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8407A -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8407A
CN106898407A CN201710177619.3A CN201710177619A CN106898407A CN 106898407 A CN106898407 A CN 106898407A CN 201710177619 A CN201710177619 A CN 201710177619A CN 106898407 A CN106898407 A CN 106898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nano particle
lenticule
fiber
biomolec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76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8407B (zh
Inventor
李宝军
张垚
李宇超
雷宏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1776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8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8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8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8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84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KTECHNIQUE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RRADIATION DEVICES; GAMMA RAY OR X-RAY MICROSCOPES
    • G21K1/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 G21K1/006Manipulation of neutral particles by using radiation pressure, e.g. optical levit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2Micromanip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microsco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显微镜,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设置有微流通道,微流通道由盖玻片和载玻片组成,微流通道内设置有两根光纤,两根光纤外部均套有玻璃毛细管,玻璃毛细管被固定在可调的光纤调节架上,其中一根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有Y型的光纤耦合器,Y型的光纤耦合器的另外两臂分别连接带通滤波器和光纤激光器,带通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另一根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有激光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制备用于精准操控的抛物线形光纤尖端;步骤2:将微透镜固定在光纤尖端;步骤3:利用步骤2中组装好的微透镜来捕获和操控荧光纳米颗粒;步骤4:捕获和操控DNA分子。

Description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光镊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光镊是一种远场光镊技术,它利用一个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将自由空间的激光束汇聚后,产生一个光学势阱,可无接触、无损害地捕获和操控微小粒子,是研究物理科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强有力的工具。
近些年来,由于近场光镊技术能突破衍射极限,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现有的近场光镊技术包括等离激元光镊、狭缝波导以及光子晶体谐振腔等。这些近场光镊技术基于纳米天线,纳米波导以及光子晶体等纳米结构,利用谐振波或者倏逝波将光场局域在近场区域,从而突破衍射极限,能操控纳米量级的粒子。
传统光镊所用的激光束存在衍射极限,当用于捕获直径小于一百纳米的物体(比如瑞利粒子和生物分子)时,捕获的强度和精度都很低。另外,由于传统光镊需要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和自由空间的光学系统,导致整个装置比较庞大,不够集成化和微型化。
