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5530A -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5530A
CN106895530A CN201710253041.5A CN201710253041A CN106895530A CN 106895530 A CN106895530 A CN 106895530A CN 201710253041 A CN201710253041 A CN 201710253041A CN 106895530 A CN106895530 A CN 106895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exchanger
cold
pipeli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530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5530B (zh
Inventor
经骏
张伦
张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530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55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5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5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5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5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2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由冷源系统、水蓄冷系统、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等组成。冷水机组系统由高温冷水机组和低温冷水机组组成,新风系统由回风‑水换热器、送风‑水换热器、新风‑水换热器和全热回收装置组成,温度独立控制系统由干式风机盘管和辐射式末端组成。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新风系统位于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上游位置,来自蓄冷水池的低温冷冻水经过新风系统后温度升高,送往温度独立控制系统进一步利用。本发明实现冷量的梯级利用,避免了传统风机盘管系统易冷凝的缺点,提高了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暖通空调系统领域,涉及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区域供冷项目中,因二级管网管径偏大、冷水流量小、二级泵功率大,从而导致的二级管网造价高和输配系统能耗过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当二级管网输送的冷量相同时,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越大,冷冻水流量越小。在一定流速范围内,管径越小,二级泵的功率也越小。因此,增大系统供回水温差成为提高区域供冷系统经济型和节约成本的重要途径。当前,提高区域供冷系统的供回水温差的方法主要从降低制冷主机冷冻水出水温度入手,市场上的大部分制冷机组,在额定工况下的冷冻水进出口温差为5℃,也有少量制冷机组的温差为8℃,极少数特殊设计的制冷机组温差较大,降低制冷主机冷冻水出水温度来扩大系统供回水温差的方法受到主机效率的限制。同时,实际运行效果受到系统设计、末端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系统供回水温差通常远低于设计温差。
从人体的热舒适度与健康出发,要求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全面控制,夏季人体舒适区为25℃,相对湿度60%,此时露点温度为16.6℃,空调排热排湿的任务可以看成是从25℃的环境中向外排热,在16.6℃的露点温度的环境下向外排湿。目前热湿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空气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冷凝除湿,实现湿度和温度的联合处理。然而占总负荷一半以上的显热负荷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带走,却与除湿一起共用7℃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味上的浪费。同时,系统还存在着冷凝水漏水和容易滋生细菌等环境问题。二是采用温新风系统,虽然热和湿分开进行处理,克服了传统冷却和冷凝除湿新风处理方式的缺点,但其需采用两套设备对其进行分别供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级利用冷冻水冷量,提高供回水管路温差,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区域供冷系统。同时,该系统利用了回风的可回收能量,减少了冷源投入的冷量,提高了新风质量。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该装置包括冷源系统、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所述冷源系统包括高温冷水机组、低温冷水机组和蓄冷水池,所述高温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水管路连接低温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回水管路,低温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水管路连接蓄冷水池的冷冻水进水管路;
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回风-水换热器、转轮热回收装置、新风-水换热器和送风-水换热器,所述回风-水换热器的进风管路与室内连接,出风管路与转轮热回收装置的回风进口管路连接,转轮热回收装置的送风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的进风管路连接,转轮热回收装置的排风管路和新风管路分别与室外连接,新风-水换热器的出风管路与送风-水换热器的进风管路连接,送风-水换热器的送风管路与室内连接,回风-水换热器与送风-水换热器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低温冷水机组冷冻水出水管路分出一路与蓄冷水池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新风-水换热器的进水管路连接;
