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9073A -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89073A
CN106889073A CN201510953541.0A CN201510953541A CN106889073A CN 106889073 A CN106889073 A CN 106889073A CN 201510953541 A CN201510953541 A CN 201510953541A CN 106889073 A CN106889073 A CN 106889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acid
amino
halo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35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生
常秀辉
兰杰
刘少武
孙克
王丽颖
高亮
姜斌
王立增
宋玉泉
刘长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535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890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89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90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41,3-Diazines; Hydrogenated 1,3-diazi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杀菌、杀虫杀螨剂领域,涉及一种取代嘧啶胺类化合物(如通式IA所示)为活性组分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制剂中活性组分为通式IA所示的取代嘧啶胺类化合物,制剂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所述制剂可制为乳油、水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溶液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超低容量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可乳化粉剂、可乳化粒、泡腾粒剂、泡腾片剂、微囊悬浮剂或缓释粒。本发明的制剂品种可以更高效地防治霜霉病和半翅目等害虫。

Description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菌、杀虫杀螨剂领域,涉及一种取代嘧啶胺类化合物(如通式IA所示)为活性组分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背景技术
十多年来,嘧啶胺类化合物一直备受国内外农药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由于该类化合物具有作用机制新颖,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等优点,引起世界上主要农化公司的关注,成为农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制剂中活性组分为通式IA所示的取代嘧啶胺类化合物,制剂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式中:
R1选自氰基或C1-C4烷基;
R2选自卤素、氰基、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
R3、R4可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
R5选自氢、卤素、羟基、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
R6选自氢、卤素、羟基、氰基、羧基、氨基、硝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卤代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基氨基磺酰基、C1-C4烷基氨基、卤代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氧基羰基、CONH2、C1-C4烷基氨基羰基、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氰基C1-C12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C1-C4烷基氨基羰基C1-C4烷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C1-C4烷基;
R7选自氢、卤素、羟基、氰基、羧基、氨基、硝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3-C4环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2-C4烯氧基、卤代C2-C4烯氧基、C2-C4炔氧基、卤代C2-C4炔氧基、C1-C4烷硫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卤代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基氨基、卤代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氧基羰基、CONH2、C1-C4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
R9选自氢、卤素、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
R10选自氢、卤素、羟基、氰基、羧基、氨基、硝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ONH2、C1-C4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
或其与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苯甲酸、马来酸、山梨酸、苹果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同时,通式IA所示的取代嘧啶胺类化合物参见WO2014063642A1(一种取代嘧啶胺类化合物)中记载。
本发明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活性组分通式IA所示化合物中:
R1选自氰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R2选自氟、氯、溴、氰基、甲基、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R3、R4可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氢、氯、溴、羟基、氨基、甲基、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R5选自氢、氯、溴、羟基、甲基、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R6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羧基、氨基、硝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氟一氯甲基、甲氧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CONH2、甲基氨基羰基、乙基氨基羰基、二甲氨基羰基、SO2CH3或SO2NHCH3
