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1617A - 一种供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1617A
CN106891617A CN201710093697.5A CN201710093697A CN106891617A CN 106891617 A CN106891617 A CN 106891617A CN 201710093697 A CN201710093697 A CN 201710093697A CN 106891617 A CN106891617 A CN 106891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bag
feeding device
ink bag
surv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36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1617B (zh
Inventor
方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936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1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1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1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1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8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ink bag deformation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供墨装置,所述供墨装置用于向打印机供墨,其包括墨袋,测容袋,所述测容袋一端与墨袋通过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打印机通过管路连通;信号装置,所述信号装置检测所述测容袋的体积变化,信号装置与打印机的控制器电连接,当测容袋的体积变化大于预定值时,所述信号装置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打印机的打印操作。通过本发明,将墨袋和测容袋都设置在墨盒外面,换墨充墨容易,且测容袋为小容量袋子,即使需要更换也只是换测容袋就可以,损失小,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信号装置的预警,更好地感应断墨情况,提醒用户及时换墨袋,同时墨袋悬挂装置的周围设置透明侧板,方便用户仅仅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到墨袋里墨的含量变化,从而及时更换墨袋。

Description

一种供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墨打印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打印机连续供墨系统简称连供,是最近几年在喷墨打印机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供墨方式。连续供墨系统,采用外置墨瓶通过导管与打印机的墨盒相连,这样墨瓶中的墨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向墨盒。正所谓“连供”。连续供墨系统最大的好处是实惠。连供因其颇具竞争力的价格,而在印务公司、广告公司、数码印花行业等每月印刷量大的企业中颇受青睐。此外,连供还具有供墨量大,加墨水方便等优点,为连供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连供系统的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连供系统是由外墨盒(墨袋)、软管(带针软管)、及支架等附件、内墨盒等三大部分组成。外墨盒即放置在打印机外面的大容量墨水容器,它一般是由塑料注塑形成的。外墨盒的容量少大,约1000ML左右。外墨盒一般都带有注墨口以方便补充墨水,另外还有一个透气孔,以维持容器内外的压力平衡。
目前,市面上常见使用的连续供墨装置有两种:
第一种是填充式墨盒供墨,该系统通过导管将外置墨瓶与打印机的墨盒连接,当外置墨瓶中的墨水使用完毕时,工作人员通过借助注墨工具(如注射器)或直接倾倒的方式将墨水灌注到外置墨瓶中,达到加墨的目的。但该加墨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1、往复的加墨动作会使墨水带入微小的空气泡,这些空气泡和从打印喷头进入打
印墨盒的少量空气泡的积聚,会逐渐将墨水泡沫化,从而导致打印机出现气泡故障;
2、容易加错不同颜色的墨水;
3、加墨时容易造成溅墨污染,注墨过程中,工作人员稍有不慎容易使墨水喷溅、倾
倒、满溢,从而导致污染周围环境;
4、非真空环境的加墨过程,微生物容易滋生,使墨水容易病腐变质,导致墨水的保
质期减短,甚至造成堵头偏色等现象;
5、当墨水使用完时没有提示报警系统,要靠人随时注意看,很不方便。
第二种为插针式供墨,该装置通过带有金属插针的软管将外置墨袋与打印机的墨盒连接,外置墨袋中的墨水使用完时,直接置换新的墨袋即可。这种方式较之前一种虽有所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前面提到的问题出现:
1、热转印墨水含有水分,墨水长期和金属浸泡在一起会使插针生锈;
2、普通软袋包装墨水,防止溢墨,会在墨袋嘴上加硅胶塞,金属针插入墨袋嘴时需要刺破硅胶塞,有少量的硅胶屑会混杂到墨水里,打印时会出现堵头或不流畅现象;
3、更换墨袋时,尖锐的金属插针容易刺破墨袋,让墨水流的到处都是。
诸如以上两种连供方式均需工作人员时刻观察墨水的用量情况,以便及时更换墨瓶或墨袋,若发现不及时或因观察不清楚而未及时补墨,墨水供给不顺畅造成墨水喷射不均匀,图像不完整,偏色等问题而带来不必要的打印损失。
为能更安全有效的使用连供系统,业内工作者开始寻求开发一种既能解决以上提及的所有问题,同时还更为智能的连供系统,该系统能在墨水使用完毕后进行自动报警,提示进行补墨处理。目前,已有工作人员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发表了相应的专利。