所述温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干式风机盘管和辐射式末端装置,二者的冷冻水进水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的出水管路连接,二者的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回水管路连接,辐射式末端装置的两端设置有与其并联的连通管路;新风-水换热器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进水管路之间设有连接管路。
其中,所述冷源系统中,低温冷水机组与蓄冷水池进水连接管路间设有第六电动阀,蓄冷水池出水管路与冷源系统出水干管之间设有第五电动阀,低温冷水机组冷冻水出水管路与蓄冷水池冷冻水出水管路之间设有第七电动阀。
所述新风系统中,回风-水换热器与送风-水换热器水循环管路为:回风-水换热器出水管路与送风-水换热器进水管路连接,送风-水换热器出水管路与回风-水换热器进水管路通过第一循环水泵连接,新风-水换热器的进水管路与出水管路间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水流方向为由送风-水换热器流向回风-水换热器。
所述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中,干式风机盘管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四电动阀,与辐射式末端装置并联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水泵,水流方向从辐射式末端装置出口端流向进口端。
所述新风-水换热器的出水管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电动阀与干式风机盘管和辐射式末端装置的冷冻水进水干管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三电动阀、第三循环水泵与高温冷水机组连接,水流方向为由干式风机盘管和辐射式末端装置的出水管路流向高温冷水机组。
所述冷源系统与新风系统之间设置有板式换热器,具体为:所述低温冷水机组冷冻水出水管路分出一路与蓄冷水池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板式换热器一侧进水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进水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另一侧进水管路与干式风机盘管和辐射式末端装置的出水管路相连,同时还与新风-水换热器出水管路分出的一支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该侧的出水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进水管路相连。
所述新风-水换热器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循环水泵,水流方向为由新风-水换热器流向干式风机盘管和辐射式末端装置,之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电动阀与干式风机盘管和辐射式末端装置的冷冻水进水干管连接,另一路即为新风-水换热器出水管路分出的与板式换热器进水管路连接的管路,其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所述板式换热器与高温冷水机组之间连接管路设有第五循环水泵,水流方向为从板式换热器流向高温冷水机组。
夏季工况时,经过换热的冷冻水回水经过高温冷水机组进行初步降温,然后通过水泵送往低温冷水机组进一步冷却。由低温冷水机组制得的7℃冷冻水送往蓄冷水池。当末端存在供冷需求时,来自蓄冷水池的7℃~8℃(考虑到蓄冷系统和输配系统存在冷量损失)冷冻水首先通过新风系统,在新风-水热交换器中对来自全热回收装置的新风进行冷却。在新风系统中完成换热后流出的冷冻水温度约13~14℃,在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中进一步换热后的水温可达18℃。此时,本区域供冷系统的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达到11℃。
本区域供冷系统中,系统的运行能依据末端冷负荷进行调节。低负荷时,来自末端的冷冻水回水依次经过高温冷水机组、低温冷水机组、蓄冷水池、新风-水换热器和辐射式末端,以此循环。此时,高、低温冷水机组不需要开启,仅依靠水池蓄冷量满足末端温湿度要求;供冷高峰时,高、低温制冷主机开启,低温冷水机组冷冻水出水通过旁通管路,与水池出水混合后送往新风-水换热器。待水池释冷结束,关闭水池出水管路电动阀门,由主机单独供冷。末端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中干式风机盘管与辐射式末端并联连接。较低负荷时仅开启辐射式末端调节室内温度,支管管路进口具有温度控制系统以防进水温度过低而结露。当进水温度过低时,通过旁通管路将冷冻水回水引至辐射式末端进口混合,维持进口水温在16℃。供冷高峰时,用于控制支路通断的电动阀门开启,通过干式风机盘管来弥补辐射式末端供冷的不足。
本区域供冷系统采用的新风系统中设置了送风与回风的显热换热装置和全热回收装置。夏季工况运行时,室内回风和经过降温除湿的送风通过显热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其作用是使回风温度降低,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回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回风状态贴近饱和线。同时,该装置提高送风温度,使得经过除湿处理的新风送风温度合适,可以直接送入室内。经过显热换热装置的回风可在全热回收装置中与新风进一步换热。因此,包含显热回收装置和全热回收装置的新风系统的设置,充分利用了回风所包含的冷量,减少了冷源投入的冷量。
本区域供冷系统中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虽然采用串联方式连接,但新风-水换热器进出口管路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进出口总管路均设有旁通管路,可以满足不同季节及时段对通风和温度的独立运行。
本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系统冷冻水分为一次冷冻水系统和二次冷冻水系统,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及水质,一次冷冻水系统与二次冷冻水系统通过板式换热器连接,来自蓄冷水池的一次冷冻水在板式换热器中与来自末端的二次冷冻水回水进行换热,送往新风-水换热器进行给新风降温,系统其他设备的运行策略与上述方案相同。
本发明利用常规制冷主机与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串联连接,并设置水蓄冷系统,充分梯级利用冷冻水冷量,来扩大区域供冷系统供回水温差,同时实现对末端的湿度和温度的独立控制。此外,新风机组中通过设置显热回收和全热回收装置来减少冷源的投入。