R7选自氢、甲氧基或乙氧基;
R9选自氢、氯、溴或甲氧基;
R10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羧基、氨基、硝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氟一氯甲基、甲氧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CONH2、甲基氨基羰基、乙基氨基羰基或二甲氨基羰基;
或其与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或苯甲酸形成的盐。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活性组分通式IA所示化合物中:
R1选自甲基或乙基;
R2选自氯;
R3、R4、R5、R7选自氢;
R6选自氢、氯、氰基、三氟甲基、二氟一氯甲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或CONH2
R9选自氢或氯;
R10选自氢、氯、三氟甲基、甲氧基羰基或甲基氨基羰基;
或其与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或苯甲酸形成的盐。
本发明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活性组分通式IA所示化合物中:
R1选自甲基或乙基;
R2选自氯;
R3、R4、R5、R7、R9选自氢;
R6选自氯或三氟甲基;
R10选自氢或氯;
或其与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或苯甲酸形成的盐。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以通式化合物为活性组分,可按照本领域所熟知的方式将本方法化合物制备成多种制剂类型,包括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可溶液剂、可分散油剂、超低容量剂、悬浮剂、颗粒剂、泡腾粒剂(或片剂)、水分散粒剂、悬浮种衣剂、可乳化粉(或粒)剂、微囊悬浮剂,在任何情况下,制剂类型的选择取决于通式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制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在1%~99%之间,其中优选5-90%,活性组分含量的最佳范围依组合物的制剂类型而有所不同。
所述的制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活性组分1~99%,表面活性剂1~50%,载体余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成品制剂的配制可由通常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载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加入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粘合剂、稳定剂和消泡剂等。通常组合物中含有至少一种载体和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情况下,应确保本发明组合物活性组分均匀分布。
水剂是将原药、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形成均一透明的液体。通常含有5~30%的活性组分,2~20%乳化剂,0~2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等,以及水余量。
乳油是将原药、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形成均一透明的液体。通常含有10~50%的活性组分,2~20%乳化剂,0~2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等,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悬浮剂通常是将原药、表面活性剂、防冻剂、水混合,并经需砂磨机砂磨,以获得稳定的非沉积可流动性产物。悬浮剂中通常含有5~75%活性组分,5~15%分散剂,4~10%防冻剂,0~10%的其它添加剂如消泡剂、防腐剂、稳定剂、渗透剂和增稠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水分散性粒剂通常是将原药、表面活性剂、载体混合,先经粉碎得到粉体物,然后经过捏合、造粒,即可获得。通常制成10~100国际标准筛目(1.676~0.152mm)颗粒,可以通过挤压、浸渍或喷雾造粒方法制备。通常水分散性粒剂含有5~75%的活性组分和5~20%的表面活性剂例如稳定剂、润湿分散剂、崩解剂和粘合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可湿性粉剂通常是将原药、助剂、载体混合,经粉碎得到粉体物,通常含有10~85%的活性组分,3~10%的分散剂,0~1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或粘着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可乳化粉(粒)剂通常是将活性组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制成均一透明油相,然后将上述油相均匀喷洒在预先粉碎好的载体上,通常含有1~30%的活性组分,10~40%的乳化剂、润湿分散剂,0~15%的有机溶剂,
水乳剂通常是将原药、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制成油相;将水、防冻剂混合在一起,制成均一透明水相。用高剪切乳化机高速剪切油相,同时慢慢将水相加入油相,即可得到分散均匀的水乳剂。通常含有1~60%的活性组分,5~20%的乳化剂、0~1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微乳剂通常是将原药、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水混合在一起,成均一透明液体。通常含有1~50%的活性组分,10~40%的乳化剂,2~10%的防冻剂,0~1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可溶液剂是将活性组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透明液体。通常活性组分1~50%,表面活性剂6~20%,0~1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可分散油悬浮剂(或油剂)通常是将将活性组分、表面活性剂、油基载体混合后加入砂磨机中砂磨,直至粒径合格,通常含有2~60%的活性组分,6~20%的乳化剂,0~1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超低容量剂通常是将活性组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加工成均一透明油相。通常含有1~30%的活性组分,2~15%的乳化剂,0~1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渗透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颗粒剂通常是将活性组分、载体混合在一起,捏合,造粒、干燥、包衣。通常含有0.1~10%活性组分,0~1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粘结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泡腾粒剂(或片剂)通常是活性组分、表面活性剂、载体混合粉碎,然后捏合造粒(或压片)。通常含有0.5~30%的活性组分,2~15%润湿分散剂,5~10%泡腾崩解剂,,0~10%的其它添加剂,例如粘结剂,以及惰性载体余量。