在专利CN101007466A中,作者揭露了一种通过感测器感应墨槽中浮球所在位置来识别墨水水位高低的连续供墨系统,该系统设有包含板件、浮球和感应器的浮球装置,板件的一端固定在墨槽本体上,另一端与浮球相连;当墨水到达高水位时,浮球带着板件上升,而随着打印的进行,墨水消耗水位降低,浮球带着板件下降,当墨水使用完毕,浮球达到最低,板件上的感测器与墨槽本上的感应器相抵顶,触发感应器发出信号,以控制抽墨补充。
这种通过浮球装置来识别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该装置要等墨水用完,液位达到最低时板材才触动感应器发出相应的信号,补墨程序才开始工作,这样空气很容易进入到墨盒中,打印时易产生断墨现象,从而影响打印效果。
另一专利CN104553340A中提供一种连续式自动供墨的系统。该系统通过气压原理来实现,即将墨瓶倒插在开有气孔的墨盒上,墨水导管连通墨瓶和墨盒,中空的墨水导管中设有轴向贯通的气孔,在气压作用下,墨瓶中的墨水由墨水导管流入墨盒中,当墨盒中的墨水液面没到墨水导管底面时,墨水液面将导管封堵,墨瓶中的墨水不再向墨盒中流入;随着打印工作的进行,墨盒中墨水液面低于墨水导管底面,墨瓶中的墨水继续经由墨水导管流入墨盒中,如此循环直至墨瓶中的墨水用完。而当墨瓶中的墨水用完后,墨盒中的墨水随着打印的进行降至到墨盒中液位感应器设定的液位时,液位感应器会触发报警器,提示更换墨瓶。这种连供系统存在的缺陷是:它应用的是气压原理,也就是说它所提供的是一个非真空的供墨环境,会带来我们前面提到的因非真空环境供墨引起的诸多问题。
还有一种浮球检测装置是金属浮球检测装置,当金属浮球下降并低于预定位置时,金属浮球将导通墨水检测系统,从而触发缺墨报警功能。
上述技术方案均是通过监测液面的变化来触发补墨程序,且用来监测液面变化的感应器均浸泡在墨水中进行工作。这样一来,因元件长期浸泡而引发的另一个隐患出现:墨水中的各种阴阳离子会对元件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而墨水中的色料也极易在元件上沉积,沉积的色料会在元件上长出沉积层,这些沉积物脱落进入墨水中,容易堵塞喷头;再者,长有沉积层的感应器其灵敏度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报警效果,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最重要的是,金属检测装置在墨水中会发生电解作用,电解出的金属离子会污染整个墨袋内的墨水。
此外,目前打印机除了日常小型的商用打印机外,也存在用于大幅面印染的打印机,这种用于大幅面印染的打印机用墨量大,更换墨水频繁,且一般用于大幅面印染的打印机体积庞大,墨盒竖直放置在打印机顶部,在更换墨盒时,往往需要在打印机顶部进行操作,需要保持竖直方向对准插入口插入新的墨袋,操作位置高,操作费时费力。
现有打印机的墨盒采用在盒体内放置软质的真空墨袋来存放油墨,软质墨袋的结构包括软质袋体,在袋体上设置出墨嘴,出墨嘴中空与墨袋内腔联通,出墨嘴处设置堵塞出墨嘴的堵头, 墨袋呈袋状,油墨以真空状态被密封在墨袋中。墨袋由具有柔性(挠性)的薄膜材料形成。所述薄膜材料由树脂和铝层积形成。例如在薄膜材料中从表面侧开始依次为聚酯(PET)层、铝(AL)层、尼龙(PA)层、低密度聚乙烯(LLDPE)层。由聚酯形成表面层(表层)能够提高墨袋的外观性和强度。通过形成铝层,能够提高墨袋的气体阻隔性,且能够提高对油墨的保存性。也就是说,使用铝作为阻隔材料,通过形成尼龙层,能够提高墨袋的机械强度和耐冲击性。墨袋里层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能够提高通过焊接将薄膜材料制成袋状时的焊接强度,并能够提高油墨袋的密封性。
专利申请CN103568578A、申请号为201310326231.7、专利名称为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墨盒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墨盒结构,将油墨袋放置在油墨袋保持部,在油墨袋的后端部(安装方向上远离使用者的一侧的端部)上设置喷头(油墨供给口),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推压,将墨盒安装部的空心针从墨盒安装部插入到墨盒内的喷头中,从而通过空心针将油墨袋内的油墨向系统供墨。但是该专利中以及现有技术中,墨袋大多是平躺式或倾斜的放在墨盒内,这样就使得供墨系统以及墨袋在使用过程中,在靠近墨袋喷头(油墨供给口)的下方位置,总会存留一些油墨无法被充分利用,油墨袋在使用后,油墨袋内存留的油墨一般无法继续使用,一方面造成了材料浪费,另一方面剩余的油墨在处理起来也相当麻烦,处理不好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以上两种连续供墨装置还都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当需要更换墨袋里的液体时,只能更换整个墨袋,造成很大的浪费。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墨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供墨装置,所述供墨装置用于向打印机供墨,其包括墨袋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
测容袋,所述测容袋一端与墨袋通过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打印机通过管路连通;
信号装置,所述信号装置检测所述测容袋的体积变化,信号装置与打印机的控制器电连接,当测容袋的体积变化大于预定值时,所述信号装置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打印机的打印操作。
所述信号装置包括行程开关和传动件,传动件与测容袋表面相接触,当传动件向测容袋方向移动距离超过预定值时,行程开关被触发,将信号传给控制器。
信号装置置于测容袋上方,测容袋根据其内部墨量变化使传动件发生向下的位移。
所述墨袋为悬挂设置在供墨装置内,在墨袋上有墨袋流通口,当墨袋被悬挂时,所述的墨袋流通口处于墨袋的最低位置。
所述打印机具有墨盒,墨盒与测容袋相连接。
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第二底板上垂直设置有背板,所述测容袋设置在第一底板上,所述信号装置设置在背板上。
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置有加强板,所述测容袋设置在加强板上,所述第一底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支架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有与传动件相配合的圆孔,传动件可在圆孔里轴向移动。
