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9430B - 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9430B
CN106899430B CN201611129926.6A CN201611129926A CN106899430B CN 106899430 B CN106899430 B CN 106899430B CN 201611129926 A CN201611129926 A CN 201611129926A CN 106899430 B CN106899430 B CN 106899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blic network
network side
side link
equipment
memb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99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9430A (zh
Inventor
黄李伟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299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9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9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9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9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9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一成员设备,其中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故障恢复时导致丢包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高可靠性,提出了分布式聚合的概念,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分布式聚合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其中,设备VTEP B和设备VTEP C之间通过分布式聚合协议,将VTEP B和VTEP C两台设备上的两个物理链路模拟成为一个聚合口,这样,设备CE A到设备CE E的流量可以通过分布式聚合中的任意一台设备进行转发,如通过VTEP B转发或者通过VTEP C转发均可,当分布式聚合中的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另一台设备继续转发,从而可以提高网络的高可靠性。
例如,假设CE A到CE E的流量通过VTEP B进行转发,如果VTEP B和VTEP D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那么流量会通过VTEP B和VTEP C之间的IPP(Intra Portal Port,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链路进行中转到达VTEP C,然后通过VTEP C进行转发,最终到达CE E,使得CEA到CE E的流量转发不受故障的影响。
但是,当VTEP B和VTEP D之间的链路从故障中恢复之后,CE E到CE A的流量会从VTEP C转发切回到VTEP B转发。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VTEP B和VTEP D之间还未完成VXLAN隧道的建立,而流量已经从VTEP C切回到了VTEP B上,从而导致丢包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分布式聚合中链路故障恢复时导致丢包现象发生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一成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
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流量转发处理装置,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一成员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
维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分布式聚合场景中,两个成员设备的隧道信息同步机制,具体地,如果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则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UP(可用)状态,如果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UP状态。也即,只要分布式聚合中有一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未出现故障,那么即可维持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VXLAN隧道为UP状态,使得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故障恢复之后,即可直接使用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VXLAN隧道对流量进行转发,从而可以避免丢包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分布式聚合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分布式聚合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流量转发处理装置所应用的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分布式聚合的网络结构,当第一成员设备VTEP B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也即VTEP B与VTEP D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时,VTEP B与VTEP D之间的VXLAN隧道会处于DOWN(不可用)状态,并且VTEP B会删除以该隧道为下一跳出接口的MAC转发表项。当VTEP B与VTEP D之间的链路故障恢复时,VTEP B需重新启动这些被删除的MAC地址的学习和分配过程。但是由于路由的收敛速度快于VXLAN隧道的建立过程,因此在VTEP D已经将流量切换到VTEP B上时,VTEP B与VTEP D之间的VXLAN隧道可能还未建立完成,导致丢包的现象发生。
为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出两个成员设备隧道信息的同步机制。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一成员设备,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01、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
步骤202、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成员设备,所述成员设备具体可以为VTEP(VXLAN Tunnel End Point,VXLAN隧道端点)设备,负责原始以太报文的VXLAN封装和解封装,具体可以是虚拟交换机,也可以是物理交换机。可以理解,本申请将分布式聚合中的成员设备区分为第一成员设备、第二成员设备,仅为了便于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任意一台成员设备,且对于分布式聚合中成员设备的数目不加以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的成员设备称之为第一成员设备,其它的成员设备均称之为第二成员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均以如图1所示的包括两个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网络结构进行说明,多于两个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网络结构的流量转发处理方法相同,相互参照即可。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设置两台成员设备具有相同的转发表项,以使外部设备可以将分布式聚合中的两台成员设备看作是同一台设备。可以理解,所述转发表项可以为二层转发表项或者三层转发表项,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均以二层MAC(Media Acc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转发表项为例进行说明,三层转发表项中将成员设备的MAC地址换为IP地址即可,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种应用示例中,如图3所示,其中,VTEP B和VTEP C组成分布式聚合,假设第一成员设备为VTEP B,第二成员设备为VTEP C,在CE A看来VTEP B和VTEP C是1台设备。假设CE E的MAC地址为0001-0001-0001,则VTEP D可以通过BGP(Border Gateway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EVPN(Ethernet VPN,以太网VPN)路由将CE E的MAC地址同步给VTEP B和VTEP C,在VTEP B和VTEP C上分别生成到CE E的MAC转发表项。参照表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VTEP B和VTEP C上到CE E的MAC转发表项。
表1
MAC地址 state VSI name 下一跳出接口
0001-0001-0001 EVPN v1 tunnel0
在VTEP B和VTEP C上均生成如表1所示的到CE E的MAC转发表项,其中,下一跳出接口都为VXLAN隧道tunnel0,且该tunnel隧道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同,例如假设VTEP B和VTEP C用于建立VXLAN隧道的源地址是2.2.2.2,VTEP D用于建立VXLAN隧道的目的地址为1.1.1.1,那么在VTEP B和VTEP C上建立的到VTEP D的VXLAN均为tunnel 0,并且tunnel0的源地址为2.2.2.2,目的地址为1.1.1.1。