现有的近场光镊技术都基于纳米天线、纳米波导和光子晶体等纳米结构,需要复杂的纳米制造工艺。而且,这些纳米结构大都固定在特定的基板上,只能在二维平面内操控纳米颗粒或生物分子,但在三维精准、无损操控上仍面临巨大挑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光镊捕获的强度和精度都很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包括显微镜,所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设置有微流通道,所述微流通道由盖玻片和载玻片组成,所述微流通道内设置有两根光纤,两根所述光纤外部均套有玻璃毛细管,所述玻璃毛细管被固定在可调的光纤调节架上,其中一根所述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有Y型的光纤耦合器,所述Y型的光纤耦合器的另外两臂分别连接带通滤波器和光纤激光器,所述带通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另一根所述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有激光器。
所述显微镜的顶部设置有电荷耦合元件,所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方设置有物镜。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制备用于精准操控的抛物线形光纤尖端;
步骤2:将微透镜固定在光纤尖端;
步骤3:利用步骤2中组装好的微透镜来捕获和操控荧光纳米颗粒;
步骤4:捕获和操控DNA分子。
所述步骤1中光纤尖端的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1:用光纤剥线钳剥去光纤中间的涂覆层得到一段长为1~2厘米、直径为100~125微米的裸光纤;
步骤1.2:将步骤1.1制得的裸光纤套进一个内径为0.9~1.0毫米,长度为100~150毫米的玻璃毛细管中;
步骤1.3:把裸露的光纤水平放置于酒精灯上方的外焰处,在500~550度的条件下,静置28~38秒待光纤达到熔点后,以2毫米每秒的速度将熔融的部分拉细,当拉细的部分在1.6~1.8毫米的长度内直径从120~130微米减少到8~10微米时,把拉制的速度提高到10~15毫米每秒,快速将光纤拉断;
步骤1.4:把拉断后的光纤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光纤探针的尖端呈抛物线形,即得抛物线形光纤尖端。
所述步骤2中
固定的条件:微透镜的尺寸与光纤尖端的直径相匹配;
固定的方法:微透镜与光纤探针通过静电吸引原理进行固定;
固定后的状态:微透镜与光纤会稳定地粘附在一起,且光纤尖端的轴线与微透镜中心的偏差会一直保持在250nm以内。
所述步骤3中捕获和操控荧光纳米颗粒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将制备好的光纤尖端-微透镜组合结构用光纤调节架将其伸入微流通道中,并整体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步骤3.2:用微型移液器吸取平均直径为85~90纳米荧光纳米颗粒悬浮液注入微流通道中,使液滴完全浸没光纤尖端和微透镜;
步骤3.3:光纤的另一端经过一个光纤耦合器后与一台808纳米激光器相连;
步骤3.4:在显微镜下观察单个的荧光纳米颗粒被光子纳米喷射捕获引起后散射光信号的变化。
所述步骤4中捕获和操控DNA分子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用一只微型移液器将微流通道中的荧光纳米颗粒悬浮液吸出,用另外一只微型移液器往微流通道中滴加DNA分子悬浮液;
步骤4.2:将另一根光纤通过光纤调节架伸入微流通道,与步骤3中所用的抛物线光纤尖端水平相对;
步骤4.3:把功率为100~200微瓦,波长为450~600纳米的激光通入此光纤中,从侧向照射悬浮液中的DNA分子;
步骤4.4:在显微镜下观察DNA分子绿色的散射光。
步骤4.5:往抛物线光纤尖端中通入808纳米的激光,经过微透镜的汇聚后产生光子纳米喷射,DNA分子被捕获在光子纳米喷射中。
所述DNA分子为3.4千碱基对的质粒DNA分子,具体的制备方法是:用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从大肠杆菌菌种DH5α中提取出质粒DNA分子,然后保存在DNA洗脱液中,所述洗脱液含有10毫摩尔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pH值为8.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此纳米光镊利用光子纳米喷射效应,把光汇聚在微透镜的近场,突破了传统光镊的衍射极限,能精准操控直径小于一百纳米物体;
2.此光操控的方法仅仅需要一根微型的光纤和一个微透镜,不需要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和自由空间的光学系统,能够集成化和微型化,而且避免了复杂的纳米结构和漫长的纳米制造过程;
3.本装置不需要固定在特定的基板上,而且光纤能够灵活地移动,因此能在三个维度上精准地操控目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的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的捕获和操控荧光纳米颗粒的过程图;
其中a1为微透镜没有粘附在光纤尖端时的示意图;
a2为微透镜靠近并最终粘附在光纤尖端时的示意图;
b1为在0-12~5秒时捕获纳米颗粒的示意图;
b2为在12.5~51.5秒时捕获纳米颗粒的示意图;
b3为在51.5~64.7秒时捕获纳米颗粒的示意图;
c为散射信号在时域上的分布图;
d为纳米颗粒三维精准移动的轨迹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的捕获和操控DNA分子的过程图;
其中a为捕获和操控DNA分子过程的代表图;
b为捕获和操控DNA分子过程的代表图;
c为捕获和操控DNA分子过程的代表图;
d为DNA分子受到激光的辐照后的散射光图;
e为DNA分子的平均捕获时间随着功率的变化曲线图;