本发明将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串联连接,来自新风系统的冷冻水在温度控制系统中进一步利用,实现冷量的梯级利用。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中采用干式风机盘管和辐射式末端组合使用,取代传统湿式风机盘管系统,可采用更高温度的冷冻水,避免了传统风机盘管系统易冷凝的缺点,提高了空气质量。此外,本系统冷源系统中设立了蓄冷水池,可以与冷源系统结合,实现多种模式运行。从整个系统来看,本系统还有利于实现区域供冷系统冷冻水供回水管路的大温差输送。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区域供冷系统的一个特点是输配管网造价高、且输配能耗较大。当输配管网输送相同冷量时,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越大,冻冷水流量越小,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所需管径越小,输配系统的泵的功耗也越小。因此,采用大温差供冷是提高区域供冷经济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由于受到制冷机组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区域供冷系统中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为5~10℃,只有利用冰蓄冷技术时系统的冷冻水供回水温差才超过10℃。由于系统设计、末端入住率及运行策略等多方面原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远低于设计值,低负荷时尤为明显。对于采用冰蓄冷等技术的低温区域供冷系统,受到较低蒸发温度的影响,其主机COP的提高受到限制;此外,夏季人体舒适区为25℃,相对湿度60%,从人体的热舒适与健康出发,要求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全面控制,目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空气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冷凝除湿,实现排热和排湿的目的。然而占总负荷一半以上的显热负荷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带走,却与除湿一起共用7℃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味上的浪费,同时还造成空气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二是采用温新风系统,虽然热和湿分开进行处理,克服了传统冷却和冷凝除湿新风处理方式的缺点,但其需采用两套设备对其进行分别供冷。
在本区域供冷系统中,冷源系统采用了高温冷水机组与低温冷水机组串联的连接方式,来自末端的18℃的低温冷冻水依次在高温冷水机组和低温冷水机组中冷却,低温冷水机组的出水温度设定为7℃,进入蓄冷水池。考虑到蓄冷水池及输配管路冷量损失,进入新风-水换热器的冷冻水水温在7~8℃,与新风换热后水温度可上升至13~14℃,可以直接送往干式风机盘管(高负荷时),通过旁通管路抽取出口冷冻水与进口冷冻水进行混合,控制进入辐射式末端的冷冻水温度在16℃,实现对室内的温度控制。最终,完成换热后的18℃冷冻水回水再次被送往冷源系统。
由上述可知,与常规区域供冷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较大的冷冻水供回水温差,降低冷冻水流量,降低管径而减少初投资,同时降低水泵功耗而节省运行成本。与低温区域供冷相比,本系统具有较高的冷冻水供水温度,保证制冷主机具有较高的COP值,提高系统的经济性。此外,本区域供冷系统的新风系统中因显热回收装置和全热回收设备的设置,可以减少能源冷量的投入;温度独立控制系统采用辐射式末端与干式风机盘管并联连接。根据文献资料,平均水温20℃时,单位面积辐射表面仍可排除显热40W/㎡,在本系统温度下,基本可满足多数类型建筑排除维护结构和室内设备发热量的要求。干式风机盘管与常规风机盘管相比,除了可采用更高水温的冷源外,还解决了常规风机盘管冷凝水渗漏的问题,避免了细菌的滋生,提高室内卫生品质。再者,与常规温新风系统相比,本区域供冷系统中新风系统与温度独立控制系统采用串联连接,梯级利用了冷冻水的能量,避免传统温湿度独立控制中两套冷源系统的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蓄独立控制温湿度区域供冷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两级冷冻水区域供冷系统)示意图。
图中有:高温冷水机组1、低温冷水机组2、蓄冷水池3、回风-水换热器4、转轮热回收装置5、新风-水换热装置6、送风-水换热装置7、干式风机盘管8、辐射式末端9、第一电动阀10、第二电动阀11、第三电动阀12、第四电动阀13、第五电动阀14、第六电动阀15、第七电动阀16、第一循环水泵17、第二循环水泵18、第四循环水泵22、第五循环水泵20、板式换热器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示出了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冷源系统、蓄冷系统、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所述冷源系统包括高温冷水机组1、低温冷水机组2和蓄冷水池3,所述高温冷水机组1的冷冻水出水管路连接低温冷水机组2的冷冻水回水管路,低温冷水机组2的冷冻水出水管路连接蓄冷水池3的冷冻水进水管路。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回风-水换热器4、转轮热回收装置5、新风-水换热器6和送风-水换热器7,所述回风-水换热器4的进风管路与室内连接,出风管路与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回风进口管路连接,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送风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进风管路连接,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排风管路和新风管路分别与室外连接,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风管路与送风-水换热器7的进风管路连接,送风-水换热器7的送风管路与室内连接,回风-水换热器4与送风-水换热器7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低温冷水机组2冷冻水出水管路分出一路与蓄冷水池3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进水管路连接。所述温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二者的冷冻水进水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水管路连接,二者的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的冷冻水回水管路连接,辐射式末端装置9上设置有与其并联的连通管路;新风-水换热器6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进水管路之间设有连接管路。所述冷源系统中,低温冷水机组2与蓄冷水池3进水连接管路间设有第六电动阀15,蓄冷水池3出水管路与冷源系统出水干管之间设有第五电动阀14,低温冷水机组2冷冻水出水管路与蓄冷水池3冷冻水出水管路之间设有第七电动阀16。