悬浮种衣剂是将原药、表面活性剂、防冻剂、成膜剂、水等混合,经砂磨,即可获得稳定的非沉积可流动性产物。通常含有5~75%的活性组分,5~15%分散剂,4~10%防冻剂,1~15%成膜剂、0~10%的其它添加剂如消泡剂、防腐剂、稳定剂、渗透剂和增稠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微胶囊悬浮剂通常是将活性组分、表面活性剂、溶剂混合均匀,加工成乳液,然后与预先制备的脲醛树脂预聚物混合,在搅拌调节下,通过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成囊、固化,,再用10%氢氧化钠调节体系pH值为7,并加水补足100g搅拌均匀,得到微囊悬浮剂。通常含有2~45%的活性组分,5~15%分散剂,5~30%的其它添加剂如壁材、消泡剂、防腐剂、稳定剂、渗透剂和增稠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成品制剂的配制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液体或固体)载体和各种助剂。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各类物质。
本发明的杀虫制剂配方中涉及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在多部有关表面活性剂和农药剂型加工的专著中均有报道。例如,《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应用》,蒋庆哲等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特种表面活性剂》,王培义等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刘步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新表面活性剂》,孙岩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化工产品手册》,黄洪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唐善法,刘忠运,胡小冬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制备与应用》,王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Sisely and Wood,Encyclopedia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Chemical Publ.,Co.,Inc.,New York,1964。
本发明的杀虫制剂组合物中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可以是非离子型的或离子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磺酸盐类、硫酸盐类、羧酸盐类、磷酸酯盐类、琥珀酸酯盐类、木质素磺酸盐类、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类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酸醇酯及其聚氧乙烯醚、脂肪酰胺及其聚氧乙烯醚、烷醇酰胺及其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基醚等。例如:木质素磺酸的钠盐或钙盐、聚氧乙烯(n20)苯乙基酚基醚油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n20)醚磷酸化三乙醇胺盐、农乳0201B、农乳0203B、农乳100#、农乳507#、农乳AEO-3、农乳T-20、农乳T-80、农乳T-85、农乳S-80、农乳500#、农乳600#、农乳700#、农乳1601#、农乳NP-7、农乳NP-10、农乳NP-15、农乳OX-2681、农乳OX-8686、农乳OX-690、农乳2201#、农乳PICO-LOE、农乳PICO-LE1、农乳LME-2、农乳LME-4、农乳LME-5、农乳LEW-0、农乳LEW-5、农乳LEW-50、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聚羧酸盐分散剂GY-D800、聚羧酸盐分散剂GY-D04、聚羧酸盐分散剂GY-D02、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烷基-二乙二醇醚-磺酸钠、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净洗剂LS、亚甲基萘磺酸钠、油酸甲基氨基乙基磺酸钠、分散剂SP-28F、分散剂SP-SC3、达润分散剂D909S、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PICO-SWP1、分散剂PICO-SWP2、分散剂PICO-SWP3、分散剂PICO-SF、分散剂PICO-SF1、分散剂PICO-SF2、分散剂PICO-SF3、分散剂PICO-LO1、农乳PICO-LE2、分散剂SP-OF3468、分散剂SP-OF3472、分散剂SP-2728、分散剂SP-SC3、分散剂SP-SC29、分散剂SupragilMNS/90、分散剂SK-20TX、分散剂SK-25CH、分散剂Soprophor FD、分散剂PICO-LPQ、Morwet EFW、润湿剂Igepal BC/10、润湿剂GEROPONL-WET/P、润湿剂Rhodasurf 860/p、润湿剂SP-SC3266、润湿剂PICO-SW2、润湿剂PICO-SW3、烷基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丁二酸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等。
本发明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组合物中包含的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包括通常为气体但压缩后为液体的材料,通常用于配制杀菌、杀虫杀螨剂组合物的任何载体均能使用。
如果水用作溶剂或稀释剂,有机溶剂也能用作附助溶剂或防冻添加剂,合适的有机溶剂包括芳烃、氯代芳烃、脂族烃、氯代脂族烃等,例如苯、二甲苯、甲苯、烷基苯、烷基萘、氯代苯、氯乙烯、三氯乙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多氯乙烷、石油馏分、环己烷、轻质矿物油、石蜡和煤油等;然而,特别适用的是极性溶剂,如醇类以及它们的醚和酯、酮类等,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苯甲醇、糠醇、环己醇、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丁酯、油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等;还有植物油和甲基溶纤维。不同液体的混合物经常是适用的。
合适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的或合成的,例如:粘土、岩石粉末、白垩、石英、粘土、蒙脱土、硫酸钠、二氧化硅、硅藻土、浮石、石膏、滑石、膨润土、高岭土、凹凸棒土、轻质碳酸钙、陶土、蒙脱土、硅酸铝镁、活性白土、白碳黑、硫酸铵、苯并呋喃树脂、过磷酸盐、氧化铝、方解石、大理石、浮石等,合适的颗粒载体包括破碎的和分级的天然岩石例如海泡石和白云石和由有机和无机的粉末制成的合成颗粒。
适宜的粘合剂可以是合成的(如羰甲基醇、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或天然的水溶性聚合物(如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聚乙二醇、酚醛树脂、虫胶、甲基纤维素、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等),以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加入制剂中。