所述传动件包括感应部,加强部和传递部,所述感应部为圆形或矩形或正方形的薄板,所述加强部为设置在感应部上方的柱状结构。
所述传递部具有圆弧形或椭圆形顶部的触头。
通过本发明,使用了非接触式的缺墨检测装置,这样彻底消除了金属探针或浮球在墨水中的电解反应;并设置两级供墨装置,分别为墨袋和测容袋,并且将两级供墨装置都设置在墨盒外面,换墨充墨容易,而且测容袋为小容量袋子,即使需要更换也只是换测容袋就可以,损失小,也不会造成原材料的很大浪费,进一步地,通过信号装置的预警信号,一方面更好地感应断墨情况,提醒用户及时换墨袋,另一方面可以使打印机停机,实现对打印设备的无人值守,另外,墨袋悬挂装置的周围设置透明侧板,方便用户仅仅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到墨袋里墨的含量变化,从而及时更换墨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带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支架的轴测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支架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传动件的轴测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行程开关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墨袋悬挂装置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墨袋盛放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悬挂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悬挂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墨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墨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墨袋的墨嘴与止通塞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墨袋的另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墨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本发明中所述供墨装置的部件标号,其中,底座1;底座第一侧壁11;底座第二侧壁12;底座第一侧壁连接孔13;底座第二侧壁连接孔14;第一侧2;第一侧板连接孔21;第一侧板第二连接孔22;第二侧板3;第二侧板连接孔31;第二连接侧板第二连接孔32;第一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连接孔41;第一连接件连接部42;第一连接件支撑部43;支撑梁5;支撑梁第一连接孔51;支撑梁加强槽52;支撑梁第二连接孔53;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连接孔61;第二连接件连接部62;第二连接件支撑部63;悬挂装置7;悬挂装置连接件71;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一连接部711;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一连接孔712;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部713;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孔714;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72;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部721;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勾部722;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孔723;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24;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73;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连接部731;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勾部732;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孔733;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34;墨袋8;墨袋容纳腔81;墨袋连接部82;墨袋连接孔83;墨袋连接孔加强环84;墨袋流通口85;墨嘴86;墨嘴通道87;止通塞9;止通塞密封垫91;止通塞连接罩92;止通塞插针部93;测容袋10;信号装置11;墨盒12;传动件13;支架14;感应部131;加强部132;传递部133;触头134;支架14;第一底板141;第二底板142;背板143;连接件144;加强板145;支撑板146;导向板147;行程开关15;滚柱15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
一种供墨装置,所述供墨装置用于向打印机供墨,其包括墨袋8,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
测容袋10,所述测容袋10一端与墨袋8通过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打印机通过管路连通;
信号装置11,所述信号装置11检测所述测容袋10的体积变化,信号装置11与打印机的控制器电连接,当测容袋10的体积变化大于预定值时,所述信号装置11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打印机的打印操作。
所述信号装置11包括行程开关15和传动件13,传动件13与测容袋10表面相接触,当传动件13向测容袋10方向移动距离超过预定值时,行程开关15被触发,将信号传给控制器。