f为DNA分子的后散射信号图;
图中,1.光纤耦合器,2.带通滤波器,3.光电探测器,4.激光器,5.光纤,6.光纤激光器,7.电荷耦合元件,8.显微镜,9.物镜,10.玻璃毛细管,11.微流通道,12.盖玻片,13.载玻片,14.光纤调节架,15.载物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显微镜8,所述显微镜8的载物台15上设置有微流通道11,所述微流通道11由盖玻片12和载玻片13组成,所述微流通道11内设置有两根光纤5,两根所述光纤5外部均套有玻璃毛细管10,所述玻璃毛细管10被固定在可调的光纤调节架14上,其中一根所述光纤5的另一端连接有Y型的光纤耦合器1,所述Y型的光纤耦合器1的另外两臂分别连接带通滤波器2和光纤激光器6,所述带通滤波器2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3,另一根所述光纤5的另一端连接有激光器4。
所述显微镜8的顶部设置有电荷耦合元件7,所述显微镜8的载物台15上方设置有物镜9。
光纤耦合器1为分束比为1:9的Y型的光纤耦合器,激光器4为398或532纳米激光器,光纤激光器6为808纳米光纤激光器,光电探测器3为InGaAs偏置的光电探测器或光谱仪,光电探测器和光纤光谱仪内部分别集成了一个790-1200和500-790纳米的带通滤波器2,光电探测器用于实时探测808纳米波长的后散射光,而光谱仪用于收集荧光纳米颗粒的荧光,,二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或组合。
显微镜8用于观察和记录实验的过程,物镜9的放大倍数为100倍,数值孔径为0.73,工作距离为1.0毫米,显微镜8连接的电荷耦合元件7与电脑相连,用于获取图像和记录视频,整个显微视野的放大倍数为1000倍。
两根光纤5用玻璃毛细管10套住用于保护光纤5,之后光纤5被固定在两个可调的光纤调节架14上,光纤调节架14移动的精度为50纳米。两根光纤5的末端伸入微流通道11中,微流通道11由盖玻片12和载玻片13组成,微流通道11放置在显微镜8的载物台15上,载物台15可以三维移动,精度为50纳米。
808纳米激光器用于产生光捕获力;398或532纳米激光器分别用于激发荧光纳米颗粒或者照射DNA分子,以便能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纳米颗粒和DNA分子。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制备用于精准操控的抛物线形光纤尖端
光纤探针由一根标准的单模光纤经加热拉制法制备而成。标准单模光纤是Corning SMF-28,芯径为8.2微米,包层直径为125微米,连接头类型为FC/PC。
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1:用光纤剥线钳剥去光纤中间的涂覆层得到一段长为1~2厘米、直径为100~125微米的裸光纤;
步骤1.2:将步骤1.1制得的裸光纤套进一个内径为0.9~1.0毫米,长度为100~150毫米的玻璃毛细管中;
步骤1.3:把裸露的光纤水平放置于酒精灯上方的外焰处,在500~550度的条件下,静置28~38秒待光纤达到熔点后,以2毫米每秒的速度将熔融的部分拉细,当拉细的部分在1.6~1.8毫米的长度内直径从120~130微米减少到8~10微米时,把拉制的速度提高到10~15毫米每秒,快速将光纤拉断;
步骤1.4:把拉断后的光纤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光纤探针的尖端呈抛物线形,即得抛物线形光纤尖端。
步骤2:将微透镜固定在光纤尖端
固定的条件:微透镜的尺寸与光纤尖端的直径相匹配;
固定的方法:微透镜与光纤探针通过静电吸引原理进行固定,即用氨基修饰聚苯乙烯或者二氧化钛微透镜使其携带正电荷,而拉制得到的光纤尖端表面天然带有负电荷,这种正负电荷的静电吸引使两者能稳定地粘附在一起。为了使光纤尖端和微透镜的轴线对准,首先用光梯度力将微透镜捕获在光纤尖端的光轴上,然后向前移动光纤使其接触到微透镜。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光纤尖端的轴线与微透镜中心的偏差降低到250nm以下;
完成后的状态:微透镜与光纤会稳定地粘附在一起,且光纤尖端的轴线与微透镜中心的偏差会一直保持在250nm以内。
步骤3:利用组装好的微透镜来捕获和操控荧光纳米颗粒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3.1:将制备好的光纤尖端-微透镜组合结构用光纤调节架将其伸入微流通道中,并整体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步骤3.2:用微型移液器吸取平均直径为85~90纳米荧光纳米颗粒悬浮液注入微流通道中,使液滴完全浸没光纤尖端和微透镜;
步骤3.3:光纤的另一端经过一个光纤耦合器后与一台808纳米激光器相连;
步骤3.4:在显微镜下观察单个的荧光纳米颗粒被光子纳米喷射捕获引起后散射光信号的变化。
其中,步骤3.2:中荧光纳米颗粒的悬浮液的制备是先将纳米颗粒的粉末用去离子水稀释,使悬浮液的颗粒浓度分别约为2.1×104微粒每微升,然后用超声机超声五分钟得到。
步骤3.3中光纤的另一端经过一个光纤耦合器后与一台808纳米激光器相连后,往光纤中通入波长为808纳米的激光,近红外波段:750-1064纳米,但是808纳米最好,一是因为这个波长的光对生物体的吸收较少,不易对生物体造成伤害,二是因为808纳米能产生更加强的光子纳米喷射。激光在经过光纤尖端-微透镜组合结构的汇聚之后,产生一个光强高度集中的光子纳米喷射,这个光子纳米喷射对荧光纳米颗粒产生光梯度力的作用,而光梯度力的方向指向微透镜的后表面,当荧光纳米颗粒运动到微透镜附近时,光梯度力会将荧光纳米颗粒拉到微透镜背后聚焦点处,最终,单个的荧光纳米颗粒将会被光子纳米喷射捕获,通过移动光纤调节架进而移动光纤尖端-微透镜组合结构,使得被捕获的荧光纳米颗粒可以在三维空间上任意操控,操控精度为50纳米。而且,在捕获和操控的过程中会引起后散射光信号的变化,后散射光的波长是808纳米,通过一个光电探测器进行探测,为了排除周围环境可见光的影响,光电探测器配备了一个790-1200纳米的带通滤波器。