适宜的消泡剂为泡敌、消泡剂SAG1522、硅酮类、C8~10脂肪醇、磷酸酯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等。
泡腾崩解剂:酸性组分为有机酸、无机酸,例如:酒石酸、柠檬酸、水杨酸、磷酸等;碱性组分为碱式碳酸盐、碳酸盐,例如: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钾以及碳酸氢铵等。
警戒色为:无机颜料氧化铁、氧化钛或普鲁士兰;有机染料例如阿利札林、酸性大红G、碱性玫瑰精、偶氮染料、金属酞菁或三苯甲烷染料;还可以含有添味剂,例如天然芳香油。
壁材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例如:明胶、阿拉伯胶、琼脂、海藻酸盐、壳聚糖、纤维蛋白、玉米蛋白等;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例如:甲(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醋酸纤维素及其酯类和部分甘油酯等;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丙烯酸树酯、聚乳酸、密胺树脂、脲醛树脂、聚酰胺、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脲、聚氨酯等。
本发明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组合物在使用前可以由使用者经稀释或直接兑水喷雾,也可以直接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治虫害、病害的方法:将本发明的制剂施于所述的病害、害虫害螨或其生长介质上。通常选择的较为适宜有效量为每公顷10克到1000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杀菌、杀虫杀螨制剂的用途:本发明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可应用于农业防治霜霉病和半翅目害虫。
本发明所具有优点:
本发明根据有效成分的作用靶标及应用方式,通过筛选与有效成分匹配的助剂品种,提供一种杀菌、杀虫制剂,达到改善有效成分在靶标上的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的目的,从而增加农药有效成分在植物表面的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和提高对植物表皮穿透能力,生物体表面(植物叶面和虫体表面)的分布和附着,促进生物体对药剂的吸收,甚至增加药剂在生物体内的输导,进而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降低原药使用剂量。进而满足农林领域防治害虫、害螨、病害等方面对杀菌剂、杀虫杀螨制剂效果日渐提高和品种不断更新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用于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所有制剂的配比中百分数均以重量计。其中组合物有效成分中:活性组分化合物为A1(通式IA中R1=CH3、R2=Cl、R3=R4=R5=R7=R9=R10=H、R6=CF3)或A2(通式IA中R1=CH2CH3、R2=Cl、R3=R4=R5=R7=R9=R10=H、R6=CF3)。其他各原料均为市售品。
制剂配方实施例
实施例1、10%化合物A1乳油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分别将10份化合物A1、6份农乳OX-2681、3份农乳PICO-LOE、1份农乳1601、5份甲醇、二甲苯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可得到10%化合物A1乳油。
实施例2、50%化合物A1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50份化合物A1、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3份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份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份木质素磺酸钙、5份白碳黑、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50%化合物A1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10%化合物A1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1、4份农乳0201B、4份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份农乳1601、3份润湿剂SP-3266、0.5份白炭黑、0.2份黄原胶、5份乙二醇、0.5份消泡剂SAG1522,水补足至100份,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10%化合物A1悬浮剂。
实施例4、20%化合物A1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A1、5份分散剂SP-28F、3份润湿剂SP-3266、2份农乳1601、3份农乳0201B、0.5份白炭黑、0.2份黄原胶、5份乙二醇、0.5份消泡剂SAG1522,水补足至100份,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20%化合物A1悬浮剂。
实施例5、10%化合物A1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1、2份农乳S-80、4份农乳0203B、3份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份农乳1601、0.2份黄原胶、0.5份白炭黑、5份乙二醇、0.5份消泡剂SAG1522,水补足至100份,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10%化合物A1悬浮剂。
实施例6、40%化合物A1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40份化合物A1、5份分散剂SP-28F、3份分散剂SP-2728、1份润湿剂EFW、4份农乳0203B、2份农乳1601、0.1份白炭黑、5份乙二醇、0.5份消泡剂SAG1522、水补足至100份,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40%化合物A1悬浮剂。
实施例7、10%化合物A2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2、4份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0.5份润湿剂EFW、2份木质素磺酸钠、4份农乳0201B、2份农乳1601、0.1份白炭黑、5份乙二醇、0.5份消泡剂SAG1522、水补足至100份,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10%化合物A2悬浮剂。
实施例8、10%化合物A2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2、5份分散剂SP-28F、2份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份润湿剂SP-3266、4份农乳0201B、2份农乳1601、0.1份白炭黑、5份乙二醇、0.5份消泡剂SAG1522、水补足至100份,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10%化合物A2悬浮剂。