信号装置11置于测容袋10上方,测容袋10根据其内部墨量变化使传动件13发生向下的位移。
进一步地,通过测容袋10水平放置时墨袋充满抵住传动件13,传动件13抵住行程开关15使行程开关15处于关闭状态到测容袋10不饱满,空套在导向板17孔里的传动件13随之下移,行程开关15与传动件13接触处随之下移,当测容袋10里的含墨量低于预定值即导致传动件13下移,行程开关15打开时,控制器发出警报并停机。所述行程开关15的底部与传动件13接触处为滚柱151,所述滚柱151为可自由转动的圆柱体。
所述测容袋10与墨盒12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且所述管路上设置有截断阀,当打印机需要换墨时,通过截断阀关闭测容袋10与墨盒12之间的流通,打印机停止进墨。
所述墨袋8为悬挂设置,在墨袋8上有墨袋流通口85,当墨袋被悬挂时,所述的墨袋流通口85处于墨袋的最低位置。
所述墨盒12上设置有第一管路,所述测容袋上设置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通过旋转插接到一起。
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支架14,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底板141,第二底板142,所述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通过连接件144连接,在第二底板142上垂直设置有背板143,所述测容袋10设置在第一底板141上,所述信号装置11通过栓接,卡扣,粘接等常规手段固定在背板143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14为螺栓。
所述第一底板141上还设置有加强板145,所述测容袋10放置在加强板145上,所述第一底板141的下方还设置有至少一块支撑板146,优选地,在底板141下方对称的设置有两块支撑板146。
所述支架14还包括导向板147,所述导向板147与背板143相垂直,在导向板147上设有圆孔,传动件13空套在导向板147的圆孔里,可上下移动,对传动件13的轴向位移起导向作用。
如图7所示,所述传动件13包括感应部131,加强部132和传递部133。感应部131为圆形或矩形或正方形的薄板,所述加强部132为设置在感应部131上方的柱状结构。
所述感应部131与测容袋10相接触,所述加强部132用来支撑和加强位于加强部132相对于感应部的另一侧的传递部133。
所述传递部133具有圆弧形或椭圆形顶部的触头134,能够灵敏感应测容袋10的形变大小,并将测容袋10的形变量传递给行程开关。
如图8-16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供墨装置的供给单元,所述供给单元还包括底座1和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所述底座1盖在检测单元的整体上方,在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底座第一侧壁11和底座第二侧壁12,所述底座第一侧壁11上设置底座第一侧壁连接孔13,底座第二侧壁12上设置底座第二侧壁连接孔14,在第一侧板2下端设置第一侧板连接孔21,第二侧板3的下端设置第二侧板连接孔31,所述底座第二侧壁连接孔14与第一侧板连接孔21配合设置,实现第一侧板2与底座第二侧壁12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第一侧壁连接孔13与第二侧板连接孔31配合设置,实现第二侧板3与底座第一侧壁11的可拆卸连接,在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之间设置一个支撑梁5,所述底座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支撑梁5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在支撑梁5靠近底座1的侧面上设置有悬挂装置7,悬挂装置7用于将墨袋8悬挂式的放置在框架结构内,在墨袋8的下方设置墨袋流通口85,在墨袋流通口85处设置墨嘴86,在墨嘴86内设置墨嘴通道87,所述的墨嘴通道87一端与墨袋流通口85联通,另一端被止通塞9进行封堵,从而将悬挂放置的墨袋8内的墨液向打印机系统供墨。
优选的,在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连接,该设置提高了底座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8所示,所述的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平行设置,在第一侧板2的上部可拆卸的连接第一连接件4,第二侧板3的上部可拆卸的连接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件连接部42和第一连接件支撑部43,第二连接件6包括第二连接件连接部62和第二连接件支撑部63,所述的第一连接件支撑部43和第二连接件支撑部63被配置为固定支撑梁5,该设置使得底座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支撑梁5形成的规则的框架结构,并且当零部件出现损坏或变形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及时更换,减小维护成本,大大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如图8所示,所述支撑梁5水平的放置在第一连接件支撑部43和第二连接件支撑部63上,支撑梁5上设置有支撑梁第一连接孔51、支撑梁第二连接孔53,所述的支撑梁第一连接孔51设置在支撑梁的两端,支撑梁第一连接孔51被配置将支撑梁5与第一连接件支撑部43、第二连接件支撑部63配合的可拆卸连接;支撑梁第二连接孔53被配置为连接悬挂装置7;所述相邻的两个支撑梁第二连接孔53之间、支撑梁第一连接孔51与支撑梁第二连接孔53之间设置支撑梁加强槽52,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该设置提供一种支撑梁5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以及支撑梁5与悬挂装置7的连接方式,便于根据需要进行零配件的替换,支撑梁加强槽52的设置提高了支撑梁5的最大许可应力,避免挂多个墨袋造成支撑梁5的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发明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优选的,在支撑梁5上设置的支撑梁第二连接孔53为多个,对应的悬挂装置7也可以设置多个,该设置使得可以根据需要在悬挂装置上设置不同颜色的墨袋,从而提高本发明的适用性。
