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6916A -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6916A
CN106896916A CN201710087328.5A CN201710087328A CN106896916A CN 106896916 A CN106896916 A CN 106896916A CN 201710087328 A CN201710087328 A CN 201710087328A CN 106896916 A CN106896916 A CN 106896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attention
controller
data processing
process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73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宇明
张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ea Whale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ea Whale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ea Whale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ea Whale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73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69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6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6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5Input arrangements based on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detection, e.g. brain waves [EEG] detection, electromyograms [EMG] detection, electrodermal respons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包括:对被监测者的脑波信号进行采集及预处理的脑电信号获取装置;与脑电信号获取装置进行通信的数据处理终端,对获取的脑波反应度数据与数据处理终端的储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与数据处理终端进行的通信的控制器,根据数据处理终端的对比结果发出相关反馈操作信息;与控制器连接的反馈控制装置,根据控制器发出的信息进行反馈提醒信号;与控制器连接的用于记录运作情况的记录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使用方便快捷,能简单的对注意力状态进行监控和提醒,投入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脑波技术目前相对成熟,脑波采集与控制技术飞速发展。脑波采集技术从传统的皮下采集已经发展为通过皮外干接触即可。如今美国的NeuroSky(神念科技)公司已经开发出脑立方耳机,只需要头部的干触电及耳垂触点即可采集脑电信号。目前神念科技也有基于手机、平板或电脑的脑波对比,用于冥想及放松,但是缺少对注意力集中的反馈提醒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使用方便快捷,能简单的对注意力状态进行监控和提醒,投入成本低。
本发明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包括:
对被监测者的脑波信号进行采集及预处理的脑电信号获取装置;
与脑电信号获取装置进行通信的数据处理终端,对获取的脑波反应度数据与数据处理终端的储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与数据处理终端进行的通信的控制器,根据数据处理终端的对比结果发出相关反馈操作信息;
与控制器连接的反馈控制装置,根据控制器发出的信息进行反馈提醒信号;
与控制器连接的用于记录运作情况的记录装置。
优选地,所述反馈控制装置为相关声、光、电、震动或其综合的任一警醒装置。
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终端、脑电信号获取装置、控制器之间均以无线通信或者有线通信或者是电路直接嵌入的其中一种方式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反馈控制装置是直接基于脑电信号获取装置的或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反馈控制装置是基于智能设备或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或工作站中的一种的所具备的或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提醒装置是以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的一种的能让人感知到的装置。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脑波信号获取及上传:采用脑电信号获取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采样频率对被监测者的脑波信号进行采集,并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出当前状态下被监测者的脑波反应度,将所得的反应度信号同步传至数据处理终端;
步骤二,脑波反应度对比分析:通过所获得的脑波反应度数据与数据处理终端中的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如果超出一定的值域,则向控制器输出控制信息;
步骤三,控制信息引导反馈控制装置执行动作: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对反馈控制装置进行启动和强度控制;
步骤四,反馈装置动作执行:反馈控制装置动作执行,提醒被监测者此时注意力状态超过值域,需要调整注意力状态;
步骤五,记录装置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给出分析结果及预制指导建议。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所采用的基于脑波监测的注意力反馈控制装置比较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操作,能简单对被监测者的注意力状态进行监测及注意力提醒,投入成本较低、便于携带;(2)使用操作简单,采用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易找,所采集的信号及对比信号可以在此类设备显示器显示,直观;(3)所使用的反馈控制装置可以非常简单,如可以提供震动的手环、指环、耳环等与身体接触的装置,也可以是发声装置、发光装置、发热装置等接触或者非接触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包括:
对被监测者的脑波信号进行采集及预处理的脑电信号获取装置;
与脑电信号获取装置进行通信的数据处理终端,对获取的脑波反应度数据与数据处理终端的储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与数据处理终端进行的通信的控制器,根据数据处理终端的对比结果发出相关反馈操作信息;
与控制器连接的反馈控制装置,根据控制器发出的信息进行反馈提醒信号;
与控制器连接的用于记录运作情况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中脑电信号获取装置为Mindwave Mobile脑立方耳机或者用脑电芯片重新设计的脑波采集及预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终端可以为平板电脑脑或智能手机或者普通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电脑主机、工作站,或者在脑波采集装置上内置的智能处理装置。
反馈控制装置为相关声、光、电、震动或其综合的任一警醒装置,所述数据处理终端、脑电信号获取装置、控制器之间均以无线通信或者有线通信或者是电路直接嵌入的其中一种方式进行通信。
反馈控制装置可以是直接基于脑电信号获取装置的或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中的一种;也可以是是基于智能设备或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或工作站中的一种的所具备的或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的一种;还可以是以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的一种的能让人感知到的装置,设计为可穿戴的装置或者非穿戴的装置。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脑波信号获取及上传:采用脑电信号获取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采样频率对被监测者的脑波信号进行采集,并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出当前状态下被监测者的脑波反应度,将所得的反应度信号同步传至数据处理终端;