实施例9、10%化合物A2水乳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2、6份农乳OX-2681、4份农乳LEW-50、2份农乳1601、4份农乳0201B、10份磷酸三丁酯、5份甲苯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余量水(补足至100%)加入到油相,即可得到分散性良好的10%化合物A2水乳剂。
实施例10、10%化合物A1水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分别将10份化合物A1顺丁烯二酸盐、5份农乳2201、5份农乳NP-10、2份农乳500、5份甲醇、水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可得到10%化合物A1水剂。
实施例11、10%化合物A1微乳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1、8份农乳LME-5、4份农乳2201、8份农乳0201B、5份农乳OX-2681、10份二甲基亚砜、15份环己酮加在一起,使其溶解成均匀油相,余量用水补足至100%,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10%化合物A1微乳剂。
实施例12、15%化合物A2可溶液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5份化合物A2、8份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n20)醚磷酸化三乙醇胺盐、4份农乳2201、6份农乳LME-2、15份N-甲基吡咯烷酮、10份磷酸三丁酯、甲基溶纤维补足至100%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可制得15%化合物A2可溶液剂。
实施例13、10%化合物A2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2、6份分散剂SP-OF3468、4份分散剂SP-OF3472、4份农乳0201B、2份农乳S-80、2份农乳AEO-3、3份白炭黑、油酸甲酯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10%化合物A2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14、30%化合物A2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30份化合物A2、5份分散剂SP-OF3468、2份农乳500、5份农乳0201B、2份农乳1601、2份白炭黑、油酸甲酯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30%化合物A2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15、10%化合物A2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2、5份农乳0201B、2份农乳T-85、3份农乳AEO-3、5份分散剂SP-OF3472、3份白炭黑、油酸甲酯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10%化合物A2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16、10%化合物A1悬浮种衣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1、4份农乳0201B、3份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份农乳1601、0.2份白炭黑、10份10%聚乙烯醇水溶液、5份乙二醇、0.2份酸性大红G、0.5份消泡剂SAG1522、水补足至100份,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10%化合物A1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7、40%化合物A1水分散粒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40份化合物A1、1份Morwet EFW、4份聚羧酸盐分散剂GY-D800、4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份分散剂PICO-SF3、15份可溶性淀粉、10份硫酸钠、膨润土补足至100%加在一起,进行混合粉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40%化合物A1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8、50%化合物A2水分散粒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50份化合物A2、5份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份分散剂YUS-204、1份Morwet EFW、2份聚乙二醇8000、15份硫酸钠、硅藻土补足至100%加在一起,进行混合粉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50%化合物A2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19、20%化合物A1可乳化粒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A1、1份农乳1601、5份农乳2201、4份农乳0201B、3份农乳PICO-LE2、10份N-甲基吡咯烷酮、5份磷酸三丁酯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油基均匀喷雾到由25份白炭黑、凹凸棒土补足至100%组成的混合物上,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20%化合物A1可乳化粒剂。
实施例20、10%化合物A2可乳化粉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2、2份农乳1601、2份农乳O-8686、5份农乳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n20)醚磷酸化三乙醇胺盐、4份农乳0201B、10份N-甲基吡咯烷酮、5份磷酸三丁酯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油基均匀喷雾到由20份白炭黑、凹凸棒土补足至100%组成的混合物上,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10%化合物A2可乳化粉剂。
实施例21、5%化合物A1片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5份化合物A1、4份分散剂PICO-SWP1、2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份润湿剂EFW、2份分散剂SK-20TX、20份可溶性淀粉、10份硫酸钠、5份白碳黑、硅藻土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压片,即可得到5%化合物A1片剂。