如图10所示,所述悬挂装置7包括悬挂装置连接件71和悬挂装置连接装置,所述的悬挂装置连接装置包括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72和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73,所述的悬挂装置连接件71包括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一连接部711和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部713,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一连接部711与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部713呈直角状布置,所述的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一连接部711通过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一连接孔712、支撑梁第二连接孔53与支撑梁5可拆卸连接,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72和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73分别设置在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部713的两侧,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该设置提供一种悬挂装置,悬挂装置连接件71两个连接部呈直角状设置一方面保证了悬挂装置连接件71与支撑梁5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悬挂装置连接件71与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72、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73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72包括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部721和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勾部722,在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部721上设置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孔723;所述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73包括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连接部731和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勾部732,在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连接部731上设置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孔733,所述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孔723、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孔733与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部713上的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孔714配合的联通,所述的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勾部722、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勾部732被配置为悬挂墨袋8,该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72、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73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部721上设置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24,所述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24设置在靠近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勾部722的一侧,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连接部731上设置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34,所述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34设置在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勾部732的一侧,所述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24与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34能够直接联通,所述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勾部722与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勾部732沿着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部713侧壁的中心线呈对称状布置。该设置实现两个墨袋8在同一个悬挂装置7上对称的布置,避免悬挂装置7在墨袋作用下受力不均匀导致悬挂装置7变形或者悬挂装置7与支撑梁5连接的不稳定,从而保证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的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孔723、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24、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孔733、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二连接孔734都包含有沉降部和直通部,在悬挂装置连接件71与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72、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73的连接状态下,所述直通部设置在靠近悬挂装置连接件第二连接部713的一侧,该设置进一步增大螺栓在悬挂装置连接件71、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72、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73之间连接的摩擦力,保证悬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本发明对应的还公开了一种真空墨袋,包括墨袋容纳腔81和墨袋连接部82,所述墨袋容纳腔81的上端与墨袋连接部82连接,所述墨袋容纳腔81被配置为容纳墨液,墨袋连接部82被配置为与墨盒内的悬挂装置7配合连接,在墨袋容纳腔81的下部设置墨袋流通口85,在墨袋流通口85处设置有止通塞9,止通塞9配置的将墨袋流通口85密封,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空心针插入止通塞9从而实现与墨袋流通口85联通,从而将墨袋容纳腔81内存储的墨液导出,该设置通过提供一种悬挂式放置的真空墨袋,能够将墨袋内的墨液充分使用,避免墨袋在使用过程中,部分墨液在出液口处堆积,造成墨液的浪费,并且可能对墨盒造成污染等问题。
优选的,在墨袋连接部82上设置墨袋连接孔83,该设置使得悬挂装置7的悬挂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勾部722、悬挂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勾部732能够穿过墨袋8上设置的墨袋连接孔83,提供一种悬挂装置7与墨袋8的悬挂连接方式,实现墨袋快速安装与取放的目的,并保证了悬挂装置7与墨袋8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墨袋连接孔83处设置一个墨袋连接孔加强环84,所述的墨袋连接孔加强环85被配置为加强墨袋连接部82上墨袋连接孔84的强度,避免墨袋在悬挂时遭到变形或损坏,从而提高墨袋使用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2~14所示,所述墨袋连接孔84设置在墨袋连接部82的中间位置,所述墨袋流通口85对应的设置在墨袋容纳腔81的中间位置,所述墨袋连接孔84的中心位置和墨袋流通口85的中心位置形成的直线与墨袋容纳腔81的竖向中轴线平行或共线,该设置提供一种墨袋连接孔84与墨袋流通口85的设置形式,保证墨袋容纳腔81内的墨液能够在自重作用下充分流出来,有效避免了墨液在墨袋流通口85的堆积,使得墨液能够充分得到利用。
优选的,所述设置墨袋流通口85的墨袋容纳腔81呈凹槽设置,墨袋流通口85设置在凹槽的底面上,该设置使得墨袋的悬挂使用时,当墨袋容纳腔81内的墨液较少时,墨袋容纳腔81内的墨液能够在墨袋流通口85处汇集,使得墨液能够充分得到利用。
进一步的,在墨袋流通口85处设置墨嘴86,在墨袋流通口85处设置墨嘴86,在墨嘴86内设置墨嘴通道87,所述的墨嘴通道87一端与墨袋流通口85联通,另一端被止通塞9进行封堵,所述的止通塞9包括止通塞密封垫91,止通塞密封垫91套接在墨嘴通道87的外侧,该设置提供了一种止通塞的形状,保证了止通塞9与墨袋流通口85连接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止通塞9还包括止通塞连接罩92,止通塞连接罩92与墨嘴86连接,所述的止通塞密封垫91被设置在止通塞连接罩92与墨嘴86连接处之间,在止通塞连接罩92上设置止通塞插针部93,该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空心针与墨嘴通道87的联通,在保证止通塞9与墨嘴86连接密封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空心针与墨袋容纳腔81的联通的便捷性,便于墨液的导出。
如图15所示,所述墨袋连接孔84设置在靠近墨袋容纳腔81一侧的位置,所述的墨袋容纳腔81呈矩形设置,墨袋流通口85设置在靠近墨袋容纳腔81下端的另一侧位置,所述墨袋连接孔84的中心位置和墨袋流通口85的中心位置形成的直线与墨袋容纳腔81的竖向中轴线呈交叉状设置,其他结构同实施例5,该设置提供了另外一种墨袋连接孔84与墨袋流通口85的设置形式,使得墨袋在悬挂状态下使用时,墨袋能够呈倾斜状被悬挂装置固定,进一步保证墨袋容纳腔81内墨液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墨液的浪费。
本发明还包括悬挂装置7与墨袋8插接、夹接、卡接等多种悬挂方式,所述的悬挂装置7上的悬挂装置连接装置只与墨袋8上的墨袋连接部82悬挂连接,并不对墨袋8产生挤压、推拉等额外作用。
如图16所示,所述墨袋连接部82远离墨袋容纳腔81的侧面为水平面设置,墨袋连接部82被配置为支撑墨袋自行站立,该设置提供另外一种结构的墨袋结构装置,使得墨袋在自身作用下能够站立,此时的墨袋为具有一定的刚性的可变形薄膜材料形成,避免墨袋在运输或者存储过程中需要用墨袋盒才能进行站立或固定,从而起到节约成本,便于放置的目的。
本发明结构合理,通过将墨袋悬挂式的放置在打印机墨盒供墨系统内,将墨液从墨袋的下端口进行导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墨袋内墨液无法完全用尽的技术问题,打印机供墨装置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墨袋悬挂放置的盛放结构,各零配件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增大本发明的适用性,可以根据需要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打印机,优选螺栓连接;打印机供墨装置内墨袋公开了一种悬挂放置的墨袋,通过墨袋连接部以及墨袋连接孔的设置,便捷的实现墨袋与悬挂装置的连接。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供墨装置,所述供墨装置用于向打印机供墨,其包括墨袋(8),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