探测的结果如下:当荧光纳米颗粒被稳定地捕获住时,由于荧光纳米颗粒的存在,后散射光信号会增强,并产生信号抖动,因为由于荧光纳米颗粒在液体中的布朗运动引起的。当荧光纳米颗粒被释放后,后散射光信号也随之下降,恢复到捕获前的状态。
步骤4:捕获和操控DNA分子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用一只微型移液器将微流通道中的荧光纳米颗粒悬浮液吸出,用另外一只微型移液器往微流通道中滴加DNA分子悬浮液;
步骤4.2:将另一根光纤通过光纤调节架伸入微流通道,与步骤3中所用的抛物线光纤尖端水平相对;
步骤4.3:把功率为100~200微瓦,波长为450~600纳米的激光通入此光纤中,从侧向照射悬浮液中的DNA分子;
步骤4.4:在显微镜下观察DNA分子绿色的散射光。
其中,DNA分子为3.4千碱基对的质粒DNA分子,具体的制备方法是:用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从大肠杆菌菌种DH5α中提取出质粒DNA分子,然后将DNA分子保存在DNA洗脱液中,洗脱液含有10毫摩尔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pH值为8.5。
步骤4.5:往抛物线光纤尖端中通入808纳米的激光,经过微透镜的汇聚后产生光子纳米喷射,DNA分子被捕获在光子纳米喷射中。
为了能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观察DNA分子,将另一根光纤通过光纤调节架伸入微流通道,与捕获和操控所用的抛物线光纤尖端水平相对,然后把功率为150微瓦,波长为532纳米的激光通入此光纤中,从侧向照射悬浮液中的DNA分子,DNA分子受到激光的辐照后,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经过物镜的收集进入显微镜中,因此,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DNA分子绿色的散射光。在被捕获之前,DNA分子在溶液中受到布朗运动,当往光纤尖端-微透镜组合结构中通入功率为5毫瓦的激光时,单个DNA分子由于光梯度力的作用被成功地捕获,经过一段时间后,DNA分子会因为布朗运动和环境抖动而被释放。
实施例1
捕获和操控荧光纳米颗粒:
过程如图2(a)所示,当微透镜没有粘附在光纤尖端,如图2(a1)所示,此时测得的后散射光信号比较低;当微透镜靠近并最终粘附在光纤尖端后,如图2(a2)所示,后散射信号会先产生一定的抖动,因为此时粘附还不够稳定,一段时间后,后散射信号上升一个阶梯并趋于稳定,证明微透镜已经固定在光纤上。
往光纤中通入波长为808纳米的激光,单个85纳米大小的荧光纳米颗粒将会被光子纳米喷射捕获,并引起后散射光信号的变化,如图2(b)所示,从微透镜输出的功率经过测量为3.2毫瓦,因此捕获势阱的功率密度约为1.2×1010瓦每平方米,这个功率密度比传统光镊低1-2个数量级,因此对生物样品不会产生光损害。
探测到的后散射信号分成三个连续的区间,在0~12.5秒时,没有捕获纳米颗粒;在12.5~51.5秒时,稳定地捕获住了一个纳米颗粒;在51.5~64.7秒时,释放纳米颗粒。三个后散射信号的区间分别对应图2(b1)到(b3)的荧光照片。
另外,后散射信号的抖动是由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引起的,布朗运动的强弱代表着捕获强度的强弱。
对第二个区间的后散射信号先进行柱状图分析,发现后散射信号在时域上呈高斯分布,如图2(c)的柱状图所示,说明纳米颗粒被捕获在一个谐振势阱中。
对后散射信号经行傅里叶变换,得到能量谱密度,如图2(c)所示,通过对能量谱密度进行频谱分析,可以算出荧光纳米颗粒的捕获强度为0.13皮牛每纳米每瓦。该捕获强度比传统光镊和等离激元光镊高两个数量级。在稳定捕获纳米颗粒之后,可以通过移动光纤对纳米颗粒进行三维精准移动,移动的轨迹如图2(d)所示。整个过程中,纳米颗粒在x-y平面被移动了60微米,在z平面被移动了10微米。
实施例2
捕获和操控DNA分子:
相比于纳米颗粒,单个生物分子更加难以捕获和操控,因为生物分子折射率更低,尺寸更小,而且形状不规则。
在被捕获之前,质粒DNA分子在溶液中受到布朗运动,当往光纤中通入功率为5毫瓦的激光时,单个DNA分子被成功地捕获,经过一段时间后,DNA分子会因为布朗运动和环境抖动而被释放,整个过程的代表图片如图3(a~c)所示。
为了能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观察DNA分子,我们把功率为150微瓦,波长为532纳米的激光通入光纤2,从侧向照射DNA分子,DNA分子受到激光的辐照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的散射光,如图3(d)所示。
DNA分子的平均捕获时间随着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3(e)所示。当功率小于3毫瓦时,捕获时间接近于零,也就是功率太低时没有捕获的情况发生;当功率大于3毫瓦时,捕获时间随着功率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因为物体受到的光力与功率成正比。