实施例22、20%化合物A1微囊悬浮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称取一定配比的尿素与37%~40%甲醛水溶液(甲醛:水=1:1.75)以及适量水分别加入三口烧瓶中,用10%氢氧化钠调节体系pH值至8~9,在200r/min搅拌条件下,加热升温到70℃,反应1.5h,得到脲醛树脂预聚物(UF)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在一烧杯中用3克N-甲基吡咯烷酮、2.0g甲苯混合液溶解22.3g化合物A1,并加入适量5%苯乙烯马来酸酐和几滴消泡剂,充分搅拌后加入18g UF水溶液,在2500r/min的速度搅拌30min,形成稳定的O/W乳液,在1000r/min速度进行搅拌,缓慢加入10%盐酸调节体系pH值,当pH值降至2.0时,将转速降为200r/min,温度升至60℃,固化5h后用,10%氢氧化钠调节体系pH值为7,并加水补足100g搅拌均匀,得到20%化合物A1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23、20%化合物A1泡腾粒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A1、5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份分散剂PICO-SF3、3份聚羧酸盐分散剂GY-D800、1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5份可溶性淀粉、15份柠檬酸钠、15份碳酸氢钠、10份硫酸钠、硅藻土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再经捏合、造粒即可得到20%化合物A1泡腾粒剂。
实施例24、5%化合物A1粒剂的配制
按重量份数计配方要求,将5份化合物A1、2份分散剂PICO-SWP2、3份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0份硫酸钠、膨润土补足至100%加在一起,进行混合粉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5%化合物A1粒剂。
实施例25、10%化合物A2超低容量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2、20份乙二醇甲醚、2份农乳0201B、1份农乳ox-868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可得到10%化合物A2超低容量剂。
生物活性测试实施例
实施例23、对蚕豆蚜活性测定
处理方法:测试靶标为蚕豆蚜(Aphis craccivora),2日龄若蚜,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测试条件为温度:21~23℃,湿度:RH 40-60%,光照:L:D=14:10。供试制剂和原药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准确称取,分别用水和丙酮配制成含有1000mg/L活性化合物的水或丙酮储液,根据试验要求再用水和含0.1%吐温80的水配制成所需浓度药液。试验采用虫植株浸渍法,取带虫植株,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10s,除去多余药液,罩上自制玻璃罩,移入观察室进行培养观察,72h后调查死、活虫数。
表1制剂与原药对蚕豆蚜室内生物活性比较(蚕豆蚜,72h)
表2制剂与原药对朱砂叶螨室内生物活性比较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按本发明配制的制剂活性与化合物A2TC的活性略好或基本相当。
表3制剂与原药对蚕豆蚜室内生物活性比较(72h)
药剂名称 回归方程(Y=a+bX) 95%置信限(mg/L)
10%A1 SC(实施例3) Y=6.0799+1.7187X 0.2353 0.1825-0.2879
10%A1 SC(实施例5) Y=5.8216+1.4556X 0.2726 0.2116-0.3337
96%A1 TC Y=5.8612+1.4102X 0.2451 0.1824-0.3045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按本发明配制的制剂活性与化合物A1TC的活性略好或基本相当。
实施例24、黄瓜霜霉病盆栽保护活性试验结果
处理方法:选择生长整齐一致的1叶1心期盆栽黄瓜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处理后24h接种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接种后置于人工气候室(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99%)保湿培养,24h后置于温室(25℃±4℃)正常管理。接种后7d调查,分级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一),按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使用DPS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价,计算直线回归方程、EC90值及相关系数(r)。
表4.制剂与原药对黄瓜霜霉病室内活性比较
药剂 直线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r)
96%A1TC Y=5.144+2.181X 3.324 0.9763
10%A1SC(实施例5) Y=4.920+2.404X 3.687 0.9781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按本发明配制的制剂活性与化合物A1TC的活性基本相当。
实施例25、小麦白粉病盆栽保护活性试验结果
处理方法:选择生长整齐一致的2叶期小麦盆栽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24h孢子抖落法接种,接种后的作物放温室(25℃±1℃)正常管理。7d后调查,病害分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使用DPS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价,计算直线回归方程、EC90值及相关系数(r)。
表5.制剂与原药对小麦白粉病活性比较
药剂 直线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r)
96%A1 TC Y=0.866+4.480X 16.175 0.9268
10%A1 SC(实施例3) Y=3.690+2.571X 10.187 0.9749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按本发明配制的制剂活性优于化合物A1TC的活性。
下面为按本发明配制的10%化合物A1悬浮剂制剂、10%化合物A2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在田间的应用情况
表6 10%A2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萝卜蚜(甘蓝)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湖北武汉,2013年)
注:表中同列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5%水平).显著性测定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A2可分散油悬浮剂能够有效防治甘蓝上的萝卜蚜,其速效性略低于对照药剂吡虫啉,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持效性与对照药剂吡虫啉基本相当,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
表7 10%A2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二斑叶螨(棉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北京2013年)