测容袋(10),所述测容袋(10)一端与墨袋(8)通过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打印机通过管路连通;
信号装置(11),所述信号装置(11)检测所述测容袋(10)的体积变化,信号装置(11)与打印机的控制器电连接,当测容袋(10)的体积变化大于预定值时,所述信号装置(11)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打印机的打印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装置(11)包括行程开关(15)和传动件(13),传动件(13)与测容袋(10)表面相接触,当传动件(13)向测容袋(10)方向移动距离超过预定值时,行程开关(15)被触发,将信号传给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装置(11)置于测容袋(10)上方,测容袋(10)根据其内部墨量变化使传动件(13)发生向下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袋(8)为悬挂设置在供墨装置内,在墨袋(8)上有墨袋流通口(85),当墨袋被悬挂时,所述的墨袋流通口(85)处于墨袋的最低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具有墨盒(12),墨盒(12)与测容袋(1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支架(14),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底板(141),第二底板(142),所述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通过连接件(144)连接,在第二底板(142)上垂直设置有背板(143),所述测容袋(10)设置在第一底板(141)上,所述信号装置(11)设置在背板(14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41)上还设置有加强板(65),所述测容袋(10)设置在加强板(145)上,所述第一底板(141)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板(14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4)还包括导向板(147),所述导向板(147)设有与传动件(13)相配合的圆孔,传动件(13)可在圆孔里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3)包括感应部(131),加强部(132)和传递部(133),所述感应部(131)为圆形或矩形或正方形的薄板,所述加强部(132)为设置在感应部(131)上方的柱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部(133)具有圆弧形或椭圆形顶部的触头(134)。
CN201710093697.5A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供墨装置 Active CN106891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3697.5A CN106891617B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供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3697.5A CN106891617B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供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1617A true CN106891617A (zh) 2017-06-27
CN106891617B CN106891617B (zh) 2018-11-13

Family

ID=59184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3697.5A Active CN106891617B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供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16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3190A (zh) * 2018-06-11 2018-11-09 安徽天斯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打印机用墨囊连续供给装置
CN108790406A (zh) * 2017-04-28 2018-11-13 珠海市墨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CN108790410A (zh) * 2017-04-28 2018-11-13 珠海市墨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CN114290815A (zh) * 2021-12-08 2022-04-08 北京中电元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持续供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4435A (zh) * 2001-02-22 2005-06-08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存量检测装置
CN1915674A (zh) * 2005-08-16 2007-02-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和液体喷射设备
CN201052700Y (zh) * 2006-06-23 2008-04-30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
CN101470018A (zh) * 2007-12-27 2009-07-0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容器及消耗品余量检测方法