所述新风系统中,回风-水换热器4与送风-水换热器7水循环管路为:回风-水换热器4出水管路与送风-水换热器7进水管路连接,送风-水换热器7出水管路与回风-水换热器4进水管路通过第一循环水泵17连接,新风-水换热器6的冷冻水进水管路与出水管路间设有电动调节阀10,所述第一循环水泵17的水流方向为由送风-水换热器7流向回风-水换热器4。所述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中,干式风机盘管8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四电动阀13,与辐射式末端装置9并联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水泵18,水流方向从辐射式末端装置9出口端流向进口端。所述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水管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电动阀11与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冷冻水进水干管连接,另一路即为新风-水换热器6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进水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其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12,高温冷水机组1冷冻水回水干管上设有第三循环水泵19,水流方向为由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出水管路流向高温冷水机组1。
来自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经过利用的高温冷冻水经过高温冷水机组1预冷,送往低温冷水机2组进一步冷却至7℃,然后送往蓄冷水3池进行储存。供冷时,蓄冷水池将所蓄冷冻水供往新风-水换热器6。通过电动阀的切换实现不同模式:当低温冷水机组2开启,第六电动阀1开启,其他电动阀关闭,为蓄冷模式;当低温冷水机组2开启,第六电动阀15和第七电动阀16开启,第五电动阀14关闭,为蓄冷兼供冷模式;当第五电动阀开启,其余电动阀关闭,为制冷水池供冷模式;当低温冷水机组2开启,第五电动阀14和第七电动阀16开启,第六电动阀15关闭,为主机和蓄冷水池联合供冷模式。经过新风-水换热器6使用完的冷冻水继续送往温度独立控制系统,此时的冷冻水温度可达到13~14℃。第一电动阀10可以根据新风量调节阀门开度,维持进入温度独立控制系统水温在合适范围。经过升温的冷冻水进过干式风机盘管8进一步利用,温度可上升至16~18℃。经过干式风机盘管8利用完的冷冻水通过第二循环水泵18送往辐射式末端装置9继续利用。可以通过第四电动阀13的开启和关闭,实现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单独使用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与干式风机盘管8的联合使用,视末端冷负荷大小切换。通过第二电动阀11和第三电动阀12的调节,可以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当第一电动阀10,第二电动阀11开启、第三电动阀12关闭,可以满足夏季温度和湿度的联合控制;当第一电动阀10和第三电动阀12开启,第二电动阀11关闭,可以满足过度季都湿度的独立控制。
附图2示出了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二级管路系统,包括冷源系统、蓄冷系统、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所述冷源系统包括高温冷水机组1、低温冷水机组2和蓄冷水池3,所述高温冷水机组1的冷冻水出水管路连接低温冷水机组2的冷冻水回水管路,低温冷水机组2的冷冻水出水管路连接蓄冷水池3的冷冻水进水管路。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回风-水换热器4、转轮热回收装置5、新风-水换热器6和送风-水换热器7,所述回风-水换热器4的进风管路与室内连接,出风管路与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回风进口管路连接,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送风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进风管路连接,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排风管路和新风管路分别与室外连接,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风管路与送风-水换热器7的进风管路连接,送风-水换热器7的送风管路与室内连接,回风-水换热器4与送风-水换热器7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低温冷水机组2冷冻水出水管路分出一路与蓄冷水池3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进水管路连接。所述温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二者的冷冻水进水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水管路连接,二者的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的冷冻水回水管路连接,辐射式末端装置9上设置有与其并联的连通管路;新风-水换热器6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进水管路之间设有连接管路。所述冷源系统中,低温冷水机组2与蓄冷水池3进水连接管路间设有第六电动阀15,蓄冷水池3出水管路与冷源系统出水干管之间设有第五电动阀14,低温冷水机组2冷冻水出水管路与蓄冷水池3冷冻水出水管路之间设有第七电动阀16。所述新风系统中,回风-水换热器4与送风-水换热器7水循环管路为:回风-水换热器4出水管路与送风-水换热器7进水管路连接,送风-水换热器7出水管路与回风-水换热器4进水管路通过第一循环水泵17连接,新风-水换热器6的冷冻水进水管路与出水管路间设有电动调节阀10,所述第一循环水泵17的水流方向为由送风-水换热器7流向回风-水换热器4。所述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中,干式风机盘管8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四电动阀13,与辐射式末端装置9并联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水泵18,水流方向从辐射式末端装置9出口端流向进口端。