注:表中同列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5%水平).显著性测定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A2可分散油悬浮剂能够有效防治棉花上的二斑叶螨,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虫螨腈相比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8 10%A1悬浮剂防治黄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湖北武汉,2012年)
表9. 10%A1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试验结果(湖北武汉,2013年)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A1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氟吗啉在相同试验剂量下的防效,防效间差异显著。
表10.SYP-19069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试验结果(辽宁大连,201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A1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高于对照药剂氟吗啉在相同试验剂量下的防效,防效间差异显著。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组合物,不仅在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过程中安全,对环境污染小,而且具有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Claims (7)

1.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剂中活性组分为通式IA所示的取代嘧啶胺类化合物,制剂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式中:
R1选自氰基或C1-C4烷基;
R2选自卤素、氰基、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
R3、R4可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
R5选自氢、卤素、羟基、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
R6选自氢、卤素、羟基、氰基、羧基、氨基、硝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卤代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基氨基磺酰基、C1-C4烷基氨基、卤代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氧基羰基、CONH2、C1-C4烷基氨基羰基、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氰基C1-C12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C1-C4烷基氨基羰基C1-C4烷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C1-C4烷基;
R7选自氢、卤素、羟基、氰基、羧基、氨基、硝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3-C4环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2-C4烯氧基、卤代C2-C4烯氧基、C2-C4炔氧基、卤代C2-C4炔氧基、C1-C4烷硫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卤代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基氨基、卤代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氧基羰基、CONH2、C1-C4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
R9选自氢、卤素、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
R10选自氢、卤素、羟基、氰基、羧基、氨基、硝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ONH2、C1-C4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
或其与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苯甲酸、马来酸、山梨酸、苹果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通式IA所示化合物中:
R1选自氰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R2选自氟、氯、溴、氰基、甲基、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R3、R4可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氢、氯、溴、羟基、氨基、甲基、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R5选自氢、氯、溴、羟基、甲基、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R6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羧基、氨基、硝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氟一氯甲基、甲氧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CONH2、甲基氨基羰基、乙基氨基羰基、二甲氨基羰基、SO2CH3或SO2NHCH3
R7选自氢、甲氧基或乙氧基;
R9选自氢、氯、溴或甲氧基;
R10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羧基、氨基、硝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氟一氯甲基、甲氧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CONH2、甲基氨基羰基、乙基氨基羰基或二甲氨基羰基;
或其与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或苯甲酸形成的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通式IA所示化合物中:
R1选自甲基或乙基;
R2选自氯;
R3、R4、R5、R7选自氢;
R6选自氢、氯、氰基、三氟甲基、二氟一氯甲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或CONH2
R9选自氢或氯;
R10选自氢、氯、三氟甲基、甲氧基羰基或甲基氨基羰基;
或其与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或苯甲酸形成的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通式IA所示化合物中:
R1选自甲基或乙基;
R2选自氯;
R3、R4、R5、R7、R9选自氢;
R6选自氯或三氟甲基;
R10选自氢或氯;