步骤二,脑波反应度对比分析:通过所获得的脑波反应度数据与数据处理终端中的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如果超出一定的值域,则向控制器输出控制信息;
步骤三,控制信息引导反馈控制装置执行动作: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对反馈控制装置进行启动和强度控制;
步骤四,反馈装置动作执行:反馈装置动作执行,提醒被监测者此时注意力状态超过值域,需要调整注意力状态;
步骤五,记录装置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给出分析结果及预制指导建议。
该方法中脑电评判分析的方法包括基于特征数值的方法或者与众多受监测者统计平均的方法或者基于受监测者日常注意力集中状态下采集数据的值域对比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被监测者的脑波信号进行采集及预处理的脑电信号获取装置;
与脑电信号获取装置进行通信的数据处理终端,对获取的脑波反应度数据与数据处理终端的储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与数据处理终端进行的通信的控制器,根据数据处理终端的对比结果发出相关反馈操作信息;
与控制器连接的反馈控制装置,根据控制器发出的信息进行反馈提醒信号;
与控制器连接的用于记录运作情况的记录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装置为相关声、光、电、震动或其综合的任一警醒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终端、脑电信号获取装置、控制器之间均以无线通信或者有线通信或者是电路直接嵌入的其中一种方式进行通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装置是直接基于脑电信号获取装置的或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装置是基于智能设备或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或工作站中的一种的所具备的或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装置是以震动或声或光或电或热或综合的反馈方式的一种的能让人感知到的装置。
7.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脑波信号获取及上传:采用脑电信号获取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采样频率对被监测者的脑波信号进行采集,并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出当前状态下被监测者的脑波反应度,将所得的反应度信号同步传至数据处理终端;
步骤二,脑波反应度对比分析:通过所获得的脑波反应度数据与数据处理终端中的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如果超出一定的值域,则向控制器输出控制信息;
步骤三,控制信息引导反馈控制装置执行动作: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对反馈控制装置进行启动和强度控制;
步骤四,反馈装置动作执行:反馈控制装置动作执行,提醒被监测者此时注意力状态超过值域,需要调整注意力状态;
步骤五,记录装置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给出分析结果及预制指导建议。
CN201710087328.5A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68969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7328.5A CN106896916A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7328.5A CN106896916A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6916A true CN106896916A (zh) 2017-06-27

Family

ID=59184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7328.5A Pending CN106896916A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691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92471U (zh) * 2010-05-22 2011-01-05 张勤奕 注意力训练仪
CN102149320A (zh) * 2008-04-28 2011-08-10 科技研究局(A*Star) 用于专注度检测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45050A (zh) * 2012-12-06 2014-06-11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一种基于生物电的注意缺陷障碍反馈式游戏治疗装置
CN105962929A (zh) * 2015-03-13 2016-09-28 胡渐佳 脑波数据分段记录方法以及记录和显示装置
CN105997048A (zh) * 2015-03-25 2016-10-12 信立达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反馈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320A (zh) * 2008-04-28 2011-08-10 科技研究局(A*Star) 用于专注度检测的方法和系统
CN201692471U (zh) * 2010-05-22 2011-01-05 张勤奕 注意力训练仪
CN103845050A (zh) * 2012-12-06 2014-06-11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一种基于生物电的注意缺陷障碍反馈式游戏治疗装置
CN105962929A (zh) * 2015-03-13 2016-09-28 胡渐佳 脑波数据分段记录方法以及记录和显示装置
CN105997048A (zh) * 2015-03-25 2016-10-12 信立达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反馈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0430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CN103584848B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系统
CN203075421U (zh) 一种基于情绪变化的音乐播放系统
CN105446492A (zh) 基于脑电波感应耳机和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交互系统
CN105919566A (zh) 一种睡眠监测装置
CN103976733A (zh) 一种多通道脑电波控制眼镜
CN105997028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环
CN107582064A (zh) 一种监测用户床上活动的装置
CN204016269U (zh) 一种智能健康监测耳机
CN106134089B (zh) 通过使用电子装置中的组件提供天线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202716845U (zh) 一种监测心电的设备及安全带
CN104932245A (zh) 一种骨传导智能穿戴手表
CN106896916A (zh) 一种注意力反馈的脑波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4034030U (zh) 分娩监护镇痛装置
US9282909B2 (en) Measurement device with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electrocardiography functionalities
CN205831779U (zh) 一种睡眠监测装置
CN204971255U (zh) 电子血压计
CN103006237A (zh) 基于耳机传输数据的血氧含量检测仪
CN108829244B (zh) 音量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8371797U (zh) 一种监测用户床上活动的装置
CN204790341U (zh) 一种骨传导智能穿戴手表
CN205493822U (zh) 一种基于小波分析远程心电监护仪
CN104914709A (zh) 一种能监测运动和电磁辐射情况的孕妇用智能手表
CN106725375A (zh) 一种手环控制系统
CN209048117U (zh) 人体健康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