所述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水管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电动阀11与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冷冻水进水干管连接,另一路即为新风-水换热器6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进水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其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12,高温冷水机组1冷冻水回水干管上设有第三循环水泵19,水流方向为由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出水管路流向高温冷水机组1。所述冷源系统与新风系统之间设置有板式换热器21,具体为:所述低温冷水机组2冷冻水出水管路分出一路与蓄冷水池3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板式换热器21一侧进水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21的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进水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21另一侧进水管路与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出水管路相连,同时还与新风-水换热器6冷冻水出水管路分出的一支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21的另一侧出水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6进水管路相连。所述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循环水泵22,水流方向为由新风-水换热器6流向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之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电动阀11与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冷冻水进水干管连接,另一路即为新风-水换热器6出水管路与板式换热器21进水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其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12,所述板式换热器21与高温冷水机组1之间连接管路设有第五循环水泵20,水流方向为从板式换热器21流向高温冷水机组1。
经过板式换热器21换热的一次侧高温冷冻水经过高温冷水机组1预冷,送往低温冷水机2组进一步冷却至7℃,然后送往蓄冷水3池进行储存。供冷时,蓄冷水池将所蓄冷冻水供往新风-水换热器6。通过电动阀的切换实现不同模式:当低温冷水机组2开启,第六电动阀1开启,其他电动阀关闭,为蓄冷模式;当低温冷水机组2开启,第六电动阀15和第七电动阀16开启,第五电动阀14关闭,为蓄冷兼供冷模式;当第五电动阀开启,其余电动阀关闭,为制冷水池供冷模式;当低温冷水机组2开启,第五电动阀14和第七电动阀16开启,第六电动阀15关闭,为主机和蓄冷水池联合供冷模式。经过冷源系统冷却的一次侧低温冷冻水送往板式换热器21,与二次侧冷冻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一次侧冷冻水回到高温冷水机组1。经一次侧低温冷冻水冷却的二次侧冷冻水送往新风-水换热器6,完成对新风的冷却,然而继续送往干式风机盘管8进一步利用,温度可上升至16~18℃。经过干式风机盘管8利用完的冷冻水通过第二循环水泵18送往辐射式末端装置9继续利用。可以通过第四电动阀13的开启和关闭,实现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单独使用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与干式风机盘管8的联合使用,视末端冷负荷大小切换。通过第二电动阀11和第三电动阀12的调节,可以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当第一电动阀10,第二电动阀11开启、第三电动阀12关闭,可以满足夏季温度和湿度的联合控制;当第一电动阀10和第三电动阀12开启,第二电动阀11关闭,可以满足过度季都湿度的独立控制。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出口冷冻水送往板式换热器冷却。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源系统、新风系统和温度独立控制系统,所述冷源系统包括高温冷水机组(1)、低温冷水机组(2)和蓄冷水池(3),所述高温冷水机组(1)的冷冻水出水管路连接低温冷水机组(2)的冷冻水回水管路,低温冷水机组(2)的冷冻水出水管路连接蓄冷水池(3)的冷冻水进水管路;
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回风-水换热器(4)、转轮热回收装置(5)、新风-水换热器(6)和送风-水换热器(7),所述回风-水换热器(4)的进风管路与室内连接,出风管路与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回风进口管路连接,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送风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进风管路连接,转轮热回收装置(5)的排风管路和新风管路分别与室外连接,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风管路与送风-水换热器(7)的进风管路连接,送风-水换热器(7)的送风管路与室内连接,回风-水换热器(4)与送风-水换热器(7)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低温冷水机组(2)冷冻水出水管路分出一路与蓄冷水池(3)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进水管路连接;
所述温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二者的冷冻水进水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水管路连接,二者的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的冷冻水回水管路连接,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两端设置有与其并联的连通管路;新风-水换热器(6)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进水管路之间设有连接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系统中,低温冷水机组(2)与蓄冷水池(3)进水连接管路间设有第六电动阀(15),蓄冷水池(3)出水管路与冷源系统出水干管之间设有第五电动阀(14),低温冷水机组(2)冷冻水出水管路与蓄冷水池(3)冷冻水出水管路之间设有第七电动阀(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中,回风-水换热器(4)与送风-水换热器(7)