或其与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或苯甲酸形成的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所述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可制为乳油、水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溶液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超低容量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可乳化粉剂、可乳化粒、泡腾粒剂、泡腾片剂、微囊悬浮剂或缓释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杀虫杀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含有至少一种载体和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
7.一种防治病菌、害虫害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有效量的所述制剂施于所述的病菌、害虫害螨或其生长介质上。
CN201510953541.0A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Pending CN1068890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3541.0A CN106889073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3541.0A CN106889073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9073A true CN106889073A (zh) 2017-06-27

Family

ID=5918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3541.0A Pending CN106889073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8907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1718A (zh) * 2020-05-12 2021-11-1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1, 1-二氰基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5843810A (zh) * 2020-09-29 2023-03-28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WO2023179234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稳定剂的杀菌组合物制剂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2357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取代嘧啶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4292169A (zh) * 2013-07-19 2015-01-21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取代的嘧啶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2357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取代嘧啶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4292169A (zh) * 2013-07-19 2015-01-21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取代的嘧啶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1718A (zh) * 2020-05-12 2021-11-1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1, 1-二氰基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651718B (zh) * 2020-05-12 2023-10-20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1, 1-二氰基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5843810A (zh) * 2020-09-29 2023-03-28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WO2023179234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稳定剂的杀菌组合物制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4681A (zh) 一种杀螨制剂及其应用
CN106889073A (zh) 一种杀菌、杀虫杀螨制剂
CN104705295A (zh) 一种杀虫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3155929B (zh) 一种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856018B (zh) 醚菊酯可乳化粉剂及制造方法
CN103250707B (zh) 一种含烯丙苯噻唑与三唑类的农药组合物
CN105532710A (zh) 一种含有噻虫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CN105707076B (zh) 除草组合物及应用
CN100393213C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5766944B (zh) 一种除草剂及其应用
CN101518238A (zh) 一种氟环唑水分散粒剂及其加工方法
CN103283740A (zh) 一种含有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5766916B (zh) 一种杀虫制剂及其应用
CN101836649B (zh) N-苯基-5-取代氨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制剂及应用
CN105724395B (zh) 一种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234367A (zh) 一种含氟吡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63688A (zh)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3155935A (zh) 二元杀虫剂组合物
CN101779659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238603A (zh) 一种杀虫制剂及其应用
CN102396470B (zh) 一种含丙炔氟草胺与高效氟吡甲禾灵的除草组合物
CN103300034B (zh) 一种含乙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4604875A (zh) 一种氟唑环菌胺与啶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604883A (zh) 一种氟唑菌酰胺与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794796B (zh)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