DNA分子的后散射信号也被进行实时探测,如图3(f)所示。DNA分子的后散射信号也分成三个连续的区间,在0-8.5秒时,没有捕获DNA分子,此时后散射信号较低;在8.5-31.5秒时,稳定地捕获住了单个DNA分子,此时后散射信号上升一个阶梯,而且抖动会增大;在31.5-40.7秒时,纳米颗粒被释放,后散射信号恢复到第一个区间的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微镜(8),所述显微镜(8)的载物台(15)上设置有微流通道(11),所述微流通道(11)由盖玻片(12)和载玻片(13)组成,所述微流通道(11)内设置有两根光纤(5),两根所述光纤(5)外部均套有玻璃毛细管(10),所述玻璃毛细管(10)被固定在可调的光纤调节架(14)上,其中一根所述光纤(5)的另一端连接有Y型的光纤耦合器(1),所述Y型的光纤耦合器(1)的另外两臂分别连接带通滤波器(2)和光纤激光器(6),所述带通滤波器(2)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3),另一根所述光纤(5)的另一端连接有激光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镜(8)的顶部设置有电荷耦合元件(7),所述显微镜(8)的载物台(15)上方设置有物镜(9)。
3.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制备用于精准操控的抛物线形光纤尖端;
步骤2:将微透镜固定在光纤尖端;
步骤3:利用步骤2中组装好的微透镜来捕获和操控荧光纳米颗粒;
步骤4:捕获和操控DNA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光纤尖端的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1:用光纤剥线钳剥去光纤中间的涂覆层得到一段长为1~2厘米、直径为100~125微米的裸光纤;
步骤1.2:将步骤1.1制得的裸光纤套进一个内径为0.9~1.0毫米,长度为100~150毫米的玻璃毛细管中;
步骤1.3:把裸露的光纤水平放置于酒精灯上方的外焰处,在500~550度的条件下,静置28~38秒待光纤达到熔点后,以2毫米每秒的速度将熔融的部分拉细,当拉细的部分在1.6~1.8毫米的长度内直径从120~130微米减少到8~10微米时,把拉制的速度提高到10~15毫米每秒,快速将光纤拉断;
步骤1.4:把拉断后的光纤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光纤探针的尖端呈抛物线形,即得抛物线形光纤尖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
固定的条件:微透镜的尺寸与光纤尖端的直径相匹配;
固定的方法:微透镜与光纤探针通过静电吸引原理进行固定;
固定后的状态:微透镜与光纤会稳定地粘附在一起,且光纤尖端的轴线与微透镜中心的偏差会一直保持在250nm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捕获和操控荧光纳米颗粒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将制备好的光纤尖端-微透镜组合结构用光纤调节架将其伸入微流通道中,并整体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步骤3.2:用微型移液器吸取平均直径为85~90纳米荧光纳米颗粒悬浮液注入微流通道中,使液滴完全浸没光纤尖端和微透镜;
步骤3.3:光纤的另一端经过一个光纤耦合器后与一台808纳米激光器相连;
步骤3.4:在显微镜下观察单个的荧光纳米颗粒被光子纳米喷射捕获引起后散射光信号的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捕获和操控DNA分子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用一只微型移液器将微流通道中的荧光纳米颗粒悬浮液吸出,用另外一只微型移液器往微流通道中滴加DNA分子悬浮液;
步骤4.2:将另一根光纤通过光纤调节架伸入微流通道,与步骤3中所用的抛物线光纤尖端水平相对;
步骤4.3:把功率为100~200微瓦,波长为450~600纳米的激光通入此光纤中,从侧向照射悬浮液中的DNA分子;
步骤4.4:在显微镜下观察DNA分子绿色的散射光;
步骤4.5:往抛物线光纤尖端中通入808纳米的激光,经过微透镜的汇聚后产生光子纳米喷射,DNA分子被捕获在光子纳米喷射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NA分子为3.4千碱基对的质粒DNA分子,具体的制备方法是:用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从大肠杆菌菌种DH5α中提取出质粒DNA分子,然后保存在DNA洗脱液中,所述洗脱液含有10毫摩尔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pH值为8.5。
CN201710177619.3A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98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7619.3A CN106898407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7619.3A CN106898407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8407A true CN106898407A (zh) 2017-06-27
CN106898407B CN106898407B (zh) 2018-11-30

Family

ID=59192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76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98407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8407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2468A (zh) * 2017-07-17 2017-12-01 鲁东大学 一种在物镜视场内任意移动细胞的环形光镊及实现方法