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成员设备VTEP B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UP(可用)状态,如果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了一种VXLAN隧道维持机制,对于分布式聚合场景下的VXLAN隧道,虽然VTEP B和VTEP D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但是VTEP C和VTEP D之间的链路仍然是UP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在VTEP B和VTEP C之间增加公网侧MAC同步机制,以维持VTEP B和VTEP C上到VTEP D的VXALN隧道,只要分布式聚合中有一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未出现故障,那么即可维持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VXLAN隧道为UP状态,使得VXLAN隧道的UP/DOWN不再仅仅依赖于隧道的目的地址是否可达。当链路故障恢复时,即可直接使用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VXLAN隧道对流量进行转发,从而可以避免丢包的现象发生。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11、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
步骤S12、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针对所述请求消息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检测到自身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返回的。
在具体应用中,当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第一成员设备可以向同一个分布式聚合中的所有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可用于询问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状态是否可用。当第二成员设备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检查自身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如果可用,则向第一成员设备返回第一响应消息,否则,向第一成员设备返回第二响应消息。
如果第一成员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成员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则可以继续维持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在分布式聚合中包括两个以上的成员设备时,如果第一成员设备接收到多个第二成员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则可以从中选择一个第二成员设备进行数据转发。如果第一成员设备接收到来自所有第二成员设备的第二响应消息,说明当前分布式聚合中的所有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均发生故障,无法继续进行数据转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首先向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以确认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可用,在接收到来自第二成员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确认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才通过该第二成员设备转发数据,从而可以防止将数据发送至公网侧链路也发生故障的第二成员设备,导致丢包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第二成员设备对自身公网侧链路的状态检测速度较快,并且可以通过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接口直接向第一设备返回第一/第二响应消息,使得第一成员设备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取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状态。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21、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查询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得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
步骤S22、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通过在自身的转发表项中查询,当存在与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的匹配信息时返回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成员设备VTEP B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VTEP B通过查询自身的MAC转发表项,得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MAC地址,例如,VTEP B通过查询上述表1,可以得到公网侧远端设备CE E的MAC地址为0001-0001-0001,则将该MAC地址、以及该MAC地址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如tunnel0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封装在请求消息中,并且将该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成员设备。
当第二成员设备VTEP C接收到该请求消息之后,遍历自身的MAC转发表项,查询是否存在与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MAC地址、以及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相匹配的表项,如果存在,则向第一成员设备VTEP B返回第一响应消息,VTEP B在接收到该第一响应消息之后,可以维持VTEP B上的tunnel0处于UP状态。如果第二成员设备通过查询自身的MAC转发表项,其中不存在与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MAC地址、以及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相匹配的表项,则向第一成员设备返回第二响应消息。
在上述VTEP C接收到来自VTEP B的请求消息的示例中,携带的远端设备CE E的MAC地址为0001-0001-0001,且该MAC地址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为VXLAN隧道tunnel0,该VXLAN隧道的源地址为2.2.2.2,目的地址为1.1.1.1。VTEP C通过查询自身的MAC转发表项,得到VTEP C上存储有MAC地址0001-0001-0001,且该MAC地址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也为隧道tunnel0,tunnel0的源地址为2.2.2.2,目的地址为1.1.1.1。也即,VTEP C上存在与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MAC地址相同的VXLAN隧道,也即存在相同的所述MAC地址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同时,由于VTEP C中到达远端设备CE E的转发表项未被删除,说明VTEP C公网侧链路并未发生故障,仍为可用状态,因此,VTEP C可以向VTEP B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的又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通过检测到自身公网侧链路的流量状态为正常,确定其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返回的。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成员设备除了可以通过查询自身的转发表项确定公网侧链路是否可用之外,还可以通过流量检测的方式确定公网侧链路的状态。例如,图3所示的分布式聚合网络结构中,第二成员设备VTEP C可以监测经过隧道tunnel0的隧道口的数据流量,如果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有数据流量经过,则说明VTEP C公网侧链路的流量状态正常,也即VTEP C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可以向第一成员设备VTEP B返回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理解,上述第二成员设备检测自身公网侧链路是否可用的方式仅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应用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二成员设备检测自身公网侧链路状态的具体方式不加以限制。
在本申请的再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与所述第二成员设备之间的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接口。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成员设备VTEP B在接收到来自第二成员设备VTEP C的第一响应消息时,可以维持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VXLAN隧道tunnel0为UP状态,并且将表1中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由tunnel0修改为第一成员设备VTEP B与第二成员设备VTEP C之间的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接口。假设VTEP B与VTEP C之间的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接口为BAGG1,则修改后的VTEP B上到CE E的MAC转发表项如表2所示。