CN101925466A (zh) * 2008-04-16 2010-12-22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206170875U (zh) * 2017-02-21 2017-05-17 珠海市墨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4435A (zh) * 2001-02-22 2005-06-08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存量检测装置
CN1915674A (zh) * 2005-08-16 2007-02-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和液体喷射设备
CN201052700Y (zh) * 2006-06-23 2008-04-30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
CN101470018A (zh) * 2007-12-27 2009-07-0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容器及消耗品余量检测方法
CN101925466A (zh) * 2008-04-16 2010-12-22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206170875U (zh) * 2017-02-21 2017-05-17 珠海市墨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406A (zh) * 2017-04-28 2018-11-13 珠海市墨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CN108790410A (zh) * 2017-04-28 2018-11-13 珠海市墨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CN108773190A (zh) * 2018-06-11 2018-11-09 安徽天斯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打印机用墨囊连续供给装置
CN114290815A (zh) * 2021-12-08 2022-04-08 北京中电元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持续供墨装置
CN114290815B (zh) * 2021-12-08 2022-09-30 北京中电元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持续供墨装置
WO2023103487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北京中电元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持续供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1617B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1617A (zh) 一种供墨装置
CN207274165U (zh) 一种自动报警和可循环加墨的供墨系统
CN106256550B (zh) 一种打印机连续供墨系统
CN209851845U (zh) 一种自动盖章装置
CN206170875U (zh) 一种供墨装置
EP1273451A3 (en) Large volume ink supply system
CN108128542A (zh) 一种汽车旅行用车载储液器
CN207088738U (zh)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CN206170877U (zh) 一种打印机供墨装置
CN108790406A (zh)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CN206170876U (zh) 一种真空墨袋
CN216069142U (zh) 一种流量可调的平板胶印机自动加墨装置
CN201064972Y (zh)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108790410A (zh)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CN207088737U (zh)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CN206983524U (zh) 一种打印机供墨装置
WO2021036240A1 (zh) 3d喷墨打印用材料储存容器及3d喷墨打印装置
CN2496653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用真空注墨机
CN111016440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持续供墨装置
CN215751464U (zh) 一种具有自动补充墨水功能的唛架机墨盒
CN206456102U (zh) 一种智能墨盒
CN210881320U (zh) 一种制袋印刷机上的上墨装置
CN2905437Y (zh) 墨盒
CN208306125U (zh) 一种喷码机供墨装置
CN206913919U (zh) 一种可用于uv打印机连续供墨的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3, 403, 404, building 3, Foshan military civilian integr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68, Defu Road, Xingta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modi New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ingsha town 519055 Ping Road No. 183 east Tai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B1 layer

Patentee before: Zhuha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