CN107720692A (zh) * 2017-09-04 2018-02-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柔性可变形微透镜阵列的立体制造方法
CN108072970A (zh) * 2017-11-30 2018-05-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光镊光片显微成像装置和方法
CN108873294A (zh) * 2018-07-10 2018-11-23 长沙健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激光的光镊捕获粒子或细胞的装置
CN108998001A (zh) * 2018-07-10 2018-12-14 长沙健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光镊装置捕获磁性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4406A (zh) * 2018-11-14 2019-02-12 暨南大学 基于光纤探针的植物活体细胞捕获和操控装置及其方法
CN110568224A (zh) * 2018-06-05 2019-12-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能同时实现高光学信号通量和高分辨率的复合式近场光学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140A (zh) * 2019-11-15 2020-04-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单芯光纤-多芯光纤组合式光学马达系统
CN111007065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暨南大学 液滴微透镜混合溶液、液滴微透镜阵列制备方法、形变方法、成像方法、信号增强方法
CN111019802A (zh) * 2019-11-15 2020-04-1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角度偏差式双多芯光纤细胞光学马达
CN111051928A (zh) * 2017-09-01 2020-04-21 交互数字Ce专利控股公司 能够提供至少两个不同的光学功能的光学装置
CN111117861A (zh) * 2019-11-15 2020-05-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双多芯光纤端的差动转矩式光学马达
CN112834410A (zh) * 2021-01-04 2021-05-2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双芯光纤光操控的片状光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12997062A (zh) * 2018-10-31 2021-06-18 伊耐斯克泰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工程研究所 用于检测和识别液体分散样品中的细胞外囊泡的装置和方法
CN113820314A (zh) * 2021-11-25 2021-12-21 之江实验室 一种基于光镊的药物筛选方法
WO2022164873A1 (en) * 2021-01-26 2022-08-04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ber optical tweezers
CN116013575A (zh) * 2022-12-21 2023-04-25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水反常膨胀特性的低温光热镊操控系统及方法
CN117647470A (zh) * 2024-01-29 2024-03-05 之江实验室 基于悬浮光镊和互易定理测量散射场远场的装置及其应用
CN117647470B (zh) * 2024-01-29 2024-06-07 之江实验室 基于悬浮光镊和互易定理测量散射场远场的装置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1922A (zh) * 2019-08-30 2019-11-29 暨南大学 基于光力组装周期细胞结构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9449A (zh) * 2007-10-26 2008-03-26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用来俘获微小粒子的双芯单光纤光镊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19928A (zh) * 2011-12-13 2012-06-27 山西大学 一种直接获得单个原子成像的探测方法
CN102749708A (zh) * 2012-06-25 2012-10-24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磁光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69847A (zh) * 2015-11-29 2016-04-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双光束失准法实现光致轨道旋转的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9449A (zh) * 2007-10-26 2008-03-26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用来俘获微小粒子的双芯单光纤光镊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19928A (zh) * 2011-12-13 2012-06-27 山西大学 一种直接获得单个原子成像的探测方法