水循环管路为:回风-水换热器(4)出水管路与送风-水换热器(7)进水管路连接,送风-水换热器(7)出水管路与回风-水换热器(4)进水管路通过第一循环水泵(17)连接,新风-水换热器(6)的进水管路与出水管路间设有电动调节阀(10),所述第一循环水泵(17)的水流方向为由送风-水换热器(7)流向回风-水换热器(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独立控制系统中,干式风机盘管(8)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四电动阀(13),与辐射式末端装置(9)并联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水泵(18),水流方向从辐射式末端装置(9)出口端流向进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水管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电动阀(11)与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冷冻水进水干管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三电动阀(12)、第三循环水泵(19)与高温冷水机组(1)连接,水流方向为由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出水管路流向高温冷水机组(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系统与新风系统之间设置有板式换热器(21),具体为:所述低温冷水机组(2)冷冻水出水管路分出一路与蓄冷水池(3)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板式换热器(21)一侧进水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21)的出水管路与高温冷水机组(1)进水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21)另一侧进水管路与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出水管路相连,同时还与新风-水换热器(6)出水管路分出的一支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21)该侧的出水管路与新风-水换热器(6)进水管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水换热器(6)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循环水泵(22),水流方向为由新风-水换热器(6)流向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之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电动阀(11)与干式风机盘管(8)和辐射式末端装置(9)的冷冻水进水干管连接,另一路即为新风-水换热器(6)出水管路分出的与板式换热器(21)进水管路连接的管路,其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12),所述板式换热器(21)与高温冷水机组(1)之间连接管路设有第五循环水泵(20),水流方向为从板式换热器(21)流向高温冷水机组(1)。
CN201710253041.5A 2017-04-18 2017-04-18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Active CN106895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53041.5A CN106895530B (zh) 2017-04-18 2017-04-18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53041.5A CN106895530B (zh) 2017-04-18 2017-04-18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5530A true CN106895530A (zh) 2017-06-27
CN106895530B CN106895530B (zh) 2019-08-20

Family

ID=5919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3041.5A Active CN106895530B (zh) 2017-04-18 2017-04-18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553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4122A (zh) * 2017-11-20 2018-03-06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大温差冷水复合式梯级利用系统
CN109186017A (zh) * 2018-08-15 2019-01-11 袁革生 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主机
CN109945371A (zh) * 2019-04-11 2019-06-2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叠式过冷法蓄冰系统
CN110173779A (zh) * 2019-05-29 2019-08-2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23494A (zh) * 2020-03-10 2020-09-04 江苏慧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14893838A (zh) * 2022-06-15 2022-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供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供冷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173779B (zh) * 2019-05-29 2024-05-1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3965A (ja) * 1999-10-18 2001-07-17 Earth Clean Tohoku:Kk 省エネ空調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01261024A (zh) * 2008-04-18 2008-09-10 东南大学 热湿分段处理的空调机组装置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CN201434458Y (zh) * 2008-09-28 2010-03-31 广州市设计院 大温差串联梯级利用空调制冷系统
