液;其中,所用的第二培养基包括:硝酸钾0.5~5重量份、天冬酰胺0.5~1重量份、质量浓度为1%的溴瑞香草酚蓝酒精溶液1~10重量份、柠檬酸钠5~1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5~2重量份、六水氯化铁0.01~0.1重量份、磷酸二氢钾0.5~1重量份、两水氯化钙0.1~0.5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
所述C液的降解底泥的厌氧微生物菌液由以下方式制得:
取河道底泥,制备成第三菌悬液,将所述第三菌悬液与聚磷菌共同接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在38~55℃条件下避光培养3~10天,待厌氧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液浓度达到106个/mL,即制得C液;所用的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包括:蔗糖1~3重量份、葡萄糖1~5重量份、氯化铵1~5重量份、氯化钾0.1~0.5重量份、七水硫酸镁0.1~1重量份、氯化钠0.1~0.3重量份、磷酸钙10~30重量份、聚合氯化铝1~30重量份和水1000重量份,该厌氧微生物培养基的pH值为7.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菌剂投加量为10~100L微生物菌剂/m3河道底泥。
CN201611169401.5A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16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9401.5A CN106916763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9401.5A CN106916763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6763A true CN106916763A (zh) 2017-07-04
CN106916763B CN106916763B (zh) 2020-08-21

Family

ID=5945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940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16763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67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3655A (zh) * 2019-09-09 2020-01-14 河南林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消除河道黑臭的水下布菌工艺
CN110776225A (zh) * 2019-11-18 2020-02-11 深圳市承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酵素原位降解河道底於泥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655A (zh) * 2006-11-29 2007-09-19 金明记 高效微生物复合剂和利用该复合剂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
CN102050523A (zh) * 2010-12-29 2011-05-11 赵亚勋 一种微生物对黑臭河道处理及原位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2250768A (zh) * 2011-06-01 2011-11-23 康源绿洲微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污水污泥的酶菌复合剂的制备方法
CN103205382A (zh) * 2013-04-12 2013-07-17 杭州一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净化河道污水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8246A (zh) * 2016-08-30 2016-11-23 蓝德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黑臭水体的复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8413989U (zh) * 2017-12-29 2019-01-22 姚竣耀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潜浮式生态修复水立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655A (zh) * 2006-11-29 2007-09-19 金明记 高效微生物复合剂和利用该复合剂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
CN102050523A (zh) * 2010-12-29 2011-05-11 赵亚勋 一种微生物对黑臭河道处理及原位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2250768A (zh) * 2011-06-01 2011-11-23 康源绿洲微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污水污泥的酶菌复合剂的制备方法
CN103205382A (zh) * 2013-04-12 2013-07-17 杭州一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净化河道污水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8246A (zh) * 2016-08-30 2016-11-23 蓝德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黑臭水体的复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8413989U (zh) * 2017-12-29 2019-01-22 姚竣耀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潜浮式生态修复水立方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富宇: "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技术处理梁滩河水体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潘涌璋等: "微生物菌剂净化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研究与应用", 《给水排水》 *
郭宇杰等: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 31 October 201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3655A (zh) * 2019-09-09 2020-01-14 河南林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消除河道黑臭的水下布菌工艺
CN110776225A (zh) * 2019-11-18 2020-02-11 深圳市承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酵素原位降解河道底於泥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6763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s et al. Microalgal nutrients recycling from the primary efflu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use of the produced biomass as bio-fertilizer
CN103374524B (zh) 一种耐盐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3762B (zh) 一种含盐污水的生物脱氮方法
CN109609406A (zh)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缓释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1392B (zh) 一种自养异养共生氨氧化菌剂及用途
CN102603064B (zh) 一种含氮磷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
CN110340132A (zh) 一种生物炭基零价铁与微生物协同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1606533B (zh) 用于污染底泥原位修复的植物附载型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0531B (zh) 一种黑臭水体的修复治理方法
CN103374525B (zh) 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8246A (zh) 净化黑臭水体的复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itrate, tetracycline, and Pb (II) by iron oxidizing strain Zoogloea sp. FY6: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CN104560823B (zh) 能降解乙腈的腐败希瓦氏菌及其应用
CN113264633A (zh) 一种黑臭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CN113683277A (zh)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底泥的缓释崩解型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3769B (zh) 一种工业循环水的生物净化方法
CN103373767B (zh) 一种高含盐催化剂污水的生物脱氮方法
CN106916763A (zh) 一种用于降解黑臭水体底泥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6604A (zh)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lh-n5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833832B (zh) 一种用于治理谷氨酸发酵污水的生化制剂
CN117164108A (zh) 一种基于天然蓝铁矿、天然褐铁矿制备的废水处理功能材料及在同步脱氮回收磷中的应用
CN103373761B (zh) 一种工业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CN103373768B (zh) 一种减少循环水系统中生物粘泥的方法
CN105712487A (zh) 一种含氨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Rezvani et al. Basic principles and effective parameters for microalgae–bacteria granula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 mini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6

Address after: Binhai New Area 300456 Tianjin FTA test area (Dongjiang Bonded Port) Luoyang Road No. 600 Haifeng Logistics Park 3 Building 2 unit -101

Applicant after: SANGDE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North Shimonoseki street, No. 7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OU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OHN INTERNATIONAL WATER AFFAIRE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