CN102749708A (zh) * 2012-06-25 2012-10-24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磁光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69847A (zh) * 2015-11-29 2016-04-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双光束失准法实现光致轨道旋转的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 CABRINI等: "Axicon lens on optical fiber forming optical tweezers,made by focused ion beam milling",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
任瑞敏等: "局域空心光束的产生及其在粒子操控方面的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叶艾彦: "光纤光镊的细胞捕获特性与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蒋博: "双光纤光镊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2468A (zh) * 2017-07-17 2017-12-01 鲁东大学 一种在物镜视场内任意移动细胞的环形光镊及实现方法
US11442198B2 (en) 2017-09-01 2022-09-13 Interdigital Ce Patent Holdings, Sas Optical device capable of provid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optical functions
CN111051928A (zh) * 2017-09-01 2020-04-21 交互数字Ce专利控股公司 能够提供至少两个不同的光学功能的光学装置
CN107720692B (zh) * 2017-09-04 2019-04-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柔性可变形微透镜阵列的立体制造方法
CN107720692A (zh) * 2017-09-04 2018-02-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柔性可变形微透镜阵列的立体制造方法
CN108072970A (zh) * 2017-11-30 2018-05-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光镊光片显微成像装置和方法
CN110568224A (zh) * 2018-06-05 2019-12-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能同时实现高光学信号通量和高分辨率的复合式近场光学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73294A (zh) * 2018-07-10 2018-11-23 长沙健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激光的光镊捕获粒子或细胞的装置
CN108998001A (zh) * 2018-07-10 2018-12-14 长沙健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光镊装置捕获磁性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97062A (zh) * 2018-10-31 2021-06-18 伊耐斯克泰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工程研究所 用于检测和识别液体分散样品中的细胞外囊泡的装置和方法
CN109324406A (zh) * 2018-11-14 2019-02-12 暨南大学 基于光纤探针的植物活体细胞捕获和操控装置及其方法
CN110993140A (zh) * 2019-11-15 2020-04-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单芯光纤-多芯光纤组合式光学马达系统
CN111019802A (zh) * 2019-11-15 2020-04-1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角度偏差式双多芯光纤细胞光学马达
CN111117861A (zh) * 2019-11-15 2020-05-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双多芯光纤端的差动转矩式光学马达
CN111007065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暨南大学 液滴微透镜混合溶液、液滴微透镜阵列制备方法、形变方法、成像方法、信号增强方法
CN111007065B (zh) * 2019-12-24 2022-10-14 暨南大学 液滴微透镜混合溶液、液滴微透镜阵列制备方法、形变方法、成像方法、信号增强方法