CN102967018A (zh) * 2012-12-14 2013-03-13 肖剑仁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地源热泵耦合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04807116A (zh) * 2015-04-17 2015-07-29 东南大学 一种溶液全热回收和冷凝除湿复合新风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3965A (ja) * 1999-10-18 2001-07-17 Earth Clean Tohoku:Kk 省エネ空調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01261024A (zh) * 2008-04-18 2008-09-10 东南大学 热湿分段处理的空调机组装置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CN201434458Y (zh) * 2008-09-28 2010-03-31 广州市设计院 大温差串联梯级利用空调制冷系统
CN102967018A (zh) * 2012-12-14 2013-03-13 肖剑仁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地源热泵耦合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04807116A (zh) * 2015-04-17 2015-07-29 东南大学 一种溶液全热回收和冷凝除湿复合新风处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颜承初: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暖通空调》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4122A (zh) * 2017-11-20 2018-03-06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大温差冷水复合式梯级利用系统
CN107764122B (zh) * 2017-11-20 2023-09-22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大温差冷水复合式梯级利用系统
CN109186017A (zh) * 2018-08-15 2019-01-11 袁革生 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主机
CN109945371A (zh) * 2019-04-11 2019-06-2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叠式过冷法蓄冰系统
CN109945371B (zh) * 2019-04-11 2024-04-0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叠式过冷法蓄冰系统
CN110173779A (zh) * 2019-05-29 2019-08-2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73779B (zh) * 2019-05-29 2024-05-1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23494A (zh) * 2020-03-10 2020-09-04 江苏慧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11623494B (zh) * 2020-03-10 2022-03-08 江苏慧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14893838A (zh) * 2022-06-15 2022-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供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供冷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5530B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5530B (zh)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CN200975802Y (zh) 一种热泵及其辐射式空调系统
CN103512156B (zh) 一种空调新风系统的节能方法及新风负荷梯级处理装置
CN103017269A (zh)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CN203642369U (zh) 一种带冷凝热回收的多功能空调除湿机组
CN103629755A (zh) 一种带冷凝热回收的多功能空调除湿机组
CN202452608U (zh)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
CN103267329B (zh) 太阳能蒸发冷却及毛细辐射的制冷、供热和热水系统
CN104033986B (zh) 全热回收型折叠式送、回、排风一体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CN202581623U (zh) 辐射空调系统用湿度独立控制新风处理机
CN210267580U (zh) 一种复合能源空气处理机组
CN107747827A (zh) 一种风系统和水系统共存的空气源热泵
CN102538087A (zh)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及溶液调湿方法
CN105953322A (zh) 一种基于热源塔兼顾新风的热泵空调系统及方法
CN203704192U (zh) 一种医院建筑空调水系统
CN208936579U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风空调系统
CN103225850B (zh)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CN207600014U (zh) 风冷压缩式制冷与蒸发制冷的全年运行双冷源空调装置
CN208124521U (zh) 带免费冷却塔供冷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CN203431984U (zh)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CN206338898U (zh) 一种带热回收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CN109506311A (zh) 一种复叠式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02546975U (zh) 冷却塔与干式风机盘管加新风独立除湿相结合的空调系统
CN202598731U (zh) 内置热泵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CN109520046B (zh) 风冷压缩式制冷与蒸发制冷相结合的双冷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