表2
MAC地址 state VSI name 下一跳出接口
0001-0001-0001 EVPN v1 BAGG1
这样,CE A到CE E的流量到达VTEP B时,通过查询表2所示的MAC转发表项,得到下一跳出接口为BAGG1,则将流量通过接口BAGG1发送至VTEP C,从而可以通过VTEP C将流量发送至CE E,使得原本需经过VTEP B转发的流量不会受到故障的影响。
当VTEP B和VTEP C之间的链路故障恢复之后,可以将流量直接切回到VTEP B上,由于VTEP B与VTEP D之间的VXLAN隧道tunnel0一直维持UP状态,因此不会出现丢包的情况。在本申请的再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的故障恢复时,将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
在具体应用中,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的故障恢复时,CE A到CE E的流量可以通过VTEP B到VTEP D之间的隧道进行传输,因此,可以将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具体地,VTEP B和VTEP C之间的链路故障恢复之后,VTEP B可以将表2所示的MAC转发表项修改为表1所示的MAC转发表项。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分布式聚合场景中,两个成员设备的隧道信息同步机制,具体地,如果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则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UP(可用)状态,如果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UP状态。也即,只要分布式聚合中有一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未出现故障,那么即可维持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VXLAN隧道为UP状态,使得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故障恢复之后,即可直接使用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VXLAN隧道对流量进行转发,从而可以避免丢包的现象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与前述流量转发处理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流量转发处理的装置实施例。请参考图4,本申请流量转发处理装置60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分布式聚合中的成员设备中,所述成员设备具体可以为VTEP设备。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成员设备的处理器1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0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40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流量转发处理装置60所在成员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4所示的处理器10、内部总线20、网络接口30、内存40、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50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成员设备通常根据其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流量转发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一成员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判断模块501,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
维持模块502,用于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501,具体可以包括:
请求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
响应接收子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针对所述请求消息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检测到自身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返回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请求发送子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查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查询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得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通过在自身的转发表项中查询,当存在与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的匹配信息时返回的。
在本申请的又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通过检测到自身公网侧链路的流量状态为正常,确定其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返回的。
在本申请的再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修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与所述第二成员设备之间的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接口。
在本申请的再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修改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的故障恢复时,将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一成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
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维持另一个公网侧隧道,该另一个公网侧隧道和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维持的公网侧隧道连接同一端点,且两个隧道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
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针对所述请求消息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检测到自身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返回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查询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得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
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通过在自身的转发表项中查询,当存在与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的匹配信息时返回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通过检测到自身公网侧链路的流量状态为正常,确定其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返回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与所述第二成员设备之间的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的故障恢复时,将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
7.一种流量转发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一成员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判断所述分布式聚合中的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是否为可用状态;
维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则维持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为可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维持另一个公网侧隧道,该另一个公网侧隧道和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维持的公网侧隧道连接同一端点,且两个隧道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请求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
响应接收子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针对所述请求消息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检测到自身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返回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发送子模块,包括:
查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发生故障时,查询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得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通过在自身的转发表项中查询,当存在与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地址信息对应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的匹配信息时返回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成员设备通过检测到自身公网侧链路的流量状态为正常,确定其公网侧链路为可用状态时返回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修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与所述第二成员设备之间的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修改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链路的故障恢复时,将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转发表项中,所述公网侧远端设备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修改为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公网侧隧道。
CN201611129926.6A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899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9926.6A CN106899430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9926.6A CN106899430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9430A CN106899430A (zh) 2017-06-27
CN106899430B true CN106899430B (zh) 2020-05-29

Family

ID=5919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9926.6A Active CN106899430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94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7555B (zh) * 2017-06-30 2020-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vxlan网络的切换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08259300B (zh) * 2017-06-30 2020-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广播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59301B (zh) * 2017-08-16 2020-09-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上线方法及装置
CN107612808B (zh) * 2017-09-13 2020-09-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7547370B (zh) * 2017-09-25 2020-05-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19677B (zh) * 2017-10-26 2020-03-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9347717B (zh) * 2018-09-26 2021-06-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Vxlan隧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858026A1 (en) * 2018-09-26 2021-08-0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 for managing sidelink resources
CN109474530A (zh) * 2018-11-13 2019-03-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09639556B (zh) * 2019-01-07 2021-05-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项的上报方法及vtep设备
CN111988213B (zh) * 2020-07-16 2022-06-03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evpn mlag环境下同步vxlan隧道的方法及设备、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298A (zh) * 2014-09-30 2015-01-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xlan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5591841A (zh) * 2015-12-31 2016-05-18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vxlan隧道的连通性检测方法
CN105763440A (zh) * 2016-01-29 2016-07-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298A (zh) * 2014-09-30 2015-01-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xlan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5591841A (zh) * 2015-12-31 2016-05-18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vxlan隧道的连通性检测方法
CN105763440A (zh) * 2016-01-29 2016-07-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9430A (zh) 201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9430B (zh) 一种流量转发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574614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US1132330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 dynamic high-availability mode based on current wide area network connectivity
US10686749B2 (en) Packet send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7819677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878048B (zh)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40301401A1 (en) Providing aggregation link groups in logical network device
KR101706439B1 (ko) 리던던트 네트워크 접속
CN102752209B (zh) 实现备份服务的地址快速切换方法及路由转发设备
US95159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packet transport system
CN108259304B (zh) 一种转发表项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2780615B (zh) 一种链路备份方法和路由转发设备
CN102711234A (zh) 主备vrrp设备间同步arp表的方法及vrrp设备
US11750496B2 (en) Method for multi-cloud interconnection and device
US20160205033A1 (en) Pool element status 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pool register, and pool element
CN108833272B (zh) 一种路由管理方法和装置
JP2016103724A (ja)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CN110493129A (zh) 备份标签路径的更新方法、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98822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07974A1 (zh) 一种路由回切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JP2014096656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CN113938405A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
JP6383232B2 (ja)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CN108259325B (zh) 路由维护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4579736B (zh) 一种环路数据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