CN112834410A (zh) * 2021-01-04 2021-05-2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双芯光纤光操控的片状光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12834410B (zh) * 2021-01-04 2022-09-1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双芯光纤光操控的片状光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WO2022164873A1 (en) * 2021-01-26 2022-08-04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ber optical tweezers
US11961626B2 (en) 2021-01-26 2024-04-16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ber optical tweezers
CN113820314A (zh) * 2021-11-25 2021-12-21 之江实验室 一种基于光镊的药物筛选方法
CN113820314B (zh) * 2021-11-25 2022-03-01 之江实验室 一种基于光镊的药物筛选方法
CN116013575A (zh) * 2022-12-21 2023-04-25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水反常膨胀特性的低温光热镊操控系统及方法
CN116013575B (zh) * 2022-12-21 2023-08-22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水反常膨胀特性的低温光热镊操控系统及方法
CN117647470A (zh) * 2024-01-29 2024-03-05 之江实验室 基于悬浮光镊和互易定理测量散射场远场的装置及其应用
CN117647470B (zh) * 2024-01-29 2024-06-07 之江实验室 基于悬浮光镊和互易定理测量散射场远场的装置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8407B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8407B (zh) 一种精准操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的纳米光镊装置及方法
CN106680985B (zh) 基于光子纳米喷射阵列的光学捕获和探测的装置及方法
CN101907742B (zh) 基于多芯保偏光纤的阵列式光镊及其制备方法
JP6858409B2 (ja) 集積装置および集積方法、微小物体集積構造体の製造装置、微生物の集積除去装置、被検出物質の検出装置、被分離物質の分離装置、ならびに被導入物質の導入装置
CN104006891B (zh) 纳米尺度光场相位分布测量装置
CN100529737C (zh) 超短脉冲激光诱导的多光子电离非线性显微成像方法和系统及其应用
CN101950049B (zh) 基于同轴双波导结构的吞吐式光纤光镊及动力学控制方法
CN107329249B (zh) 一种单细胞给药与spr检测实验装置
JP2010524004A (ja) 微粒子を分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9387934A (zh) 一种基于光泳效应的微纳光纤微粒收集器
CN110208224A (zh) 基于同轴双波导光纤的活体单细胞多功能谱仪
CN110536860A (zh) 连接到光纤的纳米线的制造方法
CN112903545A (zh) 一种多通道传感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14624153A (zh) 基于回音壁谐振模式测量光阱捕获微粒半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90329B (zh) 一种基于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锥的光纤光镊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22436A (zh) 基于光流漩涡阵列的材料分布式控制平台及控制方法
CN209327675U (zh) 一种基于光泳效应的微纳光纤微粒收集器
Ferrar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optical forces exerted by a Gaussian beam within the Rayleigh range
CN214584718U (zh) 一种多通道传感系统
CN108332676A (zh) 一种无损测量纳米光纤直径的装置及方法
CN106911067A (zh) 在线控制聚合物光纤随机激光发射波长的方法
CN207148412U (zh) 一种单细胞给药与spr检测实验装置
CN102261954A (zh) 一种利用纳米微粒排列形状测量近场光强分布的方法
Gao et al. An optical fiber probe based on multi-optical well particle capture
Ni et al. Optical manipulation of microparticles with a fiber tip containing a hollow cav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